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73|回复: 6

中国绿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6-2006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茶是茶叶的一种。经杀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脱落,浸泡后为绿汤绿茶,中国大部分名茶为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在清明前,茶树刚发芽时采摘的质量最高,为“明前茶”也称为“莲心”或“银针”;在谷雨前采摘的,为“雨前茶”,茶叶已展开,也称为“旗枪”;在立夏前采摘的为“三春茶”,已经有两片叶展开,也称为“雀舌”;立夏后再采摘,叶片已变厚,质量最差,为“四春茶”,也称为“梗片”。

中國綠茶:

西湖龍井: 中國綠茶的代表,浙江省杭州西湖周邊產,古代作為貢茶。特徵是扁平狀的炒青綠茶,帶綠的葉片, 帶有翡翠色的茶色,散發著草或豆的清香,甘甜。在清明節前後(4月5日左右)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的,被視為最高級品。其中又以獅子峰的獅峰龍井被視為特級品。

黃山毛峰: 安徽綠茶的代表,產於世界遺產黃山。特徵是帶黃白色毛的烘青綠茶,帶有透明黃金色的茶色,散發著栗子的氣味。以一芯二葉方式摘取的特級品被稱為”雀舌”。1955年被認定為中國十大銘茶。

碧螺春: 產於江蘇省的東山及西山,尤以產於東山柑橘果園旁的被視為高級品。和龍井茶同為炒青綠茶,但其形狀是如捲貝般的螺旋狀,古代作為貢茶。春分到穀雨時期,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的。

黃山綠牡丹:產於安徽省,清明節到穀雨期,用一芯一葉到一芯三葉的方式摘取葉片,再用線綁成牡丹花的形狀。加入熱水後,會如牡丹花般的優雅盛開,澀味少,持久的甘甜及清香。

參考資料:日本文藝社 日本茶紅茶中國茶健康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6-2006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
   
    绿茶是历史上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就可以看作是绿茶加工的开始了,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中国茶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个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生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中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量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绿茶的特性: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有:
  西湖龙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顾渚紫茶;午子仙毫;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平水珠茶;宝洪茶;上饶白眉;径山茶;峨眉竹叶青;南安石亭绿;仰天雪绿;蒙顶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绿茶;永川秀芽;休宁松萝;恩施玉露;都匀毛尖;鸠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岗辉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绿雪;天尊贡芽;滩茶;双龙银针;太平猴魁;源茗茶;峡州碧峰;秦巴雾毫;开化龙须;庐山云雾;安化松针;日铸雪芽;紫阳毛尖;江山绿牡丹;六安瓜片;高桥银峰;云峰与蟠毫;汉水银梭;云南白毫;遵义毛峰;九华毛峰;五盖山米茶;井岗翠绿;韶峰;古劳茶;舒城兰花;州碧云;小布岩茶;华顶云雾;南山白毛芽;天柱剑毫;黄竹白毫;麻姑茶;车云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黄檗茶;双桥毛尖;覃塘毛尖;东湖银毫;江华毛尖;龙舞茶;龟山岩绿;无锡毫茶;桂东玲珑茶;天目青顶;新江羽绒茶;金水翠峰;金坛雀舌;古丈毛尖;双井绿;周打铁茶;文君嫩绿;前峰雪莲;狮口银芽;雁荡毛峰;九龙茶;峨眉毛峰;南山寿眉;湘波绿;晒青;山岩翠绿;蒙顶甘露;瑞草魁;河西圆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宝顶绿茶;隆中茶;松阳银猴;龙岩斜背茶;梅龙茶;兰溪毛峰;官庄毛尖;云海白毫;莲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贵定云雾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凌云白茶;蒸青煎茶;云林茶;盘安云峰;绿春玛玉茶;东白春芽;太白顶芽;千岛玉叶;清溪玉芽;攒林茶;仙居碧绿;七境堂绿茶;南岳云雾茶;大关翠华茶;湄江翠片;翠螺;窝坑茶;余姚瀑布茶;苍山雪绿;象棋云雾;花果山云雾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银猴;墨江云针。

(载自 中华茶艺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6-2006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绿茶历史里制造茶叶的过程非常的长,也很多文言文。
因此我就将重要的部分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
如果有哪位也有关于中国绿茶的资料,也可以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哦~



中国绿茶的历史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绿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生煮羹饮、烧烤后煮饮、晒干收藏、原始晒青、原始烘青、原始炒青、蒸青粗茶、蒸青末茶、蒸青散茶、蒸青饼茶、炒青和烘青散茶、掺香绿茶、窨花绿茶、直到近代千姿百态名优绿茶的产生。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茶人不断创新的结果。

明代罗廪在《茶解》“制”一节中记述:“炒茶铛宜热,焙铛宜温。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手,置茶铛中,扎扎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入文火铛焙干,色如翡翠。”这是小平锅炒制法。



炒青(扁形)绿茶



烘青(曲条形)绿茶


明代以后,炒青、烘青绿茶的品饮方法,以“撮泡法”清饮为主。明代陈师《茶考》称:“杭俗烹茶,以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这种撮泡清饮方式延续至今,在中国大江南北,仍是一种很普遍的饮茶方式。

盖碗撮泡


(载自 茶叶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6-2006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的再加工——掺香茶、花茶

        唐宋时就有了添加香料的茶,制造饼茶时,在捣碎的茶叶中往往加入龙脑、麝香等香料,然后压制成饼茶。宋代蔡襄《茶录》(1049~1053年)提到了茶加香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后来由此而演变产生了茉莉花茶和其他多种花茶。南宋施岳《步月·茉莉》词中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述,该词原注:“茉莉岭表所产……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玩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
       明代顾元庆《茶谱》(1541年)中有用橙皮窨茶和用莲花含窨的记述:“橙茶,把橙皮切为细丝一斤,五斤好茶烘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于上,烘热,净棉被罨之二、三小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略扎,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用连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明代钱椿年《茶谱》(1539年)述及:“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现代窨制花茶的香花除了上述花种以外,还有白兰、玳玳、桂花、珠兰等。
       直到现代,以绿茶为素坯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等,已为广大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特别是华北、山东、四川一带,对花茶向来情有独钟。清雅、浓郁的花香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享受。


桂花绿茶

茉莉花茶

玫瑰花茶

近代名优绿茶
        中国近代名优绿茶有数百上千种,这些名优绿茶是在历史名茶和贡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蒙顶甘露、顾渚紫笋、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等都是历史名茶,其中不少是历代有名的贡茶。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将相,建立起来的“贡茶”制度,虽是对百姓的搜刮与剥削,甚至是给茶农增加的沉重负担;然而就是在这种封建制度下,为了追求贡品茶质量的精益求精,总是在采制技术上下工夫,尽量做到完美的程度,因此,大大促进了茶叶采制技术的创新和茶叶质量的提高。这就是贡茶制度的两面性。
        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名优绿茶,其共同特点:一是原料采摘细嫩,一般都是采摘一芽一、二叶幼嫩芽叶,甚至有不少是采摘单芽的;二是制造工艺精益求精,追求各自外形的特色,因此中国名优绿茶外形千姿百态,十分美观;三是追求色香味的完美,以求达到色绿、汤清、香郁、味鲜醇的程度。
       品质优良的名优绿茶,总是会给人视觉、嗅觉、味觉以美的享受。中国各地的茶馆、茶吧中,总是有很多名优绿茶,供人们享用。很多中国家庭,也都常备着一些名优绿茶,以待客人来到时共享。不少中老年人,以及很多年轻的“白领”阶层,他们对名优绿茶情有独钟。,因此,中国名优绿茶已逐渐形成茶叶市场的主导产品,很多国外消费者也对中国形形色色的名优绿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千姿百态的名优绿茶

绿茶饮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深加工增值技术的应用,即饮茶(随时可立即饮用的)罐装绿茶饮料,近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产品有纯绿茶、也有加糖绿茶、加香绿茶。甚至有添加某些中草药,使其具有某些防病治病功效的功能性绿茶饮料。


即饮型的绿茶罐装饮料,具有清洁卫生、饮用方便等特点。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数产品是用绿茶速溶茶粉做原料,加水溶解后进一步加工制造而成的,在香味上有所损失。因此目前市场上多数绿茶饮料,其香味达不到原料茶的水平。
        不过随着科学研究的开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高品质绿茶饮料的试制品也已出现。如应用较低温的逆流提取技术、超滤技术、反渗透常温浓缩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等,都能使茶饮料的香味品质水平大大提高。估计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品饮到与名优绿茶品质相当的绿茶饮料。


优质速溶绿茶 

绿茶及绿茶饮料

(载自 茶叶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6-2006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在炒青绿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称为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工序常进行烘干。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等。在此只简述二品,如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碧螺峰的品质最佳。外形条索纤细、匀整,卷曲似螺,白毫显露,色泽银绿隐翠光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清鲜回甜,叶底幼嫩柔匀明亮。金奖惠明:产于浙江云和县。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匀整,苗秀有峰毫,色泽绿润;内质香亮而持久,有花果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烘青绿茶: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绿茶: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0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绿茶历史里制造茶叶的过程非常的长,也很多文言文。
因此我就将重要的部分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
如果有 ...
傻婆85 发表于 11-6-2006 03:17 PM


我也很喜欢喝绿茶

只是龙井真的很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1-2011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身比较喜欢绿茶。熟茶的味道有点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5-2024 06:10 AM , Processed in 0.06801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