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181|回复: 82

[開箱] 樂富豪 Wharfedale Diamond 10.5 落地喇叭 (15/12 新增黑金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1-2009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依祈 于 15-12-2009 01:07 PM 编辑

自從搬了新家後, 多了一些空間, 於是菛起了建立另一套新組合的念頭, 而原本用了快十年的小書架, 將移往睡房或書房做為第二個系統.
所以開始研究各組合的優缺點, 還有各論壇, 眾玩家的使用心得.
但基於財力有限, 加上本身的要求不是很高, 在諸多考量之下, 決定組一套五千以內的入門組合(雖然十年前已入過門了 Orz)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喇叭, 所以CD和擴大機就跳過了, 以後如果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選喇叭, 很多人都偏愛英國品牌. 因之前的KEF也是屬於英國腔, 也聽得相當喜歡, 所以也決定選會英國品牌, 最好是有點歷史, 價格也比較有親和力, 口碑也不錯的,
最後也選定了 Wharfedale 的鑽石系列.
很意外的, 正當在尋尋覓覓的時候, 驚見鑽石10系列的發佈消息, 在左等右等, 讀了不少的評論之後, 決定入手10.5落地喇叭.(其實本來目標是10.2, 至於為何改變心意選10.5, 以後有機會再談)
從下定到入手, 花了快一個半月, 原因是連代理商都沒進, 所以要等新的船期運進來.
好, 廢話不說, 先看看數據.

Wharfedale Diamond 10.5 落地喇叭
三音路三單元, 25mm 高音, 50mm 絲質中音, 165mm Kevlar 低音, 分頻點, 600Hz 和 3.8kHz
建議功率 20W 至 120W, 阻抗6歐姆, 靈敏度86dB, 響應頻率 35Hz-24kHz

會選擇 10.5 就是看上了它的 50mm 中音, 10.4 和 10.6 都沒用上, 只有最高一款的 10.7 也有.

好了, 廢話不說, 上菜了....

剛進門, 未開箱...


傢伙準備, 大刑伺候...

右邊是用來DIY喇叭線的東東...

開..開..開..


給我躺下.. 拖.拖..拖...


驗明正身, Diamond 10.5 Blackwood (代理商只進黑色), 一粒 16.6Kg 重

用戶安裝手冊, 說明書和腳錐

給我站好, 把外衣剝了...


內衣也給我脫掉..Orz..猶抱琵琶半遮面...


終於脫光了, 網罩下還有一層保護, 除下面紗..露出了三顆....喇叭單元.

單元邊是銀色閃亮邊框, 這是我唯一不喜歡的東東, 不符合我低調的個性.

哥倆好, 排排站, 看我倆像不像雙峰塔..(看起來比較像美國倒掉的世貿大樓)

黑色鋼琴烤漆, 閃閃發亮, 反射物一清二楚..

酷刑開始, 腳釘伺候..

怎麼像黑色針樹林...

雙峰塔, 送死吧!


給我躺下, 上刑....

忘了拍上了腳錐後的站立照.

喇叭單元特寫

左上: 25mm高音, 右上: 50mm中音, 左下: 165mm Kevlar 低音, 右下: 低音特寫, 懸邊有"鑽石"紋路

仰望高塔. 誰與爭鋒


Blackwood 紋路特寫, 再度驗明正身.


背面的低音反射孔和喇叭接頭(Bi-Wired)


中場休息, DIY 喇叭線

線身為日制 Canare 4S11 四芯線, 特色為中性, 均衡, 低音染.
外圍套上普通編織網, 無金屬屏蔽功能, 純美觀用途. 接頭為價廉物美的團購 monoprice 香蕉插.

上機圖..

咦!香蕉插沒用上, 因為..插不進, 孔太小了. 看了說明書, 只有提到用裸線或Y型插, 那我不是白買了.
而DIY只做了一半, 編織網不夠, 7米居然不夠兩條3米的線, 因為我用剛好寬度的, 撐開後, 長度縮水...
所以熱縮套暫時沒套上, 等下次補齊了一起弄..

全家照..


再來一張


大功告成, 開機..

"是誰..在敲打我窗...."

只聽了兩張CD, 老婆嚷著要看電視了, 所以....用電視繼續煲機..

初次聽感是, 高音不會太亮, 中音清晰, 低音有彈性, QQ的感覺. 音場也比小書架大多了. 再煲個十天八天應該會更上一層樓.

本來還擔心45W的擴大機會有點力不從心. 原本90dB書架開到9點就夠了, 接上這對, 9點半也差不多了. 跟據 HiFi Choice
的測試, 其效率有達到87dB左右, 不過高音部份, 9kHz 以上衰減的比較厲害, 而 100Hz 到 200Hz 之間的阻抗跌至4歐姆,
表示低音這段需要比較大的推力(電流).

其實從研究,比較,物色到決定的過程經過了相當多的思考, 在這裡也沒辦法說出全部的細節. 但也許有機會在以後的討論中提出也說不定.
所以有甚麼問題或意見, 歡迎提出和指教, 大家互相研究吧!

註: 全程攝影大部份採自然光, 無腳架, 有數張照片略為模糊, 請多多包涵.

---------------------------------------------------------------------------

15/12/2009 新增黑金石

雖然原地面已是大理碎石地, 也夠硬了, 但嫌喇叭高度不夠, 想想墊個東東增加一點高度, 於是就像起了備受推崇的黑金石.
黑金石算是花崗石中相當硬的種類, 大部份產自印度, 所以有些又稱之印度黑, 但又有一種印度黑, 不同之處在於缺少了亮晶晶的金點. 如果要找的話, 英文是 Black Galaxy 就對了.
首先當然是感謝網友的指點, 去舊吧生路找到了兩家賣石材的, 但都不是工廠.
第一家門面最亮麗, 也賣人造黑金石, 比天然黑金石還貴, 質地也較輕.
第二家規模較大, 價錢也比第一家便宜了約兩三成, 而且磨邊不計邊數, 就是說, 磨一邊和磨四邊價錢一樣
好在沒馬上下定, 決定先回家考慮再說. 為何說好在呢? Hehe..因為..
回家的途中, 就在小弟家附近的一條小路發現了一家石材工廠. 因為平時下班回家都關門了, 沒舍留意到, 那天星期六中午經過, 看到工人在上貨櫃(應該是出口), 裡頭還有一臺切割機, 也有工人在磨邊, 不過整間工廠都是印度人, 連老闆都是.
於是二話不說, 沖進去找到了老闆(應該是工頭或經理之類的), 說明來意之後給了我價錢, 哇! 是第一家的一半左右. 所以一個禮拜後(其實隔天禮拜一就可拿, 但礙於上班不方便, 拖了一星期), 黑金石便到手了.
註: 所謂的磨邊, 就是在石板切割後, 四邊都是粗糙沒有光澤, 且鋒利會割手. 磨邊除了磨至光滑外, 直角90度的邊也會磨掉防止割手, 我是磨 5mm 平面, 不同磨法不同價格. 而且磨邊的工錢和石板價錢相當, 甚至更貴.
廢話不說, 來看圖片:


四塊 30cm x 24cm x 2cm 黑金石, 照片拍不出質感, 稍為可看到白點, 金點的表面, 還有 5mm 的斜面磨邊.

另外又買了四片車上用那種止滑墊, 主要是放在黑金石和地面之間.

有種說法是, 硬碰硬會有不良效果, 所以中間放一層軟墊, 可以吸收震動, 是好是壞試過才知道.
那個 Power Tack (Blu Tack) 是類似黏土的東東, 主要是黏著喇叭腳釘, 防止滑動.
不過計劃會買角墊來搭角釘, 到時用這個黏土來固定角墊就可以了.

好了, 也許您看了會有疑問, 那四片黑金石到底多少錢, 那我只能說, 一片少過50.

墊了黑金石有比較好聽嗎? 很難說!
因為喇叭還很新,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煲過的關係, 覺得低音好像更結實了.
前天拿了"Far and Away"原聲帶來聽, 發現原來裡頭還有蠻多有份量的低音, 是我以前小喇叭沒留意到的.
昨晚老婆看"宮心計"(HD-RMVB), 背景音樂部份居然也有不錯的低頻出來, 實在是另人驚喜.
真期待, 如果這對喇叭熟透後, 會給我甚麼樣的聲音...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09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咦!香蕉插沒用上, 因為..插不進, 孔太小了. 看了說明書, 只有提到用裸線或Y型插, 那我不是白買了.

不是要把里面红色和黑色的plastic弄出来先的咩?

[ 本帖最后由 BOTAK_WAI 于 23-11-2009 04: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9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祈 于 23-11-2009 12:10 PM 发表
內衣也給我脫掉..Orz..猶抱琵琶半遮面...

你這個人真賤格﹗
...
.....
.......
..............
................
................... 但是我喜歡﹗加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9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看这种开箱最开心..恭喜恭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9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脱光光了~赞赞~
身材真不错

大大那些喇叭线的材料都哪里买的?可以介绍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9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将 Banana Plug 的 Connector 先松开,然后用比较尖锐的东西将那两根塞在里面的塑胶挑出来,再转回 Plug 的外围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9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TAK_WAI 于 23-11-2009 04:12 PM 发表

不是要把里面红色和黑色的plastic弄出来先的咩?

原帖由 edwintey 于 23-11-2009 06:43 PM 发表
楼主可以将 Banana Plug 的 Connector 先松开,然后用比较尖锐的东西将那两根塞在里面的塑胶挑出来,再转回 Plug 的外围就可以了。


謝謝兩位大大的提示, 其實我昨天就試過了, 可是那個小紅蓋, 我弄了半天就是弄不上來, 就連用開眼鏡的小螺絲起子, 都撬不到, 跟本找不到細縫, 再戳下去只怕被戳爛了.:@


之前我的KEF小書架的蓋子都大它一倍, 真不知道做這麼小幹嗎!
所以還是放棄了, 給他用裸線伺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9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labs 于 23-11-2009 04:57 PM 发表

你這個人真賤格﹗

................... 但是我喜歡﹗加你分﹗


嘻..嘻...嘻....嘻.....謝謝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9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m 于 23-11-2009 05:48 PM 发表
大大那些喇叭线的材料都哪里买的?可以介绍一下吗?


線材是在1U的 The Hi-Fi Shop 買的, 一米$32.
編織網(Expandable Sleeving)跟收縮套(Heat Shrinkable Tube)是跟"老鴨"論壇的賣家郵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9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祈 于 23-11-2009 08:55 PM 发表




謝謝兩位大大的提示, 其實我昨天就試過了, 可是那個小紅蓋, 我弄了半天就是弄不上來, 就連用開眼鏡的小螺絲起子, 都撬不到, 跟本找不到細縫, 再戳下去只怕被戳爛了.:@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57 ...

先把整个CONECTOR的头松开来然后拿掉,然后用一个勾或弯弯小支的东西从那穿裸线的洞里把那树胶推出一点来,然后用夹子拔出来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9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麼沒想到...
(五分钟过后.... )

唉! 还是不行, 洞很小, 找不到又小又硬的L Shape的钩钩去戳, 软的又戳不够力..(我在说什么... )

不过, 最后用美工刀伺候, 敢敢用力的切下去(力道不要过头,不然切断就毁了), 再慢慢的扳开, 咻! 终于出来了

谢谢各位的帮忙 , 凭着这个小缺点, 要扣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到好像很暴力酱的?

其实裸线也很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 终于开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喇叭线是无氧铜的话,裸线使用应该没问题。
有个疑问,四条线被分开接后,低音会不会不够力?因为只有两条线接在低音的plug那里。

找一天老婆出门去时在家好好的搞它一番。。。
。。。。。。。。。。
。。。。。。。。。。。。
别想歪,是玩大爆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祈 于 23-11-2009 05:25 PM 发表

謝謝兩位大大的提示, 其實我昨天就試過了, 可是那個小紅蓋, 我弄了半天就是弄不上來, 就連用開眼鏡的小螺絲起子, 都撬不到, 跟本找不到細縫, 再戳下去只怕被戳爛了.:@


用一根小螺絲鎖在小紅蓋上面﹐然後用鉗把小螺絲拔出來。
如果這樣不行﹐我跟你姓依﹐叫“依LA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labs 于 24-11-2009 09:59 AM 发表


用一根小螺絲鎖在小紅蓋上面﹐然後用鉗把小螺絲拔出來。
如果這樣不行﹐我跟你姓依﹐叫“依LABS”﹗


不如叫“Bi-Labs”。。。

just..........笔叻。。。。(不懂怎样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還在考慮要不要繼續用裸線(反正都接好了), 畢竟裸線的接觸是最直接的, 所謂"多只香爐多只鬼", 搞不好廉價香蕉插音質會更爛. 沒關係, 改天得空再比比看好了, 只怕我這個木耳聽不出來...

這條Canare 4S11不是用無氧銅(4S11G才是), 所以還是會氧化的(無氧銅好像也是會氧化,只是制造過程用極低含氧量吧了). 那四條芯是14AWG, 如果並聯個兩條作Single Wire, 可視為11AWG.

這樣作成Bi-Wire(有些說法是不建議, 畢竟是14AWG, 不如買兩條12AWG), 主要是整理線看起來比較乾淨. 會不會低音不夠力, 很難說, 理論上當然有影響, 實際上應該還有其他因素存在, 所以不是那麼單純. Bi-Wire 最大的好處就是高低音分開跑分開推, 減少互相干擾, 最好的還是 Bi-Amp. 如果是單Amp並聯兩條Bi-Wire線, 效果不大, 不如用好一點的喇叭跳線. 我的Amp是可接A,B兩組喇叭, 我是高音接一組, 低音接一組. 會不會比較好也很難說, 也有人說Amp裡的AB兩組也是相連的, 所以跟用Bi-Wire線並聯沒兩樣. 反正不用白不用, 都給用上就是了.

kenlabs 大也不用變姓了, 我是不用暴力搞破壞的, 剛娶回來的嬌妻怎麼捨得如此摧殘.
不過已成功用小刀片開苞..啊不是..是撬開了, 還高興得大唱MJ的"偶斃雷..假死斃雷.."

[ 本帖最后由 依祈 于 24-11-2009 12: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依祈 于 24-11-2009 12:28 PM 发表
其實還在考慮要不要繼續用裸線(反正都接好了), 畢竟裸線的接觸是最直接的, 所謂"多只香爐多只鬼", 搞不好廉價香蕉插音質會更爛. 沒關係, 改天得空再比比看好了, 只怕我這個木耳聽不出來...

這條Canare 4S11不是用 ...


原来是14号线。。。那应该没问题了。。。因为照片看上去很小条。。。哈哈!至于差别应该要金耳朵才听得出了。。。

我DIY电源接线时,试过把线上锡后用钳子夹扁(平面接触面积增加),然后再用小刀把平面的地方刮的亮亮的,结果试机时比之前裸线还要好,电流传输有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9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日本制造的 Canare 线也可以用来做 Bi-Wire ,我早期卖过,算是 OK 的线。

应该也不太贵吧?很久没有卖了,不知道现在的价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9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年前人家告訴我一米$30, 最近去買變成$32, 說又起價了.
只知道國外(新加坡,台灣,etc)很便宜, 我們這裡就是比較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2:01 AM , Processed in 0.07480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