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03|回复: 2

南传阿姜李大德:我们体内的呼吸有三个层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8-2013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阿姜李·达摩达罗,《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使呼吸更精细》,1956年8月3日
      

我们坐禅时,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呼吸[气]的层次。体内的呼吸[气]有三个层次:普通、精细、深度。
      
一、普通呼吸[气]是我们吸入体内的呼吸。它有两类:(1)一类混合着不纯或者说被污染了的空气:它在进入肺部后并不完全排出。杂质积淀在体内。当这些杂质与心脏里的血液混合时,导致该血液有害身体、引起病症。不过这些病症不需要药物治疗。我们如果以呼吸[气]治疗,它们会消失。(2)另一类普通呼吸[气]是有益的——它混合着纯净的空气。当它在心脏里与血液混合时,对身体有益。
      
二、精细呼吸[气]温和、柔软。它是由出入息派生而来、渗透于血液与经络之间的那股细微的呼吸感[气感]。正是这种呼吸赋予我们遍布全身的觉受。
      
三、深度呼吸[气]比精细呼吸层次更深。它清凉、宽广、空性、色白。传布着滋养身体的那种精细呼吸[[气],是一个重要的呼吸层次,可以利用它作为我们观察呼吸所有三层次的基点。当这团精细的气传遍身体的每个部位时,身将会有轻质、空性、安静之感——不过我们仍保持念住与警觉。心稳定,身感也稳定。这种情形下,我们就会有连续的念住与警觉。这时将会有一团明亮的光,出现在气感之中。我们虽然闭着眼,却好似睁着。我们会感到体内的气有一团白光,好似一盏汽化灯的灯头,浸沐在光亮之中。这就是深度呼吸。心安详、寂止;身安详、寂止。这时候的心,可说是在正定之中,从那里可以引生解脱洞见。解脱洞见能斩断一切关涉过去未来的概念。换句话说,心满足于守着这团宽旷空性的深度呼吸[气]。只要心还没有穿透到这个呼吸层次,那么它还没有摆脱五盖。它不升起明辨;它没有真正的觉知。不过,当来自寂止的觉知获得功能时,就升起力量与光明。心与气俱都明亮。当呼吸[气]各层次同等强大时,深度呼吸[气]就会明显起来:安静、平滑;无波;不动、性韧。这时候的气不受出入息的影响。身安静、无痛受。它轻质、饱和、充沛,就像汽化灯里的灯头:无须充气、无声无息,里面的空气仿佛静止了,然而灯光耀眼。只要有[汽化]煤油,灯就会大放光明。身安静,没有上下高低之感。当气如此平滑、平稳时,它使身有轻质、空性、安静感。这叫做身轻安[kaya-passaddhi]。与这安静之身在一起的心,叫做心轻安[citta-passaddhi]。心与这个寂止在一处时,就明亮起来。这个光明来自心的牢固入定。心牢固入定时,引生洞见。
      
见升起时,我们能够觉知由出入息引生的名色[25]层次。
      
我们们觉知普通呼吸、精细呼吸、深度呼吸。这三个呼吸层次我们都能够保持密切的注意。觉知达到这个程度时,才可以说我们已知解呼吸,或者说已知解『色』[体感]。接下来,我们观察这些事件如何影响心,这叫做知解『名』[心理动作]。我们们一旦知解名色,就会懂得:『这是真觉知。这是真觉知的知解之道。』只要我们还不能使心这样做,我们不可能知解。不能知解,就是avijja:无明。
      
无明等于暗昧。普通呼吸暗昧,精细呼吸暗昧,深度呼吸暗昧。这种暗昧怎样伤害身心,我们不知道:于是更暗昧。

无明。无明好比用焦油点汽灯,无明有焦油的一切缺点。给他人只带来麻烦,也就是暗昧,同时又败坏我们自己的心意。好比焦油点火,只会冒黑烟。越烧烟越黑——我们还以为自家黑烟有什么特别的优点,实际上它就是无明,这是对无明的无明。因此无明越来越深重,直到我们身上盖着厚厚的黑灰。这种黑灰正是有害的污染。火冒黑烟时,光不良、火不良、烟不良。不良黑烟正是无明的特性,既然不良,升起的知见不良,果报也不良。这些都是造苦的事物。这就是无明之害。
      
无明导致的伤害,好比薪火,不但催汗,而且那个火像烈日一样又红又猛。朝哪里聚焦,那里就着火。烧久了,地上盖满了黑灰,生火的人也全身脏污。脸黑手黑衣黑,不过他以为这层黑属于自己,因此也不嫌。好比自己身上的脓疮,再脏再臭,自己摸着不嫌。可要是看见同样的脓疮长在别人身上,他会厌恶得不愿看,甚至都不愿走近跟前。
      
心受无明蒙蔽的人,正好比那个满身烂疮、却不知难堪自厌的人。又好比我们看见自家灶墙上的黑灰:看着毫不觉得丑陋、厌恶、难堪。但要是在别家厨房里看见它,我们就想跑。
      
无明杀死人。无明是陷阱。不过普通陷阱只抓些笨兽,聪明的一般不会给抓着。如果我们愚蠢,无明会把我们抓去吃了。在无明的掌控下生活,也就是说,不熟悉体内这三种呼吸层次,我们必然得伤害果。不过,了解呼吸,就等于有正念。我们将会懂得自己行为[业]的因与果。了解这一点,就等于保持念住与警觉。我们的身与业,会对我们明白地显示出来,好比一盏自明灯。它的明亮从哪里来?来自煤油的能量。深度呼吸也一样,它在体内静静的,像一盏大放光明的汽化灯:静得好像内部没有泵入空气。
      
这就是身轻安。至于心,它好比水晶,四面透明;又好比灯光,利益众生。这就是所谓的pabhassaramidamcittam:『此心明净』[26]。当我们能够如此保持心的纯净时,它就会获得进一步观察更深层次的功力——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觉知。我们必须使心力比这更强:那就是毗婆奢那,明察的洞见。
      
毗婆奢那升起时,就好比把煤油直接浇到汽灯的灯头上:火焰顷刻燃升;光明一闪而起。标记体感[色]的概念将会消失;标记心理活动[名]的概念也会消失。对事物的一切标记与命名的动作将在刹那间消失。色照样还在,名照样还在,但抓住它们的标记已被切断,好比电报线路已被切断:发报机在、接受机在、电线也在,却不通了——因为电流不再流动。想发电报的人尽管去试,但一切静悄悄的。心也一样:当我们切断标记与概念时,无论任何人对我们讲什么,心静悄悄的。这就是毗婆奢那:一种超越无明的影响、远离执取粘着的觉知。心上升到出世,从这个世间解脱。它住在一个高于普通世界的『世界』,高于人界、天界、梵天界。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证得无上正自觉醒之智时,有一股震动穿越全宇宙,从最低等的地狱,经过人界,上达梵天诸界。为什么?因为他的心力已经圆满成就,得以一路直上,超越了梵天界。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自己现在正在作的普通呼吸,它升起的利与害两相参杂。精细的呼吸[气]滋养着血管与经络。深度呼吸调节着全身气感,使得气自养自足。地元素、火元素、水元素,各各趋向自养自足。等到四元素全部自养自足时,它们就会趋向平等协调,于是体内不再有动荡。心自养自足,身自养自足,我们可以不必操心了,好比我们把孩子养大了。身与心成熟独立,各行其事。
      
这就叫做『各自证知』[paccattam]:我们亲自看见,自己负责。『此时即现』[sanditthiko]:我们自己所见明晰。『无时相』[akaliko]:任何时候一观想呼吸[气]的三个层次,我们立即获得舒适与自在。用法律术语来讲,是已经成年。我们不再是未成年者,现在可以依法全权接管父母家业了。用戒律术语来讲,是不需要跟着戒师了,因为我们已经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用佛法术语来讲,我们不再必须依赖导师或文本了。
      
我方才一直在这里讲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怎样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熟悉呼吸[气]的三个层次。我们应当照料呼吸,直到获得领悟。如果我们随时对这三类呼吸保持观察力,就会得到果报——也就是身与心的自在——好比厂主一直管着员工,下属不会有机会推卸责任,该做什么就得认真去做。果报是,我们的工作必然能够或者快速完成、或者持续进步。

[25]此处『色』[rupa]依英文直译为体感[physicalsensations];『名』[nama]直译为心理动作[mentalacts]。『色』指身体对内在觉知的直接呈现形式,其不可再分者为四元素。观色,即是对四元素的分辨觉知。『名』指心理或精神活动,为五蕴之后四蕴的统称。由出入息升起之色,指由呼吸[气]造作的体感。由出入息升起之名,指不同形式的呼吸所促生的善巧或不善巧心态。觉知出入息升起之名,指懂得以气息影响心,藉调息把心引入善巧心态。以上为英译者对笔者解说的概要。此处的体感[sensations]殊异于五蕴之受蕴[feelings],后者指身与心的痛、乐、不痛不乐之受。

[26]见增支部1.51-52《明净经》[PabhassaraSutta]:『比丘们,此心明净,为客尘染。未受教的凡夫,未如实明辨,故此——我告诉你们,未受教的凡夫——无修其心。』『比丘们,此心明净,离客尘染。圣者的受教弟子,如实明辨,故此——我告诉你们,圣者的受教弟子——有修其心。』

*…*…*…*…*…*…*…*…*…*…*…*…*…*…*…*…*…*…*…*…

愿以分享此文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愿四众弟子和合,愿正法久住世间。礼敬阿姜李法师大德!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13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往深层呼吸的境界努力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13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五蓋,即是指:[3]
1.貪欲蓋,執著五欲的境界,因而遮蓋心性。
2.瞋恚蓋,於違逆的境界而忿怒,因而遮蓋心性。
3.睡眠蓋,心志昏暗、色身沉重,不堪正常的使用,因而遮蓋心性。
4.掉悔蓋,掉─意謂心念躁動:悔─意謂於所作的事而心生憂惱,因而遮蓋心性。
5.疑蓋,於所習之法猶豫而不能決斷,因而遮蓋心性。

五禪支[编辑]

五蓋的出現,意味著心缺少喜、樂、定、尋與伺。這五個善心所是初禪的五支(五禪支)。

佛教鼓勵以五種修行方法來對治五蓋:
1.不淨觀對治貪欲。
2.慈心觀對治瞋恚。
3.精進觀對治睡眠。
4.數息觀對治掉悔。
5.信心對治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5-2024 01:42 AM , Processed in 0.06899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