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13|回复: 10

纯粹的净土法门 (更新23/01/20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7-2016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藍色天使 于 23-1-2017 08:37 PM 编辑

持戒是学佛人的本分,但持戒不是往生必备条件,更不能因个别人戒行不好而否定任何法门

这个标题够长的,因为如果不这么长,想拍板砖的一定一大片。比如标题完全可以写成“持戒不是往生必备条件”,但是只这样写,有些人立马联想到“哦,原来你是支持破戒啊,原来是要否定持戒啊”,瞧,就是我们凡夫的二元对立思想,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对则错!严重说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为对方的观点。末学其实一点没有支持破戒或否定持戒的想法,但有些人凭标题就会这么判断,所以说,我们所看所想的未必是真实的。

为什么说持戒不是往生必备条件?因为往生的条件是信愿持名!一生五逆十恶的人,临终遇到念佛法门,也能十念往生,这就是观经下品下生文里面的证据。在信愿称名之外,其它都是多余的条件(或只是接引方便的“条件”),不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真实条件。

《阿弥陀经》是纯说念佛法门的经典,里面只提信、愿、念佛,一字未提持戒!阿弥陀经虽不提持戒,难道阿弥陀经鼓励破戒或否定持戒了吗?也没有啊。《阿弥陀经》因为是佛说,还不至于有学佛人斗胆反对,但同样这个观点由其他人说出来,某些人就会以为找到把柄“瞧,这人只说信愿称名就可以往生,那不是鼓励破戒吗,不是否定持戒吗?”,还是我们凡夫的对立思想,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还强加为对方的观点。

正因为不设额外的条件,所以阿弥陀佛是真的大慈、大悲!如果非得在往生条件上加一个持戒的条件,临终的人会想到我一生造恶,反正往生无望,还是不念佛了,这就是多了条件的区别。未到临终的人也会想,既然守戒这么难,往生又要守戒,那我往生无望,还不如放纵自己得过且过。

    往生条件虽不提持戒,但持戒是学佛人的本分,是慈悲心的体现,持戒好的人值得随喜赞叹,但持戒好的人也不能否定持戒不好的人一定不能往生。以前看过一个妇女念佛往生的故事,这位妇女的老公是杀猪的,自己不信佛还总是阻扰自己老婆念佛,每次杀猪时还非得让自己老婆帮忙抓住猪脚,这位妇女没办法啊,只能听从老公的吩咐每次帮忙抓猪脚,但仍不忘当下念佛。后来,这位妇女往生了,好像还是预知时至。因为她抓猪脚时念佛,被杀的猪很多也转入善道。看到这个故事有人会说,这位妇女是迫不得已嘛,不是自己想造业的嘛。其实从因果来说,虽然是迫不得已,但猪被杀,客观上还是有这位妇女的“功劳”,所以还是有造业,只不过比主动造业好一些罢了。从这个故事可知,一个人只要有愿生之心,好好念佛,即使因为生活所迫暂时不能脱离造恶业的行当,凭念佛还是可以往生净土!反之,从事恶业的人听别人说“你现在造业,念佛也不能往生”,他还会念佛吗,显然不会,因为不能往生还念佛干嘛?这种说法,不就断送了很多人的往生之路吗!所以说话还是要慎重一些,南无阿弥陀佛。

说到持戒,其实我们末法时代自以为持戒好的人,如果时间退回2000年前,在当时的修行人眼里,我们一个个都是破戒凡夫,地藏经说我们末法凡夫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修行是各人修各人的,修任何法门的人都有持戒好的与持戒不好的,千万不要因个别人戒行不好就否定一大片,如果特别指明某个法师或整个寺庙,更要有具体的证据,因果不爽,千万别逞一时口舌之快!更不要以讹传讹,且请看清事实真相之后,不妨对比是自己持戒好还是他们持戒好。

再提一下末学本人,末学自2013年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来,到目前养成行住坐卧基本都念佛号的习惯,自以为比以前只是上上晚课强太多了,而且是欢喜念佛,不再提心吊胆。

末学也不吃肉,也不喝酒,跟以前一样,所以建议一些同修看问题还是全面些吧,莫因为某颗长歪的树就否定整片森林,这种思维不可取。

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素还真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7-2016 12:1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弥陀无条件的慈悲救度,会不会让人听了后放纵、堕落、造恶业?

净宗法师答:世间有道德,有法律。基本上来说,道德是引导上根人过高尚的生活的,而法律是约束一部分有理智的人不越底线。然而很多人却不是上根人、理智具足的人,而是很暴劣的人,对于这种人,唯有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能够感动他。

很多人有种种恶业习气,你如果告诉他改掉不良习气才有资格念佛往生,他可能宁愿不念佛,也不肯改掉这些毛病。反过来,如果你告诉他,他这样念佛就可以了,阿弥陀佛一样救度,临终一样往生,他便高兴地开始念佛了;不久之后,你再见他,发现过去的习气都慢慢改变了。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

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吓唬人,也不要被人随便吓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7-2016 12:2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智随法师: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


       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
       即使有些人是菩萨,他讲的如果违背了净土法门,都可以不相信。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点——他是菩萨怎么敢不相信呢?有些大德高僧讲的,他是修行非常好的,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开悟的人,他讲你要怎么才能往生。

        大家知道很多人讲的一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到底这句话对不对呢?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我们要找原因。这句话的道理:“你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也不一定能往生,你要清静,你要有功夫。” 其实这句话是不能拿来讲净土的。它是明朝时候禅宗的一位高僧憨山大师讲的,他是学禅宗的,是按禅宗的思路来讲的,禅宗当然是注重修行、注重功夫的。用禅宗的理来讲净土法门,肯定就有违背、隔阂的地方,因为禅宗是靠自力,站在这种角度就讲出了“喊破喉咙也枉然”的话;净土宗是靠佛力。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因为不明白这种关系,把这句话当成圣旨一样来提倡,这样反而会动摇很多念佛的人,觉得喊破喉咙都枉然,那我们很多人喉咙还没喊破就更枉然了,往生就更没有希望了。

       同时这两句话前面还有两句,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不提。这本是四句的偈子: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前两句话其实很重要。“念佛容易信心难”,念佛非常容易谁都可以念,但是对念佛有信心的人不多,不容易相信念佛能够往生。如果你的信心过不了关,后面就出问题来了,所以“心口不一总是闲”,你表面在念佛,但心里怀疑,心里担心,心里有顾虑,担心不能往生,这就是不如法的、跟净土法门有隔阂的地方。
        如果念佛的人对阿弥陀佛都信不过,那能叫念佛人吗?边念佛边怀疑阿弥陀佛,说“我不能往生”,那个距离就拉开了:这种念佛就是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不是真实地相信阿弥陀佛,这种情况下勉强可以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但是他如果能真正喊破喉咙,说明他是很有信仰的人,对不对?他能够喊破喉咙,说明他很依靠这种佛号,他就不会枉然,这句话要会理解,善于理解——我们现在有人做到喊破喉咙吗?

        我们如果没有智慧眼,对净土法门信仰不够,就很容易动摇,受其他各种说法的影响。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 “别解别行、异见异解”,它跟净土法门是不相应的,是其他法门的观点。

       我们学净土法门,如果遇到这种不同的知见,就宁可相信释迦牟尼佛讲的:念佛能够往生。这种观念可放到一边,它是菩萨讲的,我可存放起来;它的角度立场不同,我们就相信佛讲的,相信净土宗的祖师讲的,所以“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菩萨讲的如果跟净土法门有违背,可以不相信。我们到底信谁呢?只信佛的。
        有些人说:“我又不了解法义,怎么办呢?”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大家知道善导大师,他是弥陀再来,是净土中的开宗祖师:这就是我们可以建立信心的地方。普通人看不懂法义,我们可以听善知识。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佛法,尤其是净土宗,表面看是人人都可念佛;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走入一片误区,走不出来——心中有很多疑团解不开,我们可能会听得越多疑问越多,这时就纠缠在里面,解脱不出来;这时就需要真正对净土法义比较通达的人,由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才能从里面走出来。
       比如临终的人,大家知道,《观经》下下品里面讲到:他是五恶十逆的人,临终时遇到了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印光大师对此有个人解释:劝他念佛的人就是善知识。

       净土宗的善知识和其他法门的是有差异的。其他法门讲善知识,要注重几点:一、理论要通达;二、修行要好,德行要高,甚至于像禅宗还要开悟,密宗里面还有十种功德利益,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但是在净土宗里面,善知识的标准不同——只要是劝人念佛,只要能给人往生的信心,这样的人就是善知识。

       我们看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可以引导人念佛,也可以成就人往生。比如很多助念的人就可以帮助人往生。助念的人可能都是普通人,都是学净土法门,都是念佛的,他们也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也有烦恼,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但是他能成就人,能够让人往生西方,那么这种情况他就可以被称为善知识了。所以净土法门对善知识的标准,不是站在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讲的,而是说,要能够引导别人念佛,能够让一个人相信阿弥陀佛,成就他,这种因缘就是善知识。
       即使你是菩萨,如果不能成就一个人往生,那就不是净土门的善知识了。在其他宗派里被称为善知识的人,比如禅宗有开悟的人,能让别人开悟,是禅宗里面的善知识;但是如果讲净土,跟净土教义违背了,那就不是净土宗善知识。

       我们要分清法门不同,其标准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人说法法相通,法法是平等,法法都是一样的。从原则上可以这样讲;但是法法相通,我们要看从哪里相通:归宿是相通的,结局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认为都完全一样,平等,没差异,那就是不知道法义的差异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呢?这就是因为法门不同,应机不同,他入手的方便不同,净土法门就是最方便。蕅益大师讲的三句话, 说净土宗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它是最方便的法门,谁都可以念;它是最了义,就是义理上是最圆满的。佛法里有了义、不了义:了义是义理最完整,最圆满,最透彻;而有些教法是不圆满的。比如在小乘佛法里,他们认为众生是不可能成佛的,最多得罗汉果位;他只相信有释迦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这就是不了义的,不究竟的。

       净土法门是所有究竟法门当中最究竟的,是圆顿法门当中最圆满的,最快速的法门——这个理论,只有佛能完全了解。所以如果我们听到不同的观点,自己要有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6 12:0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特色」,即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净土宗之特色,即是净土宗特有之教义判释,为不共圣道诸宗,超胜余佛净土,而能纯粹彻底彰显「弥陀救度」之法门者。

其理论根据即是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名为「念佛往生愿」;此愿为愿中之王,根本之愿,以总为别,独称「本愿」。

一切善恶凡夫,只要称名念佛,自然乘佛本愿;现生永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命终直入弥陀报土速证佛果。故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数。

不假万行回向,横超品位阶级;胜易圆顿,不可思议;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具体言之,开为四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本宗之「传承」,完全依据净土宗之大成者──唐朝高僧善导大师。

「本愿称名」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七页)结论言: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凡夫入报」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五页)以问答释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义,善导大师《法事赞》(《善导大师全集》第四三七页)以偈直言: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自具「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之理。

谨恭录「经文」、「祖释」为证,并附「补充说明」于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6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藍色天使 于 31-7-2016 08:18 PM 编辑

纯粹净土法门结缘书本免费。
请告诉我你要哪一本/哪或几本。

20160731_1901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16 11: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宗之特色》一、本愿称名(佛经及祖师依据共15则)

一、本愿称名(十五则)
经文
1.《大经》「本愿文」(第十八愿)(《大经》第二五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祖释
2.善导大师《观经疏》「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一页):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3.善导大师《观念法门》「本愿释」之文( 《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五四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4.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九页):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经文
5.《大经》「本愿偈」(《大经》第六四页):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观经》「本愿称名」之文(《三经读本》第一六七页):
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7.《观经》「付嘱称名」之文(《三经读本》第一七○页):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8.《小经》「本愿称名」之文(《三经读本》第一七八页):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祖释
9.龙树菩萨《易行品》「本愿称名」之文(《易行品要义》第一三页):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10.天亲菩萨《往生论》「本愿偈」(《论注要义》第七页):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11.善导《观经疏》「本愿称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七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12.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称名」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九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2017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上图可以查看大图)


图释:

多位祖师大德依佛经判“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意),并判八万四千法门中念佛之外为圣道门,以念佛及种种善行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净土门。

依善导大师,把种种自力修行回向愿生西方净土,统称为净土要门;把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称此为往生正定业,判此为净土弘愿门。

因为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不同,所以弘扬净土法门法师倾向性也会有很大差异,故此分判现代法师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净土要门,第二类、介于净土要门和弘愿之间,第三类、净土弘愿门。

第一类以净空法师为代表的净土要门:接引一切根机的众生进入净土门。

特点:1、推崇念佛+种种世善;2、往生很难,百里挑一。此类法师的门槛关键词:真信切愿、放下、清净心、一心不乱、念佛功夫、临终正念。 信众特点:能否往生靠自己的念佛功夫,所以对能否往生无把握,虽念佛但烦恼重,同时过于强调世间善书如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对往生的作用,甚至认为人做不好就更不要谈成佛。
第一类法师的特点:偏重净土三经的无量寿经(汇集本),再从阿弥陀经中嫁接“一心不乱”几个字。这类法师对自己的观点有强烈自信,解释经文的时候容易依文解义。印光大师曾说,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之间才能彻底究竟明了,换言之,只要不是佛,他的净土法门观点可能就不圆满。
总结第一类法师的观点是:如果你是完美的人,你才有资格往生。

第二类以大安法师为代表:接引一切根机的众生进入净土门,并接引从第一类转入的念佛人。
特点:1、独推念佛,随缘世善,念佛即是多善根多福德;2、往生容易,但要真信切愿。此类法师的门槛关键词:真信切愿、感应道交、你是不是真信。 信众特点:念佛比较安心、专一,但因为搞不清自己是不是真信、是不是切愿,也把握不定什么是感应道交,也感觉自己念佛念不到感应道交,所以对往生仍有疑惑、不踏实。
第二类法师的特点:对历代祖师的净土开示都有所了解,但没有去详细研究各祖师净土思想之间的差异,以及为什么有这些差异。一般情况下能依据祖师的开示来介绍净土法门,不再象第一类法师一样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对“一心不乱”的解释是“在临终时阿弥陀现前加持令心不乱,而不是靠自己的功夫一心不乱”。这类法师解读净土法门的主要依据是净土祖师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很推崇,所以《弥陀要解》本身当然没有问题甚至诠释的很完整。但对很多人来说,解释的过于玄妙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一旦把握不好按自己的理解,就容易理解偏了,人为增加了难度。正如前面所说的什么是真信?什么是切愿?什么是感应道交,这一类法师没有明确的答案。
总结第二类法师的观点是:不论你是什么根性的众生,你都有资格往生,但“你是不是真信切愿,你能不能感应道交”难住了很多人。

第三类以净宗法师为代表:接引一切根机的众生进入净土门,并接引从第一类和第二类转入的念佛人。
特点:1、独推念佛,随缘世善,念佛即是多善根多福德;2、往生容易,把真信切愿落实在专称佛名的行持上,称念六字名号本身就具足信愿行。你如果做不到老实念佛,又是怀疑又是夹杂,就不是真信切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就是感应道交,而不是在念佛之外另外找感应道交。由此,把第二类法师留下的疑惑一扫而光!此类法师的门槛关键词: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信众特点:念佛完全安心,念佛欢喜不再有压力,在行持上能专一念佛。
第三类法师的特点:对历代祖师的净土开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并从中找到了各祖师净土思想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很纯正,但之后因为中国某些朝代灭佛的原因,善导大师文集曾经销声匿迹过上千年。后面的祖师在阐述净土法门的时候,受其它宗派思潮的影响,惨杂了天台宗、华严宗的思想,过于强调心性,而凡夫对心性完全无法把握和体会。第三类法师依据善导大师思想,能够圆融解释净土三经,把十方诸佛的本怀和盘托出!对“一心不乱”有更完美的解释,临终时的一心不乱是“临终时阿弥陀现前加持令心不乱,而不是靠自己的功夫一心不乱”,平时的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一意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那么善导大师是谁呢,印光大师等祖师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如此说来,善导大师所说即等同阿弥陀佛所说。
总结第三类法师的特点是:不论你是什么根性的众生,你都有资格往生,往生的资粮就在六字名号里,你只要专持名号、老实念佛,念佛的当下就具足了信愿。

总之,依此三类法师学习净土法门,总有一天你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依第一类法师学习,即使今生不能往生净土,在未来世总有一天会往生净土。依第二类法师学习,虽然往生仍然不定,但今生往生的可能性比第一类大大提高,但因为仍有怀疑的缘故,即使往生也可能会往生到胎宫。依第三类法师学习,往生已是胜券在握,而且往生的地方是阿弥陀佛的极乐报土(依善导大师判)而不是胎宫或化土。什么是胜券在握?犹如买彩票后对照中奖号码知道中了头等奖,虽然没有去领奖,但此时的心情跟领到奖的心情是一样的,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虽然中奖了(平生业成),但不要把彩票(名号)丢了,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时,就是兑奖时!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







1-1405061I255Q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7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净法师: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从真谛、俗谛圆满介绍)[size=24.3877563476563px]—慧净上人2010年8月27日与桃园莲友座谈开示

学佛的第一步——皈依

[size=24.3877563476563px]各位莲友都是专修[size=24.3877563476563px]净土[size=24.3877563476563px]的吗?(莲友答:是。)皈依了吗?没有皈依的请举手?好,请放下。一般来说,如果感受到[size=24.3877563476563px]佛法[size=24.3877563476563px]的好处,而想更进一步虔诚学佛的话,都会皈依。如果还没有皈依,表示对学佛、对[size=24.3877563476563px]念佛[size=24.3877563476563px]、对将来要[size=24.3877563476563px]往生[size=24.3877563476563px]极乐世界[size=24.3877563476563px]的心还不够恳切与殷重。


如何专修净土

[size=24.3877563476563px]佛教[size=24.3877563476563px]有八万四千法门,传到中国之后形成「八宗」。从大的划分来讲,则可分为两门——圣道门(自力)与净土门(他力[size=24.3877563476563px]。净土门以外的其他法门,都是圣道门——圣者根器才能修行成就的法门。我们是净土宗[size=24.3877563476563px],属于净土门,那要如何专学净土、专修净土法门[size=24.3877563476563px]呢?首先,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净土宗[size=24.3877563476563px]?宗旨是什么?特色是什么?


净土宗的宗旨是以「往生极乐」为目标,以「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为方法;现生安稳利乐,当来往生净土。


纯正的净土法门,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个特色是「专」。往生的正因,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我们念佛人,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靠这句名号的功德,也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佛力)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我们的功夫与力量。


第二个特色是「易」。也就是说,纯正的净土法门修持起来是容易的、安乐的。因为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可以念啊,岂不是很容易?而且念佛是轻松的,所以本身就是安乐的。


[size=24.3877563476563px]有「八宗共祖」之誉的龙树菩萨,在其所著的《十住毗婆沙论》中,有一品就是专门讲念佛的道理,叫做《易行品》。《易行品》就是依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依阿弥陀佛的救度,依念佛必定往生的这个道理为中心,而开显出来的。


《易行品》开宗明义就说: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size=24.3877563476563px]净土法门是「易行道」,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就用「乘船」为譬喻来说明。两千年前的印度,以及古代的中国,交通工具主要是坐船或者骑马。以坐船和骑马来说,骑马难免要跋山涉水,比较辛苦,坐船就比较轻松。以现代来说,假如我们要从台北到南部,坐飞机就很快又很轻松,如果骑马或走路的话,那就很辛苦。因为两千年前还没有飞机这样的航空工具,所以就以乘船来譬喻。


[size=24.3877563476563px]当然,在世间,乘船有发生海难的可能性,坐飞机也有发生空难的可能性,原因在于人间的船或飞机是人造的、有为的、不圆满的,而阿弥陀佛这艘救度的大愿船,是不可能有任何危险,也不可能有些微差错的,这艘大愿船是决定可以顺利安然地救度我们到极乐世界的,因为弥陀的大愿船是圆满一切功德而成就的,是绝对安全可靠的。


所以龙树菩萨用乘船来譬喻易行道,说明净土法门的轻松安乐,以及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


第三个特色是「平生业成」。我们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搭乘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岂不是现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愿生极乐世界,人便已经在大愿船上,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不过,如果没有接触过善导大师的思想,就很难有这样的了解,而且也没有那么专,往往会怀疑[size=24.3877563476563px]「只有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吗?」因此会去兼修其他法门、累积其他功德,而以之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亦即,除了念佛之外,还认为必须靠自己累积功德,来作为往生的资粮。这样的情况,就不是龙树菩萨所说的「易行道」,而是「难行道」了[size=24.3877563476563px]。而且,这样的学佛者,即使现在念佛了,也修诸功德回向往生,可是他对「将来能不能往生」这一问题,目前还不能肯定,也没办法安心,因为他怕自己的功夫不够,或者功德不够[size=24.3877563476563px]。


为什么说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才是纯正净土思想呢?因为善导大师传承自道绰大师、昙鸾大师、天亲菩萨、龙树菩萨,这几位祖师所著作的净土教理都很纯粹,是完全依据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来开演[size=24.3877563476563px]。龙树菩萨是八大宗派共同的祖师,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再来;天亲菩萨被尊为千部论主,智慧修持都很高;昙鸾大师、道绰大师,他们的道行、根机、学问在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尤其善导大师,自古以来就公认是阿弥陀佛所化身[size=24.3877563476563px]。


这几位祖师著作的净土教理是最纯粹的,但是他们的著作,很可惜于唐朝末年之后,在中国就失传了[size=24.3877563476563px]。虽然在中国失传,所幸却没有消失,这些著作、教理在日本被完整保留下来,而且发扬光大,得以普遍的研究和发展。直到约一百年前,清末杨仁山居士[size=24.3877563476563px]才将这些经典重新回归中国,在此之前是很少人看到,也没有人在研究的。


因为这样,所以从唐朝到现代,古今大德在解释净土法门时,大部分都是依各自所学的各宗各派的思想来解释净土法门,也就是还掺杂其他各宗各派的思想在里面。


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所说的往生正因,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若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变,这样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size=24.3877563476563px],不管我们临终的时候有昏迷、没昏迷,不管我们临终的时候身体有病痛、没病痛,不管那个时候能念佛、不能念佛,这些都不管。也就是说,不看我们临终如何,而是看我们现在如何。我们现在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从现在开始,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持续保护着我们,永远不会舍离我们[size=24.3877563476563px],不会忘记我们,到临终的时候,弥陀光明就会显现,来救度我们,就算是我们昏迷,祂也能毫无障碍地来救度我们。我们临终的时候,若因身体病痛,不能念佛,在那个时候,阿弥陀佛也会自然显现,来迎接我们。这就是《观经》的经文,也就是我们佛堂两边的对联:「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size=24.3877563476563px]阿弥陀佛的光明非常广大深远,遍照十方世界任何地方,这个光明有什么功能,有什么样的目的呢?就是摄取念佛的众生。这个摄取的「摄」,就是「摄护、保护」的意思;「取」就是「救度」,将来来迎接你;「不舍」的意思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舍离、没有改变。所以,一个念佛的众生,永远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之中,而且念佛本身就在消除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福报和智慧,因此善导大师依照经文而解释说: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size=24.3877563476563px]这段法语[size=24.3877563476563px]意思是说,不管是圣人或是凡夫,善人或是恶人,出家或是在家,心清净或是心不清净,有杂念或是没杂念,都不管,只要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会消除我们生生世世的罪业;临命终快要断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带着观音、势至以及极乐世界的菩萨众来迎接我们。这「自来迎接」的「自来」二字,意思就是不是我们祈求拜托、恭请来的,也不是我们勉强祂来的,而是阿弥陀佛本来就有那个愿力,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祂自自然然地就不请自来,欢欢喜喜地来迎接我们[size=24.3877563476563px]。


[size=24.3877563476563px]成就极乐世界的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所发的,阿弥陀佛也是主动要救我们,阿弥陀佛随时都在观照十方世界,看哪里有念佛的众生,祂就以光明来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听闻十方世界哪里有念佛的声音,随时应声而现,来救度他,将来接引他。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如此,是不可能有差错、有失误的,也不可能会忘记的。所以我们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自然会带着观音、势至及清净大海众菩萨来迎接我们。


[size=24.3877563476563px]「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我们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业障,什么样的业障呢?我们生生世世都在造罪造业,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都跟随着我们,身体健康、有福报的时候,冤亲债主不能干扰我们,但是到临命终时,冤亲债主就会显现来讨债,甚至来诱引我们去不好的地方,这就是邪业。或者生生世世以来的贪瞋痴业障,临终的时候,会牵引我们到三恶道,这也属于邪业。甚至天魔外道会来干扰我们脱离三界六道,这也属于邪业。但是善导大师说「诸邪业系,无能碍者」[size=24.3877563476563px],这些种种的业,完全没办法阻碍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因为阿弥陀佛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大光明力,自然摄取任何念佛的众生,不管这个念佛的众生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根机,什么样的业缘,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临终才决定的,是现在就已经往生有份了,是现在就已经在阿弥陀佛的救度摄取之中了。


[size=24.3877563476563px]这一种道理,来自于经典,善导大师的著作中有广泛的显明。只要我们依照这种道理去了解,不掺杂其他各宗各派的教理,自然就很纯粹,念佛就会专,就会安心。晓得要往生极乐世界,正因正行就是念佛,不会想靠其他功德。


以上是就净土宗的「真谛」来讲。[size=24.3877563476563px]学佛之人理当众善奉行

就净土宗的「俗谛」来说[size=24.3877563476563px],一个学佛人,一个念佛人,对于佛所教示的五戒或其他善行功德,以及人伦道德的五伦、五常,尽管知道自己的根机未能全做到,但都应该随份随力去做,否则就称不上是一个学佛的人。譬如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救济贫困,爱护动物……这些我们都要去做。甚至不管有受戒、没受戒,都要随缘随份随力去持五戒、行十善,随缘随份随力去行善积德,这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佛的人,基本上要尽的本份。只是说,我们虽然尽这个本份,但不是以这种功德作为往生的条件,也不是以这个功德来辅助往生。


随顺弥陀的救度

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里面。也就是说,救度众生的力量,阿弥陀佛已为我们彻底完成,早已完全成就、含摄在这句万德洪名之中,没有半点欠缺。简言之,净土法门,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只要我们不跟阿弥陀佛对抗,阿弥陀佛救度我们就很容易。


怎样的情形是跟阿弥陀佛对抗呢?就是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是跟阿弥陀佛对抗;或者认为虽然念佛,可是还不足以往生极乐世界,还必须靠一些自力功夫,或其他的功德,如果是抱着这一种观念,就是跟阿弥陀佛对抗,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不相应就是有冲突。


[size=24.3877563476563px]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根本愿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没有说其他法门,也没有设其他条件,只要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所以第十八愿称为「念佛往生愿」。


我们如果能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自自然然随顺阿弥陀佛的根本大愿,就跟阿弥陀佛的根本大愿相应,感应道交,就永远在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之中了。


[size=24.3877563476563px]所以,学习净土法门的人,完全依善导大师的思想,或没完全依善导大师的思想,一般人或许以为差别不大,可是就经证、事证来看,其实差别是非常大的,我们不可轻忽这一点。


我们若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就应知道,我们的往生已经决定,现在就已经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离了[size=24.3877563476563px]。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心中,阿弥陀佛摄取我们,我们就在阿弥陀佛的佛心之中。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size=24.3877563476563px]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离,永远都不会跟阿弥陀佛分离,不是说现在我们念佛,但是阿弥陀佛远在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等到我们临终,而且正念现前的时候,阿弥陀佛才会来迎接我们,那个时候阿弥陀佛才会跟我们亲、跟我们近、跟我们结合,并不是这样。阿弥陀佛现在就已经跟我们亲、跟我们近、跟我们结合、跟我们不相离[size=24.3877563476563px]。阿弥陀佛念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不过这些道理,都是要专一深入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教理,才能够正确了解,而无所怀疑,否则心中多少都会有些疑问。


我简单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size=24.3877563476563px]净土门的本尊——阿弥陀佛

[size=24.3877563476563px]问:刚接触净土,要怎样来学习善导大师的思想?佛堂应该怎么布置?


[size=24.3877563476563px]答:我们所出版的丛书,不管经释或祖论,都是从各个角度将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的教理开显出来。如果识字的莲友,可以请书回去看。看书较吃力的人,可以请光碟回去听,慢慢就会对纯正的净土思想有明确的观念,进而正确了解,信仰而安心。初阅读的人,也可以先看小本的「随身书」。


[size=24.3877563476563px]一个人修持什么法门,只要看他的佛堂布置就知道了。在「随身书」中,有一本《纯粹的净土法门》,最后就说到专修念佛的人,佛堂应如何摆设。一个专修净土的家庭,他佛堂的本尊就只有阿弥陀佛。(参考:善导大师之五正行,其中礼拜正行,专礼拜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五正行之正行、助行、杂行,专称名号为正定业必定往生,杂修百中难得几个往生[size=24.3877563476563px])


[size=24.3877563476563px]一个念佛人、修行人,在根本上彻彻底底应该尊重,而且必须完全依靠的对象,就是他的本尊。本尊的意思是,对我们是最尊贵、最重要的对象。为什么?因为祂是来救我们的,有祂的救度,我们才有生命,若没有祂的救度,我们就没有生命了。本尊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因为有这么重大的意义,所以才是一个修行人根本上应该尊重的。


[size=24.3877563476563px]我们净土门的本尊,就是阿弥陀佛,不可能有第二个。为什么?十方诸佛虽然很多,可是唯有阿弥陀佛为了我们,经过五劫的时间思考,规划了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完成了四十八愿的内容;四十八愿成就了,也就是成就阿弥陀佛本身,成就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力量,成就能够使我们往生成佛的极乐世界。


[size=24.3877563476563px]阿弥陀佛是为了我们才发这四十八愿的,现在愿愿皆已成就,可是我们众生怎么获得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功德?要怎样才能跟阿弥陀佛感应[size=24.3877563476563px]道交呢?


佛的正报和依报是一体的,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是一体的;再者,佛的本体跟佛的名号也是一体的,佛的本体功德在哪里?就在这句名号里。这样说来,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这句名号就有多少功德。[size=24.3877563476563px]经典中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以这句名号也是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微妙、至高无上」的功德。


[size=24.3877563476563px]所以,佛堂只供奉阿弥陀佛一尊。有的莲友家是供奉西方三圣,就是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另有[size=24.3877563476563px]观世音菩萨[size=24.3877563476563px]及大势至菩萨,这样也可以。不过这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侍者,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本尊。因为这两位大菩萨也是靠阿弥陀佛的救度而往生极乐世界的。


专念弥陀就包含千佛、万佛

[size=24.3877563476563px]问:拜八十八佛、拜千佛,是不是也一样有拜到阿弥陀佛?


[size=24.3877563476563px]答:拜八十八佛、拜千佛、念万佛,都很好。但是这样念,念不完,因为十方世界十方诸佛如恒河沙数,是念不完的。这样做,是因为不知道要领,其实我们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十方恒沙无量诸佛就通通念到了,同时,祂们不请自来,都来护念、护持我们,否则,十方诸佛我们再怎么念也念不完[size=24.3877563476563px]。


就修持上来讲,如果认为只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恐怕功德不够,所以再念八十八佛,甚至拜千佛,再念《大悲咒》、《楞严咒》,或者诵这部经、那部经,其实功德反而较少。其实,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什么功德都具足在里面了。


所有的经典都在说两件事:一件是「方法」,一件是「目的」,依照这个「方法」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净土三部经就是说以「念佛」为方法,就能达到「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若是要专修净土法门,诵经就诵净土三部经,净土三部经都在说念佛的方法跟往生的目的。既然这样,我们就「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好了。


诵经是用嘴巴在诵经,念佛则等于是用全身心性命来诵经。


金刚经》、《普门品》、《地藏经》、《法华经》……内容都非常好,可是这些经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没有关系[size=24.3877563476563px]。除非是要了解《金刚经[size=24.3877563476563px]》在讲什么道理,《地藏[size=24.3877563476563px]经》在讲什么道理,《法华经》在讲什么道理,这样可以去看、去诵。可是一个念佛人,心中必须非常清楚,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靠这些[size=24.3877563476563px]。当然,一般人诵经的目的,多是希望消业障,往生时希望可以有帮助,可是这样就已经是不专了,就已表示他的心对阿弥陀佛是有怀疑的[size=24.3877563476563px],因为他对名号的功德不了解,也不了解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


总之,修学净土法门就是要完全信受阿弥陀佛,完全依靠阿弥陀佛,也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样的意思不是说其他的佛菩萨或善行没有功德,而是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完全依靠阿弥陀佛。


[size=24.3877563476563px]一般来说,初学佛的人,要一下子就接受这个纯正的净土法门不容易,因为他认为佛法广大高深,总会忍不住想要广泛涉猎,涉猎之后,才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及自己所真正要的,之后才会专修专行净土法门。也有的人学佛很久,看得多、听得多、学得多,道场也走得多,最后才接触到这个法门,这时若要他将以前所学的统统放下,就会舍不得,感觉「我好不容易把《金刚经》、《楞严咒》、《大悲咒[size=24.3877563476563px]》背下来了,而且固定每天都念多少遍,现在要我全部都放下,只专念一句佛号,岂不是太可惜了?」其实还是要舍,所谓舍得、舍得,不舍就不能得。


各宗各派的祖师,到最后往往都是归向净土的。[size=24.3877563476563px]天台宗智者大师是最典型的例子,禅宗[size=24.3877563476563px]很多开悟的祖师,最后也都归向净土。就好像要上高速公路的话,每一个人开始都从他住的地方,先上乡村的道路、县市的道路、省道,然后才通过交流道上高速公路。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就专了,就不会杂了。一般修行人,最终归向净土大多这样。


[size=24.3877563476563px]但是他若能直接专称弥陀佛名,等同跨越其他道路而直接上高速公路一样,不用费时费力,绕很多圈子。


[size=24.3877563476563px]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size=24.3877563476563px]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2017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藍色天使 发表于 3-1-2017 01:55 PM
(点击上图可以查看大图)

图释:

多位祖师大德依佛经判“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意),并判八万四千法门中念佛之外为圣道门,以念佛及种种善行回向愿生 ...

你认同老法师的净土思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7 10: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4-1-2017 09:04 PM
你认同老法师的净土思想吗?

哪位老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7 08:3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净宗法师:「喊破喉咙也枉然」是禅宗对净土宗的误解,不是净土宗的教理】
净宗法师:

「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来由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两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下面一句呢?「喊破喉咙也枉然」。

这两句话是阿弥陀佛说的吗?(莲友答:「不是。」)是善导大师说的吗?(莲友答:「不是。」)是净土宗祖师说的吗?(莲友答:「不是。」)

学净土法门的人,为什么把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善导大师说的、不是其它净土宗祖师说的话记在心中、背在口上呢?

这两句话,是以禅宗的思想来解释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善导大师说的,所以就不是我们所要听的,不是我们所要记的。大家恰恰把不是要听、不是要记的话都记在心中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别人一说,就唬住了,我们迷信,我们不能正信。这两句话放在心中会快乐吗?(莲友答:「不会。」)这两句话放在心中怎么能快乐?

好了,下面我们要把这两句话在心中消化掉。

这两句话,是出自于一位禅宗的大德——憨山大师,他不是专修净土的。他也提倡净土,不过,他是依据禅宗的观点说:你口念弥陀,念阿弥陀佛名号,但是你心不清净,心很散乱,你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达到某种功夫境界,比如晚上睡觉睡着了,念不出来佛,做梦的时候,都一片混乱颠倒,那你这样的人没有功夫,你怎么能往生西方呢?你就是把喉咙喊破了,也没有用。

这两句话听起来,我们心中会不会害怕?当然害怕嘛!因为我们做不到嘛!

紫柏大师睡梦中念佛

有一次,同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大师问一位弟子:「你念佛是否常间断?」

弟子回答:「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忘了。」

大师呵斥道:「睡着了都不会念佛,这样还行啊!念一万年也没用!」

「那怎么办?」

「从今往后,必须在睡梦中念佛不断,方能出苦。如果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醒了之后要痛哭流涕,要到阿弥陀佛面前去磕头,要磕得头破血流,倾尽全力念佛。今晚睡觉没念佛,明天早上要磕得头破血流;明晚睡觉又没念佛,后天早上还要磕得头破血流。连续这样二三十次,自然就会在大昏睡中佛号不断。」

大家晚上在睡梦中能念佛吗?能不能一向念佛念到底?那早晨要磕得头破血流——你舍得吗?磕过没有?没有。

他这样的修行方法很用功。但是,这不是阿弥陀佛所要求的。紫柏大师他做到了,但是阿弥陀佛不是专救紫柏大师一个人啊!如果要做到这样才能往生,那只能救他一个了,那我们这七八百人都通通绝望了,那十方众生怎么得救?

念佛往生唯除逆谤

所以,阿弥陀佛发愿说:「不以这个为条件,这个你能做到,是你的功夫,是你的本事。如果你做不到,也没关系。我要普度十方众生,只要你不五逆谤法,不否定极乐净土的存在——如果你说没有极乐净土、没有阿弥陀佛,那自然不能往生西方了,你都不相信啊!只要不五逆谤法,你念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各宗以自宗观念解释净土

所以我们就知道,从古到今,求生西方的人很多,禅宗的人也求生西方,那么他就以禅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天台宗的人也求生西方,他就以天台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所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这都是天台宗的观点;唯识宗的人也求生极乐,他就以唯识宗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律宗的人持戒持律,也求生极乐,他就以戒律的观点解释净土法门……。这些解释纯粹不纯粹?不纯粹。对于他们各宗各派的人,都有引导的功效,但对我们专修净土法门的人,就混杂了。

喊破喉咙也枉然──通途教理

还有人讲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说你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是散乱的,没有禅定,你喉咙喊破了,也不能往生。这句话对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是错误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门的教理来衡量特别法门。因为通途法门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断惑证真。他说:「你虽然念佛,但是你没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乱,你没有断烦恼,你不是喉咙喊破也枉然吗?」这是通途法门的教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是特别法门,我们心里边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

【2、智随法师: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

智随法师:
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

即使有些人是菩萨,他讲的如果违背了净土法门,都可以不相信。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点——他是菩萨怎么敢不相信呢?有些大德高僧讲的,他是修行非常好的,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开悟的人,他讲你要怎么才能往生。

大家知道很多人讲的一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到底这句话对不对呢?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我们要找原因。这句话的道理:“你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也不一定能往生,你要清静,你要有功夫。” 其实这句话是不能拿来讲净土的。它是明朝时候禅宗的一位高僧憨山大师讲的,他是学禅宗的,是按禅宗的思路来讲的,禅宗当然是注重修行、注重功夫的。用禅宗的理来讲净土法门,肯定就有违背、隔阂的地方,因为禅宗是靠自力,站在这种角度就讲出了“喊破喉咙也枉然”的话;净土宗是靠佛力。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因为不明白这种关系,把这句话当成圣旨一样来提倡,这样反而会动摇很多念佛的人,觉得喊破喉咙都枉然,那我们很多人喉咙还没喊破就更枉然了,往生就更没有希望了。

同时这两句话前面还有两句,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不提。这本是四句的偈子: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前两句话其实很重要。“念佛容易信心难”,念佛非常容易谁都可以念,但是对念佛有信心的人不多,不容易相信念佛能够往生。如果你的信心过不了关,后面就出问题来了,所以“心口不一总是闲”,你表面在念佛,但心里怀疑,心里担心,心里有顾虑,担心不能往生,这就是不如法的、跟净土法门有隔阂的地方。

如果念佛的人对阿弥陀佛都信不过,那能叫念佛人吗?边念佛边怀疑阿弥陀佛,说“我不能往生”,那个距离就拉开了:这种念佛就是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不是真实地相信阿弥陀佛,这种情况下勉强可以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但是他如果能真正喊破喉咙,说明他是很有信仰的人,对不对?他能够喊破喉咙,说明他很依靠这种佛号,他就不会枉然,这句话要会理解,善于理解——我们现在有人做到喊破喉咙吗?

我们如果没有智慧眼,对净土法门信仰不够,就很容易动摇,受其他各种说法的影响。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 “别解别行、异见异解”,它跟净土法门是不相应的,是其他法门的观点。

我们学净土法门,如果遇到这种不同的知见,就宁可相信释迦牟尼佛讲的:念佛能够往生。这种观念可放到一边,它是菩萨讲的,我可存放起来;它的角度立场不同,我们就相信佛讲的,相信净土宗的祖师讲的,所以“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菩萨讲的如果跟净土法门有违背,可以不相信。我们到底信谁呢?只信佛的。

有些人说:“我又不了解法义,怎么办呢?”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大家知道善导大师,他是弥陀再来,是净土中的开宗祖师:这就是我们可以建立信心的地方。普通人看不懂法义,我们可以听善知识。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佛法,尤其是净土宗,表面看是人人都可念佛;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走入一片误区,走不出来——心中有很多疑团解不开,我们可能会听得越多疑问越多,这时就纠缠在里面,解脱不出来;这时就需要真正对净土法义比较通达的人,由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才能从里面走出来。

比如临终的人,大家知道,《观经》下下品里面讲到:他是五恶十逆的人,临终时遇到了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印光大师对此有个人解释:劝他念佛的人就是善知识。

净土宗的善知识和其他法门的是有差异的。其他法门讲善知识,要注重几点:一、理论要通达;二、修行要好,德行要高,甚至于像禅宗还要开悟,密宗里面还有十种功德利益,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但是在净土宗里面,善知识的标准不同——只要是劝人念佛,只要能给人往生的信心,这样的人就是善知识。

我们看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可以引导人念佛,也可以成就人往生。比如很多助念的人就可以帮助人往生。助念的人可能都是普通人,都是学净土法门,都是念佛的,他们也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也有烦恼,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但是他能成就人,能够让人往生西方,那么这种情况他就可以被称为善知识了。所以净土法门对善知识的标准,不是站在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讲的,而是说,要能够引导别人念佛,能够让一个人相信阿弥陀佛,成就他,这种因缘就是善知识。

即使你是菩萨,如果不能成就一个人往生,那就不是净土门的善知识了。在其他宗派里被称为善知识的人,比如禅宗有开悟的人,能让别人开悟,是禅宗里面的善知识;但是如果讲净土,跟净土教义违背了,那就不是净土宗善知识。

我们要分清法门不同,其标准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人说法法相通,法法是平等,法法都是一样的。从原则上可以这样讲;但是法法相通,我们要看从哪里相通:归宿是相通的,结局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认为都完全一样,平等,没差异,那就是不知道法义的差异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呢?这就是因为法门不同,应机不同,他入手的方便不同,净土法门就是最方便。蕅益大师讲的三句话, 说净土宗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它是最方便的法门,谁都可以念;它是最了义,就是义理上是最圆满的。佛法里有了义、不了义:了义是义理最完整,最圆满,最透彻;而有些教法是不圆满的。比如在小乘佛法里,他们认为众生是不可能成佛的,最多得罗汉果位;他只相信有释迦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这就是不了义的,不究竟的。

净土法门是所有究竟法门当中最究竟的,是圆顿法门当中最圆满的,最快速的法门——这个理论,只有佛能完全了解。所以如果我们听到不同的观点,自己要有分辨。

【3、妙悟法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不适合净土宗,只是圣道门的习惯性思维】

妙悟法师开示:
足以断送净土宗的两句“警语”,没有指南针的航程,必定是蒙蒙懂懂的瞎摸乱撞,谁都可以对净土宗指手划脚评论一通。
当今净土行人,在资讯万分发达方便的今天,可能十有八九都会对以下两句话不陌生吧:“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许多法师都说这是古德所言,意在警告念佛行人要修好戒定慧啊,要修好净业三福啊,要修好六度万行啊,要修好清净心啊……等等。“否则,你不能往生!”这完全是坐在圣道门内看念佛,摸头不着脑!
正是因为我们是妄念纷飞的娑婆众生,烦恼重重,阿弥陀佛才事先为我等准备了无须断除妄想杂念,但凭称名念佛就能往生成就的门余大道、特别法门,八万四千行门之外的特别法门。你坐在八万四千门内,乱嚷嚷地指责说,这不对,那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不然的话,你“喊破喉咙也枉然……”

你以你们常规的、通途的习惯思维方式、行为作法来比量与你们完全不一样的至高无上的念佛行门,那当然是两回事啦!日本净宗初祖如是说
日本净土宗初祖法然上人完全彻底承传善导和尚思想,于八百年前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日本后世净土行人尊称其为初祖,而把善导和尚奉为高祖。关于散乱心念佛的问题,有一段著名公案。
法然上人,十六岁出家,于佛教重镇比睿山潜修,四十岁以前就已通达,在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美称,声名大振。四十三岁时,于黑谷创立净土宗。时有明遍僧都,僧都即大法师之意,即一个法号为明遍的大法师,慕名专程前往拜访上人,专门请教净土门中人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心散乱怎么办?
以下就是这一著名公案:
明遍僧都问:“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
法然上人答:“应知,心虽散乱,称佛名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欲界人之有散心犹如人之有眼睛鼻子一样必然)。
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凡夫之心,何能无散乱?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我们应当深深顶礼法然上人。祖师就是祖师!说得干脆利落,没有谁不明白吧。
明遍大法师听了开示后,深受启发,当即向上人顶礼,决意一心老实念佛。
明遍一转身离开,法然上人对身边人讲:他问了一个完全多余的问题,这怎么能成其为一个问题呢?念佛往生,本来就是在散乱心中这样念佛往生的嘛。

娑婆众生的特质,就是烦恼散乱;
病人的特质,就是身体有病。
没病不住院,没有烦恼散乱不生娑婆世界;
有病才求医,妄念纷飞才须念佛求生净土。

善导和尚如何楷定古今?
那么,一千三百年前,善导和尚是如何地楷定古今呢?
善导注疏观经的背景,前面已有略略交待,是为了纠正诸师大德对于念佛一法的种种错解。善导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声名显赫的高僧大德,要纠正他们的偏差,非有超世之举,非常人之举是不可能的。就在注疏之前和注疏之中,尚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景象。
弥陀化身的善导,在此不大显神通,不足以折服诸师大德和广大信众。
在与一金刚上师较量念佛之殊胜无比时,和尚当场发誓:如果念佛求生有假,愿从高座跌下,直坠地狱;如果念佛求生不假,使满堂佛像生光!
说毕,用锡杖一指佛像,顿时佛象满堂放光,众人见之无不佩服之极。一声佛号一道光,千声佛号千道光,更是让人心服口服,善导和尚因之也有“光明和尚”美称。
在四帖疏后记中,善导还详细记载了注疏过程中的种种奇异景象:“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
善导自己也毫不客气了,其弥陀“马甲”的身份,此时明白无疑地流露出来:你们把净土经典搞得来一塌糊涂啦!我不出来澄清如何是好啊!(马甲的意思;出于各种考虑,注册和使用了新的名字,以避免别人将他的发言和原用户名联系起来,这个(些)新名字就被称作马甲。)
化身的“马甲”,总还带着本我的太明显的痕迹:“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
多霸气的语言!容不得商量:就这样办,别再哆嗦!
“此文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一点也用不着谦让了,一谦让就坏事,在所有祖师大德的各种注疏中,自己加上“欲写者一如经法”的,除了善导和尚,好象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
废话说多了,咱们还是摘录几段疏文吧。这是数月前才出版的灵岩山印祖亲自校订的最权威版本。

“(观经十六观)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随顺你们大家的喜好而讲,弥陀的本愿不是如此,他老人家的本愿是要叫大家赶紧上船啊!
“一切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要得救,无论何等身份的人,统统都得上船,唯有此大船方能救度尔等!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任何时候上船,都能得救!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好人要救,坏人也要救!一辈子念佛固然得救,临终念佛也能得救!

说得清楚、明白,一点也不含糊,没有任何异议,歧意,不会产生误解、别解。就是称名必生!一切众生都有份。
害怕你们还不清楚,在《观念法门》中,善导和尚综合《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和《观无量寿经》下辈往生文,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不知是否还有人看不明白?
以上都在说个啥名堂?全说念佛就能往生。无论你是善是恶,是罪是福,是清静还是散乱,统统没有这些限制。只须回心念佛。
就象是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人民生命危急关头,政-府救护队来到灾区,他们要救助的是所有灾民,全体灾民,一个不漏。只要你是灾民,统统都是救度对象——不论你是善良的灾民,还是作恶多端的灾民,不论你是身强力壮的灾民,还是老弱病残的灾民……
善导和尚最后总结道: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四十八愿只说一件事?对!只有祖师,也只有弥陀马甲敢这样讲)。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
又此《经》(观经)定散文中,唯标念名号得生。(明明是观经,可十六观通通不见了,只有念佛了。妙!)”
就是“唯”!就是“专”!
只须称名念佛,必得往生净土!
没有其它二话可说,少哆嗦!南无阿弥陀佛!

【4、印光大师:古往今来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的所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实则自误误人!】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文钞续编卷上·复善觉大师书)

通宗通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者,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文钞三编卷三·复秦铭光居士书)

......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三编卷四·第八九六、八九七页“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素还真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11:04 PM , Processed in 0.090463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