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037|回复: 40

2008 Sepang (40 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0-2006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今年匈牙利和中国的赛事后, 觉得又晴又雨的天气下,赛事变得非常紧张刺激。
虽然整体车速因路滑而慢了下来,但观看性反而提升了。

车手技术和车队策略成了关键性的胜利条件。
很多车手都滑出车道;湿胎和极湿胎发挥了作用。

大家较喜欢那种天气的赛事呢?


雨天致胜须知

一场大雨浇熄了所有Tifosi们对Michael Schumacher周六排外赛的期待,也再次暴露了Bridgestone轮胎在半雨胎及雨胎的劣势。相较于头号对手Fernando Alonso以1分44秒360轻鬆拿下桿位,Schumi排位赛第6名的成绩虽不突出,却是前12名之中唯一使用Bridgestone轮胎的车手!10月的日本天气并不算稳定,历史上日本站GP大赛经常遭受雨神甚至颱风造访,天气预报显示一周后的Suzuka赛道很可能也是雨天。2006年世界冠军花落谁家最后可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瞭解雨中作战和平常天气的不同将更有助于预测未来两站的走势。

重点1:湿滑赛道抵销其他优势

不论你的赛车状况多好、空力套件性能多么优异,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力还是要靠着这四条轮胎,轮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比引擎动力、空力套件与轮胎对单圈速度的影响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降低引擎动力输出5%=增加单圈成绩0.7秒

降低空力套件效率5%=增加单圈成绩0.5秒

降低轮胎抓地力5%=增加单圈成绩1.2秒


重点2:雨天的战术应变

F1比赛过程中突然下雨、比赛并不会因此暂停。当大会告知车队可以使用雨胎后(未告知车队前不可使用),车队需衡量天气情况而决定使否要召回车手进Pit换上雨胎或是继续使用干胎(如果他们预测雨很快就会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亦是风险最高、意外发生最频繁的时期。

下雨除了让观众必须撑伞、赛车抓地力降低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车手的能见度降低。这是因为雨胎排出的水花直接影响到后方车手的能见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一辆赛车在下雨时都需把装置于车尾的警示红灯打开。雨天对空力套件影响的设定则是较小的冷排散热口(因为空气气温较低)及前翼、尾翼较高的倾角设定。


截自:http://sports.163.com/06/1002/08/2SDSBAL800051OA1.html

[ 本帖最后由 xiaoji 于 25-3-2008 01:39 AM 编辑 ]
单选投票, 共有 10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14.81% (4)
18.52% (5)
66.67% (18)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0-2006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选狂风大作,乌云弥满,却没下雨,可是没有的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6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8-10-2006 02:59 PM 发表
我想选狂风大作,乌云弥满,却没下雨,可是没有的选


这样子还是没雨。
--------------------------------------------------------------------------------
赛车不同规格的轮胎(雨天)

国际汽车大奖赛规则允许每次使用三种不同的雨天用轮胎。通常,其中一个是中性轮胎,而另外两个则是当赛道完全被浸湿时使用的雨天用轮胎。只有当比赛主管正式宣布赛道是"湿"的状态时,才能使用这两种轮胎。在每次比赛之前,制造商必须向运动主管单位FIA提供欲使用的每款轮胎的详尽制图。利用计算机模拟,确保雨天凹槽达到最佳尺寸。由于有了这一技术,赛车能够在一秒钟之内散去数十升的水。由于潮湿的赛道表面温度较低,所以这种轮胎必须能够在比旱天用轮胎的工作温度低得多的情况下工作。为了增加清除地面雨水的功能,雨天用轮胎的直径应比旱天用轮胎略宽。分配方案:每次周末赛,每位选手限28个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若条件允许,可满足整个比赛。工作温度: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
  中性轮胎是指: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当赛道略微光滑,但尚达不到使用全湿轮胎的要求时,赛车所使用的轮胎。尽管这种轮胎应该拥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它的使命非常明确。在正在变干的赛道上,它必须能够驱散雨水。而当潮湿散去之后,它还应能够保持急速和持久耐用。为此,这种轮胎的凹槽应非常浅。分配方案:参见雨天轮胎。充气压力:1.1巴左右使用寿命: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变化悬殊。工作温度:40摄氏度(潮湿赛道)至100摄氏度的干燥气候胎。
   凹槽轮胎的性能取决于轮胎的大小、材料、结构、赛道情况和赛车底盘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可以在赛季的17场比赛中深切的感觉到这一点。米其林的工程师的工作就是使这些因素之间达成平衡。其实赛场上没有太多的策略选择余地,选手们在自由练习时,其实是在进行选择,在权衡了众多因素后,在正式比赛之前,他们必须从中选择一种方案,以后就不得改变主意。根据赛事规则,旱天用轮胎的尺寸有一上限,虽然轮胎越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越大,但是,在时速高达300公里(185英里/小时)的环境下,增加几毫米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大阻力,会滞缓几十分之一秒的速度。因此,米其林的工程师们不会机械地选择最大的轮胎宽度。这也许也能算是米其林成功的要素之一。

[ 本帖最后由 xiaoji 于 21-10-2006 03: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0-2006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8-10-2006 03:15 PM 发表


这样子还是没雨。


是的,只不过想看看F1在很糟糕的天气下比赛能有多快,最好还五雷轰顶...下雨的话车速就必须减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6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8-10-2006 03:18 PM 发表


是的,只不过想看看F1在很糟糕的天气下比赛能有多快,最好还五雷轰顶...下雨的话车速就必须减低。


雨天时视线都成了一个问题。

若太接近前面车子,视线都被前面车子后轮缩溅起的水花阻挡了。
五雷轰顶
F1 战车是否有避雷装置,有谁知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0-2006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8-10-2006 03:34 PM 发表


雨天时视线都成了一个问题。

若太接近前面车子,视线都被前面车子后轮缩溅起的水花阻挡了。
五雷轰顶
F1 战车是否有避雷装置,有谁知道 ?


没有吧?要来zomok?他的车已经够矮了,哪里会给雷劈到?要装都先装我们的车

曾经看过几位车手在雨赛时还是跟车跟得很近,然后驾驶盘一转+一个加速就超越过前方重量级的车,真是帅呆了

Kimi就是其中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10-2006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8-10-2006 03:39 PM 发表


没有吧?要来zomok?他的车已经够矮了,哪里会给雷劈到?要装都先装我们的车

曾经看过几位车手在雨赛时还是跟车跟得很近,然后驾驶盘一转+一个加速就超越过前方重量级的车,真是帅呆了

Kimi就是 ...


是的,确实很精彩。

不过稍微的失误的结果就像在kimi和liuzzi在匈牙利那样。
可惜,那站他若不是撞车,就会上奖台了。

雨天的赛果非常的出人意料。

在中国那站,很多F1车子都变成了飘移的车。
却没出动安全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0-2006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8-10-2006 03:47 PM 发表


是的,确实很精彩。

不过稍微的失误的结果就像在kimi和liuzzi在匈牙利那样。
可惜,那站他若不是撞车,就会上奖台了。

雨天的赛果非常的出人意料。

在中国那站,很多F1车子都变成了飘移的车。
却没 ...


讲到漂移,个人觉得Kubica算是很利害用F1车来漂移的人了。

在中国一战,他因为太早换乾性轮胎结果整辆车在过弯时滑了出去,但他还真是扫得太漂亮了!

刚刚他也有漂移,但没有这样美

不过漂移都是出现在失误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10-2006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8-10-2006 03:47 PM 发表


是的,确实很精彩。

不过稍微的失误的结果就像在kimi和liuzzi在匈牙利那样。
可惜,那站他若不是撞车,就会上奖台了。

雨天的赛果非常的出人意料。

在中国那站,很多F1车子都变成了飘移的车。
却没 ...


你说的这站是当时De La Rosa紧追Kimi的那一战吗?

不过根据Kimi的说法是:
当时他没有预测到前面的车子会在那个弯慢下速度让位给他,而且他在望车镜看看他的队友距离他几近。一切就是发生在那一刹那。

不懂你说的是不是这一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6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8-10-2006 04:02 PM 发表


你说的这站是当时De La Rosa紧追Kimi的那一战吗?

不过根据Kimi的说法是:
当时他没有预测到前面的车子会在那个弯慢下速度让位给他,而且他在望车镜看看他的队友距离他几近。一切就是发生在那一刹那。

...


是的,不管是想超车或被超车的,都有很大的风险。
过后liuzzi道歉,但已于事无补。

讲到漂移,个人觉得Kubica算是很利害用F1车来漂移的人了。

在中国一战,他因为太早换乾性轮胎结果整辆车在过弯时滑了出去,但他还真是扫得太漂亮了!

刚刚他也有漂移,但没有这样美 不过漂移都是出现在失误的时候


刚才speed的才精彩。转了360度,又加入战围。
不过最后车子还是故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6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8-10-2006 03:39 PM 发表


没有吧?要来zomok?他的车已经够矮了,哪里会给雷劈到?要装都先装我们的车

曾经看过几位车手在雨赛时还是跟车跟得很近,然后驾驶盘一转+一个加速就超越过前方重量级的车,真是帅呆了

Kimi就是 ...


在2005年意大利站,kimi因为换车而必须从第11为出发。
当时也是下雨,结果就一直从后面冲到第1位,不过由于
后轮胎blister而被逼进多一站,后又因滑出赛道而最终以第4名结束比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0-2006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8-10-2006 05:15 PM 发表


在2005年意大利站,kimi因为换车而必须从第11为出发。
当时也是下雨,结果就一直从后面冲到第1位,不过由于
后轮胎blister而被逼进多一站,后又因滑出赛道而最终以第4名结束比赛。


当时的Mclaren战车是车速第一的,只是欠在不够稳定,不然Kimi应该可以尝到World Champion的滋味了。

Kimi过档Ferrari,Alonso过档Mclaren,那么谁会取代Alonso在Renault的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6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路口 于 9-10-2006 03:41 PM 发表


当时的Mclaren战车是车速第一的,只是欠在不够稳定,不然Kimi应该可以尝到World Champion的滋味了。

Kimi过档Ferrari,Alonso过档Mclaren,那么谁会取代Alonso在Renault的位子?


北京时间9月6日,雷诺(雷诺新闻,雷诺说吧)F1车队宣布:现车队二号车手费斯切拉(费斯切拉新闻,费斯切拉说吧)与原车队芬兰试车手科瓦莱宁将组成车队2007赛季的车手阵容。车队经理布里亚托利也与雷诺续约至2008年。原丰田(丰田新闻,丰田说吧)车队试车手里卡多-宗塔与GP2车手尼尔森-皮盖特搭档成为车队的试车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ih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10-2006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年,我还是喜欢看MS在雨中奔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6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ihong 于 10-10-2006 03:46 PM 发表
这么多年,我还是喜欢看MS在雨中奔驰。


但今年桥石湿胎不怎么行。
一下雨,B字头的统统都挤到后面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hd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10-2006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ji 于 10-10-2006 06:56 PM 发表


但今年桥石湿胎不怎么行。
一下雨,B字头的统统都挤到后面去了。



也许是当年雨胎领先太多了而开始放慢雨胎的开发吧,方正F1也不常下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10-2006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den 于 10-10-2006 07:08 PM 发表



也许是当年雨胎领先太多了而开始放慢雨胎的开发吧,方正F1也不常下雨。。。。。。


是米奇林的雨胎强,虽然轮胎很重要,不过空气动力学和引擎也是两大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0-2006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隆索认为雨天赛风险性太大。。

今年上海站排位赛中,天气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以至于有车手赛后戏称: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赛只能靠博大运,就好像抽取奖券一样……不过,客观地讲,这种雨天赛道对赛车的平衡性能、轮胎质量和车手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验,而绝不仅仅是运气那么简单。因此,卫冕冠军阿隆索在众多同样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手中脱颖而出,而经验老到的大舒马赫更加难能可贵,他凭借自己的斗志和技术获得了第6的发车位置,从而成为了前10位车手中唯一的一位使用普利斯通轮胎的车手。

在雨天中获得杆位的阿隆索声称他希望周日正赛时是一个大晴天

事实上,雨天比赛固然对于配置了米其林轮胎的雷诺R26有利,但湿滑的赛道毕竟孕育着太多的变数——阿隆索在匈牙利从落后到领先再退赛的戏剧化场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在刚结束的上海站排位赛中,不仅佐腾、维伯、巴里切罗和雷克南曾经出现“摆尾”,里尤兹、斯皮德、库比卡、费斯切拉甚至阿隆索本人都一度侧滑出赛道,而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恰恰是经验老到的大舒马赫。从这个角度来看,正赛距离比排位赛长得多,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在湿滑赛道上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这对于处于领先位置的阿隆索来说显然风险性太大,因此,阿隆索才会认为,与其冒这个险还不如在干道上利用排位的优势和费斯切拉的阻挡牢牢地把握胜利。





载自http://sports.qq.com/a/20060930/00043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6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den 于 10-10-2006 07:08 PM 发表



也许是当年雨胎领先太多了而开始放慢雨胎的开发吧,方正F1也不常下雨。。。。。。



你猜得没错。
-------------------------------------------------------------------------

聚集轮胎 米家绝唱与普利司通复兴

自从7月5日,国际汽联正式宣布普利司通成为2008年F1独家轮胎供应商开始,加上米其林赛季初“引退”的公告,米其林的绝唱和普利司通的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轮胎规则在F1的历史上总是翻云覆雨地变着,为了能够把赛车在过弯和直道上的速度降下来,F1可谓动足了脑筋。轮胎,是赛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介质,一旦对轮胎做什么“手脚”,就会对赛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在如今的F1车坛尤为明显。

  2005赛季,被普利司通轮胎拖垮的法拉利毫无还手之力。进入2006年,F1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轮胎大奖赛”。君不见,澳大利亚站法拉利选错轮胎酿成双双退赛的巨大苦果,还有伴随着高温下普利司通轮胎的奇迹回升,法拉利令人惊诧的强势反弹。总之,轮胎的问题治好了,赛车的问题就好了大半。难怪,匈牙利站领先了三分之二赛程的雷诺再一次“信心爆棚”。

匈牙利站的戏剧性一定程度上也突显出米其林两年来对于雨胎研发的努力颇具成效,至少他们的竞争对手普利司通面对自己的传统优势有些过于“轻敌”了。

  法拉利在亨格罗宁起跑时采用的是中性胎,然而马萨(马萨新闻,马萨说吧)的起步不理想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普利司通中性胎在比赛开始阶段的不尽如人意。第一次进站,马萨更换了全雨胎。当然马萨本人对于雨战的不适应有很大的责任,但是毫无疑问普利司通的中性胎再次出现了诡异的“怕雨”状态

  中性胎的设计一般是针对小雨状态下的比赛,在赛道尚未达到全雨胎的状态,但是无法达到干地的标准时,中性胎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因此中性胎的作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在逐渐变干的赛道上,排开积水;而当赛道变干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耐磨性。

  匈牙利站的比赛一开始是在小雨中进行的。普利司通的中性胎在比赛的开始阶段表现得非常“吃力”,舒马赫在起步之后被阿隆索、巴顿(巴顿新闻,巴顿说吧)迅速追近超越,马萨更是受不了进站换了全雨胎。联想到2003年时的美国站,刚下雨时舒马赫连连被超的尴尬与雨停之后无人能敌的神勇,普利司通的中性胎似乎总是“喜干而怕雨”。相反,米其林在匈牙利的中性胎表现却非常好。分站冠军获得者巴顿甚至在比赛最后阶段才进站更换干胎,说明中性胎的磨损耐受度也十分了得。

  令人遗憾的是,除了2003年的巴西站之外,近年来F1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大雨”下的下面较量。回想上世纪90年代历历在目的经典雨战,F1真的欠我们一场太久的“甘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0-2006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本周末F1巴西大奖赛的步步逼近,F12006赛季也将在英特拉格斯赛道逐渐降下帷幕。众所周知,这是车王迈克尔-舒马赫退休前的最后一个赛季,而巴西站自然就随之变成了德国人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比赛。图文红牛车队在巴西圣保罗街头驾车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6-2024 09:46 PM , Processed in 0.07071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