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38|回复: 62

巴利经典中的佛陀生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4-2010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利经典中的佛陀生平

[编者]约翰-布列特
[中译]良稹
A Sketch of the Buddha's Life
Readings from the Pali Canon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Access to Insight 。 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他确是一位阿罗汉、正自觉者、明行足、善逝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薄伽梵。"

——AN XI.12(增支部)

编者前言

        这部来自巴利经典的段落选集,对佛陀的生平做了粗略的描述。我希望读者阅读之后对于佛陀教导所涉及的范围以及与他不凡一生的整个轨迹,至少略得其概。
        有关佛陀生平更全面的描述,请看两本优秀的经文选集: 《觉悟的光辉: 佛陀的一生》(两册),编者康提帕罗比丘 (Bangkok: Mahamakut Rajavidyalaya Press, 1976),及《佛陀的一生》,编者年那摩利比丘 (Kand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2)。(约翰-布列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10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



先知阿西陀拜访新生王子

先知阿西陀于日中禅境,看见了三十位喜庆的天神;
身著礼敬因陀罗的纯白,高举旗幡、纵声欢呼。

见天神如此喜气洋洋,行礼之后,他请问其因:
『众天神何以如此欢喜? 为何故旗幡挥舞摇曳?

即便与阿修罗那一战告捷,其时也未有过此番喧哗。
众天神何以如此欣喜,究竟是见到了何等奇迹?

他们欢呼、他们歌唱,奏演器乐、起舞击掌。
我请问住在须弥山顶的各位,快为我解惑吧,亲爱的天神!』

『至尊之宝、无上菩萨,为著人间的福利、人间的安乐,
已降生于释迦的兰毗尼城: 这就是我们全体欢庆之因。

他是有情之最,人中之圣,是人中之公牛、人中之至尊,
在以先知为名的林中他将转起法轮,如征服众兽的强壮吼狮。』

阿西陀闻此速离天界,迳自前往净饭王宫。
落座后他问释迦族人: 『王子何在? 我也求一见。』

于是释迦人为先知展示王子,他如纯金一般熠熠生辉,
如巧匠于炉口锤炼成就,光华夺目、色泽完美。

见王子如火焰般闪射光华,皎洁如夜空平移的星群,
明亮如拨开秋云的太阳,先知阿西陀喜不自禁。

众天神在空中张起华盖,环饰千层、支辐无数,
金柄拂尘在上下飘动,持华盖拂尘者却隐而不现。

见男婴头悬白色华盖,如金饰展陈于红色羊毡,
这位名号暗光的虬发先知,满心喜悦、迎接王子。

大师他精通相术密语,热切接过释迦的公牛,
满怀自信大声宣说: 『这是两足类之尊,至高无上。』

接著想起自己不久于人世,他黯然神伤、低首垂泪。
见先知哭泣,释迦人便问:『王子必定无不祥之兆?』

见释迦人多忧先知便答:『我预见王子不受伤害;
我预见王子安然无患; 请放心,他绝非低微之辈。

这位王子将自触终极觉醒,他将自证无上清净,
慈悯众生,他将转起法轮,他的梵行之道将传遍四方。

然而我此生寿命无多,死亡将先于转法轮时,
无缘闻法于这位旷世尊者,正是我为何伤感痛惜。』

——Snp3.11(小部经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0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王子对优裕生活升起厌离
        『我曾经过著优裕的生活,极度优裕、彻底优裕。我的父亲甚至在宫内造起莲池: 一座盛开著红莲、一座盛开著白莲、一座盛开著蓝莲,皆为我而造。非来自波罗那斯的檀香我不用。我的头巾来自波罗那斯,我的外衣、下衣与斗蓬也来自波罗那斯。白天黑夜,有人在我的上方举著白色华盖,保护我不著寒暑与尘露。
        『我曾经拥有三座宫殿: 一座用于冷季、一座用于热季、一座用于雨季。雨季的四个月里,我住在雨宫,有歌舞伎人伴我娱乐,其中无一男子,我一次也不曾出宫。别家仆人、役工与家臣们吃豆汤与碎米,我父亲的仆人、役工与家臣们吃小麦、大米与肉。
        『尽管我拥有如此福佑、如此优裕,我想到:「未受教的凡夫,自己不免衰老、不能超越衰老,看见另一位老者,他惊骇、耻辱、厌恶,忘记自己也不免衰老、不能超越衰老。如果我——自己不免衰老、不能超越衰老——看见另一位老者,却惊骇、耻辱、厌恶,这对我是不合适的。」 我注意到这一点时,年轻人对于青春特有的的沉醉感[青壮骄],便彻底消失了。
        『尽管我拥有如此福佑、如此优裕,我想到:「未受教的凡夫,自己不免患病,不能超越疾病,看见另一位病者,他惊骇、耻辱、厌恶,忘记自己也不免患病、不能超越疾病。如果我——自己不免患病、不能超越疾病——看见另一位病者,却惊骇、耻辱、厌恶,这对我是不合适的。」 我注意到这一点时,无病者对于健康特有的沉醉感[无病骄],便彻底消失了。』
        『尽管我拥有如此福佑、如此优裕,我想到:「未受教的凡夫,自己不免死亡,不能超越死亡,看见另一位死者,他惊骇、耻辱、厌恶,忘记自己也不免死亡、不能超越死亡。如果我——自己不免死亡、不能超越死亡——看见另一位死者,却惊骇、耻辱、厌恶,这对我是不合适的。」 我注意到这一点时,生者对于生命特有的沉醉感[生命骄],便彻底消失了。』

——AN3.38(增支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0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岁的年轻王子出家
        『在我觉悟之前,在我还是未觉悟的菩萨时,我想到:「居家生活拥挤、是条多尘之道。出家生活开阔。在家梵行,不容易具足成就、具足清净、如磨光的珠贝。我何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从在家到出家、成为沙门[行者,修道者]?」

——MN3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0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静谧光辉与念住为路人瞩目

他出家之后,戒以身作恶,离以言作恶,净化生活。
此后佛陀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于摩羯陀国的山堡,妙相具足。

立于宫楼上的频毗沙罗国王看见了他,见他妙相具足便说:『你们看!
此人何等俊美、端庄、纯净! 前视一犁之距,举止何等完美!

垂目、念住,他不像出身低微者,这位比丘行往何处,快遣人探查。』
出遣的使者跟随其后:『这位比丘前往何处? 他居于何处?』

善修自制、意守根门,念住、警觉,他沿户行走,不久钵满。
于是他,这位圣人,乞食后离城,往槃多婆山,『那是他的住地。』

御使们见他走向住地,于是三位坐待,一位回禀国王。
『陛下,那位比丘在槃多婆山坳里,如虎、如公牛、如狮子般安坐。』

——Snp3.1(小部经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0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国王问: 你为何出家

尊贵的刹帝利国王,闻使者之言,立即乘御辇,前往槃多婆山。
在车道尽头他下车步行,到达后坐下。坐下后交换友好的问候,接著说:

『你年轻、少壮,正值青春初期,拥有刹帝利的体魄与肤色。
大军前锋之中、象骑阵营之内,你必定辉煌夺目。

我为你提供财富: 享受它吧。
我欲知你的出身: 请告诉我。』

『在前方的喜马拉雅山麓,陛下,有一个繁荣富庶的国家。
居民称拘萨罗人,部落称太阳,我出身的氏族名为释迦。

我出家离开该氏族,非为追求感官欲乐。
以五欲为危险,以出离为安稳,精进修行: 那才是我心乐住之境。』

——Snp3.1(小部经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4-2010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很快超过了导师的成就

        『为著探索善巧之道、为著追求无上宁静,出家后,我去见阿罗罗-迦罗摩,到达后对他说: 「迦罗摩贤友,我愿于此法此律中修行。」
        『言毕,他对我答:「贤友,你可以留下。于此法,智者藉由亲证自知,不久即能进入、安住[等同]于导师的智识。」
        『我不久便学得此法之教义。仅于唇诵与复述层次,我可以讲知识之言、长老之言,我可以宣称我知我见——有他人也同样如此。
        『我想:「阿罗罗-迦罗摩非仅以信念宣称:『我藉由 亲证自知,进入、安住此法。』他确实住于知见此法(中译注:住有生活于、连续处于某状态之意)。」于是我去见他说:「你宣称已进入、安住之此法 ,是何等程度?」 言毕,他宣布说,是无所有处。
        『我想:「不仅阿罗罗-迦罗摩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我,也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阿罗罗-迦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我何不也努力自证。」于是不久,我很快进入、安住该法。我去见他说,「阿罗罗贤友,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么?」
        『「是的,贤友……」
        『「贤友,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
        『「贤友,我们在梵行中有这样一位同伴,是我们的增益、是我们的大增益。那么说,我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而你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我了解的法正是你了解的法。你了解的法正是我了解的法。我达到的,你达到了; 你达到的,我达到了。来吧,让我们一起领导这个团体。」
        『如此,我的导师阿罗罗-迦罗摩,把我——他的学生——置于与他同等的地位,给予我崇高的敬意。但我想到:「此法不趋向厌离、无欲、止息、寂静、智识、觉醒,也不趋向解脱(涅槃),只会重生于无所有处。」 于是,对该法不满意,我离开了。
        『为著探索善巧之道、为著追求无上宁静,我去找郁陀伽-罗摩弗,到达后对他说: 「郁陀伽贤友,我想于此法此律中修行。」
        『言毕,他对我答道:「贤友,你可以留下。于此法,智者藉由 亲证自知之后,不久即能进入、安住于导师的智识。
        『我不久便学得此法之教义。仅于唇诵与复述层次,我可以讲知识之言、长老之言,我可以宣称我知我见——有他人也同样如此。
        『我想:「罗摩非仅以信念宣称:『我藉由亲证自知,进入、安住此法。 』他确实住于知见此法。」于是我去见他说:「你宣称已进入、安住之此法 ,是何等程度?」 言毕,他宣布说,是非想非非想处。
        『我想:「不仅罗摩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我,也有信念、精进、正念、定力、明辨。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 ,我何不也努力自证。」于是不久,我很快进入、安住该法。我去见他说,「郁陀伽贤友,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么?」
        『「是的,贤友……」
        『「贤友,我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这等程度。」
        『「贤友,我们在梵行中有这样一位同伴,是我们的增益、是我们的大增益。那么说,罗摩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你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而你宣称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是罗摩亲证自知后,进入、安住之法。他了解的法正是你了解的法。你了解的法正是他了解的法。他达到的,你达到了;你达到的,他达到了。来吧,贤友,来领导这个团体。」
        『如此,我的导师郁陀伽-罗摩弗,把我——他的学生——置于导师的地位,给予我崇高的敬意。但我想到:「此法不趋向厌离、无欲、止息、寂静、智识、觉醒,也不趋向解脱,只会重生于非想非非想处。」于是,对该法不满意,我离开了。 』

——MN3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0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森林里修极端苦行
        『我想:「我试修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觉知打压、强迫、征服心智。」于是,咬紧牙关、舌抵上颚,我以觉知打压、强迫、征服心智。如壮汉紧抓弱夫的头部、咽喉或肩部,打压、强迫、征服他,同样地,我以觉知打压、强迫、征服心智。如此修时,汗水自腋下涌出 。尽管在我内心,不倦的精进激起了、不乱的正念确立了,我的身体却因痛苦奋力而激荡、不得轻安。然而由此升起的痛感,并不侵住于心。
        『我想:「我试修止息禅定。 」于是,我停止口 、鼻的出入息。如此修时, 呼啸之风自耳涌出,如呼啸之风自铁匠风炉涌出……于是,我停止口、鼻、耳的出入息。如此修时,有强力当头劈下,如壮汉以利剑劈开我的头部……剧痛在头部升起,如壮汉勒紧硬皮头箍……有强力剖解我的腹部,如屠夫或其学徒剖解牛腹……身体灼痛剧烈,如两个壮汉抓著一个弱夫的手臂在炭堆上炙烤。尽管在我内心,不倦的精进激起了、不乱的正念确立了,我的身体却因痛苦奋力而激荡、不得轻安。然而由此升起的痛感,并不侵住于心。
        『有天神见到我时便说:「沙门乔达摩死了。」又有天神说:「他还未死,正在死去。」又有天神说:「他既死了、又不曾死,他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正是这般活著。」
        『我想:「我试修绝一切食。」却有天神来对我说:「亲爱的尊者,请勿修绝一切食。你若绝食,我们会把天食[天界养料]注入你的毛孔,你会靠它们活下来。」我想:「我若宣称完全绝食,其时天神们却在把天食注入我的毛孔,我是在妄语。」于是我说:「停止, 」要他们退下。
        『我想:「我试修一次只食少量,一餐只食一掬——大豆汤、小豆汤、野豆汤、或豌豆汤。」于是我一次只食少量,一餐只食一掬——大豆汤、小豆汤、野豆汤、或豌豆汤。我的身体极度憔悴。四肢如藤茎竹节,只因进食过少。背如驼蹄……椎骨突起如珠串……肋骨毕现,如朽仓毕现之椽木……眼神暗淡、眼窝深陷,如深井之水,微有其光……头皮皱缩,如青苦瓜受热风之皱缩……前腹紧贴后背,手摩腹部,触及脊背; 手摩脊背,则触及腹皮……排尿排便时,我前扑倒地……我手摩肢体时,体毛因根部腐蚀,随之脱落,只因进食过少。
        『有人见到我时便说:「沙门乔达摩是黑人。」又有人说:「沙门乔达摩不是黑人,是褐色人。」又有人说:「沙门乔达摩非黑非褐,是金黄色人。 」我过去肤色清净皎洁,如今衰褪至此,只因进食过少。」
        『我想:「凡过往僧侣沙门苦修之剧痛、窒痛、锥痛,这已是极点,无有过之。凡未来僧侣沙门苦修之剧痛、窒痛、锥痛,这已是极点,将无过之。然而,以如此紧窒苦行,我仍不曾超越凡夫、修得圣者知见。可有另一条觉悟之路?」』

——MN3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10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转帖并非无人要回应,而是善者不愿意中途插话在这个帖子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10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视怖畏惊骇
        『我曾居住于园中祠堂、林间神龛、树下灵祠等令人怖畏发指之地。居住期间,或有野兽近前,或有鸟折弃树枝,或有风吹落叶瑟瑟作声,其时我想:「可是那怖畏惊骇迫来了?」接著又想:「我何以一迳等候怖畏? 我何不制服那怖畏惊骇,无论来者为何?」于是,在我经行时,怖畏惊骇迫来,我不站不坐不卧,继续经行,直到制服那怖畏惊骇。在我站立时,怖畏惊骇迫来,我不行不坐不卧,继续站立,直到制服那怖畏惊骇。在我端坐时,怖畏惊骇迫来,我不卧不站不坐,继续端坐,直到制服那怖畏惊骇。在我横卧时, 怖畏惊骇迫来,我不坐不卧不行,继续横卧,直到制服那怖畏惊骇。』
——MN4(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4-2010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摩罗来访
        『比丘们,摩罗不休不止地在你们身边盘旋,[想著]「或许我可以藉眼获得机会……或许我可以藉耳……鼻……舌……身获得机会。也许我可以藉识获得机会。」因此,比丘们,你们当善守根门[感官门户]。』
——SN35.199(相应部)
我在尼连禅河边,决意精勤,为成就解脱之安稳,勤修禅那。

纳摩支[1]前来,道以同情: 『你灰败枯藁,死期将近;
死亡已取走千分,你命悬一分。活下去吧,活著你可以善修福德。
梵行、火供将有多少福德,你何须如此一意精进?
精进之道难行、难为又难持。』 口说此偈,摩罗立于佛陀身前。

对摩罗此言,薄伽梵作答:『无慎之辈,邪恶者,无论你来此何意:
我不需要哪怕丝毫福德,摩罗只配与求福德者交谈。
我有的是信念、刻苦、持恒、明辨,决意至此,你为何劝我活著?
此风能把河流烤干,我决意时,血焉能不 干?
胆汁、粘液随血 干涸,肌肉消损,心愈清明,念、慧、定愈坚强。
住此证得终极之受[2],于感官之乐心无欲求。看吧: 他清净如此!
感官之欲是你的先头军,第二支军为不满,第三军为饥渴,第四军称作贪求,
第五军名为昏睡,第六军为畏惧,第七军称作迟疑,你的第八军是虚伪与顽固。
以不当手段获取利益、供养、名声、地位,褒扬自我,贬低他人。
那就是你的军队,纳摩支,是你这黑暗者的强兵。懦夫抵挡不了你,胜者将得到至乐。
我是携孟加草之辈么[3]? 我唾弃性命,宁可战死,决不败中苟活。
有僧侣沙门覆没于此处,他们不了解善修者之道。
旌旗浩荡,摩罗率兵乘骑而来,我挺身迎战,愿他们不能动撼我的阵地。
天神征服不了你的军队,我会以明辨摧毁它,如以石击毁未焙的泥罐。

我决心已定,念住已立,我将游方各 国,教诲弟子,
听从我的教导,他们审慎、坚定,无视你的希冀,将到达无忧之境。』

摩罗满怀悲哀,琵琶自胁下跌落,这个垂头丧气的生灵,就地消失不见。
——Snp3.2(小部经集)
原注:
[1]纳摩支为摩罗别号。
[2]指禅那最高之舍境。
[3]孟加草,在古印度等同于白旗。一位自估有可能败降的武士,通常携孟加草参战。战败时口衔该草卧地示降。佛陀在此表明他非是携孟加草参战之辈,他宁死不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10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放弃苦行
        『我想道:「记得有一次,我父亲释迦正行公事,我坐于凉爽的阎浮树荫下,接著——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我进入、安住于初禅: 由远离而生起了喜与乐、伴随著寻想与评量。那可是觉悟之道?」随著该忆念,我意识到:「那是觉悟之道。」我想:「我为何畏惧无关乎感官之欲、无关乎非善巧素质的那种喜乐?」 我想:「我不再畏惧无关乎感官之欲、无关乎非善巧素质的那种喜乐,不过身体如此极度憔悴,是不易达到那种喜乐的。我何不 进摄些实食——米饭与粥汤。于是我进摄实食——米饭与粥汤。有五比丘一向事奉我,想著:「我们的沙门乔达摩若证得某个高等境界,会传与我们。」然而,当他们见我进摄实食——米饭与粥汤时,便厌恶地离我而去,心想:「沙门乔达摩生活奢侈。他舍弃精进,退堕于奢溢。」
        『于是,在进摄实食、恢复体力之后——远离感官之欲、远离不善巧心态——我进入、安住于初禅: 由远离而生起喜与乐、伴随著寻想与评量。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随著寻想与评估的平息,我进入、安住于第二禅那; 由沉静而生起喜与乐,随著寻想与评量的消退、觉知汇合起来——有了内在确定。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随著喜的消退,我继续处于舍离状态,念住、警觉,身体敏感于乐。我进入、安住于第三禅那,对此圣者们宣告:「舍离、念住,他有了愉快的居处。」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随著乐与痛的离弃——如先前喜与忧的消退一般——我进入、安住于第四禅那: 舍离(平等无偏)与念住达到纯净,既无乐、又无痛。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
——MN3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4-2010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醒


他找到中道
        『比丘们,有此两极端,隐者[出家者]不可耽于其中——哪两极? 于感官对象, 追求感官之乐:是低级、粗鄙、庸俗、非圣、无益的; 追求自虐: 是痛苦、非圣、无益的。比丘们,避此两极端,如来实现的中道,引生见、引生知,趋向宁静、直觉智、自觉醒、涅槃[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洞悉三智
        『当心这般入定、纯净、明亮、无瑕、无染、柔韧、可塑、稳定、不动摇时,我将它朝向宿世智。回顾我过去多少次的生命: 一生、二生……五生、十生……五十、一百、一千、十万、多少劫宇宙收缩、多少劫宇宙扩张、多少劫宇宙收缩与扩张:「在其处我有如此名字、如此族姓、如此容貌。我的食物为这般、我的乐痛经历为这般、我的命终为这般。从该境界死去后,我重生于彼处。在彼处,我也有如此名字、如此族姓、如此容貌。我的食物为这般、我的乐痛经历为这般、我的命终为这般。从该境界死去后,我重生在此处。」 如此,我回忆著宿世的形式与细节。
            『这是那一夜初更里我证得的初智。对一位审慎、精勤、决意者,无明摧毁、智识升起; 黑暗摧毁、光明升起。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
            『当心这般入定、纯净、明亮、无瑕、无染、柔韧、可塑、稳定、不动摇时,我将它朝向有情的生 死智。我以清净、超人的天眼,察看有情的死亡与重生,明辨他们如何各随其业,有尊卑、美丑、福祸:「这些有情——拥有身、语、意的恶业,辱骂圣者,持妄见、在妄见影响下行动(造业]——身坏命终时,现于恶趣、恶界、低等域界、地狱。然而,这些有情——拥有身、语、意的善业,不曾辱骂圣者,持正见,行动受正见影响——身坏命终时,现于善趣、天界。」 如此,我以清净、超人的天眼,察看有情的死亡与重生,明辨他们如何各随其业,有尊卑、美丑、福祸。
            『这是那一夜中更里我证得的第二智。对一位审慎、精勤、决意者,无明摧毁、智识升起; 黑暗摧毁、光明升起。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
            『当心这般入定、纯净、明亮、无瑕、无染、柔韧、可塑、稳定、不动摇时,我将它朝向漏尽智。我如实分辨:「此为苦……此为苦因……此为苦的止息……此为苦的止息之道……此为漏……此为漏因……此为漏的止息……此为漏尽之道。」如此知、如此见,我的心即从感官欲漏中解脱、从有生之漏中解脱、从无明之漏中解脱。随著解脱,有此智:「解脱了。」我有明辨:「生已终止,梵行已成,不再有为于世。」
            『这是那一夜后更里我证得的第三智。对一位审慎、精勤、决意者,无明摧毁、智识升起; 黑暗摧毁、光明升起。然而如此升起的愉悦感并不侵住于心。』

    ——MN3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上觉醒

   

无上觉醒
为追求筑房者,
我游荡于多少轮重生,
无奖偿、无休止,
重生苦、一次次。

筑房者,你已被看穿!
你再也不能筑房。
你的房橼被毁、栋梁被摧,
心已证无为、终结渴求。

中译注: 据论藏,此偈之中,房指轮回中的个体; 筑房者指渴求; 房椽指贪; 栋梁指无明。

    ——Dhp153-4(法句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成为如来  
         『如来对世间已彻底觉悟。如来已脱离世间。如来对世间之起源已彻底觉悟。如来对世间之止息已彻底觉悟。如来已实现了世间的止息。如来对世间的止息之道已彻底觉悟。如来已长养了世间的止息之道。』
            『凡此世间一切——与其天神、摩罗、梵天、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子、平民——如来已见、已闻、已感受、已认知、已达到、已证得、已用心思索、对之彻底觉悟。因此,他被称为如来。』
            『从如来    (Tathagata)彻底觉醒、达到正自觉醒之夜起,直到他彻底涅槃(解脱)、达到无余般涅槃那夜为止,凡如来所言、所论、所释,皆如是    (tatha)无它[真实无偏]。因此,他被称为如来。』
            『如来是行如    (tathaa)其所言教者,是言教如其所行者。因此,他被称为如来。』
            『在此世间——有其天神、摩罗、梵天、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子、平民——如来乃是不可征服的征服者、见一切者、大神通力者。因此,他被称为如来。』

      ——Iti112(如是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醒之后

  
  

    佛陀探索因果缘起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新近自证觉醒,住于优楼毗罗村尼连禅河边的菩提树荫下; 他在菩提树荫下连坐七日,感受著解脱的喜乐。七日末出该定境,在后夜里,密切专注正序与倒序的缘起过程,即:
             有此,则有彼,
            从此的升起,来彼的升起。
            无此,则无彼,
            从此的止息,来彼的止息。
            换言之:
            缘[以为先决条件]无明, 来造作[行]。缘造作,来意识。缘意识,来名色。缘名色,来六处六种感官媒介]。缘六处,来接触。缘接触,来感受。缘感受,来渴求。缘渴求,来执取/维持。缘执取/维持,来有。缘有,来生。缘生,则老,病,死,忧、哀、痛、悲、惨来运作。若大一堆苦迫缘此而起。
             接下来,从该无明不留余迹的消退、止息,来造作的止息。缘造作的止息,来意识的止息。缘意识的止息,来名色的止息。缘名色的止息,来六种感官媒介的止息。缘六种感官媒介的止息,来接触的止息。缘接触的止息,来感受的止息。缘感受的止息,来渴求的止息。缘渴求的止息,来执取/维持的止息。缘执取/维持的止息,来生的止息。缘生的止息,来老、死、忧、哀、痛、悲、惨的全部止息。若大一堆苦迫缘此止息。
            接著,意识到那件事的重要性,薄伽梵当时大声道:
            『婆罗门精勤、专注——
            诸现象[诸法]对他清晰起来。
            他屹立著,使摩罗之军改道而行,
            如太阳照亮天空。』        

——Ud1.3(自说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0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想: 我应敬谁为师?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新近自证觉醒,住于优楼毗罗村尼连禅河边羊倌的榕树脚下。在他独自隐居时,觉知中升起此念: 『人若无所崇敬、依止,则会有苦。那么有哪位僧侣、沙门,我可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接著,他想到: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著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戒德蕴。然而,在这个有天神、摩罗、梵天、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族、平民的世间,我见不到另一位僧侣、沙门,比我更有具足的戒德,使我得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著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定力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著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明辨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著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解脱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著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解脱知见蕴。然而,在这个有天神、摩罗、梵天、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族、平民的世间,我见不到另一位僧侣、沙门,比我更有具足的解脱知见,使我得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我何不依止我完全觉悟的此法,崇敬、尊敬它?』
        此时,梵天沙巷婆提[娑婆世界主梵天]以自己的觉知,识得薄伽梵觉知中的此念——如壮汉伸臂、曲臂一般——消失于梵天界,出现在薄伽梵面前。他整理上衣袒露一肩、合掌于心前向薄伽梵施礼,对他说:『正是如此,薄伽梵! 正是如此,善逝者! 过去那些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他们也正是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未来那些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他们也将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请薄伽梵,当世的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吧。』

——SN6.2(相应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想: 我是否傳法?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新近自证觉醒,住于优楼毗罗村尼连禅河边羊倌的榕树脚下。在他独自隐居时,觉知中升起此念:『我所证此法,深刻、不易见、不易实现、宁静、精细、不依赖猜测、微妙、由智者亲证。然而,这一代[有情]耽乐于执取、兴奋于执取、享受执取。对耽乐于执取、兴奋于执取、享受执取的一代来说,见这等真相——即: 此/彼之因果与缘起——则难矣。见这等境界——即: 对一切造作的消解、一切集取的放弃、渴求的终结; 无欲、止息; 解脱——也难矣。我若传授此法,若他人不能领悟,将于我疲惫、于我困扰。』
        其时,薄伽梵想到这段以往未言、未闻的偈句:
        『以我自证之艰难,传法莫如放弃。
        为嗔怒、欲望制服者,此法殊难证悟。

        『奥妙、精微、难见、深刻、逆潮流而行,
        耽于欲望、蔽于黑暗者,此法不可得见。』

        随著薄伽梵如此思维,其心倾向安住自在,无意传法。
        此时,梵天沙巷婆提以自己的觉知,识得薄伽梵觉知中的此念,想道:『世界即将沦丧! 世界即将毁灭! 如来、阿罗汉、正自觉醒者的心倾向安住自在,无意传法!』于是——如壮汉伸臂、曲臂一般——梵天沙巷婆提从梵天界消失,出现在薄伽梵面前。他整理上衣袒露一肩、合掌于心前,向薄伽梵施礼,对他说:『世尊,请薄伽梵传法! 请善逝者传法! 有情之中,有眼内仅存些许尘垢 者,因未闻法,正在衰退。会有能解法义者。』
        …… 理解了梵天的恳请,出于对有情的慈悲,薄伽梵于是以觉者之眼观世间。如此观时,他看见了有情之中那些眼内仅存些许尘垢者与眼中多有尘垢者、根器敏锐者与根器迟钝者、素养良好者与素养败坏者、易教者与难教者,他们当中有的懂得另一世间的耻辱与危险。正如池中的蓝莲、红莲、白莲,有的莲——生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浸于水中繁茂; 有的则出立于水,不为水沾染——同样地,薄伽梵以觉者之眼观世间。如此观时,他看见了有情之中那些眼内仅存些许尘垢者与眼中多有尘垢者、根器敏锐者与根器迟钝者、素养良好者与素养败坏者、易教者与难教者,他们当中有的懂得另一世间的耻辱与危险。
        …… 梵天沙巷婆提心想:『薄伽梵已允传法,』于是对薄伽梵顶礼、右绕后,就地消失。

——SN6.1(相应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0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想: 我先傳法予谁?
        『我想:「我应先向谁传法? 谁将迅速领悟此法?」接著我想到:「这阿罗罗-迦罗摩有智慧、优异、聪颖。长久以来他的眼内仅有些许尘垢。我何不先向他传法? 他将迅速领悟此法。」其时,有天神来对我说:「世尊,阿罗罗-迦罗摩七日前死矣。 」我内心升起知见:「阿罗罗-迦摩罗七日前已死。」我想:「阿罗罗-迦罗摩损失甚巨。他若听闻此法,本可迅速领悟。」
        『我想:「我应先向谁传法? 谁将迅速领悟此法?」 接著我想到:「这郁陀伽-罗摩弗有智慧、优异、聪颖。长久以来他的眼内仅有些许尘垢。我何不先向他传法? 他将迅速领悟此法。」其时,有天神来对我说:「世尊,郁陀伽-罗摩弗昨夜死矣。」我内心升起知见:「郁陀伽-罗摩弗昨夜已死。 」我想:「郁陀伽-罗摩弗损失甚巨。他若听闻此法,本可迅速领悟。』
        『我想:「我应先向谁传法? 谁将迅速领悟此法?」 接著我想到:「在我精进苦修之时,那五比丘曾事奉于我、饶益于我。我何不先向他们传法?」接著我想:「那五比丘今居何处?」我以清净、超人的天眼,看见他们住于波罗那斯仙人坠的鹿野苑。
        『于是,在优楼毗罗住够后,我出发游方,渐次往波罗那斯行去。顺命派的郁婆迦在伽耶与觉醒地之间的路上看见我,看见时,他对我说:「贤友,你诸根清澈、肤色皎洁。你从谁出家? 你以谁为师? 你乐住于谁的法?」
        『言毕,我对顺命派的郁婆迦答以此偈:

        「我已战胜一切,觉知一切,
        我不著一切染,舍弃一切,
        我已灭尽渴求,证得彻底解脱:
        正自觉醒后,我该称谁为师?
        我无师尊,无类可寻;
        人天世界,无有匹敌。
        因为我是阿罗汉,是无上导师,
        我自证觉醒,清凉、解脱。
        我将前往喀西城,转起法轮,
        我将在趋向盲目的世间,击起不死之鼓。」
      
        「贤友,据你所言,你必定是位无上胜者。」
      
        「所谓胜者乃是如我一般,证得心漏之终结者。
        我已制服了邪恶素质,因此郁婆迦,我是胜者。」』
      
        『言毕,郁婆迦说:「贤友,但愿如此。」』——他摇摇头,走上旁道,离去了。
        『接著,我渐次游方,到达波罗那斯仙人坠的鹿野苑,来到五比丘居住地。他们看见我从远处走来,看见后,相互约定说:「贤友们,沙门乔达摩来了: 他生活奢侈、舍弃精进、退堕于奢溢。他不值得顶礼、站立迎接、或接其衣钵。不过仍可敷座,他若愿意,可以坐下。」然而,我走近时,他们不能够自守其约。一位起立恭迎、接过我的衣钵; 一位敷座; 另一位备洗足水。然而他们直呼我名,并称我为「友」。
        『于是我对他们说:「勿对如来直呼其名,或称其为「友 」。贤友们,如来是阿罗汉、正自觉醒者。贤友们,注意听: 我已证得不死之法。我将为你们传法,我将为你们说法。遵教修行,你们不久即会达到、安住于梵行生活的殊胜目标——族姓子[善男子]为此离俗正当出家——即时即地自知亲证。』
        『言毕,五比丘答:「以那等修持、那等举止、那等苦行,你未曾证得任何超人境界、任何堪称圣者的殊胜知见。那么你如今——生活奢侈、舍弃精进、退堕于奢溢 ——又如何能证得任何超人境界、任何堪称圣者的殊胜知见?」
        『言毕,我对他们答道:「比丘们,如来并未生活奢侈、并未舍弃精进、并未退堕于奢溢。贤友们,注意听: 我已证得不死之法。我将为你们传法,我将为你们说法。遵教修行,你们不久即会达到、安住于梵行生活的殊胜目标——族姓子为此离俗正当出家——即时即地自知亲证。』
        『第二次……第三次,五比丘对我说:「以那等修持、那等举止、那等苦行,你未曾证得任何超人境界、任何堪称圣者的殊胜知见。那么你如今——生活奢侈、舍弃精进、退堕于奢溢——又如何能证得任何超人境界、任何堪称圣者的殊胜知见?」
        『言毕,我对五比丘答道:「你们记得我过去可曾以此种方式说话?」』
        『尊者,未曾。』
        『比丘们,如来并未生活奢侈、并未舍弃精进、并未退堕于奢溢。贤友们,注意听: 我已证得不死之法。我将为你们传法,我将为你们说法。遵教修行,你们不久即会达到、安住于梵行生活的殊胜目标——族姓子为此离俗正当出家——即时即地自知亲证。』
        『如此我说服了他们。』

——MN26(中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6-2024 05:37 AM , Processed in 0.07538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