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enlabs

CAS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4-2014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郭漢丞 圖‧林治宇
                                                                        分享到:                                                                                [url=]Facebook[/url][url=]plurk[/url]
                                                                                                                                                        
                                                               
標榜數位訊源專家dCS,2012年終於讓Scaraltti旗艦數位訊源系統「進化」了!全新推出的Vivaldi數位訊源系統,一樣是四件式分離設計,但是裡裡外外都升級了,在Hi End數位訊源當中,全新Vivaldi堪稱「王者再臨」,勾勒數位播放系統的當代新典範。

Vivaldi數位訊源系統發表會由dCS原廠業務經理Martin Reynolds負責簡報,音響論壇總編輯劉漢盛先生口譯,現場國內dCS經銷商與音響專業媒體齊聚。

耗費五年的研究計畫

Vivaldi新品發表會於此間代理商展示中心舉辦,由dCS原廠業務經理Martin Reynolds負責簡報,音響論壇總編輯劉漢盛先生口譯,參與此次新品發表會者包括國內dCS經銷商與音響專業媒體。Martin開宗明義說到,Scaralatti已經是目前頂尖Hi End數位訊源的代表作品,dCS思考了許多年的時間,投入許許多多資源,才在Scarlatti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為Vivaldi。

Martin表示,整個研發案從2005年的BBC專案開始。當年BBC針對錄音室數位系統升級,dCS接下專案,研發許多專屬BBC的新應用,可是BBC的數位升級是針對BBC專業使用,並不適合家用器材,所以dCS以此專案為基礎改良,讓新的技術適用在家用音響上面,這些新技術首先見於Puccini與Paganini,而後才進一步應用在Vivaldi。此外,Martin表示,Vivaldi的改變也和主流應用的數位界面變化有關,所以Vivaldi在數位訊源的連接界面,比Scalatti更多,也更方便使用。

發表會現場以Vivaldi搭配Soulution擴大機與Hansen喇叭,聲音表現令人讚嘆。

整個Vivaldi的升級研發花費多少時間?Martin說大約耗費五年,這當中dCS不斷研究新的技術,其中dCS擅長使用的FPGA可程式化晶片,在這段時間中封裝技術進步許多,也讓Vivaldi擁有更強的運算能力。Martin說以前dCS使用的兩個FPGA,內含22,000閘道,用來輸入程式,可是現在dCS使用新的Sparten FPGA,內含100,000閘道,可內建DSP,同時擁有DSP Controller,讓原本DSP的某些運算工作,可以轉入FPGA,讓DSP的負載更輕鬆。而新的FPGA與DSP連動工作,讓整體運算速度提升許多,工作負擔更輕,這些都是提升音質的重要關鍵技術。

日後可能會有小尺寸產品

Martin拿出Vivaldi內部主機板展示,他說在這塊電路板上,目前還有許多的「空白」,好像線路沒有塞得很滿。Martin表示,確實電路板上面還有可以「壓縮」的空間,dCS已經著手研發壓縮主機板空間的新版本,不過那不是為了Vivaldi,而是想設計出比較小的電路板,日後可能設計尺寸更迷你的產品。咦?Martin透露了什麼?看來dCS有計劃設計「迷你」的新產品,設計高階「小尺寸」DAC,打入電腦音樂領域,不過Martin只是「透露」其中的可能性,並沒有正式說明可能開發的產品。

主板與DAC電路板均經過全新設計,所有的線路佈局全部改換,因此速度更快、規格更好、噪訊比更低。

接著Martin拿出Ring DAC的機板,Martin說Scalatti使用的已經是Dual Mono Ring DAC,到了Vivaldi,一樣是Dual Mono雙單聲道,可是兩者的Ring DAC主機板並不一樣,dCS更進一步把Dual Mono設計徹底執行,以確保左右聲道絕對不會有串音。


Martin說Ring DAC的發展大約在20年前,當年設計Ring DAC時,最早的程式利用記憶體儲存運算,使用2MB記憶體,可是透過記憶體執行運算,速度很慢,無法設計出實用的產品,後來才找到FPGA可程式化晶片。在Scalatti的時代,Ring DAC使用使用4 bit memory Chip,到了Vivaldi則換上了1 bit memory Chip。新的「雙單聲道設計」,兩聲道只共用一個與電源供應相關的晶片,除此之外,左右聲道所有線路與元件全部分離。由於線路重新設計,所有的線路佈局全部改換,OP元件也更換新的高速版本。

Vivaldi DAC,使用雙電源供應,一個負責承盤供電,一個負責邏輯線路供電,電源供應器使用雙層Grain鋁合金,加上特殊阻尼物避震。機箱以實心鋁合金直接車出超重量級箱體,i周圍全部看不到螺絲,這些都是在工業設計上的進化。

Cross Talk進步了50dB

徹底執行「雙單聲道」設計的Vivaldi Ring DAC機板有什麼好處?Martin說新的雙單聲道Ring DAC在左右聲道的Cross Talk測試,進步了50dB,Noise Floor噪訊也降低了數個dB。音響論壇劉總編則補充,Vivaldi的平衡與非平衡類比輸出也很特別,一般類比的非平衡輸出,多是由平衡拉出非平衡線路,可是dCS不一樣,他們更講究,Balance輸出使用純A類雙差動全平衡輸出,而Unbalance輸出則用3個OP AMP砌出來。換句話說,Vivaldi的平衡輸出與非平衡輸出是各自獨立的,而不是共用的輸出線路。

dCS獨家Ring DAC線路表過,Martin開始介紹Vivaldi的全系列產品,這次Vivaldi的四項產品基本上和Scarlatti一樣,包括轉盤、DAC、昇頻器與外接時鐘,Martin從Vivaldi轉盤開始介紹。Martin說,Vivaldi轉盤不僅可以輸出CD的PCM訊號與SACD的DSD訊號,同時也具備DXD輸出能力,dCS從2004年開始測試DXD昇頻,效果很好,可是一直到2012年才在Vivaldi上面推出成品,研發期可真長。

全套四件式Vivaldi數位訊源系統,每一部的面板切削出來的弧度都不同,擺在一起煞是好看。

Matin表示Vivaldi在電路上的改良,還包括輸出的數位界面。dCS發現1394 Firewire不再是電腦上的通用規格,而且德州儀器公司也通知他們,未來1394規格接收晶片可能會停產,所以他們需要設計新的USB界面,這個USB界面之前已經在Paganini上面看到了,Vivaldi用的也是相同的高速USB界面。

轉盤可傳輸真正DSD訊號

Vivaldi轉盤的數位界面明顯強化了許多,它增加四個數位輸入模式,包括DSD數位輸出(但可以保護SACD數位版權)、DSD轉PCM、DXD 24bit/352kHz與DXD 24bit/384kHz。專屬dCS自家開發的Dual Layer數位輸出,播放SACD時可傳輸真正DSD訊號,而不是一般常見DSD轉PCM輸出。此外,Vivaldi轉盤讀取CD時,可以輸出標準的PCM數位訊號,也可以昇頻,或轉換為DXD格式輸出。

背後的接線相當嚇人,因為傑富把所有線材都用上發燒線材,光是線材便已價格不斐。

Vivaldi轉盤依然使用Esoteric V-MK II轉盤機構,Martin說經過諸多比較,Esoteric的VRDS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轉盤,雖然他們彼此之間是競爭對手,但為了追求「最好」,dCS還是向他們採購昂貴的轉盤機構。與Scalatti轉盤比較起來,Vivaldi轉盤內部電源變壓器尺寸增加,電流量更大,內部減震設計也強化。Vivaldi依然是雙電源供應一個負責承盤供電,一個負責邏輯線路供電,電源供應器使用雙層Grain鋁合金,加上特殊阻尼物避震。Martin還指著承盤抽屜周圍,他說這部份還有消音設計,讓整個轉盤工作時噪音降低,實際測量,Vivaldi轉動時比Scalatti的工作噪訊降低10dB,這樣把機器工作的噪音「封」在機器內部的設計,很少見到,dCS可真的是把每一個小細節都照顧到了。


Vivaldi轉盤還配置了彩色LCD顯示幕,方便用家設定。咦?轉盤需要設定嗎?是的!dCS在Vivaldi轉盤上設計了更先進的數位輸出,總共有8組數位輸出,還各自分為兩組,可以分開設定輸出昇頻頻率。這麼複雜嗎?也沒那麼恐怖,就是把44.1/48、88.2/96、176.4/192與352.4/384這些「昇頻取樣頻率」,各自獨立運作。設定完成之後,可以「鎖定」設定,這樣就不容易被隨便修改。為什麼Vivaldi的數位輸出要這麼複雜?因為44.1與48這兩個「昇頻」上去的運算,不宜混用,各自獨立,運算纔會正確。

Vivaldi的面板螢幕採用全彩高解析度顯示器。因為畫面中的檔位並沒有彩色元素在內,所以只會看到單色,不過,光從音量的漸層就可以看出其優異解析度了。

USB輸入也可以變成SACD

如果您想要讓Vivaldi轉盤的「時基」更準確,要搭配的是Vivaldi外接校正時鐘,這部份Martin也很誠實,他說Vivaldi外接時鐘使用10MHz高速校正時鐘,這與Scalatti校正時鐘相同,不過依然有改變的地方,就是底座增加了阻尼,降低震動,此外,電源部份與Vivaldi轉盤一樣,也增加了阻尼。震動影響那麼大嗎?是的,校正時鐘靠的是石英震盪器,可是石英震盪器很怕震動,Vivaldi外接時鐘的強化阻尼設計,為的就是進一步降低震動對機器工作的影響。

轉盤與時鐘表過,Martin把話題轉到Upsampler昇頻器,他說這是經常是被低估重要性的元件,可是昇頻卻是dCS獨步全球的核心技術。Martin說Vivaldi Upsampler主要有兩大功能,第一是把把低的取樣頻率昇頻,例如CD昇頻,或者把CD昇頻為DXD與DSD。第二項功能則是「Computer Audio」昇頻,增加了24/192 USB輸入界面,當然是非同步傳輸。這個厲害,CD「昇頻」為SACD,本來就是dCS的強項,現在這個USB輸入可以讓電腦音樂全部都變成SACD囉!

為了強化Vivaldi的美感設計,dCS找了許多藝術家參與,才把聲波的意向融入箱體設計。

Martin說Vivaldi Upsampler配備了兩組USB,一組用來連接電腦,PC或Mac都通用,第二個USB則是用來插Flash隨身碟,直接播放,Vivaldi Upsampler面板的控制按鍵可以執行簡單的控制(如選曲、播放)。還有哪裡厲害?iPod/iPhone可以直接插在USB上面播放,這個厲害了,現在連iPhone的壓縮格式也可以變成DSD!

也能支援UPnP

隨身碟可以接Vivaldi Upsampler的USB,那外接硬碟可不可以?Martin說外接硬碟也可以,但格式要注意,傳統的FAT 16或FAT 32可以,但目前還不支援NTFS格式。另外Vivaldi Upsampler還有網路端子,Martin說dCS支援UPnP,如果要搭配NAS網路硬碟,dCS推薦使用Twonky。由於Vivaldi Upsampler可以支援網路,所以「無線遙控」應該可行,Martin秀了一下dCS正在開發Wi-fi無線遙控的App,雖然還沒完成,但iPhone遙控dCS的功能,看來離我們不遠了。

專屬dCS自家開發的Dual Layer數位輸出,播放SACD時可傳輸真正DSD訊號,而不是一般常見DSD轉PCM輸出

最後Martin介紹的是Vivaldi DAC,雙AES與雙SPDIF數位輸入一直是dCS高階DAC的特色,可以「倍增」數位輸入頻寬,可是如果您擁有太多數位訊源,也可以手動設定單一數位輸入,這樣數位界面就多了一倍的數量了。Vivaldi DAC也增加了USB界面,規格最高到24/384,也可對應DXD與DSD。

與Vivaldi系列產品一樣,Vivaldi DAC一樣是「雙電源供應」,把數位與類比線路供電分離,這也和以前dCS的設計一樣。電源部份設計避震板,避免震動影響石英震盪器,這部份也和外接校正時鐘一樣。另外44.1/48、88.2/96、176.4/192與352.4/384這些昇頻輸入對應,也都可以設定「鎖定」,針對不同訊源使用「獨立」的對應頻率。


工業設計強化美感

最後Martin把話題回到Vivaldi的工業設計,Martin說四部Vivaldi的器材有著一致的設計元素,厚重的鋁合金機箱,正面有著漂亮的弧線,乍看之下好像弧線都差不多,可是每一部機器其實都不一樣。為了強化Vivaldi的美感設計,dCS找了許多藝術家參與,才把聲波的意向融入箱體設計。厚重的機箱怎麼做?一樣,實心鋁合金直接車出超重量級箱體,Martin強調,從前後左右或頂部來看,Vivaldi周圍全部看不到螺絲,這些都是在工業設計上的進化。


超有料的新品發表會,dCS展現了專業的面貌,Vivaldi四件式數位訊源雖然昂貴,但內中蘊藏的技術與工業設計,確實不簡單,他們不是光會做「好看」的機器,dCS數十年來在數位訊源的Know-How,才是Vivaldi價格頂尖的原因,如果您聽CD,想把所有收藏變成SACD,dCS肯定是「專家中的專家」,現在Vivaldi給了我們另一個選擇:如果您用電腦當作訊源,Vivaldi可以把內中各種音樂全都「昇頻」,變成PCM、DXD或DSD。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4-4-2014 11:11 P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15 收起 理由
kt94 + 5 逸品
+ 5 谢谢分享
kenlabs + 5 神兵厉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14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k6868 发表于 14-4-2014 11:02 PM
...

果然唔野少!看它的功能也流口水,价钱就只能看不能动~

老大,我昨天搞下搞下终于弄到怎样把CD转为.dsf了~
其实关于升频我还是不太明白,如果CD的录音是16Bit/44.1kHz那么升频去DXD 24bit/352kHz與DXD 24bit/384kHz会把没有的频率“变”出来吗?
比如说CD只有700mb,当我转去dsf后尽然有5GB,那么多倍的Data是怎么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kk6868 + 5 有機會見面時才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4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5-4-2014 09:37 AM
果然唔野少!看它的功能也流口水,价钱就只能看不能动~

老大,我昨天搞下搞下终于弄到怎样把CD转为.ds ...

好问题,我的了解就好像,女人从 A cup 提升去 D cup 。。。 看了很爽,但。。。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4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Upgraded 发表于 15-4-2014 10:10 AM
好问题,我的了解就好像,女人从 A cup 提升去 D cup 。。。 看了很爽,但。。。是假的。。。

升级兄我终于把你给拉上水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4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5-4-2014 10:16 AM
升级兄我终于把你给拉上水面了!

最近换了工。。。 退烧了。。。。 你要继续加油。。 有空会来学学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4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Upgraded 发表于 15-4-2014 10:22 AM
最近换了工。。。 退烧了。。。。 你要继续加油。。 有空会来学学东西。。。

转行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4-2014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強DDC在此!         

Weiss INT204

二話不再說,題目已經說明了我的看法。在玩CAS的經驗裡,USB DAC不好聲的原因,「USB界面」做得不好幾乎是佔了八成死因,因此,當一個玩家玩到某個水平,然後又問我玩什麼CAS時,之前我第一個反應永遠是:「先揀一個靚DDC先」,現在我第一個反應是:「先買INT204先」,就是Weiss INT204!

INT204是DDC,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or,一邊是USB接駁電腦,另一邊則是標準數碼輸出,包括BNC SPDIF、RCA SPDIF以及XLR AES/EBU。迎合世界大潮流,今番INT204不再使用Firewire作接駁,而是使用USB作輸入。且慢!USB?不是Daniel Weiss一直不喜歡的界面嗎?可能是,不過我只知道,Daniel Weiss一是不做,一做就要做最好,所以當他的產品一加入USB,是很難會不好聲的。
先睇片!之後再講細節…





Weiss INT204 HK$14,500

我是INT203的用家,後來因為USB大潮流而轉用Audiophilleo 1,當時為DDC做過一個非常深入的研究,就是哪一個最好聲,結果我相信是Audiophilleo 1加原廠供電,或者是Berkeley Audio Design的Alpha USB兩隻的音質最高,為了USB我可以去到幾盡?賣掉INT203換Audiophilleo 1。

時間再過,科技又再進步,DoP(DSD over PCM)的來襲,令到USB更加勢不可擋,尤其是PS3可完美備份SACD,令到DSD軟件供應大增,DSD USB DAC氣勢一時無兩,最近連入門僅三數千元的USB解碼都已經支援DSD了,作為發燒友的您,會否覺得家中CAS系統不支援DSD總有點若有所失呢?


面板有掣可校 DSD 轉 PCM 輸出

熟悉我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是比較撐PCM的,不過身為「專業」的影音評測員,應該一視同仁,而事實上,我也是為了工作需要才把自己沿用的Bricasti M1解碼升級為DSD版本。

言歸正傳,Weiss自從去年正式加入USB輸入之後,我非常細心地留意究竟廠方的USB輸入會否「比火線差」,尤其是熱門解碼器DAC202,它的USB擺明就是「後期加工」,在架床疊屋必衰聲的大前題下,我當時認為選用Weiss產品「還是用Firewire比較好」。

結果,在實試了DAC202U之後,我從此再沒有這個想法。


正面


機背一入三出,並可接駁原廠升級供電


比 INT 任何前作都要長身

來到INT204,又來挑戰一般發燒友的思維!「INT204是將DSD訊號轉了PCM才作數碼輸出」,DoP不能以AES / EBU或SPDIF輸出,那一句「轉了PCM才輸出」直接刻入不少發燒友的腦袋,然而我反而想講,INT204之所以值錢,正正就是「轉了PCM才輸出」。

不必隱暪,不少支援DSD的解碼,都只是把DSD訊號直接傳送到解碼芯片作處理,而不少解碼芯片,即使規格注明接收原生DSD訊號,但入到核心中還是要「轉了PCM才解碼」,當然也有一些是分開進行,但事實是,「DSD轉PCM」這個步驟對DSD的聲音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機芯圖


XMOS USB 接收,加靚鐘


FPGA 運算芯片進行 Saracon 轉換

又再說一個事實,除了少量由模擬母帶直接轉錄為DSD,其餘不少SACD根本就是PCM母帶,一些舊錄音更甚至只是20bit / 48kHz的規格而已,而美國SACD中心在處理PCM母帶轉DSD時,就使用了由Dainel Weiss牽頭開發的DSD / PCM轉換引擎「Saracon」。Saracon分硬體版及軟體版,軟體版不少Prosumer高階發燒友都有購入自用,但效果一定不及硬體版,而美國SACD中心當然是使用Saracon的硬體版將PCM轉為DSD,而INT204則同樣是使用Saracon的硬體版將DSD轉回PCM,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完美的PCM-DSD-PCM轉換,而就算SACD是真正DSD錄音,只要您使用的解碼最終是把DSD轉PCM才解碼,INT204仍然是令這個聲音的傳送過程中的聲音更加高質素。

由於INT204是把聲音轉為PCM才輸出,因此若您使用的是高級解碼,但年份較久遠者,可能沒有USB、不支援DSD,只要有INT204,不單立即升級支援CAS,而且連DSD也確保靚聲。為了照顧「經典解碼」,INT204面板設撥掣,可以設定DSD轉換成最高16bit及88.2kHz。


實試使用 Bricasti M1,Weiss INT204 比 M1 的 USB 贏一截…


使用 AQ Diamond USB 以及 Madison Audio Lab 的 SPDIF 線

聲音?轉DSD非常好聲!遇著對PCM特別得手的解碼,更有是如虎添翼!完全保持了DSD檔案應有的順滑、密度及空氣感,而在標準PCM的CAS播放時,又同樣擁有極高音質、細緻感,以及立體逼真的聲場定位。

順帶一提,INT204的供電為DC9V,附上的開關供電變壓器也不太差,但實試時我還是為它加了一隻隔離牛,亦都已經聽到聲音改善一截!而廠方亦剛剛推出了INT204專用DC9V供電,我深信這個供電可以明顯地再為INT204的音質作出提昇!

簡言之,講音質、講規格、甚至講二手價,Weiss INT204已經是我心中最高強DDC了!(不要又問我為什麼不買,我還在儲錢買前級中…>_<)


測試系統一


測試系統二

Weiss INT204 數碼界面兼 DSD 轉換器
零售價:HK$ 14,500


本帖最后由 kenlabs 于 16-4-2014 06:40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kt94 + 5 我很赞同, 我很赞同
kk6868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5-4-2014 04:21 PM
最強DDC在此!         

Weiss INT204

那么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6-4-2014 05:27 AM
那么贵啊~!!

论品牌,这WEISS已经是很平民价了。
问题是DDC而已。还需要接解码器。

电脑 --USB--> WEISS DDC --AES/SPDIF--> PCM DAC --> PRE AMP --> POWER AMP --> SPEAK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6-4-2014 10:10 AM
论品牌,这WEISS已经是很平民价了。
问题是DDC而已。还需要接解码器。

这个只是给那些没有DSD解码的DAC用的是吗?好像我的TEAC UD-501有了DSD还需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6-4-2014 07:10 AM
这个只是给那些没有DSD解码的DAC用的是吗?好像我的TEAC UD-501有了DSD还需要吗?

上面有提到。美國SACD中心母帶PCM轉DSD時是用Saracon的硬體﹐這WEISS也是採用Saracon的硬體﹐把DSD轉回去PCM輸出。
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完美的PCM-DSD-PCM轉換。

你的TEAC暫時已經是完美解碼器了。

但你的TEAC應該不是採用Saracon的硬體﹐所以效果會有偏差。
加了這個WEISS﹐然後由你的TEAC去解PCM (BYPASS TEAC的DSD解碼) 效果一定能得到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6-4-2014 11:21 AM
上面有提到。美國SACD中心母帶PCM轉DSD時是用Saracon的硬體﹐這WEISS也是採用Saracon的硬體﹐把DSD轉回去 ...

了解了~!要是价钱平民点还可以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6-4-2014 10:10 AM
论品牌,这WEISS已经是很平民价了。
问题是DDC而已。还需要接解码器。

你又打算幾時入架嚟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k6868 发表于 16-4-2014 12:02 PM
你又打算幾時入架嚟搞﹖

应该不会。因为他的外型并不靓仔,而且有点CHEAP的感觉,不是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4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16-4-2014 05:18 PM
应该不会。因为他的外型并不靓仔,而且有点CHEAP的感觉,不是咩?

是的﹗﹗﹗個人還是認為這架比較型仔﹗﹗
DSC_07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k6868 发表于 16-4-2014 03:11 PM
是的﹗﹗﹗個人還是認為這架比較型仔﹗﹗

呢部仲chok过chok峯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14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5091 发表于 15-4-2014 09:37 AM
果然唔野少!看它的功能也流口水,价钱就只能看不能动~

老大,我昨天搞下搞下终于弄到怎样把CD转为.ds ...

這些都是補充點。
所謂的升頻都是用計算補充缺失點補償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kong5091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14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CHEAP鸡CAS播放器!有惊喜!

试录了三次,而这个位置最适当!今早才成功!
20140423_114427.jpg

20140423_114449.jpg



本帖最后由 kenlabs 于 23-4-2014 10:37 AM 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5人气 +25 收起 理由
Pstey030900 + 5 谢谢分享
kk6868 + 5 SONY 新相雞﹗﹗﹗
long2292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4-2014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enlabs 发表于 23-4-2014 01:59 PM
我的CHEAP鸡CAS播放器!有惊喜!

试录了三次,而这个位置最适当!今早才成功!

好听
第一首歌什么歌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4-2014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lan823 发表于 23-4-2014 06:31 PM
好听
第一首歌什么歌名?

旧夢不须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6:12 PM , Processed in 0.093154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