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智囊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0-2020 02: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2:05 PM
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到时你能不能放下的问题。因为渐修也有很多种,直心也是一种渐修,不是修了马上就顿悟, 只是更接近心性而已。如果你在直心上面再加一法,虽不能说不对(因为很多人是这样修),可是离直 ...

渐修有几种是对,修明点,观La字,白骨观,观佛两眉之间。。。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禅宗直心(的意思就是直指人心)就是顿悟了呀,哈哈。
谷成兄,您搞错了,注意: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色是色身的意思,理是在顿悟。。。。

您说的两段文字是没错。
参话头是选一个话头来参,念佛是谁,谁念佛,无梦无想 主人公何在,拖死尸的是谁。。。。参到忘身忘我才是叫做参话头,也就是把自己的生死都丢了,一路参到底,就是要见性,所以古人说学佛是大丈夫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20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02:58 PM
渐修有几种是对,修明点,观La字,白骨观,观佛两眉之间。。。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禅宗直心(的意思就是直指人心)就是顿悟了呀,哈哈。
谷成兄,您搞错了,注意: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 ...



理是顿悟是没错,不过修直心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得心应手,顿悟是到某个机缘成熟的时候,才会突然明悟。

其实本心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会用到的,禅宗说日用而不知,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本心,只是加上妄念时才会受污染。

直心只是本心的功能,因为跳过头脑,直通第八识,所以透过直心才有可能把我们的本心及其智慧显现出来,而不是直心就是本心,这个从修到悟,是有一个过程。

所以说直心是道场,是从这里修的意思,只有源头找到了,那时的直心才是任运自如,直接从本心而发。

你说修法很多种,对啊,你要心地上加多少个法都可以,各人选择。不过要这样最后修到本心就十折八弯,这因为我们不能相信,不敢直接承担,所以才有各种方便。

禅宗也是信门入,只是禅宗是选择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头上安头,就不是禅宗了,变成其他法门。

所以我不说对不对,只是纯粹谈禅宗。没有轻视其他法门。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4: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3:11 PM
理是顿悟是没错,不过修直心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得心应手,顿悟是到某个机缘成熟的时候,才会突然明悟。

其实本心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会用到的,禅宗说日用而不知,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本心 ...

南怀瑾:新禅宗的观心法门

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新时代的禅宗法门,注意!从现在起,都如此去用功,无论打坐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乃至上厕所拉屎、屙尿,就是观心。怎么观呢?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还活着,有一口气存在,就会有思想;这个思想,我常常讲,只不过是个平常心理罢了,极其自然。所谓观心,其实你也不要观什么,也不要参什么话头,也不要念什么佛,或者作什么观想。你作观想,也是你的心里在想;你参话头,也是你的心在参;你感觉气脉动,也是你的心在动。一切都是你的心意识在作怪,不管你玩什么花样,无非这个思想、这个心念的起用。

你现在不要把心收回来,也不要放出去,两脚一盘,姿势正确,时间坐久了,气脉一定发动。发动无所谓,不理它!身体和气脉不是道啊!肉体总归要死的。你要修道,肉体不死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那不是大家所能够得到的。所以,要紧先把心地了了,丢开人事的一切纠葛,千般俗物一起放下,这个思想,这个心念,你不要去压制它,不要去放任它,每一个思想、念头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

并且,于此念头的起落,勉强可分成三节,譬如:“啪”(师大力拍案一记)听到啦?!这个声音,一下没有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而未来的还没有来。那么你这个心念呢?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中间,很自然的摆着。假使还有个思想,这又是个前念,如电光火石般的过去了,而未来还是没有来。你的心就依目前这个样子平正的摆着,就那么把它看清楚就是了!

如此慢慢的连续七天安详自然地看清楚它。这个念头过去了,过去不追;未来的未到,不去引发;而现在呢?不属空也不属有,很自然轻松地坦然而住。如果身上气脉动了,那是感觉,感觉即是思想,别理它。感觉就感觉吧!不必丢掉它,你丢不掉的;也不要抓它,根本是抓不住的。你要睡,你就坐着让它睡好了,睡也是心念在睡啊!睡够了,它自然会醒来,醒也是心念在醒嘛!如此如此,不即不离,每一个心念悠然而逝,丝丝心念了无踪迹!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这是谁说的话呀?(书院同学答:懒残禅师--“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过去已过去”,这个念头过去了,你讲过就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未来犹莫算”,没有来的就是没有来,你去想它干什么呢?明天还有明天在吗?算不定明天我已不在世间,何必挂虑明天呢?甚至连下一秒钟我都不管,算不定一下就死啦!那也没怎么样嘛!“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不错!就是这样,坦然无所牵挂坐在这里,什么都无所谓;也不修道,也不成佛;佛都不做,亦不做凡夫,魔更别谈,就是如此那么无为、安泰、单纯。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你另外想找个东西、得一个境界,那就走样啦!我们第一步且先就这样行去。走也好、坐也好,随时随地做到“直心是道场”。直心哪里去找呢?坦然而住就是!“坦然而住”只是一句方便话,你要住在哪里?别又作茧自缚了。有一个住的境界岂不又执著一个念!此念本空,无所谓住与不住。“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未来它还没有来,当我们说个“来了”,“来了”已成过去。在这中间,又有什么叫散乱?!什么叫昏沉?!那是小乘方便的说法,散乱也是一念过去了,昏沉也是一念过去了!

谷成兄,您说的是新禅宗的观心法门,方法很多種,您说的也是叫观呀,只是大家的境界不一样,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南老师说的很深入也是离不开"息"(气机发动),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5: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0-10-2020 05:30 PM 编辑
tl123 发表于 30-10-2020 04:47 PM
南怀瑾:新禅宗的观心法门

我给你们大家讲一个新时代的禅宗法门,注意!从现在起,都如此去用功,无论打坐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乃至上厕所拉屎、屙尿,就是观心。怎么观呢?我们现在坐在这里, ...



师兄细细去体会吧,最好把文字相放下。当你找到什么直心时,有心无意,那时就会起疑情 ,剩下就看福报够不够了,不够来世再继续用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06: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20 05:28 PM
师兄细细去体会吧,最好把文字相放下。当你找到什么直心时,有心无意,那时就会起疑情 ,剩下就看福报够不够了,不够来世再继续用功。

南怀瑾老师:想要即身成就,从修出入息入手,是一条捷路(呼吸法门之一)。

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

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你们大概没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吧!一定没有。《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

所以走如来心法,单刀直入,一下即生成就。禅宗讲即生成就,密宗号称跟禅宗不同,说是“即身成就”,连带这个肉体也转化成功了。

现在我们讲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观法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经典中讲,修四禅八定而证果位的人,一定要走这两个法门?你看显教里头再没有其他的,密宗自认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当,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还是这两个东西变的。

我告诉你们秘密,你们一眼就看透了。你看密宗那些修法,随便红教、花教、白教,画的佛像,下面第一个是脚踏尸体,就是白骨观,不净观的意思。

由安那般那出入息,或者不净观与白骨观,开始正修禅定。《大藏经》庙子上都有,你们把小乘大乘都查完了,就可以看到,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跟着他的弟子们,证大阿罗汉果的很快,很多,主要修的就是这两个法门。

因为修行不是一天两天,如何把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修证成果,那是一步一步的功夫了。那必须是四禅八定的路线,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了。也就是《楞严经》上两句话:“方便有多门”,方法很多;“归元无二路”,回家只有这一条路。

给你们讲了修安那般那,要真的用心去修,要完成四禅八定,最后再丢开,以我的经验,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观这个路线以外,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诉你们,那些都是闲家伙,闲家具,听懂了吗?

我那个百货公司里头什么都有,但是我都摆在那里,放在那里让它烂的,因为都是次级货。正统所卖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店里的安那般那,不净观与白骨观。这两个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这是讲修证的功夫。

依我八九十年的经验告诉你们,不敢说遍学一切法,从十二岁起,到现在几十年,接触的人,看的学的,什么旁门左道、外道都知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大小乘经典再三告诉你,只有这条捷路,非常快。要转化身心到“即身成就”或者是“即生成就”,只有这条路。你不相信的话,就去冤枉走吧!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转吧!白转的,很辛苦。

修安那般那,这个也是瑜珈,瑜珈的意思叫相应,身心相应,身跟心互相交感。扩大一点,就是人天相应,人乘道与三界天人——欲界、色界、无色界沟通。最后融化了,而心物一元,这就是瑜珈,就是禅的一种。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20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30-10-2020 09:01 AM
请不要把婆罗门教格调看得很高。
隐藏在森林的仙人都不属于婆罗门教,类似中国古代的神仙自成一家。在老子之前中国古代的修真士不属于道家,道教都还没出现呢。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的老师,修到无色界,都不属于婆 ...

请再看一次,我说的是婆罗门,不是婆罗门教/印度教。
即便只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他们也有积极教导禅修。

初禅和十善不一定画上等号,有四禅乃至四无色定的人干坏事的也不少。

我也可以拿出很多北传的坏例子来说事,不过这种企图因人废言的辩论手法我不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10-2020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31-10-2020 12:29 AM 编辑
蓝色长今 发表于 30-10-2020 11:31 PM
请再看一次,我说的是婆罗门,不是婆罗门教/印度教。
即便只是印度教/婆罗门教,他们也有积极教导禅修。

初禅和十善不一定画上等号,有四禅乃至四无色定的人干坏事的也不少。

我也可以拿出很多北传的坏例子 ...

婆罗门教,婆罗门,印度教,我没有严格区分。

我开一个贴说 【婆罗门教是不是被高估了?】重点不是 婆罗门,还是婆罗门教,还是印度教,还是其他名词。

重点就是印度的民间信仰,现代叫印度也好,随便怎样称呼,就是收集各种经典,经过时代演变而来。

我的思路就是没有所谓的由始至现在,不变的婆罗门思想。这个思想是一直在演变,在佛陀前收集森林派仙道,在佛教时代抄袭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20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色长今 于 31-10-2020 01:07 AM 编辑
素还真 发表于 31-10-2020 12:17 AM
婆罗门教,婆罗门,印度教,我没有严格区分。

我开一个贴说 【婆罗门教是不是被高估了?】重点不是 婆罗门,还是婆罗门教,还是印度教,还是其他名词。

重点就是印度的民间信仰,现代叫印度也好,随便怎样称 ...

部分认同。婆罗门教/印度教游走于传统信仰和正式宗教之间。

里面很多元,也一直有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20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29-10-2020 01:31 PM
不要读其他人诠释的书,要读就直接看佛经。
四禅八定何来邪?

四禅八定是佛教内容,菩萨道也是一样。

佛教是印度的,那來甚麼襌宗

佛陀也說他不是神,不要求神通

你們又求神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6-2024 08:36 AM , Processed in 0.0613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