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84|回复: 0

持戒是怎么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2-201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


这个持戒是怎么定义呢,从损害他,就是你要避免两个行为,我们对两个行为,要产生厌离,弃舍之心,第一个,恼损众生。在持戒,整个菩萨戒里面,有很多很多都是你不能损恼众生,我们慈悲心建立的第一个基础,虽然我们还不能够对众生释放善意,在给他帮助之前,起码你的身口意,尽量不要去损恼对方,这是菩萨道的一个基本的精神。


第二个,不要伤害你的根本,就是伤害菩提心。我们对于损害众生跟伤害根本这两个,产生厌离弃舍,那种能调伏的心,就是持戒。这个六度是后后超胜前前,越后面的功德,越后面的菩提心是越加的圆满,后后超胜前前。


我们看这个持戒的加行,就是我要怎么去做好心理建设,我才能够很如法的去持戒,这以下有四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摄波罗蜜多论》云:毁戒无能办自力,岂有势力而利他,故劝善修利他者,于此缓慢非应理。


菩萨道当然包括,自利跟利他,但是有些偏重利他的人,他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他说:我在帮助众生,我在弘扬佛法,所以我的戒律,可以稍微缓一缓,但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在这个祖师说,他说你一旦毁坏了根本重戒,你连成办自利的功德都不行,因为你根本重戒是保住人身,菩萨毁犯了四根本,你来生到三恶道去了。那三恶道你怎么行菩萨道呢,你看过有一只狗,可以行菩萨道的吗,不可能。


所以你行菩萨道,你一定是保住人身,所以你一定要持四根本。就是说你一定要不堕恶道,这个是自利的基本思想。所以你一旦堕入恶道的时候,你的威德势力就去掉了,你就不可能成办利他了,你的菩萨道就中断了。


所以佛菩萨劝勉我们,在广修利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这个是你能够保证你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第一个,成办利他的基础。


再看第二个:当见猛利大怖畏,可断虽小亦应断。


持戒第二个呢,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建设就是,你要预先的去思惟到当来的果报,怖畏当来的果报。就是第一个,思惟业果,你的罪业一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第二个,业果不失,这个罪业它绝对不会自己消失掉;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虽然是小小的过失,可能我们讲一句话去触恼对方,但是你不改,你这个罪业的力量,是不断的在增长,不断的增长,因为罪业相续的力量最可怕,你偶一为之的一时的失念,这个罪业问题不大。


所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你要先自我反省,你要把你自己已经养成习惯性的罪业抓出来,杀盗淫妄,尤其是口业,你经常习惯性会站在对立面,跟人家讲一些令别人不舒服的话,这种业虽然不重但是可怕的是它数数现行,深深好乐,就像这个水滴它整天滴,滴久的时候它变成大海,你都不知道。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从怖畏当来的果报当中,去抓出自己的这种小毛病,然后思惟它的过患,慢慢慢慢把它调掉。这是第二个,持戒的第二个心理建设。


看第三个: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无功未集得自在。


一个持戒庄严的人,他不一定要讲出很多的话,他也不见得有很大的福德资粮,他就能够具足种种生活的资具。他一个持戒的人对来世,他是无所怖畏的,而且得到世人的这种恭敬供养。所以说他即便没有其他的福德资粮,他也能够在生命中得自在。


这个持戒,也可以成就人天的果报。它是这样,布施跟持戒是不完全一样的,你今天有布施没有持戒,你的福报就不尊贵,你可能会到三恶道变成一只狗,这个狗得到主人的爱戴,主人的照顾,你在狗的果报里面呢,这种卑贱果报去享受快乐,这就布施不持戒,这个果报卑劣。


持戒不布施也有问题,在经论上说,说这个忉利天,有的天人,是靠持戒生天的,但是他没有布施,他布施得很少,那这有什么过失呢,他虽然是尊贵,但是食常不足。他的吃,吃不太够,经常跑到人世间那个喜马拉雅山上去,去吃那个生果,吃水果,吃完以后再回到天上去,这就是持戒不布施有这个问题。


所以你今天持戒是成就尊贵身,布施是一种资财的丰盛,这两个还不能完全取代,一个是影响到你来生尊贵不尊贵,一个是影响到你来生资财丰不丰富。


好,我们看第四个:足履吉祥诸尘土,顶戴接受诸天人,稽首礼拜得持供,故具尸罗为胜种。


一个持戒的人呢,他的威德力达到什么程度呢,佛陀说,他走过的尘土叫做吉祥土,而且他受到天人的顶戴恭敬。你看有些这个女众,她先生往生以后她就守住贞节,守住这个不淫欲戒,这个房子有这个闹鬼,她一去那个鬼马上就离开了。


这个鬼神护法神跟人天,对这个持戒的菩萨特别的尊重,他是用这个顶戴受持,来恭敬这个持戒的这个菩萨。他不但是顶戴还礼拜,还做种种的供养,持戒之人受到人天的礼拜供养。所以成就戒波罗蜜,是一切的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这个胜种。所以这个智者善自思惟,持戒的功德跟犯戒的过失,那么持戒者自利利他,毁戒者自他俱损,则持戒之心任运而生。


所以我们还是讲到以愿导行,所有的波罗蜜,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你要产生强大的意乐,才能够付诸行动的,一定有誓愿力,观照力,才能够有行动力的,这个是菩萨道的一个基本的次第。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谷成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6-2024 03:35 AM , Processed in 0.083293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