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80|回复: 15

[教材分享]修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4-2006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要点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再次要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出这些修辞格,并能说明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如夸张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共鸣;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但没有明显的区别。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是喻中有代;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修辞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学习修辞、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本帖最后由 若凡~* 于 23-10-2006 02: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辭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语言学的範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就是修飾詞語,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

辭格的列表
1. 兩件事物的比較
   - 比喻
     * 明喻
     * 暗喻
     * 略喻
     * 借喻

   - 象徵

   - 映襯
     * 正襯
     * 反襯
     * 對襯

   - 轉化

   - 借代


2. 問句
   - 反問
   
   - 設問
   
   - 誇飾


3. 句子之間
   - 倒反
   
   - 排比
   
   - 对偶
   
   - 層遞
     * 遞昇
     * 遞降
     * 反覆
     * 頂真


4. 文字
   - 疊字、疊詞

   - 双声
   
   - 叠韵

   - 對偶

   - 雙關

   - 回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喻

比喻指將一件事物指成另一件事物的修辞手法;該兩件事物中具有一些共同點。它能夠令讀者透過類推,通過另一件事物,更了解要描述的事物的特點。比喻分三類,分別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結構
本體+喻詞+喻體

本體  
要描寫的事物
喻詞  
例如︰像、若、仿佛、似……
喻體  
和本體相似的事物

--------------------------------------------------------------------------------

明喻必須三者俱備  
本體 喻詞 喻體
小明 好像 猴子,在公園跑來跑去。
暗喻沒有喻詞,直接將本體說成喻體  
本體 喻體
小明是猴子,在公園跑來跑去。
借喻只出現喻體  
猴子在公園跑來跑去。
借喻既沒有喻詞,又本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來取代本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本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着頭腦。

例子
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会发热,会发亮。

我就如一朵向日葵,向著太陽。

我是一隻小小鳥,跳來跳去吱吱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映襯

映襯是中文修辭方法中的一種。主要以兩者相互比較來襯托出其中一方的不同。


使用方法
使用映襯法時,要注意兩者比較的關係,一定要有不同且顯而易見的差別,還須注意映襯對象的對應,詞彙的使用應該要切合辭意,不可兩者互相矛盾。


例子
寧可有光明的失敗,不要有不榮譽的成功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化

轉化,修辭的一種,主要是將抽象或無生命的事物以具體事例代替。


分類
轉化是廣義的比擬,以下又可細分為數項

擬人
擬物


擬人
將無生命的物品賦予具體的行為,是為擬人。

擬物
將有生命的人物轉變為虛構的狀態,是擬物。

例子
山巒靜靜的睡了



太陽展開他的雙懷,散發他的熱情。



收音機經過我那一撫摸,也載歌載舞了起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借代

借代是指以一個物品來代替其他東西出現一種修辭方式,通常用於修飾文句。

使用法則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當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也要讓文義通順才行。

例子
王甲乙是     '大帥哥'
             ↓
王甲乙是我的'白馬王子'


老兄,我一點'錢'都沒有啦
             ↓
老兄,我沒有'孔方兄'了啦



常見借代詞語
帥哥→潘安
美女→西施
錢→孔方兄、阿堵物
酒→杜康
信→鯉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反

倒反,修辭學的一種,主要是以與陳述事實相反的言語來突顯事實的重要。通常是表貶義。

使用訣竅
注意言語的選擇,切勿使用兩者相關度過低的詞語。而且使用時機要正確,不然會令人啼笑皆非。

例子
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
           太笨了

阿美真是太美了
           ↓
        太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与其他修辞手法之比较
排比不是对偶,后者通常由两个结构相同、长度相同、词语对称的句子构成,而排比仅要求长度类似,没有类似的对称效果。
排比不是頂針,后者不要求结构、长度相同,只要求后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是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
排比不是反复,后者是用词基本相同的句子重复出现以加强语气。
中文的排比和英文有所不同。英文中两个句子的并列也叫排比,中文则一般三个以上才是排比。


文言文的例子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


现代文的例子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

對仗,是中國詩的術語,也就是中國詩的創作手法與修辭規則。「對」字在此做動詞,意謂著將兩兩一對的東西放在一起。「仗」字則來自古代儀式往往由兩人一組來舉行,有「儀仗」的「仗」意。對仗有時也稱為對偶。

最簡單的對仗規則是相同詞性排在同一位置,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最簡單的四字範例有:「春去秋來」、「蟲鳴鳥叫」。這樣一句中就有對仗,往往稱之為句中對。而兩句往往就可成為一首短詩。如文人劉墉在他花園中就提有「山隨畫活,雲為詩留。」

複雜的對仗則牽涉到音節,也就是平仄聲調,還有用字內容和排列順序等。因此在中國古老的文字遊戲对联當中,就以此來做難易之分。由某人出好上句,再徵求對的最工整的下句。目前最難對的上聯有「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據知尚無工整的下聯問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層遞

層遞,或稱遞進,是將意思一重又一重地展現出來的修辭手法。層遞的每一重和上一重之間的距離或比例應該是相同的,有點像數學上的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文章精義》譽層遞技巧是「作文中大法度」。

註:《文章精義》和《文則》都無直接談到層遞,但相關的內容是意指層遞的。


分類
按程度轉變的方向,可分為遞昇和遞降。遞升就是從最不重要、最小、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慢慢升到最重要、最大、最艱深的地方。遞降就是其相反。

《文則》就層遞的目標性質作了以下的分類:

積小至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
由精及粗  
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 ——《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自流極原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學》

例子
《孟子·公孫醜下》首章起句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面分三段,第一段說天時不如地利,第二段說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卻專說人和,而歸之「得道者多助」。(這是《文章精義》內的文字。)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字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真

頂真,亦称頂針、联珠、蝉联,是上句的結尾與下劇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

注意
使用這個方式時,毋須限制上下句的字數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點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詞。

範例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蘭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疊字

疊字或稱重言,為複詞的一種。係利用類疊技巧:由兩個相同的漢字,所重疊組成的詞語。在書面文或口語都可能出現。

中國早在詩經時代就知道運用疊字,如「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小雅.伐木)。

分類
名詞疊字
例:雪花片片
動詞疊字
例:寫寫書法、畫畫圖
形容詞疊字
例:濕漉漉
一些方言如閩南語有三字疊字,且三字音调皆不同,有最高的強調性,如「紅紅紅」(白話字:áng-āng-ăng)。
副詞疊字
例:鬱鬱寡歡

著名疊字作品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豁豁豁豁字向豁
聲聲慢(李清照):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疊字”是与语言相关的未完成小作品。欢迎您积极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声

双声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例如“仿佛”,“蜘蛛”,“坎坷”等就是双声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双声的词非常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声

双声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例如“仿佛”,“蜘蛛”,“坎坷”等就是双声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双声的词非常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叠韵

叠韵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叠韵的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5-2006 0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文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亦有将文字排列成圆圈者,是一種修辭方式和文字游戏。回環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係。

类型与举例
以词为单位对称
自我突破,突破自我。


以字为单位对称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小巷残月凝天空,亲人故土乡情浓。笑声犹在空怀旧,憔心客愁满苍穹。
穹苍满愁客心憔,旧怀空在犹声笑。浓情乡土故人亲,空天凝月残巷小。
这首诗不是回文,但它的四个句子是回文。

苦思相见翻无语,语无翻见相思苦。帘卷晚晴天,天晴晚卷帘。
白影横窗月,月窗横影白。篱菊粉墙西,西墙粉菊篱。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排列成圆圈者
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6-2024 10:53 AM , Processed in 0.05708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