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ERRYNGO

一日一文章 之 禅的好处(第七十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4 08: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12-2014 08:51 PM
什麼 "佛惧因" ? 什麼 "菩萨畏因" ?   pui   誤導人.

有所畏懼還算是佛? 有所畏懼還算是菩薩?  原來你們 ...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2014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1-12-2014 08:58 PM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你要去努力什麼? 不要亂亂敷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14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惧因", "菩萨畏因" 是很錯誤的誤導. 就是佛教誤導佛教徒的名言句.

牛不吃肉是因為牛 "畏懼" 吃肉的報應嗎? 不管有沒有報應, 牛就是不吃肉.

同樣的道理, 佛和菩薩絕對不是 "畏懼" 因, 而是佛和菩薩絕對不可能犯惡, 不是畏懼了什麼. 祂本身不可能犯惡, 這是祂的本質.


佛教名言說 "佛惧因", "菩萨畏因", 外道認為佛教褻瀆佛菩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4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公名言

今日不知明日事 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 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 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忧什么,
岂有人无碍运时 急什么,
人世难逢笑开口 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 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 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 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 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 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 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 傲什么,
他家富贵姻缘定 妒什么,
前世不休今受苦 怨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 奢什么,
怨怨相报几时休 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 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 巧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 耍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 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 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 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 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 卜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 烦什么。
本帖最后由 TERRYNGO 于 1-12-2014 11:0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4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1-12-2014 09:15 PM
"佛惧因", "菩萨畏因" 是很錯誤的誤導. 就是佛教誤導佛教徒的名言句.

牛不吃肉是因為牛 "畏懼" 吃肉的報 ...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1-12-2014 11:05 PM
济公名言

今日不知明日事 愁什么,

通常佛教徒做錯事被人揭發就會轉帖名人言句去掩飾, 借以名人言句裝飾自己類似成佛.

我只見過學了佛之後, 人不再知錯, 不再有真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2-2014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1-12-2014 11:06 PM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你要去努力什麼? 敷衍的話能免就免, 虛假對我起不了作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12-2014 11:44 AM
你要去努力什麼? 敷衍的話能免就免, 虛假對我起不了作用.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2014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2-12-2014 11:56 AM
噢,谢谢你的意见,我会努力的。功德无量

可怕的虛偽, 佛教真的沒得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12-2014 12:10 PM
可怕的虛偽, 佛教真的沒得救.


佛法之门永远为每个人开着,希望您以后有空的时候可以来这里看看,交流就免了,因为怕您又再犯口业,等您真的可以放下成见和可以真心交流的时候,才来交流。所以现在您看看就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jpg

五方佛

「五方佛」,又稱「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法身毘盧遮那佛(俗稱「大日如來」、即是化身釋迦牟尼佛)、東方阿閦佛(另說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毘盧遮那佛象徵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東方阿閦佛象徵「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象徵「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象徵「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徵「成所作智」。

《華嚴經》有言:「一切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佛教典籍中認為五佛皆是毘盧遮那佛所化現。《如來淵源攷》:「五方明王為五方五佛之化現;五方五佛名號不一,皆為同體,毘盧遮那佛所化現。」《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毘盧遮那佛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中央毘盧遮那佛(俗稱「大日如來」、即是化身釋迦牟尼佛)
東方阿閦佛(另說藥師佛)
西方阿彌陀佛
南方寶生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毗盧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即釋迦牟尼的稱號之一。依佛教不同派系,有不同見解,或認為是法身佛、報身佛或應化身佛。

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

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因此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說明,盧舍那佛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

各派見解编辑

原出自《華嚴經》,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因為譯名不同,造成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譯名不同
舊譯《華嚴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譯為“盧舍那”。
新譯《華嚴經》(于阗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譯為“毗盧遮那”。
各派見解
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在洛邑大福先寺譯成漢文。

化身编辑

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

明朝净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為毗盧遮那佛所化身。

在尼泊尔,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马琴德拉纳特。



毗卢遮那佛心咒 (大日如來心咒/釋迦牟尼滅惡趣王根本咒)编辑

Om namo bhagavate sarva durgati pariśodhana rājāya tathāgatāyārhate samyaksambudhāya tadyathā Om śodhane śodhane sarva pāpam viśodhana śuddhe viśuddhe sarva karmāvarana viśodhanaye svāhā!

嗡 南谟 颇葛莴得,萨呵莴 督呵葛帝,波哩收特呢,喝拉吒耶,德他葛达崖呵河得,瑟米阿可 桑部塔耶,的第阿他,嗡,收特内,收特内,萨呵莴 巴邦,尾收特呢,殊忒,尾殊忒,萨呵莴 嘎呵玛莴呵内,尾收特呢业,司哇哈。

"ไวโรจนตถาคตธารณี" หรือ "อาทิตถาคตวิสุทธิโลกธาตุธารณี" เดิมชื่อว่า "ศากยมุนีเภททุรคติราชมูลธารณี" ใช้ทำลายความทุกข์ในทุคติ (อบายภูมิ นรก, เปรต, เดรัจฉา&#3609 ทั้งปวง :

โอมฺ นโม ภควเต สรว ทุรคติ ปริ โศธน ราชาย ตถาคตาย อรหเต สมฺยกฺ สมฺพุทฺธาย ตทยถา โอมฺ โศธเน โศธเน สรว ปาปมฺ วิโศธน ศุทเธ วิศุทเธ สรว กรม อาวรณ วิโธนเย สวาห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毗盧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即釋迦牟尼的稱號之一。依佛教不同派系,有不同見解,或認為是法身佛、報身佛或應化身佛。

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狀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

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因此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說明,盧舍那佛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

各派見解编辑

原出自《華嚴經》,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因為譯名不同,造成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譯名不同
舊譯《華嚴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譯為“盧舍那”。
新譯《華嚴經》(于阗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譯為“毗盧遮那”。
各派見解
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在洛邑大福先寺譯成漢文。

化身编辑

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

明朝净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為毗盧遮那佛所化身。

在尼泊尔,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马琴德拉纳特。



毗卢遮那佛心咒 (大日如來心咒/釋迦牟尼滅惡趣王根本咒)编辑

Om namo bhagavate sarva durgati pariśodhana rājāya tathāgatāyārhate samyaksambudhāya tadyathā Om śodhane śodhane sarva pāpam viśodhana śuddhe viśuddhe sarva karmāvarana viśodhanaye svāhā!

嗡 南谟 颇葛莴得,萨呵莴 督呵葛帝,波哩收特呢,喝拉吒耶,德他葛达崖呵河得,瑟米阿可 桑部塔耶,的第阿他,嗡,收特内,收特内,萨呵莴 巴邦,尾收特呢,殊忒,尾殊忒,萨呵莴 嘎呵玛莴呵内,尾收特呢业,司哇哈。

"ไวโรจนตถาคตธารณี" หรือ "อาทิตถาคตวิสุทธิโลกธาตุธารณี" เดิมชื่อว่า "ศากยมุนีเภททุรคติราชมูลธารณี" ใช้ทำลายความทุกข์ในทุคติ (อบายภูมิ นรก, เปรต, เดรัจฉา&#3609 ทั้งปวง :

โอมฺ นโม ภควเต สรว ทุรคติ ปริ โศธน ราชาย ตถาคตาย อรหเต สมฺยกฺ สมฺพุทฺธาย ตทยถา โอมฺ โศธเน โศธเน สรว ปาปมฺ วิโศธน ศุทเธ วิศุทเธ สรว กรม อาวรณ วิโธนเย สวาห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阿閦佛(梵文:अक्षोभ्य,Akshobhya,藏文:Sangs-rgyas mi-vkhrugs-pa;「閦」音「觸」),又名不動佛、無動佛,五方如來之中的東方佛。據《阿閦佛國經》云,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之前,曾侍奉大目如來(又譯廣目如來),示而萌發「對眾生不起瞋恚」的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即於東方妙喜世界成佛。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與「不動明王」有區隔。

阿閦佛,為大乘佛教信仰中,東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於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莊嚴,有高大的七寶菩提樹。阿閦佛信仰與阿彌陀佛信仰皆起源於大乘佛教早期,不過同屬大乘的漢傳佛教中,另外一位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較為人知。在藏傳佛教與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圓鏡智”。

最早有關阿閦佛的漢語佛經是公元147年由東漢月氏三藏支娄迦谶法師译成漢語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犍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則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誦以求得渡的經典。

大寶積經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阿閦佛在不同的经典中也被譯為阿閦鞞佛、阿芻鞞耶佛、惡乞芻毗也佛、無怒佛、無嗔恚佛。

阿閦佛形相编辑

阿閦佛的形象,據佛經記載,為藍身,偏袒右肩,左手執拳,執袈裟角,右手伸五指,手指指地,置於右膝。一般其像結跏跌坐,坐於青色象背負的蓮花台上。此佛在金剛界曼茶羅中,為左手執拳安於臍前,右手下垂觸地,成觸地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阿彌陀佛(梵文:अमिताभ,Amitābha;藏文:འོད་དཔག་མེད།,藏语拼音:Ö-ba-mê,威利:'od dpag med,又譯月巴墨佛),即無量光佛,又稱為無量壽佛(梵文:अमितायूस्,Amitāyus;藏文:འོད་དཔག་མེད་,藏语拼音:Cê-ba-mê,威利:tshe dpag med)、無量清淨佛、彌陀佛、甘露王如来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

巴利文三藏中未記載阿彌陀佛。在漢傳佛教中,最早譯出的淨土經典《般舟三昧經》將其名號譯為阿彌陀佛。鳩摩羅什譯本《阿彌陀經》,也使用阿彌陀佛譯名,成為最通行的說法。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玄奘譯本中,沒有阿彌陀佛這個名稱,而是使用無量光佛(Amitābha,單數主格為Amitābhas),和無量壽佛(Amitāyus)這兩個名字[5],藏傳《無量壽經》、現代學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無量壽經》皆和玄奘譯本相同。

在梵語中,無量光佛(Amitābha)與無量壽佛(Amitāyus)都來自同一個字根 amita(阿弥陀)。 Amita來自梵文動詞字根 मा(mā-,意為「測量」)的過去分詞 mita(弥陀),加上否定詞頭 a(阿),意為「無量、無可測量」。後綴 ābha 是「光」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光」,音译阿弥陀婆或阿弥多婆。另一個梵文名 Amitāyus,後綴 āyus 是「壽命」的意思,意譯為「無量壽」,音译阿弥陀庾斯。

《般舟三昧經》中說,成就阿彌陀佛念佛三昧時,可以見到一切諸佛。《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觀阿彌陀佛色身莊嚴,當觀想成就時,能見一切諸佛。印順法師認為,修持觀想阿彌陀佛法門,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見無量諸佛;觀阿彌陀佛,即是觀無量諸佛,因此阿彌陀佛被稱為「無量佛」;此為阿彌陀佛的根本義。

宣揚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經典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在《無量壽經》中,也記載阿彌陀佛另一個名號為無量光佛(Amitābha)。宋施護《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以無量光佛為他的主要名稱。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中稱他為無量清淨佛。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往生咒)稱他為「阿彌唎哆」。阿彌唎哆,梵語amṛta,為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意譯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來表示永遠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等等的說法。因無量壽佛,梵音與「阿彌唎哆」相近,且壽命無量,因此又有甘露王的稱號 。

其他翻译还有: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甘露王如来、无量佛、无量寿佛、阿弥多廋、无量光佛、阿弥多婆、阿弥亸皤、阿弥陀婆、无量清净佛、月巴墨佛、无极尊。

在藏傳佛教中,阿彌陀佛其實也有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兩種不同譯法,與漢傳佛教相同,只是漢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壽佛,藏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光佛。

除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佛,擁有「無量光」與「無量壽」的名號。《十住毘婆沙論》中,十方佛的西方佛,名為無量明佛。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根據金剛界經典,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明朝净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

种子字编辑

阿弥陀佛的種子字是hrīḥ,梵文:ह्रीः 藏文作:ཧྲཱིཿ。与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相同。

咒语编辑

往生咒 namo amitābhāya tathāgatāya tadyathā amṛtod-bhave amṛta-siddhaṃ bhave amṛta-vikrānte amṛta-vikrānta gāmini gagana kīrta-kāre svāhā

藏传

阿弥陀佛心咒 oṃ amideva hrīḥ

日本流传

阿弥陀佛心咒 oṃ amṛta-teje hara hūṃ

阿弥陀佛心中心咒 oṃ amṛte hūṃ hū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寶生佛(梵文名Ratna-sambhava,,藏語名Rin-Chen hbyun-ba),又稱為寶生如來、寶相如來、開敷華王如來。

寶生佛,為佛教五方佛中之南方如來,代表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佛法微妙之德,亦即在佛法圓滿中,得到無量福德、珍寶,故曰「寶生」。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中說,寶生佛手印為滿願印,即左手持衣角當心,右手仰掌,能隨順眾生之所欲,滿足其所願,以便其修法。《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中說:「次當禮南方福德聚寶生如來。想持摩尼寶瓶,想與一切如來灌頂,即虛空藏菩薩執摩尼寶珠,成滿一切眾生所求願。由於福德聚功德無量無邊,赫奕威光所求願滿,此乃寶生如來部所攝,即平等性智。」

一般來說, 寶生佛常現衣著黃色、座於駿馬背負的蓮台之像,因「馬」代表世間吉祥奮疾之寶物,故馬座屬寶部之座。

化身编辑

寶幢如來被認為寶生如來化身,在《…金光明經》、…《觀佛三昧海經》、《…陀羅尼集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等佛典皆有此說,密宗派別則說寶幢如來是東方不動如來的化身。

密教中,伏魔去病的軍荼利明王亦被認為是寶生如來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不空成就佛(梵文Amogha-siddhi,藏文Don-yod-grub-pa)五方如來之一,為北方之佛,又稱天鼓雷音佛、天鼓音佛、雷音王佛等名。

《佛名釋典傳略》記載,不空成就佛代表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之「成所作智」,多化現寶綠色、金色,常現駕馭大鵬金翅鳥之像,可以降伏惡龍、毒蛇;也象徵能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來事業與眾生之事業。佛門修行者遭煩惱所惑,只要仰賴不空成就佛的佛力加持,能夠自利利他,而使一切眾生遠離煩惱。密教中,轉「不淨」為「清淨」之德之金剛夜叉明王,即為不空成就佛之化身。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載,不空成就佛手印是施無畏印,即左手執衣兩角,右手展掌、豎其五指,當肩向外。這一手印,乃為救度有情眾生與成就佛法的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2-12-2014 02:51 PM
佛法之门永远为每个人开着,希望您以后有空的时候可以来这里看看,交流就免了,因为怕您又再犯口业,等 ...

自己亂七八糟搞獅子蟲, 褻瀆佛菩薩, 被揭發就說人犯口業, 很厲害栽罪.
怪不得佛教的命運是被自己獅子蟲搞死, 而不是被外教給攻擊而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4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RRYNGO 发表于 2-12-2014 02:55 PM
1.毗盧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 Vairocana),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 ...

把 "禪" 變成密教的五方佛, 真厲害, 連達摩老祖都不認得他的 "禪" 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4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12-2014 06:23 PM
把 "禪" 變成密教的五方佛, 真厲害, 連達摩老祖都不認得他的 "禪" 了.


谢谢您这样努力把我的贴慢慢看完,这也是一种缘分,有因必有果,这也是您的造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07:24 PM , Processed in 0.06308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