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guilimen

規律門的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8-2014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9942&extra=page%3D2


宗教的本意?叫曹建廷去多多了解回教,不要把美麗的幻想當現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8-2014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7-8-2014 12:05 PM
http://cforum.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9942&extra=page%3D2

前提是:-

政教分家 , 有可能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14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惟誠-------‧儘速與IS劃清界線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3810?tid=38

“伊斯蘭國”在齋戒月的第一天建國,國際社會均已對其表明堅決抗拒的立場。而且,有情報顯示該組織已在建國一週內開始從佔領的伊拉克油田烏吉(Ujil)出口原油賺取軍費,有穩定且龐大的經濟來源,比肆虐中東多年的基地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等恐怖組織更具殺傷力。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世界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印尼已與“伊斯蘭國”劃清界線,公開譴責此聖戰組織的殘暴行徑,並承諾將採取一切行動堵截聖戰組織的潛入。

大馬警方在上月逮捕了多名涉嫌參與組織聖戰行動的知識分子,並且早前亦有傳出不少大馬人已遠赴“伊斯蘭國”效力,參與各種恐怖活動,其滲透我國已是不爭之事,警方雖對此進行雷霆打擊,但政府至今並沒跟隨國際社會的步伐,對此聖戰組織表明抗拒的堅定立場卻是有些弔詭的,且誘發更多的想像空間。

我們理解,政府不明確表達立場或因不要刺激聖戰組織,但其殘暴天地不容,因此我們更是有義務儘速通過東盟等國際組織公開譴責和拒絕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14 07: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明‧------大馬政治評論多禁區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3821?tid=38

我國有太多的禁忌不能討論,從王室、種族到宗教,都只存在於現實中而忽視於文字之外。於是很多評論就只能變了紙上談兵。

個人在此並不是要支持或反對某陣線,而只是想提醒寫評論者,包括一些讀者,在看事件和問題時,一定要先做全面的觀察和瞭解。凡事都有多面體,特別是政治團體在進行談判合作時,絕對是追求最大利益化的。過於理想分析,只能跌入這些政客的圈套。

美好的言辭永遠是政客的特長,做為人民一定要“聽其言,觀其行”,不要輕易信之。這也是所有寫評論者要堅守的。其實一旦觸及政治時,不論是朝野政黨還是其他涉及者,都會沒有不同的,所有決策都是以利益為依歸。這次的雪州政局也是如此。

只有回歸到人的本性去看全局,一切自然豁然開朗。否則如此多禁區,讀者去看眾五色亂目的評論,只會越看越迷糊,跌入霧中而不知所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14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勿讓極端宗教主義萌芽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3831?tid=16

我國嚴厲譴責“哈里發國”(IS)在敘利亞及伊拉克大規模殘殺人民的惡行。“哈里發國”以伊斯蘭教為名而展開的慘絕人寰大屠殺暴行,已令全球人民尤其是穆斯林感到震驚和恐慌。首相納吉因而呼吁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阻止該恐怖組織作出更多暴力行徑。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兩個以穆斯林佔絕大多數的國家出面譴責“哈里發國”的暴行。除了我國,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總統蘇西洛較早前直批“哈里發國”的恐怖行為令伊斯蘭教難堪和蒙羞,並呼吁伊斯蘭領袖團結對抗極端主義。

我國和印尼同樣面對“哈里發國”帶來的意識形態影響和威脅。受該恐怖組織蠱惑而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打“聖戰”的印尼公民前仆後繼,估計已有2千多人。雖然我國政府已將“哈里發國”定位為恐怖組織,並採取行動逮捕在我國活動的大馬公民和外國人,但受該組織影響而出國加入所謂聖戰的大馬公民仍不乏其人,據悉迄今最少有50名大馬人在敘利亞為“哈里發國”而戰。這些人一旦回國,勢必帶來危險的影響。

穆斯林遜尼派極端分子為建立一個橫跨伊拉克與敘利亞兩國的“哈里發國”而攻城掠地,手段冷酷,還殘忍地攝錄令人髮指的殘殺視頻,連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都不放過,日前公開展示斬首美國記者的浴血鏡頭,更引起全球公憤。

這些恐怖襲擊和屠殺行動,完全違反文明與人性,更與伊斯蘭教義所推崇的價值和道德觀背道而馳。這種以宗教為名而泯滅人性的迫害行為,對伊斯蘭教的信譽無疑是一種傷害。

“哈里發國”可說為全球政府首長以及穆斯林領袖,敲響了警鐘。尤其是穆斯林居多的國家如印尼和我國,更應加緊檢討打擊和防範宗教極端主義的政策,加強監督國內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動向。印尼在這方面的積極對策值得我國倣效,例如印尼政府已著手對抗宗教極端思想,阻止它在印尼擴散,而34名被查證赴敘利亞和伊拉克參加“聖戰”的印尼人將被撤銷印尼國籍。

我國政府須遏止“哈里發國”的極端思維萌芽或蔓延,應明確表明嚴禁宗教極端主義的立場。政治人物更應謹言慎行,避免因一時言行疏失而給極端宗教錯誤的褒揚。土著權威組織宣傳主任羅斯蘭卡欣恫言對侮辱王室主權及伊斯蘭教的人處以“砍頭”的言論,容易被視為是對穆斯林極端組織的支持,危險而不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14 07: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哈迪:22年改變不了巫裔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386209?tid=73

前首相敦馬哈迪坦言,他在過去22年來致力改變巫裔,包括要扭轉巫裔被指懶散的負面評價,但依然失敗收場。


他認為,巫裔面對的3大問題主要是懶惰、缺乏羞恥心、以及在管理財務方面欠缺誠信。

“很多人會說,不要認為馬來人很懶散,我會直接注視著那些人的臉說出事實,我認為他們是懶惰的,如果不是為何沒好好讀書、沒通過考試?”

馬哈迪在出席阿納斯祖貝迪《親愛的馬來人》(Wahai Melayu)新書推介典禮時,發表上述談話。

他舉例,本身求學時雖獲醫學院錄取,但成績屬“吊車尾”,甚至給學長嘲諷他沒資格留在醫學院內,要他回返家鄉耕田,為了證明本身的能力,他拼盡全力苦讀,才取得優秀的成績,證明只要肯下苦工,一定能取得成功。



但他認為,現今巫裔欠缺羞恥感,不但沒下苦功力爭上游,就算失敗了也覺得無所謂。

“很多年輕馬來人,就算考試不及格也無所謂,因為他們可以去做飆車黨,還可以引以為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9-2014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鄭丁賢‧----這不是懶不懶惰的問題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013?tid=42

馬哈迪說:“馬來人的3大問題,懶惰,不因失敗而羞恥,缺乏誠信。”而他用了22年,都無法改變馬來人。

乖乖不得了,這是大忌,在這個國家,或是任何一個國家,怎麼可以公然指一個民族懶惰,欠缺羞恥和誠信。

很多人打鐵趁熱說,為何不以煽動法令對付馬爺爺。

當然,馬哈迪就是馬哈迪,他不會在乎;況且,馬來社會也沒有因此而憤怒,群起攻他。

換作是其他人,即使是納吉,或是安華、哈迪阿旺,恐怕都不會有這種勇氣。

然而,這不表示馬哈迪說對了。這種論述,是過於簡化的民族性格說,從百年前的英國殖民地官員,到現在咖啡店和網絡的市井,都可以振振有詞,以這種論調來歸納社會現象;而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是複雜的社會發展學問。

用懶惰,欠缺羞恥和誠信等字眼,籠統的套在一個民族身上,對他們肯定不公平。

馬來人之中,不乏勤勞誠實者。我們可以見證馬來漁夫在淺海撈魚,在稻田插秧,在街邊賣椰漿飯,都是從日出到日落,比我們多數人都勤勞,對生活更誠實。

同樣的,指華人“貪婪”、“狡猾”,指印人“作奸犯科”、“無知”,是出自刻板印象,也是偏見。華人和印人,有更多的正直善良之士。

馬哈迪對本身族人的批判,出發點或是用心良苦,恨鐵不成鋼,這和他的民族主義背景相近,同時,更是基於他本身的社會發展史觀。從半世紀前他寫《馬來人的困境》,到他執政22年,乃至退休至今,一以貫之。

不過,我更加注意他說,用了22年時間,都無法改變馬來人這個說法。

現代的政治社會觀,是以人類平等為基礎,不同民族或有進步與落後之差,主要在於社會發展方式,以及先進和後到的時間順序。

西方國家比東方國家來得發達,關鍵肯定不是白皮膚比黃皮膚更加勤勞,而是西方的教育制度,資本主義,民主法治更為優越。

再者,人們都認同說,中國人是很勤勞的民族;但是,回到共產主義時代,對於吃大鍋飯的中國人,“勤勞”這個字眼並不適用。

同樣的,傳統的中國人,以遵守“誠信”為榮,視之為高尚的價值,甚至高於生命。但是,在今天資本主義泛濫,缺乏法治管理的中國社會,“誠信”大概不是恰當的形容詞。

這是說明,“民族性”很籠統,因時而異,並不準確,也不能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

倒是一種精神文化,以及社會制度,才會決定一個民族,以及國家的前途。

200多年前,美國還是農莊封建主義的社會,在西方世界中,是一個未文明的邊陲。但是,美國從英國延續了教育和法治,從法國轉移了民主和自由,從德國學到了科學技術,而開創了引領世界的現代化。

早年的俄羅斯,是歐洲的未開化之地,是農奴之國。18世紀初期,彼得大帝決心改造俄羅斯,要擺脫蒙昧和落後,於是全盤西化,引進技術和制度,發展工業和商業,創造了現代俄羅斯文明,成為歐洲強權。

要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需要開創新的文化文明,也要創立現代化的制度和管理,而不是歸咎民族性。

馬哈迪看到民族的一些弱點,但是,他缺乏遠見和決心,沒有從改造文化和制度著手。在他任內,政府通過新經濟政策,廣泛提供馬來人各種便利和保護,更激化了枴杖文化和租賃作風,導致馬來人競爭能力薄弱。

直到今天,簡單的歸咎於“懶惰、欠缺羞恥和誠信”,失之偏頗,也沒有意義。


guilimen的結論:-

是馬哈迪的Ali Baba ,Tongkat Ali ,自己親手害死馬來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4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覃亞灣‧-------讀馬哈迪的“馬來人懶惰論”有感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022?tid=38

前首相敦馬哈迪感慨現在的馬來人面對三大問題:“懶惰、缺乏羞恥心、在管理財務方面缺乏誠信。”在很大的程度,敦馬哈迪的“感慨之言”是從土著在經濟領域的表現而切入的。

我們不可以輕率的認同敦馬哈迪的評語。

最低限度,筆者認為有必要深一層的分析馬來人的經濟分配所得,尤其是30%的土著股權目標,然後才下定論。在馬來西亞,許多上市的大公司,它們的大股東是政府相關公司(GLC)。所以,很多人認為,按照常理,土著股權已經達標。為甚麼官方的數據卻說土著的股權還沒有達到30%?難道真的是馬來人“懶惰、在管理財務方面缺乏誠信”所致?筆者認為那樣的結論是錯誤的。

國人必須拋棄“積非成是”的心態。我們應當讓土著瞭解,他們的的股權百分比其實不是只有官方所宣佈的數目而已。馬來族本身已經可以在經濟領域自立,不需要再仰賴扶助式的經濟政策。馬來族不是懶惰的。相反地,我們不禁要問:是否有一小撮的政治人物“懶惰、缺乏羞恥心、缺乏誠信”,利用過時的經濟政策,繼續為他們自己或者他們的朋黨的利益盤算?

這問題很值得討論。在整個討論的過程,我們會面對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阻力。但是,馬來族的開明人士,如敦慕沙、CIMB的拿督納西爾,以及許多有自信、自尊的馬來人應該會支持。

縱使真的有如敦馬哈迪所說,現在的“馬來人懶惰、缺乏羞恥心、在管理財務方面缺乏誠信”,那也是近幾十年的不正確經濟政策造成的,並非馬來人天生懶惰、缺乏誠信。要改革的話,必須對症下藥,積極地從經濟政策下手;只是痛罵馬來人懶惰,那是於事無補的負面行為。這就好比父母沒有好好教育小孩,沒有灌輸正確的人生觀,等到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了,不能獨立,樣樣事情都要父母操心。

做父母的應該自己檢討才對,如果有失職的話,就應當光明磊落的承認之前的溺愛政策是錯誤的。只是高聲責罵孩子,那是企圖推卸自己的責任。

敦馬哈迪自認擔任首相時,雖然致力想改變馬來人,卻失敗收場。那是因為政府在扶助馬來人時,用錯了經濟政策;最低限度,有關的政策,在實行時,被偏離了原旨。枴杖主義只會製造強大的依賴性,以及敦馬哈迪所說的“懶惰、缺乏羞恥心、沒有誠信”。只有丟棄經濟上的枴杖主義,國家才會改變。

我們應該拿敦馬哈迪的“感慨之言”與早一陣子敦慕沙的“肺腑之言”比較,分辨一下究竟誰是政治家,誰是政客?在很多國家,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政客為了維護既得利益集團,不惜用有缺陷、誤導性的數據來制定國家政策。不幸的是,在所謂的民主國家,在很多時候,掌權者是政客,不是政治家。這是民主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9-2014 07: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諾‧-------馬哈迪的批評與馬來人的拐杖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038?tid=53

很少人膽敢公開批評(即便是善意的)國內最大族群,這些年來,最常批判馬來人的當屬前首相馬哈迪。

這一次,馬哈迪不留情面,直批馬來人“懶惰、缺乏羞恥心、在管理財務方面缺乏誠信。”當然這僅是一種廣泛的表面評斷,並非指凡馬來人都如此。坊間何曾沒有馬來人勤奮工作的身影。

然而,退一步說,倘若確有大量馬來人如馬哈迪所批判的一樣,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馬哈迪感慨掌政22年仍無法改變馬來人,而事實上,他得為馬來人當前的狀況負上一定責任。

馬哈迪批評馬來人懶惰,不求進取,但問題是,當馬來人可以通過新經濟政策以及各種優惠輕而易舉地摘下果實,失去勤奮的動力就是必然的結果。

這是人性。殺雞無須用上牛刀,出三分力就能完成的事,我們何必搞得青筋暴現、滿頭汗水?

當政府為馬來人提供種種特權與便利時,也順道把“值得經歷的困難”一併掃除了,讓他們失去成長的機會。這些年來,成千上萬的馬來人已錯過打造強韌靈魂的機會。

而正是馬哈迪掌權時期,這種新經濟政策的馬來人優先概念獲得進一步深化。

1990年,新經濟政策原該告一段落,馬來人與其他種族應回到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可是政府卻依然讓這種政策有實無名地延續下去。

而更糟糕的是(這涉及馬哈迪對馬來人的第二個批評:沒有羞恥心),為了合理化這種不公平的政策,某些政治人物一再辯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是馬來人的權利。

政府實施的各種援助馬來人政策,基本上含種族歧視性質,即便我們退一步,承認這種不公平的政策在某段時期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我們仍須緊記這不符公平原則,只能權宜落實。可是,政治人物為了撈取政治利益,不惜扭曲價值觀,把不公平的事當成猶如一日三餐的平常事。在這方面,巫統領袖不止一次說,“不必對他族感到抱歉”。

當你把一件原本該感到不安,於心有愧的事,變成大條道理,而且還臉不紅耳不躁;當你把手持枴杖當成是風光大事,而且還要求一生一世拄杖,你的羞恥心還能理所當然地存在嗎?

也許馬哈迪對馬來人的批評有其道理,但他該知道,今天這個結果,他老人家也難辭其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4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哲学或宗教所提倡的是要我们学习而不是崇拜。而我个人非常同意搂主的思想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14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28-11-2011 05:54 PM
(1) 知識是復制,智慧是創造

小豬問:

(  羅盤〞就是做人的宗旨、原則、和立場絕對的〝真理〞,
才不會一時這,一時那的迷失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 )



我常对人说  《道理》虽为人生准则     但     《现实》却在不停的改写着人对道理的意向

人若只沉淀在道理中    只是种理念停留  不会是种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9-2014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規則》是為了道路安全所需,

但《犯規的人》每天卻在不停的改寫著人對不尊敬別人生命的行為.

人若只沉澱在為所欲為中, 只是種唯我獨尊的幼稚思想,  對社會 ,對自己 ,都不会是種進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9-2014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19-9-2014 06:53 AM
交通規則》是為了道路安全所需,

但《犯規的人》每天卻在不停的改寫著人對不尊敬別人生命的行為.

现实上的生存理念      与行为操守上的责任不适于在意理上作同喻

有些言理虽有相同之处   但言情上却不同     

《唯我独尊》者  意霸词强    言行下容不了他人     

我只在意表自己的词理     道述自己的信念   是辨论最基本的心态   非独霸主义

若不能将两者区分    就会形成误解偏见   这甚至会是种对人不对事的不满

但你的道理所在我是能明白且是认同的
本帖最后由 UNDERSTAND_? 于 19-9-2014 12:4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4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神教愚蠢的好處.

怕被女人殺死會下地獄 庫德女戰士是IS死穴?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22/404164.htm

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斯蘭國」無視美國總統歐巴馬揚言擴大空襲,上周起無情屠殺敘利亞北部的庫德族,至今已奪下64座城鎮,24小時內就有7萬名庫德族逃到鄰國土耳其。但令人意外的是,IS份子見到女兵就逃,外傳他們超迷信,認為只要死在女人手上就會下地獄,無法上天堂享受72名處女。

庫德族敢死隊和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激烈駁火,情況一度危及,兇狠的IS見人就開槍,殺人不眨眼,但惡煞卻還是有「剋星」:庫德族女兵。這群外傳是庫德族的敢死隊女兵只要上陣,IS惡煞就會嚇得轉頭就跑,輕輕鬆鬆阻擋IS攻勢。

據瞭解,IS超迷信,認為被女人殺死會下地獄,無法上天堂享受72名處女的獎賞,口耳相傳之後,這些惡煞看到女兵拔腿就跑,女戰士成為其「死穴」。

一名敘利亞「人民保衛軍」戰士表示,「過去5天的戰爭真的是非常殘暴,伊斯蘭國持續前進殺掉所有人,不管是小孩、婦女任何庫德族的人。」女兵再悍,終究敵不過伊斯蘭國龐大軍力,在敘利亞和土耳其邊界湧現難民潮,許多是敘利亞敢死隊帶著家人前來安置,確定家人安全後,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

「人民保衛軍」戰士說,「現在我想回去對抗伊斯蘭國,解放所有被伊斯蘭國控制的故鄉領土。」IS利用重型武器連攻兩天,奪取土耳其邊界至少60座庫德族村裝,連移動的平民都成為射擊目標,24小時內就有7萬名庫德族逃到土耳其,只剩下數千名庫德族敢死隊死守家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14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來西亞開出百萬月薪挖走台灣醫生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24/405263.htm

2011年7月,台灣醫界發行量最大的雜誌《台灣醫界》,出現一則全英文徵才啟事,前來徵人的是馬來西亞檳城最大的私人醫院南華醫院。這史無前例的一則廣告,影響深遠。

今年四月底,醫師公會全聯會首次帶著20位台灣醫師參訪馬來西亞衛生部及多家頂級私人醫院,大馬衛生部官員當場表示:「歡迎台灣優秀的專科醫師到大馬行醫!」

馬來西亞,這個人均GDP只有台灣二分之一的國家,跟我們想像的很不一樣!

招聘動作,兩年前就開始
50位台灣中生代醫師去了,重症領域最多

最早一批來台徵才的醫院位於新山。它是大馬人口第二大城市,柔佛州的首府,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

這裡有被《時代》雜誌評為「最有實力扭轉馬國經濟」的伊斯干達經濟特區,亞洲唯一的樂高樂園,日本以外第一個Hello Kitty樂園,東南亞首座憤怒鳥樂園,都在此地落腳。新山最新穎的私人醫院立康醫院,有超過一半的醫師來自台灣。

近年馬國政府大幅鬆綁,2012年開放外資100%獨資在大馬設醫院,同年承認台灣包括台大、陽明、成大、北醫、高醫、國防、中山、中國醫藥大學八所醫學院學歷,還祭出調降所得稅率、買進口車優惠等措施,吸引人才。

約50位、年齡在35歲到45歲的中生代主治醫師,在這波開放政策下,離台返馬,其中以內、外、婦、兒、急等五大重症醫師最多。立康目前有17位從台灣來的醫師,雖然這些醫生都具備僑生背景,但在以前,取得台灣主治醫師執照後(馬來西亞稱為專科醫師)幾乎都留在台灣,回到馬來西亞的少之又少。

決定離開,「考慮了三個月」
看同事被告導致夫妻分手,終於下決心

慈濟前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珉綜原本在台中慈濟服務,在台灣一住就是18年,求學、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都在台灣。

原本,他以為這輩子應該就這樣安穩的過,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身邊的同事幾乎都上了法院,他才驚覺「自己總有一天一定會被告」。此時,他看到立康醫院來台徵才的訊息,心動,卻很猶豫。

最後,他看到一位優秀的同事因醫療糾紛官司,最後弄得夫妻離異,讓他選擇離台,帶著妻小落腳新山,一切從零開始。

台灣主治醫師,平均月薪約在25萬到30萬元之間,大馬私人醫院因採取有條件的自由市場制度(只設收費上限,上限內彈性定價),專科醫師月薪約75萬元到100萬元,熱門科系如一般外科等更高。若考慮稅率因素,台灣所得稅最高稅率40%,明年可能到45%,大馬優惠稅率15%,實質所得更可觀。

工作條件也差很多,「每個病人我都可以仔細的看,仔細分析病情,有時候甚至一個小時才看一個病人,這些在台灣都是不可能發生的,」張珉綜說。

多次考察馬來西亞醫療環境的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賴春生也說,這裡的醫師,收入高,壓力卻只有台灣的十分之一。已有土生土長的台灣醫師備妥文件,準備向大馬衛生部提出申辦,換證到大馬行醫。但他們只想私下進行,不願在媒體上露臉,擔心一旦曝光,就會斷了去大馬的路。

人才是一個社會競爭力的關鍵,現在富有,沒有人才,以後也會變窮;現在窮,有了人才,以後也會變富。在1個、10個、50個醫生移動的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是,台灣還能繼續原地踏步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9-2014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鄭丁賢---------‧是烈士,還是恐怖分子?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151?tid=34

上週的伊斯蘭黨大會,出現讓我印象深刻,難以釋然的一幕。

不,我不是指哈迪阿旺那咬牙切齒,忘了他剛動過心臟手術,切忌如此大動肝火的總結演講;我也不是指保守派和厄爾多安派的唇鎗舌劍,公然罵架。

而是很多人忽略,但值得深思的一幕。

大會上,伊黨的長老協商理事會為死去的莫哈末洛菲默哀,然後由霹靂州代表誦文,公開稱洛菲為“烈士”。

之前,伊黨副主席兼宣傳主任瑪夫茲慰問家屬,聲稱伊黨尊重洛菲參加“聖戰”的做法;而伊黨中委聶阿都(聶阿茲兒子)也大力推崇洛菲自我犧牲的宗教情懷,稱他為“烈士”。

這種高度的肯定,給予“烈士”的稱號,意義非凡。慢著……這個洛菲,不就是死於敘利亞內戰,被稱為“恐怖分子”的洛菲?

當然,洛菲只有這一人;不過,他是“烈士”還是“恐怖分子”,至少伊黨有本身的見解,雖然這種見解讓人無法理解。

洛菲是伊黨前吉打宣傳主任。他赴敘利亞參加“遜尼派聖戰”,他隸屬的武裝組織,和哈里發國(IS)並肩作戰,發動“聖戰”,要推翻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並且視所有什葉派為敵人。

當然,更駭人聽聞的是武裝力量所到之處,以割人頭為樂事,從敵軍的頭顱、西方人的頭顱、異教徒的頭顱,都成為他們的戰利品,以及一種標誌。

他們也消滅異教徒,一度把數萬名信仰多神教的亞茲迪人,驅趕到伊拉克北部荒山,要讓他們餓死或曬死。幸好外國緊急空投救濟品,以及庫爾德軍開闢人道走廊,救了大部份亞茲迪人。

而他們控制地區的非本身教派女人,被販賣或佔為己有;一些女子寧可自殺,也不願受辱。

對於IS和它的同伙的作為,不管伊斯蘭國家或非伊斯蘭國家,都不認同他們是進行“聖戰”,我國政府也表明和國際社會站在同一陣線,反對IS的行徑。

若以現代的文明和人道標準,國際社會將他們界定為進行恐怖活動的恐怖分子。

但是,大馬的伊斯蘭黨,看來和國際社會,以及文明與人道的標準,有不同的尺度。

當然,從尊重死者的角度,人們不需要對洛菲再追究責難;但是,伊黨把他定位為“烈士”,是在傳達怎樣的訊息?

伊黨是否認同任何組織以宗教為名,可以發動“聖戰”推翻政府,消滅不同教派,迫害其它宗教,割人頭顱,搶人妻女?

伊黨是否在鼓勵其他大馬人,效法洛菲加入IS等武裝組織,到敘伊參加“聖戰”?一旦戰死,還可以追封“烈士”?

伊黨是不是能夠告訴大馬人民,它究竟是一個遵循民主規則,捍衛文明價值的現代政黨?還是一個容許暴力,崇尚武力,縱容極端和恐怖活動的政黨?

或許,這可以作為進一步瞭解伊斯蘭黨,以及它在大馬多元社會的作用的重要參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9-2014 08: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學是我唯一的神 .

宗教文明本是人類感性的產物 ,不是理性的產物 .

經過認真的分析驗證後 ,

任何一種宗教都有荒誕矛盾幼稚迷信的本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14 06: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瑞源‧-----何以人會變魔?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190?tid=35

哈里發國”、“基地”、“呼羅珊”及“敘利亞勝利陣線”等恐怖組織是現代人類文明最大的威脅,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人加入它們的行列,這是恐怖活動無法根除的原因。

美國情報估計,80國約1.5萬名戰士已加入敘利亞的聖戰分子行列,讓哈里發國如“小聯合國”。是甚麼原因催生那麼多的恐怖分子?“人變魔”不會是偶然的。

人的思維“走火入魔”,首先是觀念上的錯誤、鑽牛角尖,過後在外在環境的刺激下,衍生報復心理,這時只要有特殊事物起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人就可能變成屠夫或恐怖分子。

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21歲的兇手鄭捷供稱:“因為父母對我的期望太高,覺得求學太累、活得很辛苦。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計劃這起殺人案……”

美國加州大學城鎗擊案,兇手是22歲的學生,犯案原因是仇恨女性,他曾經寫道:看到這些人那麼快樂,就感到憤怒。

人慢慢變成魔鬼是從“被迫害心理”開始,上述兩起案件的兇手可能認為社會虧欠了他們,因此暗中學習殺人的手段、把反社會念頭付諸行動。至於普通人變成恐怖分子的心理狀態是不是也有類似之處,交由專家去研究,但是恐怖分子和冷血兇手不同之處是他們有宗教上的動機,在心裡面合理化恐怖行徑。

中東錯綜複雜的政治和宗教環境,成為了恐怖主義的溫床,西方國家的西亞政策,被視為偏袒猶太人,欺壓穆斯林。

此外,中東國家宗教派系鬥爭、茉莉花革命引發戰爭,也壓迫許多中東青年的心理。

當哈里發國誕生時,馬上吸引思維極端的年輕人加入,包括西方國家的激進青年。這些“志同道合”者,凝聚強大的恐怖力量,在穆斯林世界豎起“正義之師”的旗號。

那些沒有遠赴中東、參與聖戰的激進青年則模仿割人頭及斬首的處決手法,譬如,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穆爾市一名員工試圖讓同事改信伊斯蘭教,他在被開除後,拿刀瘋狂砍人,並將一名女同事斬首。

環境是激發極端主義的另一個因素,印尼衝突政策分析機構(IPAC)指出,在敘利亞作戰的印尼與馬來西亞籍哈里發國成員,成立了一個以馬來語為主要語言的“哈里發國馬來群島部隊”組織。

馬來群島眾多穆斯林的社會背景,讓伊斯蘭恐怖組織有擴張勢力的空間,而且近來馬來群島的宗教主義高漲,譬如亞齊省公開進行鞭刑,也計劃把伊斯蘭刑法擴大到非伊斯蘭教徒。

大馬政府必須提防菲南及泰南的恐怖組織,也要監督網絡散播恐怖主義,3名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落網的哈里發國支持者,就是受到在敘利亞打聖戰的大馬人在臉書發表的文章所影響。

恐怖分子從暗地裡進行襲擊,到光明正大成立“國家”,說明世界正面對思維危機,很多年輕人不只分不清對錯,還把暴行視為正義。

在網絡時代,“沒有權威,我才是神”的想法,衝擊了法治精神及秩序。美國等國家對哈里發國的轟炸,只能殺死恐怖分子,卻無法解除危機。

要消滅恐怖主義,必須先消除心中的魔。從教育做起,加強邏輯思維,這能制止青年的思想入魔;遏止教派鬥爭、減少對峙和磨擦,也能夠減少社會的壓迫感。

只有制止青年變成恐怖分子,才能夠解除文明的危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14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放‧------IS蟻穴隱形繁殖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189?tid=49

數個月前,號稱“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武裝極端組織在敘利亞揭竿而起,殘殺敵對宗教派系,數以萬萬計的軍民和婦孺遭受處決,那時被視為該國的內政。但隨著勢力擴張以及暴力控制一切而成立的“哈里發國”(IS)在敘利亞及伊拉克扎根之後的種種罪行以及可以預見的威脅,已逼使美國號召歐美和中東一些國家聯手對IS的盤踞據點展開空襲,試圖殲滅這個翅膀日漸長硬,猖狂的“伊斯蘭國”。

IS把擄綁的美、英記者和法國人質斬首示眾宣泄報復,通過這殘酷的手段以阻嚇參與空襲的國家。但英美法並不因此退縮,而各國人民也認為向IS妥協於事無補,只將助長焰氣,懷著悲憤之情誓要IS血債血償。可以預料,這場血腥戰爭將如浪濤般洶湧。

令人難以想像,IS以聖戰之名的感召,至今估計已影響到80個國家共1萬5千名志願者視死如歸投奔哈里發國軍隊,宗教的狂熱是難以理解的禍害。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網絡溝通和聯繫後,受到潛移默化而加入。最新的發展,以色列政府聲稱,與IS向不掛鉤的日本,有9人直赴戰場為伊斯蘭國效命。

德國外交部向國外的公民發出一項恐怖襲擊風險警告,將非洲、阿拉伯及亞洲的24個國家列入風險名單。法國已發出旅遊警告,把馬來西亞也列入危機之地。

雖然在這亂世紛紛中無法掌握正確的數據,但估計我國有超過上百的聖戰士受到招募。至今所知,在IS戰場死亡的有5個大馬人,其中包括伊斯蘭黨宗教司莫哈末洛菲,他也是伊黨吉打州前宣傳主任。陣亡之後,伊黨精神領袖聶阿茲的兒子聶阿都,贊楊莫哈末洛菲為一名“烈士”。這種追薦,隱喻著伊黨對IS的認同,甚至可以解讀是一種響往和取向。而以神權治國為終極目標的伊黨,至今沒有鮮明的譴責立場。

根據消息,IS已擴散並組織擁有22名成員“馬來群島部隊”,國防部長希山幕丁認為,IS威脅全球的趨勢,這個組織的存在並不意外。

蘇祿海域和菲律賓南部有許多伊斯蘭自由戰士和聖戰組織,已發表支持和肯定IS的聲明,並恫言在蘇祿海域及東馬建立伊斯蘭自治區。新一輪的發展使希山慕丁提高的危機意識,促請東盟10國加強軍事合作和情報分享,抗區域內的恐怖主義組織。

首相納吉在聯合國大會譴責“哈里發國”(IS)以伊斯蘭名義犯下的暴力行為,用暴力奪權,以暴力治國,所採用的方法都違反了每一項宗旨,根本不是伊斯蘭國。他認為,應該堵截任何引誘青少年行使暴力的訊息,以及消除所有鼓動人民走向極端主義的訴求,無論是政治或經濟。

過去多年,大馬的極端組織水深靜流不斷滋長,成為出口武裝鬥爭的產地。政治部反恐單位嚴密監督網絡和堵截這些聖戰士遠赴中東參戰,難免有漏網之魚。雖然警方不遺餘力搗破,但這些力量前仆後繼。受招募培訓的極端分子一旦在國外累積了恐怖活動的經驗,勢必存在“出口轉內銷”的後患。尤其是,菲律賓南部各旗幟的武裝自由戰士對沙巴虎視耽耽,若受到裡應外合的支援,將構成更加嚴峻的挑戰。

IS的毒瘤並不只在中東,我國狂熱分子前往培植和攜帶這類細胞,並可能在大馬尋找溫床繁殖,如今看似太平無事,但不嚴加防堵於未然,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政府必須加倍力度管治和迎擊這一隱形的態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0-2014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許俊傑‧-----汽油漲價想起曼谷公交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4240?tid=38

我的泰裔朋友容,是這樣展開在曼谷的普通工作日生活:晨光熹微的7時,他走過撒掃乾淨的社區街道,鄰居備好食物等待僧侶來接受供養,穿著橘色外套的騎士輕巧的駕著摩哆車經過,載著同樣穿著整齊的上班族,到不遠的街口處,轉乘捷運到素坤逸一家國際金融公司上班,每日來回的捷運費不過50銖(5令吉,1令吉兌10銖,下同)他的同事朋友也一樣搭乘曼谷各種公共交通上班、下班,週末時到商場逛街、購物、看戲、與朋友約會。容告訴我,有時他到市郊女友家,早上就多花20銖搭乘運河的船到最靠近捷運站的地方,無論去哪兒,若要節省時間就召一輛在路邊隨處可見的摩哆計程車,左穿右拐一下子就到達目的地,只不過20或30銖。

若要到較遠的地方,或者買了日常用品,甚至週末夜歸,他只須站在路邊一揮手,肯定有輛整潔的德士靠來,一上車從35銖起跳,加上凌晨額外收費50%,回家不超過200銖。他從披耶泰城市站搭機場快鐵到素旺那普機場接我,來回不過150銖,有時我堅持搭德士,囑付司機走大道避開塞車,直達酒店也不超過400銖。

從捷運站下來,我們搭乘運船到唐人街、大皇宮、臥佛寺等景區,上船後大嬸來收錢,一趟不超過20銖,非常廉價;我們從唐人街穿過金佛寺到華藍蓬火車站,從那裡搭地鐵回到市中心,不過25銖,等於一杯冰奶茶售價。

為甚麼曼谷這個超級大城市,人口超過800萬的亞洲金融與旅遊重鎮,公共交通費用卻那麼的低廉?容說,所有在曼谷穿梭城市與住宅區、旅遊區與金融區的公共交通,無論是德士、巴士、捷運、川行城市運河及昭披耶河的船、在市區如棋盤般錯綜複雜的路線里提供短途運載的摩哆車、還有專敲詐遊客的“嘟嘟車”,這些服務因競爭激烈而不斷優質化,卻不敢貿然漲價,縱然泰國的燃油價格比大馬貴上一倍,公共交通的服務與收費卻仍然給人價廉物美的印象,到哪兒去都十分方便。

泰國車價比大馬便宜,身居經理級的容堅持不買車,不僅因為曼谷的交通阻塞聞名世界,“這裡的公共交通太方便了,除非你是夜貓子經常夜歸,或者為了把妹,否則真的沒有必要買車。”他這麼告訴我,讓我非常羨慕所有住在公共交通設施完善、連接點完美、費用又廉宜的城市遊子。

不是我不要搭乘公共交通,汽油越賣越貴,每月省吃儉用都存不了多少錢,每次從曼谷、台北、香港、新加坡等公共交通完善的國度旅行或出差歸來,我是多麼想念那段出入方便,隨心所欲,又不須擔心治安不靖的搭公交的方便日子;雪隆地區確實有數條捷運路線,連貫東西南北,但實際情況如何,所有依賴公交去上班的人都知道,無須贅述。

因為公交系統種種的不完善與擔憂,我們用比外國貴一兩倍的價錢購車代步,結果被數不清的過路費、停車費、燃油費、路稅保險費、維修費壓得很辛苦;我們抱怨政府逐步撤銷津貼,連夜到油站打油成了我們的集體回憶;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狂罵政府,第二天還是得駕車去上班,馬路上依然非常堵塞,沒有人因為心疼錢包而不駕車,也不打算做甚麼,等著老天來打救。

吉隆坡尚且如此,其它州屬和偏遠鄉村等公共交通更不完善的地區,如果沒有交通工具,就哪兒都去不了啊!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是舒解百姓面對燃油價格調漲壓力的終極解決方案。

一座城市之所以迷人,讓遊客念念不忘,不僅因為文化、美食、風土人情,她的公共交通是否完備也是關鍵之一。我們確實有很不錯的景點,但從這裡到那裡卻得渡重重難關,到現在我還不知道要怎樣從市中心搭公交到動物園,也不知道要怎樣去天后宮,旅遊冊子上沒有詳細交代,捷運只把你送往購物廣場,我的新加坡朋友堅持我必須陪他,否則他不敢,也不懂要怎樣在吉隆坡尋找美食,去他想去的景點。

甚麼時候我們可以像容那樣,優雅的搭乘捷運去上班、去夜市、去約會、乘船去耀華力吃海鮮、跳上巴士到市集、召一輛摩哆車回家,那時任由燃油價格再貴,你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邊罵一邊駛進油站,買每公升2令吉30仙的汽油,對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6-2024 12:27 AM , Processed in 0.30730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