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k

證嚴法師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8-2008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貪小失大

    有位居士非常虔誠、精進,每天做完工作後就打坐定心,從無間
斷。

    一天中午,他要做飯時,發現鹽罐子空了,如果到街上買,要走
很遠、花很多時間,所以,他就想先向隔壁鄰居借用一些。

    他走到鄰居家門口,門沒鎖,但怎麼叫都沒人回應。他心想:鹽
是很便宜的東西,拿一點點應該沒關係吧!於是就進入廚房,舀了一小湯匙的鹽帶回去。之後,他就把這件事給忘了。

    過了幾年,當他打坐時,總覺得眼前有一片白茫茫的東西,到底
那是什麼呢?有一天,他終於想起來了!

    所謂「拿人一兩,還人千斤」,他趕快買了一千斤鹽送到隔壁。
鄰居看到屋前堆了那麼多鹽,很驚訝地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很抱歉,這些鹽是要還給你的。」

    「你什麼時候欠我這麼多鹽?」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從你家拿了一小湯匙的鹽,之後就忘了這
件事。直到最近打坐時,不斷有障礙物出現在面前──一堆白茫茫的
鹽。這提醒我因果可畏,現在若不趕快還,將來不知要怎樣償還?雖然當時我偷取的鹽不到一兩,但是我願還你千斤來賠罪。」

    鄰居聽了,疑惑地問,因果這麼可怕嗎?拿了這麼一點點東西也
算是偷嗎?居士說,只要拿取之前沒經過人家允許,就是偷盜了。

      ※    ※    ※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誠懇的心,待人處事都應謹慎用心。不論生活是貧窮或富裕,都要明因果,安守本分,老實過日子。若內心起貪念,未經允許就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不論搶多或偷少,點滴都在因果中。所以,千萬勿因惡小而為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8-2008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獵人與猴子

    一個小山村裡,住了一位年輕獵人,他天天到山裡打獵,對動物
們的驚慌恐懼、痛苦掙扎,總是無動於衷。

    某天,他發現在一棵很高的大樹上有一隻猴子,他立刻舉槍射擊
,猴子慘叫一聲、往後翻倒,一隻手抓住了樹枝。

    獵人見猴子已受傷,舉起槍想再補一槍,忽然發現猴子另一手好
像抱著什麼東西,仔細一看,原來牠抱著一隻小猴子。

    已受傷的母猴奮力要將小猴子推往樹上,小猴子卻緊緊抱住母猴
。母猴發出淒厲的叫聲,似乎在對小猴子說:「趕快逃走吧!媽媽快撐不住了!」小猴子也吱吱叫,好像是說:「我不要離開媽媽!我不要離開媽媽!」。

    過了一會兒,母猴終於支撐不住,手一鬆,連同小猴子一起掉下
來,墜地時「砰!」一聲巨響,深深撼動了獵人,他內心的一層厚殼忽然間被打破了。

    從此,山裡不再出現槍聲,村民們每次經過那棵大樹,總會看到
樹下一座墳墓前,插著美麗的鮮花,飄揚著芳香。

    這雖然只是一則童話故事,但我們平時只要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
,動物與人一樣有情有愛,也一樣珍惜自己的生命。

    所謂「尊重生命」,不只是尊重人類的生命,而是對所有眾生都
應心存悲憫。若人與人之間真情相待,人對眾生也慈悲護惜,這個世間多麼美好啊!

一樣偉大的母愛‧猩猩揹兒屍賺人熱淚
http://www.sinchew.com.my/node/78702?ti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08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多疑的公鳥

    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隻母的
。牠們為了儲存冬季的糧食,採了很多水果回來,將巢放得滿滿的。

    有一天,因為陽光很強,這些水果被曬得脫水而使體積變小了。
公鳥從外面採果回來時,看到原本滿滿的水果,怎麼變少了呢?就對母鳥說:「我們一同辛苦地採水果,為什麼你獨自吃了而不告訴我?」母鳥說:「我沒有吃啊!」公鳥說:「水果明明減少了,你怎麼說沒有吃呢?」母鳥委屈地說:「我真的沒吃啊!」

    公鳥一生氣就起了瞋恨心,用嘴一直啄母鳥,啄得牠遍體鱗傷。
母鳥受不了這樣的虐待,傷心地飛走了。之後,忽然下了一場大雨,水果因雨水浸泡又膨脹起來,和原來一樣佔滿了鳥巢。這時公鳥才知道自己誤會了母鳥,覺得很後悔!牠在鳥巢旁一直啼叫,希望呼喚母鳥回來。雖然晝夜不停地呼喚,但是再也看不到母鳥的蹤影了。

    這則故事,可以警惕我們:「信任」,是待人處事不可或缺的因素。凡事要冷靜思考,要懂得包容、體貼他人;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而言行失當,造成遺憾。

    有寬大的心量,做人做事才能圓融,也才能保持心境的安寧自在
。希望大家時時多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自我鍛鍊開闊、坦誠及慈悲的胸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採花供佛的居士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心念要清淨,不論身處何種境界,都要抱持著
善解、寬大的心。

    有位很虔誠的居士,在屋後開闢了一片花園,種植各種美麗花草
,每天都去剪取一些送到寺院供佛。有一天,他遇見寺院裡的住持禪師,就把花交給禪師,禪師很歡喜地說:「你每天都送花來供佛,真是功德無量!佛經裡說:以虔誠清淨的心來獻花供佛,能生生世世身相莊嚴。」

    居士說:「我並不求什麼,只是每天整理花草送到寺院供佛,內
心覺得很寧靜、清涼,這是我喜歡來供佛的原因。」

    禪師說:「是啊!心無所求,當下就是清淨!」

    居士又說:「我每次來到寺院都會很歡喜,心也很清淨,但是回
到家就會有煩惱,不得安寧。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心長保清淨呢?」

    禪師問他,知不知道如何使花瓶裡的花保持新鮮?居士回答,每
天換水,並且剪掉腐爛的枝葉,就能使花保持新鮮。「不錯,心靈的淨化也是一樣的道理。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將種種污染心靈的煩惱去除,才能使心恆常清淨安寧。」

    居士又說:「我若能放下一切,時常待在寺院中學習梵音唱誦,
不知有多好!這樣就可以不起煩惱,使心恆常安寧。」

    禪師說:「其實,呼吸就是梵音聲,脈搏跳動就似暮鼓晨鐘。只
要時時用心調整混亂的思緒,大地一切境界無不是美景,一切音聲皆是清淨梵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8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白芋悲歌

    日本有一則民間故事──

    有一對兄弟,父母在他們小時候就過世了。哥哥經常在外遊蕩不回家,弟弟則非常純樸善良,不論哥哥在外面做了什麼事,他對哥哥還是很尊重。

    有一天,哥哥回來了,弟弟很高興,想要煮好吃的東西給哥哥吃,可是他太窮了,買不起美味的食物,於是每天一大早就去山中採摘野生的白芋,將白芋最好吃的中間部分煮給哥哥吃,自己則吃白芋的頭尾及莖的部分。

    但是哥哥不曉得弟弟這番苦心,總是懷疑:「弟弟為什麼每天都是自己先吃飽了,再將東西端出來給我吃?這東西這麼好吃,弟弟先吃的是不是比這更好吃?」

    哥哥的疑心愈來愈重,終於積怨成恨,一時衝動,將弟弟殺死了!

    殺死弟弟之後,他想知道弟弟到底都吃些什麼,就走進弟弟的房間,可是哪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只有鍋底剩下的白芋頭尾及莖。此時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冤枉了弟弟,竟然殺死這麼好的弟弟!他很後悔,每天不斷哭泣,在思念弟弟與自責懊悔的煎熬中度過餘生。往生後,他變成一隻鳥,日日在山中長著白芋的地方盤旋,不停哀叫,叫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是:「弟弟,白芋煮熟了,吃吧!吃吧!」

    心中積存了悶氣,有氣就有怨,有怨就有恨,怨恨的情緒糾結在一起,莽撞的動作就發生了。事事皆以沈著的心來思考,就不會累積瞋怒的情緒,也就不會一時衝動而鑄成大錯,後悔莫及。所以,平時不論遭遇什麼事,都要用心分析,及時化解貪、瞋、癡、慢、疑的心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8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女人與狼狗

    佛經裡有個小故事──

    有位女人,家庭很幸福,不但生活富裕,先生也很疼愛她。

    有一天,她認識了一位年輕人,這年輕人的甜言蜜語使她心動了,兩人發生不正常的感情。後來年輕人對她說:「偷偷摸摸的不自由,我們乾脆離開家鄉,到新天地建立屬於我們的家。」女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趁先生外出時,拿了家裡所有最值錢的財物,到港口與年輕人會合。

    年輕人說:「妳先把東西給我,等我運到對岸再回來載妳,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設想。」女人也認為有理,就把所有財寶交給他,自己留在原地等待。沒想到,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年輕人就這樣一去不回。她又餓又冷,可是不敢回去,實在萬般無奈。

    突然,她看到一隻狼狗銜著一隻鳥從她面前跑過去,那隻鳥還在奮力掙扎。狼狗跑到水邊,看到水中有一條魚,就把鳥放下,要去咬魚,結果魚游走了,鳥也飛走了。

    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說:「這隻狼狗真傻,已有一隻這麼好的鳥,居然放棄而去咬魚,結果鳥和魚都得不到,真是傻啊!」

    狼狗回頭說:「我的傻,只不過讓我挨一頓餓;妳的傻,卻誤了妳一生!」此時,這愚癡的女人才如夢初醒,懊悔地說:「我居然為了那種人,放棄愛我的先生及穩定的家庭,毀了一生幸福,這都是貪欲害的啊!」

    凡夫總是縱心所欲,雖有短暫的快樂,終究會害了自己。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境界而心動,但是要趕緊提起正念,化解貪欲,才不會一時迷失而招來無盡的煩惱折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10-2008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商隊與嚮導

有個家族中的一些成員,打算合組貿易商隊越過沙漠到另一個國家做生意。但是,沙漠一望無際、危機四伏,萬一迷路了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他們聘請一位對來回沙漠的路徑瞭若指掌的人來當嚮導。

進入沙漠前,必須先越過一個山區。山區裏有個村落有「祭天」的習俗,每年一次用活人去祭天──在神壇上斬頭見血來祭祀。商隊經過村落時,村民剛好要找一個活人去祭天,於是把商隊團團圍住,威脅他們交出一個人來,否則要殺死所有人!

商隊的成員彼此都是親戚,到底要找誰去送死呢?後來有人提議:只有嚮導不是他們的親戚,乾脆把他交給村民吧!於是大家硬把嚮導推出去,村民就把他抓去祭天,讓商隊通過村落。

商隊離開山區,進入沙漠,可是分不清東西南北,根本不知要往哪裏走?一群人在酷熱太陽下盲目地走來走去,走不出沙漠,過了幾天糧食和水都用完了,就陸陸續續都往生了。

凡夫生活在充滿煩惱災厄的世間,就如迷失在炎熱的沙漠中,也似在險惡大海裏浮浮沈沈;唯有「慧命」能引導我們超越人世種種無明苦惱,到達光明安詳的彼岸。可惜一般人通常是看重「生命」而輕視「慧命」,沈迷於物欲的享受或名利地位的追求,使得原本具足的佛性智慧被重重掩蓋,生生世世沈淪苦海之中。

發揚慧命的方法,就是「棄惡從善」──摒棄惡的念頭、行為,積極學習善法、實踐善行。「善」就是讓人安定、讓人幸福,在利益人群的同時也淨化了自己的心。

希望大家時時心不離善、努力行善,這就是最直接、穩當的菩薩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8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流淚的羊

    從前有戶人家,除了耕種維生,還養了一群羊。這家人認真工作、克勤克儉,畜養的羊隻都是送到市集出售,從來捨不得宰殺來吃。

    有一天,男主人突然生起想吃羊肉的念頭,不過他平時教育孩子們要節儉,所以三餐都很清淡,如果破例殺羊來吃,孩子們會不會變得奢侈浪費?他內心實在很矛盾。

    這家人的房子旁邊有一棵很大的樹,男主人靈機一動,對太太和孩子們說:「我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樹神告訴我,我們的農作物年年豐收、牲畜順利生長,都是因為樹神保佑,祂希望我們每個月殺一隻羊來祭拜祂。」


    從此以後,這家人每個月殺一隻羊來祭拜樹神,祭拜完全家人就一起吃羊肉,年年如此。

    過了許多年,男主人年邁多病,長臥在床。每次他眼睛一閉上,就覺得好像有一群羊在腦海裏亂竄;而且因為欺騙了家人,心裏有著很深的罪惡感。當他病得很難受的時候,哀叫的聲音就像羊的叫聲,終於在痛苦掙扎中往生了。


    兒子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有天晚上夢見父親很悲悽地對他說:「我欺騙了你們,現在墮落畜生道了……」兒子驚醒,把頭搖晃了一下,心想:不可能,這只是夢,不是真的吧!

    家人每個月仍然照例殺羊祭祀樹神,某日兒子去羊圈牽羊時,羊哀哀啼叫不肯出來,兒子用力拉,牠拼命抵抗。

    一位出家師父經過,看到這隻羊痛苦掙扎的模樣,開口說道:「年輕人,不要強拉了。人畜之間是相互輪迴的,說不定這隻羊是你以前的親人啊!」


    兒子聽了心頭一震,仔細看這隻羊的臉,看到羊在流淚,那神情就像夢中父親的模樣!他忍不住摟著羊哭了起來。

    那位男主人為了貪圖口腹之欲,犯了欺騙與殺生之過,臨終時滿心懊悔而痛苦不堪。貪欲之害,小則影響個人、家庭,大則危害整個社會!我們平常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讓心時刻坦然、清淨,不要讓私欲污染了心而損人害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1-2008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墳墓上的竹籃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與兒媳、孫子住在一起。他從年輕時就勤奮做工,多年來辛苦勞碌,好不容易把兒子養育成人,兒子成家後認真工作,他終於可以待在家裏享享清福。

    起初,兒子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對老阿公很孝順,早晚都向老阿公請安問好。但是,一年年地過去,老阿公年紀愈來愈大,變得很衰弱,兒子辛勤維持家計還要奉養體弱多病的父親,逐漸感到厭煩,心想:「爸爸又老又病,事事都要人照料,一點用也沒有。反正他再活也沒幾年了,不如早點把他送走,免得拖累家人。」

    兒子親手編織一個很大的竹籃子,然後殺了一隻雞煮給老阿公吃。老阿公說:「雞養大了能拿到市場賣錢,何必特地殺了給我吃呢?我只要吃點剩菜剩飯就可以了。」「沒關係,您吃飽一點,我想背您到山上去。」老阿公高興地說:「你真乖啊!我好久沒到山上去玩了。」

    老阿公坐在竹籃子裏,兒子背著他上山,小孫子也跟著去。到了山上,兒子把老阿公抱起來,放在樹蔭下,請他好好地欣賞景色,然後就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

    下山後,孩子問父親:「天色很晚了,我們什麼時候去接爺爺回 來?」「爺爺不回來了,要一直住在那裏。」「那怎麼可以?爺爺病 得那麼重,天氣又這麼熱,爺爺沒人照顧會死掉的。」「爺爺老了, 沒有用了,不必管他。」孩子想了一想,說:「就算爺爺沒用了,那個竹籃還有用啊!我們去把它撿回來,等將來您老了,我也可以用它 來背您上山。」

    老阿公的兒子聽了大吃一驚,如夢初醒!他想起父親多年來含辛茹苦養育他,而他竟將父親遺棄在荒山上!他趕緊拉著孩子跑回山上 ,可是來不及了,老阿公已經斷氣了!

    兒子滿懷懊悔、痛哭流涕,將老阿公背下山來埋葬。他在墳墓上 種植青草,將竹籃蓋在草上,然後淚流滿面地說:「爸爸,您在這裏安息吧!我種這些草,用竹籃子蓋起來,讓您比較涼快些。」

    從此以後,用竹籃子蓋住墳墓上的青草,成為當地的風俗,藉此警惕代代子孫要知恩圖報、不可忘本。

    父母培育孩子不知要耗費多少苦心,為人子女者應該深切感念父母恩德,盡心盡力孝養父母,使父母能夠歡喜安心地走完一生。

   飲水思源是為人處事的根本。我們因為接受父母養育、師長教導 、兄弟姊妹照顧、社會人群相互扶持,以及天地萬物的滋養,才能夠生存在世間,若不懂得知恩報恩,就是徹底失敗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08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女神與吉祥草

  佛陀在世時,有位長者非常護持佛陀弘法,且經常布施財物幫助孤苦貧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當時的社會有明顯的階級之分,奴隸是最低的階級,被稱為「賤民」。給孤獨長者雖然非常富裕、社會地位也很高,但是為人仁厚慈愛,對任何階級的人都一視同仁,他有一位好朋友就是地位最低的奴隸。

    這位奴隸品行端正,給孤獨長者非常信任他,將財產交給他管理。長者的親戚以及與他階級相當的朋友都很不以為然,紛紛勸告長者遠離卑賤的奴隸。長者雖然以「人性平等,無貴賤之分」的道理向親友說明,但是親友們的階級觀念根深柢固,使長者感到很困擾,於是拜訪佛陀請求指點迷津。

    佛陀讚歎給孤獨長者尊重人性的美德,並告訴長者:他不只此生如此,過去生也以平等心來待人。佛陀說起長者與那位奴隸在過去生的一段因緣──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國王的皇宮非常莊嚴華麗,庭園裏種植許多珍奇植物。其中,有一叢吉祥草長得茂盛可愛,隨風搖曳時姿態柔和、散發清香。還有一棵杏樹枝葉繁茂、樹幹直挺,是庭園中最雄偉高大的樹,因此被人稱為「樹王」。

    有一天,宮裏的人向國王報告,宮廷中一座「獨柱殿」因年代久遠,只靠一根大柱子支撐,恐有傾倒之虞。於是,國王指派工匠用最好的木料取代原先的柱子。

    工匠在國內四處尋覓都找不到合用的樹木,後來發現只有宮廷中那棵杏樹最適合。雖然這棵杏樹被稱為樹王,國王也很喜愛它,但是獨柱殿是非常珍貴的建築,國王考慮之後,還是決定砍下杏樹。

    古代人相信花草樹木都有神明棲息,因此工匠準備了一些水果來祭拜杏樹神,祈禱著:「因為獨柱殿即將傾倒,所以明天不得不將您砍下做成柱子,請您原諒。」說完拜一拜就回去了。杏樹的樹神是位女神,聽到自己就要被砍倒了,傷心地哭泣不已,其他圍繞四周的樹神也紛紛悲傷嘆息,但都想不出辦法幫助她。

    平常女神對吉祥草神很友善,此時吉祥草神也來安慰女神,說道:「大家光是嘆息有什麼用呢?應該趕緊想辦法來解決危機。」樹神們一向輕視卑微的草神,此時更是不屑地說:「連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一個小小的草神會有什麼辦法?」草神說:「只要用心,一定會想出辦法的……」

    當晚,吉祥草神召集許多蟲子啣土黏在杏樹上,使樹幹到處都是小小的土丘,看來好像長蟲害的樣子。隔天早上,工匠帶人來砍樹時,看到這幅景象,不禁驚呼:「這棵樹怎麼突然變成這樣?被蟲蛀得這麼嚴重,不能使用了。」於是放棄砍這棵樹。

    女神感恩地說:「平時,樹神們都勸我不要和卑微的草神交往,但是當我有難時,卻只有草神能夠幫助我!」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給孤獨長者:「當時的女神就是如今的你,吉祥草神就是那位奴隸。事有善惡的分別,人無貴賤的區分,你們生生世世相互幫助,結下很好的善緣,要好好珍惜這分友誼。」

    一般人往往以財富、權勢、學歷來判定他人,輕視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其實,名利權位虛幻無常,都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我們應該以平等心來對待每個人,以真誠的愛心來廣結善緣,這才是有智 慧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8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貪小失大的夫婦

    有個村莊座落在海邊,村民們平時務農,有時也到海裏捕魚。

    有一天,村裏一位漁夫帶著兒子來到與海相通的大湖邊,他想這個湖既然與海相通,可能有很多魚。他剛把釣鉤扔進湖裏,就勾住一個很重的東西,用力拉也拉不動,看來是釣到一條大魚了!他非常高興,不過又想到:這條魚這麼大,如果把牠釣起來,被別人看到,大家都跑來這裏釣魚,那麼湖裏的魚很快就會被人釣完了。

    漁夫告訴兒子:「你趕快回去告訴媽媽,說爸爸釣到很大的魚,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要媽媽想辦法和村裏的人吵架,吸引大家去看,這樣就不會有人注意我釣到大魚。」

    兒子跑回去告訴媽媽後,媽媽心想,只是和人吵架無法吸引所有人注意,於是她把樹葉拿來當耳環,還用墨把眼睛周圍擦得黑黑的,在村裏走來走去。一位朋友看到她,驚訝地說:「妳怎麼這個樣子,是不是發瘋了?」她大吼大叫:「我才沒有發瘋!你這樣侮辱我,我要抓你去村長那裏,叫村長罰你錢!」村民們看到他們拉拉扯扯吵得很厲害,就跟著到村長家,看看村長如何判決。

    村長聽了他們的敘述,說道:「妳的樣子的確很奇怪,不論是誰看了都會問妳是不是瘋了,所以他不用受罰,該罰的是妳!因為妳怪模怪樣又大吵大鬧,擾亂村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湖邊的漁夫在兒子跑回去之後,用力拉釣竿想把魚拉上來,可是拉不動,他怕再用力會把釣線拉斷,便乾脆脫光衣服跳進湖裏抓魚。

    漁夫潛入湖裏,仔細一看,原來釣鉤被湖底的樹枝勾住,根本不是釣到魚!他很懊惱,伸手撥開樹枝,不料釣鉤反彈起來刺傷他的眼睛!他強忍劇痛爬上岸來,又濕又冷,但是衣服不知什麼時候被人偷走了,他只好裸身沿路回村落求救。

    「貪」為萬惡之源,世人為了貪求財富、名聲、美色……,往往蒙蔽了良知與智慧,造下種種惡事,最終不免承受苦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不時刻照顧好自己的心,貪念就會逐漸增強,惡業日積月累,使人生愈來愈混亂黯淡,甚至不自覺地犯下大錯,後悔莫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8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火燒笨鳥

    傳說在深山裏有一座棲息著神仙的湖泊,湖水湛藍清澈,湖邊林木蓊鬱、繁花似錦,景色十分美麗。

    湖邊的林木中,有一棵樹特別高大,枝葉非常茂密,很適合鳥兒築巢安居;一段時間後鳥兒繁殖得愈來愈多,鳥巢佔滿了整棵樹。

    由於這棵大樹的樹枝茂盛得延伸至湖面,鳥糞常掉落湖中,經年累月,整個湖被污染得骯髒混濁,湖神終於大為震怒,湖水翻騰不已,冒出熊熊烈火,想要燒毀這棵樹。

    鳥群中的鳥王趕緊命令所有鳥兒飛離大樹,大部分鳥兒都追隨鳥王飛走了,但是有些鳥兒心存僥倖,以為烈火不會持續很久,堅持不肯離開,最後都被大火燒死了。

    凡夫的心態往往剛強傲慢,即使明知何者為是、何者為非,仍縱容自己任意地背道而行,召來禍患與懊悔。唯有去除任性輕浮的習氣,謙虛地接受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教育,才能活得光明又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莊周的故事──葫蘆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來世間,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盡量發揮自己的優
點,為人群服務,才能展現生命的妙用。

戰國時代有位哲學家莊周,有一天,莊周的朋友惠施告訴他:「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
蘆的種子,我把它們拿去種,長出來的葫蘆果然很大,可以容納五升的水,但是裝滿
水後拿起來就破了。既然無法裝水,我就把葫蘆剖成兩半當勺子,可是因為它太
寬,深度又淺,所以也不方便使用。我一氣之下就把它打破了。」

莊周聽了,惋惜地說:「哎呀!多可惜,既然不能用來裝水,那你為何不編一個網把
葫蘆網住,然後繫在腰間,這樣不就可以在水上載浮載沈、悠哉游哉嗎?多逍遙自在
啊!若懂得使用它,它就是很好的東西,可惜你不會用,竟然把它毀壞了。」

莊周說的這番話,和人生的道理很相似,人各有優缺點,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在那
裡,盡量發揮它的妙用來為人群服務,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所以,能夠真正認識自己,才是最有用的人生。所謂「欲知人,先知己」,若不認識
自己,只想了解別人,是本末倒置,也是很痛苦的事。想認識自己,就要反觀自
心,一定要多用心!

證嚴法師說故事

订阅自www.tzuchi.org.t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8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國太夫人求長壽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小國家名為羅益國,位在偏遠之地,還留存
一些落伍的風俗習慣,例如認為「身體健康是得自眾神保佑,生病則是神明懲罰,必須祭祀求神保佑。」

    國王的母親──國太夫人身體不適,屢次設壇祭祀,病情仍然沒
有好轉。國王召集兩百位婆羅門教徒一起研商對策,其中一位婆羅門教徒建議擴大祭祀典禮,宰殺一百頭牛、一百頭羊和一名童子來祭拜。

    國王很孝順,認為醫好母親的病最重要,就答應一切照辦。

    祭祀典禮那一天,國王與國太夫人乘車前往設於城外空曠場所的
祭壇。兩百頭牛羊似乎知道即將被宰殺,沿途一直哀嚎,被選中的童子也害怕地掙扎,童子的父母跟隨在後,悲悽地哭泣不已。

    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來到城外一棵大樹下等著面見國王。國王見
到佛陀,很恭敬地問訊禮拜,說明自己正要前往祭壇為母親祈福。

    佛陀說道:「想要穀實豐碩,一定要勤於耕作;希望得富貴,就
應多布施;欲得智慧,必須勤習經法;希望長壽,則應大慈護生。為求健康而殺害生靈,實是加重惡業,顛倒無智。疾病皆有因,必須了解病因,慎求醫道,才能使身體健康。」

    國太夫人在車裏聽到佛陀這番話,頓時覺悟到──我怎麼能為了
自己而殘酷地殺害這麼多生命?甚至還要殺死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她掀起車簾,由宮女扶持步行到佛陀面前,跪拜頂禮,懺悔道:「我實在太愚癡了!偶爾頭痛腰痠就以為是天神在懲罰我,到處找巫師來祭祀,如今居然還要殺生祭拜,妄造惡業!剛才聽了您的訓誨,才知應該慈悲護惜一切生靈,因為所有生命都是珍貴。」

    佛陀微笑祝福她:「你有這分大慈悲心,必然福壽無量!」國太
夫人法喜充滿,心情開朗起來,感覺身上病痛似乎減輕了,頂禮感恩佛陀教誨。



    一般人往往過於愛護自己,而迷失了大愛的本性,不擇手段損傷
他人或殺害生靈,結果業上加業,招致更多苦果。

    如是因,如是果;以大愛為因,就能得到歡喜自在之果。真正愛
自己,就要培養清淨的智慧與開闊的愛心,真誠地為眾生付出,如此自然能累積福德善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08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与流浪狗━━淡泊不贪求

人生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婪与懈怠,不肯正当地努力工作,只想轻松过日子,这种心态只会带来更辛苦的生活。很久以前,有位穷人生活潦倒,找不到谋生工作。有一天,他看到富有人家风光地在办喜事,就想到:我儿子也到了适婚年龄,要拿什么来替他办喜事?

想着想着,忽然闻到一股臭味,低头一看,原来是只流浪狗,全身又脏又臭。看到狗儿那副狼狈的模样,不禁心生怜悯,也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这么贫穷,家里还有太太、孩子,要拿什么养家?不如自我放逐去流浪,从此他就不敢回家,然而心里实在苦不堪言。

穷人在艰困中流浪着,不断地埋怨:我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于是,他就去向佛陀吐露苦闷的心声。

佛陀听了很同情,告诉他:「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让内心产生任何的欲念,倘若产生贪念,就会种下贫穷的因;一旦有了贪念要及时消灭,赶紧培养丰富的爱心。」

贫穷人回答:「我什么都没有,如何付出爱心?虽然我爱我的妻儿,却无法给他们什么,我真惭愧,一直不敢回家。」

佛陀就说:「你还是回去吧!家人所爱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的依靠;在生活中用心地付出,就是一分爱的培养。现在要好好地造就爱与慈悲的心念,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如此就能让你的贪念消除,贫穷的苦报,也会慢慢地减轻。」

穷人听了佛陀的教法,心想:「爱,应该是很美的,就像那只流浪狗虽然很臭,无形中也会让我生起怜悯心,这大概就是爱吧!」

他将这分心得告诉佛陀。佛陀微笑地说:「是的!我们对于一切苦难的众生,包括所有的生灵,应该时时生起怜悯心,自然就能培养一分慈爱之念。」

http://big52gb.tzuchi.net:1980/han3/2/1/1/0/0/0/0/0/www.tzuchi.net/culture.nsf/220a480ff8adae1248256f6f00351591/aae8be9c5fa52025482571de00033495?OpenDocument

[ 本帖最后由 detconan 于 12-12-2008 09:4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祖母的黑痣

    有位年輕人雖然辛勤工作,卻總是三餐不繼。一天,他經過某個
村莊,看到一頭母牛剛生下小牛。他心想:如果買下小牛,把牠養大再賣掉,就有經營生意的本錢了。恰巧牛主人正擔心母牛養育小牛會消耗很多體力,無法好好工作,就很便宜地將小牛賣給年輕人。

    年輕人牽著小牛繼續走,遇到一位獨居的老婆婆,便向她租房間
,並約定過一段時間再付清房租及伙食費。從此以後,老婆婆每天提供三餐給年輕人,也幫小牛準備食物。

    過了一段日子,年輕人覺得老婆婆天天辛苦地張羅他和小牛的食
物,他卻必須等到小牛長大才能還錢,實在對不起老婆婆。於是,他向老婆婆說:「我不能再繼續麻煩您了,我想到外地找工作謀生。長久以來蒙您照顧,無以回報,就將這頭牛送給您吧!」老婆婆慈祥地說:「好啊!你放心去找工作,我會好好地照顧牠。」

    老婆婆像疼愛自己孩子般,將小牛照顧得無微不至。由於小牛全
身毛色黑得發亮,又常常跟在老婆婆身邊,老婆婆為牠取了一個奇特而親暱的名字──祖母的黑痣。

    「祖母的黑痣」常與村裏的小孩玩耍,和其他的牛隻也相處得很
和睦,在愛的環境中逐漸成長得強壯、乖巧又聰明。牠常常想著:老婆婆年紀那麼大了,還要辛苦養育我,我應該好好報答她,但是要用什麼方法呢?

    有一天,有個用牛車載了許多貨物的商隊經過村莊,涉水過溪,
沒想到因為貨物太重,所有牛車都陷入溪底的軟泥,牛兒們再怎麼使力也拖不動。商隊裏有一個人很懂得牛性,他看見對岸有一群牛,就走過去想找頭強壯的牛來拉車,他一眼就發現毛色黑亮、腳力強健的「祖母的黑痣。」

    商人問看牛的人可不可以借用這頭黑牛,看牛的人說牛的主人不
在這裏。商人走向「祖母的黑痣」,說道:「牛啊!如果你肯幫忙拖動那些牛車,我就給你五百貫錢。」牛兒無動於衷,商人又說:「要不然一千貫?」

    「祖母的黑痣」聽了,輕快地跑向車隊,商人將拖車的架子放在
牠身上,牠勤快地拖起一輛又一輛陷在溪裏的牛車,不到半天時間就將牛車全部拖到對岸。商人用繩子將五百貫錢綁在「祖母的黑痣」脖子上,但是牠好像很不高興,擋在車隊前方,不讓車隊向前走。商人自知理虧,趕緊再掛上五百貫錢,牠才退到旁邊讓車隊前進。

    「祖母的黑痣」一路跑回家,老婆婆看到牠脖子上掛著那麼多錢
,非常驚訝地問道:「孩子,這些錢從哪裏來的?到底怎麼一回事?」

    可是牛無法回答,老婆婆跑去問看牛的人,得知事情經過,不禁
感動得哭了起來,摟著牠說:「孩子,你花那麼多力氣賺來這些錢,我很感恩,也好心疼!」「祖母的黑痣」頭貼著老婆婆的臉,也流下了淚水。



    人生在世間,有兩種要素萬萬不可缺少,一種是「感恩」,另一
種是「大愛」。

    我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無不來自天地萬物的賜予與社會人群的
協助,所以應當事事感恩、時時感恩,發揮良能來回饋世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2008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leessearle2004 的帖子

我以为故事还有下文,说那年轻后来怎么样的。。好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08 08: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捡栗子━━生命群居处需要「和」字
 
天地宇宙之间,所有生命群居之处,必定要求得一个「和」字。譬如:国家需要和平、社会需要祥和、人们需要和睦。

有一则日本童话故事━━

山里, 有一棵野生栗子树 ,突然一阵风吹来,许多成熟的栗子掉了下来。

一群猴子看到栗子自动掉下来,非常高兴,赶快拿篮子来捡栗子,除了自己要吃的,也多捡一些带回去给其它同伴享用。

当它们正在捡的时候,树上的栗子又掉下来,其中一只猴子向同伴们说:「我们捡够了就好,剩下的栗子留着,狐狸等一下会来捡。」因此,它们捡了一篮栗子后就回去了。

不久,狐狸真的来了,看到地上有栗子,也很高兴地捡拾。捡了一会儿,它心想:「还是留一些给夏鼠捡吧!」于是,它适量地捡了一些就回去了。

果然,几只夏鼠也跑来捡栗子。它们看看四周,好像没有其他动物会再来了,于是把地面上的栗子捡干净,然后离开了。

没想到有一只鼬狸也来了,它看地上没有栗子,叹息地说:「为什么我跑得那么慢呢?已经没有现成的栗子好捡了。」它抬头看到树上有很多栗子,自言自语道:「不是自然掉下来的果实,可以摘取吗?还是要守规矩啊!」

此时,有一只乌鸦飞过来,看到鼬狸很失望的样子,就飞到树上,用头在枝叶间摇啊摇,树上的栗子就一粒粒掉下来了。鼬狸很高兴地捡栗子,乌鸦看到鼬狸那么欢喜,它自己也很快乐!

      ※   ※   ※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这分「和敬」,就是多么祥和的世界!

反观我们的社会,天天都有动乱不安的憾事发生,这就是因为缺少了「和」。所谓修行,就是把自己的身心调得平和,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有和。

内心若不调和,身体的行动就不会和气,而在待人接物时产生冲突。

所以我们要下很大的功夫,把内心的贪、、痴、慢、疑调伏,进而加以扫除,如此才能与人互敬互爱。

人心和睦,才能使社会祥和、天下和平,所以这个「和」字对每个人是多么重要!而调和身心,分秒都不能间断,所以,请诸位要时时多用心!

http://big52gb.tzuchi.net:1980/han3/2/1/1/0/0/0/0/0/www.tzuchi.net/culture.nsf/220a480ff8adae1248256f6f00351591/6738bb30ccb64911482571de00033486?OpenDocum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08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馴象記

有一頭大象,體型強健、性格溫順,國王非常喜愛牠,特地為牠建造一間舒適的象舍。

一群強盜看中象舍周圍靜僻隱密,接連好幾個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搶劫的計畫,像是如何破壞門戶、如何行搶、如何逃走,以及遇到有人抵抗時,怎樣殺人滅口!大象聽了這些內容殘暴的言語,性情逐漸變得很暴躁,看到人就用鼻子捲起來摔下去,看到小動物就用腳去踩,好像發狂一樣。


照顧大象的人跑去報告國王,國王聽了很擔心,原本相當溫馴的大象為什麼變得這麼暴戾?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自願去調查這件事。

大臣來到象舍,發現大象的皮膚及毛色都很正常,並沒有生病,為何性情突然改變那麼多?他仔細想了一想,問照顧大象的人:「最近象舍周圍有沒有什麼異常?是不是常有人在附近徘徊?」「有!有!最近有一群人經常在象舍附近說話,我不知道他們說些什麼,不過看來都不是什麼好人。」大臣聽了,點點頭說:「原來如此!」


大臣向國王報告:「這隻大象身體很健康,但是心理被一群惡人的言語影響了,導致性情大變,必須請一些有品德的人來為牠說法,才能使牠恢復善良的個性。」


國王於是邀請一些品格良好的人,聚集在象舍周圍說好話、談好事,經過一段時間,大象逐漸平靜下來,恢復以前溫順的性格。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夫心缺乏定性,觀念與個性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影響。如果常與品行良好的人相處,可以薰習端正仁厚的氣質;假使常和心術不正的人在一起,心態就會跟著偏差了。

在這紛雜的世間,我們要慎擇良朋、遠離損友,吸收正知、摒棄邪見,時刻警惕自己將心念照顧好、將行為調整好,如此才不會隨波逐流而糊里糊塗過了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8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鞋匠變國王

    有位國王每天聽取大臣們報告政務,處理各項國事,忙碌的日子
過久了,心裏有點煩悶,很想輕鬆一下。

    有一天國王心血來潮,換上平民的衣服,帶著侍從跑出王宮遊玩
。國王來到熱鬧的大街上,看到各行各業的人們充滿活力地工作著,看來都很快樂的樣子。

    路邊有一位老人正在修理鞋子,國王走過去問他:「老人家,你
喜歡修理鞋子這項工作嗎?」老人說:「才不呢!好辛苦啊!」「怎麼會呢?我覺得這工作很輕鬆啊!那你覺得哪種人最幸福、最快樂?」「當然是國王!聽說王宮金碧輝煌,還有豐富美味的食物和許多宮女表演歌舞。」

    國王聽了,心生一念:「看來這位老人羨慕國王的富貴,卻不曉
得身為國王的辛苦,不如讓他當一天國王看看。」於是國王請老人喝酒,把他灌醉,帶回王宮。

    國王交代宮女們:「妳們趕緊為老人梳洗,換上我的衣服,讓他
睡在我的床上。等他醒來後,妳們要像對待我一般恭敬地服侍他。」並且叮嚀大臣們也要把老人當成國王。

    老人睡醒睜開眼睛一看,大吃一驚,自己怎麼會在這麼豪華的地
方,身上穿的衣服也很華麗,難道是在做夢嗎?一群宮女圍過來說:「陛下,您終於睡醒了,請梳洗整裝,享用早餐。」老人楞住了,不知所措,宮女幫他洗手擦臉,半推半扶著他走到餐桌前坐下。

    哇!好豐盛的食物啊!老人歡喜地享受美食,吃完後宮女們表演
歌舞,曼妙的舞姿和悠揚的樂音讓老人樂得飄飄然,覺得自己好像真的變成國王了。

    突然間歌舞停止,幾位大臣走進來說:「陛下,時候不早了,外
面有很多大臣正等著向您報告國事呢!」然後半推半扶著老人來到國王接見大臣的廳堂。

    大臣們一個接著一個報告各種事項,老人一點也聽不懂,聽得頭
昏腦脹,好不容易捱到用餐時間,宮女們頻頻勸酒,把他灌得醉茫茫不省人事。這時真正的國王出來了,吩咐宮女幫老人換上原來的衣服,然後派人把他送回原來的地方。

    過了幾天,國王又穿上平民的衣服去見老人,老人說:「你知道
嗎?那天跟你喝完酒之後,我夢見自己變成國王,雖然有宮女服侍也有美食可吃,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喔!還是老老實實做個修鞋匠比較幸福,以後再也不奢望當國王了!」



    世間每個人的境遇與責任都不相同,如果不懂得知足、惜福,老是羨慕別人比自己有錢、比自己出名,則永遠比不完,日子會過得非常痛苦。

    所謂「行行出狀元」,人人各有自己的優點與專長,只要安守本
分、真誠付出,就是心安理得、充實快樂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6-2024 09:41 PM , Processed in 0.0886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