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iszt

(古典)音乐杂谈区 #811 Liszt Dante Sonata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5-9-2008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af_ferry 于 15-9-2008 07:42 PM 发表

感觉上像是在看恐怖片,由衷的佩服liszt的功力,技术归技术,可是那个bumblebee给人飞得很乱的感觉,就像蓝天水说的,欠缺美感,不是很喜欢  


可能是录音的效果不好瓜。。。但我觉得这复杂版本的bumblebee 充
满激情,与其原版的优雅和细致形成很大的对比,而且真的 “飞“ 的很变态 。。 难以想象人的手可以作出这些动作。。

原帖由 staf_ferry 于 15-9-2008 07:42 PM 发表

kempff和barenboim我只能说是各有特色吧,我觉得kempff保留了古典的特色,而barenboim则倾向了浪漫,其实贝多芬怎么弹我们也不知道。至于dynamic的变化我觉得已经不能用某一段phrase来说明了,kempff我觉得是静态的澎湃,barenboim比较像是动态的澎湃,agitato的话,其实我觉得两个人都有,但并不是多少的问题,不知道你明不明白我想表达啥,我也没办法说得很明白,个人看法  


不是很明白。。
但觉得很好奇。。可以再解释解释关于 静态的澎湃 动态的澎湃 吗?

[ 本帖最后由 Liszt 于 15-9-2008 08:2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9-20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af_ferry 于 15-9-2008 09:13 PM 发表

kempff的是你看不见的激动,但感觉得到,属于内心的 ,静态
barenboim是看得见的激动,也感觉得到,属于外在的,动态

两者表现激动的方法相同,但层面不一样

原帖由 staf_ferry 于 15-9-2008 09:13 PM 发表

我觉得kempff保留了古典的特色,而barenboim则倾向了浪漫


我觉得这是很有见地的分析。
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古典的特色是属于静态,属于内心的激动?
非常值得探讨的一种说法
我认为贝多芬是开创浪漫时期的第一人,月光奏鸣曲其实已经属于初步踏入浪漫时期的作品了
同样的古典精神是否能用在这作品中?
非常期待你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08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5-9-2008 05:49 PM 发表
p.s. 我就是想在革命练习曲里弹出这样的 tone colour
        Pedal 不那么泛滥,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所以很考手指的功力


我最近也是在练习这首曲子,就照着你的意见不用pedal来练习,抽出一小段来练习了之后还蛮有效的,看到了一点点地小成继续努力当中,你也是啊!
最近有去研究,的确有发现好的演奏者,他们较少用pedal,很佩服他们扎实的技术!
非常希望做到很干净的articulation,像流水一样~~~~~~~

kissin的那首bumble bee虽然没有那样的气势和高超技术,不过我很佩服的就是他弹到很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af_ferry 于 15-9-2008 11:27 PM 发表

不是全部的古典音乐都是,曲子的演绎是看个人的,可是一首曲子要是没有比较就听不出来
要是古典跟浪漫比起来,相对的古典也许会比较静,但也不是一定,贝多芬是后古典的音乐家,曲子中一定会有古典与浪漫的模糊地带,完全用古典演绎方式,还是掺杂着浪漫的方式,完全由演奏者自己选择,那之后又是千百种变化。曲子的不同因人而异,我觉得做比较的分析,不做好坏的分析


曲子的演绎是看个人的,可是一首曲子要是没有比较就听不出来

不是很明白这一句 。。。可以解说吗。。
我的理解是曲子的演绎其实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然后比较方面我不大明白。。是弹奏者演绎版本间的对比?还是古典与浪漫时代特征的对比?

曲子的不同因人而异,我觉得做比较的分析,不做好坏的分析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并不能评定某人所弹的曲子究竟是好还是坏?
又或者说,不能断定那人所弹的曲子并不符合那时代的应有的感觉?
如果那样,好与不好间的演奏,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p.s.很高兴能与你交流这类的话题
我觉得佳礼音乐论坛里类似的经验分享少之又少  
很希望这个帖能吸引多些音乐人来参与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在这特别的日子留下一个脚印

马来西亚,生日快乐!
祝我们有个美好的将来,繁荣发达,和平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5-9-2008 11:56 PM 发表


我最近也是在练习这首曲子,就照着你的意见不用pedal来练习,抽出一小段来练习了之后还蛮有效的,看到了一点点地小成继续努力当中,你也是啊!
最近有去研究,的确有发现好的演奏者,他们较少用 ...


呵~~

你也加油吖
最近我比较懒了。。嘿!明天一早就练钢琴吧!

我总认为技术的培养训练是为了能弹出某种音色
能弹快并不代表什么,而是在弹快中能表达什么,要表达什么
musical aspect must be always higher than technical aspect
that is so called MUSIC


p.s.看到有好的演奏影片记得放上来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9-2008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6-9-2008 12:03 AM 发表


p.s.很高兴能与你交流这类的话题
我觉得佳礼音乐论坛里类似的经验分享少之又少  
很希望这个帖能吸引多些音乐人来参与交流  


是咯是咯,我现在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现在咱门有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网友- star ferry 加入了这个交流团队
好兴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8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6-9-2008 12:16 AM 发表


呵~~

你也加油吖
最近我比较懒了。。嘿!明天一早就练钢琴吧!

我总认为技术的培养训练是为了能弹出某种音色
能弹快并不代表什么,而是在弹快中能表达什么,要表达什么
musical aspect must b ...


嗯,是咯!
我发现还蛮多的演奏者似乎只重视表现自己的技术,而忘了表达曲子的expression。
我是属于没什么技术性,但是expression还不错的学生,我老师是这样说我的,因为多数人还是忽略了感觉的重要性。
所以我对于曲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感觉,没感觉的话什么都免谈,只不过是一个行尸走肉的演奏者而已。。。

快,是一门很高声的技术和学问。
因为一旦快,曲子的要求也随着提高,不但只是着重技术而盲目地快,而且也非常讲究曲子的内容,这是很难做到的,不知何年何月,我才会达到这种境界~~~~~
最近在chopin ballade 的谱子看到这个---- presto con fuoco !
walau!看到都晕。。。。。。

嗯嗯,我会的,有好的视频我会放上来的,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6-9-2008 12:33 AM 发表


嗯,是咯!
我发现还蛮多的演奏者似乎只重视表现自己的技术,而忘了表达曲子的expression。
我是属于没什么技术性,但是expression还不错的学生,我老师是这样说我的,因为多数人还是忽略了感觉的重要性。
所以我对于曲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感觉,没感觉的话什么都免谈,只不过是一个行尸走肉的演奏者而已。。


我很想知道对于一些问题你们的见解:

1)其实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断定某演奏是 “有感觉的弹奏“ ?
      
2)如何才算是把曲子发挥到极致?
   
3)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是否也能丰富弹奏的感觉?

4)弹奏时应该如何明确的表达感觉?
   
我的看法是:
1)凡是能合理打动我的心的就是 “有感觉的弹奏“
2)对于极致的定义,我还真的不知道。
3)我想是能的。个人的经验告诉我,
若我对某作曲家的生平,性格,作曲手法了解越多,就越能对他写在谱上的东西达成共鸣。
渐渐的,不再需要完全依靠老师也能有自己合理的演绎方法。
4)我觉得感觉的表达是依赖于 Dynamic, Tone colour, Breathing point, articulation 和 Structure

纯属个人意见,不同意请 Shoot

[ 本帖最后由 Liszt 于 17-9-2008 11:2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08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6-9-2008 12:33 AM 发表

最近在chopin ballade 的谱子看到这个---- presto con fuoco !
walau!看到都晕。。。。。。  


那一首 ballade ?
我有弹过 ballade no. 1 & 2.
很喜欢 ballade no. 1, 但比较喜欢弹 ballade no. 2
因为相比起第一首, 第二首容易弹得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8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6-9-2008 01:01 PM 发表




我很想知道对于一些问题你们的见解:

1)其实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断定某演奏是 “有感觉的弹奏“ ?

2)如何才算是把曲子发挥到极致?

3)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是否也能丰富弹奏的感觉?

4)弹奏 ...


1) 有感觉的演奏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很舒畅而且很过瘾和享受的,太抽象了,很难描述啦!
2) 这个嘛,最基本就是尽量不能有错误,接着就是expression,不过应该没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义吧?
3) 这个肯定有帮助,就如你所说的。比如说,如果圆舞曲弹多了,就会了解到整体的结构和曲子风格,所以老师最近对我说肖邦的圆舞曲他不再教了叫我自己练就可以了,因为最近真的放很多心思在里面,所以他认为我已经可以掌握这种曲子。
4) 你所说的要求,我非常赞成。 因为如果这些都做到很好的话,就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6-9-2008 01:07 PM 发表


那一首 ballade ?
我有弹过 ballade no. 1 & 2.
很喜欢 ballade no. 1, 但比较喜欢弹 ballade no. 2
因为相比起第一首, 第二首容易弹得多了


我还没有接触过肖邦的 ballade,只是随便翻翻人家的乐谱无意中看到的
看起来都好像很难,要求很高。
还有每一首的谱子看起来会比其他作品来的复杂。
可能老师会给我先学polonaise吧。叫他教我弹hero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6-9-2008 01:01 PM 发表


我很想知道对于一些问题你们的见解:

1)其实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断定某演奏是 “有感觉的弹奏“ ?
      
2)如何才算是把曲子发挥到极致?
   
3)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是否也能丰富弹奏的感觉?

...


突然间觉得自己问的那些问题很笨一下..
音乐根本不能像科学那样拿来分析,解剖,方程式化,然后得出结论
如果是那样, 它就不属于艺术而是科学了.

对我而言, 艺术的构成成分, 犹如眼泪的成分
几巴仙的矿物质+矿物质的比例和成分+几巴仙的水分+ X物质
没有了 X物质, 眼泪不过是一滴由人类泪腺分泌出的液体
艺术之所以能触动人心也就是因为了那 X物质

纯粹胡言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08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和大家分享一个影片,是我最钟爱的其中之一
演奏者: Van Cliburn
我对这演奏者的详情知之甚少,
看youtube 里网友的回复大约知道者影片录自 1958柴科夫斯基钢琴国际大赛
他最后赢得了这项殊荣, 当时23岁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12


不知道为什么像这样的音乐家会不出名,我个人看法是他已把这首曲子发挥到极致
他是一位极出色的演奏家, 无论音乐感还是技术,皆已登峰造极, 一点都不输给别的大师.
采用其中一位网友所说的:
Truly a spiritual experience !!
我觉得这样的赞美一点都不为过

还有谁有这位演奏家的资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8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7-9-2008 11:29 AM 发表


突然间觉得自己问的那些问题很笨一下..
音乐根本不能像科学那样拿来分析,解剖,方程式化,然后得出结论
如果是那样, 它就不属于艺术而是科学了.

对我而言, 艺术的构成成分, 犹如眼泪的成分
几巴仙的矿物质 ...


其实音乐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文明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有突破,那么钢琴也就不会诞生。
没错的话好像是意大利人发明钢琴的。
一些钢琴上的技术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利用身体的重量来控制音量的大小。
至于艺术方面,我就不说了啦,大家都很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9-2008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7-9-2008 02:17 PM 发表


其实音乐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文明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有突破,那么钢琴也就不会诞生。
没错的话好像是意大利人发明钢琴的。
一些钢琴上的技术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利用身体的重量来控制音量的大小。
至于艺术方面,我就不说了啦,大家都很明白!


是吖,钢琴之父是意大利人, 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1-1731)

非常赞同,其实弹奏技术也就是科学
是可以根据分析,研究且有效掌握和运用

有想过一个问题吗?

为什么古代时的人类,分遍地球各个角落,没有互相联系,
但都会不约而同的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 “音乐“ ?

到底音乐,对人类会起怎样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9-2008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7-9-2008 10:08 PM 发表


为什么古代时的人类,分遍地球各个角落,没有互相联系,
但都会不约而同的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 “音乐“ ?


这个问题令我想到中国人有二胡,欧洲有小提琴。
两者都是铉类的乐器,只不过二胡需要从两根铉变出其他声音,而小提琴是四根铉。
由此看来两者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好比笛子和flute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声音有些不一样。
虽然他们以前没有联系,但是人类本身对音乐的执著和欲望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之间的乐器都拥有相同的本质并不奇怪。但是曲风就相差很远啦。。。

音乐的崛起也意味着一个民族本身的文化得到提升,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社会以文明的进步其实也直接地影响音乐,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这门学问,
逐渐的,本来只是用于消遣用途的音乐也被世人,学术化,表演化,科技化以及最重要的艺术化。
所以音乐总是伴随着一个民族,文明的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8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_v ... hristian6657&page=1

蛮多Glenn Gould 的视频,无意中发现的,配合大家最近在讨论着他。

http://en.wikipedia.org/wiki/Van_Cliburn

Van Ciburn的资料,英文的。

[ 本帖最后由 蓝天水 于 17-9-2008 11: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9-2008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7-9-2008 11:02 PM 发表

这个问题令我想到中国人有二胡,欧洲有小提琴。
两者都是铉类的乐器,只不过二胡需要从两根铉变出其他声音,而小提琴是四根铉。
由此看来两者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好比笛子和flute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声音有些不一样。
虽然他们以前没有联系,但是人类本身对音乐的执著和欲望是一样的,所以各民族之间的乐器都拥有相同的本质并不奇怪。但是曲风就相差很远啦。。。


是啊。。好奇怪。
各民族的乐器总会有某共同的性质,
印度民族的笛子




印第安民族的笛子



日本民族笛子的其中之一



据说源自中国,其声音表述升天的龙

日本最古老,也最普遍的笛子



最古老的笛子



史前的时期,骨头制造的

原帖由 蓝天水 于 17-9-2008 11:02 PM 发表

音乐的崛起也意味着一个民族本身的文化得到提升,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社会以文明的进步其实也直接地影响音乐,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这门学问,
逐渐的,本来只是用于消遣用途的音乐也被世人,学术化,表演化,科技化以及最重要的艺术化。
所以音乐总是伴随着一个民族,文明的进化。


Glenn Gould 所弹的巴哈也被美国太空署 NASA 鉴定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品,
被用于探测即联络太空别的生命存在体的实验里。

不过老实说,艺术是建立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
没有了食物,没有了安全,音乐也不会得到重视,
说白点,音乐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了
赞同吗?

[ 本帖最后由 Liszt 于 18-9-2008 10:5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zt 于 18-9-2008 10:54 AM 发表


不过老实说,艺术是建立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
没有了食物,没有了安全,音乐也不会得到重视,
说白点,音乐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了
赞同吗?


现在来说音乐的确是奢侈品。
如果一个人要学音乐就必须找老师,缴学费。
等级越高,学费越高。
考试费用也是步步高升。
再深入点,如果要念音乐大学/学院,钞票也是大大把的丢出去。。。。
no money no talk , 你几有才华都敌不过钱。。。

乐器的费用也不菲,
好比一架steinway & sons (model D concert grand) ,单单只是那块上面的大块木板的价钱就足够你买几架yamaha.......
小提琴,学得越高,要求越高,琴的素质也必须提高,钱包也流血。。。。
乐器的维修费,保养费等等,也是可以很惊人的。。。。。

cd,演奏会入门票,种种也是一笔花费。。。

所以音乐现在已经成为奢侈品,一点也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01:14 PM , Processed in 0.2170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