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294|回复: 82

蓮生活佛講密宗道次第廣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2-2007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一】甲一
1994-07-14  
甲一、明唯佛教是求解脫之道

  我們今天談《密宗道次第廣論》。我們講的是:「甲一、明唯佛教是求解脫之道。」這一段。

  它寫的這一段文字,不是宗喀巴祖師寫的,而是這個法尊他翻譯的。這一段文字譯得很不好!也可以講啊!很少人看得懂這段文字的意思。他整個句子啊!幾乎都不通的;也沒有辦法連貫的。這一本論啊!很多人看不下去。我把它看下去了,我發覺他譯的實在是遭糕透了!

  所以,譯經譯成這個樣子,說它是文言文,又不像文言文;說它是經文,也不是經文;說它是白話文,根本也不對!是什麼文?就是他自己的文。

  難怪!問了很多人,說這一本經論看完沒有?大家都是講,沒有辦法看的!我是忍痛把它看完,真的!寫的真差哦!他那個《菩提道次第廣論》還馬馬虎虎,這《密宗道次第廣論》,真的是;我想我要整個全部重寫的話,我知道我會很累;不重寫的話,看了很傷心。

  「明唯佛教是求解脫之道」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要明白,只有唯一的佛教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這一句話,這個標題,是這樣子的。我不能把這整個論讀、我不能讀它,因為讀起來啊!也是不通的。你不了解它的意思的。有的句子,沒有辦法把真正的意思說出來。

  昨天,我們第一次講《密宗道次第廣論》,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這密教的祖師宗喀巴有親臨加持,親臨加持講這一部經論;我不打妄語,祂來到虛空之中,發出來的那種光啊,像金線一樣,像黃金的那一種線,去織出來的那一種光。

  我今天特別穿這一件龍袍。我這龍袍的扣子是黃金打造的,是真的金子;鈕扣是用黃金做的,很少有!因為宗喀巴祖師放金線的光,所以我今天穿這個黃金扣子的龍袍,表示這個與宗喀巴祖師相應。

  嗨!黃金的扣子很少有的,很重的哦!不過,以後我脫下來的時候,希望大家不要拿剪刀把它剪走。

  宗喀巴祖師在虛空中現身,而且放出黃金線的光,然後呢?祂住了我的頂,融入我的身,自身變化成為宗喀巴。昨天就有這樣子的事情,這個是祖師來加持這個經論。

  那麼,今天我們談,「唯一解脫之道的佛教」,要怎麼樣去行?它裡面講,要修菩薩大行,每一個要求解脫的,一定要修菩薩大行;小乘的不可以!得阿羅漢果的也不可以!

  解脫,一定是大乘;大行才有真正的解脫。所以,要當菩薩、要立志當菩薩,不要專修自己。這裡面講得很清楚,這個要利益廣大眾生。佛法是要利益廣大眾生,連一呼一吸,一個呼吸都是利益廣大眾生。這是密教才有的。

  「下至一呼一吸亦成利生廣大方便」,這是它當中的一句話。連呼吸都要利益廣大眾生。你想想看,一般的宗教哪裡有說:「呼吸可以利益廣大眾生?」你聽誰說過:「呼吸可以利益廣大眾生」?吸進氧,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也可以利益廣大眾生”你吸這個植物的氧,吐二氧化碳給植物,你利益植物;你利益哪裡來的眾生呢”人類啊!你有沒有利益啊?人集中在一起所吐出來的污濁的那個氣啊,有的時候會把人醺死,哪來的利益啊?

  密教裡面有利益廣大眾生。成就者,祂吸一口氣,觀想黑的進來,呼出一口氣,是白色的氣,把眾生所有的業,全部吸入自己的心中,化為白色的佛光;以佛的氣息利益天下眾生。這是密教才有的。

  你幾時聽過哪個顯教的法師講:「我吸一口氣,吐出一口氣,眾生通通得益?」沒有的:密教才有!密教所謂「吸黑吐白」,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你們也學說:「唉呀!我要當菩薩,我要吸黑吐自。」你一吸黑,兩個眼睛就要上翻,就己經得病了,差一點就死掉;因為你功力還不夠,所以你必須要「吸白吐黑」。

  修行的功課:每一次觀想,吸進的氣,一定是白色的。由本尊所流出來白色的法流,進入你的身中,你吐出黑色的氣,這個是叫做修行;反過來,你修成就了,你要承擔眾生的業,你要「吸黑吐白」,去利益廣大眾生。這個是密教才有的。

  所以,「依行證得希有勝果,下至一呼一吸亦成利生廣大方便。」這個句子不太怎麼通。

  但是我們曉得,它是在利益廣大眾生。所以祖師講,你修行就是要修菩薩大行,甚至連一呼一吸,都是要利益廣大眾生。這是這一段的意義。

  另外,祂談到「大師」,我上次講了,前幾天講了「大師」,「大師」是誰?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誰?就是佛陀啊!佛陀是誰?祂是真正的解脫者,才稱為「大」。什麼叫做「大」呢?「與道合者大」。你跟宇宙至上的真理合一了,你才可以稱為大;否則都是戲論,都是小的,沒有一樣是大的。

  我記得,好像王陽明寫過一首詩,這首詩是怎麼樣子呢?是論「大」、「小」的。你們能夠吟出來嗎?就是講「月亮」跟「山」的。誰記得第一句?對!對!對!蓮嶝講,「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人有眼大如天,便道山高月更闊。」

  什麼是「大」?宗喀巴講:「能夠明白解脫之道,而事實上自己也得到解脫的」,便稱為「大」。

  假如離開這個,都是「小」,都稱戲論。所以,今天自稱「大師」的很多,那麼你要看看啦!你是哪一類的「大師」?是「風水大師」?是「畫畫大師」?是「藝術大師」?是「舞蹈大師」?是「音樂大師」?「佛教大師」當然也很多啦;

  但是,他是不是能夠真正已經解脫了呢?真解脫者,是為道;與宇宙合一,與至道合一的,稱為「大」。

  其他的,都不可以稱為「大」。這個是宗喀巴祖師,最重要在這裡講的。它這邊又有所謂的「定」、「解」兩個字,就是「禪定解脫」。我們求禪定解脫,這個「慧力強者,當求證量所引堅固定解。」你智慧力高的,一定要求證量。你得到證量,你的「定解」才能夠堅固;也就是你的禪定解脫,真正能夠堅固,是因為有了證量,才能夠禪定解脫的。它(證量)本身能夠顯現堅固的力量。

  一般人的信仰,很膚淺。他沒有辦法得到證量的時候,他所有的一切行為,有的時候,他信心很堅強,有時候他信心就很弱;那這樣子的弟子也是很多,這樣子的佛教信徒也很多,因為他的智慧的力量是比較劣的。慧力強的一定要求證量;那麼慧力比較劣的,他只能夠在信仰之海裡面浮沉。

  所以,密教裡面,它是講求證量的。你沒有產生證量,你的信心不會堅固的。這個信心不堅固的弟子很多,有些弟子他會產生很多的疑念、懷疑的這些念頭。那這樣子他的信心就是很膚淺、很薄弱,沒有辦法堅定他自己本身的信仰。這是一個要點。

  在這一段文字裡面,它還講到,要有清淨的正因,有正理;就是佛教真正的道理,用清淨的正因,來給它成立。這是一點。

  你要學佛,你一定要「樂於解脫」。「樂於解脫」就是說,你必須要真正的、喜悅的求解脫之道,明白所有修法的程序,明白所有貫通的這些正理。

  實際上,你是為了求清淨的真道、而努力地去追求這種喜悅的這一種心--永遠的保持,這樣子你就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脫。

  真正的解脫之道,它這邊寫到很多,那麼談到「皈依」呢,也就是說,你假如、不是真正的去追求解脫之道的,就不是真正的「皈依」。

  「樂皈依處求解脫」,就是說,你不是真正喜悅的去求解脫的,那都不是真正的皈依。所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剛上師,都是一個真理,你就是喜悅的去求解脫,那麼你去皈依佛教,唯一能夠得到解脫的,就是佛陀的教理。整個這一節當中所講解的,就是這樣子。

  「明白唯一佛教是求解脫之道。」像昨天有一個弟子,她已經是皈依弟子了;但是,她跑到師尊這裡來,昨天她就問我,「師尊,你清白嗎?」她問我有沒有清白,我要怎麼講我清白?我每天都洗澡的!

  什麼樣子才是清白呢?什麼樣子是不清白呢?她說,她不願意皈依一個沒有清白的師父。我告訴你哦,你打著燈籠到全世界去找,你也找不到一個清白的師父。

  不會有清白的師父的?你們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你是講自己不清白嗎?我告訴大家,一個人啊!一個行者,他能夠明白佛陀的至理,祂的至道,至理、至道,正理、正道;祂能夠傳授至道、至理、正理、正道,明白成佛的次第的,已經很了不起!這已經是「阿闍黎」的資格,是世界上的完人,很完美的人了。我們曉得這是大覺佛陀,是很完美的。菩薩都還是有缺點的,阿羅漢更有缺點。你要找佛住世,很難!打著燈籠都很難找。其實你能夠找到我,已經很不錯的了。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清白,至少百分之九十九是清白,對不對?已經很不錯的了!

  師尊也有證量的。我給你按一個頭說,「晚上,我晚上就去找你。」按一下頭說,就去找你,你馬上就能夠得到感應啦!真的晚上你就知道師尊去找你。這個就是師尊的證量。很簡單的!我說我要入你夢中,我按你一下頭,就可以去,這是我的證量。我是已經有證量的上師。己經很不錯了!你哪裡去找?這世界上的明師很少的!

  我能夠講解這一部經,就顯示我本身的證量在哪裡。我不打妄語的!我講這一本經,宗喀巴祖師,祂就來加持。這個師父哪裡找?你還要求我清清白白?我去向美國政府,或者是台灣政府申請一張清白證明書?誰能夠證明我的清白?對不對!

  「良民證」啊?記得我要移民美國的時候,我是拿「良民證」來的啊!我是良民,當然清白嘛!對不對!我根本沒有做一些違背戒律的事情。我是講真的。

  所以,我就是清白的。希望大家知道,一個學佛者,一定要有證量;有證量而能明白修行次第的上師,是完美的上師。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四日

[ 本帖最后由 jonathan520yii 于 4-12-2007 08: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甲二、乙一、丙一
1994-07-15  
甲二、明入佛教次等不同諸門;乙一、總分諸乘分四;丙一、如何分別

  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甲二、明入佛教次等不同諸門」,「乙一、總分諸乘」,「丙一、如何分別」。

  「佛教次等不同諸門」,佛門本身講起來,很深廣,它是有所分別。它把三行分成三乘,我們平時所講的就是:「小乘」、「大乘」,還有「密乘」等三乘。

  那麼「三乘」呢,依著「三行」來分別。它這一段談的,主要就是在講「三行」。

  那麼大家看這個論,裡面所寫的:

  「於勝解下劣者說離欲行」,這個就是小乘。

  「於勝解廣大者說地及波羅蜜多行」,這個就是大乘。

  「於諸增上勝解甚深法者說具貪行」,這個就是密乘。

  這一段的重點,都在這裡。「三乘」就是「三行」--三種不同的行法。行者在修行當中,三種不同的修行就是--「小乘」、「大乘」、「密乘」這三種。

  講起來呢,密喀巴把它這樣分:--最上勝慧者,最高智慧,最具根器的,要修「密乘」。

  那麼,有發廣大的心,發廣大心的,要修「大乘」。祂講這個勝解下劣者,就是說,你根器比較平的,修「小乘」,離欲行。

  不過我以前講過,不可以批評小乘。佛陀當初啊!祂也希望所有的弟子,一樣一樣來,有次第、不可以越級,在密教裡面也是一樣有次第,佛門一樣是有次第的,依根器不同而分次第,所以修行,你不要以為說:「小乘就很容易」。很困難的!很難的。修行是天下第一大事,也是天下第一難的事。

  第一難,登天難。上天最難。無論如何,你想上天第一難,這是屬心靈的階梯。所以困難。無形的。

  第二難,賺錢難,錢有四隻腳,人只有兩隻腳,錢在前面跑,你在後面追,永遠追不上;但是,你在前面跑,錢在後面追,那你就發了,錢一定追得上你,所以你就發了嘛!所以這賺錢啊!要給錢追,你一定發達;你去追錢,永遠追不上的。

  現在講這個「三乘」分為「三行」。第一個宗旨講「離欲行」,什麼是「離欲行」呢?小乘的修行,都是「離欲行」,離開所有欲望的修行,就叫「離欲行」。

  要如何離開所有欲望?很困難!這一點,單單小乘你要修行,就已經很難了。「過午不食」,只要過了這中午、午間的時間,你就不吃了。你的食物只是維持你今天的生活,不貪香、不貪味,也不貪色。色、香味通通不貪的,只求一點營養維持你修行的生活,而且是過午不食。穿的衣服,他必須要穿藏色的衣,就是不很鮮豔的,藏色的。以前是黑色的、灰色的,這個藏紅色的,都是屬於藏色的衣服。

  那個衣服呢?還是必須要以前那一種衣服,所謂的「糞掃衣」,把所有的破布,人家丟掉不要的,你把它檢起來,然後把它縫起來,做成衣服,做為一個行者穿的衣服。

  穿的是最糟糕!最破的!那麼「住」呢?住在哪裡?住在塚間,樹林;墳墓跟墳墓之間,跟樹林底下。

  行者,安步當車。都是靠這個腳,另外他還有一點,就是足不出戶,這個所謂的戶啊,就是說,你有一個範圍可以行走;離開這個範圍呢?他就是算犯戒了。

  好像一個行者,進到西雅圖雷藏寺來,在這個圍牆之內可以自由的走動;但是不出圍牆的,就算送客也是送到門口為止,那麼你就進來。

  你眼睛不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沒有所謂「卡拉OK」,「MTV」、「KTV」這些玩意。都沒有!沒有電影可以看,沒有流行歌曲可以聽,這就是「離欲行」。

  還有一點,男的行者,不看女生的。連面孔都不看的。不看女生,就是女生站在那裡,你不看她的,你不能看她,連「看」都不可以,何況是「碰」,這是「離欲行」,這是「眼不著色」。

  修這種「離欲行」的,跟女生講話,這眼睛要看地上,他人站在這裡,距離你這裡三步遠。你眼睛看地上,他在跟你講話,不能超過幾句的。你只能夠講三句話,或者是講幾句話,重點講一下,這樣子就行了。不能這樣子,好像嘴巴對著耳朵,這樣子一直講,講個不停,滔滔不絕,就變成綿綿的情話。

  所以,男行者眼睛看地,女的行者站在對面跟他談話,幾句簡單扼要,就是這樣子!連談話都不可以也!眼睛對眼睛的--因為眼睛對眼睛是有麻煩。你曉得什麼叫「一見鍾情」?「一見」就是眼睛對眼睛,「一見」就完蛋了啊!「一見完蛋」就是「一見鍾情」。「再見就傾心,三見就要了老命。」「三見」不是「要老命」,要了什麼我不知道。這個眼睛對眼睛是有麻煩的!講話也不能講的過多,講過多是有麻煩的。距離太近也是有麻煩的,所以要保持一個距離。

  還有呢?太陽一下山,女行者不能入男行者的宿舍,這規定很清楚的!它有規矩的,不是同一個房間可以;同一個房間更糟糕,連進宿舍都不可以!這太陽一下山,絕對不見面的。

  它有這個「離欲行」,就是「手不碰錢」,那個手啊,不去踫那個錢的。「眼不看色」,手不去碰錢,因為錢啊,很容易引起欲望的;所以,手永遠不去碰那個金錢。它的規矩是這樣的。

  所以,這個「離欲行」,不是很簡單可以修的。小乘佛教,你看它,哦!這是一般人修的,一般智慧修的,那是要守戒也!守戒守的很嚴,這是小乘。

  那麼,宗主宗喀巴祂講了,「於勝解下劣者說離欲行」,這個就是「離欲行」,「眼不看色」、「手不碰錢」、「住有範圍」、「在塚間居」、「衣著穢衣」。這個就是「穢衣」,不是睡覺的衣服,是污穢的衣服,「穢衣」,就是不很好看的衣服。「食不過午」、「臥不倒丹」,還有呢?「臥不倒丹」,坐著睡,因為你躺著睡啊!太舒服了,不是修行。你坐著睡,時時警醒自己,不落入夢幻的陷阱;保持清醒的一種睡--不倒丹。它的規矩就是這樣。這樣大家明白什麼叫「離欲行」?就是「守戒」,過清淨的、修行的生活。

  「於勝解廣大者說地及波羅蜜多行」,這個就是「大乘」,就是「菩薩行」,也就是「六度行」。我們講這個「六度萬行」,這個「六度」,已經講了很多遍了,大家都清楚,從「佈施」開始,一直到「禪定」、「智慧」、這六度裡面,把它實施在度自己,自利跟利他,跟度別人,這個就是「六波羅蜜」。

  所謂「波羅蜜」的意思,已經講了,就是--到達彼岸。到彼岸的行,到彼岸的方法,這個就是「六度法」。「菩薩行」、「大乘」都是要行這六度菩薩行。你們把這個六度講一遍給我聽,這個誰會?應該很簡單,講過很多次了,舉手的講一講。這個六度就是這個樣子。(「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那麼把六度化為萬行,就是把六度種種的行為變成種種微細的方法去做,這就是「菩薩行」,這是「大乘」的。

  「於諸增上勝解甚深法者說具貪行」,這個很難!什麼叫「具貪行」?大家曉得「具貪行」就是「密行」,就是「密教」,為什麼叫「具貪行」呢?密教裡面有四個層次:「外法」、「內法」、「密法」、「密密法」。到了「密法」的層次啊,就是「具貪行」。那麼我們曉得這個--我在講《圓覺經》的時候,這樣子講過:「虛空啊!是不動的,整個虛空都是不動的。」

  縱然從虛空之中升起了彩霞,那彩霞也是一種幻覺,無論如何,虛空是不受污染的;也就是講,「佛性」是不受污染的,眾生的「佛性」從來沒有被污染過。你現在目前的形象不過是一個幻身,一個幻現出來的身體。你不過是佛性當中的一片彩霞而已,無論這個彩霞形成怎麼樣子的顏色,你能夠深解義諦,了解佛法最深義諦的時候,你才能夠行「具貪行」;因為你在任何一個行為裡面,你都是屬於清淨的。這個叫做「密行」。所以「具貪行」就是「密行」。這是佛法真正的要義。

  你真正到了深解義諦,你就沒有佛魔的分別。在禪定之中,魔來也是佛;佛來也是魔。這世界上眾說紛異,種種的形象,原來皆是幻,原來都是清淨了,也都是光明的;也就是具有最高的、最深的「佛性」在裡面。你可以把種種的行為,超越過去,而化成光明的這一種「行」叫做「具貪行」,就是「密行」。所以,修行密教是最高深的,也就是講,「於諸增上勝解甚深法者說具貪行」也就是「密行」,就是「密教」。

  那麼,在《圓覺經》裡面,講到「大圓滿」的時候,它也是這樣子說的。一切的行為,都是清淨的。但是這裡面還有它的意義,所以一切的行為當中啊,你佛性本身不變的,但是你能夠自主、自如、清淨、化為光,這個才是「具貪行」;假如你的「佛性」不變,但是你種種的形象,現出種種的形,你不能自主、自如、自制,這樣子的話,你就成為凡夫。

  佛跟凡夫之間,唯一的差別,凡夫是迷於種種的形象;佛是自悟於種種的形象。一切的形象,都不能動了他的佛性的時候,這個時候才稱為「佛」。

  所以,你能夠了解這個「深解義諦」的話,佛跟凡夫之間,一個是覺者,覺悟的;一個是迷者,迷惑的。

  所以,能夠自主的,就稱為「覺者」;被迷惑而顛倒的,稱為「凡夫」。差別就是這樣子而已。

  什麼叫做「具貪行」呢?以佛性,用凡夫的種種形象來自主,化為光明、超越的,就是「具貪行」。這一段解釋,我剛才所講的這一段解釋如果不是很明白佛性的人,不是很明白密教的人,他講不出來的;他沒有辦法講,講不出來。因為,佛跟凡夫之間的界限,他不明白。佛行的是凡夫的事,這個時候啊,佛、如來,祂的一切作為跟凡夫是一樣的;佛行凡夫的事,但是祂以超越化為光明,變化清淨,來自主的,這個叫「具貪行」。

  今天能夠把這個宗喀巴祖師的「具貪行」三個字,講解得這麼清楚的,在這世界上已經很少了;大部份講解釋的,一看到「具貪行」。「唉!什麼叫做具貪行呢?」他不曉得。

  你們今天看師尊表現的行為跟凡夫差不多,但是你要知道,師尊本身能夠超越的、能夠自主的、能夠自如的、能夠化為光明的,這個就是「凡夫佛」。在凡夫的行為當中,顯現了「佛性」,就是凡夫佛,這個就是我,就是盧勝彥。

  你看我的師父吐登達吉上師,他給我取的法號叫做吐登自如,什麼是「吐登」?「吐登」,「吐」,吐出來的「吐」,登上去的「登」。「自如」,自在如如。吐登的意思就是釋迦,「吐登」兩個字就是釋迦、釋迦牟尼佛。「自如」就是釋迦佛陀自由自在、如如不動。這個就是吐登自如的意思。師父呢?師父叫吐登達吉,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達吉」就是「弘揚佛法」,「吐登」就是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我的是釋迦牟尼佛自自如如、如如不動,這個重點在這裡。

  「具貪行」,是凡夫的行為,但是呢?他是自自如如而不動的凡夫行為,就是佛行凡夫的事。

  單單這三個字,法味就是非常的深。有些人是不明白的。明白的就是明白,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那麼明白的,講給不明白的聽,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你們是明白的?還是不明白的?我就是明白的,你們還是不明白。你們有一天明白了,但是你還是不能自主,還是不明白!

  有一部電影裡面寫著,那個人,他講一句話,每天都在講:「唉呀!我明白了。」每天都在喊,「唉呀!我明白啦!」等他明白的時候,他已經頭腦有問題。要做一個明白人,這世界上的人啊!他們也不明白;既然不明白,我怎麼教、我再教你,你還是不明白。到最後呢?我們只能夠挑這上根器的,就是有大根器的,才可以教,這是「具貪行」。那些小根器的,你教他這個,你會給他罵死,他不明白的!我明白的,你們不明白,講來講去都是,到底明白不明白?愈來愈糊塗!


  這一段呢,很清楚!講「三乘」,「三行」。從開始「小乘」,到最後「密乘」,在虛空中,現起了彩虹。佛陀的聖教,佛陀的教理,就是要到達虛空,不是要你看彩虹。彩虹是會變化的、會消失的;虛空是永遠不動的,你明白了虛空,你就進入佛性。你取得不動了,你再顯現彩虹。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丙二、依何分別

  今天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今天講,「丙二、依何分別」。

  因為這一本經論、它廣大無邊,所以它提到的東西非常的多,也就是說,裡面的內涵非常廣,而且非常的深。這「廣論」的意思就是講,這並不是只討論一項的,而是非常廣泛的,談到佛法上的種種的問題。

  單單這個「三乘」,它就談了很多。他講這個「三乘」依何分別?其實啊!單單講這個「三乘」,就已經有很多種的說法。我知道的,有「大乘」、「中乘」,還有「小乘」。有「大乘」、「小乘」,還有「密乘」。很多種種的說法,甚至三又歸於二,也就是只講「二乘」;也有講「五乘」的。很多種說法。

  但是,不管怎麼講,還是不離開如來祂本身的宗旨。都還是講得通的。

  我們看這一段:--「論分二門」。也就是講說,「三乘」啊!它論起來,事實上只有二個門。

  「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釋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我們讀這句,它的文字,當然,法尊法師,他的教育程度我不知道是什麼程度。總之,他搞得文句都不是很通暢的;而是,一個字跟一個字,跟我們去看黃石公團那個石頭一樣。跟YellowStonePark黃石公園,黃色的,又臭又硬的,那種石頭是一樣的。不通暢,也沒有美感;甚至它的意義也不連貫。所以你讀它這一段,這已經是很清楚的哦!這一段文字,我認為是最好的哦!最好的己經是這個樣子了。

  「論分二門,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有些人假如不懂得佛法的,看這一段,他已經就睡覺了。什麼故?什麼故?其實,他是這樣子講的:有所為,其實大乘、小乘,都是有所為的、有所作為的,好像你有一個目標的,你要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它的層次非常的低下、下劣。「唯為自故」,都是為了自己的。唯一的緣故,就是為了自己的緣故、都是為了自己的。

  「及所得下劣」,所得到的當然也是下一乘的那一種果。

  「唯欲解脫生死」,什麼目標呢?就是為了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就是說,他知道眾生都是苦的。

  他為了求寂滅的果,所以才修這一種下劣的這一種層次的修行,這是「小乘」。這整段話講的,都是「小乘」。

  所以,什麼叫「小乘」呢?就是,因為知道眾生是苦的,為了解脫這些苦,那麼去求寂滅的果;就是把這些煩惱通通把它消滅掉。那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自己啊!自己能夠得到解脫就好了;這個就是講「小乘」。這一種的想法是比較下一乘的,比較低劣的;所以叫「下劣」,講的就是講「小乘」啦!

  那麼現在呢?講「大乘」。什麼是「大乘」呢?

  「有所為殊勝,普為一切詣有情故。及所得殊勝,欲求佛果故。」有所為,是有所作為的。為了度眾生嘛!有所作為。「殊勝」,就是他的層次比較高一層的,比較殊勝的;為了什麼呢?他有目標的。所為如何呢?是為了所有一切有情眾生,而去修行的。這個就是「大乘」了。當然他所得到的,也是非常的殊勝的果。

  為什麼這樣子做呢?也是一樣要求得到佛的果位,如來的果位,為了這種去修行的叫做「大乘」。

  那麼,「大乘」跟「小乘」就分出來了。這裡面沒有講這個「密教」,沒有講「密乘」。它其中的小乘啊!實在是分成二種的。

  單單講這個「小乘」啊,就分成兩種。它說,「小乘」中復有「聲聞」、「獨覺」二種,那麼把這兩種合起來就叫做「小乘」跟「大乘」,這就是講於一乘,分開了密教。

  那麼講「三乘」呢?有這種講法:「大乘」、「中乘」就叫做「獨覺」;「小乘」就叫做「聲聞」,這就變成「三乘」。那麼,現在目前所講的這個「三乘」,又講「大乘」、「小乘」,跟「密乘」。就是這樣子的分別。

  我們現在再看:什麼是「聲聞」?這裡面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聲聞」?什麼叫做「獨覺」?我們中文很奇怪的!「聲聞」,「聲」就是聲音,「聞」就是聽到。很好解釋!你聽到聲音就叫做「聲聞」。聽到什麼聲音呢?

  釋迦牟尼開口,用口講出來,教化你,聽到如來的聲音,你聽了、「聞」;然後你開悟了,「苦、集、滅、道」。你依四諦法去修行,然後等得到了阿羅漢果,這就是「聲聞乘」;就是「小乘」,這是一個解釋。

  第二個解釋是說,以佛道之聲啊,於眾生之「聞」;用佛道的聲音,給眾生去聽,去教化他們,就叫做「聲聞」。這是第二種「聲聞」的意思。

  第三種「聲聞」的解釋。要知道啊!這世界上的我、眾生,這個「我」啊,「眾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無人、無眾生,那這世界剩下什麼東西?以前我在寫這個書裡面,我提到了,這世界上的起源,原來是由聲音開始。一切有形的東西,本身都是不存在的,完全由聲音開始。

  那麼這個「聲」呢?就是第一個字,就是「聲」。已經把所有天下的東西都化為無的時候,就剩下了一個「聲」。那麼,「聞」?你就是悟了這一方面的道理,你去領悟這個聲方面的道理,你領悟出什麼呢?就是說,根本沒有我存在了,也沒有人存在了,沒有眾生存在的,這個就是「聞」。

  所以,我以前講過:大法無他、口訣無他,幾個字而已!「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壽者就是指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物質的世界。)「無壽者」就是,沒有時間的世界;你從這一方面去領悟,由這一方面去走,就會達到「聲聞乘」。

  那麼「四諦法」也是這樣子。「苦、集、滅、道」就是,「集、苦、道、滅」。知一切通通都是「苦」的,把苦全部「集」合起來,去領悟這方面的「道」理,歸入於寂「滅」,就是「集、苦、道、滅」。由這方面去修行,達到「無我、無人、無眾生」就是「聲聞乘」。這裡面的道理,很深、而且很廣,不管「小乘」的道理如何,他們都是這樣子的。

  那麼,什麼叫「獨覺」呢?這「獨覺」兩個字,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什麼叫「獨覺」?

  是不是我們西雅圖雷藏寺的很好的習性?所有弟子的習性,反正我問什麼都是充耳不聞。我問大家什麼,大家都不開口講話。因為,大家知道的,反正講的也是錯的;不講呢,就是通通都是對的。

  我以前在軍中的時候,我們那個軍中的教官講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永遠都是對的!」。不做就沒有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哪裡會有錯呢?不過,不可以的!以後,我講了、大家還是要回答。其實你們講出來的,很多都是對的;不過有時候對的當中也有錯,錯的當中也有對。對錯之間,其實也是很難講的,也沒有一個標準的。

  不管怎麼樣子,大家還是勇於發言,免得我唱「獨腳戲」。這個去就變成「獨覺」。

  「獨覺」很簡單的,就按照字這樣子解釋,「獨自去覺悟」,就是「獨覺」嘛!這簡單的,你們都不講,留給你們講,你們都不講;真正難的時候,問哪!大家就拼命講。

  「獨覺」沒有什麼,就是獨自去覺悟。「獨覺」有三種說法:一個是「獨覺」,一個是「緣覺」;不是「圓覺經」的圓覺,而是緣份的「緣」。「緣覺」、「獨覺」,另外還有一個叫做「辟支」,「辟」呢,是牆壁的壁,底下少一個土字;支呢,是一支兩支的支,叫「辟支」。你們記得一種佛叫「辟支佛」,祂就是「獨覺」,辟支佛叫做「獨覺」,獨自去覺悟。

  什麼叫獨自去覺悟?他比較喜歡、樂於-很喜歡、很喜歡寂靜。寂靜就是說,很安靜的過日子;自己很喜歡獨自、自己安靜的,去追求心靈安靜的生活。這叫「常樂寂靜」。

  那麼,他沒有道侶,沒有道侶;不是說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的伴侶。他沒有道的伴侶,就是一個人。

  我們講這個Person to Person,就是一個對一個、一個人對一個人。talk` speak,就是一個對一個。Person to Person,一個對一個。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就是兩個啦!only one person,就是只有一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覺」,他只有一個人,沒有伴跟他一起修行,沒有道伴的。他沒有聽過佛說法,沒有佛來助道,沒有如來給他助道,他沒有聽過佛經,沒有聽過佛的道理;但是他靠自己去努力的冥想,去領悟宇宙當中的至道。他開悟了!終於有一天,他開悟了、他悟道了,他這佛呢?叫做「辟支佛」,就是「獨覺」,也就是「緣覺」。

  他從哪裡去領悟呢?他可以從十二因緣去領悟,由十二因緣去領悟;從他的生、出生,一直到入滅,這當中的、種種的,人生的種種的變化形象去領悟的。也可以由「色、受、想、行、識」這一方面他自己去冥想,去領悟。

  他終於覺悟到宇宙當中的至理,沒有如來跟他說法,他沒有聽到法,沒有佛陀講給他聽,他沒有看過佛經,沒有聽到如來說法;但是,他也開悟了,這個就是「獨覺」。

  所以在「小乘」裡面,包含了「聲聞」跟「獨覺」。假如,把他分出來呢?「大乘」就是「菩薩乘」;那麼「中乘」就是「獨覺乘」;「小乘」就是「聲聞乘」。這就是分成「三乘」。那麼把它分成兩乘呢?就是「大乘」跟「小乘」。這「小乘」包含了「聲聞」跟「獨覺」。

  那麼,「密乘」在哪裡呢?我們講的「密教」啊!到底在哪裡啊?「密乘」現在就是包含在「大乘」裡面。那麼,我自己本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好像是說,「大乘裡面包含了密乘。」我是不太同意的!當然,密乘也有菩薩的精神。密乘裡面是有菩薩的精神,它應該有沾上了「大乘」的一點邊;他也是在「覺有情」,有情眾生通通要度;但是,它其中的秘密意、高過於大乘的菩薩精神。

  你知道「密乘」裡面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像「捨身法」,「捨身法」就是菩薩的精神;像「供養」,它本身就是菩薩的精神;「普禮」就是菩薩的精神。

  在「密乘」,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在裡面;但是,「密乘」裡面的秘密意,它的修行,實修的秘密意,大過於大乘的菩薩的精神。

  所以,「密乘」應該分出來,直接成為一個乘派,不應該把它列入在這個大乘之中。

  當初呢,這佛教啊!分這個「乘」啊,在我們中國來講,是把這個「密乘」列入「大乘」之中。其實,應該分出來的!「密教」,應該它的秘密意,是很高深的!其實,修法非常的殊勝跟超越,不同於一般的「菩薩乘」。

  這裡面解釋這一段,我這樣子講,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很清楚。以後的,像這「小乘建立」啊!它就講了很多;不過,它這裡很亂的!「小乘」如何建立?它裡面所講的東西都很亂;這因為它是屬於廣論,所以它談的,先從這「三乘」開始,然後一直講到最秘密的「密乘」。

  那麼,廣泛的談論密教裡面,所有層次的、大大小小的,種種的做法,很多很多的!在還沒有真正進入這「密乘」裡面,種種做法當中,他先要把這個佛教的種種名詞,跟大家講解得清楚。但事實上,你們看這一本經,這一本經論你很難看得懂,很難看的清楚。

  我讀幾段文字給你們聽。「如斯勝劣二所化機」什麼意思?好像是化學機器吧?「彼由何乘各趣自果」這是什麼文字?這兩段文字啊!大家看一看,可以解釋得出來嗎?我已經講了很多了。「如斯勝劣二所化機」,「彼由何乘各趣自果」。什麼意思?這兩句話,這「依何分別」當中的這一頁的第四行底下唸起,這兩句,一般人就很難去看了。

  另外呢,他的這個「乘體」不同,「小乘建立」裡面,所講的句子你隨便怎麼唸,都不通的。都不通暢的。

  我這一世啊!是不是應該把這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把它寫成白話文?假如我寫成白話文,恐怕要寫很長,要花很多的時間;因為這一本經論,是非常好的。但,可惜!這譯的人本身,他的文字,文法不能通暢,影響了這一本書的流通,也是會有的。

  我們知道大家每個人手上都會有一本的;大家都買了,因為師尊要講,而且平時你們學「密乘」的,也會買這一本,然後,買來幹什麼呢?就給它放在書架上面,它擺起來很好看!跟佛教聖經一樣,好像你也很有學問。擺了,哇!人家到你的書房一看,哦!這「大藏十二部」。哇!「降龍十八掌」。好多哦!你的這個不得了!經典、書很多。一年,也許你也摸了一次,你幹什麼?吹灰塵!因為沾上灰塵,那麼髒了,你會把它擦一擦,晾一晾,然後吹一吹;灰塵吹掉再給它擺上去。幾年來,你也難得去給它請下來看,真的!很多這個經典,我們可以看得通;像「三藏十二部經」,文句都比這一本好。這一本是,真的是最差的。

  我假如是宗喀巴的話,會氣死!怎麼譯成這樣子呢?譯成中文,你也要流通(暢)嘛:流通(暢)本就是要讓大家看得懂嘛!隨便讀兩句,大家都搞不清楚,「化機」,「二所」。「二所」是兩間的,「兩個廁所」?「化機」,「化學的機器」什麼玩意?所以,我看你們,我問了嘛,你們這一本經論,看過了沒有?你們有些人跳著看;有些人看一兩篇;有些人根本就沒有看;有些人根本看不下去,還有弟子跟我講,他說,「這一本經論太好了!」我說,怎麼好?「因為只要看了兩段就睡著了。」只要看了一段,他說就會睡著,是最佳的催眠經論、最好的催眠經論,他看了很煩,不如合起來睡覺。這很可惜的!很好的東西,他講得很清楚,每一種細節他都講得很清楚,像論這個「三乘」。什麼原因啦!裡面包含什麼,他都講得很清楚。今天我們談到這裡。

  這個明天呢,再談「小乘的建立」。這一段更難看啊!我的天啊!這一段更難看了;但,我確實是把它讀過了。還好!當師尊的,總有一些這個通。就是你寫的文句再怎麼樣子,我眼睛一閉;意義想一想就通了;這個明明不通的,我都通了。

  好像,我在芝加哥,有一個弟子的餐館的下水道,廢水處理不通,他夢見師尊去了,拿一個鏟子,說:「給你通下水道。」唉!我這一鏟啊!他第二天,他下水道就通了。本來他這個餐館,下水道不通的話,美國的衛生局啊!是會把這整個餐館封起來,不准營業的。他花了兩萬塊錢美金、請那個通下水道公司來通,都不通的。

  結果,他夢見師尊拿一個鏟子,去通下水道;第二天,它就通了,他就省下兩萬塊,不必再那個。所以,他這一次請我們,專門下廚請我們。可見這個師尊,是有「通力」。

  我不是清道夫啊!不是拿著鏟子跟人家通下水道,而是有「通力」。就是說,我用意念去看這一本經典;用意念,用自己的意念。文句不通的,眼睛閉起來,想一下--它就通了!就明朗了!就可以講。

  你們以後看經啊,需要靈感,要產生一種「通力」。一本經典拿起來,它的重要點在哪裡?如何融會貫通?如何上下貫通?如何通其義諦?這個是主要的,在於你自己冥想之理。好!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丙二、依何分別

  今天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今天講,「丙二、依何分別」。

  因為這一本經論、它廣大無邊,所以它提到的東西非常的多,也就是說,裡面的內涵非常廣,而且非常的深。這「廣論」的意思就是講,這並不是只討論一項的,而是非常廣泛的,談到佛法上的種種的問題。

  單單這個「三乘」,它就談了很多。他講這個「三乘」依何分別?其實啊!單單講這個「三乘」,就已經有很多種的說法。我知道的,有「大乘」、「中乘」,還有「小乘」。有「大乘」、「小乘」,還有「密乘」。很多種種的說法,甚至三又歸於二,也就是只講「二乘」;也有講「五乘」的。很多種說法。

  但是,不管怎麼講,還是不離開如來祂本身的宗旨。都還是講得通的。

  我們看這一段:--「論分二門」。也就是講說,「三乘」啊!它論起來,事實上只有二個門。

  「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釋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我們讀這句,它的文字,當然,法尊法師,他的教育程度我不知道是什麼程度。總之,他搞得文句都不是很通暢的;而是,一個字跟一個字,跟我們去看黃石公團那個石頭一樣。跟YellowStonePark黃石公園,黃色的,又臭又硬的,那種石頭是一樣的。不通暢,也沒有美感;甚至它的意義也不連貫。所以你讀它這一段,這已經是很清楚的哦!這一段文字,我認為是最好的哦!最好的己經是這個樣子了。

  「論分二門,今釋其義,有所為下劣,唯為自故,及所得下劣,唯欲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有些人假如不懂得佛法的,看這一段,他已經就睡覺了。什麼故?什麼故?其實,他是這樣子講的:有所為,其實大乘、小乘,都是有所為的、有所作為的,好像你有一個目標的,你要達成這個目標,但是它的層次非常的低下、下劣。「唯為自故」,都是為了自己的。唯一的緣故,就是為了自己的緣故、都是為了自己的。

  「及所得下劣」,所得到的當然也是下一乘的那一種果。

  「唯欲解脫生死」,什麼目標呢?就是為了解脫生死。「眾苦求寂滅果故」就是說,他知道眾生都是苦的。

  他為了求寂滅的果,所以才修這一種下劣的這一種層次的修行,這是「小乘」。這整段話講的,都是「小乘」。

  所以,什麼叫「小乘」呢?就是,因為知道眾生是苦的,為了解脫這些苦,那麼去求寂滅的果;就是把這些煩惱通通把它消滅掉。那為了什麼呢?當然是為了自己啊!自己能夠得到解脫就好了;這個就是講「小乘」。這一種的想法是比較下一乘的,比較低劣的;所以叫「下劣」,講的就是講「小乘」啦!

  那麼現在呢?講「大乘」。什麼是「大乘」呢?

  「有所為殊勝,普為一切詣有情故。及所得殊勝,欲求佛果故。」有所為,是有所作為的。為了度眾生嘛!有所作為。「殊勝」,就是他的層次比較高一層的,比較殊勝的;為了什麼呢?他有目標的。所為如何呢?是為了所有一切有情眾生,而去修行的。這個就是「大乘」了。當然他所得到的,也是非常的殊勝的果。

  為什麼這樣子做呢?也是一樣要求得到佛的果位,如來的果位,為了這種去修行的叫做「大乘」。

  那麼,「大乘」跟「小乘」就分出來了。這裡面沒有講這個「密教」,沒有講「密乘」。它其中的小乘啊!實在是分成二種的。

  單單講這個「小乘」啊,就分成兩種。它說,「小乘」中復有「聲聞」、「獨覺」二種,那麼把這兩種合起來就叫做「小乘」跟「大乘」,這就是講於一乘,分開了密教。

  那麼講「三乘」呢?有這種講法:「大乘」、「中乘」就叫做「獨覺」;「小乘」就叫做「聲聞」,這就變成「三乘」。那麼,現在目前所講的這個「三乘」,又講「大乘」、「小乘」,跟「密乘」。就是這樣子的分別。

  我們現在再看:什麼是「聲聞」?這裡面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聲聞」?什麼叫做「獨覺」?我們中文很奇怪的!「聲聞」,「聲」就是聲音,「聞」就是聽到。很好解釋!你聽到聲音就叫做「聲聞」。聽到什麼聲音呢?

  釋迦牟尼開口,用口講出來,教化你,聽到如來的聲音,你聽了、「聞」;然後你開悟了,「苦、集、滅、道」。你依四諦法去修行,然後等得到了阿羅漢果,這就是「聲聞乘」;就是「小乘」,這是一個解釋。

  第二個解釋是說,以佛道之聲啊,於眾生之「聞」;用佛道的聲音,給眾生去聽,去教化他們,就叫做「聲聞」。這是第二種「聲聞」的意思。

  第三種「聲聞」的解釋。要知道啊!這世界上的我、眾生,這個「我」啊,「眾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無人、無眾生,那這世界剩下什麼東西?以前我在寫這個書裡面,我提到了,這世界上的起源,原來是由聲音開始。一切有形的東西,本身都是不存在的,完全由聲音開始。

  那麼這個「聲」呢?就是第一個字,就是「聲」。已經把所有天下的東西都化為無的時候,就剩下了一個「聲」。那麼,「聞」?你就是悟了這一方面的道理,你去領悟這個聲方面的道理,你領悟出什麼呢?就是說,根本沒有我存在了,也沒有人存在了,沒有眾生存在的,這個就是「聞」。

  所以,我以前講過:大法無他、口訣無他,幾個字而已!「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壽者就是指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物質的世界。)「無壽者」就是,沒有時間的世界;你從這一方面去領悟,由這一方面去走,就會達到「聲聞乘」。

  那麼「四諦法」也是這樣子。「苦、集、滅、道」就是,「集、苦、道、滅」。知一切通通都是「苦」的,把苦全部「集」合起來,去領悟這方面的「道」理,歸入於寂「滅」,就是「集、苦、道、滅」。由這方面去修行,達到「無我、無人、無眾生」就是「聲聞乘」。這裡面的道理,很深、而且很廣,不管「小乘」的道理如何,他們都是這樣子的。

  那麼,什麼叫「獨覺」呢?這「獨覺」兩個字,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什麼叫「獨覺」?

  是不是我們西雅圖雷藏寺的很好的習性?所有弟子的習性,反正我問什麼都是充耳不聞。我問大家什麼,大家都不開口講話。因為,大家知道的,反正講的也是錯的;不講呢,就是通通都是對的。

  我以前在軍中的時候,我們那個軍中的教官講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永遠都是對的!」。不做就沒有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哪裡會有錯呢?不過,不可以的!以後,我講了、大家還是要回答。其實你們講出來的,很多都是對的;不過有時候對的當中也有錯,錯的當中也有對。對錯之間,其實也是很難講的,也沒有一個標準的。

  不管怎麼樣子,大家還是勇於發言,免得我唱「獨腳戲」。這個去就變成「獨覺」。

  「獨覺」很簡單的,就按照字這樣子解釋,「獨自去覺悟」,就是「獨覺」嘛!這簡單的,你們都不講,留給你們講,你們都不講;真正難的時候,問哪!大家就拼命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覺」沒有什麼,就是獨自去覺悟。「獨覺」有三種說法:一個是「獨覺」,一個是「緣覺」;不是「圓覺經」的圓覺,而是緣份的「緣」。「緣覺」、「獨覺」,另外還有一個叫做「辟支」,「辟」呢,是牆壁的壁,底下少一個土字;支呢,是一支兩支的支,叫「辟支」。你們記得一種佛叫「辟支佛」,祂就是「獨覺」,辟支佛叫做「獨覺」,獨自去覺悟。

  什麼叫獨自去覺悟?他比較喜歡、樂於-很喜歡、很喜歡寂靜。寂靜就是說,很安靜的過日子;自己很喜歡獨自、自己安靜的,去追求心靈安靜的生活。這叫「常樂寂靜」。

  那麼,他沒有道侶,沒有道侶;不是說有沒有「道理」,沒有道的伴侶。他沒有道的伴侶,就是一個人。

  我們講這個Person to Person,就是一個對一個、一個人對一個人。talk` speak,就是一個對一個。Person to Person,一個對一個。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就是兩個啦!only one person,就是只有一個人。

  「獨覺」,他只有一個人,沒有伴跟他一起修行,沒有道伴的。他沒有聽過佛說法,沒有佛來助道,沒有如來給他助道,他沒有聽過佛經,沒有聽過佛的道理;但是他靠自己去努力的冥想,去領悟宇宙當中的至道。他開悟了!終於有一天,他開悟了、他悟道了,他這佛呢?叫做「辟支佛」,就是「獨覺」,也就是「緣覺」。

  他從哪裡去領悟呢?他可以從十二因緣去領悟,由十二因緣去領悟;從他的生、出生,一直到入滅,這當中的、種種的,人生的種種的變化形象去領悟的。也可以由「色、受、想、行、識」這一方面他自己去冥想,去領悟。

  他終於覺悟到宇宙當中的至理,沒有如來跟他說法,他沒有聽到法,沒有佛陀講給他聽,他沒有看過佛經,沒有聽到如來說法;但是,他也開悟了,這個就是「獨覺」。

  所以在「小乘」裡面,包含了「聲聞」跟「獨覺」。假如,把他分出來呢?「大乘」就是「菩薩乘」;那麼「中乘」就是「獨覺乘」;「小乘」就是「聲聞乘」。這就是分成「三乘」。那麼把它分成兩乘呢?就是「大乘」跟「小乘」。這「小乘」包含了「聲聞」跟「獨覺」。

  那麼,「密乘」在哪裡呢?我們講的「密教」啊!到底在哪裡啊?「密乘」現在就是包含在「大乘」裡面。那麼,我自己本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好像是說,「大乘裡面包含了密乘。」我是不太同意的!當然,密乘也有菩薩的精神。密乘裡面是有菩薩的精神,它應該有沾上了「大乘」的一點邊;他也是在「覺有情」,有情眾生通通要度;但是,它其中的秘密意、高過於大乘的菩薩精神。

  你知道「密乘」裡面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像「捨身法」,「捨身法」就是菩薩的精神;像「供養」,它本身就是菩薩的精神;「普禮」就是菩薩的精神。

  在「密乘」,有很多菩薩的精神在裡面;但是,「密乘」裡面的秘密意,它的修行,實修的秘密意,大過於大乘的菩薩的精神。

  所以,「密乘」應該分出來,直接成為一個乘派,不應該把它列入在這個大乘之中。

  當初呢,這佛教啊!分這個「乘」啊,在我們中國來講,是把這個「密乘」列入「大乘」之中。其實,應該分出來的!「密教」,應該它的秘密意,是很高深的!其實,修法非常的殊勝跟超越,不同於一般的「菩薩乘」。

  這裡面解釋這一段,我這樣子講,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很清楚。以後的,像這「小乘建立」啊!它就講了很多;不過,它這裡很亂的!「小乘」如何建立?它裡面所講的東西都很亂;這因為它是屬於廣論,所以它談的,先從這「三乘」開始,然後一直講到最秘密的「密乘」。

  那麼,廣泛的談論密教裡面,所有層次的、大大小小的,種種的做法,很多很多的!在還沒有真正進入這「密乘」裡面,種種做法當中,他先要把這個佛教的種種名詞,跟大家講解得清楚。但事實上,你們看這一本經,這一本經論你很難看得懂,很難看的清楚。

  我讀幾段文字給你們聽。「如斯勝劣二所化機」什麼意思?好像是化學機器吧?「彼由何乘各趣自果」這是什麼文字?這兩段文字啊!大家看一看,可以解釋得出來嗎?我已經講了很多了。「如斯勝劣二所化機」,「彼由何乘各趣自果」。什麼意思?這兩句話,這「依何分別」當中的這一頁的第四行底下唸起,這兩句,一般人就很難去看了。

  另外呢,他的這個「乘體」不同,「小乘建立」裡面,所講的句子你隨便怎麼唸,都不通的。都不通暢的。

  我這一世啊!是不是應該把這一本《密宗道次第廣論》,把它寫成白話文?假如我寫成白話文,恐怕要寫很長,要花很多的時間;因為這一本經論,是非常好的。但,可惜!這譯的人本身,他的文字,文法不能通暢,影響了這一本書的流通,也是會有的。

  我們知道大家每個人手上都會有一本的;大家都買了,因為師尊要講,而且平時你們學「密乘」的,也會買這一本,然後,買來幹什麼呢?就給它放在書架上面,它擺起來很好看!跟佛教聖經一樣,好像你也很有學問。擺了,哇!人家到你的書房一看,哦!這「大藏十二部」。哇!「降龍十八掌」。好多哦!你的這個不得了!經典、書很多。一年,也許你也摸了一次,你幹什麼?吹灰塵!因為沾上灰塵,那麼髒了,你會把它擦一擦,晾一晾,然後吹一吹;灰塵吹掉再給它擺上去。幾年來,你也難得去給它請下來看,真的!很多這個經典,我們可以看得通;像「三藏十二部經」,文句都比這一本好。這一本是,真的是最差的。

  我假如是宗喀巴的話,會氣死!怎麼譯成這樣子呢?譯成中文,你也要流通(暢)嘛:流通(暢)本就是要讓大家看得懂嘛!隨便讀兩句,大家都搞不清楚,「化機」,「二所」。「二所」是兩間的,「兩個廁所」?「化機」,「化學的機器」什麼玩意?所以,我看你們,我問了嘛,你們這一本經論,看過了沒有?你們有些人跳著看;有些人看一兩篇;有些人根本就沒有看;有些人根本看不下去,還有弟子跟我講,他說,「這一本經論太好了!」我說,怎麼好?「因為只要看了兩段就睡著了。」只要看了一段,他說就會睡著,是最佳的催眠經論、最好的催眠經論,他看了很煩,不如合起來睡覺。這很可惜的!很好的東西,他講得很清楚,每一種細節他都講得很清楚,像論這個「三乘」。什麼原因啦!裡面包含什麼,他都講得很清楚。今天我們談到這裡。

  這個明天呢,再談「小乘的建立」。這一段更難看啊!我的天啊!這一段更難看了;但,我確實是把它讀過了。還好!當師尊的,總有一些這個通。就是你寫的文句再怎麼樣子,我眼睛一閉;意義想一想就通了;這個明明不通的,我都通了。

  好像,我在芝加哥,有一個弟子的餐館的下水道,廢水處理不通,他夢見師尊去了,拿一個鏟子,說:「給你通下水道。」唉!我這一鏟啊!他第二天,他下水道就通了。本來他這個餐館,下水道不通的話,美國的衛生局啊!是會把這整個餐館封起來,不准營業的。他花了兩萬塊錢美金、請那個通下水道公司來通,都不通的。

  結果,他夢見師尊拿一個鏟子,去通下水道;第二天,它就通了,他就省下兩萬塊,不必再那個。所以,他這一次請我們,專門下廚請我們。可見這個師尊,是有「通力」。

  我不是清道夫啊!不是拿著鏟子跟人家通下水道,而是有「通力」。就是說,我用意念去看這一本經典;用意念,用自己的意念。文句不通的,眼睛閉起來,想一下--它就通了!就明朗了!就可以講。

  你們以後看經啊,需要靈感,要產生一種「通力」。一本經典拿起來,它的重要點在哪裡?如何融會貫通?如何上下貫通?如何通其義諦?這個是主要的,在於你自己冥想之理。好!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丙三、丁一
1994-07-19  
丙三、乘體不同分二,丁一、小乘建立

  我們今天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講:「丙三、乘體不同」跟「丁一、小乘的建立」。

  這一段很長;但,其中有所辯論。我們曉得這個「小乘」--「於利他事厭背荷負,唯為自利解脫修行,能證解脫正因,是證無我義慧。」這幾句話是重點。

  利他呢,對於能夠幫助有情眾生的,他不願意去做。因為他不喜歡去附合眾生,不要去擔當!不要去荷負如來事業,他不要去做的。這個眾生的種性當中啊:台灣人講的:「一種米養百樣人」,有人喜歡這個「小乘」的修行。

  他說,度眾生太難了,他不喜歡;他一個人喜歡獨自去修,這個就是「於利他事厭背荷負」。有很多人講,我不管別人怎麼樣,我只管我自己修行。不願意背眾生的這些事業;不願意、也不喜歡跟大眾生存在一起。

  有很多人,他本身的個性是這樣子的:他喜歡一個人獨居,不喜歡跟大眾生活在一起,或者是想辦法去度眾生。他背自己的事,只背自己的業,只願自己修行得果,不管其他人死活,通通不管。

  不過,這裡也有他的道理。你以為你管到別人?其實,沒有!很多人只管自己,接著近親的人他管。父親生病了、母親生病了,急得要死!--「我一定要飛回去看他」。父母生病了,為什麼?因為是近親息息相關的。你突然間聽到說某個醫院的某一個人,他得了血癌,你一點感動都沒有;你不會感動,因為他跟你毫無關係,你根本不認識他,你心理上不會產生另外一種情懷,特別去關心他。

  所以,台灣的布袋戲裡面經常演:「死,不要死貧道。」貧道不要死,別人的事情,死活他不管。「死道友,不要死貧道。」什麼意思啊?就是別的道友死了,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最好是別的道友都死了;但是貧道不要死!「貧道」就是「我」,「我不要死!」。這是什麼心理?這種心理啊!我們講的,就是一種自私的心理。

  所以,修行只為自己,只顧自己,是有這樣子的;他喜歡自己修,別人他通通不管!但,人的心理是有這種心理啊!你說,你父母怎麼樣了,心急得很;兄弟姐妹怎麼樣子,激動的很!自己至親的人,自己的妻子怎麼樣了,哇!急得很!很急!自己的兒女怎麼樣了,急得很!一聽到別人兒女怎麼,馬上就說,「干我何事?」這心理是一樣的哦!

  你們不要小看這種心理,有時候啊!很多弟子啊!在回信公司裡面講,嗨!「這個來信很重要!一這個全身都是病耶!一很嚴重的病耶!而且很嚴重的事情發生。」「我們應該趕快處理,看看他有沒有皈依?」一看,他不是皈依的弟子。「管他的!」這個分別就出來了。

  這個分別,皈依的是同門,就是我們同門,就是要關心他,他是皈依弟子。「唉!他沒有皈依,得了這些病啊!我們沒有分別心,這個不能提早處理。」「排隊!跟著大家一起排!為什麼他不皈依呢?皈依了,我們才會緊急處理。」這當中啊!就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這種心。

  你們每一個人,有時候徇著私情,徇私情拿來的條子,「這比較重要,請師尊先處理。」我怎麼不知道那是你母親?(笑!)是你母親嘛!對不對!你假如今天是別人的母親哪,你不會趕快;徇著私情,趕快拿一張條子:「師尊、先問這個。」「這個先問一下。」不可能的事情的,你不認識的人,你怎麼會突然間拿一張條子給我說,先問這個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有一點,別的弟子,他說:唉!寫信給師尊,總是要一、兩個月或者甚至於他出去一趟一個月旅行回來,處理信恐怕三、四個月才能夠收到回信。有一個辦法,寄給其他的上師,紅包分成兩份,一份給上師,一份給師尊。這上師一接到這種信啊!他一看,我不是講哪一個啦!有沒有這回事我也不知道,總之,以前是這樣子的。我講以前,不是現在!一份是他收,一份是要供養師尊。

  他收了,一定先拿著,「師尊、這個先處理。」然後他拿去包裝啊!拿皈依證書啊!到藥(符)箱去拿藥(符)。(笑!)他就先做、先回信。

  「哦!這個快。」他會想說,這個快!以後就寄給這位,就行了。代轉、寄給代轉的,他馬上親自可以到師尊面前馬上問,馬上解泱。這樣子,這就是一般我們講的,有「公」跟「私」,「有分別」跟「沒有分別」的這個差別在這裡。

  那麼,「小乘的建立」,是因為他本身厭惡去背負眾生的業障,不願意去度有情眾生,只願意修自己,這個就是「小乘的建立」。

  「於利他事厭背荷負」,荷負就是負荷啦!「唯為自利解脫修行。」我自己先解脫要緊。我自己先把煩惱解脫,生死先了。我自己先修自己的。他自己先利益自己。「能證解脫正因。」因為,你要追求解脫嘛!「解脫」是正因,是一個很正理的因果,「正因」。「是證無我義慧」,由這裡去證明到「無我」,這個義諦是最高層、最高的智慧;所以,這是「小乘建立」的兩種特性。

  這跟「大乘」真的是沒有什麼關係,好像說們密教裡面,為什麼也會歸於「大乘」呢?主要是,我們有「四無量心」;小乘是不講「四無量心」的。什麼「慈悲喜捨」?「給眾生快樂啦!」「了眾生的煩惱啦!」「永遠歡喜的這樣子去做啦!」「能夠捨掉自己一切的生命、時間」。小乘沒有這個「慈悲喜捨」。

  「慈悲喜捨」是「無量心」,小乘不談的!他說:「慈」也是給自己快樂,讓自己了自己的痛苦,我歡喜自己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然後呢?我不捨得給別人,全部捨給我自己,這個是「小乘」的,沒有什麼「慈悲喜捨」。

  不過,「小乘」的修行,也是由「戒」跟「定」。這裡面講:「以戒定等餘道為伴而正修習」--修「戒」跟「定」的。「戒」呢?就是「戒律」,由戒律開始,那麼求「定」。「以戒定等餘道為伴而正修習,故能盡斷一切煩惱。」能夠斷一切煩惱,這就是「小乘的建立」。

  那麼,我們翻到第六頁。哇!這裡是一大篇,整整第六頁、第七頁,都是滿滿的!
 
  其實,這個別人看啊,看不懂;我看,看得懂!這是在「辯論」。論什麼呢?在論「無我」。這當中有講到幾句話,很清楚!很多的論師認為,「這個不能了生脫死。」「不能得到開悟。」論師是這樣子講的。

  〈入中論〉云:「汝見無我瑜珈師,不能通達色等性,以未達彼自性故,緣色轉故生貪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印度的時候,稱這一種小乘的,「無我」、「無我瑜珈師」,是修「無我」的。大家想想看,你要修「無我」,也就是沒有「我執」的這個性在裡面;既然沒有「我執」的話,難道你還能夠自立嗎?這裡面有矛盾在。「小乘」建立在「無我」上面,要修這個「無我」;既然要修「無我」,那麼「自立」又是什麼呢?不是「有我」嗎?所以,這當中是有矛盾的。這裡面的幾個論師在互相辯論。

  所以,〈入中論〉就有這一段話:「汝見無我瑜伽師,不能通達色等性,以未達彼自性故,緣色轉故生貪等。」這個意思是講,修「無我」的人,知道是「無我執」;既然是「無我執」,那麼為什麼還要「自立」呢?這就是矛盾的地方。到底「小乘」的建立是不是有矛盾,這裡面它有辯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諸佛及獨覺,諸聲聞所依,唯一解脫道,除汝更無餘。」這個是講,「通達法無自性唯一的分別母。」乃是「二乘的真解脫道。」又講,「欲學聲聞地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多」--想要學這個「聲聞地」的,這個「小乘」的,還是要學「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智慧到達彼岸;不能這樣子做的話,沒有智慧的,只從「戒」跟「定」而已,而不由「智慧」去求解脫的,也不能夠達到彼岸的。

  這裡面就講啦:--

  「攝頌」裡面講,「欲成聲聞眾,獨覺及法王,若不依此忍,莫能得成就。」所以,是很清楚的。

  你要小乘「聲聞」得成就啊!也要依此忍。這個「忍」是什麼?這是一個果位。但是我講過,什麼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本身就是一個果位,「法忍」本身就是一個果位;可以講,就是知道「法執」了。

  你假如不依這個方法去修的,一樣的不能夠得到成就的。所以在這裡面,他談到了,你既然想要得成就,要得到「無我」的義諦的話,你必須要去知道真正的「佛性」、它的「空性」。

  那麼,你假如知道了「空性」的話,你心量自然能夠廣大如虛空;這個時候,在有意無意當中,你自然合乎「無量心」。

  修行的開始,雖然你不願意去負荷如來的事業,去度有情的眾生;但是,當你接近「無我」的時候,你廣開了你的智慧。你智慧已經打開了的時候,你仍然會走上「慈悲喜捨」這種「四無量心」的境界;還是要學這個「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從「無我」開始,從這個「聲聞」開始,一直走到「菩薩」這一條路,並不是說完全不通的;其實,也是通的。有的從「小乘」學,最後他也是走到「大乘」的路;有的從「大乘」學,但是,在他學的過程當中,他也過「小乘」的這種生活。

  所以,真正講起來的話,你學「小乘」,最後呢,你也要走上「大乘」;學「大乘」,也要過「小乘」的生活。

  這就是第六頁裡面完全在辯論的「無我」。

  那麼,在第七頁裡面,它是論「無常」,由「無常」來證明「無我」。我們曉得「無常」,這裡面有一句話,在「六十正理論」云:「生起及滅道,為需要而說,知生故知滅,知滅故無常,由知無常性,亦能達正法。諸了知緣起,遠離於生滅,彼成就正見,能越三有海。」

  很多「小乘」的修行,也是從要認知「無常」,要知「無常」,才能夠證「無我」的。

  我們曉得,知道有人出生了,就知道他要死了;有「生」、必有「死」。那麼,知道有死,就能夠證明--「無常」。這個道理就是在這一段裡面,「知滅故無常」。困為知道是「無常性」,知道眾生種種的現象,都沒有常性的;這樣也能夠達到正法,因為你悟到這個世間的眾生沒有常性,所以也能夠達到正法。

  像我們交朋友來講,或者我問事情來講,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子的:當初兩個人在一起,很有緣,覺得很好,相處很歡喜、產生歡喜心;隔了不久,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們自己寫信來就講:「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那兩個人就吹了。

  吹了,就是什麼呢?這是證明什麼呢?這是一個很小的一個「無常」。今天很多弟子寫信來給師尊:「最近辦離婚」。當初在上帝面前,在教堂裡面結婚;教堂裡面結婚要問的:「妳愛他嗎?」「愛!」「你愛她嗎?」「愛!」好啦!上帝給你們證明啦!你們要互相愛,你們就結婚吧!就回去組織一個家庭,那麼共同過生活,在上帝面前不能講假話,在上帝面前都是講真話的。

  所以,師尊主持這個婚禮啊,我從來不問這一套的。囉嗦嘛;對不對!哪裡有人到面前來還敢講「不愛」?「妳愛他嗎?」「NO!」「你愛她嗎?」「NO!」問這種話簡直是多餘的。我還問:來幹嘛?到了我面前來,兩個人要結婚、當然都是愛的嘛!這個就是「誓盟」。在上帝面前已經發誓了。「I swore」!我發誓了!發誓吃白菜、沒有用的;會變的!「無常」啊!兩三下就完蛋了。誤會愈來愈深,個性不合。哇!又愛上別人了;愛有好幾個的,不是only one的,有好幾個分出去的--多心,這都是「無常」。

  這個生死也是「無常」。你知道什麼時候死?什麼人知道的?對不對?有一個腦筋急轉彎:「飛機失事了,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沒有死?大家都活著?」問大家:「飛機失事了、故障了,為什麼大家都沒有死?(有弟子答:「因為飛機沒有起飛。」)你偷看書!對了!那個飛機根本沒有起飛。腦筋急轉彎,老實講,飛機假如真是從空中爆炸或者掉下來,很難得有一個活的。這是「無常」。

  你知道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死?不知道!由於有這種觀念,能夠引你入正法,由「無常」證明到「無我」;因為,你自己這個「我」,隨時會滅的。「無常」,引起你修行的這個心,你知道你這個「我」,並不是永遠存在的;所以,會達到「無我」的正念上面,由「無常」能夠達到正法,就是走到「無我」這條路。

  所以呢,這裡面就是在辯論。有很多論師認為「無常」不能達到正法;但是,有很多論師認為「無常」可以達到正法,這就是在這裡面講解這方面的事情。

  唯一的這個「小乘」的說法是:「諸聲聞乘中,未說菩提願,大行及迴向,何能成菩薩。」這也是一種講法。

  但是呢,我剛才講的:「聲聞乘」中,只要他達到「無我」了,他就會知道一切都是「空性」;既然是「空性」,就是會有平等觀出來,那麼他也會走向「四無量心」的這條道路。

  總之啊,「大小乘不以見分」。「大乘」、「小乘」,不以「見」來分別;以什麼為分別呢?就是,你「發心」的大小。有很多人發心比較小,「我先度自己,」發心比較小,就變成「小乘」,這是「小乘的建立」。那麼發心比較大的呢?就是「大乘」。他「自利、利他」,也要度所有的有情。這個是「小乘建立」,是發心等諸方便故。這個道理是在這裡的,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丁二
1994-07-20  
丁二、大乘建立

  今天我們看《密宗道次第廣論》第八頁:--「丁二、大乘建立」。這個「乘」字,其實也是當「車」解,當「車子」來解;也就是說:等於是車子,載我們的車子一樣。

  也有人這樣子解釋:你能夠度十個人,這個車子,就是坐十個人的車子;能夠度百個人,這個車子,就是坐一百個人的車子;能夠度萬人,那麼這車子就是很大的車子,這當中也有這個比喻。

  這句〈入定不定印經〉,裡面說有五種;這個不是指「容量」,而是「速度」。因為,人有利根、有鈍根,那麼修行有的比較快,有的比較慢,速度不同,所以它有五種比喻。

  「牛車」、「象車」、「日月行」,及「二乘」與「佛神通飛行」,這個就是它的比喻。「牛車」?牛車我坐過。小時候,在鄉下的地方;不只是在鄉下,以前都市裡面也一樣有牛車在走。牛在前面拉車,那個種田的人就坐在車頭的地方,拿著一條鞭子在趕牛,車子一過,我們一出來,一看到牛車啊,就很喜歡去追、追這個牛車,然後呢,追到尾巴那裡就跳一下,就攀住這個牛車,不是攀住牛,是牛尾巴的那個杵、那個杵子;然後,人就吊在上面,讓牛車拖一段距離,然後再下來,就覺得很舒服。

  相信師母可能坐過牛車。你也坐過牛車?我們都坐過牛車的。有時候我們就跟那個趕牛車的人講:「讓我們坐一下子。」他就停下來,讓我們上去擠;幾個小孩子上到牛車上面,然後他開一陣子,然後我們再下來。覺得被車載的這一種過程很舒服,好像自己不用走路、又可以坐在車子上面。那時候,很難去坐什麼車子的,有牛車已經是很好了;但是,牛車的速度比較慢,我們小孩子跑的時候速度會比牛車還快,這是「牛車」。

  「象車」。象車我們曉得只有在印度,泰國有;在台灣是沒有象車的。所以,我們沒有坐過象車。但是,有人到東南亞旅行的時候,有人要騎象,是有的。好像,象的背上用一個籃子,那麼你把小孩子放在籃子上面,這樣子騎一下;或者,你要騎象照相,也是有的。這個是「象車」。象車比牛車還快一點,不過都是屬於動物的車。

  這裡面又談到,更快一點?像:「日月行」,日月行就比較快了。好像太陽這樣走,月亮在走。我們以前都認為是太陽追月亮,還是月亮追太陽;我反正搞不清楚,反正兩邊追來追去,都是追不到的。日月行,就是說,像太陽這樣子行走的,月亮這樣子的行走已經很神速了、已經很快了,這又比動物的牛車、象車好一點。

  為什麼佛陀會以「象車」來比喻呢?因為在印度是有象的,他們出門是用象做為他們的坐騎的,所以當然是有象車了。在台灣、在美國,你說哪裡有什麼象車?根本就沒有。在印度、在泰國,他們是有用象來坐騎,所以佛陀會用象車來比喻。

  「日月行」是我們眼睛看到的。太陽在走、月亮在走,很神速的!就表示已經是智慧很高的修行者。

  那麼又講到,「佛神通飛行」,那又更快了。如來的神通飛行,到底是怎麼樣子的速度?如何去講佛、如來的神通飛行呢?這不到佛境界的人很難去想像,如來是怎麼樣子神通飛行?

  以前有一個弟子問我,他每一次禪定,他的靈魂就飛超來,一飛起來,就飛上去,他就碰到屋頂,每一次他只能夠碰到屋頂;碰到屋頂他就飛不出去,他問我怎麼辦?你說怎麼辦?其實,只有三個字:「穿過去。」把它穿過去就出去了,因為靈魂這種東西,「靈體飛行」,不應該有物質觀念;靈體飛行,它沒有物質觀念,說你,碰到屋頂;是你的意識裡面有屋頂,才會顯現屋頂,當你把這個屋預化為無形的時候,你就穿過去了。

  我做靈體飛行,這山河大地,都在我的腳底下。以前,我研究道家,師父有教這個「甲馬法」。

  什麼是「甲馬法」?講起來,你們都會感覺很奇怪,這也是一種神行法。在你的腳上,左右腳下綁上了「甲馬」,你在行走的時候,你唸咒語,那麼腳步會很快的,那個樹木如同風在移一樣、風在移動一樣;沒有樹木兩邊這樣子閃過,你不會撞到樹木的。因為,「甲馬」本身就有眼睛,它會看,你要到那裡去,兩隻腳就跟馬腳一樣,很快的!這個叫「神行法」。

  道家是有「神行法」。現代人會不會?有沒有神行法?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是,你們看〈水滸傳〉。〈水滸傳〉裡面,它是講三十六天罡跟七十二地煞,天罡星跟這個地煞星,其實〈水滸傳〉裡一O八個好漢,都是屬於星辰,都是煞星。其中有一個叫神行太保。每一次,宋江有事情叫他,「你現在到那一個城去?」別人走十天,他一天就可以到,所以他的外號叫神行太保。怎麼走的?就是「甲馬法」。左右腳綁上了「甲馬」,然後唸「神行咒」,走起來的時候,那個地會捲起來。你知道那個土地、是平的,本來是平的,但是一走起來的話,居然會捲起來。

  我告訴大家,這個方法,有點像我們今天到那個Air Port,有沒有?那個行動的那一個,我們好像要趕到很遠很遠,要趕到另外一個Gate(閘口)的時候,中間它有一條移動的道路,那個土地會捲起來,一直捲、一直捲,捲得一直很快速;那麼,你走一步,別人走十步,你腳一抬起來,就是十步。

  所以,這種法叫「神行法」。我記得我在〈六甲天書〉裡面有看過「神行法」。神行太保的「神行法」,就是依照〈六甲天書〉裡面來的;〈水滸傳〉裡面有記載,那麼,這個不算厲害啊!這個「神行法」不算厲害。

  我們以前,武俠小說裡面的輕功才厲害!武俠小說那個「凌空虛渡」啊!「八步趕禪」、這個「蜻蜓點水」,這些功夫才厲害!「踏雪無痕」、踏在雪上也沒有痕跡的。

  像那個陸地飛行術:「踏雪無痕」、「八步趕禪」、「凌空虛渡」,哇!這些輕功,我們中國武俠小說裡面的輕功真厲害!我一直很想!!。太好了!

  我假如學會了話--其實,我也是會啦!只是、我用的是「靈體飛行」,我用的是「星光體」;「星光體飛行」,這種速度很快的,很快!輕功也是一樣、神行法也是一樣。  

  我記得我寫〈彩虹山莊大傳奇〉,裡面就寫到北獅。獅王菩薩,祂用的就是神行法。可以騰雲、可以駕霧,可以如風、可以禦風飛行;禦風飛行就是跟風的速度一樣,你身體跟風合一的話,以風的速度來飛行就叫「禦風飛行」。這個速度己經很快了;但是,靈體飛行,如來的神通飛行更快!

  如來的神通飛行到了什麼樣子的境界?可以講,用意念的,一念就至。例如:我現在人在美國,我想要到台灣,我眼睛一閉,一意念說:「我到台灣」,它就到台灣,一剎那之間、一瞬之間就到台灣。

  師尊有一個法,以前常用,現在已經不用了。什麼法?好像:我晚上要睡覺,我蓋上棉被;我想,我今天晚上到台灣,到那個人的家去走一走,那眼睛一閉,可以實體就到台灣。實際上,身體還是在床上;就是我的星光體,一剎那之間,用意念飛行,一剎那之間就到台灣。那整個晚上都在台灣,回來的時候,也是一剎那之間,它就回來了。

  當初的現象是,好像出去的時候很迅速,回來倒是有一點麻煩。回來就是說,好像火車頭撞火車尾、火車頭撞火車尾,會「碰」一聲!然後,整個車身會震動一下;也就是說,回來的時候,經常會這個頭,撞自己的身體。靈魂回來的時候,會撞自己的身體;然後,會震動一下,那個狀態覺得比較不舒服,所以現在少用。

  我現在用什麼呢?用另一種法。我意念想要看某一個人,我先想他的形象,那麼眼前就出現星光,星星點點的螢光幕;然後,螢光幕就閃,調整它的頻率,就會變成電視螢幕,就很清楚了。這個人就顯現出來,他在做什麼舉止?什麼動作?我講過的:有時候是黑白片,有時候是彩色片;那麼,看了很清楚,一幕一幕這樣子經過,就可以看得清楚,就是用現場的看,是沒有出去的。

  這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我聽說是這樣子:「只要碰到靈體飛行的人,他已經飛出去了,靈魂不在他的軀殼上面,你只要當事人,把他的身子翻一下,他本來是仰臥的,你就把他變成側臥;如果他本來是側臥的,你就把他變成仰臥,他的靈魂就回不來」。有這種說法,回來也是很辛苦,腦袋會歪一邊,這樣子。(笑!)

  我發覺我有一個現象:出去的時候很舒服,很舒服!可以很清楚的做一些事情,但是回來身體的狀況改變;回來,偏了一點都不行!就湊不起來。偏了一點,就合不起來,就裝不下;裝不下怎麼辦呢?還是要勉強裝,裝了就會產生偏頭痛。

  所以我一直在想,當初佛陀有偏頭痛,可能他經常去靈體飛行。所以,釋迦牟尼佛、祂的毛病就是偏頭痛。我最近不做這件事情,不想說,有弟子講,「唉呀!師尊你靈體飛行,觀察一下風水。」你在講很輕鬆,你花了五塊錢馬幣,我飛到馬來西亞去看你的風水;回來,我靈體飛行,姿勢不對,會得偏頭痛,扭到脖子,很不舒服的。

  所以,佛的神通飛行,是一剎那之間來回的。

  我第一次到太虛幻境,是整個山河大地在底下看的;那個境界,真的是很玄妙的!你在飛機上看、比飛機上看的還清楚;那速度當然又比那個飛機啊,比那個都快的。我們想的,現在最快的,「電光石火」、很快:我們看到閃電,「閃一下」那個速度很快的;但是,我們聽到聲音,是先看到閃電,然後聽到聲音。

  其實,這兩個東西是一起發出來的,但聲音的速度啊!輸給這個電光。所以,電光是最快的!電是最快的。想想:快到什麼程度?你們今天打這個國際長途電話,話筒一拿起來,號碼一撥,那邊一響,聲音就到了。這個速度快不快?這個速度當然很快啊!你看那個電話,你打到台灣,不要一秒鐘,那邊電話就響;那邊人的聲音,你都可以聽得到,這個「電」,是很厲害的!

  佛菩薩的神通飛行就跟「電光石火」是一樣的;你可以想像得到。你以為不可能啦,哪裡有那麼快就到?你現在想想:你現在打一通電話到香港。蓮翰,打一通電話到香港。香港還有親戚在嗎?有啊!很快的,你馬上就聽到他的聲音;你的聲音傳達、為什麼那麼快呢?這是「電」嘛!一下子就過去了。佛的神通飛行就是這樣子,很快、很快!

  對了!以前師父教我「甲馬法」,那個馬還要吃草的。你不要以為,腳上綁「甲馬」,這樣子跑,哇!快!快!速度很快,但是等你意念上喊:「停!」,唸咒語請牠停、牠就停。你住在飯店裡面,你要把「甲馬」拿起來,還要點香,再買一些草料跟水請「甲馬」吃草。要給牠飼料吃的,否則牠不跑。這個法奇怪不奇怪?確實有!一要請它吃草,吃完草,第二天早上再綁上去、再走路,速度很快,你的腳不會疲勞;而且你走起來,別人走十步,你一步,就超過十步。

  師尊爬山也很快哦!我在爬山、走路都很快。我這一次到日本去,他們幾個人都說,師尊走路怎麼這麼快?我的馬比較小一點,沒有那個「甲馬」那麼厲害。什麼人走起來,速度是很快,腳也不會累!你看我爬那個,什麼地方?「金刀毘盧宮」,那個七百多層的梯子。是嗎?我爬到最後還要用跑的,大家爬到最後,腳都沒有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哦!我那腳很有力的、不疲倦的,就一直往上爬,還可以用跑的;七百多層的梯子,下來的時候,速度也很快,別人都慢慢走,但是我速度很快,好像一個腳步就是兩個腳步,這樣子走的。兩步當成一步走,顛倒過來就是兩步當一步走才會快的。我以前有學過「甲馬法」,但是也沒有用、也沒用了,現在在這裡買不到「甲馬」,這裡沒有「甲馬」。台灣還有、台灣還有在賣「甲馬」,我們買「甲馬」來燒,當金紙燒,賜給這些神當坐騎。

  這個是講,「利根」跟「鈍根」的。這修行人有的是智慧比較高,他的修行比較神速;那麼有的是鈍根,就像牛車一樣,走一步算走一步、一步一步這樣子走。不過啊!不要分,到最後都會一檬得到佛果的。

  那麼,什麼是「大乘建立」呢?「為求利益一切有情,希欲證得無上菩提,由此而修六度行者。是為大乘總義。」這句話我在前面己經講過。

  你主要所求的利益,是利益所有一切的有情眾生,要希望能夠證得無上的菩提;因此而修「六度」行者:「佈施、精進、持戒、忍辱、禪定、智慧。」你要修這六度的行者,這六度,就是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這種修六度的行者,就是「大乘的總義」。

  這應該是很清楚的。因為,「六度」、我以前都講過很多遍了。這「大乘」是如何建立的,就是依照「六度」去建立,是為了求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那麼「密咒乘」,就是我們密乘。密乘,也是依照著六度來進行,一樣的!在所有它「諸續部中敷宣說故。」

  密教裡面不講「經」字,不講這個「經典」二字。這個「經」:所謂「續」,就是「經」。好像《大威德本續》、《大威德金剛本續》,那麼,《大威德金剛本續》,就是《大威德金剛本經》,是一樣的;「諸續部」,就是「諸經部」。

  「此諸補特伽羅之道。」什麼叫「補特伽羅」?什麼意思?將來在我們這一本書裡面經常會有的。「補特伽羅」是什麼意思?就是指「人」、「人乘」;就是「人道」的意思!就是說,這是所有的「人」的道理,是走向「一切種智之大乘也」,它的意思是這樣子的。這裡面也有兩句話。

  「此就見解分別有二,謂中觀師及唯識師。」什麼是「中觀」?什麼是「唯識」?這個都要跟你們解釋一下。

  所謂「中觀」,就是(中論),就是〈中觀論〉。那麼這個「論」呢!是誰造的?就是龍樹菩薩造的。龍樹菩薩造(中論)、〈中觀論〉。這「中觀」兩個字的意思--在印度的時候有、在西藏也有,西藏也有「中觀師」;就是專門研究「中觀」的,他專門是用「破」的方法,來達到真理的。

  好像我們「破空」,有的人講說,一切皆空、什麼都是空的,就頓入「頑空」;那麼他用「中觀」的方法,來破「空」。「破假」--什麼是假?世界上一切都是假,那麼他用「破」的方法來破這個「假」。由「破空」、「破假」,不執兩極、兩邊,達到中道的方法,叫做「中觀」。

  有時候,我們談善,「有些人是很善良的人,那麼他是一個很極惡的人?」其實,不是的!真正的道理不在於基礎,也不在於惡,而是「不善、不惡」,取「不善、不慈」,中間的道理。這種研究的方法,研究佛學的一種方法,就是叫做「中觀」。

  那麼,什麼是「唯識」呢?這個「識」,就是「心」;可以講,就是「唯心」。我們有曾經講過,「萬法唯識」、「萬法唯心」。

  這個「心」、化一切。「萬法唯心造」,這個就是「唯識」。

  「唯識師」就是專門研究「心」的,專門研究這個「識」、研究「心」的。我們講過,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它裡面都含有東西的,這個東西叫做「識」。

  你眼睛所看到的反應,所產生出來的,這個就是「眼識」。耳朵所聽到的,所產生出來的就是「耳識」。

  眼、耳、鼻、舌、身、意,這意念裡面產生出來的東西叫做「六識」;那麼,再深一點,就變成「八識」-「阿賴耶識」。

  「阿賴耶」是「第八識」。我們密乘,談到「第九識」,就是「菴摩羅識」;「菴摩羅識」是「第九識」。就以這個「識」的變化,在意識裡面,這個「識」的種種神變,來研究佛法的道理的,叫做「唯識師」。

  這兩個師就有所分別,一個叫「中觀師」,就是不著兩邊,單走中道的,以中道去求取真理的,就叫做「中觀師」。

  那麼,「唯識師」就是,研究你心的變化的,到了最深意識,第九識、「菴摩羅識」;這種研究識的變化的,叫做「唯識師」。這是兩個解釋。我們曉得,不管是怎麼樣子的師父去研究佛法,在這裡就講到,有利根的、有鈍根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人的智慧,有些時候是天生的。智慧的確是很奇怪的東西,

  有些人,天生他就是很敏銳,對種種的事情,他能夠分析,而且非常的了解;有些人的記憶非常的好;有些是理解力非常好。那麼,記憶力加上了理解力,就變成了一種利根。所有,他可以舉一反“一、甚至舉一反四。師尊講一句話,他馬上就能夠記下來,而且能夠分析、能夠理解,能夠點滴不漏,這是利根。那麼,有些是師父講了半天,他一個字也裝不進去;他不但沒有辦法理解,他還產生障礙的,這是鈍根。

  所以,修行的確是有利根,有鈍根。那麼這個師父一看,弟子中哪一個是比較利根的?哪一個是比較鈍根的?哪一個是非常精細的、非常明亮的?哪一個是粗粗的?哪個是很粗的、而且還生鏽的?怎麼磨他都不會亮的!都有的。所以,修行佛法就好像是,你是鈍根的話,你就是牛車;無論怎麼樣,一步一步慢慢走、直到成佛。

  那麼利根呢,就好像日月行;那麼,好像這個佛的神通飛行一樣。他學一天,就等於人家學一年,就有這樣子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人講這個不公平。怎麼搞的我有人天生就是這樣子的智慧、這麼樣子有智慧;那麼有的人,就是這樣子很愚蠢,怎麼樣子開解他,他都不通的,怎麼回事?

  其實,我也很羨慕那些心算的神童。我在台灣,我看電視,那個心算的神童。九位數字的,加上九位數字,減掉九位數字,再乘九位數字,再除掉九位數字,加多少、再減多少、再乘多少、再除多少,再怎麼樣子,弄到最後等於多少,老師剛剛講完,他答案就出來了。一點都不用多想,他也不用搖手,有些人是手要搖一搖。搖一搖動一動、腦袋搖一搖,好像在計算機一樣,然後數目才出來。

  不是的!他就是這樣子,聽那個,多少多少加多少、多少減多少、除多少,然後一下子,一念,就是差不多念了二十幾個那個大數目。這樣子念的,加加減減、乘乘除除。老實講,你叫我,單單第一個數目加第一個數目加第法一個數目,我的答案就出不來;他居然二十幾項,就這樣子,答案就出來,還是對的。真是氣死我了!

  我想,為什麼我不會這個樣子?我就不能呢?沒辦法!人家是利根,我是鈍根;那個是神童,他用心,他整個心在那邊變化的,他的心就是他的電腦。那個老師講了,他馬上就裝到電腦裡面去了,他幾乎沒有算的;等於是說,把這些數目全部放在裡面,然後按一下,答案就出來了,他就馬上就寫出來了。

  我不相信,他是用一個一個去加、去減、去乘,那些數目去加、去減、去乘,他沒有一個一個加減乘除,沒有的!就是站在那裡聽著數目,聽完,他答案就出來了。這完全是心算的。這個憑實力的,都沒有錯的,一個小數點都不錯的。這是哪裡來的?這是利根。他出生就是這個樣子。問他,「你到底吃什麼?」他說:「我就吃飯。」

  搞了半天,你跟我吃一樣的;但是,你居然這個樣子。我怎麼會這個樣子?這個就是「利根」跟「鈍根」。

  我想,我是鈍根。我兩個數目你念給我聽,我都算不出來的,我用算盤還可以,用計算機也可以;但是,人家用心算的,想想看:利到這樣的,他的記憶力跟理解力,加起來不得了!就變成一個很厲害的這一種。

  它這邊寫著:「彼等進行遲速雖如上諸喻,有大差別,然乘無差別。」就是說,速度快慢,是一定是有差別的,但是呢,其實到最後,其目標:車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它是這樣子講。

  那麼,我們今天談,「大乘建立」,最重要一點,就是在利益一切有情,希欲證得無上菩提,由此而修「六度行」者,是為大乘總義。主要的就是,利益一切有情。那我們發菩提心的行者,都是要行「六度」、行「六度萬法」,去廣度眾生,這是「大乘」本身的這個要義。今天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丙四
1994-07-21  
丙四、顯示一切皆是成佛支分 

  我們再翻開《密宗道次第廣論》。今天講,第九頁:「丙四、顯示一切皆是成佛支分。」

  這整段裡面所談到的,可以講,「三乘」其實就是「一乘」。這是如來所說,也就是,佛陀雖然把這個乘分成「三」或者「二」;其實呢?也就是「一乘」而已。

  為什麼是「一乘」呢?就是因為:「顯示一切皆是成佛支分」。不管你是「一乘」、「二乘」、「三乘」,都是為了成佛的。這其中,當然就有層次的關係分別。

  有所謂方便的,有所謂究竟的,依發心大小來分別層次;這是很微妙的,佛法微妙就是在這裡。

  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在〈維摩詰經〉裡面,它提到的「魔」,這個「魔」,(佛本身對立的就是魔)跟「乞丐」都是菩薩、都是大菩薩,「魔」跟「乞丐」都是大菩薩。這一點讓你去想一下。

  奇怪?專門製造障礙佛法的「魔」,是大菩薩,那麼「乞丐」跟佛法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連街上的乞丐也是大菩薩?現在我就問大家:「為什麼乞丐是大菩薩」?在《維摩詰經》裡面有。能夠答出來的!當場給一百塊美金、U.S. One hundred dollars答得出來的、一個答案而已。因為,我所知道的這個答案去!。你答對了,就給你一百塊。(有弟子答對了。)我以為你不會!好!一百塊給你。等一下,下去領獎。現在就給你、來領獎。for you! one hundred U.S.$。(弟子說:供養師尊。)不可以!這樣子拿去,以後、明天再說!

  這個佛法,是很微妙的。所以維摩詰居士,他這樣子講的話;他可以講,他本身的這個思想見地都是非常深廣,因為幾乎所有一切的形象,所有一切有形、無形,無論任何的事,都是要引導有情眾生入於佛地。所以,這是很偉大的一種思想;不是一般凡夫。

  「魔」呢?祂是來教化眾生,「乞丐」,也是來教化眾生。很簡單的!乞丐在那邊很悲慘的樣子讓你看,身體殘缺不全,你一看到他,當然很多人是無動於衷的走過去;但是,其中有幾個人,他一看到這樣子的乞丐的時候,他產生一種悲憫的心出來。本來他是沒有什麼的,但是他產生悲憫的心出來,就是成佛的根基。所以,這個乞丐他躺在那裡,坐在那裡,哀哀求憐的時候,你走過去,你因為你看到悲慘經驗場面,你產生了慈悲心,就有了成佛的基礎了。

  所以,他是一個大菩薩來顯化的,要叫眾生因為他而起慈悲心,是這個道理。那麼,「魔」本身也是一樣的,他顯現出來的都是一個逆的加持。

  加持,有所謂「順加持」,有所謂「逆加持」。好像你順風,就是順加持;逆風就是逆加持。他來阻止你去修行,因為有了阻止以後,好像我以前講,這個沖浪,這個浪不衝過來,你的境界不高;這個浪一衝過來,你超越上去,你的境界就高。這個就是逆加持。

  你說,「忍辱波羅蜜」,沒有給你侮辱,你哪裡來的「忍」?你根本沒有機會實行這個「忍辱波羅蜜」。今天給你機會了,你還怨天怨地、恨天恨地,我給你機會叫你「忍辱波羅蜜」,他是來製造機會給你的,你不感謝他,還恨他,你還要叫這個護法修理他,對不對?!不應該的!你要感謝、對世上一切事物都要「心存感謝」。

 「魔」,本身就是大菩薩為教化修行人所顯化的。在〈維摩詰經〉裡面,這一種深廣的思想見地,非常了不起。我們體會佛法,知道一切都是進入佛法的一種因,通通要感謝:誰阻止你修行,通通要感謝!沒有這個「恨」,沒有這個怨天怨地,沒有恨天恨地的。

  所以,一般來講,在這世界上,任何一個行者,都會碰到這個作障的魔;任何一個環境裡面,都會出現作障的魔,那我們就是要你學習的機會「忍辱波羅蜜」。

  這一章,「顯示一切皆是成佛支分。」就是我講的,「魔」跟「乞丐」,也同樣是「顯示一切皆是成佛支分」。

  那麼,「諸小乘人,雖非為得成佛而趣諸道,然彼諸道,亦是導彼補特伽羅進趣佛地之方便。故不應執諸小乘道一向唯是成佛障礙。」因為有很多人講,「為什麼要有『小乘』呢?不要有『小乘』,小乘是成佛的障礙。」很多人都是這樣講的;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講,這個「小乘」的修行人本身來講,也是一種成佛的方便。

  「如來」是這樣子說的:「小乘種性,亦可引入佛地故。雖復知彼方便,然於彼等隱而不說,即是引入佛地之法。」不管是那一個乘,都是引入佛地的方法。這一句很重要的!這裡面也有它的爭論。

  那麼,佛陀又講:「實唯有一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於世間,方便說多乘。」

  為什麼要講這些,「三乘」、「二乘」呢?為什麼要這樣子?這是佛陀為了方便引度「小乘」種性的人;當然他一定要給於「小乘」的這些法。這是因人而教,也就是因為這些小乘性的人,所以他必須付法給「小乘」的法;假如是「大乘」的人,他就付法給「大乘」。

  簡單的講,我以前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化城」,是阿彌陀佛自心流露的一個佛土,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祂自心,由祂的心裡面變化出來的佛土,這我們稱為「化城」。那裡並不是究竟的地方,並不是究竟的佛土,還可以進入最高層次的佛土。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又有四土、有四種佛土。從「凡聖同居土」一直到最高的,最高的土叫「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土」,是屬於最高的土。但,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個「化城」。

  那麼,以前有一個幻生法師就講:「這個盧師尊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那麼請他從西方極樂世界拿一個東西到我們娑婆世界做一個證據,讓我們看看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到底有什麼東西拿下來給我們看看。拿出來,就證明有到西方極樂世界過;拿不出來,就證明他沒有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過。」這個幻生法師是這樣子講的。

  那麼,我可以這樣子講,所有的佛菩薩也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過啊!對不對?佛陀也去過!很多佛菩薩都到過西方極樂世界過。

  西方極樂,還有阿彌陀佛,還有諸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任何菩薩都去過,都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那麼,我們這樣子好了,我們請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拿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東西給我們看一看,我們就證明有西方極樂世界好了!

  你要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身都難啊!要他們顯現身都難,我喜歡吃西方極樂的ice cream 。(師尊笑!)我下次到西方極樂世界拿一個冰淇淋給幻生法師吃,對不對?你要嗎?我就變個冰淇淋給你吃!

  講的都是荒唐話,他提的都是荒唐問題,我答的是荒唐話,我們是荒唐對荒唐。你這個題目本來就是荒唐,對不對?!西方極樂世界是化城,大家都知道,學佛的人都知道,你幻生法師不知道嗎?化城怎麼有實物?怎麼有實在的東西呢?根本沒有實在的東西,它是幻化出來的、叫「化城」,今天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為「法師」嗎?

  西方極樂世界稱為幻化的,是一個方便的佛土,這個大家都要知道的。所以呢,我們學佛,有所謂「方便」、有所謂「究竟」,那麼所謂「三乘」、「一乘」,佛陀講:「三乘」,也可以講「一乘」;其實「三乘」是「一乘」。這個就是由「方便」引入「究竟」。

  這書裡面在後面算來第五行:「曼殊室利,我為有情宣說彼彼諸法、如是一切皆為令得一切種智、趣向菩提,臨入大乘,成辦一切種智;至於一乘,故我非有異乘安立。」這句話很清楚的。

  其實,佛陀講這些東西,是希望方便引導眾生進入「一乘」的佛法,他並不是故意的把它分成「異乘安立」、安立所有乘的,並不是故意的;而是由「一乘」裡面,為了方便引度「小乘」人進入佛地,所以才有所分別。這個已經講了很清楚了。

  那麼這邊再談。翻過來,第十頁:「以小乘法於大乘人,是成佛障,於小乘種性是成佛方便,全無違故。」這句話解釋很簡單。你假如是「大乘」的種性,是可以去救度有情眾生的;但是,只給他「小乘法」,就是等於不合,他是一個法器,但是你不付法給他,付一種很小的法給他,這個不合乎他本身的法器,不能配合,這個是有點障礙。

  那麼,假如我傳的是「小乘法」,傳給小乘種性的人,那是很符合的,剛剛好!這對於小乘種性是成佛方便,就是變成他將來修行成佛的一種方便法,這個是很符合的。

  所以,由這個、我就想到傳法的問題。我們密教的法有四個層次,其實都是為了成佛。開始的時候,你要修本尊,本尊以下所有的法,都是在本尊的範圍。這第一層「本尊」,那麼第的一層「內法」,就是專門修氣的;第三層,這個「無上密」、「金剛法」,這是屬於第三層;那麼第四層呢?是「大圓滿法」,就是修空性的。

  也可以講,第一層是修「本尊」,就是將來你的本尊淨土的、修淨土的。

  那麼,第二層呢?是修「氣」的,「氣、脈、明點」這一個層次,是可以講,一個很大的乘,修氣的基礎。

  第三個層次,是修「欲」的,把你的欲望全部轉化跟超越的--「無上密」。

  第四個層次,如來的「空性」、「佛性」--「大圓滿」。

  那麼,付法也是要小心,我法要傳給你的時候,要特別小心,為什麼呢?因為你假如是法器,確確實實是法器,我把這個東西給你,你會留著,會應用,會弘揚;那麼你不是法器,我給你,一樣漏掉,也一樣是漏失掉,你也不能弘揚,白給!

  所以將來師父付法,法要付給你,是必須要有所選擇。像佛陀講的:小乘人,你付大乘法給他,不對了!大乘人,你付小乘法給他,也不對了;這要依自己本身的種性下去付法給你,隨類而教;這樣子才能夠真正的相得益彰,我們講相得益彰,師父傳給你才不會白傳。

  關於傳法方面,像以前我們灌頂上師,是比較容易,因為當初的時候,很多弟子,都沒有上師幫忙,不得不,挑選一些人,付予阿闍黎灌頂,讓他做一個「上師」,去教化所有的有情眾生;那麼,以後為什麼會比較難呢?好像現在這個階段就比較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將來,要付予阿闍黎灌頂的,為什麼會比較難呢?因為,現在已經著重在於挑選法器,跟這個付法的、不是以方便來度眾生,而是以實際的狀況,你實修的層次才來付法的。所以,以後的這個「上師」愈來愈困難、愈來愈……。因為,法愈得愈多,你一修的話,馬上它層次就是顯現出來。

  你當一個「阿闍黎」,根本上,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很多的!不是隨便可以付法的。那以前因為我一個人的時候,沒有這些「上師」出來幫忙,也不行,所以那時候比較易,以後就比較難。

  以後挑選的法器啊,必須要具備著很多很多條件的。第一個,你必須要完全了解,所有的密教修持的儀軌,你種種儀軌通通都清楚明白;最起碼,所有修行的儀軌,跟它的心要、口訣,通通要清楚明白。

  第二個,你必須要護持這個宗派,這是最起碼的條件。你不護持的話,你還算什麼這個宗派的上師呢?對不對!你絕對是要護持。

  你不護持還根本上師.你就帶不到傳承,你還算是這個宗派的上師嗎?根本早就是沒有的第三個,你絕對是要護持根本上師的。!

  第四個,你必須要發慈悲心的,真正能夠度眾生的慈悲心;不是一張阿闍黎證書給了你以後,你就消失不見,不知道躲到地球的那一個角落,都找不到你。你把阿闍黎證書鎖在你的這個金庫,你忘掉你阿闍黎是做什麼的,你自己不了生脫死,也不弘法度眾生,連「小乘」的資格都沒有,何況論到「大乘」。

  沒有發「慈悲心」,當什麼阿闍黎?

  你捨不得犧牲你自己的時間,跟你的生命,你當什麼阿闍黎?要能夠捨的,這是第五個條件。要捨,是要把你的時間跟你的生命,都要捨給有情眾生的。所以,有些阿闍黎,是「上師」,叫他:「你到那裡去弘法。」「我沒有時間!」叫他怎麼樣子,「我身體不舒服!」叫他怎麼樣子,「我怕:I scare」。(笑!)「我怕!」,怕什麼呢?對不對!你怕什麼?怕了就當阿闍黎嗎?阿闍黎是要能捨。你捨去一切,包括你的時間跟生命,都要捨;你既然生命、時間都捨的話,還有什麼可怕的,還有什麼可以怕的?!

  佛陀的弟子當初弘法,到很惡劣的地方去,他們都不怕的;他說,沒有關係,賠了生命也可以,這個就是弘法的精神。要能捨,捨、是什麼都要捨掉。

  所以,沒有這種精神,來當阿闍黎是不可以的。這五個基本上的條件,你都要清楚,這是最起碼、最起碼的上師。這個「阿闍黎」、「大阿闍黎」、「金剛阿闍黎」,這是有層次分別。你第一個最起碼的,你懂得所有密法的種儀軌,你都清楚明白。所有層次你都清楚,你可以教人,最後的,像「大阿闍黎」、「金剛阿闍黎」,「理法」、「事法」都要清楚,「理」、「事」你也實修,通通都清楚。

  到最後,你還要了生脫死,你還要成為「大持明金剛阿闍黎」,成就跟自己的持明佛一樣的,等於佛的地位。「大持明金剛阿闍黎」這個才是,才是真正的「阿闍黎」、真正的「上師」。

  也有弟子,很遠地方來求上師,我說:「好啊!你皈依多久了?」他說,「七年」。「好,我問你,你度多少人?」他說,「我度七個人,一年一個。」一年一個?一年一個也不錯了啦!總比沒有好;我就再問他,「那麼你修持呢?情形怎麼樣?」他修持是很精進,但是他的口齒不清,口齒啊!講話啊!口齒不清,也不可以的。

  因為當個「上師」、「阿闍黎」一定是要口齒清楚,他也可以出去弘法度眾生。弘法、必須要具備很多種種的條件,那麼他的確是不是法器,你確實是真正的法器的話,你一定是樣樣通通都具全的,來求上師是可以、並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要看你是不是符合上師的條件,所以現在就是比較難了,要經過種種的考核,你確實是符合這些基本上的條件,另外,按照以前這個〈根本續〉裡面有寫到,以後的阿闍黎必須要福慧俱全。

  「慧」,就是你的智慧,一定要俱全。這個慧,智慧從哪裡來?很多地方來的智慧。你的慧力夠,你能夠懂得所有的佛法,通通可以演法,要你的慧力夠;你不能說,你「程度很低,智慧不能發揮出來,沒有辦法去服眾。」這個就是你的慧力不夠,沒有資格當阿闍黎。

  還有「福」,你這個阿闍黎是做什麼的?他是在廚房裡面煮飯的,在廚房裡面當廚師,你是當waiter的;「金剛阿闍黎」、很尊貴的,不可以當waiter的!你的資糧要夠了,才可以當阿闍黎的。

  〈根本續〉裡面有提到,你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你自己,如何將你的「福」跟「慧」去加持天下眾生?你沒有福份,你自己是窮光蛋一個,你如何有這個「福」去加持天下眾生?你沒有這個智慧,你如何用你的「智慧」加持天下眾生?

  所以,你加持眾生的時候,就是用你的「智慧」跟你的「福份」,去加持天下眾生。所以,我們以前的金剛上師有的是當司機的,也有的是當賣雜貨的。(笑!)也有是當waiter waiter 也是服務天下眾生是沒有錯;但是,你在給人家點菜的時候,你已經失去「阿闍黎」的這種資格了。

  所以記得,一定是「福慧俱全」,這個法器要顯現出來,將來才是可以付法的。把這個法付給他的這些人,那麼在傳法上面也是一樣,以後也是要看人傳法,不能夠隨便傳,因為你「本尊」還沒有相應,我就傳給你「內法」,這個就是已經超過了。那這這個「內法」,還沒有成就,我就傳給你「金剛法」、「無上密」,這也不對了;因為,這個保證是漏失的。那麼,你沒有「金剛法」、「無上密」成就的話,我教你「大圓滿」放光,這個也是超越、也就是超越了。

  所以,這個層次上的問題,一層一層的來。有很多人「本尊」沒有相應,他就開始學這個「內法」,那麼「內法」,你把明點運到哪裡?你縱然有了明點,但是你明點運哪裡?明點是要運到「本尊」那裡,你「本尊」不堅固、不明顯,如何運明點呢?

  所以,本身都是相關連的。這裡〈帝者品〉如此說:「譬如大海由諸異門眾水流注,如是三乘一切法水,亦皆流注如來大海。」這一段話,也就是講,雖然層次有很多不同,「乘」有很多不同;但是,這一切的法水通通都是流入如來大海。所以,有方便的、有究竟,如來大海是究竟,但種種的「三乘」、「一乘」法水,就是一種方便。這一章講的就是這樣子。

  我們談到這裡,再跟大家談一點聞話。有很多人,也有弘法的這種想法。

  師尊在這裡,很多弟子也是來求這個「阿闍黎」灌頂。那麼,由各地方來的都有;但是,要跟大家談的,就是剛才我談過的這幾個條件一定要俱足。那麼,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能夠俱足這些條件?再經過師尊的觀察跟考核以後再付予弘法的責任;但是,也有人,他本身認為他自己已經夠資格,人難免有不自知之明的,不自知之明的也有的。

  像有些人,明明他貪心很重的,但是第一個來求法的就是他。我知道這個人貪念很重的,但是第一個來求法的,沒有人敢來求法,敢來求法的就是他。

  所以,我覺得也生起這一種慈悲心,我覺得眾生啊,有時候是無明;他根本不明白。他認為:「我只要有阿闍黎上師,我就可以出去免賣吃、免費住,可以免費做些事情,還可以取眾生的供養,他就會變成富有了。」貪念很重,他不知道什麼叫做「捨」。

  所以,我剛才講了這個條件,大家稍為仔細的想一想,以前我一個法--「先天無極正法」。「先天無極正法」,發揮起來的話,就可以取宇宙的力量,做為你羯摩經驗力量,這個法是非常偉大的。我講了一句話,「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完全能夠捨的人,你可以來求這個法。」有一天,有一個人來求這個法,我心傷,我很感傷,因為這個人,天下第一貪的人,他說,他已經完全能夠捨了,完全為有情眾生了。完完全全他已經一切放空了。我說「好吧!你既然要求這個法,我一定會給你的;但是,讓我再觀察你一陣子好嗎?」

  他說:「好!」。他走了。不出一個月、不要出一個月,他顯示他本身「貪欲」的這種性出來,他是天下第一貪,要求天下第一法。沒有人敢來求「先天無極正法」的,到現在為止,沒有人敢來求,唯一敢來求的這個人,天下第一貪!

  想想看,這個不是眾生的無明是什麼?他以前來求我的時候,他說,「這個頭開了。頭打開,有一條蛇,從裡面爬出來,表示業障消除,這是好現象。」他這個蛇爬出來,他已經沒有蛇心,哇!很好!變成人心。哇!非常好!我非常高興。聽到他這樣子講,他說他修行修到身體裡面的蛇走出來,都走光了。所以,他來求這個「天下第一大法」。求了,我說,我觀察一下子,到最後,最近我再觀察他,就是那跑出來蛇,通通又回到原來的地方,還是天下第一貪。  

  所以我講,求「阿闍黎灌頂」,求所有無上大法的,自己稍為秤一秤,稍為考量一下,然後師尊給予考核,再來吧!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乙二、丙一、丁一
1994-07-22  
乙二、別釋大乘,丙一、總分二種大乘分三,丁一、分數類

  今天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乙二、別釋大乘。丙一、總分二種大乘。丁一、分數類。」

  〈入無上瑜伽教義〉云:「菩薩乘中亦有二種,謂地及波羅蜜多乘,密咒果金剛乘。」依霞達迦惹囀摩說,密咒乘、果乘、金剛乘,皆是咒乘異名,或亦名方便乘。因果乘者,即二大乘異名。如智吉祥論師〈除二邊論〉所引〈聖密授記經〉云:

  「修因說因法,善轉法輪己,有果乘近道。」又金剛乘,亦稱持明藏及續部。

  因為這一段比較短一點,所以就把這一段唸一遍。這一段的意思啊!就是完全在講「大乘」裡面,也分為「地及波羅蜜多乘」及「密咒果金剛乘」。其實這就是講,「菩薩乘」及我們今天這個密教的「金剛乘」。解說「金剛乘」的要義,在這一段裡面。

  我今天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這個「密咒果金剛乘」,其實,它是把所有的義名全部加起來.重點在這三個「乘」上面,就是「密咒乘」、「果乘」、「金剛乘」:那麼,要解釋什麼是「密咒」?什麼是「果」?什麼是「金剛」?那什麼又叫「持明」呢?

  「密咒」,因為我們真佛宗,本來就是密教,用密教的法去修行,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密咒」了。我們在修法的過程當中,都是要持咒的。那麼這個「咒」代表什麼呢?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很秘密、而且很深奧的,在五不翻裡面也包含了「咒」的,也就是說「咒」是不解釋的,這個「密咒」本身是不解釋的。

  可以這樣子講:就是宇宙意識的聲音。那麼,也有這樣子解釋的:就是說,菩薩或者佛本身在開悟得證以後,把自己開悟得證的一種心法,濃縮成為一個咒語,成為一個聲音。依這個聲音來攝召眾生成佛的,就是它本身的秘密語言,就是「密宗」。

  密教都是要靠持咒的。我們曉得一般的顯教,像「淨土宗」,它是靠唸佛。唸佛就是用佛號來攝召眾生往生佛國淨土的就是「淨土宗」。那麼依照「密咒」的持唸達到自己本身放光、融入宇宙意識之中的修行方法,就叫做「密咒乘」、「密咒乘」。那麼,咒的本身,因為它本身是秘密而且深奧,不可翻。

  這裡又跟大家提到「咒音」的問題。很多人的咒音不一樣,以前我的師父傳給我「咒」的時候也是口傳。用嘴巴,他嘴巴唸,我聽;聽了以後我記住,這樣子,口傳的,那麼我唸的咒音,跟一般外面人唸的咒音是不是一樣呢?是不同、是不同的!

  我們曉得今天持咒,我看常仁上師,蓮滿上師,他們這個廣東腔唸「往生咒」,跟我的音就不一樣。你看我在唸七遍的「往生咒」,這種音是我自己的音。我相信外面的人在唸「彌陀往生咒」,這個咒是阿彌陀佛的,我們在唸的七遍「往生咒」,這個咒音是阿彌陀佛的。

  其實,這個咒音真正傳給我的是誰呢?是我的大姑。我一個大姑,是我自己的大姑,她已經往生,她是出家的比丘尼,她喜歡「往生咒」,她經常唸「往生咒」。有一個奇蹟,就是說,本來我要開法會的,但臨時我出差,把我調走了。那時候還在軍中,那麼法會開不成了,我就宣布說,法會不能開了。

  但,很奇怪了!我大姑一面唸「往生咒」當中,就看到我回來,她跟我家裡面的人講:「這個法會可以開成。」因為我回來。

  沒有人相信的,因為我前天剛剛坐火車南下到岡山,到楠梓、岡山那裡,做測量工程的。我剛剛走,怎麼可能回來呢?而且那個出差要一個月的;但是,她在唸「往生咒」當中!看到我回來。她不是講我往生回來。(笑!)不是的!她在持咒當中,她也有她的靈感。

  說也奇怪哦!就是她講說我會回來,當天晚上我就回來;因為在聯勤總部,在軍部裡面最高單位,突然間發一個命令給我們,說那邊的飛彈不用佈置了、大岡山那邊的飛彈取消,佈十二顆飛彈全部取消,不必測量。因為接到上級的指示,我剛剛到,剛剛好通通都弄好,準備開始測量了;他突然間一個命令來說不用了,所以我又回來。家人不知道,居然我大姑知道,可見這個咒,很靈驗的,很靈感的。

  這個「往生咒」,我的這個咒音是聽她唸的,然後我學來的;不過,我相信你們廣東人唸「往生咒」,絕不會跟我這個台灣音一樣的,不可能的事情,不會一樣的。

  外面的人唸「往生咒」,我不知道是什麼音,但是我唸的就是這個音。咒音的問題,以前我師父教給我,幾個傳承的心咒,他有教我;他說,外面的人唸的是這樣子,但是我們的唸法聲音不同。不同?難道還有什麼特別的嗎?他說,是有,是有特別。這個就是我們宗派的傳承的咒,這代表傳承的咒。

  今天在座幾位,好像有幾位唸「傳承咒」的;那麼,大部份的人都是唸一般咒。什麼是「一般咒」?什麼是「傳承咒」呢?「一般咒」,是說大家共同的,這個叫做「共法」,共同的「共咒」、共同的咒語。像我們唸「嗡嘛呢唄咪吽」、「嗡嘛呢唄咪吽」對不對?我們唸大明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吽」這個就是「共咒」。大家都知道的,在西藏所有的連小孩子、大人、老人、青年,通通唸「嗡嘛呢唄咪吽」,那麼傳出來的「嗡嘛呢唄咪吽」就是全世界密教的信徒唸「大明六字咒」,就是這樣子唸的;但是,師父當初跟我講的,我們的「嗡嘛呢唄咪吽」不是這樣子唸的。

  這個就是「傳承咒」。你得到六密弟子「傳承咒」的時候,好像是說,你已經得到傳承的咒語。我唸給你聽,你跟著我唸,就是「傳承咒」,那個叫做「不共咒」,不一樣的!有很多的「本尊咒」也不同,也有加上字的,最後還加一個「吽呸」,這是加上去的;本來沒有「吽呸」的,最後加一個「吽呸」,這個也是加上去的。有很多咒音,是不同的,有些是加上去的。   

  所以,所有的咒音哪,不管你怎麼唸,外面怎麼唸,別的宗派怎麼唸,還是以師尊本身唸出來的咒音為主。那麼你們會講:「師尊有時候,唸錯啦!我們怎麼辦?」唸錯你就跟著唸錯,密教是這個樣子的。

  拿一個東西給你看,這一本書的封面,什麼顏色?咖啡色?紅色?紅色啊?就是咖啡?我有色盲;應該是深紅,藏紅、藏紅色,不是咖啡色。咖啡也有這種解脫的,但比咖啡還深一點。藏紅色——我說「這是黑色」。大家跟著喊「黑色」。要跟著喊「黑色」的;不能講:「我是講道理的。」底下那些弟子講:「師尊我要跟你講道理,明明是藏紅色,為什麼講黑色呢?」我要反問你:「你懂不懂傳承啊?」傳承就是師父講什麼?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講「一」,你不能講「二」。

  阿兵哥也是的哦!軍人也是「服從」兩個字。服從是什麼?「傳承」。沒有道理好講的!以前,我當軍人的時候,明明是我對,那班長錯了。我記得軍訓裡面的課程是這樣子寫的,那班長講錯了,我就舉手:「班長你講錯了。」他馬上就給我講一句話:「你去做伏地挺身五十下」伏地挺身五十下啊!做到流大汗珠、小汗珠,我還是據理力爭。

  我跟班長講,「我是講道理的,我要跟你講道理。」他怎麼說,「沒有道理好講!軍人本身就是服從;就算我錯啦!你也要服從我。」他是這樣子講的哦!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沒有第二句話講的;明明我對啊!沒有什麼對錯的,你就是要聽我的。錯啦!沒什麼是錯的;就是錯了也要錯到底,就是這個樣子,有這個軍人的氣質在裡面。

  所以,「金剛乘」裡面的密教的法,講「傳承」,就是一個對一個的。他講一、你不能講二,完完全全的、全部的信服,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流的灌頂。

  所以在唸咒啊,你不要看這個唸咒,以前不是有一個密咒的故事嗎?

  有個老太婆唸咒,她不懂得字的。「吽」ㄏㄨㄥˋ,她唸成「牛」ㄋㄧㄡˊ,(又,有邊讀邊,無邊讀中間。她不知道「口牛」唸成(ㄏㄨㄥˋ),她唸成「嗡嘛呢唄咪吽。」要唸成吽ㄏㄨㄥˋ(笑!)。唉!因為她唸得到天神的感應,得到天神的感應;因為她很虔誠的唸,一心的唸,一心的唸就轉化為咒。她只要唸這個咒都有感應的,碰到一個上師來啦!上師說:「你唸錯啦!」以後你要唸「嗡嘛呢唄咪吽!」,你不可以唸「嗡嘛呢唄咪牛!」。

  但是,她改唸「嗡嘛呢唄咪吽」以後,她得不到天神的加持,她唸的咒沒有感應的。她以前唸咒石頭都會跳舞的,唸到這個石頭都會碰、碰、碰這樣子跳的。自從唸正了,聲音歸正了以後,哇!她失去了那個天神的加持了,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真佛宗有幾個「傳承的咒」,都是由師父那邊傳過來,跟一般唸的「共咒」是不同,那是「不共咒」。就是師父傳給你,你就按照這樣子唸,就對了!別人怎麼唸,你都不要管,當初他教我就是這樣子,你依照我的唸就對了;別人怎麼唸,你通通不要管,就是這樣子。

  所以,這個咒!它有它產生的力量,因為師父有力量,他的咒有力量,所以他教給我們的,我們也有力量,你依著共同的咒去唸的,沒有得到加持力,這個咒本身唸錯的,有加持力,還是對的。這個咒啊,本身唸對的,沒有加持力,也是錯的。所以,這個咒音的問題就是在這裡。

  那麼「密咒」呢?可以講,就是「如來秘密心」的一種聲音。你持了祂的咒語以後啊!祂就攝召你;你跟祂能夠感應道交,你因為唸了祂的咒,直接就進入了如來的心中,得到清淨。這個就是「密咒乘」。

  那麼什麼是「果乘」呢?第二個,講「果」,「果」;我們曉得,我們經常講,「這個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有「前因」自然產生「後果」,那麼「果」,可以講就是一個終結者。終結、「某某某終結者」,這一句話在電影很流行,「現在某某某終結者」。「終結者」就是給他cut掉的那個,就是「終結」。從這裡以後就結了。「終結者」、「果」就是終結了。這個在因地的菩薩不會了解的。

  這個「果乘」,就是說,你們已經受灌頂了,就是得到「果」了。先「果」後「因」,先證得果位再來修行,先給你名稱,你再來修行。有很多人講,你們盧勝彥師尊,什麼「華光自在佛」?他就是不明白,「金剛乘」就是「果乘」。

  我講啦!這「華光自在佛」就是「果位」,就是你「終結的果位」,就是你修行開悟證果了,你就是「華光自在佛」。「果乘」就是當你受灌頂的時候,你已經有一個佛號給你了哦!你說你這個宣仁法師,其實你就是「宣仁佛」,對不對!登霄法師,就是「登霄佛」。對不對!通通給佛號的。直接就給,你一受到密教灌頂,你本身就是「果乘」,就可以稱為「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果後因。你再慢慢去修,再去證明;已經先給你佛號了,所以才叫做「果乘」。開悟的、證悟的就是「果」,無為的就是「果」,到了那個境界以後,就是無為的了。就是「佛性乘」,就是「果乘」。你己經是佛啦!已經開始把你的佛性給你了,把佛性還給你,你已經得到佛性了,就是「果乘」。「果乘」-「佛性」、「虛空」、「真如」、「佛性」中就是「金剛乘」,就是「果乘」。

  無為,「無為乘」,就是「果乘」;因為到了「果」的時候,就是一切的作為,不是修有為法。因為,所有的有為法都是方便;只有無為法才是「果乘」。

  今天跟大家講,大家以為盧勝彥怎麼可以自稱「華光自在佛」呢?因為他不了解「金剛乘」,不了解「果乘」的道理;其實,你都可以自稱為佛的,一點錯誤都沒有。你說,我是「某某佛」,沒有錯!你們都是佛。

  只最先給你們佛的「果位」,你們再由「因」修向「果」,先「果」後回「因」。這個方式不同。一般顯教,都是從「因」回「果」,密教是從「果」回「因」,不同的。

  那麼今天,這個盧勝彥,本來就是摩訶雙蓮池的蓮花童子,他今天在娑婆世界說法,是從「果」回「因」,那麼現在在修行啊!又得到這個「果位」啊!「華光自在佛」,這個是從「因」回「果」,這因果就是這樣子的嘛,本來就是有因有果,前因後果嘛,有果有因嘛;因又化為果,果又化為因嘛。互為因果嘛!

  所以,這些學佛的,笨蛋小子,笨的很!連這一點因果的道理都不知道。有人談到我是「某某佛」呢,他就緊張的要死,從火車上就掉下來,吃了飯都發抖,一聽到是「某某佛」,他心臟就麻痺了。

  有什麼好緊張的呢?你不明白因果嗎?從果回因,從因回果,先給果位再由因修向果,再去證明,這沒什麼的!很平常的!這個大家讀佛經都知道,「眾生都有佛性」。給你灌頂,給你佛性,就是「果乘」,很平常的東西。

  他們學佛都學的這個(a da ma con ku Li)(日文發音,頭腦像是水泥一樣)所以不明白的,你跟他講這些道理,有的時候愈講,他愈不明白。人家講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講不通的,講不通的讓他去吧!

  再講「金剛乘」,什麼是「金剛」啊?「金剛」有兩種意思的,「很堅固的東西」是金剛,這個黃金裡面的至寶、寶中寶,就叫「金剛」。它有很多的意思,我們曉得以前,我講過什麼是「金」啊!這個大家都喜歡金。

  我聽說,越南人最喜歡黃金,越南人很喜歡黃金的,他去買了黃金以後,藏在牆壁裡面,牆壁裡面藏金;不然他就挖地,把黃金都藏在地裡面,聽說越南這個北越來了以後,他每一間房子通通拆的,這個牆壁也拆了,地板也挖了,他房子不是保留,他把每一間牆壁跟地通通挖。他了解越南人,很喜歡黃金,買了黃金就藏在牆壁裡面,藏在地下;所以,北越來了以後,他就通通拆房子,拆牆壁,挖地。

  黃金,人家為什麼都喜歡?黃金最主要是「不變色」。天下很多金屬,都會變顏色,黃金這個光,那種黃金的亮光很美,真的!世界上,最好的顏色,還是黃金的那種顏色;而且它又不會變色的。只要是真的金,它都不變顏色。這個是比喻,它是不變的。不變色:「金剛乘」是不變色的,是永遠的光輝燦爛。

  那麼,「金」也代表「不壞」的,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那麼「剛」呢?「剛」是不變體的。因為「剛」是堅固的,所以它的體不變。

  我們講這個「金剛杵」。這個金剛杵,它當然是代表堅固、不變、不壞,而且很利的,「利」的就是說,你可以破除一切的邪法,能夠破除一切的外道、破除(切的邪,就代表「金剛」兩個字的意思。

  其實是很有道理,因為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固」。「本尊法」,修法成就,本尊顯現堅固,這一點最重要,「堅固」還要「明顯」;出現的時候還要非常的明顯,那它本身也是很堅固、很明顯的。

  密教建立在一個「堅固」跟「明顯」、「不壞」、「不變」之中,所以成為「金剛」。我們以前常常在笑,我們當初的時候,給一些「金剛上師」的名字,哪裡是「金剛上師」?應該叫「嘛薯」上師。嘛吉(台語),你知道嗎?「嘛薯!」台灣人吃的那個叫做「嘛薯」。「嘛薯」、「織薯」是這樣子,可以拉,拉的很長,也可以變,麻吉很Q,Q!英文字叫Q。那個不是「金剛」,那是軟綿綿的。

  當了「金剛上師」,不得了的!不變色、不變體,我們有些金剛上師不是「度」眾生啊!是「堵」眾生,來一個堵掉一個。就是說!唉!我們是在度眾生,希望眾生能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著這個「真佛密法」,好好的修行。皈依佛,這個不變;皈依法,去實修;皈依僧,要禮敬;到最後就變成這樣了一皈依佛又變了;皈依法,也不知道法在哪裡;這皈依僧,也不知道恭敬;那全是扯後腿的。那不是度眾生啊!叫他去度眾生,這個上師叫他去度眾生,他變成「堵眾生」。他把眾生都堵住了,不引他們入佛門,還不算什麼,還把眾生都堵住了,是什麼上師嘛!對不對。

  「上師」是什麼東西啊?是「無上之師」!沒有比這個更「上」的「師父」,才叫做「上師」,這是佛的稱號之一。佛的稱號叫「無上師」,「無上師」的意思,就是沒有比這個再更上面的師父了,才叫做「無上師」,就是「上師」的意思。

  這些人有時候把這幾個字啊!給它污辱了、污辱了這幾個字。所以我心理上,也是很悲痛的,對於這樣子的上師,我內心也是很悲痛;因為,他根本就污辱了這幾個字。

  這個「金剛」是不變色、不變體;他又變色、又變體,給他一個「上師」的名字,他不懂得珍惜。這種「上師」真的是嘛吉(台語)。「嘛薯上師」,這個是不好的,我們要很珍惜這幾個字。

  像「金剛乘」。你今天進了「金剛乘」的這個門,你進了密教的門,要知道,你本人跟根本上師之間有「三昧耶」的關係。「三昧耶」--什麼是「三昧耶」?「三昧」就是「融入合為一體」的關係,這種「三昧耶」的誓,這誓,發的這個「三昧耶」「融入一體」的這種關係;成為金剛兄弟,是一體的關係,不可分的。

  有很多人今天皈依,明天給我退一張皈依證書來了。他說:「我現在已經進入一貫道,去信了一貫道,這上師證書就退給你。」很幼稚的、很幼稚!你知道「金剛乘」,金剛兄弟是融為一體,上師跟弟子之間,是完全是一體的。

  你發了這種誓願叫「三昧耶誓」,是一體的誓願。所以隨隨便便的入,隨隨便便的出,都是污辱了這個「金剛乘」,因為他們不明白、無明,所以也是很同情他們。所以令這個師尊的心啊!也就是產生了更多的慈悲心,更多的這種慈悲的心,很同情、很悲憫這種弟子。

  所以,這個叫做「金剛乘」、「果乘」、「密咒乘」。這三者的解釋是在這裡的:「又金剛乘,亦稱持明藏及續部」。所謂的「續部」,我昨天已經講過了,「續」這個字就是指「經」的意思;指這個密教部的這些經典。

  那麼,「持明藏」:什麼叫「持明藏」?叫「咒藏」。大家聽過嗎?這「三藏十二部」,是-「經、律、論」,那麼「經」呢?就是佛陀所說的;「律」專門講戒律學的;「論」,是以後的祖師,所寫的著作就叫做「論」。

  那什麼叫做「持明藏」呢?「三藏十二部」又其中哪裡有「持明藏」呢?就是叫做「咒藏」;加了一個「藏」叫做「咒藏」。

  「持明」就是咒的意思。我本人到過,有兩個天界,是我們密教的天,一個叫「持明天」,其實叫「持明淨土」。就是你唸咒到最後,你成就一種光明,由於唸咒產生了清淨的光明,那麼你往生的天就叫做「持明天」,就是「持明淨土」。

  另外有一個說法,另外有一個天叫「奧明天」,「奧明天」也是因為你本身持咒,那麼到了深奧的咒音裡面,所形成的一個天,叫做「奧明天」。所以,密教有兩個淨土,一個叫「持明淨土」,一個叫「奧明淨土」,所以,這裡稱為「持明藏」。

  真正的得到了開悟的最高的上師,又稱為「大持明金剛上師」、「大持明金剛上師」。「大持明金剛上師」是密教裡面有封號的、有封號的。所以,師尊本身就是「大持明金剛上師」,「大的摩訶,持咒的、不變、不壞的無上之師」就是「大持明金剛上師」。這在密教裡,最高層的上師稱為「大持明」。

  所以,因為以前有一個上師,他不懂,他說:「師尊叫『大持明』,我也另取一個號,叫『大持光』。」「大持光」?「大吃光」嗎?你不是要把我們通通吃光。「大持光」是沒有的!在所有上師的稱號當中,一個是「阿闍黎」、「摩訶阿闍黎」、「金剛阿闈黎」、「大持明金剛阿闍黎」,這是上師的四個等級。

  我稱為「大持明金剛阿闍黎」,他一看師尊弄一個「大持明金剛阿闍黎」,他認為「唉呀!弄一個跟師尊平等。我叫「大持光」好了。他到底懂不懂密教嘛?上師本身四個層次,我是排在「大持明金剛阿闍黎」,他以為我是亂搞的,他以為師尊可能是自己稱一個號,叫「大持明」吧!他弄個「大持光」。

  你們假如很喜歡的話,弄個「大黑光」也不錯,「大黑光」不錯!你想想看,你看我們那個「瑪哈嘎拉」-「大黑天」哦!「瑪哈嘎拉」是「大黑天」,唉!我想到了:以後我自稱一個封號「大黑光」,我看你不用大黑光;叫「包青天」好啦!(笑!)「包青天阿闍黎」,不錯!這個名字好。

  包青天,大家都認得嘛!這個電視也有,「包青天阿闍黎」不好耶!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上不流行青天,青天大老爺也已經沒有了;那麼取個名字「包黑天」,天下烏鴉一般黑--「包黑天、烏鴉阿闍黎」。(笑!)

  這個名稱不能亂取的,不要搞錯了!所以,這個密教裡面,它有它的規矩,有它的層次。那麼我們現在懂了,什麼是「密咒乘」,什麼是「果乘」,什麼是「金剛乘」,我剛才叫「乘ㄕㄥˋ」,我現在講「乘ㄔㄥˊ」也可以。這兩個字我查過字典的哦!是通的、是通用;所以,我一下子講「金剛乘」,一下子講「金剛乘」,沒有什麼關係,都可以通的。

  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什麼是「密教」?什麼是「密咒乘」?這個也是包含在「大乘」裡面。佛陀當初的時候,是這樣子講,「大乘」裡面就包含了「菩薩乘」、包含了「密咒乘」。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二、釋名義

  我們今天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丁二、釋名義」

  我們上回己經談到:「丁一、分數類」,前面一段的這些名義,已經講過了。

  那我今天,稍為看了一下子,原來這一段就是解釋前面那一段。釋名義,「釋」就是解釋,「名義」就是前面名詞的意義。那剛好上次把這個「釋名義」講了差不多了;不過,看了一下,也是很符合。

  那麼,可以補充一下。我們先看看前面這幾個字。第一行:「以隱密修而得成就,非非器境不為彼說,故名曰密。」

  我們密教的意思,完全在這一行就解釋出來。這是隱密的修行得到成就的,也就是比較秘密的修行。「非非器境不為彼說」--沒有到那個境界,不可以說的;不是法器不能說的。

  我們先講前面這一段好了:「以隱密修而得成就」。什麼是隱密修呢?一般佛法裡面有所謂顯教,有所謂密教。顯教的意思是完全把佛理顯現出來,那麼這就是顯教,把佛教的道理完全很明顯擺出來、很公開的,讓大家所有的人都看得見,能夠清楚明白。這個就是顯教。

  那麼,密教就是這一句話:「以隱密修而得成就。」大家以為這個「隱密修」,可能是在修的時候不讓人家看見,就是「隱密修」。師尊在修法的時候,像我們今天在修法並沒有隱密修,大家都看見;難道我們是修顯教的法嗎?其實,也是密教的法。

  但,其中也有不使人看見的、不讓人家看見的。這個又分兩樣來講,像在做「羯摩法」當中,也有公開的。像「護摩」來講,是有公開的。像「息災法」、「增益法」、「敬愛法」。唉!「敬愛」就有點不公開。「息災」、「增益」可以公開,你們公開報名都可以,公開報名,我身體有什麼病,我想要息災、增益,我想要得到某一種利益、或者選舉、或者是說事業能夠有成就,這種利益,都可以公開報名。

  但,其中有不公開報名,像「敬愛」,就不公開報名了;像「降伏」,也就不公開報名。為什麼「敬愛」不公開報名?這很簡單的道理,我上次不是講了嗎?有一次跟大家做「敬愛護摩」。好啦!大家報名吧!報名單遞上去。那個法師拿起來就唸:「求佛菩薩護摩加持,某某某愛某某某。」(笑!)這公開就唸出來。這個法師也不可以的。真的!你報名敬愛法,「某某某對某某某敬愛。」這是屬於個人秘密方面,是內修的範圍!是隱密的。

  所以,人家報名表拿給你的時候,你不可以打開來看,不可以看內容的。(眾笑),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就是把人家報名表打開來看的、唸的,不應該如此。所以,這是屬於「隱密修」。「敬愛法」是有隱密修的,它修的這個東西,也是比較秘密的;所以,收來的這些表格,要化在護摩爐裡面的這些東西,也是比較秘密的。

  像「降伏法」,密教降伏法,以前談過了,「降伏法」是屬於秘密壇,是「隱密修」。因為,它本身是以最大的這方法力去降伏對方,那麼修這個法的時候,他所預備的法器就不同於一般的這些供品,供品就是不一樣,所以這也是很隱密的。

  好像你在修降伏法當中,他的這個形象,他的舉止,他的咒音,他的供品,完全跟一般的不同。所以,避免外人產生了這種懷疑跟忌諱,甚至於避免外人去誤解。

  為什麼密教要修降伏法?降伏法是最大的瞋恨來降伏對方。其實,是用慈悲的方法,和最大的瞋恨綜合起來,去降伏對方的法。這個法當然是不能公開,它單單供品就很特殊的。像:要用有刺的花,這個就是很少有的;那麼,要用毒藥,這個就是很少有的;那麼又用這殺牛,殺豬的,用了三年以上的屠刀,這個就是很少有的。這降伏法的這些供品,就是很特別,所以這就是屬於隱密修的。

  那師尊本身在修法當中,也有隱密修的。為什麼隱密修呢?因為就是不使外人看見,因為我在修某一種法的時候,是要自己的氣,身體的氣,能夠在自己的全身不受阻礙的流通。

  什麼東西可以阻礙我們身體氣的流通呢?其實很簡單的。這衣服,就是阻礙我們氣流通的。氣要到表皮上來,要出這毛細孔,這個衣服就擋到了、擋到那股氣。那麼,我一定要隱密修的。所以我說,我修法的時候,我每天一定要修法;而且一定是在早上的時候修法。

  我寫好文章的時候,在自己房間裡面修,我在修法當中,為了使全身的毛細孔張開,使這個氣出毛細孔。那麼衣服又會擋住毛細孔。所以我當然要隱密修。

  所以你們有時候,像師母有時候敲我的門,說:「有某某事。」我說:「等一等!」。「等一等!」你就知道了。「等一等!」就是在修法;否則我就可以打開門。我為什麼,出外的時候,要單獨住一間的Hotel的房間?因為我要一個人修法。

  所以,我每一次出外,一個人住一個房間;假如有時候不方便,別人不知道,他就把師母安排在我房間的,但是不同床;那麼,我就很困難,我要等她早上進去.刷牙洗臉、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才趕快的、動作很快的修,等她快要出來以前,那麼又趕快把它穿上。(笑!)這是比鞍麻煩。於所以,我比較喜歡一個人單獨的修!因為要運轉全身的氣,有時候要用觸的。

  有一次記得是在舊金山的時候,是不同的房間的,我的房間在這裡,那師母的房間在這裡,中間有一個共通的一個門,有一個共通的門,那個門是沒有鎖的。

  那麼,剛好那個Hotel警報,拉警報。火災啊!所有的人全部都跑下去了。那個男的、女的都下去了,有些女的還披著浴巾就跑,有些只是穿睡衣,趕快跑下去。那師母也很緊張,她跑來敲我的門,她突然間看到我的影子,嚇了一跳,她說:「你在做什麼?你是在做體操嗎?」她問我,「是在做體操?」我說:「你先下去,沒有關係的!」其實,我正在修法。

  所以諸位,我每一次出外,一定是單獨一個人,在家也是一個人,我在修法的時候,也都是一個人修。要是真的沒有辦法,假如全家人出遊,大家在一個Hotel裡面,那麼我在修法的時候,我是真的坐在馬桶上修法,就是把廁所的門關起來,我在裡面,我就是在廁所裡面修法。我每天一定要修的,這個就是「隱密修而得成就」。

  這是在講修法方面。但,其實這隱密修,不是叫你們每一次--「好啊,師尊教我們每個人,都一個房間,大家都來個隱密修。」不是的!這裡面的「隱密修」,不是屬於外法的都稱為「隱密修」。

  因為,在密教裡面的內法範圍的,在身體裡面修的,全部都叫「隱密修」。所以,一般顯教的三寶,是「佛、法、僧」;密教的三寶叫「氣、脈、點」,這是密教的三寶。這個「氣、脈、點」,也都屬於隱密修的,這是講前面這一句話,什麼叫「隱密修」。

  那麼,「非非器境不為彼說」,你還沒有到那個境界,當然不能告訴你。很簡單講,師尊修法,每天修一次,脫光衣服修的。我怎麼能夠告訴你呢?不過,現在已經告訴你了--「非非器」,你還沒有到那個境界的時候,我告訴你,你會奇怪的。但是,我要講給你聽:「毛細孔不能有障礙,這個衣服一穿,就把氣蓋住了。」那你還沒有到那個境界,我跟你講,講不通嘛!「什麼?氣會從毛細孔出來嘛?」你會想啊!對不對?但是,你想不通啊!那我己經告訴你了,你想不通。

  這個就是,你本身是「非非器」嘛!你只適合修顯法,你來修密教的話,你會搞不通的;甚至,你會誹謗、會批評的,你要有密教的根器,才可以傳你密法的。

  很簡單的!你「二灌」成就了,你「氣」很足了,你「拙火」升起來了,你修到「無漏」了;你也能夠結明點成舍利了。「二灌」已經有成就了,你修你的欲望、「修欲」。「修欲」就是你自己要自主你本身的欲望,這個也是「非非器境不為彼說。」

  「欲望」怎麼修呢?你要練習.你要控制自己本身的欲望。每一個人都有欲望的,但是,你那個欲望你能夠去控制的話,你就是超越跟超然的;你不能夠控制你的欲望,你就是凡夫俗子。

  這個在密教裡面有,但是這種修行,就是屬於「事法」方面,就是「非非器境不為彼說」;你還沒有到那個境界,你也不是法器,因為我教你,你也不會。那我教你做什麼?這個就是「非器」。

  所以,佛陀在比喻法器方面,講的特別多。釋迦牟尼佛講,你那個法器看起來是很漂亮。一個法啊!這個是裝水的器具,那麼就比喻成為法器。你這個法器本身不乾淨,裡面有這些髒的土,就是把法流灌給你,這個裡面的水就變髒了。佛陀講,這個是「非法器」,就是污穢的法器;本來就不乾淨的法器,那麼乾淨的倒進去就變成污黑了,就污嘛嘛一片!

  這個再怎麼清淨的法流給你,都弄髒了;這個不好,這個是「非法器。」

  再舉一個例子,這個杯子破了、破了一個洞,佛陀的法流給你,從底下流出來了,永遠不存在杯內的,這個叫「漏法器」、「破法器」。那給你法幹什麼呢?

  所以「非非器」,就不為彼說。就不用講了,因為怎麼樣乾淨的東西給你,都會變成污濁的;再好的法流給你灌頂,給你加持,你都漏掉了,那這樣子怎麼可以有成就呢?當然不能有所成就。所以,這裡面它就講了:不是密教的法器,不為彼說。

  「二灌」也是一樣的。你顯法還沒有成就,本尊還沒有成就,我就傳授「二灌」給你,這是我的錯;假如弟子顯法成就了,他的本尊己經成就了,我沒有傳授給你,也是我的錯。所以,這個就是說,你已經在本尊成就的時候,當師父的,適當的時間,傳你「二灌」內法,這樣子就是溝通的,彼此都沒有罪的。

  那麼等到「三灌」、「無上密」跟「金剛法」,那就更不得了。你這個法器,沒有成熟,我就先給你說,這時是我的錯;你法器成熟了,我不對你說,這也是我的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剛好你法器已經成熟了,我又在這時候教你「三灌無上密」,這樣子就是圓滿的。

  密教的法有「非非器境不為彼說」,所以,有些弟子看到師尊在做事情,「唉!師尊您怎麼可以這樣子做呢?」我只笑笑!我沒有說什麼,我說:「你不知道啊!」我說,「你根本不知道!我不能跟你說的啊!我跟你說了,我就是犯戒的啊!所以你不懂的。」

  密教的「三灌無上密」,就是這樣子的。所以,是弟子成熟,師父傳法,才叫做圓滿。這個是法器,一定要傳法的。「故名日密」,這個秘密完全在這裡.所以才叫「密教」。

  這裡面它有解釋,這一段完全解釋「密咒乘」、「果乘」、「金剛乘」,在上回的時候,我都已經講過了;但是,這裡面又有談到幾件事。在「果乘」裡面所內身受用事業有四種遍淨,即是「佛宮殿」、「佛身」、「佛財」、「佛事」這四種,就是內身受用事業。

  上回我沒有提到這個,什麼是「佛宮殿」?告訴你,在密教裡面,你自己的身體就等於自身受用的宮殿。密教裡面「五輪」配「五金剛」,「五輪」也是配「五佛。」五金剛就是五佛的化身,那麼這個天心這裡就是毘盧遮那佛,在這裡的。

  毘盧遮那佛,在天心。

  阿彌陀佛,在喉輪。

  阿(門+人人人)佛,在心輪。

  臍輪,就是寶生佛。

  密輪,就是不空成就佛。

  這五佛就在你身體裡面。這不是佛的宮殿嗎?你自己的身體,內身的、就是佛的宮殿。

  簡單跟大家講,上個星期六,師尊不是講了「觀音身壇城息災法」(除災法、避災法),這個就是你的佛宮殿的應用。這個腳底變成「風」,腳底就是「風」;密輪就是「火」;那麼臍輪呢?就是「水」;心輪就是「土」。通通有顏色的。

  把自己的眼晴,化為鑽石跟明珠。

  把自己的頭髮,化為千手觀音。

  把自己的皮,化為華蓋。

  用自己的跟晴,化為明珠、鑽石,來莊嚴。

  用自己的鼻子,化為寶石,來莊嚴。

  用自己的牙齒,化為瓔珞,來莊嚴。

  這個就是佛的宮殿。

  什麼是「佛身」呢?廣大無邊,就是佛身。廣大無邊,這裡面包含了很多廣大無邊。廣大無邊際,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廣大無邊,就是佛身。」

  什麼是「佛財」呢?這是你的福份完全充滿整個宇宙的。你知道修密教的,什麼是「佛財」呢?那個一福份是隨手可得的;可以講,你只要修了密教,得到內法的成就,字宙萬物的種種的財富都是屬於你的,你可以應用的。地水火風,一伸手,你就可以拿得到的。不是很偉大、很偉大的密教?!所以,有「佛財」,宇宙一切萬物所有的財富,全部都是你的,這時候的覺受,真的是不一樣。

  什麼是「佛事」呢?可以講,就是「任運」。一切世界上最美麗的,一切世界上覺受最美好的,最美妙的聲音,最美妙的形體,最美妙的事,最美妙的一切裝飾,全部都是「佛事」。

  這是內法,你修行內法,往裡面修,內身覺受到的四種遍淨:--「佛宮殿、佛身、佛財、佛事」都是最美妙的。

  它再來又有解釋到,什麼是「金剛」?我上一次已經講過了:--最不可壞的,及不可斷的,此即「大乘」,名「金剛乘」。這個已經講了。

  那麼這裡面有,我還少了一個「乘」。少講了一個「乘」,叫「方便乘」。為什麼叫「方便乘」呢?它這裡有一段,翻過第十二頁,第四行:「道果二位,善巧方便大於波羅蜜多乘故,名方便乘。」它的善巧方便,大於波羅蜜多乘故,所以才叫「方便乘」。

  這一句話就是,這個名詞的由來。為什麼有「方便乘」的這個名詞?我跟大家講,密教裡面的修行在得了成就以後,回來度所有的眾生的時候是用「同事」的方法去度眾生;也就是說,用「俗法」,什麼是「俗法」呢?我們就稱為「方便法」。也就是說,好,你今天凡夫做什麼事情,聖人跟你做同樣的事情。用這一種方便,凡夫俗子所行的事,而聖人也做同樣的事,這樣子度化的方法叫做「方便法」。在這裡要把你身上的「方便氣」轉為「智慧氣」,又「方便」轉入「智慧」的,稱為「方便法」。所以就稱為「方便乘」。

  我現在講,就是把你們身上的「方便氣」轉為「智慧氣」。那麼,用凡夫俗子所行的事,這樣子去度化的,稱為「方便法」,所以又稱為「方便乘」。這一段差不多,主要的意義,主要的方法都已經跟大家講解清楚。

  其實,在整個密教的法當中,不同於顯法的原因:就是顯法,是很明顯的一種佛理;那麼,為什麼叫「密法」呢?是因為它是屬於內在,比較有隱密性的,而且是屬於往裡面修的、往身體裡面修的。

  那麼「密教」呢?有把自己的身體當為佛的宮殿,那麼在自己的五輪當中,佈了五佛,而且把自身的這個佛身、佛事、佛財,如何去覺受到、如何去取覺到、如何去印證到,這個就是比較特殊的。那麼在這方面,一般顯教是沒有講到這是什麼「佛事」,在「顯教」的佛事,就是像「拜懺」哪、「唸佛」啊!給人家做功德啦!就叫做「佛事」,但是,在這密教裡面的「佛事」,不同於那個「佛事」,是完全在你內身的覺受上,去任運種種微妙的事法的那一種事,叫「佛事」。所以,顯、密是有所不同。

  在「本尊」的修行上,「本尊」跟顯教的修淨土的,就是比較接近。但是,「本尊法」,可以講,也已經超越了顯教的這些淨土。今天就跟大家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丁三、戊一
1994-07-26  
丁三、明所以分二,戊一、敘他疑竇

  今天我們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丁三、明所以分二」,「戊一、敘他疑竇」。

  這裡有一段,是談「大乘」裡面再分成二乘;也就是「波羅蜜多乘」,跟「密乘」。其實,大乘裡面含這兩個乘,就有很多人提出疑問出來。

  很多人認為,「密乘」不應該列在「大乘」之中。那麼,事實上呢?我們也是這樣子認為,因為「密乘」有密乘本身特殊的地方,跟它的奧妙所在;與「大乘波羅蜜乘」在一起的話,總之,給人的感覺上是不一樣。

  為什麼會列在一起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依照「發心」的大小,所以才把「大乘」跟「密乘」合在一起的,他就是說,把「波羅蜜乘」跟「密乘」合在一起變成「大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發心」的大小。

  其實,像這個「波羅蜜多」,在大乘裡面,有所謂的「中觀派」跟「唯識派」。密教裡面,也不完全以「中觀派」跟「唯識派」兩個來修行,也不完全是。在這一段文章裡面,完全就是在討論這個「密乘」跟「波羅蜜乘」,二者之間的關係。那也在討論這個「波羅蜜多乘」不一定跟「密乘」一樣的。

  按照這樣子的分法來講,它最後一句話,很有意思。「若不爾者,即咒乘中,亦應安立眾多乘也。」假如不是這樣子的話呢?那麼,「咒乘」裡面,也應該安立眾多乘也。我們認為是這樣子的:到底「密乘」裡面應該分別在所有的乘,不應該列入「大乘」之中,雖然它本身也是廣度有情;但是呢,它的確是跟所有的大小乘的修行方法是完全不同。

  為什麼在「密乘」裡面也能夠安立多乘呢?其實,密教的法,從基礎開始,一直到最深奧的,都有它特殊的地方。假如,依照我本身來分的話,可以分成:

  第一個,「國王乘」。密教的法、密乘裡面,第一個可以分成「國王乘」。「人中為王」,在人當中,他可以做為一個王,所以,第一個應該是「國王乘」。你們現在不曉得密教的法,它本身的福報有多大;其實,你們隨便學一法,就算學「供養」好了,你這個供養的福報就很大了。觀想變化的供養、還有「護摩」的供養,下輩子,你們求什麼就可以得什麼。

  所以,你們想說,「唉!我這輩子實在很窮!學密法,連自己弄個壇城都有困難。」你壇城裡面的供具都是很貴的。像護摩爐你要做的很莊嚴,日本的這個護摩爐很莊嚴、都是鍍金的,要花兩萬塊錢的美金。

  師尊在彩虹山莊的那個護摩爐,你看很漂亮、很莊嚴,我都不用了!為什麼?因為太貴了!太貴了!放著擺好看的。要用那個台灣、美國製造的,粗劣品就可以。(師尊笑!)粗一點,比較劣的,這做的那麼漂亮的護摩爐怎麼捨得用呢?你看那些碗峒!碟啦!盤啦!都是鍍金的,外殼整個護摩爐都是鍍金的,上面還有寶塔,很漂亮的!你單單要做個護摩,你看,你要準備兩萬塊錢美金。

  我上一次到加拿大.愛蒙頓,有一個弟子,跟人家打官司。我說,「你為什麼跟人家打官司?」他說,因為人家拿走他一千塊加幣,所以他跟人家打官司,為了一千塊加幣打官司;你想想看,我們弟子有多窮!一千塊加幣,他就跟人家打官司。

  我發覺很多人寫信來,他要跟人家要債,那個人已經欠他十幾年,他心中沒有辦法釋懷,那個人欠他多少?五千塊美元。他就沒有辦法忘了,他就一直記著二十幾年,還沒有忘,一直跟師尊寫信說,拜託師尊去用降伏的方法,去降伏對方把他的這個錢還給他。

  密教裡面,你想想看:一個護摩爐,「兩萬塊錢美金」,不能承辦的!彩虹山莊的 這個壇城,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阿彌陀佛,每一尊都是兩萬塊錢美金的;其他的,總共加起來是,三十幾萬的美金在那裡。單單那個壇城,其中那個新加坡寄過來的觀世音菩薩,整尊都是玉的、價值連城,八個人抬不動的。你說,佈一個壇,要多少錢?

  但是,你這一輩子窮,沒有關係、不要怕!因為,你學密教最基礎的、你所得的成就,就是國王的成就,叫做「國王乘」。第一個,你學會密教的供養,你懂得變化、懂得神變,你下一輩子的福報,最起碼,都可以當國王;你不要看你們這一輩子,這樣窮得要命,好像拿不出錢,下輩子,你們通通當國王。師尊下輩子要當國王,就不知道誰當皇后?(笑!)唉!當國王不錯的耶!真的!所以密教最開始,為第二個「人中之王」,你學了密教你可以最起碼的,你是學得很差勁的,你也會是「人中之王」。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這地球上很多當總統的、當總理的、當王的、當國王的,他的前世都是修「密教」的。

  很多的王,都是出家人,所以你們都是很有福報的。你們這一世又出了家,不得了!你可以法的福報是好幾世的國王,但是那個皇后一個就可以了,不要太多的皇妃!(笑!)免得一福報享盡,下一輩子又要來跟我修密教,下下輩子又要來跟我修密教。

  密教裡面有「國王乘」。再來呢?「持明乘」。「持明乘」人中為王、天上為仙;「持明乘」,就是天上為仙。你懂得持咒,而且唸了那麼多萬遍,你雖然修持沒有成 就;但是呢?你已經是天仙、已經是天仙之一,一定成仙的!所以,叫「持明仙」。

  第二個,「持明乘」。「持明」的意思就是「持咒」。你單單會持咒而,在密教裡面有談到,你加持米,加持水,好像你在外面做供養「嗡、啞、吽」寫在水上、米上,把米拋出去,按照(密續)裡面的經典講,只要吃了你的水、米的鳥,那個鳥飛下來,把你那個米吃了,它是下輩子,它就可以往生的;它死了以後,都可以往生佛國的;那個鳥、吃了你化食的供養的這個米,單單唸「嗡、啞、吽」、「三字明」,它都可以往生的。所以,咒力有多大!這個咒化為光明,是非常神奇的一種咒力。

  密教的咒啊,都是很「神奇」、「奧妙」跟「超勝」的。所以,佛陀對於咒,在經典裡面的咒,都是講,不可思議的!你能夠持咒,達到幾百萬遍、幾千萬遍、萬萬遍,縱然再多的修持種種的益法,都不能夠勝過你,你早就是「持明仙」。所以,這個功德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密教裡面還可以安一個「持明乘」。

  另外,是「淨土乘」。能不能往生?你只要本尊相應,你已經就非常超勝了!密教的修行,單單他的「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四無量心」、「金剛心菩薩法」,這幾個加行裡面,就是已經非常超勝了;你能夠學到這種密法,都勝過一般的顯教的,你能夠跟「本尊」相應的話,一種相應的力量,一定可以往生的。我敢保證:一定往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們的本尊法,在你相應的時候,在你任何的一個境界之中都是跟你合一的,也就是很堅固的、很明顯的,有時候不必用接引。所以,密教有「即身成佛」。一般顯教就是「接引成佛」;密教有「即身成佛」。什麼是「即身成佛」?就是你直接就變成佛,不用如來、或祂的侍者來接引你,這個就是密教超勝的地方。所以,本尊假如相應了,根本不用怕說、有沒有佛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有沒有來接引你?不用怕!因為你自身變化,就是如來。

  我們平時在練習的:本尊在虛空之中,移到你的頂上,化為光點,順著你的中脈而下到心輪,然後這個光點,慢慢變大,大到這個光點跟你一模一樣的時候,剎那之間,你就變成本尊。經常在做這樣子的觀想。

  一般,顯教是這樣子的:他圓寂了以後,躺在床上,趕快唸佛吧!趕快召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三聖現前,拿著蓮台來接引你。你一定要唸他的名字唸到很純熟,唸到一心不亂,完全合一的祈請,「彌陀」、「觀音」、「勢至」三聖來接引你,這樣才有往生。但是,這個是在外的,祂們來,是在外,不是從你心中變化所產生;但是,密法是在內的,你本來就修本尊,祂隨時變,你自己隨時變化成為本尊,你就可以走了,不用再去唸祂來了,這樣子!所以,往生淨土,也可以講,密教裡面也有「淨土乘」、一樣有「淨土乘」。

  那麼,再進一步呢?「佛乘」。「佛乘」密教裡面成佛只講「即身成佛」,而且自己去的,自己化光、化光化成法身佛。密教的乘,可以講,佛就分為「應身佛乘」、「報身佛乘」、「法身佛乘」。

  什麼是「應身佛」?今天坐在這裡,你們坐在這裡,通通都是「應身佛」,你們修了密教,得了「果」的灌頂,已經給你佛號了,你就是佛!密教最重要的口訣:「你就是佛之「誰是佛呢?你就是佛!」這個叫「應身佛」。密教裡,有三種佛:像我來講,「應身佛」是有穿衣服的;「報身佛」只穿一半;「法身佛」沒有穿衣服。為什麼「法身佛」沒有穿衣服?這是無形的嘛!祂還要衣服幹什麼?祂本來就是跟宇宙融合為一的「宇宙意識」,他還要衣服幹什麼?所以,「法身佛」是無形無相、沒有衣服的;「報身佛」是穿一半,像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摩訶雙蓮地的蓮花童子,是「報身佛」,今天在這裡,坐在這裡的,穿衣服的是「應身佛」。

  我們修行可以達到自心開悟,你心開悟了,自心流露、明白清楚,自己就是一位活生生的應身佛、就是「活佛」。密教裡面有活佛,對不對?別的宗派,顯教有什麼「活佛」?!什麼「仁波切活佛」?!「呼圖克圖」?「呼圖克圖」,不是「糊裡糊塗」,是「呼圖克圖」,也就是「轉世活佛」的意思。那麼,你修行開悟了,你領悟了,你就是活佛;這個是密教裡面才有的,所以是「應身佛乘」。

  什麼是「報身佛乘」呢?因為你有宿命通、你清楚了,你知道自己的本尊在何處,你有自己的淨土。什麼叫「悉地吽」呢?「悉地」就是淨土,「吽」,就是成就--成就你自己的淨土。

  「嗡、咕嚕、蓮生悉地、吽」。「嗡」.是宇宙意識,「咕嚕」:導師,「蓮生」:蓮生活佛,「吽」:淨土成就。「嗡咕嚕蓮生悉地吽」,加上「啞訶薩沙媽哈」,就是六道 眾生,全歸(皈)淨土,得到成就。

  所以,你在持這個咒當中,你已經是在做「淨土乘」這種成就,那麼你將來你自身變化成為佛,你在人間是「應身佛乘」,你的淨土就是「報身佛乘」,你自己即身成佛了,就是「法身佛乘」,你已經融入毘盧遮那性海。

  這密教裡面,也可以安立多乘,這是我自己給它分的,這裡面並沒有寫;但是,祂講,「若不爾者,即咒乘中,亦應安立眾多乘也。」

  事實上,「咒乘」裡面,單單持咒,你就可以安立成為「國王乘」。你在做供養嘛!持咒嘛!「嗡、沙爾娃、打他架打.衣打木、古魯拉那、面渣拉、襟、尼里也、打也咪之你單單唸這個咒,你就可以當國王;單單持這個咒,就可以進入「國王乘」。你唸「安土地真言」,「安土地真言」很多人都唸的,對不對?顯教也唸「安土地真言」,你可以當地主的,地主、土地的主人,「土地的主人」是什麼呢?也差不多一個城主、一個城市的主人,福報很大的,「土地真言」,所以這個都是屬於「國王乘」的範圍。

  那麼,你又可以修「持明乘」,當「持明仙」。唸咒,唸的很多的時候,聚集起來,你的福報在天裡面,你到「持明天」、到「奧明天」,你都可以當「持明仙人」;因為咒會放光的、不可思議的!

  你可以到淨土的,你「本尊」成就,可以到本尊淨土。

  單單「佛乘」,又有「應身佛乘」、「報身佛乘」、「法身佛乘」,很尊貴的!

  所以,密教裡面,應該講起來,它可以安立多乘。

  在我們講起來,其實「密乘」,不應該列入這個「大乘」之中,應該自成一乘;就是「密乘」、就是「咒乘」。因為,其中也有人,認為「三藏十二部」把這個「咒藏」放在三藏裡面,其實,是不可以!應該自己獨立成為一個「咒藏」,那就變成「四藏十二部」;咒語、也是可以成為一個「藏」、「咒藏」。

  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密教、密乘,是非常珍貴的!單單裡面的修法,就跟一般的通通不同,跟佛教裡面的法都不一樣;那麼,也是很「殊勝」、很「超越」、很「不凡」的!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我們的「真佛密法」。你看那個修行的過程,四個階段:先修「本尊」,再修「內法」,再修「密法」,再修「密密法」;這個層次,非常的清楚、非常的分明,不像一般的隨便稍為分析。分析不太清楚,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這個密教的法。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戊二、己一
1994-07-27  
丁三、明所以分二,戊一、敘他疑竇

  我們今天再來談《密宗道次第廣論》:「戊二、答釋彼疑分二。」、「己一、破他計執」。

  這裡還是在講「波羅蜜多乘」及「咒乘」的討論。這裡有一段相當長,這一段,有人是這樣子講的:「咒乘是為了調伏,由貪所化的。」「波羅蜜多乘,是為了調理貪,所化的。」這二者,不同!也就是,它主要是講說這兩個不太一樣。

  那麼,怎麼分別呢?第一個,它講「咒乘」,是不斷貪的,也就是不刻意去斷貪欲的;那麼,「波羅蜜多乘」,是斷貪欲的。它用就是來分別,「咒乘」跟「波羅蜜乘」。講起來是很奇怪的!這個修行的方法,也有所謂的「斷貪欲」;也有所謂「不斷貪欲」的。

  我們都很了解什麼是「斷貪欲」的修行,因為「波羅蜜多乘」是為了過清淨、寂靜的生活,所以他主張用「斷貪欲」的方法去修行;那麼,主張不斷貪欲的去修行又是怎麼樣子的修行?這個就是一般世俗人不很明白的,什麼是「不斷貪欲」的去修行?據我所知道的,我們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他自然、他就有貪慾的種子存在你的身體裡面,在你身心裡面就己經存在有貪欲的種子。

  有時候,你順著貪欲去修行的話,是怎麼樣子的修行法呢?這在密教裡面是有的,在一般的宗教裡面是沒有;但是,我們曉得每一個人,貪欲本來是有的,但依著貪欲可以形成一種道的助緣,這種修道的助緣,也變成道的一種道侶。這是不太容易了解的,但是,我可以這樣子跟大家稍為解說一下。

  這裡有一段,翻開來:「於諸欲塵依四類貪所生歡喜為道助緣。」這一段話,就是一個註解。利用貪道去修行,就是「於諸欲塵依四類貪所生歡喜為道助緣。」這四種貪,它也寫得很奇怪。

  第一種,是「笑」。「笑」也是一種的貪;第二是「視」。眼睛跟眼睛看。也是一種貪;第三種是「握手」,「握手」是一種貪;那麼它寫了這個「等」字,只寫到笑、視、握手,這三種貪。其實,第四種貪是「抱」,「擁抱」也是一種貪。他寫「等」,其實是「擁抱」,這四續就是這樣子。人有這四種貪,你相信不相信?你們不相信,我相信!

  師尊以前很早是基督教徒受洗,為什麼去信基督教?大家都知道,你們看我的書都知道,因為我的女朋友在教堂。其實,你上教堂幹什麼?因為女朋友上教堂嘛!你不跟女朋友去教堂,你就缺少那一種機緣、跟他接近的那種機緣,跟他接近做什麼,不過是一笑:不過,有時候看到她了。笑一下:這感覺就不一樣了!那一種「笑」的感覺是不同的。

  那一種笑,怎麼樣子說呢?就有一種很甜很甜的那種感覺,好像蜜糖一樣,甜得跟蜜糖一樣的那一種味道。這種「笑」;不是一般的笑哦!不是一般人,碰面笑一下,這個樣子;那是沒有含什麼東西的,但是,你個如含了一種、產生了一懂甜的感覺出來,那裡笑就不同了。

  我們中國人有一句成語,「一見鍾情。」那是什麼?「一見鐘情」是什麼?就是第一個字;「視」,看見。這個「視」、這個視也是很厲害的!所以,行者在斷貪欲的修行當中,住在深山當中,甚至於閉關,足不出戶,就是要避開這個「視」。所以,「眼不見為淨」,你眼睛沒有看到;就清淨了;你眼兒則濁,你眼睛看到了,你的心就混濁了。

  所以,修行人在深山裡面,稱為「山人」,稱「行者」,就是避開這個「視」字。眼睛看到有什麼毛病嗎?當然有啊!你看了,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怎麼會沒有毛病呢?你是「相視」,兩個眼睛一看到,「相視」、再一「笑」,就完蛋了!就死定了!就死蹺蹺了!這很厲害的。

  所以!我講過的,什麼「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三見就要了老命」!這個「視」字才是厲害。

  能夠引起這個貪欲的,從「笑」、跟「視」裡面產生。弟子跟弟子之間有的時候,會感覺到說;奇怪!另外一個男的弟子,怎麼這個眼神?跟一般的眼神不同;而且,深情款款、眼睛一看到,就像蒼蠅粘到蜜一樣,他不會放的;深情款款,是什麼看法?我不太清楚;反正兩個眼睛盯著,就不放,就盯在這裡;她移到哪裡、就看到哪裡,這樣子!大概是這樣子吧!

  總之,可以講,一般人的眼睛是,眼睛這樣子看:但,他不是的:他看到這個眼睛以後,就好像看到一座湖、一座很深很深的湖,然後,就這樣一看一眼啊!整個人就掉到那個湖裡面。Bon --就沉到湖底;他就飲了很多的湖水,就浮不起來,就這樣子死定了。大概就是這樣子吧:「深情款款」那一種眼神,這個感情是一種貪染,是一種欲望的,「笑」也會引起的;「視」也會引起的。

  在講,第三種;「握手」。找以前講過哦!有一次我跟我的女朋友去看電影,那次看電影是坐三輪車,以前在高雄,從大港埔坐到鹽埕區的電力公司去看電影。那個電影是露天的,電力公司演電影,他派那個三輪車來載我們;三輪車、不是人力踩的那一種三輪車,是一種、有點像吉普車的那一種三輪車。那一種車子很窄,只有二排位子,擠了很多人;剛好,我那個女朋友剛好坐我對面,那我也坐前面,又剛好坐得很擠,腳就碰著腳,腳一碰著腳、就不得了啊!你不曉得這皮膚是有感覺的。那一種—-腳碰著腳那一種微妙的感覺,是一輩子不能忘的!一輩子也忘不了!你想想看,小時候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個是……。

  坐在那個三輪車裡面,就是台灣電力公司在鹽埕區的那個公司裡面,放演露天電影,那麼我們住在大港埔的宿舍,從那邊就有交通車來載我們去,她剛好也去看電影,也剛好坐對面,就是輕輕碰一下,就不得了!

  「握手」也是的。握手也是很厲害的,這應該是「握手散步」吧!握手去散步,這也是一種「貪染」。

  稍為碰一下,就很敏感。只要升起了貪染的心,碰一下都不行;碰一下,他那種感覺就非常微妙。所以笑一下,看一下,握一下手,最後的,這個更厲害!那個「擁抱」是最厲害的啦!這個是一種「觸」、是一種「觸」;那是最厲害的!那個全身的皮膚通通都會變化的,所以,這是一種「貪染」。

  密教裡面有一種,有貪染的金剛。就是這一尊「愛染明王」。「愛染明王」叫什麼名字?「愛染」—-「喜歡」、「貪染」,就是「愛染明王」。所以,祂是屬於一個,等於是「和合神」。

  你們不要隨便給祂獻哈達,你們不要隨便給祂獻哈達的,你給祂獻哈達;寫上你希望、你願意去貪染的那個名字,放在他的左右手,男左女右。男的,你放在左手,女的放在右手,寫她的名字,放在右手,給祂獻哈達;獻供養、請祂喝酒,祂就會幫你。

  以前有一個人,他給祂獻上一個哈達,他沒有婚姻;哇!他馬上就結婚了!另外,有一個比丘尼,她也給祂獻上一個哈達,掛在祂脖子上,我就跟她說,「你趕快去跟祂講,否則祂給你婚姻,你就還俗了。」

  這「愛染明王」、不可以隨便給祂獻哈達,祂是喜愛貪染的明王,叫「愛染明王」;所以,修「愛染明王法」很快產生敬愛,產生喜愛貪染的這種心,這是密教的修行比較特殊一點、比較特殊一點。

  密教的修行,它是一種方便,所以稱為「方便乘」;就是,不要去阻止你的這種貪慾,順著你的貪欲,然後給它超越。這一種修行,它超越了;這一種修行是不同的,是不同於一般的「波羅蜜多乘」。

  但是,這一種修行比較自然的調化,比較自然化;但是,也不一定所有修密教的人,都修這一種「不斷欲望」的修行,不是的!祖師宗喀巴,黃教的祖師宗喀巴,祂就是出家的一個比丘。祂過清淨的生活,祂完全就是單人修的,祂沒有道伴,不用「方便乘」的;所以,祂是「斷愛欲」的那一種修行,這裡面,它是這樣子講。

  雖然,有人這樣子講,「密教是不斷愛欲的去修行;波羅蜜乘是斷愛欲的修行。」雖然有人這樣子講;但是,宗喀巴祖師祂是這樣子講的:「咒乘所化亦有眾多於諸欲塵斷貪愛故。」修密教的咒乘,也有很多人,他是去斷掉愛欲去修行的;包括宗喀巴祖師,祂本人完全過清淨的比丘生活的。

  所以,密教裡面,在黃教的戒律是比較嚴、它的戒比較嚴;在紅教的戒律就比較鬆。黃教是比較重視戒律的,所以它戒律比較嚴。一般來講,有兩個教,它的戒律比較嚴;黃教跟白教的戒律比較嚴;紅教跟花教的戒律比較鬆。那麼,白教跟黃教是比較「斷愛欲」的修行;花教跟紅教是比較「不斷愛欲」的修行。這是比較上來說的。

  所以,密教裡面,不一定是不斷愛欲的;也有斷愛欲的修行,並不是完全不斷的。那麼,這也可以稱為「道伴」,因為講一句簡單的話,像以前我去上教堂,去過修行的生活,信仰基督修行的生活,是因為有貪染才要去的,是因為你想要,你喜歡的在那裡,所以你才去的;你不喜歡,你不會去的。所以,那也變成一個方便的助緣、一種助緣。

  今天,像「財神法」,密教的「財神法」,是有貪染的。那是、因為你的貪染,你需要金錢,所以密教裡有財神法。教你修財神法,是先讓你有貪染,以後它再教你超越,這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不能講說,這不是修行的方法。

  所以,這是:「依四類貪所生歡喜為道助緣。」那麼,在你超越的時候,你單獨在修的時候,你在禪定裡面,所產生的,嚴格講起來,也算是一種貪染。你看,「若以由修彼道身生勝樂,心發妙喜,」我們在禪定的時候,是會產生「勝樂」、也會產生「妙喜」。

  這一段裡面講的,《瑜伽論》裡面講的:「一切初得奢摩他者,皆先發生身息堪能,由彼引生身輕安時,其身便起廣大安樂。次由彼力心發妙喜,由依此故,心於所緣寂靜而住。此於內外奢摩他上皆所共有。」這一段話的意思很清楚;但是,並沒有講解裡面的道理。這裡面有「身息堪能」,你在入定的時候,入禪定的時候,你身體產生的氣息的這一種作為,會產生「勝樂」跟「妙喜」的。

  我以前在書上寫過,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禪定會產生很大的這一種至樂呢?為什麼呢?因為,你那個氣息在通脈的時候,那種「氣」、跟「脈」,互相磨擦所產生出來的那一種身心的快樂,那個就是「妙喜」,也就是「勝樂」、無上的勝樂,就是禪定的快樂。你假如能夠產生禪定,你也是一種貪染;應該講起來是一種貪染。

  以前,我把這個寫出來的時候,有一個人專門批評我的人就笑,他說,「盧勝彥、你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不是百步笑五十步嗎?你說,男女之間的快樂,跟你身心引發自己,自己一個人引發的快樂,還不是一樣貪染嗎?」

  這講的也有道理。男女之間,這個「笑」啊、「視」啊、「握手」啊、「擁抱」啊,都會產生快樂的;但是,你自己在禪定的時候,你也會產生快樂,那還不是同樣還是貪染。他笑我,同樣貪染,我是這樣講:「我一個人身心引發的快樂,不會出毛病的。」(笑!)不會出毛病啊!對不對?你假如是兩個人引發的快樂就會出毛病,你說是不是?一個人在那邊打坐,所引發的快樂,沒有毛病的。

  它同樣都是貪染,這裡面也是這個意思、也是這樣子講;其實,同樣都是貪染,但是它有益的,也有它的益處在裡面,什麼益處?因為,你產生了「勝樂」跟「妙喜」,你因為這個緣,「勝樂」跟「妙喜」,你的信心,跟你的修行,這一種力量,就會跟堅固,更穩定。

  因為,我們一般的佛家在講,佛教在講,當你禪定會產生一種輕安,他只是講「輕安」。什麼是「輕安」?我以前講了,身體很輕、很平安;這個只是一種心靈上的感覺。在密教產生的這一種「妙喜」,跟「勝樂」,就是因為你的氣在通行脈的時候,產生磨擦的那一種快樂。所以,這個時候,你會信心非常堅固,你會很穩、很堅固的再去修行,這個就是一種助緣;雖然是貪染,但是也是一種助緣,道理就是在這裡。

  宗喀巴祗師講,不管你是「不斷欲望」的修行,還是「斷掉欲望」的修行,都不能構成「咒乘」跟「波羅蜜多乘」兩者的分別。

  講起來,「咒乘」裡面也一樣有「斷了慾望」的修行;那麼,學「波羅蜜多乘」一定要「斷欲望」的。「咒乘」裡面雖然有「不斷欲望」的修行;但是也有「斷欲望」的修行。不能構成這兩者的分別。

  所以,宗喀巴祖師祂也是,在這一段也是在談「咒乘」,跟「波羅蜜多乘」的。這個所以大家注意一下!我這樣子解釋,差不多都可以清楚明白,我不這樣子解釋是很難懂的;你們看這裡面的文字,都是很深奧難解的。好!謝謝大家。

  嗡嘛呢唄咪吽。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7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己二、庚一、辛一
1994-07-28  
己二、安立善說分二;庚一、正明分別二乘之理分二;辛一、明正義

  我們今天再談(密宗道次第廣論):「己二、安立善說分二說。」,「庚一、正明分別二乘之理」,「辛一、明正義。」

  這一段裡面,大部份它談到的,就是講,不管是「波羅蜜多乘」或者是「咒乘」,他們沒有勝劣的分別,沒有「誰勝」、「誰不好」的這個分別。為什麼這樣子講呢?因為,這二乘一直到了終結、就是到了最後,都是在圓滿佛國的。

  所以,它第一句話是這樣子講:「約運載至此之果乘,咒與波羅蜜多全無勝劣之別。二道所得同是盡一切過失、圓一切功德之佛果故。」以前不知道,看到這一句,「二道所得同是盡一切過失。」為什麼叫「盡一切過失」呢?難道是把所有的過失通通都用盡嗎?其實,不是的!這一個「盡」字啊!就是「消除」的意思,消除掉種種的過失,圓滿一切功德之佛國。他們的最終極點都是一樣的。

  那麼,既然是一樣的,就沒有什麼「勝」、「劣」的分別,就是在明白正教的一種意義、「明正義」。

  這當中啊,「咒乘」跟「波羅蜜多乘」,其中有三個地方沒有差別的;比較重要一點的,一個是「智德正見」,一個是「發心意樂」,一個是「學六度行」,亦無差別。

  談到這個,「正見」沒有差別;其實,在佛法上,法法雖然不同,但,法法都是法,我們不能批評那一種法不好。現在,我們佛教界就經常有這種現象。「我的法是正的。」他講他的法是正的;別的都是邪的!有很多人講這個,他的佛法就是屬於「正信」的、「正信的佛教」,除了正信的佛教,其他就是屬於「邪信佛教」。所以,很多人都講,「唉呀!你們不要去學盧勝彥的佛法,他的是有問題。」我想說,他們講說我是邪教,我以前講過了,其實也不算是很邪啦!只有一點「斜斜」。(笑!)那麼這一點「斜斜」是什麼「斜斜」呢?就是睡覺的時候啊,不是睡得很正,稍為「斜斜」的一點睡,好像稍為彎彎的。

  因為,佛陀教我們要吉祥臥嘛!對不對!心臟要在上面嘛!那麼臥了就右側,吉祥臥,臥的像好像那個,蝦子煮熟的時候,那種彎彎的那種味道,我沒有辦法睡得像死屍一樣那麼直,那只好學蝦子一樣、彎彎的右側吉祥臥。大概這個就是「斜斜」的睡「覺」,叫做「斜覺」(邪教)吧!(笑!)

  其實,法無正邪。密教的法,昨天講過啦,有些是不斷欲望的法,沒有把欲望斷掉。

  像「財神法」、「愛染明王」,祂都沒有把欲望斷掉;但是,祂用這個「欲望」來做為你修行的一種助緣。說不定因為你有這個欲望,你才會更加精進,你為什麼精進佛法呢?就是因為你有欲望嘛!你才會更加的精進;它是利用你這個欲望,做為成道的助緣,這也是法。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我們要到日本,我們可以直接從西雅圖,乘機一直飛到Japan 的Tokyo 成田機場,這是一個航線;但,這個航線,有時候不一定直飛的。假如我們說,「直飛就是正。」它不是,從西雅圖飛的話要順著一個地方,要到阿拉斯加,順著一個航道,到阿拉斯加,然後再從阿拉斯加那邊往日本這樣子飛,它也是要繞一個圈子。

  那、我們要到日本也很簡單啊!我們從這裡飛三蕃市,再由三蕃市飛日本,很多條航道的;有很多條航道可以到日本,不一定只有一條的。所以,什麼是「正見」啊?!--「智德正見」,其實,只要你的終結是成就佛果的,都是「正見」的。所以,我講嘛!我們要成就佛果,密教也是成就佛果的,以前密教也被很多人批評。

  密教本身來講,有很多的法,很奇怪的;有一點、好像是外道的影子在裡面。很多的顯教的法師講,「不要去學密宗」;交待那些弟子:「不要去受密宗的灌頂」、「不要去學密宗。」這個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咒乘」跟「波羅蜜多乘」同樣的,它都是在盡一切過失、圓一切功德之佛果,這是宗喀巴祖師祂本身所講的。

  所以,其中啊,「智德正見」,完全是一致的。跟「波羅蜜多乘」跟「大乘」完全一致的,並沒有分別。我們的「真佛密法」,很多人批評盧勝彥,他只是在批評盧勝彥,我從來沒有看過哪一個法師在批評「真佛密法」的。有哪一個法師批評?「大供養」、「四皈依」、「四無量心」、「大禮拜」、「金剛心菩薩法」、「上師相應法」、「本尊法」、「無上密」、「金剛法」,到「大圓滿法」,從來就沒有法師批評過這些東西的!

  「真佛密法」、沒有人批評的!因為,它本身就是「正見」、「正法」:他們批評的,就是「盧勝彥」。那我有什麼好批評的,對不對?你說,我哪一點不對勁?是有一點不對勁;但是呢,唉!我教你們對勁啊!我並沒有教你們不對勁的,我講的都是對勁的。所以,你說,怎麼說呢?

  這個很簡單的!「正法正見」。「真佛密法」就是「正法正見」,同樣圓滿佛國;所以,大家可以修習,可以去持修,沒有錯誤的。

  那麼,「發心意樂」,這裡面所講的「發心」。「大乘」、「波羅蜜多乘」、跟「咒乘」,同樣都在講「發心」。你看密教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還有「捨身法」呢!那是完完全全的捨掉生命、時間,完全是一種「利他」的菩薩。

  所以,「咒乘」被列入「大乘」之中,是有它的道理。這就是:(現觀莊嚴論)裡面講的:「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這是發心同故。「正於所化示現利他之佛,非是法身」,這裡面完全是「大乘」所求的要義,是為「利他」。這發心完全是慈悲眾生的。

  像我所發的願,「粉身碎骨度眾生」,就是沒有自己,等於就是捨身為眾生嘛!

  「粉身碎骨」,就是等於──他所有自己的力量盡其所有,為了度化眾生,捨去自己的生命,這樣子還不夠「正」啊?!那麼,要怎麼樣子才算是「正」呢?問問大家,什麼樣子才算是「正」?

  假如,發心完全把自己的生命、時間通通供獻出來,不為自己,全部為眾生,這就是大乘菩薩本身的一種要義在這裡,完全是利他的,所以,是「發心意樂」,這是相等的。「咒乘」跟「波羅蜜多乘」是完全相等的。

  再來,「學六度行」,這個「波羅蜜多乘」,當然用「六度萬行」。我們曉得要「佈施」、要「忍辱」、要「持戒」、要「精進」、要「禪定」、要「智慧」,用「六度」去修行。利他、化為萬行,這是「波羅蜜多乘」本身的「六度行」。

  密教也是一樣,密教也是「六度行」;同樣要做這「六度行」。所以,在這三方面:「智德正見」、「發心意樂」、「學六度行」,是沒有差別的。給眾生快樂、拔眾生的痛苦;歡喜的、盡一切力量的去做;捨掉修行的生命、時間,這是「慈悲喜捨」。師尊本身來講,這一生的作為,也是在做慈悲喜捨的事情,就是在行這「四無量心」。

  這完完全全照「慈悲喜捨」這樣子去做、甚至捨了自己的身心的,這個心完全在眾生上面,身體奔波也是為了救度眾生的菩提事業上。

  每一位,我們學密教的,一樣要發這四個願的:-「慈悲喜捨」,要發這「四弘四願」,要有「四無量心」,這個「心」,你知道發這個「心」才能夠跟宇宙廣大的「心」互相相應的,發這個心才能夠得到成就的;你發了這個心,就能夠跟宇宙意識互相相應。

  這裡面又提到,論到這個「方便」跟「智慧」。後來呢?他這後面半段,就提到了,「兩種色身」:「要由通達甚深空慧成辦法身,廣大方便成辦色身。但離方便之慧,及離慧之方便,皆悉不能成辦二身。是故方便智慧不得分離,乃大乘之總宗。」什麼是「方便」?什麼是「智慧」?大家都知道「智慧」。我上次講過了,我們看到人家天才兒童,在心算,多少加多少,乘多少除多少,減多少,這樣一直唸、唸、唸,唸了幾百個,唸完,那天才兒童,答案就出來。老實講,老師只要給我唸第一個,跟加第二個就不會,我就已經不會了;不要說他唸那個,唸了那麼多數字下來,答案就出來這樣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11:02 PM , Processed in 0.08776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