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德源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 增支部3.4.35 (三位天人)一个很多人都看过的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9-1-2008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8-1-2008 06:17 PM 发表
你我不是他,所以不知道他想什么,所以也无法议论。
增支部的经文,不是也写到四种会让人发疯的事情吗?其中之一,就是可能性。
所以,我们只是需要确实的知道,“杀是错误的“,这个确实是正见,然后对别人说“ ...


你指的是帖#7吧。那指的是如来觉悟的境界。

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要讲到佛教中的圣人,佛陀当然是第一个,那么我们就以佛陀为榜样吧。试问,佛陀在觉悟了以后,有没有做这种杀狗杀猫的行为呢?没有吧。佛陀反而以身作则。

阿姜查语录中有这么一句话。

152》遵循戒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遵守老师给予我们的规矩。第二层次的产生是:我们本身去遵守它们。但是,对于那最高层次的人而言——圣者,是不需要去想戒律和对错的。这种真正的戒德,是来自打从内心的认知四圣谛和所做所为都是发自这种理解所得来的。


我相信一位圣者当对于四圣谛完全的认知后,他是发自内心不会想要去做这种的行为。当一个人还不完全了解前面的是一堆粪便的时候,他有可能会误认这是黄金而时时有冲动想要去拿,虽然他被禁止去拿。但是,当他了解了这是粪便的时候,就算你逼他拿,他也不会想要拿了。


我相信帖#30说的九种行为,阿拉汉是在完全认知它们的本相后根本就不会想要去犯的。就好像了解了这前面是粪便后根本就不会想要去拿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008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德源 的帖子

根据记载,曾有大神通者,做以下几种事。

1。以杀一人救万人,自愿受恶业,不生任何嗔恨。不过,除此杀业,不造其他杀业。意义在于,不让那一人犯下无边杀业,所以自己承受杀一人的恶业。

2。以苦消苦,让亲人往生前受苦,自愿受大不孝恶业,让亲人生在天界,不至于堕入地狱。意义在于,宁可我下地狱,也不希望父母下地狱。

不过,小弟还是说清楚,杀业不好受,何况在余生承受大不孝恶业。这是他们知道得非常清楚后,所下的决定。

佛陀实现的是完全的正道,自当以佛陀为榜样。
不去思考太多的可能性,不是觉悟了的事,而是修行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可以参考小弟的信心铭。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9-1-2008 10: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08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9-1-2008 10:46 AM 发表
根据记载,曾有大神通者,做以下几种事。

1。以杀一人救万人,自愿受恶业,不生任何嗔恨。不过,除此杀业,不造其他杀业。意义在于,不让那一人犯下无边杀业,所以自己承受杀一人的恶业。

2。以苦消苦,让亲 ...


你要了解一点,在佛教里,有大神通的并不一定是大智慧的圣者。

提婆达多也曾有过大神通。但是,他还是会犯下出佛血、破和合僧之类的重罪。

要亲人往生天界并不需要用这样激烈的方式。帖#17就有教导了。

至于让亲人往生前受苦在南传佛教看来更是一种要不得的方法。因为,临终的一念可以决定一个人来生的去处。要使一个人出生于善界应该是尽量使他们在临终升起善念、欢喜的心。而非使他们得到痛苦、恐惧的心,这将使他们生于恶道。

再补充一点,佛陀面对杀了999人的ANGULIMALA也没有用神通把他杀了。你认为把这一人杀了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吗?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9-1-2008 11: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0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德源 的帖子


决定是当事人的决定,你我不应该评论。因为我们无法去感受甚至清楚的知道当事人以着什么心态去作出决定。

大神通的人未必有大智慧,你我既没有大神通也没有大智慧,更不应该去判断认定思考,而应该取其寓意就可以了。不过,大神通的人,最起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不过是判断的偏差而已,偏差多少却也没有办法测度。

如同,有人问我,做坏事下地狱,做好事上天堂,不是摆明恐吓吗?况且这样子说也不完全正确。但是这观念却应该被鼓励的,因为人没有办法完全觉悟的时候,十善业就是开始。学佛的,不能抹杀初学者的善心,所以观念的偏差不应该即时纠正。对于文盲学识不多的,这个地狱天堂的观念,能够成就十善业,更能进一步修行而不退转。

还有,看经文的时候,不应该想自己是什么境界,就是如同佛陀所说的,都是所有的修行者必须去学习的,循序而渐进,而不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到那个境界或次第,所以不需要去学习。慎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08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9-1-2008 12:32 PM 发表

决定是当事人的决定,你我不应该评论。因为我们无法去感受甚至清楚的知道当事人以着什么心态去作出决定。

大神通的人未必有大智慧,你我既没有大神通也没有大智慧,更不应该去判断认定思考,而应该取其寓意就 ...


你我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以沟通。我想就此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08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455 如何跟伴侣在来世再相遇呢?
   
有一时候,世尊住在婆只尸收摩罗山林中的鹿苑。那时,世尊于日前的时分,穿好袈裟、持钵,往那拘罗父居士家行去。到了那拘罗父居士家后,坐在预先所设好的座位上。那时,那拘罗父居士与那拘罗母主妇,来到世尊之处。至已,问向世尊问安后坐在一面。那拘罗父居士向世尊说:

    “大德!那拘罗母主妇是我自幼相处,年轻时就已经迎娶过门,我从来不知倘有任何女子比那拘罗母主妇更令我欢喜的。大德!我们已经在这一世得以相遇;我们希望能在来世再相遇。”

        那拘罗母主妇,也这样对世尊说:

    “大德! 那拘罗父居士是我自幼相处,年轻时就已经嫁过来,我从来不知倘有任何男子比那拘罗父居士更令我欢喜的。大德!我们已经在这一世得以相遇;我们希望能在来世再相遇。”
   


“居士!一对夫妻,已经在今世得于相遇;如果又希望在来世也能得于相遇。那么他们两人应该要具备 同等的信仰、同等的戒律、同等的布施、同等的智慧;这样一来,他们两人已经在今世得于相遇;而在来世又能相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1-2008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德源 的帖子


平台的建立,是出自于我识之中.... 算了,你暂时不会明白的。还是跟着经典去实践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08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德源 的帖子

感觉等不到这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008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peggy_str 的帖子

不用急...
不要泄气...

那个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呢?!
谁知呢?!

用心留意一下...
那个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8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兄...
人家都讲这些经是小乘了...
又怎么会打开他们的心来看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8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9-1-2008 05:44 PM 发表

平台的建立,是出自于我识之中.... 算了,你暂时不会明白的。还是跟着经典去实践比较好。


我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大智慧去了解你说的。所以,我觉得还是从佛陀这些很直接的教导中去了解佛法。

记得鸟巢禅师的故事吗?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对于白居易来说是三岁小儿都会的道理。但,鸟巢禅师说的好,三岁小孩也会,但八十岁却也做不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白居易,我们在希望学到什么特别的高深佛法。心里也在轻视他人是不会明白这高深的佛法。但是,真正的佛法有可能就是在如何实行看起来最简单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30-1-2008 01:01 AM 发表
德兄...
人家都讲这些经是小乘了...
又怎么会打开他们的心来看呢?!
...


没办法。因为有太多白居易了。

所以没有什么人会对这种很直接、看似简单的教导有兴趣。这也可以从看帖的人数看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30-1-2008 09:1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德源 的帖子


不错,是很多白居易。
所以,当小弟说,修行很简单的时候,却也很多人摇头。

越小年纪越容易修,越大越难修,尘劳也太多了。微妙的道理,实在简单,就是老老实实。在家修行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除此一切老老实实。却也有人说,这很难做。直接简单的修行就是,“把自己放老实一点,别再找借口了“。这样就不会碰触到那不应该有的四种思考。

这些经典,小弟也是鼓励别人看的。微妙本来自平凡。

互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8 08: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4550》比丘的四大污染



佛陀说:「比丘们,日和月有四种的污染能使日和月不能发光发亮。那四种是日月的污染呢?

云是日月的污染,使日月不能发光发亮。
雾是日月的污染,使日月不能发光发亮。
烟霾是日月的污染,使日月不能发光发亮。
罗睺是日月的污染,是日月不能发光发亮。」

「比丘们,比丘和婆罗门也有四种污染能使比丘和婆罗门不能发光发亮。那四种是比丘的污染呢?

喝酒是比丘和婆罗门的污染,使比丘和婆罗门不能发光发亮。
性行为是比丘和婆罗门的污染,使比丘和婆罗门不能发光发亮。
接受金银(金钱)是比丘和婆罗门的污染,使比丘和婆罗门不能发光发亮。
不正命是比丘和婆罗门的污染,使比丘和婆罗门不能发光发亮。」

想想看,你们认同这四种是比丘和婆罗门(不管是那一种宗教的出家人也好)的污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8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
5.47
五种财富


    比库们!有这五种的财富。什么是这五种财富呢?就是:信心的财富、戒德的财富、多闻的财富、施舍的财富、和智慧的财富。

        比库们!什么是信心的财富呢?
    比库们!在这世间有圣弟子,有信心,相信世尊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信如来之菩提。比库们!这就是信心的财富。

   比库们!什么是戒德的财富呢?
      诸比丘! 在这世间有圣弟子,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偷盗),远离邪淫,远离虚诳语,远离放逸于谷酒、果实酒、等等酒类。比库们!这就是戒德的财富。

比库们!什么是多闻的财富呢?


    比库们!这世间有圣弟子,多闻,能受持他所听闻的教法、能积集他所听闻的教法,在这初善、中善、后善及有义、有文的教法,纯一圆满清净的梵行被宣示时,他能多闻而又受持这些法,研究探讨,用心思惟其中的意思,适当的通达于这正见。比库们!这就是多闻的财富。

比库们!什么是施舍的财富呢?
比库们!在这世间有圣弟子,住在家中,心没有被悭吝的污垢所遮盖,慷慨、宽宏大量、喜欢布施、有求必应,很欢喜的给予施物。比库们!这就是施舍的财富。

比库们!什么是智慧的财富呢?
    比库们!在这世间有圣弟子,具有智慧作出神圣的决择,成就彻见生与灭的智慧,正确的彻见和灭尽所有的苦。比库们!这就是智慧的财富。
        
比库们!这就是五种的财富了。”

他对如来拥有不动摇的信心,
他的戒德是被圣者所赞赏的,
他拥有对于僧团的信心和正见,
他并不贫穷,他的生活也并非空虚和没有意义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在觉者的教导中培养信心、戒德、和正见。

(恭喜发财,恭喜发这五大财。在这新的一年里,希望支持这帖的各位可以在这五财中创造一个富足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8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AN7.6中提到七种圣财(Satta Ariya Dhanani): 信念、戒德、良知[耻心]、畏恶[懂得不良意语行之伤害]、多闻、慷慨、明辨。佛言拥有这七种财富者不贫穷、未白活。


一样的吗?

[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4-2-2008 05: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2-2008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4-2-2008 05:10 PM 发表
增支部AN7.6中提到七种圣财: 信念、戒德、良知[耻心]、畏恶[懂得不良意语行之伤害]、多闻、慷慨、明辨。佛言拥有这七种财富者不贫穷、未白活。


一样的吗?


除了良知、畏恶这两财以外,其余的五财都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2008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nguttara nikaya 》

AN 3.65



当时,卡拉玛人们来见世尊。一些顶礼世尊后坐到一旁,一些卡拉玛人顶礼世尊跟世尊谈一些话后才坐到一旁,一些报告他们的姓名、字号后才坐到一旁。有卡莎布塌区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说:“我毕恭毕敬地顶礼世尊,请问世尊:有一些婆罗门和出家人,来到卡莎布塌区,他们说自己的法是最好的,而看不起别人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但别的出家人和婆罗门当他们来到卡莎布塌区,也是说自己的法是好的,赞美自己的法,而看不起别人说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我礼敬世尊,我们很怀疑在他们之中,哪些法是真的!谁的法是谎言呢?” 世尊说:卡拉玛人们!你们的怀疑是对的,你们是应该怀疑的,是应该的。卡拉玛人们!你们要: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08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 第4集 第36經

多那經 Dona Sutta AN 4.36
      佛與多那的一段對談

巴譯英:Thanissaro    比丘

有一次,世尊走在郁迦陀村和斯陀毘耶之間的路上,此時婆羅門多那也剛好走在這條路上。他看到世尊的腳印上有圓滿的千幅輞轂輪相。於是他想:"真是令人驚異!真是不可思議啊!這些絕對不是一般人的腳印。

之後,世尊離開了那條道路, 走到一棵樹下坐了下來-他結跏趺座, 上身挺直, 正念安住在面前不遠處。而多那也跟著世尊的足跡來到那裡,他看見世尊坐在樹下:表情流露出自信,不禁讓人信從,他諸根不動,內心寂靜,身心得到了最上善的調伏與平靜,猶如一隻巨蛇,善於調伏與防護而能諸根不動。

婆羅門多那走上前問道:"大德!你是一個天人嗎?"
      " 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天人。 "

" 你是一個乾闥婆神嗎?"
      " 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乾闥婆神。 "

" 你是一個夜叉鬼嗎?"
      " 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夜叉鬼。 "

" (不是天人、不是神、也不是鬼,)那麼,你是一個普通人嗎?"
      " 不,婆羅門, 我不是一個普通人。 "

"當我問:'你是一個天人嗎?' 你回答:'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天人。' 當我問:'你是一個乾闥婆神嗎?'你回答:'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乾闥婆神。' 當我問:'你是一個夜叉鬼嗎?' 你回答:'不,婆羅門,我不是一個夜叉鬼。'當我又問:'你是一個普通人嗎?' 你又回答:'不,婆羅門, 我不是一個普通人。' 那麼,你到底是哪一類眾生呢?"

"婆羅門!如果我還沒有斷除一切煩惱的話,我可能生為天人、乾閻婆神、夜叉鬼或人。但是,我已經捨離斷盡一切煩惱,像一棵被連根拔起的多羅樹,失去了生存的因緣條件,未來將永不再生起。

"就像一朵紅色、藍色或白色的蓮花──它生於水中、長於水中、矗立於水面之上──而不被水所染污。    同樣地,我出生在這世間,    生長在這世間, 超越了這個世間──而不被這世間所染污。所以,婆羅門!你記好──我是一位『覺者』。

"所有那些可能讓我生而為天人、乾閻婆神、夜叉鬼或人的一切煩惱,我都已經捨離斷盡,它們的根莖已經斷除,像一朵藍色蓮花,挺出水面之上而不被水所染污。我也是超越了這個世間而不被這世間所染污。所以,婆羅門!我是一位『覺者』。"

附註
1.    " 大蛇 " 是用來描述一個巨大的生物, 像是一隻象或一條巨大不可思議的蛇。 佛教常以此作為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的一個別稱。

2.在巴利原文中,多那是用未來時態來表達他的疑問, 他的用意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也就是說:他是在問佛陀將來的生命形態是什麼,還是在問現在的生命形態是什麼呢?很多的討論內容都採取了第二種說法─他們認為多那應該是想要知道是:什麼樣的眾生能有如此令人驚異的腳印?而且佛像中的蓮花也正是表達了這個意義。不過,多那所用的未來式語態卻又像是要表達第一種說法。
A. K.Warder在他《巴利語簡介》一書第55頁提到:未來式語態常用來表達對當前某事的困惑、意外或驚奇:比如,"這可能是什麼?""這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說法似乎是這裡多那問話的用意。他前面說"這些絕對不是一般人的腳印。"也是用未來式的時態,而且在他與佛陀的談話中也處處表露出了驚訝之情。
      佛陀對多那的回答也是用未來式,這點很可能是佛陀在和他玩文字遊戲,而且佛陀是用未來式同時表達兩種意義,也就是現在和未來。
      佛陀連祂是一個普通人也都否認了,這是聖典當中處處所要表達的一個重點,那就是──一個覺悟者是不能用任何語言事物去形容或定義的。關於這一點請參考 MN 72SN    22.85SN    22.86 和"涅槃的動詞"這篇文章 。
      我們由於心有執著就會因為這一念執著而有所住,而一個『覺者』他的心不住這世間的任何地方任何一法,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或她)不被世間所染,如蓮花不被污水所染一般。

[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14-3-2008 11:2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 2.98
BALA SUTTA
愚昧

"比库们,这个世间有两种愚昧的人,哪两种?

一种人,他背了还没发生在他身上的包袱,
另一种人呢,他却不背上属于他的包袱,我说这两种人是愚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4-2024 10:32 AM , Processed in 0.0699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