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德源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 增支部3.4.35 (三位天人)一个很多人都看过的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5-6-2008 12:09 PM 发表


我沒有想以權威來安撫疑心,也沒有疑心,只是好奇譯經過程而已。
我有唸過西藏史和做研究時有和西藏難民接觸過,所以知道他們的譯經過程。
我覺得那們那樣的作法,可以除去一定程度的偏差咯,就好比同一句話, ...


那么用巴利文保存下来是最好的了。
这可以看到南传佛教地区可以共用同一经文而没有任何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9-6-2008 01:10 PM 发表


那很好咧,直接看得懂

對了,你們貼這個上來,版主沒有說你們浪費論壇資源?還是你們的有特別的地方,我想瞭解一下。


还好,你不是版主,否则我的帖真的不保了。(其实也真的不保过了)

很奇怪,有人可以帖一些法师的见解,却没有人说什么。但是帖上佛陀本身的教导却被说是浪费资源。

为什么就是没有人看重佛陀的教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8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0:30 AM 发表


还好,你不是版主,否则我的帖真的不保了。(其实也真的不保过了)

很奇怪,有人可以帖一些法师的见解,却没有人说什么。但是帖上佛陀本身的教导却被说是浪费资源。

为什么就是没有人看重佛陀的教导呢?


你就是愛把我看成跟你作對的。。。哈哈,我又沒冷嘲熱諷你拉,我是要瞭解這裡的行規而已,你想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8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0:27 AM 发表


那么用巴利文保存下来是最好的了。
这可以看到南传佛教地区可以共用同一经文而没有任何的问题。


經文本身是沒問題咯,是看的人有問題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0-6-2008 10:35 AM 发表


經文本身是沒問題咯,是看的人有問題而已。


如果经本身已经有问题了,那么看的人怎么看都有问题。

经没有问题,看的人有问题还可以以后看回经文了解自己的问题。

经本身有问题,看来看去也是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10-6-2008 10:4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8-6-2008 09:54 PM 发表
此法与律,有八种希有、未曾有之法,见此而诸比丘乐于此法与律。是哪八项呢?
1.譬如大海渐渐趣向、渐渐倾向、渐渐临入,而无有忽然险峻。同样的,于此法与律,有次第的学习、有渐进的所作、有渐进的行道、而没有忽 ...


谢谢支持。希望这帖可以继续保存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6-2008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0:40 AM 发表


如果经本身已经有问题了,那么看的人怎么看都有问题。

经没有问题,看的人有问题还可以以后看回经文了解自己的问题。

经本身有问题,看来看去也是有问题。


要怎麼知道經沒問題呢?不能說因為很多人都用一樣的,就沒問題吧?也不能說因為以某文記載的就沒問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0-6-2008 10:46 AM 发表


要怎麼知道經沒問題呢?不能說因為很多人都用一樣的,就沒問題吧?也不能說因為以某文記載的就沒問題吧?


如果你可以这样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接下来就看你要不要自己去看看,去比较了。还有,要看你肯不肯放下之前的包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6-200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0:51 AM 发表


如果你可以这样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接下来就看你要不要自己去看看,去比较了。还有,要看你肯不肯放下之前的包袱了。


之前是甚麼包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0-6-2008 10:57 AM 发表


之前是甚麼包袱呢?


自己去发现。如果自己不去发现,别人帮你指出来也没有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8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1:16 AM 发表


自己去发现。如果自己不去发现,别人帮你指出来也没有用的。

這樣說很危險咯,等下你又會說自己發現的不是SUTTA裡面講的。。。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6-2008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10-6-2008 11:20 AM 发表

這樣說很危險咯,等下你又會說自己發現的不是SUTTA裡面講的。。。汗


好了,不说了。多说也在浪费这帖的资源。

这帖是分享增支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6-2008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0-6-2008 11:34 AM 发表


好了,不说了。多说也在浪费这帖的资源。

这帖是分享增支部的。


跟你分享一下:

增支部》一.五.六經
比丘們啊,假如池塘的水清晰、透澈、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一個有眼睛的人站在岸邊便可看到池塘裏的貝類動物、沙石和魚?的游動。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池水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比丘們啊,這就正如一位比丘的心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他便能明白到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體證超凡的聖者知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內心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只看著自己的利益會讓心受攪動的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6-2008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佐竹 的帖子

增支部》一.五.六經
比丘們啊,假如池塘的水清晰、透澈、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一個有眼睛的人站在岸邊便可看到池塘裏的貝類動物、沙石和魚?的游動。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池水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比丘們啊,這就正如一位比丘的心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他便能明白到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體證超凡的聖者知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內心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请看清楚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6-2008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11-6-2008 07:52 AM 发表
增支部》一.五.六經
比丘們啊,假如池塘的水清晰、透澈、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一個有眼睛的人站在岸邊便可看到池塘裏的貝類動物、沙石和魚?的游動。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池水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比丘們啊,這就正如一位比丘的心沒有受到攪動的話,他便能明白到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能體證超凡的聖者知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比丘們啊,因為內心沒有受到攪動的緣故


请看清楚经文。


對阿,我就是在指心不要被攪動,不對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08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历曼南达经---增支部10.60
Girimananda Sutta - AN 10.60
Piyadassi Thera英译,法增比丘汉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济历曼南达感染严重病疾,因此具寿阿难前往佛所,头面礼足,坐于一边已,告诉世尊说:



世尊!具寿济历曼南达感染严重病疾,为了怜悯他,愿世尊能前往看望他。

佛说:阿难!你可以代我前往看望他,向他唸诵十种观修法,那位济历曼南达比丘听完后病就会好的。
是那十种观修法呢?
观修无常;观修无我;观修不净;观修危厄;观修舍弃;观修远离;观修灭;观修厌倦;观修诸行无常;和正念出入息。

一;阿难!如何观修无常呢?于此,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如此住于观修五蕴是无常。阿难!如是观修无常。

二;阿难!如何观修无我呢?于此,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眼是非我,色相是非我;耳是非我,声是非我;鼻是非我,香是非我;舌是非我,味是非我;身是非我,触是非我;意门是非我,意境是非我。如此住于观修六内处与六外处是非我。阿难!如是观修无我。

三;阿难!如何观修不净呢?于此,阿难!比丘观修此身:这个身体,从脚跟上,从头顶下,為皮所包,充滿不淨,这身体有:发、毛、爪、齿、皮、肉、腱、骨、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大肠、小肠、胃、粪、(脑)。胆汁、痰、脓、血、汗、脂、泪、膏、唾、涕、关节滑液、尿。如此住于观修不净于此身。阿难!如是观修不净。


四;阿难!如何观修危厄呢?于此,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此身诸多苦楚,此身诸多危厄,众多疾病由此身起,诸如:眼视疾,耳闻疾,鼻疾,舌疾,身疾,头疾,耳疾,口疾,齿疾,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胃炎,发热,胃病,昏晕,腹泻,红肿,腹绞痛,麻疯,脓肿,淋巴结核,肺痨,羊癫,皮肤病,痒,疮痂,涩疹,疥疮,内外出血与黄疸,糖尿,痔疮,肿瘤,溃疡;疾病由胆汁所引起,由痰所引起,或由风所引起;四大不调;天气所引起;自身举止不审所致;他人加害;业果成熟;冷,热,饥,渴,大便,小便等。如此住于观修此身危厄。阿难!如是观修危厄。

五;阿难!如何观修舍弃呢?于此,阿难!比丘不容一毫欲念生起于心,但求排除,竭止,断灭它。他不容一毫嗔念生起于心,但求排除,竭止,断灭它。他不容一毫害念生起于心,但求排除,竭止,断灭它。他不容任何时候之恶念,不利之念生起于心,但求舍弃它,排除,竭止,断灭它。阿难!如是观修舍弃。

六;阿难!如何观修远离呢?于此,阿难!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此是寂静,此是殊胜,寂止诸缘生法,断绝再生(有),灭绝贪爱,远离,涅盘。阿难!如是观修远离。

七;阿难!如何观修灭呢?于此,阿难!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如是观修:此是寂静,此是殊胜,寂止诸行法,断绝再生(有),灭绝贪爱,远离,涅盘。阿难!如是观修灭。

八;阿难!如何观修对世间的厌倦呢?于此,阿难!比丘舍弃对这世间的执著,舍弃我慢,邪信念,以及对这世间的潜在烦恼,不执取它们,放下,远离。阿难!如是观修对世间的厌倦。

九;阿难!如何观修诸行无常呢?于此,阿难!比丘对诸行生患,羞辱,厌恶心。阿难!如是观修诸行无常。

十;阿难!如何正念出入息呢?于此,阿难!比丘前往林中,树下,闲房空地,结跏趺坐,端身正坐,正念面前,正念入息,正念出息。

长入息,知道我长入息;长出息,知道我长出息;短入息,知道我短入息;短出息,知道我短出息;正念知道我全息1入息,如是善学;正念知道我全息出息,如是善学。

静止全息入息,如是善学;静止全息出息,如是善学。

体验喜入息,如是善学;体验喜出息,如是善学。

体验乐(轻安)入息,如是善学;体验乐(轻安)出息,如是善学。

体验受想行入息,如是善学;体验受想行出息,如是善学。

静止心行入息,如是善学;静止心行出息,如是善学。

体验心静(四禅)入息,如是善学;体验心静(四禅)出息,如是善学。

体验心悦(止与观)入息,如是善学;体验心悦(止与观)出息,如是善学。

心定入息,如是善学;心定出息,如是善学。

心解脱(五盖)入息,如是善学;心解脱(五盖)出息,如是善学。

观察(五蕴)无常入息,如是善学;观察(五蕴)无常出息,如是善学。观察远离入息,如是善学,观察远离出息,如是善学。观察灭入息,如是善学;观察灭出息,如是善学。观察舍弃入息,如是善学;观察舍弃出息,如是善学。

如此,阿难!如是正念修习出入息。


阿难!如果你前往看望济历曼南达比丘,向他唸诵这十种观修法,那位济历曼南达比丘听完后病就会好的。

于是具寿阿难于世尊所听完这十种观修法后,前往具寿济历曼南达所,向他唸诵这十种观修法,那位具寿济历曼南达听完后,病马上好起来,具寿济历曼南达因此由重病痊愈。


注释1Sabba-kaya清净道论译为‘全息’。




法增比丘译于14/6/2008 澳洲布里斯本缅甸衹园佛寺

dhammavaro@hotmail.com
http://buddhism.sampasite.com教之法

www.groups.google.com/group/learning-buddhism学习佛法

http://ti-sarana.blogspot.com  皈依三宝

www.groups.yahoo.com/group/buddha_middle_way佛陀中道园地

www.groups.yahoo.com/group/TheTasteOfDhamma佛法之味

www.groups.msn.com/middlepath佛陀中道

http://w0.5ilog.com/cgi-bin/bbs/sys2/mybbs.aspx?id=0x43737400学习南传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7-2008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更多经文的分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7-2008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增支部.3.百三十(Lekha suttam)

诸比丘!世间有此等三种人。是那三种人呢?
那就是在岩石刻字之人、在地上写字的人、以及在水上写字之人。

怎样说是在岩石刻字之人呢?
世上有一类人,他常常发怒,而他的愤怒常常随着他。
就好像刻在岩石之字,风或水亦不能迅速的消灭、它将永存。
正如是,世有一类人,他常常发怒,而他的愤怒常常随着他。
诸比丘!这就是在岩石刻字之人。

怎样说是在地上写字的人?
世上有一类人,他常常发怒,但是他的愤怒不会留在心上太久。
就好像在地上写字,风或水将迅速地消灭它而不得永存。
正如是,世有一类人,他常常发怒,但是他的愤怒不会留在心上太久。
诸比丘!这就是在地上写字的人。

怎样说是在水上写字之人?
世上有一类人,虽然他面对剧烈言,麤言或不快之言,但是他仍然和合、亲切、欢喜。
譬如水中之字是完全快速消失,不永存。
正如是,世有一类人,虽然他面对剧烈言,麤言或不快之言,但是他仍然和合、亲切、欢喜。
诸比丘!这就是在水上写字之人。

诸比丘!世间有此等三种人。


这是有关的经文:

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III.130

Lekha Sutta (Inscriptions)
"Monks, there are these three types of individuals to be found existing in the world. Which three?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rock,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soil, and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water.
"And how is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rock?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certain individual is often angered, and his anger stays with him a long time. Just as an inscription in rock is not quickly effaced by wind or water and lasts a long time, in the same way a certain individual is often angered, and his anger stays with him a long time. This is called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rock.

"And how is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soil?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certain individual is often angered, but his anger doesn't stay with him a long time. Just as an inscription in soil is quickly effaced by wind or water and doesn't last a long time, in the same way a certain individual is often angered, but his anger doesn't stay with him a long time. This is called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soil.

"And how is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water?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certain individual -- when spoken to roughly, spoken to harshly, spoken to in an unpleasing way -- is nevertheless congenial, companionable, & courteous. Just as an inscription in water immediately disappears and doesn't last a long time, in the same way a certain individual -- when spoken to roughly, spoken to harshly, spoken to in an unpleasing way -- is nevertheless congenial, companionable, & courteous. This is called an individual like an inscription in water.

"These are the three types of individuals to be found existing in the worl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8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uttara Nikaya 10.48
Dasa Dhamma Sutta
十法經

十法经
法增比丘(Dhammavaro Bhikkhu)中译及注释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1,在给孤独长者2供养的祇树园精舍3里。
佛陀告诉诸比丘:诸比丘!离家出家修行的梵行者4应审思5十法6,是那十法呢?
1.梵行者应审思:我等是无有阶级7。
2.梵行者应审思:我等是依赖众人的供养8而得以资生9。
3.梵行者应审思:我等是追循更多的戒律10修行。
4.梵行者应审思:我将不会后悔11自己的戒行12。
5.梵行者应审思:其他的有见识的13梵行者14将不会批评我的戒行。
6.梵行者应审思:这是有分别于俗家的15,我将与家人分离16,我将不能得到我喜爱的物品17。
7.梵行者应审思:我是自己业的主人18,是自己业的继承人19,由自己的业而生20,是自己业的亲族21,依自己的业支撐而活22,不论我造何种业,
善的或惡的23,我必将去承担24。
8.梵行者应审思:日以继夜就这么过去了25,我现在正在作些什么呢26?
9.梵行者应审思:我是否喜爱独住远离于幽僻之地27呢?
10.梵行者应审思:我是否已得上人法28,是否已得圣者的智慧29,往后死时,若梵行者问我,我会懊恼30吗?。
诸比丘!这就是离家出家修行的梵行者应审思的十法。
佛陀说完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释:
1. 舍卫国,Sāvatthi,佛时印度北方的一个小国。
2. 给孤独长者,Anāthapindika 佛陀的大施主,因常施舍给孤苦贫困者,故名‘给孤独’。
3. 祇树园精舍,Jetavana 给孤独长者向祇陀Jeta太子购买的王家园林,用以布施给佛陀,并建成寺院。
4. 梵行者,pabbajitena 由在家而出家修梵行的人,为得智慧 pabba 的行者。
5. 审思,abhinham paccavekkhitabbam 沉思,考虑。
6. 十法,dasa-dhammā:无有阶级,托钵资生,更高戒律,不悔戒行,请净戒行,离世所爱,业的审思,正念当下,独住远离,得上人法。
7. 无有阶级,Vevanniyamhi 改变 ajjhupagato 以上的,变为没有。
8. 供养,Parapatibaddhā 依赖。
9. 资生,jivikā 延命。
10. 追循更多的戒律, ākappo行为 karaniyo应该做的。
11. 后悔,Kacci 疑问,kho 当然,attā silato 我的戒行,upavadati责怪。
12. 德行,silato。
13. 其他的有见识的,anuvicca 发现 viññu 见识。
14. 梵行者,sabrahmacāri。
15. 有分别于俗家的,Sabbehi 知道的 me piyehi 喜爱的 manāpehi 令人喜爱的。
16. 与家人分离,nānābhavo 不同的分离 vinābhāvo 没有分离。
17. 不能得到我喜爱的物品,
18. 业的主人,Kammassakomhi。
19. 业的继承人,kammadāyādo。
20. 由自己的业而生,kammayoni。
21. 业的亲族, kammabandhu。
22. 依自己的业支撐而活,kamma patisarano。
23. 不论我造何种业,kammam karissāmi; 善的或惡的,kalyānam vā pāpakam vā。
24. 我必将去承担,tassa dāyādo bhavissāmi ti。
25. 日以继夜就这么过去了,rattin 夜晚 divā 白天 viti 已没有 patanti 放下。
26. 我现在正在作些什么呢,Katham 在那里 bhutassa 已发生。
27. 喜爱独住远离于幽僻之地,suññāgāre 空居处 abhiramāmi 合意的。
28. 上人法, uttarimanussadhammā。
29. 圣者的智慧,ariya ñāna。
30. 懊恼, puttho被问 man 心意 ku 懊悔 bhavissāmi成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08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不可能成為佛陀的由來。

Translated By Dhammavaro Bhikkhu


增支部1.15

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有正见的人,不会认为任何现象是永恒的;但是,比丘们!这些无知的人们会认为这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在同一个世间上,在同一个时期里,是不可能出现两位正等正觉的阿罗汉(佛陀)的;但是,比丘们!唯有一位正等正
觉的阿罗汉(佛陀)的出现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在同一个世间上,在同一个时期里,是不可能出现两位转轮圣王的;但是,比丘们!唯有一位转轮圣王的出现是可能
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正等正觉的阿罗汉(佛陀)的;但是,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成为正等正觉的阿罗汉(佛
陀)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转轮圣王的;但是,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成为转轮圣王的。

一位女人是不可能成为帝释天王、魔王、梵天众的;但是,比丘们!一位男人是有可能成为帝释天王、魔王、梵天众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个常以身、语、意造恶业的人,因为造了这些恶业,当他死时,身体分解后,而出生于快乐的地方,出生于天界;但
是,与其相反的是可能的。

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会发生的;一个常以身、语、意造善业的人,因为造了这些善业,当他死时,身体分解后,而出生于苦道,出生于地狱;但是,与
其相反的是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23-7-2008 02: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01:03 AM , Processed in 0.0560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