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海水的前传

海水发现吉打二千年的历史~~[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篇:建設與發展時期─開闢沙曼運河及其發展(第26任至28任蘇丹史略)(下)

日治時期

★第27任回教統治者蘇丹峇利沙史略(Sultan Badlishah:1943─1958)

日英認同吉打蘇丹
在1943年5月13日,蘇丹阿都哈林沙去世後,隔天即14日,自1937年起任“署理蘇丹”的已故蘇丹公子─東姑峇利沙,被委任為吉州第27任蘇丹。殿下的受任是得到當時已統治了整個馬來亞日本軍隊的贊同。
1945年9月,日本政府向美國、英國和聯盟國投降之後,英國當局再回到馬來亞來。英國並承認了蘇丹峇利沙是吉州蘇丹。

殿下精明能幹,在末當任蘇丹之前,殿下曾擔任了幾個政府職位,所以當殿下出任蘇丹時,在行政處理方面,殿下顯得很熟練。殿下每天都準時上班,並且會先把桌上的書信細讀一番。

推行封建制度

殿下是位“封建制度”的國王,州內重要的職位都由殿下的親戚所擔任。全部政府官員都是馬來人,沒有歐洲人當縣長之職,歐洲籍的官員只有在“技術”部門。

1914年6月,威佛申(Welferson)代替麥威爾在吉州的英國顧問職位。1915年4月,哈爾(Hall)代替威佛申的職位。1919年7月,麥阿特(Mac Arthur)代替哈爾的職位。1920年6月,費里力佔姆土哈利發(Frederick James Halifax)代替麥阿特的職位。

1920年6月,東姑依不拉欣到爪哇觀光,並經過新加坡。在游覽中,他到過“Surabaya”、“Tosari”、 “Bromo”、 “Pasuran”、“Kediri”、“Solo”、 “Semarang”、“Bogor”和“Djakarta”。

他從耶加達(Djakarta)再航行到新加坡去,並居住在萊佛土酒店,他在同年的8月20日回到吉打州。

1921年2月,麥阿特又到吉州任英國顧問。1922年4月由威廉比爾(William Peel)代替了他的職位。

1923年9月25日,英國政府的海峽殖民地總督─勞崙斯士連麥爵土(Sir Laurence Guillemard)與吉州政府簽了一份合約。1923年11月1日,署理蘇丹東姑依不拉欣(Tunku Ibrahim)和威廉比爾到新加坡去簽署這份合約。

1923年11月23日,由益哈特(Ekhart)代替威廉比爾出任英國顧問之職,兩個星期之後,即12月8日,荷福勿(Holford Wolff)代替了益哈特的職位。

1924年2月,東姑瑪默獲得英國政府封賜“C.M.G.”的勛章。5月,東姑依不拉欣起程到歐洲玩。在同一個月里,威廉比爾又回到吉州做英國顧問。

1924年6月,在英國的時候,東姑依不拉欣被英國國王喬治5世封賜“C.V.O.”的勛章,並參觀了英國最大的展覽會,也游覽了幾個地區。在觀光了法國後,他才於10月9日回到吉打州。

1925年3月,由韓伯里斯(Humpreys)代替威廉比爾之職。8月,東姑瑪目帶了吉州蘇丹公子東姑彭格蘭(Tunku Pengeran)及其兒子東姑阿默去非洲,因為要讓東姑彭格蘭在“蘇丹”(Sudan)的首都卡頓(Khartum)學習阿拉伯語和英語。

當韓伯里爾請長假時,由協斯(Helps)代其職。1926年,則由克里頓(T.W.Clayton)代替協斯。

東姑峇利沙受委“署理蘇丹”

1934年,不幸的,東姑依不拉欣去世了,東姑瑪目取代出任“署理蘇丹”,任職了3年後,在1937年,東姑瑪目也去世了。

蘇丹阿都哈密哈林沙的公子東姑峇利沙(Tunku Badlishah)被委任為“署理蘇丹”(1943年出任第27任回教統治者蘇丹)。

1941年12月,日本軍隊進攻馬來亞,英國政府和在馬來亞的英國政府當局下令把吉州蘇丹護送到檳城去,但是,當時的第26任吉打蘇丹“蘇丹阿都哈密沙”的公子東姑阿都拉曼卻“綁架”了殿下,然後把他的父皇隱藏在居林。他的目的是“身為一國的君主,在遇到困難時,應該與人民共同進退。”

當了吉州蘇丹62年,在1943年5月13日,蘇丹阿都哈密沙在“亞羅士打皇宮”駕崩,遺下妻子紀瑟芭珍樂拉(Cik Sepa Cendera)、紀拉拉西(Cik Larasih)(皇后)、莎麗花瑪蓮(Sharifah Mariam)和紀曼加拉拉(Cik Manja Lara)。

蘇丹阿都哈密沙之公子蘇丹峇利沙不喜歡“獨立”,但並不反對由他的兄弟東姑阿都拉曼帶頭向英國政府申請獨立。馬來亞獨立了之後,殿下才相信馬來亞能自立。

當了15年的蘇丹,在1958年7月13日(星期日),晚上7點半,蘇丹峇利沙在亞羅士打駕崩,並安葬在那邊。

第26任吉打蘇丹阿都哈密沙後代:

◆紀瑟芭珍德拉的兒女:

1.東姑依不拉欣(Tunku Ibrahim)─1885年6月

2.東姑羅姬雅(Tunku Rokiah)─1890年8月

3.東姑花帝瑪(Tunku Fatimah)─1892年6月

4.東姑卡欣(Tunku Kasim)─1897年9月


◆紀拉拉西的兒女:

5.東姑惹諾拉錫(Tunku Zainal Rashid)─1885年11月

6.東姑曼蘇(Tunku Mansur)─1889年3月

7.東姑朱拉(Tunku Jora)─1891年11月

8.東姑奴(Tunku Nur)─1894年3月

9.東姑蘇菲雅(Tunku Sofiah)─1899年7月


◆莎麗花瑪蓮的兒女:

10.東姑阿默(Tunku Ahmad)─1888年7月


◆紀曼加拉拉的兒女:

11.東姑尤索夫(Tunku Yusuf)─1890年12日

12.東姑加頓(Tunku Kalthum)─1893年1月

13.東姑目哈默芝哇(Tunku Mohd.Jiwa)─1894年10月

14.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
  ─1903年2月8日

15.東姑峇哈都(Tunku Bahadur)─1904年4月

16.東姑阿米拉(Tunku Aminah)─1906年5月

17.東姑達姬雅(Tunku Dakiah)─1911年3月

18.東姑加伯達(Tunku Zabedah)─1912年11月


◆紀莎菲雅(Cik Safiah)的兒女:

19.東姑瑪目(Tunku Mahmud)─1890年12月

20.東姑峇利莎(Tunku Badlishah)─1894年5月

21.東姑冬(Tunku Don)─1897年9月


◆莎麗花瑟哈(Sharifah Seha)的兒女:

22.東姑阿都打尼(Tunku Abdul Thani)─1894年10月

23.東姑彭格蘭(Tunku Pengeran)─1908年5月

24.東姑峇吉斯(Tunku Balkis)─1910年5月


◆莎麗花花帝瑪(Sharifah Fatimah)的兒女:

25.東姑雅谷(Tunku Yaakub)─1899年12月

26.東姑哈加(Tunku Hajar)─1901年8月

27.東姑呀牙(Tunku Yahya)─1903年7月

28.東姑阿都瑪吉(東姑恩度)─1905年5月
(Tunku Abdul Majid @ Tunku Endut)

29.東姑惹諾阿比汀打尼─1906年12月
(Tunku Zainal Abidinn Thani)

30.東姑目哈默尤(Tunku Mohd. Syu'ib)─1909年6月

吉打進入建設與發展時期

★第28任回教統治者蘇丹阿都哈林姆阿占沙(Sultan Halim Muazzam Shah:1958─迄今)

在1958年蘇丹峇利沙駕崩後,其公子東姑阿都哈林被委任為吉州第28任蘇丹,稱號:蘇丹阿都哈林姆阿占沙。

在1970年9月,殿下被委任為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

殿下統治吉打州迄今,配合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及州務大臣丹斯里奧斯曼阿洛之英明領導,吉打州步入全面發展與建設的階段。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一章

第1篇:吉打首任英國顧問回憶錄

根據英暹於1909年3月10目的協定,我於1909年7月15日抵達亞羅士打,正式上任為吉打州政府顧問。當時,在碼頭迎接我的顯要包括州議會主席東姑瑪末,暹羅政府財務顧問威廉遜,還有由暹羅委任之前任顧問哈特及吉打議會議員們。威廉遜的到來,是要主持暹羅移交吉打州政權予英國的儀式。

當天下午3點半,我們在峇來勿殺(Balai Besar)拜見蘇丹殿下,全體高官顯要及社會賢達都前來觀禮,在演詞中,威廉遜講述有關英暹協定及我在吉打州執行州政府顧問的任務。過後,三方面在眾人見證下,簽署移交政權協定。

我向東姑瑪末細說有關我的任務為顧問而已,與別的馬來州英國統治官有所不同,後者操著實權行政。東姑瑪末感到滿意,而歡迎我的加入。首先,我說我須要拜訪所有的部門以了解境況,同時也和東姑瑪末達致協議,各項行動及決定權必須先讓我知道。

吉打州議會給我一個非常特別的感受,因為整個會議及議決案都用馬來文。每個會議都積極的商討,包括關係到法律、土地、礦業以及衛生部門的重大決策,如在一個商討有關工務員加薪的辯論會,就連續了開了整個月。

數年後,州議會把‘賣身奴隸’條例作了一個突破性的決策,大多數議員支持取消這個條例制度。不過,這個條例制度已經長久的實行,因此可能不被人民接受。所以,州議會以一個折衰的辦法,逐年解放那些已經可以贖身的勞工,以讓他們恢復自由身。

事經數年後,州政府在調查後,‘賣身奴隸’數額已不多,使到全州逐漸沒有‘奴隸’的存在。

在吉打州政權移交英國政府後,英國專員已經不存在。其時,英專員為‘Frost先生’,在我上任那天,他也在玻州上任為玻州政府顧問。

過後,他的住家被改為吉打俱樂部,桌球室及其他設備很快就裝了起來。這間俱樂部成為馬來人和歐州人時常集合的地方。

我也有一座很美、很寬大的別墅。東姑瑪末動用了本來是稻田的土地來建立這座別墅。我利用罪犯來挖了一個人造湖和一個九洞高爾夫球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罪犯都是青年人。這些年青稻農每年都有五個月無所事事。收割後,所有的錢都賭光了,就在鄰村偷牛羊到遠地去賣,這些事件難免會引起流血事件,這些偷牛賊都一律判監七年作苦工。

每年都有一個賽馬會,吸引了檳城參賽者前來,很多馬來人包括東姑瑪末都很喜歡騎馬,整個賽程很刺激但很危險。

那時候有很多的野豬和飛鳥,因此時常都有狩獵活動,在這里我必須提起一項只有在亞羅士打才能看到的奇景。每年9月的黃昏時刻,當打完網球休息時,我們就能看到從北方高空上飛著一隊一隊的小黑點,我用一隊一隊來形容它,因為它排列著飛翔,非常的整齊,這些黑點為數整萬,很是壯觀。”


─Sir George Well(KBE.CMG.)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篇:泰國治理吉打的歷史回顧

“政權移交泰國帶給人民巨大的意義:
擺脫霸政的蹂躪,回復民政治理,意味新生。”

泰國治理吉打(1943年8月至1945年9月)只是短短的25個月。泰國統治者企圖恢復戰前的英式治理吉打方式,並任用原有的公務員,重操所有的政體。

泰國統治者比較著重於“監督”角色,沒有在吉打進行革新或發展計劃。這可能是他們逗留在吉打的時間太短促,不足以進行長遠計劃。

經濟顯然不是當時的問題,州財政部從產品耗費方面所獲取的利潤遠超所得稅。也許他們通過全印度廣播,獲悉盟軍獲勝的消息,預測自己在吉打州的政治地位不會長久,因此,沒有興趣去發展吉打州。

不過,泰國政府在照顧其吉打的泰國官民方面的功勞,倒是有目共睹的。大量食糧如米、糖及衣物運自泰國。由於食糧供應充足,許多來自檳城、霹靂及馬來半島南部居民都湧來吉打定居。

其實,許多派來吉打服務的泰國官員都沒有治政資格,其中不乏利用自己的地位來私肥者。整體上來說,人民是歡迎泰國接手治理吉打,以取代殘酷無情的日軍統治,使他們擺脫互相猜忌,隨時可能遭遇無妄之災的痛苦生活。

盟約軍在世界第2次大戰的敗北,自動結束泰國在吉打的政權。當英軍抵達之後,便開始實行英式軍政統治(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直到局勢真正回復安寧時,才恢復民政統治(Pentadbiran Awam)。

泰國未來之前的吉打

正如馬來半島的其他州屬,吉打也曾經歷為時極久的英國統治。除此之外,馬來半島和新加坡也被日本統治3年8個月之久。不過,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丁加奴在日軍佔領21個月後,就移交給泰國管治。

日軍在馬來半島實行軍事統治。重要和高級職位都由日人所擔任,只有小部分因善於諂媚日本人的本地人獲日軍委任。幸好這種現象在吉打州鮮少發生,許多原有的官員獲准繼任。所有含有娛樂性質的活動都被禁止,並加強各地的保安措施。

全國都處在戒嚴的狀況下,日軍草管人命,濫殺無辜,使人民生活在恐懼中。偷竊的事件很少發生,這可能是人們善管自己的財物,另一個原因是日軍採取嚴刑對付偷竊者,被逮捕者,往往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被虐待至死。

因此,有人為報私仇,向日本人誣賴對方為抗日份子,以藉刀殺人,達到報仇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故友難分,痛苦萬分。

當時,經濟也很蕭條,沒有人收割或收購橡膠,稻米也因為旱災的侵襲而影響收成,其中以吉打最為嚴重。加上人民生活在恐懼中,無心從事農耕工作,稻米成為統制品。收藏米量超越限制者,將被嚴厲對付。

通貨膨脹也是吉打的普通現象。日常必需品如食糧和衣物奇缺,價錢特高,2匹絲綢可換取兩頭牛!稻米和衣物成為搶手貨,當時,許多馬來人成為商人,生活也比受薪階級好。日本政府鼓勵人民自耕自給,教導人民耕植,並在鄉村地區傳授正確的耕種技術,大量種植木薯,以取代稻米的供應。

治權易手

1943年8月,日本統治者為了答謝泰國借路幫助日軍登陸馬來半島,把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下加奴讓給泰國。泰國之所以肯借路給日本是懾於日本的淫威,避免受到肆虐。

吉打人民很歡迎這項政權的易主,泰國統治者採用英式行政制度,意味著人民在行動上獲得更多的自由。

政權的易手儀式是由雙方上頭進行,日本向公眾宣傳這項消息。不過日軍警(Kampetai)仍然駐守吉打,表面上是連同泰軍共負保衛吉打的責任,實際上他們是要對付共產黨和抗日份子,尤其是華人和外來者,更在他們的嚴密監視下。

泰日兩方的軍士關係並不協調,常有小磨擦發生。

無論如何,這項權力的易手,帶給人民重大的意義:擺脫霸政的蹂躪,帶來新生!

吉打易名賽布里

自從掌握吉打的政權之後,泰國統治者實行民政統治,繼續任用原有的公務員,吉打易名為“賽布里”(Syburi)。泰國政府委派昆濃猜(Khun Rong Chat)為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丁加奴4州的總督長。

總督長住在亞羅十打(4州的中心)。吉打州的州長為昆柏拉蒙中猜(Khun Pramot Chong Charem),其副手則是昆察(Khun Chat)。

泰國統治者重組州行政議會,稱為曼特里斯巴(Muntri Spa),由蘇丹委任的主席所領導。所有在曼特里斯巴提呈的決議案必須由泰國高級特派員所批準才可推行。

曼特里斯巴的議員由華、巫、印3大民族組成,英庂依斯邁馬里肯(Encik Ismail Marican)為法律顧問。會議討論重要事項時,必須要有州長或總督代表的出席,方可進行,尤其是在討論行政管理事項上。

在民政治理制度里,政府秘書長的地位,僅次於州長(Gabenor)。當時的政府秘書長哈芝摩哈曼沙立夫(Tuan Haji Muhamad Shariff)深獲泰國政府器重,其表現得到嘉許。因此泰國總督常會接受秘書長所提呈的議案。

部門首長多由泰人擔任,他們有權進行泰國中央政府所委託的任務,不過政府甚少給他們訓令。如果有的話,州長將會召集議員們,開會討論有關事項。

出席會議的議員多是亞羅士打範圍服務的官員,其他地區的議員,因為交通問題,鮮少出席會議。他們只是從政府秘書處接獲訓令,然後傳達給村長,後至人民。當時的法律不嚴格,許多的小過失,部會被加以原諒。

蘇丹是回教首長,全權處理回教教規、馬來人的風俗習慣等問題。馬來人也擁有特權,如馬來人保留地。泰國政府從不插手干涉這些事情。

泰日共同負責吉打安全

因為行政權已交給泰人負責,日軍警雖然仍舊駐守吉打,負起監視活動,但是他們已不能再為所欲為,無法無天了。亞羅士打的安全問題由泰日兩方共同負責,偏僻地區有鄉村保安人員日夜輪流看守。

除非有公務員去世,泰國政府很少注入新血,新人也取自下層已服務很久的公務員。

泰國統治者對待3大民族可謂平等,但是吉打州的泰裔子民會較為受益。泰行政的紀律不嚴格,上至州長,下至下層官員,可自由進行商業活動,以賺取外快。

鄉區地方的人民,人數超越1萬5000人的將委任一位本地人為縣長,處理鄉區問題。

這里的泰國官員和曼谷中央政府沒有密切的聯係,只有在行政上遇到重要的問題,才會向中央政府請示。行政狀況一成不變,沒有革新,也不積極,沒有人來調查官員們的工作效率,任由他們領干薪。

唯有財政部是繁忙的部門,州財政秘書是本地人李佑文先生(Encik Lee Ewe Boon)。財政部負責徵收所得稅和分發公務員的薪金。吉打州所徵收的稅款全用在本州的需要上,至於那些被委派來吉打服務的泰國官員,其薪金則由泰國政府支付。

鄉村地區的人民,生活也沒有多大改變。吉打州本身是主要的稻米產區,加上大量米糧和衣物運自泰國,使吉打在這方面的供應充裕。反觀其他州,仍受缺糧問題的威脅!

1.1974年11月16日採訪李佑文先生時獲悉:一位馬來回教學者被推選為工程師,農業官員成為警察總長,監工助手被委任為州財政官員。

2.沙益依利斯曼蘇(Tuan Syed Idris Mashor)於1974年9月16日被採訪時指出:許多日常任務,日軍都讓有關官員處理。由於交通不便,日本統治者不能常去巡視亞羅士打外圍的地方,因此一些官員憑自己的喜惡治政。

3.據拿督旺依不拉欣(Datuk Wan Ibrahim),移權發生於1943年8月,但是根據莊進雍先生(Encik Ch'ng Chin Eong)說它是於1943年10月18日發生。

4.日本把吉打、玻璃市、古蘭丹和丁加奴的政權移交泰國,以報答泰國借路讓他們登陸馬來半島。這4州原本曾經是泰國的直轄屬地,日本軍人認為把權力移交也可自己喻為英國殖民地的解放者。─1974年9月16日引述拿督旺依不拉欣( Datuk Wan Ibrahim)的講述。

5.據李佑文先生指出,泰國統治者採取日本時期前的英式統治法,意味著民政治理再次抬頭。日本官員開始卸任,由泰國或本地人士取代。

6.所有的官員都被邀請到法庭草場上去聆聽和參觀日本政府移交政權儀式。雙方官員在吉打官員們的見證下,簽署一項條約,接著是日本和泰國國旗的降升禮。

7.泰國軍士沒有和日本軍來往,日軍也不尊敬泰軍。當泰軍向日軍敬禮時,日軍從未回禮。─拿督旺依不拉欣的披露。

8.泰國統治者沒有插手干涉行政事,行政事務全由曼特里斯巴州議會(Majlis Negeri Muntri Spa)處理。泰國總督只是政府秘書的顧問。─1974年11月17日,採訪打巴壯卡森先生(Encik Thape Chuangkasem)的引述。

9.根據拿督旺依不拉欣的反映,泰國總督曾經給於軍事上的法律訓示,當時的法律顧問是依斯邁馬里肯先生(Encik Ismail Marican)。

10.由於人民生活困苦,泰國總督沒有強迫人民付稅,例如門牌稅,有能力付稅者就付稅,反之則可免。─打巴壯卡森先生提供。

11.當時蘇丹雖然沒有實權,人民仍然視蘇丹峇利沙為首領。泰國總督也沒有鼓勵人民對泰皇效忠,泰國總督所採取的行動將通過州秘書傳達蘇丹,但是小問題只要獲得州秘書的同意就可以通過。

12.在泰國的管轄下,吉打的泰國居民態度變得囂張,他們趁機在錫(Sik)地區制造紛亂,幸好,能夠在地方官員沙益哈山(Syed Hassan)出面恐嚇將會開槍射殺,制亂者後被制止。

13.李佑文先生擔任的財政秘書一職,深受泰國總督信賴和器重,由於他的工作效率傑出,使到吉州獲得更多的財政預算。吉州所得的收入沒有注入有關發展計劃,因為在泰國的統治下,沒有進行任何發展計劃。

(本文是譯自Mohd. Fadzil Hashim,取材自“Buku Cenderamata Minggu Sejarah Kedah I975”)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篇:英泰協議的產物─興建吉打火車路的歷史回顧

1909年之前,還沒有從大山腳通往居林的火車路。泰國政府對於這計劃並沒有任何行動。

假設設立火車路從大山腳直往居林,那麼無可否認的,吉打南部將會比其他地區發展迅速,不管是在人口方面抑或是經濟方面。

我們不但可以從馬來聯邦火車的總經理西衣食本呢(C.E.Spooner)的口中得到證實,居林本身將能出產大量的錫米和樹膠。換句話說,它擁有美好的前景。

其實,有關興建吉打州火車路一事,曾經在1907年提起過。泰國政府授權於德國來協助興建火車路,從曼谷建至吉打州,然後延長至馬來聯邦。有關火車所行的軌道和馬來聯邦火車是不同的。此項興建工作將由德國工程師們所管制。

英國政府為了不想有關權利落在德國人手中,決定商討有關事件,因此訂下了1909年的英泰協議。這項協議造成英國政府從泰國政府手中,接管了吉蘭丹、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

有關興建火車路連貫吉打州、泰國及馬來聯邦的建議引起了社團們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它不但能開展經濟同時也能提高商業活動。商業活動需要良好的通訊及交通設備,譬如火車。

這項建議鼓動了檳城商業會議團的支持。他們開始覺得對它的需要及其重要性,因此派了代表團向統治者尋求解決的方法。

我們發現到馬來火車路興建公司,從新歌拉(Singgora)通往司南馬(Selama)火車路的主要工程還沒有興建好。

令我們感到疑問的是,為何從大山腳通往居林的火車路也還沒興建呢?尤其是經過1909年英泰協議之後,馬來聯邦如吉蘭丹、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都已在英國政府的管轄之下。雖然大部分的吉打南部包括居林在內,都是屬於商業基地。

英政府在大山腳建鐵路

恰好這時成立英泰協議(1909年)後,吉打州已由泰國政府交於英國政府管理。英國政府才開始興建從大山腳通往亞羅士打的火車路。這火車路長達56英哩,從北海的大山腳曼延至吉打首府亞羅士打。興建工作是在1912年末期才開始。

但是,從大山腳至亞羅士打的火車路的準備工作,及調查工作已在1911年末及1912年初開始全面進行。所牽涉的款額是$38,179.88。興建這條火車路,馬來聯邦火車行政部所得到的款額如下:

延至亞羅士打火車路實驗調查       $22,063.86
延至亞羅士打火車路永久調查       $16,116.02
吉打火車路(從大山腳至亞羅士打) $686,042.06

                            總額 $742,221.94


在1911年10月,馬來聯邦鐵道局行政部已開始進行調查工作,策劃興建大山腳至亞羅土打的火車路。在1912年2月1日,有關當局已成功獲得作為此計劃的地方。

1912年末期,有關當局開始興建大山腳直往亞羅士打的火車路。1912年,根據吉打長年報告如下:

“鐵道局行政機關已在去年10月間開始進行大山腳至亞羅士打火車路的工作。當局也在2月1日獲得有關領土。在這一整年里,一切工作都在積極地進行中。建設火車在南端,跑長達15英哩和北端10英哩。

鏈環火車路預測將在1914年6月完成,長達56英哩,它將在1915年開始服務。”

興建工作完畢之後,大山腳─亞羅士打鐵道在1915年開始提供交通服務。這火車路也開展了吉打州的交通服務。

1914年,馬來聯邦鐵道局行政機關,繼續研究及策劃延長火車路從亞羅士打至玻璃市州及巴東勿殺。在1915年,建設工作開始進行。

1917年10月,從亞羅士打至普及苛麗(位於玻璃市),長達56.5英哩的火車路已開始提供交通服務。在1918年3月1日,從普及苛麗至巴東勿殺也開始供給交通服務。興建這些鐵道的總額是$172,502.74。

巴東勿殺的鐵道後來又延長至泰國。這鐵道在1918年7月1日正式開始投入服務。

大山腳至巴東勿殺共設23站

總共有23個火車站包括總站,以及從大山腳至亞羅士打及巴東勿殺的車站。這些車站如下:

大山腳(B.Mertajam)0
墨南蒂(Penanti)4.00英哩
查拉(Jarak)7.00英哩

苛莉(Kreh)9.50英哩
檳榔頓高(Pinang Tunggal) 15.00英哩
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 18.00英哩
雙溪拉蘭(Sungai Lalang) 23.50英哩
新文英(Semiling) 27.25英哩
雙溪東巴望(Sungai Toh Pawang) 29.25英哩
牛崙(Gurun) 34.00英哩
莪占必叻(Guar Chempedak) 36.50英哩
茹嫩(Junun) 39.75英哩
哥峇(Kobah) 45.25英哩
多喈(Tokai) 49.50英哩
亞羅士打(Alor Setar) 56.50英哩
安南武吉(Anak Bukit) 61.50英哩
端影(Tunjang) 67.50英哩
高嶺(Kodiang) 75.25英哩
亞婁(Arau) 80.00英哩
馬達阿依(Mata Air) 82.75英哩
武吉格地麗(Bukit Ketri) 86.50英哩
古邦蒂卡哈(Kubang Tiga Halt) 90.75英哩
巴東勿殺(Padang Besar) 98.75英哩

我們可以做個總結論,興建吉打州火車的過程和來源是圓滿和跟其他州有異。在吉打州未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多方面的爭執,以至興建從大山腳及居林的火車路無法進行。

1909年,英泰協議後,泰國把吉打政權交於英國政府,這才真正開始了興建吉打鐵道的工作。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篇:日軍攻陷亞羅士打一頁悲歌

吉打河上的旺默哈目沙曼(Wan Mohammed Saman)大橋,經歷了3個歷史面貌:

1.英軍殖民地時期的“雄偉石橋”;

2.日軍入侵轟毀後又重修的“半鐵半石大橋”;

3.獨立後我國政府重建,並於1967年11月20日由蘇丹阿都哈蜜主持開幕,命名為 “蘇丹阿都哈密大橋”。

3個面貌,標志著3段不同的歷史時期,與吉打州近代史上曾受過3個國家(暹羅、日本、英國)統治的歷史互相吻合。因此,吉打河上的蘇丹阿都哈密大橋是一座“歷史的橋”。

1909年,暹羅將它的保護權轉交給英國後,才撤消它的吉打州底宗主權。

1941年,日軍南侵,先攻陷亞羅士打,掀開了日軍統治星馬的史篇。我在日軍南侵亞羅士打前夕,即1941年8月4日,誕生在吉打河畔,離這座大橋約200碼。小生命在母親的懷抱里只經過4個月又4天。1941年12月8日,沒想到日軍已攻入亞羅士打。

現任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教育系主任東姑依斯邁基瓦博士(蘇丹阿都哈密的孫子,也是當時出任居林縣長的我國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的侄兒)為日軍侵佔亞羅士打,寫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描術這段艱苦的日子:

1941年12月8日的早晨,日軍轟炸亞羅士打,把馬來西亞捲入第2次世界大戰的旋渦里。大多數吉北政府官員皆認為居林地區是避難的安全地帶。

這群逃赴居林的避難者,包括蘇丹阿都哈林,攝政王東姑峇利沙和吉打州政府秘書長哈芝沙夫。

前吉打天猛公東姑默哈目基瓦,是少數不願離開亞羅士打的人。因此,當日本侵入亞羅士打發現沒有統治者或蘇丹時,陸軍中尉雅馬希達便委任東姑默哈目基瓦為代攝政王,原因是他是當時留在亞羅士打王室中最高級的成員。

日軍攻陷亞羅士打

進入1941年年底,盛傳日軍將入侵馬來西亞,但是大多數人不相信這項消息。

日軍入侵的第一個目標是轟炸甲拋峇底的機場,時間是在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早上。

吉打州民防及軍事部在轟炸後立即發出警報,並勸告市區中的人民疏散至鄉村地區避難。

1941年12月11日(星期四)早上,日軍已進攻在馬泰邊境地區障倫的第1/14旁遮普軍團。這消息傳遍亞羅士打。

這之後,大多數吉北政府官員包括州秘書長哈芝默哈目沙立夫,他從亞羅士打飛至居林,尋求當時出任縣長的東姑阿都拉曼的庇護。

抱病的吉打州蘇丹阿都哈密及攝政王也在前一天抵達居林。

根據蘇丹原本的計劃是要到星加坡。吉打州英國顧問J.D賀先生曾策劃將吉打蘇丹和攝政王,通過檳城取道新加坡,以獲取英國的保護。

東姑半途掠走蘇丹

但是,東姑阿都拉曼在蘇丹前往檳城途中,在攝政王及其部隊沒有察覺下,硬把蘇丹帶至居林。東姑堅信在艱難的日子,蘇丹(東姑的父親)應和人民站在一起。

另一方面,當攝政王知道東姑把蘇丹送到居林,他下令警方逮捕東姑。

雖然這樣,在同日下午當日軍飛機開始轟炸檳城時,攝政王決定赴居林尋求庇護,那是在他未撤消逮捕東姑的命令之前。

12月11日下午,印度第11軍團在日得拉被擊敗。次日,姆萊里恩總司令下令撤退其在日得拉的部隊,促使日軍輕而易取地攻入亞羅士打。

日本軍隊在1941年12月13日(星期六)早上,進入亞羅士打。

市區內的狀況一時呈現無政府狀態。辦事處、私人住宅及商店受到市民及軍隊的廣泛搶奪。

日軍將領焦慮的是恢復法律秩序。因此,在第2天,第一支攻入吉打的軍隊將領“馬那其”(Manaki)總司令、日軍參謀長衣華衣其、富其亞馬上校,和賽峇先生(一名市區里的玩具商經理,他也是符其華拉基幹及情報組的特務),一齊在甲拋峇底官邸拜訪東姑默哈目基瓦(東姑的哥哥)。

日軍要求默哈目基瓦平定局勢

東姑默哈目基瓦是戰爭爆發時,亞羅士打其中一名被選任的高級官員,雖然較早時東姑有勸告他到居林避難。

日本來訪者尋求東姑默哈目基瓦合作,恢復市內的法律秩序。

東姑默哈目基瓦怒斥日軍搜查他的家並取走價值的物品。他告訴日軍,他也是受到他們軍隊野蠻行為的侵犯。

符基華拉上校下令調查並逮捕參於行動的3名軍士。上校命令他們在東姑默哈目基瓦面前認罪,並切腹自殺。

他們的屍體被埋在現在《拿督賽奧瑪體育館》地點的空地上。

在最初朝向穩定法律秩序的步驟中,東姑濃(Tunku Long:東姑默哈目瓦的一名兒子,年輕的劍橋畢業生),被馬那基總司令委任為警察總監。

在12月14日,所有在亞羅士打的英軍,南下撤移至牛崙。

在州首府內,在蘇丹、攝政王和州政府秘書長的缺席下,日軍總領隊都馬尤基野馬希打陸軍中尉強迫委任東姑默哈目基瓦出任吉打州代攝政王。

次日,東姑默哈目基瓦在雅哈回教堂以代攝政王的身份召集了一個人民大集會,他呼吁人民保持冷靜及協助他完成平定局勢的任務。

當局勢進入1941年12月底,東姑默哈目基要求蘇丹回到亞羅士打。

當蘇丹回到亞羅士打後,東姑默哈目基瓦移交他的州行政權力給攝政王─東姑峇利沙。

亞羅士打在日軍侵佔時期,沒有遭受巨大的苦難,除了由萊恩總司令的部下破壞橫駕在吉打河上的“蘇丹鴨都哈密大橋”的結構和知知峇都沿路上的幾間店屋(警察總局外面),以及峇來勿殺的幾座炮台失蹤之外,亞羅士打仍保有原來的面貌。


─取材自《星報》(1985年12月7日)。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篇:東姑救了亞羅士打
updated:2001-11-29 14:14:53 MYT


在日軍入侵吉打州24小時後,皇太子及顧問們決定把半身不遂的蘇丹送往檳城。東姑卻極力反對,堅持蘇丹必須和人民站在一起。

東姑反對不果,隔天早晨東姑在大路旁引導蘇丹,駕車去一個偏僻的甘榜避難。東姑的長兄(也是太子)在到達北海後,才發現蘇丹被東姑劫走而大發雷霍。不過當時日軍轟炸檳城,他也只好到東姑做縣長的地方(居林)去避難。

在日軍佔領吉打州的首個月中,東姑兩度到新加坡去尋訪姐夫阿曼沙王帥(Captain Raja Aman Shah)。其實,阿曼沙王帥也是FMS自願團的成員。兩次的行程都沒有結果,而且東姑還差點連性命都不保。

1年後,東姑繼續擔任居林縣長,不過他不茍同當時的軍事統治。當亞羅士打日軍下令他動用勞工來把膠園翻種成棉花園,他不服從命令而被日軍視為反叛。東姑立即被調職,回到亞羅士打調查局工作。不過卻是空有其名,而無所事事。

為了懲罰東姑,日軍便強佔東姑的住家,逼使他寄宿在朋友的家。

1943年年終,日軍的暴行再次暴露無遺。很多被送往泰國北部從事建築“死亡鐵路”的馬來人逃回亞羅士打尋找避護和糧食。充滿仁愛及同情心的東姑,義不容辭地成立了一個“自願福利組織”,來接濟這些餓民。當時,全吉打州的政府部門都對這件事不聞不問。

接下來的18個月,在幾位朋友佐哈里(Khir Johari)、西努(Senu)、賽拉奇(Syedagil)及默哈目占美(Mohd. Jamil)的協助下,東姑成立了一個“窮人之家”來照顧難民。

當時,政府不給予任何的支援。不過東姑卻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而被公認為人民的領袖。

馬共試圖控制吉打

1945年8月下旬,亞羅士打面臨一場大風暴,人民請求東姑出來解決困境。當時,日軍宣布投降,馬共試圖控制吉打州及馬來亞全國的政權,馬來官員們詢問在亞羅土打的日軍統領有關其事而不得要領。

馬來人知道馬共的配備十分充足,因為早期馬共得到英軍的支持。同時,馬來官員們也知道馬共將會對馬來人不利,因為馬共認為馬來人與當時的日軍警察局合作。不過,這些官員們都沒有集合起來選出領導人。

東姑和他的密友在家里商討如何面對這惡劣的局勢。另一方面,游擊隊領袖通過亞羅士打的華商,號召人群反對英軍回來。

晚飯後,東姑騎了腳車巡視亞羅士打市區。平時,這個時候市區都很繁忙,不過現在大家都關了店。那個時候正好是傍晚禱告時刻,亞羅士打中央警局的警察們都脫下制服把軍火兵械收起來,離開警局。

整個市鎮似乎一切都停了下來,人人都在家里。東姑欲出面維持秩序,但,當他還未行動時,從甘光暹(Alor Janggus)傳來了一個消息說:一群華族青年已經包圍了當地的警局,同時也軟禁伍長和警員們。

東姑馬上派遣佐哈里及4個朋友到甘光暹去傳達口訊,希望華族青年們不要干涉政府事務。佐哈里抵達甘光暹後,接見了年青首領,對他們勸說東姑要他們離開警察局。但是,該首領說他們要得到障崙(changlun)區馬共的訓令才放人。一個小時後,這群華族青年終於把警局交出來,然後全部回去市區。

甘光暹的事件和亞羅士打警隊解散的事件,更加強了馬共接管馬來亞的謠言。當天傍晚,一群馬來人集合在巴來勿殺大草場前,請求東姑出來主持大局。

東姑呼吁這些馬來人約束他們的行動,避免發生種族糾紛事件。一些馬來青年卻不贊同東姑的說法,他們不滿意東姑要求給予時間來解決問題,他們要用武力來保衛亞羅士打。

不過,東姑道:“我並不是怕死,如果我的和平方式不成功的話,我將會領導你們抗戰。不過,你們必須保持冷靜,並給我時間以我的方式解決問題。”

商討如何阻止馬共入侵

東姑和他的朋友商量如何阻止馬共進入亞羅士打,而又可以避免暴亂事件的發生。東姑首先想到在6個月前,馬泰邊境成立了一個很小的馬來軍隊,由3名英國軍和兩名東姑的侄兒領導。不過這軍團只有100人而已。吉州馬共卻有500名成員,同時馬共擁有更好的配備。

東姑想到不可能調動馬來軍團到亞羅士打對抗馬共,但可藉助英國軍官,因為英軍正準備大規模調軍來馬,重鎮新統制馬來亞。

東姑對佐哈里說他有一個辦法,就是必須到瓜拉尼郎(Kuala Nerang)一趟並邀請佐哈里同往。途中由佐哈里駕駛汽車,讓東姑有時間策劃步驟。

在波格先那(Pokok Sena),馬共設有哨站,東姑告訴守衛說:他要找親戚而得到通過。到達瓜拉尼郎後,東姑向警局問路。東姑找不到他的兩名侄兒,不過警區主任特別介紹了兩名英國軍官海勞勒上校(Major Haler)及布爾將軍(Captain Burr)和法國軍官馬玆上校(Major Maze)給東姑認識。東姑向3位軍官說明來意,並反映馬共將會在48小時內,開入亞羅士打,而且馬來人將會群起抗戰,一場流血事件無可避免。

東姑尋求英出面干涉

東姑又說,直到英軍抵達前,目前只有日軍才有能力阻止馬共的接管。不過日軍欲拒絕所求。如果英國出面干涉,日軍可能會給予合作。

東姑也強調說根據國際法律,如果在移交政權中心兩哩內有任何動亂的話,日軍須負責後果。3位軍官都同意東姑的說法。當時,海勒上校有令在身,不可離開營地,因為隨時要聯絡哥倫坡方面的來電。

馬玆上校的法國腔太重。因此,海勒上校派布爾將軍隨同東姑到亞羅士打會見日軍統領。為了避開馬共的哨站,布爾將軍利用另外的一條路前往亞羅士打。

隔天早晨,布爾來到東姑的住家。他穿著配有136軍團徽章的制服,也帶有一支手槍及機動槍。

日軍統領很冷淡地接見布爾,也不說一句話。有一位翻譯員站在他身邊。布爾把手槍放在桌子上,向統領表示他是來請求日軍協助阻止馬共開入亞羅士打。當時,馬共還是怕日軍的力量。

他也講述對亞羅士打方面的利害關係。而日軍只須要在幾條通往亞羅士打的道路上設路障而已。日軍不保衛亞羅士打的話,幾天後當英軍開到時,這位日軍統領必須負責一切因抗戰所引起的一切損失。

這位日軍統領一言不發地離開會議室。布爾聽到他在隔壁房中大聲地講話,好象在發號施令。幾分鐘後,另一名軍官大聲喊口號。大約1個小時後,日軍卡車發動,在幾條要道上設路障。

隔天傍晚,波格先那馬共的一個先頭部隊要開入亞羅士打,他們對日軍所設的路障感到驚慌萬分。同時,來自日得拉的馬共部隊也被日軍阻止進入亞羅士打。由於不想跟日軍衝突,馬共唯有放棄進駐亞羅士打而改為佔據吉打州其他縣署以及警局。

他們大事宣揚勝利以及控制了吉打州政權。不過,就亞羅士打而言,它沒有落入馬共手中。這都是東姑的無畏精神以及領導有方的成果。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篇:日軍侵佔吉打州華文史料錄(一)

前言

在日軍入侵星馬的史料記載中,華文史料的報導非常豐富,尤其是有關日軍入侵吉打州的史載,華文寫作者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這些史載所取得之可觀成果,對研究吉打州在日軍佔領下的情況,作出了珍貴的記載,血淋淋地暴露日軍在吉打州所犯下的殘酷及血腥的罪行。

本篇收集了數篇有關華文史料的報導,其中3篇是身歷此戰爭的華文寫作者,所提供的報告文學,可以說是華文寫作者作為歷史見證人的史篇。

相信這也是《亞羅士打二百五十周年》紀念專輯中所忽略的重要歷史資料組成部份。

以下為許雲礁教授整理的“吉打州抗日時期罹難者”名單:

姓名  年齡 性別 籍貫  罹難日期   地點     原因
朱光英 26   男  台山  24/10/1943 華玲     拘殺
易延成 22   男  安溪  07/07/1944 華玲     獄死
世輝   ─   ─   ─         1942 美農     挖目剝皮
陳燦光 30   男   ─      03/1942 吉打     禁死
張永清 30   男  揭揚  21/09/1942 華玲     獄死
黃文瑞 18   男  文昌  08/10/1943 華玲     憲兵捕殺
黃春祥 ─   男   ─           ─ 美農     灌水殘殺
鄭財明 ─   男   ─         1942 雙溪大年 倒X烙死
謝維漢 ─   男   ─         1942 美農     殘殺
羅成名 51   男  茶陽     04/1942 吉打     拘殺
倪瑞慶 ─   男  達陽  17/10/1942 華玲     死刑

■雙溪大年與居林之屠殺

星檳日報(16/11/1945)

日寇佔領雙溪大年不久之後(即民國37年3月27日),便來了一次所謂的“肅清”。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日軍派了許多劊子手,挨戶逮捕無辜華僑,一車一車的載到火船頭街的灰窯,一去不回頭。

在那里遭受慘殺的消息,雖然早已傳遍遐邇,可是當時屠殺的慘狀,以及埋葬的地方,傳說紛紛,真相莫明。

在日寇鐵蹄下的那時,不用說是難知真相的。那批遭難的同胞,在鐵蹄下足足躺了3年多,一直到日寇投降,盟軍進駐此地之時,才被掘出,重見天日,此後他們可以得到一個適當的長眠之所了。

英軍接管此地之後,“人民自治總會”接受了僑眾掘取忠骸的建議,向英軍保安隊要求把上述死難者的骨骸掘出,然後安葬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以安慰冤魂。

這要求獲保安隊接受,於1945年10月中旬開始工作。從10月23日起遺骨被挖掘,到11月9日為止,共得109具屍骸。但在這109具遺骨當中,有三具是婦女(由其頭發即可證明),最令人疼心的是有一具是孩童遺骨(骨旁還有一雙皮鞋)。

此外,還掘得一支鐵矛,長6至7尺。這矛夾在一穴23具遺骨之中,這證明日寇當時是用這鐵矛刺殺那些無辜同胞,然後埋在一起。

現代日報(24/01/1946)

本月18日晨,居林當局派警員押日俘10名,到距離約兩英哩卓落旺芭窯挖掘前衩日寇慘殺之華巫印藉的骸骨。

白骨累累,慘不忍睹。據聞當時遭難者計有48名。今日鋤掘3窟,已獲34具,餘者俟再挖掘,方知確實數額。

窟中拾回警局保存之遺物,計有金牙2枚、相片3張、手夾1個、眼鏡1架、巫帽1頂。

查上述事件發生時期,約在1943年3月間,渠等所犯罪狀,多屬民事案件,如睹博、走私、騎腳車無開燈、賣物無執照等小罪而受拘留。詎料進駐居林之富岡警備隊,竟從警局押出,然後在上述地點,趁夜行其慘絕人寰之刺快戳活埋,殘酷蠻惡,暴露殆盡。

■日寇入吉打後我僑生命財產之損失(陳寬非作)

1941年,日本法西斯發動南侵,12月8日,日敵於吉蘭丹之高踏峇魯與南暹之宋卡等地,開始登陸,旋即侵入吉打北部之障侖(離亞羅士打市24英哩,於12月12日失守),守軍略與抵抗,即行退守日得拉(離亞羅士打市12英哩)。

敵於13日侵入日得拉守軍根據地及甲拖拉峇底飛機場(離亞羅士打市8英哩,該機場之汽油庫於9日焚毀)。守軍以險要已失,不得不向後方撤退。

敵於14日侵入亞羅士打市區,同日進佔離亞羅士打20英哩峨佔必叻軍事據點。敵又於15日侵入牛侖市區,16日進佔雙溪大年市區,17日侵入居林區,及萬拉峇魯屬各地,而入霹靂境內。

吉打北部邊境前線守軍雖曾一度逼入南暹昔勞等地區拒敵,然終不得不逐步向後方撤退。前線各市區,雖經兵焚,屋宇之損失,為數不多,亞羅士打市區之店屋,被機槍掃射,引走火災而損失者,不過10餘間。

日軍轟炸吉打市區

居林市區之馬坑一區,數十間亞答屋,被守軍焚燒。其他市區,均無大損失。即敵後轟炸的損失,亦屬微之又微。憶18日敵機數十架,侵入吉打屬之日得拉市空時,離市區2英哩,為守軍根據地甲拋拉峇底飛機惕,英機十餘架飛走,凌空截擊。

雖經一番空戰,然市區附近,並無若任損失。此後敵機以轟炸檳榔嶼,路經吉打領空,或轟炸甲拋峇底機場及安南武吉量食囤積處(戰前政府米廠),雖有無關要害的破壞,然於吉打州各大小市鎮,並無投彈,此亦吉打居民得天獨厚,誠堪慶幸,至於受敵機槍掃射而遭難者,亦不過數名耳。

在敵人未入境之前,吉打前線之樟侖、高嶺、日得拉甲拋拉峇底等地之華僑,當疏散時,遵守當地政府之命令,所有商店住屋之貨物,不得移動。吉打各大小市區及附近鄉村之華僑商店、住屋,被馬來人持械劫掠,財產之損失,為數頗鉅(吉打大小市區,多被劫掠)。損失之詳細數目,業經吉打籌賑總會,發出調查表,實行調查。

侯繪收統計後,方得其詳。敵人入境後,隨軍而來之藤原及大山兩特務機關,同時在亞羅士打市區,分設機關,敵特務員真錫武之,為前日本館領事職員,通上海方言及國語,其行動酷似上海流氓,故我僑極感疼苦。

彼率領白人黃某及偵緝人員,四出偵緝僑領及籌賑會人員,俾便強迫彼等組織維持會,並嚴令獻金數千元,名為慶祝元旦,實則為彼機關長私人賀儀(機關長為大山)。

籌集80萬元奉納金

旋於三月間強迫我僑籌集奉納金80萬元,獻放馬來亞軍政監部。值此兵燹之後,若大款項,無法籌措,然限期已迫,迫不得已,向我僑之有膠園及不動產者徵集之。而有膠園與不動產之我僑,實無現金,不得不將家人首飾及契據揭借,以湊足應徵之數。當時我僑迫於淫威之下,惟有忍氣吞聲,度此嚴重時期而已。

1942年4月間,大山機關他調,成立吉礁州政廳,助川靜二,來長是州。在施政綱目中,先行統制食糧,嚴令我僑手上,數約數十萬擔,而米較除一間外,其餘均屬我僑經營者,因此損失之矩,殊難言宣。

嗣後各民營米較,俱歸軍管。至九月間,日人商社,隨政廳而來,組織所謂米較、木材等組合,上列各種組合,由商社經營,歸軍部管理,從此日人商社,佔據華僑銀行行址,沒收家私,以軍威政令,強迫交通要點之華僑商店遷出。

亞羅士打市區內外屋地,什多被政廳強迫徵用。又州內各屬之木材火鋸廠、碩峨廠、米粉廠、磚瓦廠、椰油廠,均被日商或軍管理統制而強奪焉。

1944年8月間,亞羅士打市內外,我僑經營暹米,概被三菱商店,挾軍政監部命令凍結,且以強盜式之中途截劫手段,劫奪在運輸途中之暹米,統計數萬擔,竟以半價由三菱商社購去,我僑商損失,為數約在當時日本軍票數十萬元。

華僑捐失百餘萬元

此外又利用軍政監部亞羅士打連絡所之命令,徵用我僑商用之貨車,輪值運輸三菱及大丸兩商社之米較。又強迫我僑放郵局銀行儲備注意圖,我僑之損失,數約百餘萬元。迫至聯軍入境後,日軍票即宣告死刑,實無從統計。虎口餘生,又告損失,殊堪浩嘆!

上所記述,係關於敵人與聯軍入境後,我僑財產之損失,今傳敘日敵入境後,我僑生命之損失。

當敵入境之第2年1月15日(1942年),東川憲兵隊抵達亞羅士打後,即偵騎四出,拘捕籌賑會人員與親英人士,並令嚴令限日焚燒國旗書藉,新聞紙類等。從此我僑生命萬分危殆。

3月5日,敵南侵先鋒鯉部隊回駐吉打為警衛隊,分駐吉打各區,大舉“肅清”,因此我僑更危在旦夕。4月27日,肅清亞羅士打市區,吾僑之被捕入獄者103名,後分兩次釋放。其在亞羅士打轄區內,我僑之被刑殺者僅7名,淘為日敵在馬殘殺我僑之最少記錄。

又據調查所得,吉打屬各大小市區,我僑於“肅清”時被刑殺之情形如下:

駐雙溪大年警備隊為高橋隊,於3月21日,大舉“肅清”時,我僑之被捕而遭刑殺者,為數百餘名。和平後,聯軍令日俘發掘屍身,計掘出百十餘名,婦孺兼有。

離雙溪大年數英哩之雙溪呀蘭萬芳園內,我僑之被捕而遭刑殺者,20餘者,均屬農工界人。

3月7日肅清華玲屬高拉吉底等地區,我僑之被捕而遭刑殺者19名。又在華玲被捕之我僑10餘名,解至檳城憲兵隊處死刑。

駐萬拉峇汝各屬警備隊之灶木隊“肅清”時,我僑之被捕而遭刑殺者9名。統計吉打屬於肅清期間,我僑生命之損失可查者,約200左右。一筆生命賬,錄之實堪疼心。

憲兵隊與警備隊之特別情報班、特高科,捕我僑之慘狀如次:

東川憲兵隊,由亞羅士打市調駐檳城(聞東川隊駐檳城後,我僑之被捕者不下2000餘名,在酷刑與挨餓之下非死即傷)。駐南暹宋卡之村上隊來駐吉打後,大舉逮捕青年,遭其拷打、火燒、潛水、X問,為狀殊慘。

鯉部隊成員行事兇殘

同年7月間(1942年)駐吉打之鯉部隊,組織特別情報班,其主事為井上中尉、久利軍營、廣田通譯等10餘名,極其兇殘,專事逮捕我僑青年。

彼等曾駐我國華北、華中、華南等地,賞過我國游擊隊滋味,故在此間報復。其中廣田,生長山東,說得一口純正國語。即其行動,亦似中國人,因此我僑被害特多。我僑青年遭其拘捕毒刑者,前後計百餘名,初拘留放警察署,繼則移入監獄拘禁。

同時特高科長名境者,其殘酷,類似特別情報班。專派走狗向邊境鄉村,逮捕我僑。被捕之我僑,為數將近百名,拘禁於警察署與監獄。

無何村上憲兵隊長他調,都留隊長來駐吉打。該隊長最殘酷之音田軍曹,刑殺我僑青年4名,且於雙溪大年設分駐所,從此雙溪大年與居林、萬拉峇魯、華玲等屬之青年,前後被捕者百餘名,經過定例之刑訊─狗咬、拷打、火燒、灌水、挨餓、X問、跪火。

我僑青年,受上列慘無人道之毒刑而遭難者,雙溪大年屬數十名,餘則經刑訊之後,方移交高等法庭定獻,處以3年以上20年以下之有期徒刑。

駐雙溪大年之憲兵伍長,慣以狗咬定罪。亞羅士打之憲兵軍曹音田,審問時,常用X問,火燒之殘酷毒刑,迨和平後(八月末)曾經敵高等法庭定讞處徒刑之愛國青年數十名,方行出獄,重睹天日,亦幸矣。

本州於1943年10月18日,移交暹羅接管;一切行政,改由暹羅長官處理,日敵駐軍,調往他處,殘留部隊,唯有飛機場駐軍及憲兵隊小隊、警備隊,從此吉打捕殺之風,稍為暖和,我僑得以稍事喘息。即敵人血腥統治時之募集勤勞奉仕隊與兵補,亦得幸免。

因此南馬各州之我僑,聞風避難而來此間謀食者,約數萬人。且被徵建築暹緬鐵道之各州華僑勞工,亦逃亡來此,一時亞羅士打市區內外,人口陡增,沿門求乞與臥病道旁之輩,比比皆是。

回憶日寇血腥統治時期,我僑被刑殺與被徵役之損失,統計不下數百名,此筆血賬,言之令人疼心。(大戰與南僑)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篇:日軍侵佔吉打州華文史料錄(二)

■日寇統治下的美農─王君匯

美農是吉礁屬的一個彈丸小地,它在日寇統治時代,萬分淒慘,實在難以形容,這裡不過將所見聞者略作一個梗概報告。

A.關於文化方面

(一)

設立一所所謂普通公學。這校裡面中堂懸掛汪精衛的像,校外每天升的是一面日旗,至放教本是《華僑國語讀本》、《日本讀本》,唱的是“君代歌”、“愛國進行曲”、“東亞新秩序歌”。此外每天晚上教師要領學生朝拜。總之是履行“奴化”、“惡化”及“務化”的教育。

(二)

由台灣藉楊某走狗率領宣傳班,經常來美農警署的草場上,召集人民訓話,並散發有毒素的宣言與粘貼標語,有時在街頭歌詠,或開映電影戲,以麻醉蒙避人民。

(三)

什麼“天長節”、“神武天皇祭”、“靖國神社祭”、“馬來新生紀念”等日子,要強迫人民升日旗,有時還逼人建立牌樓與集合訓話。

(四)

數次嚴令家家戶戶焚毀一切關於愛國抗戰進步歌曲唱片等。嚴令後一度包圍街場商店,舉行大搜查。廣源新號主人不幸藏了一幅白崇禧相片,遂被拿禁拷打,在英國膠園警備隊部受苦三個月。

(五)

強令各商店的招牌需一律將英文字塗掉,改書日文字母在招牌的頂面。此外逖郵之信封要加寫日文。

B.關於政治方面

(一)

“設立自衛團”─幫助當地警察署與憲兵,暗探做肅清抗日份子的工作。團員組織有中巫印三種民族之青年,計有百人左有。這一批青年受日憲兵監視與督促,並時常受軍事訓練、訓話,要他們“武士道”化。那時候一般從霹靂踏腳車過境吉打的旅客,常被憲兵帶領這批團員去攔路逮捕,誣他們為抗日軍的間諜。

(二)

“設立華僑協會”─日寇嚴厲強迫過去一般當籌賑會職員的僑領出來擔任協會工作,幫同鳩集“奉納金”、“赤字金”,並調查戶口徵工。有時協會主席,被他哧的要命,以槍刀拳腳追逼。整日為他奔走還要鞠躬行禮,殷勤招待,敬以煙酒食物,否則動輒獲罪,如受電殛鬼打。

(三)

“肅清檢舉”─首一次檢舉是逮捕手腕上有黑點的,當時“奇蘭號”主人黃少岩因肘上雕刺一只龍,遂被狩兵用槍捍亂打受傷。第2次檢舉華賑會份子,而“源芳號”經理覃民治被灌水,並受槍捍重擊胸部,臨走時將他關禁在暗房,擊在梯上。

第3次被檢舉者是詹德熙,他們被禁在雙溪大年火船頭松尾警備營,拷打數次,釋放時各人的臂上針刺一個紅日字。第4次檢舉,羅志文、羅志安、詹林水、李金、林奇、何金龍,浸水、斷食十餘次。囚禁受苦於吉打憲兵部,有的囚禁在暗房,有的囚禁在廁所。時間或3個月,或半年,或年半,或2年3個月。

第5次檢舉,則逮捕王耀南,押解至北海特務隊營,毒刑拷打,不省人事3次,吐鮮血1次,後來出獄時,常骨節疼,咳嗽唾紅痰。第6次檢舉,羅勤谷、羅友萍、林亞木等被罹入網,經吉打憲兵部第四五次灌水、犬咬、鞭韃、誣為參加游擊隊與收藏。

第7次檢舉者是蔡龍漢、翁錦硯、江賜興、林金安、林吉勝、林少員等,監禁3個月,硬逼其承認幫助共產黨經費,或餉糈。至於第8次和第9次,則用蒙面人檢舉,由黃某帶領憲兵,逮捕羅志文、陳美仕、陳美連3人。在檢舉肅清中,可說這3人最危險,最苦楚,連人縲曳中3次,與死神拼命,始渡險關。

(四)

“殉難者的悲慘”─青年世暉被日獸兵挖眼、割鼻、剝皮、用滾水潑死,情極淒慘。謝維漢被押解登車,在途中車倒跌落,頭破足斷,流血而亡。黃財明在雙溪大年憲兵部,被倒X與火烙,發熱而亡。葉同發在太平憲兵隊中被斬頭。

(五)

“強逼人民服役”─雙溪大年飛機場的航空隊、英國園警備隊、東洋制鐵株式會社、泰合園工務隊、雙溪巴旺騎馬隊、雙溪大年警備隊,呂蒙文甲飛機工場隊等,常在美農徵工。

老人小孩也有被徵前往的。工作為開飛機場、掘戰壕、扛重物、搬軍用品、修路、砍樹、割草,甚至到暹羅去。據說此地印度人被派去的有3000餘人,至和平後回來的人數不到20巴仙,原因是在暹病死、飢死、打死。

在美農徵工中,每次至少要20人或30人,甚至同一日內,甲乙丙數個部隊都派員來徵,咄咄逼人,弄到十室九空。而且在工場中,屢遭日寇腳踢、拳打、日曬、扣留,種種凌辱,他們視這些為司空見慣的事,人們只好吞聲忍氣。

(六)

“清查戶口”─填寫人口調查表,存在憲兵部警察署,並特派劉某等專駐美農,作清查戶口的工作,使人民不能自由搬遷,訪友和讓親戚朋友宿夜。

(七)

“填報出入境書”─要過境,入境,須要找人擔保,請領通行證,否則必遭刑罰。假如憲兵在填寫出入境的簿上發覺某人出境或人境次數多一些,馬上就叫偵探去逮撲,硬指為共產黨或間諜,因此,當時許多人裹足不出門。

(八)

“關於米糧嚴令”─第一次雖然假仁義的,按照戶口的米牌發給一些米。但過3個月,有米牌的也不給米。人民一月度一月,眼巴巴地渴望米,日寇初時說要重新換給米牌。

米牌換了,只得一次米,每家半砰,過後完全不給米,並且嚴禁人販米賣米,與糶米。大批暗探走狗化裝布滿路旁山林,密查帶米之人,很多人連所買之一二砰米也被沒收,身上的銀款被搶劫一空,腳踏車也被充空,甚至或遭罰款,或被罰站在圈中曬日。美國園數位印度人因偷買米跳火車而死。

■吉打寇禍回憶(節錄)─林錫藩

馬來大戰前夕,我們日得拉正位於前線,營幕麟比,榅诹至ⅲ?匦l森嚴,從外表看來盡管風聲鶴淚,我們卻有恃而無恐,擔任教員的我們在12月8日早晨,還趕我們的年考。

不料一剎那間,在距離4英哩半的甲拋拉峇底飛機場,突被敵機襲擊,一時濃煙冒起,火光燭天。空際的飛機場,機關槍聲,地上之高射炮聲,汽油著火聲,以及駐軍之調動聲,居民之騷動聲,均在交響,當此時馬來民眾,才嘗著第一次的炮煙,其驚慌之情,好奇之心,均在心弦上交織著。此時我們正在上最後一課,即召集全體員生,訓以大義,然後大家各懷著不可思議的心情回家去。

不幸得很,想不到守軍有如豆腐。日軍方在暹羅宋卡登陸,我們日得拉居民即奉命疏散。疏散之法,何其滑稽。由郡長緞紀於11日晚徽召汽車,12日早晨,果然車輛盈路。

郡長又下令,只準難民登車,不準攜帶物品。大家扶老攜幼登車,無由得知往何處去。從此前途茫茫,聽天由命,至於遺下的財物,只有予有組織之排華者之手,任其所欲了。此次日得拉全體華僑所受的損失,人命只有一條,而財物殆不可勝計。

夜炮戰不停

當日疏散至五百廊後,我復返吉打首都。每日傳來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惡劣,所以又逃到牛侖,暫住中華學校。越2日,得知前方失利。晚又見最後之火車開過,只拖著一節裝鐵線綱的辦公車,知大事已去,所以又避入民房,15日竟夜炮戰不停,一家六口,在彈雨之下,得以安全,實屬萬幸。

16日晨,雙方尚在相持之際,只聞槍聲一響,即有一印兵在哭,守軍將傷兵移走,而把我們民眾棄掉,此地亦就淪陷了,此役我僑犧牲了2人。守軍只能於夜間炮擊而已,白天則未放一槍即逃,這真是銀樣蠟槍頭。中午日軍方到。先頭部隊,只有6架坦克車,不上百名自由車隊,傍牛崙河休息,多赤身露體。

這時我與一位秦姓老板私談說:“這樣好的地勢,假如我們有槍,不須30人,便可把他們全部消滅。”

夜到了,我僑之晦氣亦隨著來。我本人被捉去代他們煮飯燒水,有的連被褥及姑娘,都被徵去勞軍。豬、雞、鴨、酒菜,只要你們家裡有,就必須被用之義務,我看勢頭不好,所以乘夜搬入熱鬧之難民群。

婦女被捉住輪姦

在17日下午,寇卒即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當時,難民所內只有婦女10餘人及我們男性2、3人時,即有獸兵3人手持木棍、橙汁,呼呼喝喝進來。一班婦女見狀,即紛紛走避,其中有一位年約30餘歲的摩登女性,被其捉住輪姦,此時我雖憤火中燒,欲有所作為,以雪此奇恥大辱,奈因兒女均幼,又在逃難中,無人可託妻寄子,故不得不暫時容忍。

同時敵在牛侖附近撲到英人男女多人,帶到牛崙市來作他的勝利品,冷諷熱嘲,手打腳踢,任意侮辱,極盡無人道之能事。撫今思昔,山下奉文之被判處死刑,實在罪有應得。

經此馬來亞淪陷期間,所得之感慨殊深。漢奸走狗都是逐利之徒,吉打之大小漢奸,在暴敵統治下,作威作福,出賣靈魂,實在指不勝屈。現在不但逍遙法外,且或高據首要。

漢奸走狗作威作福

若干敗類,戰前已不齒於同僑,暴敵鐵騎甫到吉打,彼輩為利欲所驅使,便躍躍欲試,極盡狗鑽蠅營之能事,乘機結好敵寇漢奸。舉凡吉打所有的組合部門,幾均有此輩作威作福,致使同僑叫苦連天。

就是一蛋之徵,一干半干之米,交易時偶不小心,即有被捉之危險,且彼等時常代其主子宣傳,所作之獻媚醜態,難以形容。

敵人在此間最活動者為大丸米集積所外交員金某,到處檢查米谷時,我僑被毆打致死者,不知凡幾。我本人亦被打2次。

敵人之文化侵略,實在比鴉片更毒。鐵騎所至,第1步就是焚書,消滅文化人,所以無論學校商店住宅,公私存書,幾一律焚毀。一般文化人死得最多,亦死得最慘。第2步就是設日語學校,要使全馬各族子女,都受奴化教育,其心之野,其手段之毒,盡人皆知。(大戰與南僑)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篇:日軍侵佔吉打州華文史料錄(三)

■戰火下的馬來半島─鄭文輝

戰火在半島上熾烈地燃燒著!

山下奉文所屬的“馬來派遣軍”,派他的主力隊─“宋卡”登陸,倫美支隊在哥打峇魯登陸,另外的一部分隊在北大年登陸;這3方面同時展開登陸作戰,登陸成功以後,就盡力向南推進!

這支派遣軍的任務,它的最終目的,就是攻陷英軍在遠東的基地─“新加坡”。

從這些日軍登陸港口到新加坡之間,是有一條長達1100多公裡的狹窄公路,縱貫著整個馬來半島。

當日軍順利地在上述3個地方登陸以後,就馬上向南推進!

12月10日的大清早,天色蒙蒙,人心也蒙蒙!

日軍已經在馬來半島上,和英軍的邊防部隊接觸。

百思華已經下令給11師師長纓勒李思,第15旅旅長加勒特準將,要他們在日得拉陣地的北方,阻擋日軍的前進,並下令第2線上的28旅,派一個大隊去增援。那15旅旅長就叫增援大隊到前方的亞森(Asun)陣地去接防,把本來配置在前方的旁遮浦大隊,調派到章侖陣地去防守。

日得拉陣地防守機場

日得拉是在吉打的北部,正是吉打首府亞羅士打以北的地方,有公路南下亞羅士打,北上亞森、章侖及泰馬邊界的武吉加由依淡,可直達曼谷。

日得拉陣地是為了要防守在亞羅士打機場,以及這機場南方的其他機場,才構築起來的。配合這個陣地的正前方,有2個旅─右為15旅,左為第6旅,另外還控制著一個第28旅,作為預備兵力。

支援這陣地的炮兵,是第155野炮兵聯隊,與22炮兵聯隊的主力,以及第80抗坦克聯隊主力。至於配備方面,有戰車90輛,各種大炮60門,重輕機關槍百餘挺嚴陣以待。

因此,這個日得拉防線,當時英軍曾誇稱它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馬奇諾線是設在德法國境,是法國有名的防禦線。他們認為這陣地至少也可以阻止日軍3個月之久。

日得拉線的前面左方是池沼密林地帶,被看做不可能作為軍事行動的,在右方平坦地帶遍設地雷,並建有3段式的鐵絲綱,後才築造反戰車的壕溝。背後再布置鐵絲綱與碉堡,處處布滿著炮兵陣地。只有一條通路,進來的敵兵部將變成街頭的屍體,除非敵人有幾百頓炮爆彈降下,否則他們實在是無法通過。

然而,這個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的日得拉陣地,戰爭爆發以後,卻在一天的時間內就被日軍攻陷!

登陸宋卡的日軍先鋒第5師團,是由佐伯靜夫中將引率的“佐伯搜索聯隊”,它原為騎兵聯隊,後來改成了卡車部隊的特別小兵團,在登陸後不久,選拔了步工150名,急襲鐵路的主要站,利用了開往新加坡的列車2輛、卡車50輛及其他輸送物,戰氣衝天地向著馬來半島國境續進。12月10日,凌晨1時,夜襲時擊退了英軍先鋒,4時半即突破馬來半島的國境!

國境突破本來就被認為最難的作戰過程。因此,日軍第5師團曾經在上海郊外反復演習,費了半年的時間,所以佐伯以及兵力只費一天的功夫即突破了馬來半島的國境。

“其時全軍當時尚抱著懷疑的心情呢!”

《日本進攻星馬戰略》記載

對於當時突破國境的情形,據日軍馬來方面作戰主任參謀迂政信著的《日本進攻星馬戰略》(曹昶譯)有一段詳細的記載說:

“...於9日晚上窺探了泰國和馬來亞的國界。然而,寂靜得令人害怕,連一粒子彈的聲音都沒有,國境連一個敵人也沒有,這是很討厭的。以為有敵人,卻沒有動靜,令人有些害怕,好像被敵人所乘。

既然沒有敵人,進去吧!這樣決心,遂於9日半夜裡順利地侵入國境。一進去馬上就發生很大爆炸聲音,國境500公尺的地點,有了很厲害的爆炸。

剛一到那裡,就初次受到敵軍炮彈的洗禮。於是放了心,感覺到敵軍出來了,哎呀!這可放心了。這是很有趣的,在戰場的感覺,如果能證實有多少敵人,就反而高興。”

“迅速地繼續前進。完全沒有兵,大炮的洗禮再也沒有了。越過了這個突角,來到第2突角,與以前我曾經教過的大島上尉2人並排,站在尖兵的前頭。於是就碰到第2次橋梁被破壞的地點。

大島上尉拉了我的衣袖,說:‘參謀長,有敵人,可是不怎麼了不起的。’差不
多用這麼大的聲音回答時,距離30公尺的密林中,有了莫名其妙的聲音。‘有人,有人’,於是一直往前走。

突然地向馬路這邊,砰!砰!受了一齊射擊。尖兵一小隊追及,向槍聲那邊突擊。可以看到鑽了敵軍的彈幕,跳進去漆黑的橡膠樹林中發生搏斗。一轉眼的工夫在我們眼前,機關榅呐牡貒娀穑?牌鸢咨?盘枏梺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篇:日軍侵佔吉打州華文史料錄(四)

■日治時期─北馬邊疆的吉打保衛戰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吉蘭丹登陸之後,另一支兵力則開始進攻吉打,以部署略取馬來西亞海岸,完成東西兩線攻佔馬來半島的軍戰略。

當時駐防在泰國吉打邊境的軍隊是:英、印軍部11師,左右兩翼則是印軍第15旅的部隊。這一條戰線的範圍頗廣,包括鐵路、稻田、膠園在內。

12月10日,日軍的先鋒部隊開始蠢動,11日雙方軍隊才開始接觸,進攻這一帶防線的日軍是第5師團。11日上午8時,日軍開始襲擊駐在“章侖”(Changlun)的印度兵。

這一支印軍的任務,只圖阻擋日軍的前進,因為英軍司令正部署在“章崙”以南的地方與日軍作戰。是日下午4時半,印軍既向南撤退,集結在公路兩邊嚴陣以待。

此時大雨滂沱,日軍突以強大兵力進攻,領先的是12輛中型坦克車,殿後則為步兵。駐守這一帶的防線的印軍,大部分未見過坦克車,驚惶失措,竟讓坦克隊通過,一直進抵“亞森”前哨站的一個橋上時,為首的坦克車才被“抗坦克砲”所擊中,日軍坦克隊才受阻。

這一役的戰爭,印軍雖然在短時間內阻止了日軍的突進,但犧牲慘重,大部分士兵陣亡或失蹤,重武器損失不少。2小時後,日軍坦克隊又捲土重來,印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由於電訊失去聯絡,數小時後,駐在“日得拉”(Jitra) 的印軍部11師司令部才接到這個慘敗的消息。

日軍分2路攻吉打

日軍第5團分為兩路進攻吉打,一路是沿著鐵路及公路沿海的地方,這一路兵士是準備殲滅大量集結在“日得拉”的英、印軍;另一路兵力是進攻霹靂邊境內的“高烏。”(Kroh)。

當時,日軍的目的,在於切斷吉打南北兩段,以威脅檳城及霹靂北部。這兩路的日軍實力相當雄厚,不但有坦克隊、裝甲隊及炮隊,且有空軍協助,英、印軍只好迫得節節敗退。

“日得拉”位處吉打首府亞羅士打的東北部,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由於吉打西北部玻璃市的軍隊向南撤退,結果影響到“日得拉”守軍的士氣及戰鬥力量。

11日晚,日軍即進攻“日得拉”防線,炮火相當猛烈。指揮“日得拉”戰線的英軍司令麥烈裡昂少將,接到“高烏”戰線印軍撤退的消息,他恐威脅到該軍的退路,因而向總司令部請求準予南撤30哩至“牛侖”(Gurun),但此項請求被拒絕。

總司令部下令必須在“日得拉”戰線與日軍作戰,12日下午1時,日軍突破印軍部15旅的防線。是晚7時半,“日得拉”之戰局惡劣,麥烈里昂少將再向上司請求准予後撤。這一次總司令部准他酌情行事。當晚10時,他下令第11師的印軍南撤至亞羅士打“吉打河”以南地區。

12日午夜過後,日軍擬衝過峇達河的唯一橋梁,但被守軍擊退。2小時後,此橋印軍加以破壞,不久日軍又來攻,這一役印軍損失重大。

13日早上,日軍一部分喬裝馬來人越過吉打河以南,滲入附近森林及公路兩旁。此際,在吉打河以南防守的軍隊只有3連印軍,另一印軍是駐在亞羅士打以東4哩的“籠牙”(Langgar)。

英印軍節節敗退

自12日敵軍大力進攻“日得拉”區之後,英、印軍雖予抵抗,但畢竟無濟於事,後來終於撤退集結於“牛侖”附近,印軍第12旅調駐“華玲”,以加強“高烏”戰線的兵力。

“高烏”至“華玲”一帶戰線,英印軍雖準備與日軍作戰,但由於西線“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方面的戰事失利,後來只得撤至“麻不來”(Merbau Pulas),以協助防守“姆拉河”。

16日,英軍司令部決定放棄檳城,印軍11師殘鐐部隊遂被命令後撤至威省南部與霹靂交界的“吉輦河”(River Krian)以南。

18日早上,英、印軍全部集結霹靂之“太平”地區,以防止“吉輦河”戰線。吉打的戰事,經過“章侖”、“日得拉”、亞羅士打及“牛侖”數戰以後,英、印軍節節後退,很少與日軍正面接觸,就這樣北馬邊疆很快地落入日軍手中。

■邊境和檳城的撤退─雙思

1941年12月8日午前2時左右,新加坡的軍事當局接到哥打峇魯的長途電話,報告日本的運輸艦隊已經開到哥打峇魯海上,在電話聽筒還聽出隆隆的炮聲。

哥打峇魯(Kota Bahru)是吉蘭丹州的首府,吉蘭丹是馬來亞東海岸最北的一州。全州人口,據1936年推定,約有38萬人,是個地曠人稀的地方。其中華人只有1萬8000餘人。

有鐵路向南通到新加坡,向西伸入暹羅。據說在12世紀末葉曾臣服於巨港王國。明史載永樂10年(1412年),鄭和曾帶敕賜與爪哇、蘇門答臘、滿刺加和吉蘭丹。滿刺加當即是馬六甲。

在18世紀吉蘭丹為丁加奴所征服,19世紀則屬於暹羅,至1909年,才由暹羅割讓給英國。這回,吉蘭丹又有新的侵略者來到了。

英荷潛水艇擊沉多艘日艦

進攻這一方面的日軍是第18師團。據英方報告,戰事發生之後,英荷的潛水艇在暹羅灣擊沉了日本運輸船4艘,其中載有日軍4000人,當日軍在哥打峇魯登陸時,英澳空軍也曾在月光下擊沉日艦2艘,此外還擊沉了許多滿載日軍的登陸舟艇。

但是在12月8日那天,日軍終於在哥打峇魯海岸獲得一個堅強的橋頭堡,而且在當日晚上進展到飛機場,加以佔領。有一個消息說在戰事發生之前幾天,有一車的日軍從暹羅開到古蘭丹邊境的森林中。如果這一個消息確實,這一車日軍這時自然是大有用處的。

防守哥打峇魯的英軍是印度第3軍部9師的第8旅。當退出飛機場的時候,留了一個23羅的英人少尉和12個印度兵殿後,結果這一個小隊伍的命運至今不明。守軍在撤退之前,雖然把飛機場破壞,但是日本陸軍航軍隊於9日抵達,稍加修理,於10日即應用為航空基地。

守軍不但退出飛機場,後來又退出哥打峇魯市。在9日那天,一度報告旅長凱氏(Key)被俘,幸而這是謠言。守軍沿著公路經馬章(Machang)撤退至瓜拉古來(Kuala Krai)。這是在鐵路線上的小市鎮,離開哥打峇魯約30哩。

這一方面的撤退,初時只有英國高級官員知道,幾日後才公開發表。據百思華將軍在事後解釋,吉蘭丹防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衛飛機場,飛機場保衛不住,只好撤退。

事後也有英人報告,12月8日晚上在哥打峇魯上岸的日軍只有700人,守軍卻有4營之眾。如果知道彼此虛實,不即撤退,也許可在馬來亞之戰的第一回合獲得勝利,而振作全馬的軍心。據日人方面的報告,日本陸軍航空隊推進至哥打峇魯機場以後兩天,便獲得北馬的控制權了。

日軍第五團主力12月8日午前3時至4時在宋卡登陸。這裡也有飛機場,又有良好的港灣。同日午前5時,又有一部日軍在北大年登陸。由宋卡登陸的日軍經合艾(Haadyai)等地進攻吉打,北大年登陸的日軍則向霹靂北境推進。

英國空軍有一隊於8日往炸宋卡日軍登陸部隊,聽說只有一架飛返,而且飛返的機師也因重傷喪生。

暗號一發即展開突擊

在前一日,防守北馬的印度軍部11師,已經預定一個暗號叫“Matador”(意即在鬥牛中把牛屠殺的“屠牛士”)。這個暗號一發出,一部分的軍隊就要開始衝入暹羅,向宋卡北大年進發。

不幸的是,這個暗號還未發出,日本便著了先鞭,在宋卡等地登陸了。到了8日下午2時,印軍營總算依照計劃,由霹靂邊境的“高烏”(Kroh)越境踏入暹羅。夜間在路上遇著大雨,又曾受到暹羅軍警阻撓了24小時,但終於在10日推進到勿洞之北21哩地方。就在這一天和日軍發生戰鬥,被日軍擊退。在日軍急迫之下,退的速度超過了進的速度。

日軍在追逐中實行側翼包抄的策略,迫使印軍於12日一部分退至高烏,然後從雙溪大年調來運輸兵,以司機充當臨時戰鬥員。在13日,另一部分印軍也由暹境退人。

他們由高烏向西撤退至吉打,以與吉打主力保持密切的聯絡。當他們撤退的時候,高烏正發生大火,經過幾個月用血汗築成的軍用倉庫被焚燒。

經合艾向吉打推進的日軍於12月10日達到邊境。在這方面的英軍第11師主力,包括一部分英人部隊,還有新來增援的廓爾喀兵一旅。廓爾喀(Gurkha)是印度雅利安族和蒙古人的混血種,素以勇敢善戰著稱。

防線的布置,以日得拉為中心,左翼伸展至海岸,右翼依靠著森林的丘陵地帶,全線長約25哩,包括若干稻田。

在最前線有3營擔任前哨,在陣後亞羅士打留著一營防備敵人的降落傘隊。11日, 日軍的先鋒部隊,據日人報告,為數只有400人,運用滲透的戰術,乘虛越過英軍前哨,潛入日得拉主要陣地。

坦克帶路沿途丟手榴彈

他們以小型坦克為先導,沿途丟擲手榴彈。英軍的前哨部隊有的還未曾發放一彈,卻就陷人日軍的包圍,旅長牙勒脫(Garrett)甚至受傷。12日,日軍以同樣戰術繼續進攻,英軍則縮短陣線撤退左翼。

日軍一部分企圖阻塞英軍退路,另一部分繼續推進,這使英軍不得不再退卻。13日,日軍佔有亞羅士打,當地飛機場亦落入日軍手中,英軍則撤退至牛侖,一共退了30、40哩。

日軍前鋒於12月15日攻擊牛侖,印軍部6旅的旅部僚屬幾乎全部瓦解,旅長幸逃。全軍至此,運輸工具以及其他配備,損失了大部分。

不過,日軍主力沿公路南下,另一部分企圖迂迴至暮大河(“Muda”在雙溪大年之南,北海之北),企圖斷絕英軍退路,於是英軍被迫於16日放棄雙溪大年。這是吉打的一個重鎮,也有個良好的飛機場。

突破霹靂北境的日軍到達高烏以後,並不窮追向吉打撤退的英軍,而沿著一條偏僻的道路於12月17日經宜力(Grik)向玲嚨(Lenggong)推進,企圖疾趨至江沙(Kuala Kangsar)與太平間的大路。

如果讓他們打到這一條大路上,太平以北的英軍,包括整個吉打,檳榔嶼,與霹靂北部的北馬防軍為力,全部便變成瓮中之鱉了。幸而英軍當局得到當地警察的報告,趕快派遣一支軍隊到宜力路去阻延日軍的前進。

由吉打退卻的英軍主力,決定握守司南馬(Selama),沿著吉連河(River Krian)布防,這是在檳榔嶼與太空之間。有人說吉連河的防線是北馬最好的一條。當時,馬來亞擁有46萬的人口,其中有華人8萬除的吉打全州,以及檳榔嶼,都被拋棄了。(本文所言的馬來亞各地人口多是根據1936年的推定。)

檳榔嶼110方哩的小島口建立炮台,同時住有若干軍隊。有刺的鐵絲綱,則環繞著沿海(約等於新加坡的一半)擁有人口20萬5000以上,其中華人佔13萬1000餘人。

良港天成,檳榔嶼是馬來亞排名第2位的出入港口,同時是馬來亞第2位的都市,地位次於新加坡。1786年由吉打蘇丹割譞c東印度公司,1790年東印度公司用6000元正式加以購買。

這是馬六甲海峽的北方鎖鑰,也是歐亞主要航線的一個停留站。在戰爭發生之前,英國有人恐怕日本海軍在攻擊新加坡之前,會通過爪哇與蘇門答臘間的其他海峽,繞道印度洋去進攻檳榔嶼。

日軍空襲檳城死傷慘重

在戰事發生的第3日(即12月10日),日機空襲雙溪大年和檳榔嶼的機場。據日方的報告,共擊墜和擊毀英機19架。11日,日機大炸檳榔嶼市區,死傷平民約千名。

據說,檳榔嶼沒有高射炮,也沒有戰鬥機。以後日機連日來炸,到後來,聽說才有4架水牛式英機來應戰。大轟炸後的行政組織,幾乎完全解體。許多火焰沒有撲滅,許多死屍沒有人收埋,許多傷者沒有人救獲。

因此,當地一家英文報(印度人主筆),說這是大英帝國歷史上的一大污點。救世軍英人哈威(Harvey)和一個青年的華人助手,曾出來救護受傷的市民,雖然杯水車薪,精神卻是可佩的。

大轟炸後恢復出版的一家華文報(現代日報),於14日呼吁檳榔嶼應為多布魯克(多布魯克在北菲,英軍曾在此地堅守以牽制德軍進攻埃及),可是在12日,英國當局已經秘密命令英人婦孺準備撤退。當戰爭正在牛侖進行的15日,又下令英人於36小時之內撤退。據英國當局後來在貴族院的解釋,撤退之所以在初期時保守秘密,是為著恐怕撤退的人受著日軍的截擊。

在匆忙撤退中,與市民生活比較無關,而為宣傳利益的廣播電台卻沒有破壞,日軍一到便立即加以利用。12月15日晚上,居民已經聽到吉打方面的炮擊。16日,英人撤退的工作已經完畢。

救世軍那一位哈威先生不願撤退,後來被日軍俘虜,在俘虜營吃得相當胖,和其他俘虜大不異,這或者就是所謂心廣體胖。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北馬戰爭中的一個英雄。

在12月17日和18日兩天,雖然檳榔嶼守軍如何英勇抗戰,但人們並不知道英軍英人己經撤退。到了19日,打到北海的日軍才兵不血刃的在檳榔嶼上陸。

從檳榔嶼撤退的英人婦孺到新加坡的時候,湯姆士總督親到車站慰問,並幫提行禮。這件事,有人引以為榮,也有人加以批評,質問撤退時為什麼只限於英人。

因此,湯姆士總督在12月16日的立法會議中,保證任何一次的撤退將不區分種族。同時說,今後將沒有命令歐人撤退的事。他又說:“新加坡不可失陷!不致失陷!”。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部

第1篇:關於“古炮台”之傳說

走出布秧河,在瑪莫河兩岸的歷史城鎮,除了古老的武吉馬裡奄之“哥打瓜拉姆拉”殘舊皇城之外,沿河北下,經過雙溪鉛(Sungai Yan)、雙溪沙拉(Sungai Sara),直到吉打港口(Kuala Kedah),還有一座令人響往、瞻仰、憑X、回顧的歷史城鎮“古炮堡”。

亞羅士打距離瑪莫河約55公里。舊日來往兩地的路程,盡是山芭荒地,森林密布,交通是以水路為主;從亞羅士打西沿吉打河行走,即可到達吉打港口。吉打港口也就成為亞羅士打的主要商港。

她是一個漁村,距離亞羅士訂約1l公里,沿路兩旁過去皆是一片無際的稻田,因此這個小城鎮,具備“魚米之鄉”的濃厚風味。它的位置恰好在馬六甲海峽與吉打河的交接處。

1968年3月4日(農歷除夕)這鄉鎮發生了吉打州歷史上最慘重的火災,焚毀千餘間店屋和6000餘人無家可歸。至70年代,仍舊是一個落後的鄉鎮。

步入80年代後,發展迄今,她已披上新裝,沿路兩旁稻田,已是學校,另外還包括現代化新鎮花園住宅區、廣播電台、工廠、哥打土打新發展地區等。

90年代配合中央政府大力發展浮羅交怡旅游勝地,吉打港口碼頭也相應成為重要的交通要站。

吉打港口對岸這一座古代歷史遺跡,還保存著田園漁港交混的風味,它的面積雖然不大,裡面卻可容耐三幾十家的住戶。城牆高約6、7尺,厚約3尺。比起哥打瓜拉姆拉皇城可要幸運得多,要不是其處還存放著數尊的舊炮,及部份歷史遺址,當局也已著手進行修建的工程,其歷史面貌,恐怕其命運也會很快被人遺忘。

古炮壘瀕海而建

古舊炮壘因為是瀕海而建,在過去前往游覽時都必須乘船渡河。現在,州政府花費了百萬元大事發展吉打港口,一座雄偉的現代化大橋於1990年建峻,可以直乘車輛到達目的地。

布秧河谷的出土文物和史料考證,說明在狼牙修國和羯荼的全盛時期時,其版圖不僅僅包括整個吉打州、檳威、霹靂、吉蘭丹,同時還包括了暹羅南部的宋卡、六坤、北大年一帶。

雖然如此,吉打港口在那個時代並沒有像布秧河、瑪莫河那樣,扮演著歐亞與中國印度貿易“必經之道”、印度進行拓殖、南北印度宗教與文化傳播,以及作為中國高僧佛教研究與傳播的角色。

從該建築物的形式及位置而觀,這炮壘在當時是充作防役用途。那麼,吉打港口和古炮堡的歷史地位是在什麼時候建立起來?這是本章所作“歷史追蹤”的主題。

主要的因素是吉打港口在回教蘇丹王朝統治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方便讀者能更有系統地認識我們國家的歷史潮流,在了解“吉打步入回教昌盛及回教蘇丹統治者時期”之後,多花費一點小思,去深入瞭解吉打港口古炮堡的“歷史地位”,肯定對你有益。

這座古壘,當時馬來人稱之為“哥打”(Kota),但華人卻稱之為“燈塔”,因為在城內豎立著一座高達45尺的白色燈塔。

關於古炮台之傳說

戰前炮壘上還存有10多尊舊炮,每尊舊炮都被人安上固定的名字,但是在戰後有些舊炮已經“不翼而飛”,目前只存有4尊而已。其中有2尊的名字還流傳鄉老的口中,餘者皆無從考悉。

這僅存的兩尊舊炮的名字是“蛙炮”和“浮炮”。“蛙炮”是其中最大的一尊,遠遠望去有如“海蛙”之勢,故有此稱。

“浮炮”是埋入泥中的一尊舊炮,僅存炮口的一小部分露出水面。據傳說:有一次,當地馬來人為好奇心所驅使,將“浮炮”移至城垣上,但第2天再去看時,“浮炮”還是好好的淹埋在泥河中,炮口依然露出水面。這雖然是近乎傳奇故事,但是無知的鄉民卻信以為真。

這段傳說,引起我對古炮在馬來王朝社會歷史上的地位,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歷史上馬來人對制造火炮知識的高深,以及在抵抗外辱,保衛國家的歷史貢獻。

吉打港口“古炮堡”的這項歷史研究,共分為3個節章:

1.馬來人的火炮使用史。

2.吉打港口“古炮堡”的建立。

3.“古炮堡”時期與歷屆馬來蘇丹統治者史實。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篇:歷史上第一場馬來人火炮戰

根據《馬來紀元》的記載,馬來人自古以來就知道制造火炮作為武器使用。由於文字簡略,雖說只是如此這般簡單暗示,但仍可看出在某一個不詳的年代,滿刺加(馬六甲)王朝確已在攻防戰上使用大炮。

話說當年望加錫(Macasar)的婆流鹿(Baluluc)國王,有個兒子名山摩羅拘(Samaloko),生來勇猛非常。有一天,他預備了200艘挑選好的“八槽”快艇,打算遠征各地。

最初到了爪哇,攻毀了許多城市,又繼續進攻暹羅,最後到達馬來半島─當時被稱為“卡地角”,也將滿刺加屬下的城邑蹂躪得不亦樂乎。於是這消息傳至蘇丹曼速,蘇丹便召集水師提督出海迎擊敵軍,箭矢如雨,迎頭疼擊,炮聲震天。

滿刺加損失輕微,但敵軍卻被擊沉了許多艦隊。

這一次滿刺加的海上防衛戰,可能發生在15世紀60年代左右(按蘇丹曼速沙在位年代為1456─1477),其時守軍在水師提督指揮下,不但使用弓矢以迎擊來犯的山摩羅拘艦隊,而且嗚放火炮,弄得炮聲震天,擊沉了許多敵艦,這足以證明馬來人已使用火炮了。

馬來人歷史上的第一場火炮戰,史學家卻持有另一種的記載:

果亞總督帶兵攻滿刺加

後來有一艘佛朗機船(葡萄牙人)從“果亞”(Goa)到滿刺加通商,看到滿刺加是個好地方,美麗又太平。

季侯風起了,船主便回果亞去,將滿刺加的偉大和人煙綢密報告給總督阿風寒阿莆貴克(Afouso D.Albuquerque),並引起總督的欲念,便下令預備一支艦隊,令康沙豪伯依拉(Consalvo Pereira)為水師統帥,揮軍攻打滿刺加。

他們一到達滿刺加就開炮,全滿刺加人聽到那炮聲不禁大驚喚道:“這打雷似的是什麼聲音?”。那子彈打到岸上的人,有的被擊中頭部,有的中腰部或手腳;這“恐怖武器”越來越厲害,人們高喚:“這兵器是什麼?聲音為甚麼是那麼樣的?”它雖不尖利,卻也能殺人。

次日,葡萄牙青年登岸,約有2000人荷小槍,此外還有黑人。滿刺加人便由天猛公冬訶珊為首,武裝反抗,和佛郎機軍隊正規接觸交戰。

喊殺之聲,雙方不絕,兵刀相擊的聲音,宛如一陣急雨,天猛公揮軍拼命衝殺,將他們驅逐回去,沿海一帶到處是他們的死屍。他們揚船逃回果亞,向總督報告一切。

這一次的海上防衛戰,是發生在1509年,葡萄牙駐印度的總督特派他的部將薛魁刺(Dom Diogo Lopez Sepueita)(按此與《馬來紀年》所說有異),率領5艘兵船組成的艦隊,帶著禮物和致滿刺加蘇丹的信前往,要求在那裡建立商站,但不為首相馬德喜所接受。

薛魁刺便在艦上鳴炮示威,反而激起滿刺加人的公憤,結果發生了這次的海防戰,也只見守軍拼命衝殺,刀兵相擊的聲音,宛如一陣急雨,不但不見守軍使用炮火,反而葡萄牙軍所用的炮擊,使到滿刺加人對這突如其來的炮聲大吃一驚。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07

[ Last edited by 海水的前传 on 14-5-2004 at 07:52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篇:滿刺加王朝最後一次海上防守戰

《馬來紀年》陸續有報導滿刺加王國復亡前的最後一次海上防守戰:

果亞大都督阿莆貴克卸職後,回到葡萄牙,請求一支艦隊。葡萄牙王給他4艘大舶、5艘大園船及4艘長船。他回到果亞,再加上原有的3艘大舶、8艘軍艦、4艘長船、4艘土船,共計43艘,向滿刺加進攻。

滿刺加人見到如此龐大的艦隊駛進港來,立即向蘇丹阿末報告,蘇丹立即召集人馬備戰。

葡萄牙軍從船上向岸上的守軍展開猛烈式火炮攻勢,蘇丹部下節節敗退,失守兩岸,船只全部撤退。葡軍乘勝追擊,揮軍登陸。雙方展開搏斗,如同世界末日。

蘇丹阿末騎在御象上,由一大隊精兵簇擁著,向碼頭前進,在與無數佛郎機人相遇時,竟把敵軍攻退到岸邊的船上去。但,敵軍一上船就猛烈開炮,蘇丹只好從碼頭撤退。

當晚,蘇丹吩咐文武官須全部披押,手持兵刀,嚴密防守。天亮後,成千上萬的葡軍登陸,兩軍相接,戰火又再點燃起來。蘇丹號召全面抗戰,雖然只持劍戟,但斗志昂揚,終迫敵軍後退。

阿莆貴克得悉部下潰退,立刻派遣槍兵1000名前去援救。

葡萄牙與滿刺加激戰

這一場惡鬥發生在1511年。阿莆貴克率領一大隊葡萄牙軍艦,向滿刺加進發,於7月1日駛進滿刺加港口,鳴炮吹號,響震雲霄,使到城中的人民驚懼,趕快在河口大橋南北兩端築起木棚來,準備抗戰。

蘇丹也下令總動員,徵集了2萬多兵士,另有戰象20頭,聲勢浩大,到了7月25日,在晨間雲霧迷茫時,葡軍就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之下強行登陸,採取了鉗形攻勢,分頭向滿刺加河口的大橋兩端突擊,與守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守軍勇敢異常,致使兵精檄足的葡軍無法建立起橋頭堡,實行最後的攻擊。當大船駛進岸邊時,適值潮水高漲,葡軍在船上高居臨下,容易把駐守大橋兩旁的守軍擊退,並迅速建築防禦工程,作為進攻的據點。

有一部份的葡軍上岸佔領了大橋,其他人則登陸駐守大橋的兩端,因為在激戰中兩座橋頭堡的木棚都給船上的炮火擊毀了,接著葡軍進一步把全城佔領了,於是曾經顯赫一時的滿刺加王朝就淪陷在葡萄牙人手裡。在這130年間,這個古王國及其周圍地區便是葡萄牙在東方最先建立的殖民地。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11

[ Last edited by 海水的前传 on 14-5-2004 at 07:52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篇:馬來人炮戰技術

上述這兩則不同觀點的史料記載,雖然對馬來人使用火炮的正確性有所不同,但是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馬來人在經過這場激烈的戰爭後,對炮火的使用與知識,擁有深刻及更全面的認識。

寸潔君在一篇《馬來人的火炮》中作出非常詳盡的報導:

在1511年偉大的防守戰役中,滿刺加王朝被葡萄牙艦隊擊潰了,但這場戰役卻異常地突出了滿刺加人英勇抗戰的英雄事跡。

在葡萄牙史家筆下,文史記載留下的最後一次防守戰中,滿刺加人已經知道使用一種小型炮,而且在馬六甲河口大橋爭奪戰中大顯聲威。

在滿刺加攻防戰中,首先被葡萄牙軍攻佔的是城灌上的大橋。葡萄牙軍將領安東尼.達布羅(Antonio D.Abreu)率領一只快艦作先鋒,抵達距離大橋一箭之遙處。猛然間,橋頭碉堡裡的馬來守兵便開始使用各種武器向進攻中的葡軍快艦射擊。

武器中,被葡萄牙史家所描繪的包括“小炮中射出的是鉛制的小炮彈,一齊集中向快艦發射”。這場戰爭,葡軍大傷元氣。

葡萄牙史實中又曾透露,在馬六甲護城的大橋上,馬來守軍設有72尊小型炮,作為攻守的主力,此外還有火箭和毒藥箭,都是用大弓射擊,所以守軍的防禦力非常強。

葡軍淪陷後,葡軍曾發現城內到處部有炮壘,擄獲好幾千尊小型炮,其中也有比較重型的,有一尊號稱最重型的大炮是來自爪哇。

馬六甲有造炮工廠

戰後葡軍所作出的報告,說總共奪獲2000尊小炮,其中有銅制的,也有鐵制的,可以發射石彈或鐵彈,炮彈外殼都是用鉛制的。報告書中也指出,當時馬六甲城內屯有大量錫銅一類的礦物,還發現有造炮工廠,其制造技術也不弱於西歐國家。

當年防守馬六甲的馬來兵士,經歷史載藉的證明,不但確已知道用炮作為守衛的武器,而且還知道大量和巧妙地應用炮戰技術。

禮查溫士德爵士(Sir Richard Winstedt)在其所作的《馬來炮》(Malay Cannon)一書中寫到:事實上馬來冶工專家模仿歐洲人所使用的“海琢式”( Dolphins)炮,其制作之完善,即使是西班牙和荷蘭的良匠也難於趕得上。

他們匠心獨運,居然在炮耳安置兩個把手,使能高興舉而安置在船上。

事實上,在滿刺加攻防戰役的時代,東方群島不但只有馬來人懂得巧妙地運用小炮,就連爪哇、蘇門答臘、菲律賓乃至婆羅洲諸島的土著民,一樣也都知道運用小炮作戰,因為侵略這一帶的葡軍,曾先後從東方各島發現大同小異的小型炮。

同時,三保太監七下西洋時,也曾在爪哇發現爪哇人舉行婚禮時會燃放小炮助慶。據史料所示:早在14世紀末葉時代,西爪哇群島若干小國王,經已運用小型炮來作戰,萊佛士作爪哇藉總督時,也證實了許多小王國擁有作戰的小型炮隊,當時還有爪哇藉的小炮製作專家。

後來葡萄牙佔領滿刺加,爪哇人曾組織遠征軍,配備無數小炮,進攻葡萄牙新佔領的殖民地。一般相信,爪哇人之所以精於制作小炮和炮彈,是從印度人方面學會的。蘇門答臘北部小王國所使用的小炮還是由馬來人供應的。

西班牙人也曾在馬來群島發現馬來人會使用小炮等武器。西班牙侵略婆羅洲時,就發現小炮。在婆羅洲土王的王宮前,有用磚口砌成的炮壘,置有62尊小炮,其中56尊是銅制的,6尊是鐵制的。當西班牙艦隊駛進時,王宮前的炮隊就向他們開炮。

婆羅洲炮呈水蛇狀態

溫士特爵士在論及馬來人造炮的技術時指出:小型炮的炮口,特別是婆羅洲人所造的炮,無不制作精巧,使之成為水蛇狀態,這應該是海盜所喜愛的標志,雖然它並不含有任何的意義。

但,據說達雅克人認定這種水蛇是地下之神,擁有能促使人類經水路走向死亡的法力。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侖(Fernanp Magellan)駛抵菲律賓群島時,據稱在土王王宮前亦發現了一處碉樓,其中安置有銅炮56尊和鐵炮6尊。西班牙某將領發現“尼宋島”時,據說他不但發現島上有小炮,是馬來人教給他們制的,因為其時菲律賓兩岸已建立了馬來人小王國。

從這些片斷的史料說明,足以證明在葡萄牙殖民地主義尚未插足東方群島之前,婆羅洲和菲律賓群島的馬來人早已開始制作小炮和應用小炮作戰。因此,在1511年滿刺加攻守戰中,馬來人運用小炮作戰─是出自葡萄牙軍的官方文書,顯然不是虛構。

而《馬來紀元》所稱:“葡萄牙軍艦一到滿刺加就開炮。全滿刺加人聽到炮聲不禁大驚,說道:這兵器叫什麼?聲音是那樣的!”才是虛構的。

我們要追究的是,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以及如何才獲得制造小炮的知識?溫士特爵士對此問題未能判明。

他指出,馬來人所擁有的最大型馬來炮,被稱為馬裡奄(“Meriam”或簡稱為瑪莉─“Mary”),乃取義於天主教崇拜的聖母瑪莉亞,是阿拉伯人從歐洲帶來東方的武器,因此應用了該名稱。

炮的制作和使用是由西方的回教徒和阿拉伯人開始,到東方後便傳授給馬來人。

造炮技術由阿拉伯人引進

但是歐洲人使用火炮是始於14世紀中葉,由於移民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跟著東方的阿拉伯人是時相來往,因此造炮技術也由阿拉伯人介紹到東方來。

這時期印度洋沿岸的貿易,幾為阿拉伯人所獨佔。當時阿拉伯人不僅到達馬來半島,且曾一路直達中國,他們都是擅於應用火炮等武器。

另一種的說法是,馬來人的造炮技術,早在數千百年前,即已由印度移民學得。原來印度在葡萄牙未到之前就會造炮和用炮,那時印度兩岸的的諸興都教及回教小王國,在陸上和海上都使用炮戰。

印度和馬來群島是最早發生聯繫,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一世紀前後,馬來人精於造炮,可能是由印度人傳授的,從而在婆羅洲和菲律賓群島的馬來人也都學會了造炮。

溫士特爵士指出:最初馬來半島見到的一種炮,正如“小彈炮”(Demiculverin,按為16世紀時代的一種長炮)一樣,都是發射6磅重的炮(Six-Pounders);他又說歐洲人炮手大約是跟著這一種火炮的輸入而到東方來的。

他根據湯米比勒玆(Tome Pirez)所說,當年由印度兩岸古者拉特(Gujerat)運載威尼斯軍火前往滿刺加王國,淪陷後,亞齊人曾於16世紀中3次進攻葡萄牙人所佔領的滿刺加,在最後一次的戰役中,葡軍所獲的戰利品計有印度制造的小炮1000尊和毛瑟槍1500枝。

各式各樣馬來火炮

在17世紀時代,亞齊人的艦隊中也顧用了眾多土耳其人的炮手。在滿刺加王國防守戰時代,守軍所使用的一種小炮,名為“Rentaka”,亦作“Meriam Rentaka”,是一種“小型旋轉炮”。

據葡軍的報告指出,亞蒲奎克所部在滿刺加城內外所擄獲的馬來炮,大多數是此種“小型旋轉炮”,還比稱為“旋轉炮”(Lela)來得強,全部卻是鐵制的。

此外,還有一種馬來炮,名為“猴尾炮”(Ekor Lotong),或稱“旋回砲” ( Recoil Cannon), 也是鐵制的,具有一只釣形的尾巴。據稱這是馬來冶工仿效歐洲商船船樓所安置的“旋轉炮”而製造。

在新加坡博物院所收集的馬來古炮,有一種名為“潤嘴旋轉炮”(Lela Mulut Katak)。

1905年在波萊出土的一種馬來銅炮,炮身修長,炮彈重約2或3磅,炮身中部裝置有海豚鈕,其中有一個洞,可穿巨繩,以利起落,波萊所造的銅質旋轉炮,炮身上都安有水蛇圖飾,因為達雅克族相信水蛇是地下之神,馬來人冶工則喜愛在炮身上加上神獸一類的圖飾。

葡萄牙軍在1511年侵佔了滿刺加,1641年荷蘭人則取而代之。在1876年,再由英國人取代荷蘭人,在這300多年間,歐洲制造的洋槍火炮,陸續運到馬來半島,可以說把馬來人的制炮傳統都“淹沒了”,但馬來工冶工仿造的“旋轉炮”仍為各州統治者所重視。

例如,在1878年時,丁加奴海邊炮台上,便裝置了4尊“旋轉炮”,作為王室鳴放禮炮之用。1878年以後,霹靂、森美蘭、彭亨方面擁有大量的“旋轉炮”,直到他們陸續淪為大英帝國的“保護邦”之後,才告消聲匿跡。

“紅毛炮先生”神話故事

當今在檳城海濱草地上,仍留有一尊最古老的荷蘭大銅炮,當地人士稱之為“紅毛炮先生”(Sir Ram Bai)。

據悉:它曾為一般渴求子嗣的婦女所膜拜。這一尊大炮乃是一位荷蘭冶工於1603年鑄造的,炮身上鐫有造炮人的姓氏及鑄炮年代,原文為“Ian Bergerus Me Fecit 1603”。這尊銅炮的來蹤去跡,曾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大約1606年,荷蘭人將這尊銅炮送給當年在位的柔佛蘇丹,其後於1613年亞齊軍奪獲了它,視為無上光榮的戰利品珍藏著,一直到182年後才歸還馬來亞,作為一種賄賂式的贈物,獻給瓜拉雪蘭莪的一位王子。

這位王子正是雪蘭莪蘇丹的御弟,亞齊人想利用他為亞齊軍作一點“內應外合”的事情。之後,這尊銅炮就一直留在雪蘭莪的炮台上,直到英國人用輪船把它送到檳榔嶼,擲沉在喬治城附近的海邊處,約達十年之久,沒人理會。

後來有一群有心人以為最好還是把它從海裡撈起來,但是當時誰也移不動它。於是發生了一段神話式的小插曲,就是當地的人士央求雪蘭莪王室派員來跟“紅毛炮先生”打交道,請它移動一下,然後它就從海底浮了上來。

據說北海也有一尊類似的銅炮,相傳是檳榔嶼“紅毛炮先生”的配偶,名叫“北海的浮炮”(Floating Cannon Of Butterworth),於是構成“鴛鴦炮”的一段佳話。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篇:古炮堡的興建

過去吉打港口也曾建有一座城堡。據說是16世紀由葡萄牙人建立,但是在18世紀中,那以黏土及竹竿建築的城堡卻需要用更加堅固的物質來修築,以抵擋炮彈的攻擊。

由於吉打港口的商業背景,因此當年葡萄牙建築這座“古炮堡”,以保護他們商業權益的推論是可以成立的。

這些證明,是當年裝置在古堡的大炮所可以辯認,但葡萄牙於何年何月建築這城堡,倘未能獲得證實,只能推斷在1516年至1550年之間,即16世紀葡萄牙在馬來半島建立基地的時期內。

歐洲人在吉打的記載

歐洲人在吉打港口的出現,有下列幾項零碎的記載:

1.1606年荷蘭海軍大將麥德裡夫訪問吉打;

2.1611年葡萄牙人法迪都毀滅了吉打州的舊首府;

3.1619年“古炮堡”易主,亞齊王子伊斯干巫達率兵攻佔吉打,奪去這城堡,把當時的蘇丹與居民帶走;

4.1641年,“荷蘭吉打友誼協定”簽立。荷蘭派一名代表帶著蘇丹的證件到吉打,該證件注明蘇丹承諾將吉打每年輸出之錫米及象群等的一半賣給荷蘭,而荷派遣一代表留駐吉打,由該代表保護,接管被放棄的堡壘(即在1654年至1657年之間,荷人在吉打港口有一工廠,由一名比得米仁者管理)。

5.1658年至1676年,荷人開始封鎖吉打港口,始停始繼;

6.1662年,英國人祿克首次在吉打港口建立貨倉,從外國輸入棉織品及輸出大象;當時荷人暫時放棄古堡;

7.1710年,荷人再次佔領古堡並建立工廠,不到10年又再放棄,這時候武吉士人進入吉打與吉打蘇丹交戰,2年後佔領吉打;

8.1722年,武吉士將軍拉惹哈治到吉打向蘇丹要求賠賞不果,向古堡發動攻擊,沿吉打河上流進攻,佔領亞羅士打。

以上資料反映,吉打港口前後100多年歷盡滄桑,接二連三地為歐洲人所蹂躪,成為歐洲侵略的主要目標。

1760年,蘇丹阿都拉姆卡藍繼其父蘇丹莫哈未芝哇賽阿比丁之後,登位為吉打蘇丹。登位後,殿下繼續面對日漸俱增的外來侵略與威脅,且大有被其北部鄰國吞併之慮。所謂鄰國即當時查格利王朝統治下的邏羅人,那時候他們打敗了緬甸,正擁有空前強大的勢力。

阿都拉割讓檳島予英國

蘇丹阿都拉是一位非常勤勉及活躍的君主,他試圖以兩個辦法捍衛吉打王朝,免受侵奪,即一方面把檳榔嶼割交予英國東印度公司,希望英政府當局出面保護吉打,作為報酬;另一方面,則在吉打北岸靠近河口處建築一座城堡,以防衛吉打首府哥打士打(Kota Star),免遭來自海上的突擊。

吉打的司法官拿督馬哈拉惹加西奉蘇丹之命,開始搜羅印度的石工。他寫信給他的侄兒毛拉那依不拉欣沙哈,言明他的意旨。不久,毛拉那依不拉欣就率領了數十名石工由東印度前來,建城的工程,也就在1771年開始。

第一步的工程便是製造數以千計的磚石。司法官親自繪畫城堡的圖樣,他計劃在城堡外圍起4道磚牆,相距6尺,其間填以泥土。磚牆內的面積為6英畝。在此範圍內建築了數座堂皇美觀的保壘,可由一個宏偉的城門通入,牆外則掘了一道壕溝,防範敵人的侵襲。

建築工事順利進行,但城中的大會堂及另外一座漂亮的建築物則遲至1780年尚未竣工。在這期間,拿督馬哈拄惹加西已經去世。其侄兒拉那依不拉欣沙哈,由蘇丹推舉以代其職位。

吉蘇丹購買英式大炮

蘇丹購買了一些大炮安裝在城堡中,其中最具特色的為英國制造的“犀牛炮”(Badak Beremdam)及“蝦蟆炮”(Katak Puru)。

蘇丹阿都拉曾應用城市的大會堂來接待到訪的外國貴賓。當時有關把檳榔嶼及威省割讓給英政府的最後會商,也可能就在那時候舉行。

駐守城堡的是東姑彭裡馬將官,他在堡內擁有一間屋子。另一間屋子的朝見廳就是歡迎外來大人物的所在。

1797年,蘇丹阿都拉駕崩後,其兒子蘇丹阿末達朱丁就遷入城中,在那裡居住了好幾年。在建築城堡時,亦促使附近開闢的一個小市鎮,後來逐漸地擴充而成為一個熱鬧的市場。

1781年,當邏羅的六坤王(Ligor)暗中準備由海陸兩路攻打吉打時,他預先通函吉打蘇丹,假稱將要進襲緬甸,請求吉打蘇丹準備好糧食,放置於吉打河口,以便邏羅將士開往緬甸途中能前來領取。

吉蘇丹誤中六坤王詭計

蘇丹不知其詭計,信以為真,乃諭令將米糧準備妥當,想大事歡迎邏羅將官的光臨。其時蘇丹阿末達朱丁並不在吉打河口或哥打士打,因為早在數年之前已遷居瑪莫河畔的浮羅地加。

邏羅海軍部隊大隊開到吉打河口,其中大部分登陸進入城堡,自由自在地在城內四處巡走,城中的馬來將官正在熱烈地歡迎他們將領的當兒,邏羅士兵卻在偵察各處的炮位及建築物的形勢。

在邏羅軍官首領的一聲暗號之下,邏羅士兵們竟出其不意地把城堡主管及馬來官員拘押起來,加以綁縛。他們同時向城內的馬來守軍發動突擊,守軍根本沒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完全沒有戒備,因此在保衛城堡時,不少馬來軍士被犧牲。

蘇丹阿默達朱丁在浮羅知加接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但他身邊並無軍隊,只好攜帶家族由陸路逃亡到檳榔嶼去,邏羅人則攻入內陸,在吉打國境進行破壞及恐怖的活動。

1786年,萊特上校和吉打蘇丹談商後獲得保管檳城的權力;

1821年,暹羅與緬甸交戰停止,立高拉惹率一艦隊,官兵7000進入吉打河,攻下城堡;

1829年,蘇丹侄兒東姑古丁率軍反抗暹羅失敗;

1831年,東姑古丁奪回古堡;

馬來炮兵建炮壘

1839年,有一位英國船長奧士本(Captain Sherard Osborn)曾在吉打州目擊馬來炮兵建築“旋轉炮”炮壘的情形:

“為了方便建造一處木棚炮壘,當馬來技工清除森林時,他們只留下4、5株相連生長的高樹,作為制炮台的支柱,這種以竹子作成的炮架,升得很高,用巨繩繫住。

遠在地平線以上,所有多餘的高樹枝幹都被斬除,然後用套索給拴在一齊,緊緊縛住,因此即使有一棵樹被砍斷了,還不致影響到整個的炮架。

在炮床上另建築了一塊‘橫木’,意即軍用術上的‘胸牆’(Breast Work)能在其上俯瞰地面上的一切,於是在上面裝置一尊修長而醜陋的‘旋轉炮’,恰如英國16世紀伊麗沙白女王時代的‘小炮彈’一樣,全部炮壘上只略為遮蓋,以作為炮手的掩護。

關於更強大的障礙物,諸如有利於偵察哨的活動乃至應付外來突擊或遭遇戰等等的設備,在這樣到處是森林的國度裡,當然只有遇到必要時才去動工。

之後,不幸暹羅突擊隊幸運的一炮,就給這個‘鴿子籠’打垮了,連帶把蛇形小彈炮也摧毀,因為我們曾看到馬來人把破炮拖下,任由它倒置在炮壘下方。”

溫土特爵士指出:“比較這種空中炮壘為多見的,乃是一種建築堆而成的土台上的炮壘,四周築有深約5英尺的壕溝作為掩護物,因為在炮壘附近缺少河流、沼澤地或峭壁的掩蔽物。

通常,大炮是裝置在旋轉的軸承上,可以朝兩個方面發炮。海盜也在盜船上安置這一類的‘旋轉炮’、‘蛇炮’和‘灣炮’(Felconets),但恰如奧士本船長所說,船上的炮口僅能向前或向後發炮,不能四面應戰,這是最大的缺點。”

吉打河口的城堡後來一直被邏羅人佔領著,直到吉打歸還馬來人為止。蘇丹阿末達朱丁於1842年返回吉打,惟城堡一直被荒廢不用了。

“古炮堡”時期歷任蘇丹統治者史實

但作為守護國土的馬來炮,迄今在吉打港口還可找到這種空中炮壘的遺跡,這具有傳奇性的炮台,曾在16世紀至19世紀300餘年間,為吉打歷史帶來可歌可泣的“歷史節章”,而和它接觸過的民族,至少也有葡萄牙、荷蘭、蘇門答臘的亞齊、英國、武吉士、暹羅和緬甸。

據說這座炮台原是馬來人用土法建造的,以木頭為骨幹,以亞答葉為上蓋,但它居然屹立於地形險要的吉打河口,經歷了百餘年的坐鎮,直到英國冒險家萊特的船踏足檳榔嶼,作為北馬的主要港口,吉打河口的炮台才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這是我國史料對有關吉打港口古炮堡的傳說和傳奇性的引據,雖然這座“古炮堡”並不如哥打瓜拉姆拉的武吉馬裡奄,成為國內外史學家重視進行考古工程的據點,地下出土文物的考證也沒有吉打港口節章的描繪,但是,它畢竟是我國的近代史。

另外,英國和葡萄牙學者的記載資料,成為我們研究吉打港口“古炮堡”歷史地位的主要史料根據。

但我們應配合國家歷史演變過程,來探討吉打港口古炮堡的史實,會比較正確。吉打港口的古炮堡在國家歷史地位里,是在她的“穿針引線”之下,把吉打州分別在亞齊、葡萄牙、武吉士、荷蘭、暹羅、緬甸、荷蘭、英國入侵吉打之外國勢力的斗爭過程,具體和深刻地引導我們了解17世紀以後,吉打回教蘇丹統治者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路程。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2001/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4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不要骂我噢~~

我不是有意要发长长的帖子

我也知道看长长的帖子很辛苦

可是我今天上网搜寻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好东东

所以我就上帖来这里给你们罗

毕竟这是我觉得是一个

相当完整的吉打历史噢

以下这是连接的网站还有图片看噢

http://mag.sinchew-i.com/kedah2000/index.phtml?sec=594

好好珍惜你们美丽的吉打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5-2004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打现今王朝至今六百余年不曾中断,可谓全亚洲最古老王朝。

这可说已为我国创造了历史记录,欲是本土人骄傲所在。

感谢海水为大家提供了最精华的吉打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5-2004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丫

我本来是在搜寻旧时代的老槟城的资料

那里知道

尽然让我发现了这个有关于吉打的旧历史

这让我对马来西亚有更深一成的认识噢

吉打的旧历史不只是马来西亚的骄傲

也是吉打人应该引以为荣的时件噢

而~~~可惜的是当初17世纪的吉打如果不是放弃了槟榔屿

我想吉打会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洲属(除了沙巴,砂劳越)

想要看详细的槟城历史--去槟城论坛看看("槟岛春秋"--不过我还写着一半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5-2004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问

不好意识我不是吉打人

对吉打的认识更本就是白痴

在看到这篇长文时我"海水"又开始蠢蠢蠢蠢欲动的....

想再继续上来吉打溜答

你们可以告诉我从槟城上来吉打:

01]应该坐什巴士???

02]有几种的坐法??--(意识是直接从槟城到吉打.或可以半路下车然后在那里溜答一下下的...)
   然后巴士是几点到几点的流动???还有我已经十年没坐过巴士了,基本上也是巴士白痴.

03](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 Merbok Kedah)--- 这地方在那里???
   现在入门还是免费吗??可以拿相机去拍照吗???开放时间??

04]... ... 让我再继续看继续想....---其实这篇文章我还没看完,那天我只是一味
   上帖上帖再上帖....可能里面有错别字噢...--
   看到错别字你们不要笑我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4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
我的问题太难了吗??
怎没有人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1:15 PM , Processed in 0.08971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