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李練

轉貼新聞、文章、影片與評論分享區(純轉帖請發佈在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5-2008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抨吉隆坡地方蓝图疑点重重 吴木炎指交通规划异想天开

城市策划专家吴木炎形容,用深奥的专业术语堆切成的《2020年吉隆坡地方蓝图》,表面上尽善尽美,实际上却疑点处处、矛盾重重。尤其是公共交通的蓝图,要在2020年将市区的轻快铁行驶范围由今天的102.4公里增加到233公里,又计划让40%市民可以充分享用公共交通设备。

“对稍具交通知识的人来说,这份交通蓝图不仅不能接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过去市政局通过了一项衔接哥打白沙罗和敦胡先翁市的轻快铁计划,结果5年内建不到20公里。如今这份蓝图却宣称要在市内建有60个轻快铁站,让全市大约40%的居民能充分享用轻快铁交通设备,我觉得那是异想天开的事。”

吴木炎指出,四大册大蓝图报告并非普通市民所能了解的,既使是专业人士,也只能了解特定部份。

尽管如此,他促请吉隆坡市民还是得想尽办法,去弄清该蓝图的计划,尤其是有关土地使用划区(ZONING)的部分,例如对土地人口密度的规定将限制土地的用途,或许会对一些民间设施如华小搬迁、宗教场所、居住环境素质、就业机会等,造成影响。

吴木炎是受邀为蕉赖区居民讲解吉隆坡地方蓝图时,作出上述惊悌。他表示由于时间紧迫,他只来得及过目该蓝图中属于敦拉萨镇和旧飞机场路地区的部分。

该蓝图以2004年吉隆坡结构蓝图为架构,将都市划分为7个区,共242.2平方公里。2005年的数据显示吉隆坡人口为160万,到2020年时将增至220万,相等于46万4千个家庭单位。

百多名来自蕉赖各地的市民前来参与了该项由民主行动党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举办的“吉隆坡地方蓝图讲解和居民对话”。来自六里村、老街场、国大医院附近的居民纷纷向吴木炎(右二)和陈国伟表达了他们的不安;包括六里村的新村命运、老街场三山国王庙的存亡、国大医院附境的居住环境素质的改变和威胁。

吴木炎声称,其演讲的任务只是向市民,尤其是蕉赖区市民,汇报该蓝图提及的一些整体面貌和改变,未有时间针对每一项计划和实际情况的矛盾和疑点,进行具体和分区的探讨。

他认为,这项艰钜却又重要的任务,落在各区居民协会、宗教组织、华教团体等单位和个人肩上。

吉隆坡成年轻有活力城市?

吴木炎说,“该蓝图称吉隆坡将成为年轻人集中之地,约30%市民将为受高等教育者,相比之下,全国受高等教育者比例则只有16.7%。经济上活跃的22岁至50岁人口将高达50%,而20岁至45岁的年轻人口则大约42%,超过65岁者则只有4%。换言之,2020年时,吉隆坡将成为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吴木炎表示,没有人会反对吉隆坡地方蓝图定下如此美好的目标,这些美好的原则尚包括将吉隆坡建设成富有、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国际大都会,更提出要让市民一起参与。

他说:“然而,一旦在宪报上公布,市政府就不必咨询人民的意见。比方说,一间学校旁有空地,若经批准建高楼并在宪报公布,校方的反对未必会被接受。而听证会委员会的决定将为最终决定”。

吴木炎透露,该蓝图要将敦拉萨镇和旧飞机场路地区发展成大商场、批发站、教育产品、医药产品和运动产品的中心。

“可是,除了延续现有的两家霸级市场,即巨人(GIANT)和特易购(TESCO),并没有计划要增设其他。这两家霸级市场只有蕉赖人爱去,又怎能打造成商业中心呢?”

不具商业动力未增就业机会

吴木炎也表示,根据他的观察,该蓝图除了在房屋发展上会有较多发展,在发展敦拉萨镇和旧飞机场路的部分基本上不具甚么商业动力,也无从增加该区的就业机会。

这意味着,到了2020年,该区人民将无法分享到商业和旅游业上的发展甜头,而只有人口的增加。

以陈秀莲路为例,吴木炎甚至指出,该区的制造业还有走下坡的趋势。

“目前在陈秀莲路一带有1千400多家制造业,提供大约4万2千个工作机会。蓝图却显示,该区的工业用地将从目前的400公顷缩减至2020年的397公顷。工业单位和就业机会都会减少,而且该区目前很多工业地属于短期地契,蓝图并没有提到要延长这些地契,而只提到要将此区打造成汽车服务中心。”

需留意市中心华小会否消失

陈国伟表示,早在12年前已有重建陆佑路组屋的计划,该计划还建议将循人中学迁校,后来因校方反对才没有进行。

他提醒道,“为了让路予城市发展,武吉免登女中已经不见了,我们应该注意市中心的华小,如中国华小、公民华小等,会不会在大蓝图中消失掉。而且,蕉赖长期缺两所华小的问题,大蓝图里是否有建议要解决,也是有待关心母语教育发展的人士和团体,应该注意的地方”。

他表示,听证会将会在8月31日后举行,目前急需紧迫进行的,是让更多市民参与和关注此蓝图的未来影响,以便能将反对提案在期限内提呈。

“在听证会上,每个个人提案将会有10分钟发表,团体则为30分钟。通常委员会只是听,而不会改变决定,甚至根本不会发问。”



《2020年吉隆坡地方蓝图》

[ 本帖最后由 童話王子 于 24-5-2008 06:57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李練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6-200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價熱潮




你怕 我怕 個個怕
煙加 酒加 屋租加
巴士加 的士加 多士芝士乜都加
加 加 加 加 加
糖又加 鹽又加
成日咁加任佢話 其實無他
你住人屋宇下 佢梗收買路錢挪兩渣
買佢怕 買佢怕 要加就加 總之慣啦

牛油又加 蠔油又加
燃油又話每卡七個六 其實無他
佢石油多到極 可惜真金白銀貶曬值
冇法啦 冇法啦 佢加就加 都由佢啦

紅荳沙 茶葉渣
全部要加慘到極 陀累全家
靠份糧點夠食 卒之查到鼓油都冇滴
夠啦卦 夠啦卦 咪枕住加 喂 好啦卦

時時話加 年年話加
無盡咁加趕到絕 求助哪吒
我望能生對翼 即刻飛上月球再搵過食
就冇有怕 冇有怕 佢加就加 拜拜啦
加加加...... 我怕怕怕...... 加加加......

人人話加 頻頻話加
成日咁加任佢話 其實無他
我做人多說話 係D加價熱潮風氣下
八下卦 八下卦 發起爛渣 谷鬼氣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李練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6-2008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样样加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8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自:
http://www.sinchew.com.my/node/72146?tid=1

(吉隆坡)政府調高汽油和柴油價格,掀起起價效應,7月1日起有更多東西漲價。
其中影響層面最廣泛的是半島家用、商用及工業電費提高,家用電費上調18%,工業用電則上漲26%。
此外,修車和噴漆費、神料製品、各類新輪胎、復新輪胎、瓦楞紙盒及相關包裝產品、預拌混凝土也將起價,漲幅介於10至45%。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措施將在7月生效,包括延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徵收暴利稅、採用劃一的支票等等。
國內7月1日起施行的新措施
●公務員退休年齡從56歲延長至58歲
●全面推行106個政府部門的電子付款系統
●除酒店業之外,年收益未達300萬令吉的餐飲業者,停止向消費人徵收5%服務稅
●暴利稅將取代原有的食品油津貼機制(COSS),每公噸超過2000令吉的原棕油和棕仁油,政府徵收7.5%和15%稅務
●米糧批發商以不同顏色標籤區分統制白米及非統制白米。
●在沙巴及砂拉越註冊、引擎容積超過3000cc的私人吉普車和小型貨車(pick-up)路稅降低200令吉
●首相、副首相、部長和副部長的應酬津貼減10%
●砂州內閣部長減薪10%
●國內銀行限定只有繳清上個月信用卡餘額的用戶,才能享獲20天免利息期限;而無法每月繳清信用卡欠款的用戶,利息將從交易日當天開始算起,直到賬單日期為止;遲繳罰款額也從5令吉或最低償還額的1%,調高至10令吉或總欠款總額的1%
●來往戶頭支票、各種銀行匯票、股息和利息支票劃一為7吋乘3.5吋規格;顧客不用在支票蓋上公司或個人印章
●ASTRO停止向遲交月費的客戶徵收額外10令吉收費,以及向提早取消訂購Astro服務的客戶,按照比例徵收罰款(目前罰款為500令吉)

7月1日後起價的物品
●半島家用、商用及工業電費起價
首200千瓦特/小時(kWh)的電費保持不變,過後每一單位家用電費將上調18%,即每月用電量少過200千瓦特或消費少過43令吉60仙的用戶將不受影響;工業用電則上漲26%

起價物品漲幅
修車和噴漆費30%
神料製品15%至45%
各類新輪胎10%
復新輪胎15至18%
瓦楞紙盒及相關包裝產品15%
預拌混凝土每立方公尺起10令吉
使用燃油發電的炸石廠20%
醞釀漲價的物品預料漲幅
馬航燃油附加費15%至50%(即將宣佈詳情)
洋灰及磚10%
水泥23%
石製品30%
水泥瓦25%
木材12%
機械─羅里、起重機45%
7月1日之前起價的物品
汽油起價後起價的物品
羅里運輸費30%至60%
學生巴士車資10至50令吉不等(視各別地區情況而定)
塑膠產品15%
租用重型建築機械價格30%以上
吊秤服務費15%至35%
傾斗羅里運輸費40%


                星洲日報‧2008.0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08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漫画:

http://reporterandyb.blogspot.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李練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7-2008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sponsor明志,欢迎他的归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李練 + 8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7-2008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政议员不雅动作

KIBABATANGAN国会议员还是被国营电视台直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李練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08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AJIB-GADANG SARI SCANDA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9-2008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组织指国阵因逮捕分裂·怀疑巫统炮制“寄居论”歌剧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89652

大马人民之声成员阿鲁茨万(Arutchelvan,左图)指出,在巫统内政部长赛哈密援引内安法令进行逮捕行动之际,马华和民政党却对逮捕行动持反对票,显示国阵成员党内部已产生分裂。

他认为,政府突然援引内安法令扣捕3人,肯定是一项政治行动,惟吊诡的是,同属国阵政府阵营的马华和民政党,却大力反对昨天的逮捕行动,显示了国阵成员党之间的关系正开始分裂。

“政府出动内安法令逮捕3人,却没有获得所有成员党的支持,看起来执政联盟正在闹分裂。”

历史显示巫统惯用内安令解危

阿鲁茨万也不排除,自月前开始闹得举国轰动的“华人寄居论”,其实是巫统精心炮制的一场“歌剧”,以让政府在最后出动内安法令,作为916变天大计期限来临前,保住本身政权的手段。

他说,从过往的历史看来,每当执政政府遭遇政治和经济危机时,就出动内安法令扣人,这已成了国阵一个惯用的手段。

“比如说以前1969年的513事件和1987年的茅草行动,每当巫统遭到攻击时,内安法令就突然出现了。以此非常清楚看出,阿末依斯迈的事件只是一场‘歌剧’,给机会政府在最后出动内安法令(解除危机)。”

3人认为逮捕行动具政治议程

阿鲁茨万也是社会主义党秘书长,他今天以大马人民之声成员的身份,与人民之声总监柯嘉逊、废除内安法令联盟主席赛依布拉欣(Syed Ibrahim)等人,在隆雪华堂召开联合记者会,如此表示。

除了阿鲁茨万以外,柯嘉逊和赛依布拉欣皆认为,此次的内安法令逮捕行动,具有政治议程。

他们同声谴责政府以高压手段,逮捕公民社会的3名代表,即1名政治人物、1名新闻从业员与1名社会活跃分子的做法,违反基本人权,极为不公。

柯嘉逊:宛如87年争议的重演

曾于茅草行动时期,遭内安法令扣捕的柯嘉逊(右图),以过来人身份说,毫无疑问,已有40年历史的内安法令,是巫统解除危机的一个方法。

他表示,每当巫统或巫统主席面对问题时,就出动内安法令来解决问题,但这却让内安法令的扣捕者深受其害。

“今天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看到(发表‘寄居论’的巫统升旗山区部主席)阿末依斯迈的争议,就如同1987年当时担任巫青团长的纳吉发表,用华人鲜血血洗马来短剑的言论一样。马华和巫统领袖都卷入争议之中,过后巫统主席就拼了命要使用内安法令捕人。”

柯嘉逊认为,政府应废除内安法令和煽动法令,并成立一个种族关系法令来取代,以避免往后再出现类似的争议。

赛依布拉欣号召出席烛光晚会


另外,赛依布拉欣(左图)指出,此次的内安法令逮捕行动来得非常巧合,刚好就落于巫统权力斗争激烈,以及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声称的916变天大计来临之际。

他强调,大马作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之一,不应动用内安法令扣捕任何人,因为内安法令的扣捕者全都会被不人道的方式对待。

他吁请所有公民社会团体和个人,在今晚8点30分身穿黑衣到吉隆坡武吉安曼全国警察总部,出席烛光晚会,以向3名被捕者声援。

他也促请政府确保3名被捕者的安全,以及在24小时内允许被捕者的家人,为被捕者提供法律援助。

国际新闻从业员组织表达关注


另一方面,《今日马来西亚》网主拉惹柏特拉和《星洲日报》记者陈云清被捕,也引起国际新闻从业员组织的关注。

总部设于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CPJ)今日发文告,强烈谴责政府以内安法令来逮捕拉惹柏特拉和陈云清。

该会也不满政府日前对《星洲日报》、《太阳报》与《公正之声》三家媒体发出要求解释信的做法。

将打压异议提升到另一新程度


该会执行总裁吉欧赛门(Joel Simon)批评,“马来西亚政府今日已经把对异议的打压提升到另一个新的程度。”

“我们呼吁马来西亚当局立即和无条件地释放拉惹柏特拉和陈云清。马来西亚报章也应该自由出版的权利,而不必面对执照被吊销的威胁。”

保护记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以纽约为基地。它致力于保障世界各地的新闻自由。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神气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08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arish Noor 的文章每每刺痛我的神经。希望你也能读一读

Malaysia: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Syndicated Column
Written by Farish A. Noor   
Wednesday, 17 September 2008

Recently I found myself in an open discussion with some of my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I am based at in Indonesia. At the tender age of 18, this first-year student demonstrated both the intellectual acumen and political commitment I have come to expect from those twice his age, yet he was just one of the many students whom I am proud to say have come under my care and tutelage. After te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 have come to the simple conclusion that my Indonesian students are by far the smartest, gutsiest, honest and dedicated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I have taught in Malaysia, Singapore, Germany, France and Holland. Why?

That an 18 year old can begin his university life equipped with enough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commitment is a testimony to the success of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got it right. This boy is the product of the post-Suharto educational system of Indonesia, and living proof that the reformasi (reform) movement of the 1990s in Indonesia has succeeded.

Yet the success of reformasi in Indonesia depended upon the quiet dedication of a legion of activist-academics who toiled day and night to dismantle the hegemonic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knowledge that were developed and consolidated during the three decades of Suharto's rule. This meant that they had to confront not only the hegemony of the old regime, but also replace much of the human and ideological resources that had been put in place between 1970 to 1998. Ten years later, the results are only beginning to show and it has proven to be a worthwhile endeavor after all.

Malaysia today is at a similar crossroads where Indonesia was a decade ago. With the febrile grip of the Badawi government growing weaker by the day, there is much speculation that Malaysia's former Deputy Prime Minister and now de facto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Anwar Ibrahim, is poised to take over the reins of power. It is widely speculated that Anwar now has more than forty members of Parliament who are prepared to leave the ruling UMNO party and join his People's Alliance to take over from the unpopular and discredited government of Badawi. Anwar has written to Badawi and called for a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to discuss a peaceful transition of power: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happened in the course of Malaysia's 51-year history.

Should such a transition happen, however, it would only mark the beginning of what must be a long and difficult process of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 Like Indonesia, Malaysia has lived under half a century of hegemonic rule by one party – UMNO – and the ruling coalition it leads. Five decades of UMNO rule translates into five decades of pro-UMNO propaganda that has been normalised as news in the press, official history in school textbooks, official discourse in the workings of the state. This also means that the entire apparatus of the state – from the police and the armed forces to the bureaucrac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conomic sector, etc. - have all been stamped with the lingering imprint of UMNO and UMNO's brand of racialised ethno-nationalist politics.

Taking over the government of Malaysia is just the first step to reforming the country. What many Malaysians do not perhaps realise is how difficult and long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will take. For instance, the task of re-writing the country's official history, that has so long borne the bias and slant of UMNO's ideologues, will be a herculean task in itself. Malaysia's communally fragmented society will demand representation on all levels in the new curriculu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The Muslims, for instance, may insist on a re-writing of Malaysian history primarily from their Islamist perspective. Other ethnic and cultural minorities may likewise call for an equally sectarian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as well. And even if such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could be written, would a new government have the will to see to it that it is taught in schools? Decades of UMNO hegemony has also ensured that a pro-UMNO bias remains in many institutions of the state and to some extent the official ideology of UMNO has been internalised by many members of the bureaucracy. One can anticipate many rounds of furious polemics, protests and counter-protests, and not to mention countless efforts to sabotage the reform process in Malaysia before it even gets off the ground.
Compared to the long road ahead and the obstacles that are bound to be put up in the face of reform, winning power and taking over the government will seem a relatively easy task. Much more difficult will be having to dismantle the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knowledge that have grown sedimented for so long, and overturning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racialised politics that has divided Malaysian society thus far.

What is required therefore is a spirit of universal citizenship and a commitment to a non-racialised and non-communitarian Malaysia: a task that the present opposition alliance itself is not perhaps ready to take on considering its own communalist make-up, divided as it is between communitarian Islamists and left-leaning democrats. The first and enduring task therefore has to be the inculcation of the value of universal citizenship and civic commitment to Malaysia. Until today Malaysians see themselves as members of the Malay, Chinese or Indian races first, or place their religious identity before citizenship. Yet the creation of a democratic and equal Malaysia relies on that intangible quality known as Malaysian citizenship, a quality that is hard to quantify or define but crucial nonetheless for nation-building. Are there enough of such Malaysian-minded Malaysians who can build a new non-racialised non-sectarian Malaysia? Time alone will tell, but for now the prospect of an unprecedented change of government is the first of many long and difficult steps that has to be taken in the slow birth of a reformed Malaysia.

http://www.othermalaysia.org/content/view/208/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9-2008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的林冠英在三宝山上(照片)

去年,林冠英出席在三宝山的重阳节庆典〈三山九九,重阳登高〉
当时他还是一介布衣,一位反对党的人士,
转眼一年,现在的他是首席部长了
今年〈三山九九,重阳登高〉,据知他政务繁忙,拒绝了主办当局的邀请,
有点可惜,我相信很多马六甲市民都想一睹 林冠英当上首席部长后的英姿,
很多市民想跟他握握手,近距离看看他,拍拍照吧。

照片里,是他和他夫人一起跟步行上山的94岁华社斗士张雅山的合照。
那天,马华,民政及行动党的领袖都有出席
大家抛开政治成见,一起登山,一起投入华人圣山〈三宝山〉的怀抱,
令人感动,很希望林冠英能改变决定,前来参与〈三山九九〉,
希望他会来。。

照片多张,直接连接到以下网址
http://tinyurl.com/3399339933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瑞源‧救救孩子

政客已經無可救藥,還是救救孩子吧!

這是大家看到政治人物為了奪權,引起國家政治混亂,以及16歲國中女生被綁架後慘遭匪徒殺害、焚屍毀跡,涉案者包括16歲少年,而自然產生的感嘆。

在政治動盪、經濟困難、物價高漲的時刻,讓人不得不擔心很多大人自顧不暇,沒有時間去理會處於墮落邊緣的青少年,造成他們反社會,最終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份。

越來越多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生病,也是心靈生病、人心浮動,這反映有很多層面出現問題,包括家庭、學校教育。

當父母自己都沉迷於賭萬字、賭球,如何教導孩子遠離賭博的惡習?大人借大耳窿避債,家裡被潑漆,孩子長大了還會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嗎?家長只注意孩子考試拿多少分,不注意他們的心靈需要、個人修養,這可以為國家栽培肯奉獻、有道德的棟樑嗎?

一些學校則注重名譽,一旦發生學生紀律問題,就千方百計的掩蓋;學校沒有強調孩子五育的平衡發展,栽培出有文憑的孩子,卻缺乏抵抗社會誘惑的能力。

中學生的輟學問題也嚴重,非土著的輟學率高達30%,這些孩子可能成為黑社會的生力軍或罪犯。馬來社會面對的青少年問題,則包括飆車、吸毒、遊盪、未婚生子。

城市和鄉村的青少年問題不一樣,城市的家長面對生活壓力,孩子也有學業壓力;鄉村的家長,不懂得身教言教,孩子沒有模範學習的對象。

孩子是國家的資產,當資產被掏空,國家的未來就岌岌可危,所以即使是在國家困難的時刻,大家也應該動員起來,去關心孩子、救救孩子。

國家正面對歷史上的轉捩點,政治人物已經不能被寄望,只有孩子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星洲日報/夜雨晨風‧作者:林瑞源‧2008.09.21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神气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9-2008 09: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大马转贴过来的幻想篇!

Adjust font size:

ISA以牙还牙狂想篇
杜兰道极点 | 9月23日 傍晚5点12分
            对民主、人道、良心稍具认知的正常人都会对内政部援引《1960年内安法令》第8条款,直接扣留《今日马来西亚》主编拉惹柏特拉两年的无耻行径感到失望和愤怒。大家也肯定会响应大马律师公会对废除该法令的呼吁。

如果民联上台,就马上落实其废除内安法令的承诺,恐怕便宜了该当年和目前滥用该法令的败类,榜上有名的败类当然包括当年发动茅草行动的马哈迪、和今天的阿都拉、赛哈密和准蒙古大使纳吉。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民联上台,不妨先不必急于废除该法令。新政府可以即刻释放全部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的人士,然后马上援引该法令,扣留一些曾经主张或支持引用该法令扣留异议者的部长、官员、党员、领袖。

接下来,不必对这些被扣者进行调查或审问,反而应该给他们机会争取废除内安法令。以下是具体步骤:

1、由阿都拉当代表,发动全体被扣留的高官或前高官,草拟主张废除内安法令的备忘录。

2、在警方的监督下,让阿都拉率领这些被扣留者到民间向所有种族、阶层、背景的人民和非人民索取同意废除内安法令的签名。

3、上述签名运动必须达到全国投票年龄人口的65%。

4、若无法达到上述签名数目,就延长扣留60天。

5、在扣留期间,必须接受强迫式人权教育课程。英文不好的扣留者必须以英语回答考卷,华文欠佳的则必须以华文回答考卷,依此类推,谁的哪种语文不及格,就必须用该语文回答考卷。如果HISAMMUDIN和魏家祥也被扣留,前者必须用华文作答,后者必须用淡米尔语作答。政府将每6年检讨一次两人的华文学人权或淡米尔文学人权的成效,然后办圆桌会议请专家评估。

6、当被扣留者收集的签名达到了预定数目,他们必须向前内安法令扣留者和他们的家属寻求原谅和签名。如果签名达不到56%,必须再延长扣留60天。

7、关于扣留所的膳食,必须不能比郭素沁被扣留期间的“狗食”来得丰富。

8、纳吉必须被隔离扣留,他必须被扣留在潜水艇式的空间,墙壁必须挂着阿丹杜亚的照片和外蒙古的地图。

9、阿都拉在被扣期间,必须天天进行说谎测试,不能让他重犯说话反复无常的坏习惯。例如,今天宣布不涨价,明天马上要涨价,明天宣布不再娶,后天马上纳妾。

10、等这些被扣留者完成了所有签名运动,可以安排他们到独立广场聚合,然后歩行到国家皇宫。如果他们的游行被警方阻止,而无法达到目的,后果必须自己负责。扣留营有义务提供他们协助,让他们再草拟一份废除警察法令内限制集会自由的条款。

11、当上述备忘录完成后,他们必须向所有曾经因机会而被警方逮捕、殴打、恐吓的人士索取签名。

12、万一上述两项签名运动因宣传不足而无法达致所需人数,被扣留者可以草拟废除印刷和出版法令的备忘录,然后必须获得至少80%主流和非主流媒体工作人员的签名支持。

13、当阿都拉克服万难,终于出狱后,民联不妨让他当反对党领袖。我们相信经过上述种种磨练,他也当之无愧了。那时候,没有会再笑他软弱,因为他已经具备钢铁般的意志。




这位仁兄已经气到语无伦次了,可是说的还瞒有理由!当权者一直高高在上的玩弄权力,以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控制还有解决异己的玩弄律法.应该让他们懂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单是他们是所有的高官还有他们的傀儡党都应该尝尝这种不平等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啸308(原创)



演唱:林杨
词曲:Tony
编曲制作:将计就计

308海啸起  八方好汉共盛举
政客抱头鼠窜纷落地  人民大欢喜
826风云起  枭雄叱咤掀风雨
中原谁主浮沉今朝拼  一指江山定

莫为君王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
英雄好汉不回头  得民心者得天下


此曲为了纪念308大选而作,如对歌曲有兴趣者,
请PM我姓名地址,我将免费寄上原版DVD(包挂原唱版和卡拉OK版)。
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0-2008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眼圈案查案官揭十年前内幕

黑眼圈案查案官揭十年前内幕
总检长在现场却知情不报捏证

事隔10年后,前副首相安华在被警方扣留期间左眼遭殴伤的“黑眼圈案”再抖出惊人内幕!

当年负责调查“黑眼圈案”的查案官末再因(Mat Zain Ibrahim)揭露总检察长阿都干尼(左图)涉嫌捏造医药报告,甚至对时任总检察长莫达阿都拉(Mokhtar Abdullah)隐瞒案件的调查进展。

末再因相信,在安华遭时任总警长拉欣诺殴打时,阿都干尼人在现场,完全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但是之后却知情不报,甚至还指示一名鉴证专家阿都拉曼尤索夫(Abdul Rahman Yusof)准备一份虚假的医药报告。

他不点名表示,有人尝试安插阿都拉曼的医药报告进入调查报告的总结里头,他也因为反对使用阿都拉曼的报告而与阿都干尼发生激烈的争论。

末再因也指责阿都干尼拖慢调查进度,甚至在接获其调查报告后,没有告知总检察长。

末再因的这番揭露,明显支持安华指控阿都干尼涉嫌在“黑眼圈案”中捏证的说法。

安华(左图)是在7月1日举报阿都干尼和现任总警长慕沙哈山,在“黑眼圈案”中不仅知情不报,甚至捏造第二份虚假的医药报告,企图掩饰拉欣诺在1998年9月20日,於扣留期间殴伤他的事实,一直到他的黑眼圈及伤势在庭上被揭露为止。

他的报案书点名指控末再因是共谋之一,结果却被末再因反起诉诽谤,并索偿3千万令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末再因在诉状中详细叙述自己调查安华遭人殴打至“黑眼圈”的过程,包括他与阿都干尼交涉的过程。

阿都干尼当时是安华肛交案的主控官,慕沙哈山则是该案的查案官。

马哈迪警告隐瞒打击信誉

末再因表示,在安华于1998年9月27日下午2时30分针对遭殴伤一事报警后,身在马六甲的他接获拉欣诺的指示,领导一支特别调查组以彻查这项投报。

他表示,自己在当天下午5点35分带领两名来自吉隆坡医院的鉴证专家,即哈林曼沙(Halim Mansar)和查哈里诺(Zahari Noor)为安华检查伤势。

他随后陆续会见拉欣诺和时任首相马哈迪(右图)。两人分别指示他展开彻底的调查,不能拥有任何的隐瞒。马哈迪更警告说,如果有任何隐瞒,政府将准备成立一个皇家委员会来调查此案,届时势必打击警方的信誉。

末再因透露,自己早在10月16日就呈交第一份调查报告给总检查署。当时他被指示与阿都干尼接洽。他针对此案向阿都干尼汇报,并要求多三四天的时间来完成报告,以特别录取拉欣诺、时任全国刑事调查总监耶谷阿敏(Yaacob Amin)和副总监蓝里尤索夫(Ramli Yusof)的口供。

图安插可疑口供进入报告

他表示,虽然自己事后曾多次催促阿都干尼与他会面,但是阿都干尼却一直拖延到10天后,即10月26日才再会见他。当时该名鉴证专家阿都拉曼身在阿都干尼的办公室内,并当着后者前面签署一份志期当天的报告,然后就离开办公室。

末再因的诉状表示,“当时末再因已经向阿都干尼传达说,他对阿都拉曼的报告存有疑虑,因为一份专业报告不应该出现针对哈林的个人攻击。末再因也表示阿都拉曼没有法律地位(locus standi)”。

末再因透露,经过探询后,他相信哈林和阿都拉曼之间出现严重争执,导致前者报警指控后者进行刑事恐吓。

他指出,在10月28日录取哈林与另外一些人的口供后,他决定立即结案,因为有人尝试将无关与可疑的口供,尤其是阿都拉曼的报告安插入调查结果当中。不过,末再因没有在诉状内透露更多详情。

“虽然没有拉欣诺、耶谷和蓝里的口供,但是末再因在发现有人尝试安插不相关和可疑的口供,特别是阿都干尼下令阿都拉曼准备,志期1998年10月26日的报告进入调查,因此决定立即结案。”

“特别是末再因相信阿都拉曼不曾亲自检查被告(安华)。此外,末再因当时获悉阿都干尼在案发时出现在武吉阿曼30楼,并且相信是在案发当时,或是不久后,就完全知道被告(安华)的遭遇。”

末再因的这项说法符合安华的指控,即在他遭拉欣诺殴打的当日,慕沙哈山及阿都干尼身在武吉安曼,也知道是拉欣诺是凶手,但是两人却知情不报。

早查明是拉欣诺殴打安华

末再因声称,他在10月30日亲自到阿都干尼的办公室,呈交第二份调查报告给后者,并逐段汇报报告内容,以及重要的结论,包括:

(一)安华的伤势与“攻击”(assault)是一致的;
(二)安华的伤势不是意外造成或自我致伤;
(三)确认拉欣诺(左图)就是打伤安华的人。

他指出,自己在有关会面中也和阿都干尼发生激烈争执,因为他反对使用阿都拉曼所准备的报告。他向阿都干尼强调,这只会在日后引发混淆,最后阿都干尼没有置评,只答应将会向总检察长莫达汇报。

他说,虽然已经呈交报告,但是莫达却在11月7日否认自己或总检察署曾接获该案的调查报告。之后马大医学院院长安努亚(Anuar Zaini)的办公室遭人爆窃,安华的医药报告不翼而飞,更让他担心报告将遭不负责任的人士利用。

他表示,自己在11月19日促请阿都干尼证实已接获调查报告,因此总检察长随后才在11月20日,承认在前一天已接获调查报告。

他也说,自己只在11月25日见过莫达一次,后者告诉他,有关调查报告还在研究当中,当时慕沙和阿都干尼都在场。

两人指示重巡安华牢房

末再因更揭露,慕沙(右图)曾在12月13日联络他,表示阿都干尼想要见他。当天他就与阿都干尼和慕沙在武吉阿曼会面,而阿都拉曼也在场。当时阿都干尼指示他陪同阿都拉曼去巡视扣押安华的牢房。虽然当时他百般不愿,但是在阿都干尼的恳求,以及慕沙安排下终于妥协。

他表示,自己在隔天陪同阿都拉曼去巡视牢房,但是他却没有给予阿都拉曼任何文件,并且让阿都拉曼自行视察牢房,自己则在附近的房间忙着其他事务。

“末再因相信阿都拉曼的巡察,纯粹是与他在1998年10月26日在阿都干尼的指示下所准备的第一份报告有关。”

指干尼主导重塑案发过程


他接着指出,在12月31日归还给他的调查文件,除了作出简单指示录取9名警察高官的口供之外,还包括了阿都拉曼没有志期的第二份报告。但是有关指示却没有要求他录取阿都拉曼的口供。

他表示,阿都拉曼的第二份报告声称他协助后者重塑案发过程,但这是不确实的,并纯粹是由阿都干尼所主导的,因为阿都干尼当时人在案发现场,知道案发的经过。

“末再因发现阿都拉曼第二份报告的‘拜访事发现场和重塑案发过程”部分,记录末再因是陪伴他去牢房的人,并意味着他是协助重塑案发过程的人,但这是不确实的。末再因相信,这个情况是阿都干尼所制造的。”

“末再因相信阿都干尼阻止阿都拉曼准备第二份报告,因为阿都干尼在事发当时身在武吉阿曼30楼,并且在当时或至少不久后就知道案发经过,此外阿都干尼也曾指示阿都拉曼准备2008年10月26日的专门报告。”

相信干尼隐瞒委鉴证专家

末再因也指出,报章在1999年1月6日报道总检察长指由他所进行的调查尚未完整,并且不肯定谁是致伤安华的人。此外,有关报道也提到总检察长在1998年12月1日委任阿都拉曼,以准备该份备受质疑的第二份报告。

“末再因充分相信阿都干尼向总检察长隐瞒事实,即虽然遭到末再因的反对,但是阿都干尼却在1998年10月26日委任阿都拉曼,以准备第二份报告的重要事实。”

“不管怎样,总检察长的声明已经遭致抨击,引发人民和各有关方面,包括政府,对警方特别是末再因的不满,因为经过漫长时间仍无法完成调查。”

他表示,虽然自己尽快完成第三份调查报告,但是已经无法阻止政府在1999年1月5日,宣布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介入此案。

他补充说,在皇家委员会的审讯中被列为第13名证人的阿都拉曼,所提供给皇委会的供证,与他自己所准备的第二份报告内容完全相悖,而拉欣诺也在听证会中承认自己打伤安华。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90994


司法界头号人物一手遮天,你对马来西亚的法庭还有信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08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博客 - botak 的 《冷眼橫眉》

http://botakray.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20.html

在英國這‘高犯罪率’的地方呆了多年, 回頭看我偉大的祖國, 若有所悟.

在國外如英美加澳, 偶爾有一兩件警察濫權歧視或甚麼的案件, 大馬便全國大小媒體熱烈報導, 然後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老人家們就更義正辭嚴, 嘆世風日下: 唉, 天下烏鴉一般黑呀, 那裡都一樣的啦. (其實他最遠只去過新加坡)

人家的醜事可以傳千里, 因為有完整的民主制度和自由的媒體做後盾, 不姑息也不隱瞞. 英國警方總會苦着臉和你說, 今年的罪案有幾萬幾千宗. 我們暗喜, 看, 英國多濫. 卻不知人家有人報案必紀錄在案, 小至腳車手機被偷超市順手牽羊, 都是統計數字. 所以在國際刑警的紀錄, 英國, 美國, 甚至相對平靜的加拿大, 犯罪率都比大馬高. 原因在於在大馬被打搶你敢報案警察都嫌你煩, 而且我們的警察幾乎與土匪無異, 收賄貪污濫權強姦, 無惡不作, 這些事兒卻連自家大門也傳不出去. 果然天下太平.

控制罪案, 在執法者, 也在人民態度. 一宗幾年前轟動全馬的計程車司機姦殺案的受害者母親在聽聞嫌犯被判死刑後, 所吐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 “有甚麼用? 人都死了.” 報章刊登, 我看了差點吐血, 在英國, 受害者家屬對審判都跟得很緊, 在判刑後, 對媒體所說的第一句話定然是,“finally justice is done”(最後公義得到伸張).

大馬華人永遠夾着尾巴, 永遠息事寧人,永遠眼不見為淨得過且過. 報案有甚麼用? 人都死了, 錢都不見了, 汽車都壞了, 窗口都破了... 那不如不用吃了, 反正到最後也是大便.

2005 年春天, 在我打工的廚房, 一廚師的皮外套被偷了, 他報了案, 我笑他, 你找得回才怪. 他抓抓頭, 傻笑, 試試吧. 誰知一天一個警探碰見一個慣犯, 看見他身上昂貴的皮夾克, 馬上起疑, 便打回總部詢問, 被告之有人報失皮夾克, 當場起回贓物. 這次連事主也覺得有點僥倖, 但卻說明了英國人習慣報案的風氣.

好玩的是我的同胞不換政府, 不抗議示威, 納了稅養土匪警察還自組鄉團自衛隊晚間巡邏, 許多還是當地馬青馬華組織的(果然是執政黨). 這種復古精神真不愧維護了中華傳統, 既然已本末倒置倒不如組義和團, 練練刀槍不入還過癮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神气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0-200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南族少女遭性侵事件

砂拉越原住民比南族少女被伐木工人性侵犯事件越鬧越大,在35個非政府組織協助下,日前兩名聲稱遭性侵犯的比南族少女,正式向武吉阿曼警察總部報案,要求成立專案小組,全面調查。

砂州人民公正黨法律顧問施志豪受訪時披露,該兩名比南少女,日前已向武吉阿曼報案,有35個非政府組織作出聲援,當中許多是婦女團體。

施志豪也是當中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成員。

他對《中國報》說,單在今年首9個月,已接獲11宗比南少女被指遭性侵犯的投報,都是發生在砂州北部巴南地區,受害者的年齡介于12到18歲之間。

據他接獲的投報,有些受害者是乘搭伐木公司的順風車上學時,遭載送的工友侵犯,有些受害者則是遭酒醉的木伐工友,闖入住所強暴,將她們當成性奴。

私生子女貌似華裔

他說,比南人居住的地方距離城鎮很遠,出入往往要依賴伐木公司的交通工具,女生遭性侵,更有者懷孕被逼當單親媽媽,中途輟學。

“在比南人部落裡,有不少單親媽媽,私生子女貌似華裔,這是當地警方所承認的。”

“然而,當局卻推說,這是比南女子與木山工友締結霧水姻緣,當木山開發完畢,工友便棄下比南女子。

“遭侵犯的比南族人十分憤怒,卻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因為他們住在偏遠的森林地區,要到城鎮報案,耗時耗力,況且警方也未必展開行動。”

州政府面對輿論壓力


河流受污染,比南人難以捕魚裹腹。
比南少女淪為木山工友性奴事件公開后,引起舉國及國際嘩然,尤其是國際綠色組織,更將矛頭直指州政府,使州政府遭受輿論壓力。

砂州政府立即作出強烈否認,並指是惡意指責,破壞州政府形象,欲嚇走外資程。

目前,砂州警察總部證實,由總部4名查案警官及馬魯帝警區警員組成的專案小組,已到馬魯帝深山裡的比南人部落,全面調查性奴事件。

砂州警察總部消息指出,比南人的部落處在北砂的深山森林裡,專案人員乘搭直升機、快艇及乘車,頗耗時間。

有關專案小組由砂州警察總部直接指揮,由砂州警察總監拿督莫哈末沙烈親自處理。

拒絕文明卻要子女讀書
老一輩內心矛盾


在深山中困苦生活婦孺老幼,可有明天?
老一輩的比南人,打從內心拒絕文明,他們卻要孩子接觸文明,鼓勵子女去讀書,以便將來過更好的生活。

結果,比南族少女出外求學,由于學校距離森林住家遙遠,她們就住宿在學校宿舍,只在學校假期返家,如果步行需花幾天時間,多會乘坐伐木工友的順風車,許多比南少女的不幸就由此開始。

根據受害的比南女學生指出,伐木工友載送她們時,趁機性侵犯她們,有者懷孕生下私生子女,被迫輟學,只能帶著孩子與族人在森林中生活。

一名年幼少女受訪時說,伐木公司的工友甚至直闖住家侵犯,使她生下一名私生女,現在的她一見伐木工友出現,就會驚慌的躲進森林。

生活條件糟糕

一名年長比南婦女說,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很多遭侵犯的少女因羞于啟齒,否則案例會更多。

施志豪說,比南方人的生活條件非常糟糕,婦女大腹便便還得在林中找東西吃,臨盆時就在林中自己處理,生下孩子再去干活,沒有坐月這回事。

有的婦女生產,則在村裡的婦女接生,森林裡沒有醫院診所,如果不幸難產,只好听天由命。

5萬年前尼亞洞留足跡
比南族或原始人後裔


比南人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森林被摧毀,令他們生活陷困。
人類歷史學家查證,砂拉越北部的尼亞石洞,5萬年前就有原始人的足跡;他們懷疑,比南人就是原始人后裔。

比南人現在還過著原始遊牧生活,分住不同的部落,散居在北砂的荒山野嶺或河流旁,他們仍過著原始生活,不懂文明為何物。

砂拉越州政府向來自詡,州內有24多個民族,包括比南人,但這個少數民族是否有被照顧到?

他們原本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供所求皆來自森林和山川河流,伐木業的發展,無情的干擾和破壞了他們的生活。

“隨著木山被開發,比南人的生活越見辛苦,山林被摧毀,使他們很難捕捉到野獸,河流遭污染難以打魚,比南人的民生問題不斷湧現,可是砂州政府又為比南人做了什麼?」

施志豪說,砂政府曾指會爭取1億令吉撥款,來改善比南人的生活,但下文如何?

施志豪:任伐木公司顧問
退役警官不可信

施志豪說,當地不少警官退役后,受聘成為伐木公司的安全顧問,讓比南人很難相信警察可保護他們。”

“就如大馬律師公會及其他34個非政府組織所發表的聲明,比南人對當地警察已失去信心,只能透過非政府組織協助,直接向武吉阿曼報案。”

他說,1994年,比南族人曾因一名12歲女童遭警察部隊普通行動組隊員性侵犯,他和當時的古晉區國會議員沈觀仰,攜帶受害人向警方報案,案件卻不了了之。

“事隔6年后的2000年,比南族人再次對強姦案,向人權委員會申訴,迄今仍沒有下文,后來比南少女一再遭侵犯,時有所聞。”

“此外,比南族人一向反對伐木業進入該族居住地,而被砂拉越政府視為眼中釘;關懷原住民中心負責人柯林尼克拉斯,曾斥責砂拉越州政府,不關注比南族問題。”

“另外,比南人分散而居,一些村落可能只有十幾戶人家,伐木區內的工人動輒就有上千名,他們要糾眾鬧事,比南人難以抵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野黨如何改革政治文化?

在野黨如何改革政治文化?
巫程豪 自由論談 星洲廣場  2008-10-19 11:31
當年的台灣國民黨具有成千上萬的黨員,卻讓自己的黨員也對它失去了信心;如今,國民黨重新執政,便大刀闊斧的削減黨員人數,改革黨政面對新的挑戰。換句話說,由於黨員人數太多,加劇權力和資源的鬥爭,塑造了金錢政治文化,日子久了就變成政治恐龍。
國陣成員黨在黨選時,競爭激烈的程度令人難以理解,其中精彩片段包括丟椅子、拉布條抗議等舉動,令人不得要問:到底這些人為什麼爭執?為了爭一口氣?為了爭政府工程的合同?為了親身體驗一下玩政治遊戲的樂趣?
絕大部分的執政黨黨員在加入政黨前,並沒有深入瞭解政黨的理念,但普遍認為加入執政黨就有當然的商業好處、在政府部門辦事時享有特權。政治與實際利益掛鉤,造成人們參政是為了甜頭,不是為社會服務而加入政黨。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參政只不過是一門專業,而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掛鉤,在道德上是不能被社會普遍接受的。一個政黨黨員過多,素質參差不齊,也將是改革的累贅,就如絕種的恐龍一樣,失控的龐大組織也是滅亡的先兆。
在野黨必須謹慎,以免步入同樣的歧途,以金錢、地位和其他利益為入黨的交換條件,這將繼承腐敗的政治文化。在野黨毫無節制的吸納黨員,沒有做好基層的培訓工作,長遠來說將重蹈覆轍政商勾結文化,政治和得到政府合同成了等號。
從筆者親身體驗來說,A友黨的部分黨員在大選助選時,開口就先談助選的金錢酬勞,這和國陣成員黨的政治文化沒有任何差別,令人非常失望。另一B友黨的黨員和領袖卻從來不提酬勞,長期來的默契讓我們互相瞭解,在競選時各自負責競選工作的開銷,這可看出A和B黨黨性的差別。因此,在野黨也應該全力剷除金錢文化,尤其是從國陣過檔的新兵,必須重新教育其政治理念,否則,政治文化的改革將淪為口號。
國陣成員黨黨員一窩蜂的跳槽,必然會影響在野黨的黨風,在野黨更有必要嚴厲過濾黨員的誠意、忠誠度、素質等,而不是被突如其來的熱情所迷惑。新兵接受檢驗、接納、培訓到衝鋒陷陣,必須有個系統化的過程,而反貪污和建立透明清廉社會,也應該成為在野黨培訓黨員的必然要求,否則,重蹈覆轍國陣的貪污政治文化,也將是必然的惡性循環。
在野黨要改革現有的貪污政治文化,就得從自家門戶開始動工,包括灌輸清廉觀念、透明處理公家和黨務的文化、公開行政長官和黨領袖的資產,以身作則才是證明改革政治文化最有力的決心。

星洲日報/野巫豎石.巫程豪.2008.10.19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神气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08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眼橫眉

http://botakray.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html

你和人爭論時, 突然會有人插進來: 算啦, 給我臉囉, 別計較啦. 你給人冤了, 正在為自己爭取公道時, 有個你認識的人打住: 哎呀, 算了, 給臉給臉, 哦, 我們去吃東西, 我請客….你買東西貨不對辦, 找店員理論, 旁邊殺出一個程咬金, 哎唷, 不要這樣啦, 這店老闆我和他熟, 給臉我, 別罵了, 我叫他換一個給你….總之, 每當你要義正辭嚴的表明一些東西時, 就會有一些小丑出來, 打哈哈, 拍肩膀, 叫你給臉, 然後你會發覺如果你不給臉, 他就變臉, 你就連他一起得罪, 明明是一件事, 變了兩件事.

給臉的惡習根源在於習慣性妥協症候群, 在於想用私人關係代替法律, 在於懦弱沒有懶葩仔不敢面對鬥爭場面, 在於愛面子想顯示自己的江湖地位, 在於不敢也不想針對是非黑白說清楚, 在於習慣無恥沒有道德準則, 在於習慣迷迷糊糊毫無原則過日子.

給臉的惡習根源在於華人的傳統劣根性, 萬事和為貴, 只要是和氣, 就一定生財, 對與不對, 先放一旁. 人家有事, 就叫人給臉自己, 不能擺平也硬要擺平, (要不然那裡有臉?) 人家的痛苦不在考慮範圍內. 到了自己有事時, 卻不敢循正途解決, 因為從來就沒有是非黑白禮義廉恥的觀念, 更不知甚麼是正確途徑, 就只有走後門, 靠關係, 拍馬屁, 兜了大圈, 還以為自己很有辦法, 卻不知很多時候其實是一個電話一個表格就能搞定的事.

惡性循環的後果, 沒有道理沒有法律沒有黑白, 臉比憲法還有保障:
給老公打, 不報警, 去找張天賜, 要老公給臉張天賜
女兒失蹤, 不報警, 去找張天賜, 看枴帶女兒的人可否給臉張天賜.
給黑社會恐嚇, 先找人看看可否給臉, 不行再找張天賜, 不會報警.
給老闆無故炒魷魚, 不是找工會律師, 而是先找老闆認識的人, 給臉給臉, 不行的再找張天賜
老師給野蠻家長毆打, 本是刑事案, 校長勸老師給臉, 別把事情鬧大, 報警便是不懂得做人, 只好找張天賜

惡性循環的後果, 大馬完善的法律系統形同虛設, 大馬警察能勸服你給臉就最好, 你不報案他們可以不辦事. 最慘的是不想給臉的人, 就會被認為是偏激, 好事, 小氣: 嗨唷, 你這人, 竟然誰誰誰出聲了你都敢不給臉. 結果整個社會沒有人說道理, 只說人際關係. 整個社會讚美奴性, 鄙視勇氣, 鼓吹妥協, 誨慢正義.

給臉? 給甚麼懶叫臉? 我有這麼多臉給我不會拿些去賣? 給你? 吊.


读后感:
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08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神父性骚扰丑闻谈陆庭瑜事件/文:欧阳文风牧师

这是一篇关于性骚扰丑闻非常好的文章。
里面提到的几点都值得深思也值得讨论。

~~~~~~~~~~~~~~~~~~~~~~~~~~·

从神父性骚扰丑闻谈陆庭瑜事件 — 一个有关性骚扰共犯结构的初探

文:欧阳文风牧师

从波士顿的天主教丑闻谈起–

2002年1月开始,〈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开始一系列揭发天主教神父性骚扰儿童的报导,曝露天主教高层人物,包括主教如何维护、包庇、怂恿这些神父,完全漠视儿童福利,一心一意只想维护教会声誉与利益,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把问题扫入地毯。在接下来4个月,该报章报导了近3百个类似个案,美国社会惊涛骇浪,全美报纸跟进报导,更多受害人受鼓舞进前来诉说压抑了几十年的心事故事。那一年的冬天,许多人的心天寒地冻,对天主教会大失所望:神圣的宗教竟是藏污纳垢的组织!

波士顿人口3百80万,其中2百万人是天主教徒,这是全美最多天主教徒的城市。丑闻揭发后,许多人大惊失声,原来自1990年起,至少有130个投诉在过去30年间,约翰盖恩神父(John
Geoghan)性侵犯与骚扰他们,这些人30多年前许多还是小学生,最年幼的受害人只有4岁!可是当时的主教波纳德逻尔(Cardinal Bernard F. Law)原来不是毫不知情,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庇,当有人投诉时,从没认真应对,只是努力遮掩,以教会声誉要求受害人家庭委曲沉默,然后把性骚扰别人的神父调到另一间教堂。再有人投诉
,再如法泡制,结果该神父巡回犯罪,受害人最后高达至少130人!

早在1992年,就有人控诉占姆士波特神父(James R.Porter)性骚扰儿童,但逻尔主教却反咬媒体一口,说以基督教徒为大多数的〈波士顿环球〉企图抹黑天主教,这起事件不过是例外,指媒体故意炒作攻击天主教会。当时以天主教徒为大多数的波士顿老百姓信以为真,此事不了了之。10年该报再揭丑闻,受害人更多,人证物证都有,波斯顿人与全美许多天主教徒此时把矛盾指向天主教会「官官相护」的恶习文化。2002年的丑闻令许多人孰可忍孰不可忍,正义的热情令许多人忿怒,鼓舞更多人走出来投诉、调查,结果再发现原来自1980年起,全美至少有1千5百名神父涉及性骚扰丑闻,但十之八九都因教会高层包庇而不了了之,或以金钱将对方打发掉。丑闻揭发后,美国天主教会声誉一落千丈,当时波斯顿天主教堂礼拜人数一下锐减三分一!许多人不只对性骚扰儿童的神父失望,他们更痛恨与厌恶教会高层为了声誉名望、以「大局为重」这种大而无当的理由来推诿责任、遮盖丑闻,促进罪恶,以至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多人受害!更令许多人不耻的,教会官方在丑闻曝光后,还是只有兴趣维护教会名誉,不断强调这只是个别神父的问题,但对受害人仅是含糊道歉,有者甚至只字不提。

波士顿天主教会在这起丑闻付出惨重代价,包括8千500万美元的赔偿费。

华教斗士的性丑闻–

美国天主教神父性骚扰案与我国华教斗士陆庭瑜丑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二者岂不亦有相似之处,可供省思?

一个涉及天主教,一个涉及华教,两个都是身负重任的伟大组织,在社会功不可没。陆庭瑜性骚扰女子事件在网际网络揭发后,发现原来不是初犯,但受害者到底有多少,至今我们还不晓得。在一个普遍以父权为价值中心的社会,要求受害女子走出来,非常困难。受害女子走出来证明自己受害,需要极大的勇气。很多人敢不断性骚扰女子,就是看死这些受害人不敢走出来控诉受害,更何况要「证明」被性骚扰,在一个性别平等意识不高,欠缺完善法律保障女性福利的社会,何等不易?

但令人幸慰的是,陆庭瑜没有再度伤害这位女子,他直接坦承错误。如果他一口否认到底,在民智未开的社会,我相信还是会有许多迷信孝亲敬老的人挺他,而反咬受害人一口,指她心存不良,有意抹黑陆老,甚至如果指她受人摆布抹黑华教,我一点也不奇怪。殊不知「抹黑」两个字是太方便的说词,已被严重滥用与抹黑。

性骚扰丑闻,特别是涉及名人的性扰骚丑闻,而且不只一宗,可以十几二十年来不动声色,需要多少人保护守密?这需要一个庞大,几乎密不透风的共犯结构!

陆老在被揭发后,第一时间道歉,这是华社之大幸!但不幸的是,在他道歉后,还是有人在问为甚么有关女子不举报,为甚么她的网络贴文不见了,是不是她造假!连陆老都道歉了,还有人怀疑那女子存心不良。你可以想像如果陆老否认到底的结果吗?

第二不幸的是,连陆老都道歉了,华教领袖在受访时似乎没有一个认认真真地向知名与不知名的受害人说一句比较有人性的安慰的话!很多人只是关心华教,很多人只是担心华教形像受影响,对受害女子不闻不问。

我不相信教工作者中没有一个在这之前完全不知道陆老的问题,我不相信之前没有一个被性骚扰的女子不曾向任何一名华教工作者提及她们的经验,我不会奇怪有人,特别是男人对她们说「你不要多心啦!」或「你太敏感了」,这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论述,完全不尊重或漠视女性感受。我更不会奇怪有人说「揭发了,对华教不利,为了华教,算了吧!」

如果华教是建立在牺牲女性、牺牲正义,牺牲别人的幸福与遮盖丑闻促成罪恶之上,这种华教,我情愿不要!

第三不幸的是,我发现有不少人竟然希望这事件尽快结束,不要再谈,放过陆老。我要说的是,放不放过陆老,是我们这些非受害人,特别是男人,没有资格说的话。受害女子以直报怨,伸张正义,没有甚么不对;要她们以德报怨,等于是要求她们伟大,而我们是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伟大的!因此,我希望我们的社会,特别是男人,不要再给女人压力,不要勉强她们伟大。

这是一起性骚扰的事件,我们日后当如何防范这类事件再发生,是我们今日要思考与开始解决的,不能如此草率「结束」!这种「结束」只是鸵鸟作风,促成其「结束」的,就是日后许多类似事件的共犯!

短结:对共犯结讲的批判–

在人权意识不高,或以父权为中心价值的文化社会里,性骚扰不是问题,或不算一个严重的问题,社会并没有立法遏止这问题。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是客体化(objectification)的概念,她没有具体性的差异,不算独立的人格,她只是寄付在男人之上。由于她只有似有似无的模糊本质,社会欠缺具体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我国的遗产法对男女持双重标准,就是一例。

由於女性在父权社会没有具体的差异与独立人格,只是被视为一种定型化的对像(taking someone as a quasi-grammatical object),她只是被观看的对像,而不是爱或关怀的对像,这是一种把人当物来看待的态度。这不是说我们认为女人没有性格,而是社会对女人的认识是一种主观与偏见的投射。许多人会对受害女人说「不要那么敏啦!」,以为女人敏感,以为女人小题大作,甚至还会对男人说「怎么那么小气,像女人一样?」。我们对女性有许多负面的刻板印象。

如果我们拒绝批判这种父权的价值观,无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操纵我们的社会文化与法律,不愿站出起以具体行动支持性别平权,我们都是共犯!男人们,想像如果受害人是你亲爱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会怎么做?如果你还是铁石心肠,那想像如果你被另一个男人性骚扰,你会怎么做?

姐妹们,我们对不起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7:36 AM , Processed in 0.122615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