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057|回复: 28

七百多年前中国亡国时,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2009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

有。

1949年的時候,整個中國淪陷于共軍的時候,有200万軍民和蔣中正一同度過海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8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赵昺蹈海殉国,赵宋王朝灭亡。
    
    1276年初,蒙古铁骑一路南下,临安沦陷,南宋朝廷土崩瓦解。年幼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母亲杨太后的 带领下,逃出都城,到达温州。大臣陆秀夫派人招来了躲藏于此的陈宜中,大将张世杰也率兵从定海前来会合。五月一日,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 陈宜中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
    
    南宋虽然投降元朝,但福建、两广大片地区仍处在流亡小朝廷的控制之下,李庭芝也在淮东、淮西地区进行着顽强抵抗。但淮东、淮西等地相继失陷,李庭芝战 死。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此时福州有正规军17万,民兵30万,淮兵万人,足可一战,但由于主持朝政的陈宜中胆小怕事,因此小朝廷 立足未稳,就又开始了逃亡。离开福州之后,小朝廷只能四处流亡,辗转泉州、潮州、惠州等地。景炎三年(1278)春,来到雷州附近。逃亡途中,宰相陈宜中 借口联络占城,一去不返。端宗在逃亡途中患病,四月十五日病死,年仅11岁。端宗死后,群龙无首,眼看小朝廷就要分崩离析,陆秀夫慷慨激昂,振作士气: “诸君为何散去?度宗一子还在,他怎么办呢?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复兴的,何况如今还有上万将士,只要老天不绝赵氏,难道不能靠此再造一个国家么?”众臣便又 拥立年方7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元军步步为营,不久雷州失守,形势危急。张世杰数次率军反攻雷州,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将流亡政权迁至崖山。历史似乎注定了要选在这里翻开空前悲壮的一页。
    
    宋军到达崖山时,尚有正规军和民兵20万人,而进攻的元军只有数万,仅就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悬殊,且元军不 善水战,宋军无疑占有优势。但张世杰此时指挥出现了严重失误,他判断蒙古人的优势是骑兵,不擅水战,必须依靠水军与之作战,因此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 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打算 在此死守。张世杰此举失误在于,一是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却 丧失了机动性。此后张弘范率大批元军赶到,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从北面和南面两个侧翼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此后10多天 的中,宋军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过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削弱。
    
    当时,张世杰有个外甥在元军中,张弘范一连三次派其至宋营对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吾知降生且富贵,但 义不可移耳!”。张弘范又叫囚禁中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呼?”于是他写出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 张弘范看了一笑置之。张弘范没法,再派人向崖山的士民说:“你陈(宜中)丞相已去(占城),文(天祥)丞相已执,你们还想怎样呢?”士民亦无叛者。
    
    二月初六早晨,元军发起总攻。元将李恒指挥水军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时机,渡过平时战舰难以渡过的浅 水,从北面对宋军发动了一场突袭,到中午,北面的宋军已被元军击溃。南面的元军又在张弘范的指挥下,利用中午涨潮、海水北流的时机,向宋军发动了另一次进 攻。宋军南北受敌,士兵又身心疲惫,无力战斗,全线溃败。战斗从黎明进行到黄昏,宋军阵脚大乱,张世杰下令砍断绳索,率10余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张世杰 率帅船杀到外围,见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无法突围,便派小舟前去接应。当时天色已晚,海面上风雨大作,对面不辨人影,陆秀夫惟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 来人将赵昺接走。张世杰无奈,只得率战舰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
    
    宋军败局已定,陆秀夫知道已没有逃脱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妻子儿子赶下大海,然后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 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赵昺身穿龙袍,胸挂玉玺,随陆秀夫跳海自尽。数天之后,陆秀夫尸体浮出海面,被当地乡人冒死收葬。元军 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金玺,上书“诏书之宝”四字,送交张弘范,经确认是赵昺所带玉玺。张弘范再派人寻找赵昺尸体时, 已下落不明。
    
    张世杰保护杨太后冲出重围,听到帝昺的死讯后,杨太后手掩胸口大哭:“我不顾生死,万里跋涉来到这里,为的是存赵氏血脉,现在已经无望了!”于是跳海身 亡。元军继续派重兵追击张世杰,处于弱势的宋军且战且走。张世杰计划到占城后整顿军马,再图恢复,五月初四,船到南恩州平章港(今阳江海陵岛)遭遇台风。 部下劝他登岸,他说不用了,焚香仰天拜道:“我为赵氏亦已尽心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又已亡,我不死,是想为赵氏存宗祀。天若不让我光复赵氏,大风吹 翻吾船!”此时,风浪更大,舟覆人亡,幸存士卒为张世杰焚尸殓葬,墓今仍在海陵岛上。南宋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至此完全覆没。
    
    崖山之战是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今日位于崖山南面的崖山祠,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在这里供奉有 陆秀夫和张世杰的塑像,以纪念他们的忠烈。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正是在流浪小朝廷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中流砥柱。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也被后世并称为“宋末三杰”。
    
    崖山海战,是空前惨烈的一场战役,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 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被残暴的蒙古政权所奴役,纷纷韬海自尽……元 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10万人自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了一行字,但它背后的震撼意义,令 后人叹息不已。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从皇帝到大臣、士兵甚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表态。在崖山附近一个叫延安村的小村庄旁边,有一座没有碑 文的坟墓,与众不同的是,墓的四周,全部是用蚝壳围砌起来的。传说这就是当年的杨太后之墓。杨太后殉国后,匆忙之间,张世杰将她葬在了这里。迫于元朝的压 迫,百姓不敢为她树碑立传,只得用蚝壳为杨太后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坟墓。为了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每逢四月初二杨太后诞辰日,四乡八里的百姓都会来这里 祭拜,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 此外,还有一些忠义之士,冒着天大的危险,将侥幸逃脱的赵氏皇族后代严密保护起来,隐姓埋名,直到元朝灭亡,他们才恢复本来姓氏,在崖门附近建立了赵氏的 皇族村,并将宋代十八位皇帝的灵位永久供奉在村里的祠堂里。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
    
    “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义士受到历代肯定,任凭沧海桑 田,时代更叠,他们永被历史和人民铭记,千古流芳。正如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最后结句诗:“一代沧桑洗不尽,幸存三烈尚流芳。”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精神存 在,崖山不仅仅是南宋王朝最后灭亡的遗恨之地,也从来就是人们抒发爱国情怀之地,历代政要、名人墨客、平民百姓临崖凭吊、叹息、兴感、追怀,如今又成为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到本文的题目: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命题。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全面的 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是有其原因 的。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 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 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据记 载,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但3百多年后,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更别提什么陆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说中国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 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中国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 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 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可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我时常想,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今人的努力。崖山之役,应写入教科书,告知后人,华夏当有那样的气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0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欲輕鴻毛,名節重泰山!他們壯烈的犧牲,永永遠遠都值得我們華夏子孫懷念和效法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帝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可杀不可辱...宁可自杀也不在他人王朝...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09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打自己人,不值得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3-2009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9-3-2009 06:43 PM 发表
自己打自己人,不值得光彩~

在那时他们不是“中国人”
而是汉人和蒙古人。哪是什么自己人啊?
所以说,我们祖先留下太多的血来乘凉我们。
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3-2009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27-2-2009 02:45 PM 发表
1949年的時候,整個中國淪陷于共軍的時候,有200万軍民和蔣中正一同度過海峽!


共军并没有得到整个中国,因为台湾岛至今仍不在其治理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3-2009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Nn3cT_Bee 于 23-3-2009 11:51 PM 发表

在那时他们不是“中国人”
而是汉人和蒙古人。哪是什么自己人啊?
所以说,我们祖先留下太多的血来乘凉我们。
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的文化!

先不说这个,我是说我楼上的那位~


说回来,汉族自己无能,让美好江山沦落外族手上,又能怪谁?
这些看到大势已去就跳海的跳海,避世的避世的人,不知道有什么好赞赏的?
因为在回复中原的贡献上,他们拿的是零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09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5-3-2009 09:39 PM 发表

先不说这个,我是说我楼上的那位~


说回来,汉族自己无能,让美好江山沦落外族手上,又能怪谁?
这些看到大势已去就跳海的跳海,避世的避世的人,不知道有什么好赞赏的?
因为在回复中原的贡献上,他们拿的是零分!

也不能说汉族自己无能。古时候只要皇室少数的人无能就活有亡国之优了。
例如秦桧此等人物。
军民跳海的确多少有些逃避。如果要你回去当一辈子奴隶,我想你也不愿意吧?
只因他们处于走头无路的状况才做如此选择。
这也是他们的为国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Nn3cT_Bee 于 26-3-2009 11:26 PM 发表

也不能说汉族自己无能。古时候只要皇室少数的人无能就活有亡国之优了。
例如秦桧此等人物。
军民跳海的确多少有些逃避。如果要你回去当一辈子奴隶,我想你也不愿意吧?
只因他们处于走头无路的状况才做如此选择。
这也是他们的为国精神。


那在下面的人都是吃饱睡睡饱吃?
我会起来反抗~

死了就是为国?
哈哈~
那个个皇帝都可以去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09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7-3-2009 06:36 PM 发表


那在下面的人都是吃饱睡睡饱吃?
我会起来反抗~

死了就是为国?
哈哈~
那个个皇帝都可以去死了~

反抗?如果反抗有用,那他们也不必跳海了吧?
他们会寻死,是因为如果他们不死会比死还要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Nn3cT_Bee 于 27-3-2009 10:33 PM 发表

反抗?如果反抗有用,那他们也不必跳海了吧?
他们会寻死,是因为如果他们不死会比死还要难受。



他们都是在大势已去,保国无望之下绝望的选择以死殉国,这气节还是值得尊敬的,希望某人可以尊敬古人,哪怕只是一点

某些人不必对他多言,他观念有些偏差,当对他的偏差质疑时,只会回避不正面作答,只说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死灿烂打兼长气地来带你游花园,虽然他的历史不是很好。。。

[ 本帖最后由 开始忘了 于 28-3-2009 01:3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始忘了 于 28-3-2009 01:26 AM 发表



他们都是在大势已去,保国无望之下绝望的选择以死殉国,这气节还是值得尊敬的,希望某人可以尊敬古人,哪怕只是一点

某些人不必对他多言,他观念有些偏差,当对他的偏差质疑时,只会回避不正面作答,只说些 ...

也不能这么说啦!的确他的想法是有些偏激。但至少他还有他的想法~
我只是觉得,这种情形必须想象当时的人,站到他们的立场想想看。
“时刻杀不可辱”这个概念也许对他们来说已经灌输到脑子里了。
你所说的希望某人可以尊敬古人,哪怕只是一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由驱使他们殉国。
宁为玉损,不为瓦全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想法还是一大堆人~
没听过: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又曰: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最重要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要是司马迁向各位的想法那我们就没有资治通鉴了!
没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不会有汉朝的辉煌了!

而且没有正面回答的是你们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0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8-3-2009 05:20 PM 发表
这种想法还是一大堆人~
没听过: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又曰: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最重要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要是司马迁向各位的想法那我们就没有资治通鉴了!
没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不会有汉朝的 ...



当时南宋残兵被蒙古人围剿,他们只有2个选择,一是被出名残暴蒙古人屠杀或奴役,越王勾践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能耐可以做到何况是残暴出名的蒙古军,说不定会被他残酷杀了或残忍地奴役,,二是自杀,试问如果是你,你会选那,第一的你可以做到吗
除了文天祥,他可以投降,忽必烈也很欣赏他,但他选择忠贞地死,当然你可以说他蠢,但他写下名留千古的正气歌我想你是无法了解的,对了司马迁写的是史记,写资治通鉴的才是司马光,拜托别再丢脸了

[ 本帖最后由 开始忘了 于 29-3-2009 12: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3-2009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开始忘了 于 29-3-2009 02:09 AM 发表


当时南宋残兵被蒙古人围剿,他们只有2个选择,一是被出名残暴蒙古人屠杀或奴役越王勾践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能耐可以做到何况是残暴出名的蒙古军,说不定会被他残酷杀了或残忍地奴役,,二是自杀,试问如果是你,你会选那,第一的你可以做到吗
除了文天祥,他可以投降,忽必烈也很欣赏他,但他选择忠贞地死,当然你可以说他蠢,但他写下名留千古的正气歌我想你是无法了解的,对了司马迁写的是史记,写资治通鉴的才是司马光,拜托别再丢脸了


哈哈,谁说的?
最重要就是要活下来!


这样越王才会被歌颂啊~
能忍非常人所能忍,这才是真英雄,真汉子!

这又不同,因为文天祥走不了,他能活下去的最大理由在于他自己的才能,所以他要么一死证清白,要么投降~
文天祥的正气歌,一向是在下所独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文章的標題令人啼笑皆非。

現在已經有人在探討南宋時期的文明發展是如何傳承到明代,然後在明代繼續發展的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受到戰火波及最小的江南地區,並且也有很多人移入江南地區以躲避戰火,讓東亞大陸上的農耕文明在江南地區能夠繼續保留,並且在明代往其他地區發展。這篇文章說什麼因為戰火導致文明不再云云,根本是站不住腳的說法,而應該是當時的文明重心進一步往南遷移。

此外,商業的發展在許多時代都多少受到壓抑,不應該只有二分法,就只有壓抑和不壓抑兩種,而應該是不同的時代對於商業有不同的看法,並且各個政治或社會團體之間對於商業的發展也有不同的意見等等。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而不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一刀切。

最後,大家都把焦點放在那些跟著宋代結束而一起死的人,並且爭執說他們的作法是否有氣節云云。這並非是談論歷史的方法。試想想,當時還有很多人並沒有跟著宋朝一起結束,跟著宋代結束的人一起只是很小的一批人。然後,為何這些人會跟著死,他們背後的社會經濟背景、政治與文化與心理思維,還有當時的歷史脈絡又是如何。同時,也要考量當時其他的人的社會經濟背景、政治與文化與心理思維等。

如果各位要繼續用這種不入流的方法談論這個問題,認為讓人看笑話也無所謂,悉聽尊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3-2009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故事可信度有多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3-2009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Jun04035 于 29-3-2009 01:47 PM 发表


哈哈,谁说的?
最重要就是要活下来!


这样越王才会被歌颂啊~
能忍非常人所能忍,这才是真英雄,真汉子!

这又不同,因为文天祥走不了,他能活下去的最大理由在于他自己的才能,所以他要么一死证 ...


当时南宋残部被蒙古人追杀,被捉到就要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基本上已经没有退路,基本上已经跟文天祥差不多,对于残暴的蒙古军,有谁可以受得了,我都说了,不是每个人都机会可以学勾践的,勾践是刚好遇到夫差,而南宋残部面对的是残暴出名的蒙古军,如果勾践遇到的是蒙古人,说不定会被折磨得死去

[ 本帖最后由 开始忘了 于 30-3-2009 01:4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2:00 PM , Processed in 0.1177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