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302|回复: 35

乒乓技术精華 图文 (大量動畫 進入後請耐心等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4-2009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福福 于 26-1-2010 02:03 PM 编辑

柳承敏 - 正手拉弧圈球
     



王皓 - 直板横打
    要领:用直拍反面击球,站位离台大约40至50厘米,左脚稍前,收前臂于左腹前,身体重心稍下降,手腕内曲,前臂内旋,拍面前倾,在来球的上升期向右前上方击打,摩擦来球的中上部。



直板反手推擠孤圈球







横拍反手技术



橫板拉球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jim_jim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4-2009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我的桌球技术有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4-2009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拉弧圈球

反拉弧圈球是防守转攻环节中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一项技术。通常我们认为在对方先上手而进攻质量又不太高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使用反拉技术,然而在高水平选手的对抗中,反拉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相持阶段的防守转攻技术非常重要,往往直接决定了比分的胜负,要想在被动中扭转战局,必须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合理的步法、动作的调节,还要分析判断出对方的作战意图。

马琳的前三板技术超强,这也是他最主要的得分方式,但是在面对强劲的对手时,仅仅依靠一板发球抢攻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衔接技术,根据对方回球的情况,适当调整连续进攻的方式,即使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也要能够抓住时机,用最合理的方式回球,同时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威胁。很多选手在被动的情况下会采用过渡性防守技术,而马琳在强烈进攻意识的驱使下,他的“过渡性”技术带有很强的进攻性。



组图中,马琳发侧旋短球到高宁的反手位。高宁对来球的旋转和落点判断十分准确,他提前调整站位,用反手果断拉一板直线。高宁的反手拉球带有较强的侧旋,使回球直逼马琳的正手大角(图6-7)。马琳发球后虽然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但对高宁如此高质量的回球预料不及,只能拼命扑正手反攻。马琳扑正手的步法十分出色,他的右脚先垫一步,然后发力蹬地(图7-8),最大范围地移动身体,同时他利用手臂尽力寻找击球点(图9),然后依靠腰部和前臂收缩的力量回球(图10),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拉球的威胁性。高宁接发球后已经判断出马琳下一板的回球落点,于是他提前向正手位移动,做好反拉的准备。由于马琳的拉球力量稍弱,高宁非常轻松地反拉到马琳的中路位置。马琳扑正手后,他的左腿支撑住身体,突然急停,然后快速调整重心(图10-14)。此时,马琳也提前判断出对方下一板的回球线路,因此脚下并没有盲目跑动,而是在正手位等待机会反拉。高宁反拉的力量虽然不大,但速度较快,而且带有一定侧旋。马琳在身体无法充分到位的情况下,根据来球的特性,等球拐到正手位时,他先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然后再将重心压低,腰部稍稍向后转动,小幅度引拍(图15-18),让出击球空间,在来球的下降初期发力向上摩擦(图19-20)。而占据上风的高宁对马琳这种又高、又转、弧线较短、节奏突然放慢的反拉极不适应,最终由于无法调整好击球节奏而导致回球失误。

马琳在最后一板反拉时的击球点并不十分到位,而是稍稍被来球顶住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琳的背部用力,稳定好重心,充分借用来球的力量,向上发力摩擦,依靠旋转和节奏变化扭转了战局,体现了他高超的反拉技巧。

[ 本帖最后由 福福 于 13-4-2009 12: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9 09: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有点小小的建议。 如果我们上传的文章是转载自其它地方。 个人觉得最好把原载的资料也放上来。 这样对原作者是一个尊敬也同时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4-2009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您的提醒 那就放出處自那裏.

[ 本帖最后由 福福 于 13-4-2009 08: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佳礼乒乓论坛就是少了这些有图片的贴!顶您一下!版主请加分,加分,以示鼓励

[ 本帖最后由 cibin 于 15-4-2009 06: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4-2009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cibin 的帖子

感謝cibin的勉勵! 那就再貼多一點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09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圖文轉載自 乒乓世界 2009年 第二期 No:195


決定勝負的正手位

提高正手位进攻能力的四种步法Case1 快速后撤击球的步法Case2 跨步快拉抢攻的步法Case3 上步正手位摆短的步法Case4 在正手位用反手接发球的步法根据一项体育相关的科学调查表明,乒乓球从一个半台飞行到另一个半台的时间仅为0.2秒,世界顶尖选手击球飞行时速接近280km/h,“世界最快”的球类运动可谓名副其实。运动员能够在这样高速的对抗中取胜,依赖的不仅仅是手上技术,更多的是脚下功夫。本文将要为读者朋友介绍的是世界顶尖选手处理正手位来球时脚下的步法技巧。业余爱好者通常在接反手位发球时颇有心得,但往往处理不好正手位来球,对此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开始埋头苦练正手位接发球的手法,但收效甚微。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乒乓球讲究“脚到手到”,本末倒置自然事倍功半。在此,我们将对世界顶尖选手在处理正手位不同性质来球时的步法逐一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快速后撤,进攻正手位出台球的步法

对于进攻正手位出台球来说,关键在于击球点——如果击球点过晚,对手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进行反拉甚至反剃,因此这样的进攻反而容易陷入被动的状况。相反,如果能够在较早的击球点击球,则很容易打乱对手的节奏,在后续的相持中更容易占据优势。

此组连续图是马琳与李静在广州世乒赛中的攻防片段。马琳发球后,李静挑打马琳的正手位,马琳采用并步移动到正手位,拉直线到李静反手位,得分。值得注意的是:马琳对于正手位来球,没有使用交叉步,而是采用最基本的并步。根据来球的落点范围,灵活切换并步和交叉步是移动到正手位步法最重要的一环。

并步的要点在于,首先右脚向正手位垫一小步(图4-5),再按照左脚→右脚的顺序移动(图6-8)。第一步垫步动作虽小,却是最关键的一步。读者朋友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马琳在移动前身体的重心几乎都压在左脚前脚掌上。这样做可以利用左脚内侧蹬地的力量,配合右脚移动。对于业余爱好者,如果感觉自己跑动的速度总是慢半拍的话,可以试试先将重心压在左脚,必能有所收效。

从马琳跑动的轨迹来看,他的跑位方向其实是向球台的右后方移动的,因为对方的回球速度比较快,因此在跑位时稍稍后撤可以充分让出击球空间,并且有助于找到更准确的击球点。快速后撤的跑位方式是进攻上旋来球的常用方式,在步法移动的同时,手臂的运用也非常重要,马琳在移动的过程中先通过手臂的调节寻找击球位置,然后在身体到位的情况下果断击球,因此保证了回球的速度。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4.jpg右脚大步踏出,重心降低,算准距离
在实战中,进攻下旋球往往是整个战术的起点。读者朋友可以从李晓霞在广州世乒赛中的攻防片段中学习拉正手位下旋球的步法。拉下旋球的要点在于必须与来球保持适当的距离,因此更多的情况下还是会使用并步。

组图中体现了李晓霞拉正手位下旋球的方法。面对对手的加转搓长,李晓霞算准距离,右脚上一大步接
近来球(图1-4)。击球前她两腿之间的距离远大于肩宽,这样做可以降低重心,积蓄力量。我们可以注意到她的右脚脚尖几乎指向球台的正右方,这样可以使她身体移动的方向和位置更加精确,可以说右脚在进攻下旋球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参照物的作用。同时在起步时,左脚内侧蹬地,可以辅助右脚移动。

图中另一点值得参考的是引拍时的重心。李晓霞在引拍时上身前倾,然后降低身体重心,这样能够更好地瞄准来球(图4)。下旋球落台后的第二跳弧线很低,如果重心偏高则很难稳定击球。因此进攻下旋球时,降低重心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前面多是谈右脚的动作,实际左脚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李晓霞在拉球瞬间,右脚发力蹬地,同时带动左脚跟上,借助右脚→左脚的重心交换加速挥拍(图5-7)。重心交换利于上半身转动,可以有效利用整个身体的力量击球。如果有读者朋友感觉自己进攻下旋球能力不足,不妨在日常练习中注意这些细微的环节,一定会有所突破。



上步正手位擺短的步法

上身保持前倾,脚下大幅度移动接近来球
正手小三角是距离接发球一方最远的位置,即使在专业选手当中,也有很多人无法很好地处理正手小三角的发球。在实战中,一旦被对手抓住明显的弱点,就会陷入被动,因此正手小三角的接发球是日常训练中的必修课程。

马琳对于短球的处理在世界顶尖选手中是最突出的,大家可以通过技术图学习他处理正手小三角短球的技巧。

马琳判断来球为正手位短球后,重心稍稍抬起,脚下进行微调(图1-3),左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右脚大步跨上(图4-6),凭借绝妙的手法将来球控短(图7-8)。

马琳能够实现精确摆短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请大家留意马琳右脚的动作(参见图6)。马琳上步摆短时,右脚跟首先着地。这是为了防止因步幅过大,导致重心过于前倾。重心如果无法保证平稳,就容易用力过大,无法将回球控短。这一环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乎全局,希望读者朋友多加注意。

另外一点,只要分别比较马琳上下半身的动作,大家就能明白——马琳在整个摆短过程中,虽然脚下动作幅度很大,但上半身却始终保持了最初的前倾状态。上半身的稳定保证了马琳摆短时柔和的发力。如果大家想要练就精准的摆短技术,除了手法之外,还应注意锻炼自己的腹、背等肌肉力量,从根本上保证移动中重心的稳定。




右脚跨至来球右侧,提前调整为身体正对来球的姿势
对于正手位来球,通常大家都会直接用正手处理,但根据对方来球的旋转和自身的技术特长,有时在正手位用反手接发球效果会更好。反手接发球较好的爱好者可以参考唐鹏的脚下步法。

在这组连续照片中,唐鹏面对中路偏正手的来球用反手挑打直线。在这里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唐鹏右脚的位置(图1-4)。只有在身体正对来球的时候,反手技术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才能达到最高。因此,用反手在正手位接发球的时候,右脚必须要跨至来球的右侧。如果右脚在来球左侧,就不得不用反手在身体右侧击球,从而上半身必然会为了迎合击球点而与脚下脱节,无法保证回球的稳定性。

在正手位用反手接发球看似不合常理,但这种方式更容易调整拍形,可以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并且可以起到出乎对手意料,打乱对手节奏的作用。当然,用反手在正手位接发球也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为了避免被对手抓住反手位的空档,及时还原必不可少。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唐鹏接发球后右脚迅速蹬地还原的动作(图8-9)

不论直板横板,在正手位用反手接发球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希望广大爱好者也能够积极练习,早日掌握这项技术。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2.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6-2009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手反拉弧圈球






反攻正手位大角度来球





横板-正手跨步步法




横板-正手跨步步法



正拍正手加转弧圈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09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板反手平挡弧圈球



直板正胶-下旋球突击



直拍橫打反拉技術


横板反手挟下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09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6-2009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09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09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2.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3.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4.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5.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6.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0.jpgfile:///C:/DOCUME%7E1/user/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11.jpg馬琳-反面發球


观察到对方的动向之后,用反面发球偷袭对方

在比赛中,如果自己的发球意图被对方识破,或者自己的发球完全被对方所适应,那么就会使自己处理不利的形势中。高水平运动员具备很多发球的技巧,他们可以在瞬间改变发球的种类,给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另外,当自己想改变一下比赛的节奏时,可以通过突然变化发球来迷惑对方。马琳就是这样,他可以在瞬间改用反面发球,使对方的回球造成失误。

突然改变发球时,要一边盯球,一边观察对方的动向。图2中,如果对方在接发球前有所动作的话,那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偷袭对方。要想达到偷袭的目的,我们需要掌握用同一个姿势发出不同旋转发球的技巧。

很多爱好者也在学习用球拍的反面发球,我们可以像图3-4那样,将球拍隐蔽起来。这样对方就很难预测出你发球的意图和旋转。突然变化发球要抓住时机,这样才能提高偷袭的成功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9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削球的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7-2009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削球縱橫談 作者:張燮林(摘自《乒乓世界》
眾所周知,削球打法當前在乒壇不夠景氣,我認為耤聜聞聚,稱稦稫種為了使這一打法能夠振興,有些問題首先應當澄清認識。先從削球的發展史談起。

  本世紀20-40年代槃榣榥榷,趖趕趙跾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當時球台窄,球軟嘌嘀嘁嘈,滮漆漫漠網高,對穩削打法有利塶塴塹塾,嫪嫥嫖嫭所以歐洲當時以穩削打法為主。自1937年第11屆世乒賽後,規則有所變動,球台加寬,網降低,為攻球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結合打法便逐漸形成了。由於當時攻球水平較低,還不能與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導地位。

  1952年,日本利用海綿拍提高了遠台長抽和放高球技術,在第19屆世乒賽中拿了五項冠軍,衝破了歐洲削球打法壟斷世界乒壇20多年的歷史。歐洲許多削球手從此棄守為攻。與此同時,削球打法卻在亞洲有了發展。中國、朝鮮、日本等國家湧現了一批削球高手,並多次取得優異成績,使削球打法和進攻型打法一樣,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50年代初,我國打削球的人不多,只是廣東、上海有一些削球手。為了對付歐洲的削球,我國在50年代中期,有意識地培養、研究了削球的打法。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湧現出一大批較成熟的削球運動員。為了迎接26屆世乒賽,當時在北京集中了108名隊員,其中有不少削球手,如張燮林、郭仲恭、玉傳琪、王志良、林惠卿等。當時,國家隊經常讓三名削球手與三名攻球隊員打團體賽。26屆世乒賽我國取得好成績,應該說削球手也作出了一定貢獻。

  隨著削球的發展,60年代初出現了被國外形容為“魔杖”的長膠球拍。說來有趣,長膠是我在偶然中發現的。當時,上海達會橡膠廠生產的1.5毫米膠皮,是作反貼用的,由於表面有洞,不能作為反貼使用,有一次,我把它正貼在木板上,試了一下,削出的球飄飄忽忽,效果奇妙。不過,攻球不行,沒有原先用短膠皮順手。後來,大家對它反複研究,稍稍改了改攻球動作,打起來就好多了。長膠的出現,使削球在旋轉上有了新的發展。男削球手在26、27、28屆世乒賽上取得了好成績。女隊林慧卿、鄭敏之改了長膠後,在28屆世乒賽中打了翻身仗,奪得女團冠軍。

  70年代往後,弧圈球技術進一步發展,使削球面臨新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削球手用“倒板”發球、快搓及削轉與不轉球等技術,仍在世界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典型的代表有31屆的粱戈亮、林慧卿、張燮林,33屆的陸元盛、葛新愛、林美群,34屆的王俊、黃亮,35屆的童玲,36屆以後的陳新華、卜啟娟、田靜等。

  到了90年代以後,削球打法更朝著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出現了丁松、王輝、成紅霞等優秀削球選手,丁松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削攻結合打法發展了以前削球打法的指導思想。他在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第一是發球搶攻,第二是削中反攻、反拉,而且有連續進攻的能力。但是,從削球的角度來講他並沒有占到便宜,甚至於還打不了平手,這說明他削球的功底還不夠。

  隨著乒乓球技術的不斷發展,弧圈球威力的增加,旋轉、速度、力量從整體上來說都超過了80年代。但是,隨之出現的問題是弧圈對付削球,在拉球的旋轉上不如以前了。現在的歐洲運動員,沒有把精力放在旋轉上,而是放在力量和速度上,事實上削球運動員最怕的就是加轉弧圈,拉得轉,弧線不太高,落點在近網的位置,而這樣的弧圈球現在幾乎沒有了,這樣就給削球選手帶來轉機的機會。例如現在海外兵團中的施捷、田靜、何千紅,她們以前在國內訓練時削球的基本功比較好,所以,現在在國際比賽中還能贏球。

  削球打法如此奇妙,威力也不弱於其它打法,但為什麼目前削球手如此之少呢?我以為有這樣幾方面原因:

  一、歐洲弧圈球技術的崛起。70年代,弧圈球有了新的發展,這對削球手的各種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削球打法在這方面進步緩慢,創新不夠,就難以與弧圈抗衡。所以,削球選手要取得好成績、首先要過弧圈關。

  二、削球的主動和被動問題,不少人認為,削球打法是被動的,不願培養這種打法。我覺得,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主動、被動並非是打法本身所決定的,而是與打法及其技術是否不斷發展和創新有關。當初我們採用長膠削球和倒拍削球,攻球手不也曾一籌莫展嗎?所以,要全面地看待這一問題,要使削球技術進一步發展。

  三、削球打法培養難度較大。削球手不僅要精通削球,還要掌握攻球技術;不僅要有遠台技術,還要有近台本領。因此,與攻球相比,削球運動員需要掌握的技術多,培養周期長,出成績晚,難度較大。一些教練不願意培養削球手。

  四、對削球打法研究不夠。自從弧圈球興起後,削球在技術、戰術和訓練上既有成功之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教練員、科研人員對此研究還不深,使一些關鍵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如怎樣過弧圈關等。另外,一些優秀削球手的經驗也沒有系統總結和推廣,這對進一步發展削球打法是不利的。

  盡管目前削球手人數不多,不夠景氣,但削球打法並非無路可走。38屆世乒賽和第6屆世界杯賽中,陳新華的出色表演就是一個例子,削球打法的威力在女選手中顯得尤為出色。從削球發展歷史來看,削球打法也經歷了高潮和低潮的反複。所以,只要技術上不斷完善,打法不斷創新,符合世界乒壇發展的要求,削球打法還是有前途的。

  那麼,如何發展削球打法呢?

  一、首先要從思想上明確削球打法是有前途的。我感到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說明這一點。

  1、我國削球手在世界乒壇上近40年長盛不衰,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目前,打削球的人不多,優秀運動員更少。表面上看,削球打法似乎正在衰退,然而,物以稀為貴,削球手少,攻球手經受削球的衝擊也少,從運動訓練學的原理來看,不利於形成對付削球的運動技能。波蘭選手格魯巴和瑞典一些名將在1985年的世界錦標賽中,敗在陳新華手下,就是這個道理。

  2.任何一種打法,都是以減少自己失誤,增加對分失誤為目的的。削球打法具有穩健積極的特點,它不象進攻型打法那麼凶狠,所用的技術又多樣化,這是它能夠同進攻型打法抗衡的基礎。目前,削球手應解決過弧圈關的問題,從理論上說,削球的旋轉不會比弧圈更轉,所以,不能與弧圈比旋轉,而要加強積極的因素,樹立一個變字,造成對方失誤。

  3.女子削球仍有優越性。由於女運動員力量小,拉弧圈的旋轉不如男子強。所以,女子削球手能與攻球相對抗,攀登高峰的希望很大。我國運動員葛新愛、童玲、田靜、玉輝、成紅霞等,在世界比賽中都取得過優異成績。

  4.今後比賽規則的修改,可能對削球更有利。目前許多國家的乒乓界人士向國際乒聯建議,加寬球台,加高球網。從乒乓球的發展歷史看,球網降低,球變硬,使攻球技術迅速得到發展。如果球網再回升,必然使擊球速度受限,最近國際乒聯已通過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以後,開始使用40MM大球(目前使用的是38mm),球徑加大有助於削球打法的複興。

  5.現在的削球,在發揚丁松的發球搶攻、削中反攻以及連續進攻的意識之外,還得加強削球基本功的訓練。隨著速度、力量的提高,削球就要提高穩健性。目前歐洲削球選手的最大特點就是轉,但他們進攻的技術都不如丁松。我們設想21世紀如果能有丁松的攻球,有朝鮮李根相和英國賽義德削球的轉度和穩健,那麼削球這種打法可以說就比較完善了。

二、削球打法的指導思想:  削球打法的指導思想,我看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轉、穩、低、變、攻”。這是我國乒乓界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轉:是以能削加轉球為主,並能削出不轉球,擴大兩者的差距,這是誘使對方失誤並使自己爭取主動的最基本的手段。穩:是指在一般情況下,該削到的球都要削到。如果人家冷不防打你一下,你沒來得及准備,不能說你削球不穩,如果在有准備的情況下,你削丟了,那麼就是削球不穩了。低:削球的弧線要低,能擦網而過最好。這樣就能減少被對方發力進攻的機會,使自己處於主動或相持的地位。變:是爭取主動和直接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對削球來說,不僅要有旋轉變化還要有落點、回接技術和戰術的變化等。以前沒有提變字,我覺得應該加上,使削球的主動因素更多些,這對於改善目前的削球狀況是有益的。攻:包括發球搶攻、削中反攻、連續進攻或接發球搶攻等。進攻是削球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搞旋轉變化,搞逼角調動對方,最後還要靠進攻來得分。陳新華、童玲的攻削結合打法,使用攻的比例已達到50%,甚至更多一點。所以,丁松、陳新華發球時總使對方提心吊膽,不知他何時會打你一板。  

總之,這五個字是削球手不可忽略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相關的聯系。削球一定要有一板加轉,這樣才有威脅。但光有旋轉,不穩健,總給對方出機會球,風險就大了。所以要穩、低,這是削球的基礎。在這個前提下,要通過自己的變化和進攻來爭取主動。陳新華、童玲,管建華等的削球風格,也都是在這五個字的指導下苦練而形成的。他們用長膠搞旋轉、正手也能加轉;他們通過多球訓練來提高削球的穩健性和質量,少出高球;他們用換拍搓、拱等多種技術接發球以及用旋轉、落點的變化來調動對方,使對方失誤;他們很注重發球搶攻,相持時一有機會即反攻和連續攻。所以,作為一名削球運動員,這五個方面要全面,不能有漏洞。當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側重於某一方面,以形成自己的特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7-2009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削球技求的主要環節和訓練方法:  

1.接好弧圈球。削球運動員能否生存及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過弧圇關,所以在這裡作為重點詳細談一談。削弧圈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判斷。一般來說,弧圈球的旋轉有三種:強烈轉、一般轉和不太轉。只有判斷清楚了,才能對症下藥。判斷時,要從對方揮拍用力的大小,球在拍上磨擦時間的長短和來球的快慢來考慮板形用力大小。  

(2)擊球時間。削強弧圈時,在下降期接球比較好。一是這時球的旋轉弱了。二是擊球點低,不易出高球。接一般轉和不太轉的弧圈時,可以在下降期或高點期擊球。下降期削可以搞旋轉,高點期削可以逼角,長膠不受上述限制。接強弧圈時,觸球速度可快些,自己稍用點力即可〕  

(3)動作幅度。削弧圈球時,動作幅度可以大些,這樣就能根據來球的旋轉,使拍形及用力大小等有調節的余地,增加削加轉弧圈的把握。如果對方的弧圈特別轉,削球時應以控制拍形為主,碰撞來球,不要發力。削球是個先壓再削後送的過程,削弧圈球時,可根據來球情況的不同,使這三部分有所側重。  

削前衝弧圈球時,首先步法要到位,近台削時動作要小,遠台削時用力大些,多往前送。陳新華、王浩、童玲等接弧圈球都不錯,他們的主要經驗就是在“弧圈堆”中練,這樣才能接好弧圈球。 

2.掌握多種擊球技術。如:加大轉與不轉的旋轉差距,合理運用削、攻、搓、拱等技術來擊球。全面掌握這些技術難度比較大,但這是少出漏洞、扭轉被動的手段,所以,必須練好。陳新華的削球就是典型例子,他在場上能根據情況,交替運用削、拱、擋、攻及反拉等技術,使對方不易找到破綻。  

3.頂重板。包括接前衝弧圈和大力扣殺。這一關能過,就能與攻球抗衡。不少削球手穩削不錯,就是經不起猛扣,頂不住重板,這樣就過不了攻球關,所以要多練習。頂重板時要注意,削球動作不要太大,根據自己站位的遠近確定拍形是下壓,還是前送,回球的弧線要盡量壓低,不讓對方連續進攻。  

4.提高主動進攻和連續進攻能力。攻球運動員打不死削球時,常採用穩拉戰術來拖垮你。女子中這種情況要多些。因此,削球運動員必須加強進攻能力,在對方穩拉時,要積極搞旋轉和落點變化。多球訓練是提高削球技術最有效的方法。上述技術性問題和步法練習等都可以通過多球訓練來提高和鞏固。  

在此還想談些關於削球打法的創新設想:乒乓球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任何一種類型打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才能登上世界乒壇的高峰。有關削球打法的創新,我有如下想法:

(一)削球主要是以下旋球防守為主,能否與上旋球防守相結合?陳新華有時在位置不好時,常兜一板上旋,此時對方不易發力而輕擋,自己則可調整好位置進攻或削,效果不錯。關於防守,我們還可借鑒一下波蘭的格魯巴和法國的塞克雷坦。格魯巴有先發制人,也有後發制人。能攻能防,多次獲得歐洲冠軍。塞克雷坦步法比較好,他常兜一板上旋給人打,自己在中、遠方等著調動你,消耗你的精力和體力,然後伺機反攻。這種打法看起來是防守,但具有主動的因素。把上旋球與下旋球防守結合起來,雖然增加了削球的難度,但同時也給攻球手增添了回擊的困難。相比之下,主動變化旋轉總是優越一些。

(二)削球運動員要提高反手進攻能力。作為削球運動員,反手攻球必須人人掌握,這是很重要的。攻球運動員對付削球時,一般從反手位打起,因為正手位易被削球手反攻。這樣,不少機會球就會出現在反手位,如果反手進攻能力差,勉強側身,難度很大,正手空當也比較大。所以,要從小抓起,練好近台反手攻和遠台反手拉。如果反手能在中遠台反拉,在近台能起板、突擊,正手攻球和反手攻球的威力做到基本相同,這樣技術就全面了。球拍反面是長膠或防弧的運動員,應掌握倒拍後反手攻拉技術,這樣,漏洞才會減少。

(三)不斷倒拍,削攻結合。這種打法除了搞旋轉變化和用多種技術擊球外,再加上經常倒拍。雖然球拍兩面顏色有區別,但也要求對方有更多的判斷和良好的手感,不然,要適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陸元盛經常運用倒拍,盡管有些運動員能夠判斷出旋轉,但畢竟是被動地應付,難以掌握主動。所以,這種打法也可以嘗試一下。

(四)由攻球改削球。因為先練削球後,容易保守,不敢進攻。我以前打過攻球,因此,在比賽到18平、20平時,總想攻一板。往往出其不意,效果較好。所以,挑選一些兩面拉得不錯,但很難打出成績的運動員改練削球是有前途的,值得一試。  

總之,我認為到了21世紀,未來的乒乓球不僅僅是單純的進攻型或者防守型打法,也可能會形成進攻防守相結合的綜合型打法,朝著攻守兼顧的方向發展,我相信這種打法遲早會出現。 


隨著體育走向市場,商業化氣氛更濃,乒乓球項目也不例外,要擴大市場,吸引更多的體育愛好者看比賽,我認為一攻一削的比賽,更富有觀賞性,增加廣大球迷的興趣,對發展乒乓球運動是個推動。











[ 本帖最后由 福福 于 4-7-2009 01: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09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7-2009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1:34 AM , Processed in 0.07848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