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筱泉

《激励人生》文章分享集中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4-2012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的一套,暗的一套

表與裡之間、明與暗之間,有著一個模糊地帶,兩面人善於利用它虛晃一招。

一九七一年七月,美國的白宮安全事務顧問季辛吉先生,遠道造訪亞洲的巴基斯坦。當然這是新聞,但算不上特別稀奇的news,國際間特使往還頻仍,這只是例行活動之一。然而接下來就精采了,季先生突然「肚子痛」,刪除了原來排定的行程,這也意味媒體及其他關注的眼神無法按表操作追綜到他老兄。正當大家一陣忙亂,賣力探問美國特使的病況及養病處時。哪料到季先生已經置身千里以外的北京,正精神抖擻地會晤中共領導人,商談他老闆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的大事!

好個老季,明明是猶太人,怎麼耍了一招中國國粹-三十六計中的戰敵計「暗渡陳倉」,在國際舞台大大出了風頭!

檯面下的高手》

回過頭來瞧瞧「暗渡陳倉」功法創始人,兩千兩百年前的天才軍事家韓信,如何發展出這套招式?

故事背景是楚漢相爭的年代,初期楚霸王項羽比較強勢,劉邦縮進了巴蜀漢中,而且為了表明無心爭奪天下,自己放一把火,燒光巴蜀聯繫外面的主要途徑-棧道。一年後,劉邦手下大將韓信準備出兵,他先派遣大隊人馬修整棧道,一副循原路出去的架勢,果然敵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棧道上,未料他的主力軍隊卻悄悄繞了遠路,出奇不意進攻陳倉。這個戰略大獲全勝,果然讓劉邦重出中原,奠定日後贏取天下的基礎。

根據今古兩樁實例,不難體會這「暗渡陳倉」的關鍵,顯然是「暗」字。如此一來,準則就很簡單囉,例如讓事情悄悄進行、在檯面下活動、避免見天日…之類,都符合基本架勢。而要擺出這樣的架勢,真的一點也不難,難怪從個人行為到企業經營、從小民生活到政治運作,隨手一抓,堪稱處處高手。

「媽,我去K書中心唸書!」林小弟如此報備,並且獲得核准,於是背著書包開開心心出門去了。但那林媽也不是省油的燈,偷偷尾隨在後,果然逮個正著-電玩店,才是暗渡目的地。

王先坐每天一大早出門,說是先上健身房再上班。有一日王太太心血來潮,換上運動服趕去陪老公,這才發現健身中心工作人員認識的王太太,可是另張面孔!-早妻,也可以是暗渡的目標!

耍花槍迷惑對手》

有一陣子,基金會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企業和政治人物尤其熱中。詢問成立的目的,大方向是公益活動,至於細節則有待研究。碰上這樣的模糊答案,千萬別追問免得尷尬-節稅,才是暗渡的標的。

海關又破獲走私了!老手法,假報進口廢鐵,打開貨櫃卻是嶄新的車輛。這種手法一點也不陌生-水貨,正是暗渡的標的。

年度政府總預算案審查,各黨立委都擺出磨刀霍霍狀,還未正式上場就砲聲雷雷,
又是召開記者會,又是黨團密集商議,更怪的是連本應護盤的執政立委也大喊刪減。民眾看得一頭霧水。所幸資深記者跳出來解盤-地方補助款,才是暗渡的焦點。

應用範圜如此廣泛,而且連黃口小兒都能耍得嘎嘎叫,難怪這招「暗渡陳倉」桃李滿天下。不過,有個前提可要謹記,否則容易失手。那就是「暗渡」之前務必「明修」!

想想看韓信若非聲勢浩大的修築棧道,怎能誤導敵人的判斷?老季若非假裝腹痛就醫,怎能移轉媒體注意力?可見「暗渡」必須以「明修」為基礎。就像真正出手之前,耍計花槍迷惑對手,這才能襲擊成功嘛!因此花槍耍得真不真切,就十分重要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明明計劃從諾曼地登陸,卻刻意製造了一堆假象,例如猛烈砲橫加來地區、在加來對岸佈置登陸艦和補給場等。這些花槍耍得真實,果然誤導德軍,使得諾曼地登陸大獲全勝!

虛晃一招的功力》

相反地,三國時代姜維就要得不夠漂亮。當時他命令廖化在白水南岸布陣,牽制北岸的鄧艾,可惜鄧艾判斷廖軍可攻不攻,必定有詐,立即率軍轉道,果然成功防堵了悄悄進軍挑城的姜維。

一般招式兩樣結果,全看「明」「暗」對比夠不夠力。切記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4-2012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不做上班族後,還是常被問到:「你現在在哪裡?」這句話問的是:「你現在在哪一家公司?」你一定也被問過這個問題。業界的會議、朋友的派對、路上的巧遇、跑去插花的KTV,你坐下來,背後有人拍你的肩…「啊,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哇你越來越年輕了…」(這些沒營養的場面話講完後…) 「那你現在在哪裡?」

  當你真的講出公司名稱,從他皺起的眉頭和遲了一秒的反應可以看出他根本沒聽過,但禮貌上他還是要誇張地驚呼:「哇,好公司好公司,恭喜恭喜!」有一陣子我生病住院,在社交場合別人問我同樣問題。「啊,王先生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您現在在哪裡?」

  「我在台大醫院。」
  「哇,好醫院好醫院,您是名醫,恭喜恭喜!」

這種陌生人也就罷了。很久不見的朋友,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問你健不健康、快不快樂、戀愛了沒有、家人好不好,也是問你在哪一家公司。我們真的在乎別人在哪兒工作嗎?當然不。你老實說,你每天拿到的名片,是不是一半都扔了?我們會問,因為這是判斷對方好不好、有沒有價值最簡單的方式。

  我們假設:如果對方在大公司、有好頭銜、地址在信義區、公司有自己的電子信箱地址、名片上有合乎文法的英文翻譯,那他一定春風得意。如果他在小公司、頭銜乍聽之下不知道在做什麼、地址在巷子裡、用的是中華電信的個人信箱、名片的英文是中文的音譯,那他一定有問題!

  如果你問他在哪裡,而他答案是「休息」、「整理」、「充電」、「沉澱」 ,我的媽呀!我們立刻露出同情的眼光,然後假裝手機響了要離開現場。第二天再跟別人八卦他被炒魷魚的原因,結論通常是他的態度有問題。他當然不願被看扁,只好成立工作室。雖然只有自己一名員工,也得叫某某國際集團。名片上的頭銜是「執行長」,雖然他也要負責清理魚缸。

  我們會這樣勢利,因為社會一向以「學校」和「公司」來評斷一個人的成敗。從小到大,名校的不自覺地抬頭挺胸,外商公司的遞名片時比較神勇。我們對好標籤的人比較客氣,對壞標籤的人立刻存疑。

  小時候辛辛苦苦地唸書,不就是為了求一個好標籤,圖社會給我們善意的偏見?我們擠建中、台大,因為有了這些招牌,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寄生在裡面,什麼事都不做,坐享這些名牌免費贈送的好感。我們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的想法或個性,但仍被大家公認為社會精英。我們雖然從來沒走過伸展台,其實一樣是在靠外表吃飯。

  進了社會更是如此。社會認人,不看個人,而看個人隸屬的族群。你個人究竟是怎樣不重要,因為也沒人有時間搞清楚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別人給你的評價,在於你的「血統」和「家世」,在於你的公司。你拿到一張名片,還沒跟對方講半句話,已經有了結論:名片橫寫的優於直寫的、用阿拉伯數字寫電話的優於用國字的、上市上櫃優於中小企業、外商優於本土。那些說「不好意思,我今天沒帶名片」的人,除非她是林志玲,否則你不會覺得他神祕有趣,只會懷疑他失業心虛。

  用學校和公司來判斷人,你只能判斷他的腦,不能判斷他的心。能進名校好公司的,當然是聰明人。但我們都在名校好公司中見過壞人。而且聰明的壞人,比笨的壞人更可怕。況且有了名校好公司的招牌,做起壞事來更為容易。

  話說回來,需要藉由名片來認識彼此的關係,大概也不是海誓山盟的愛情。所以人的好壞不重要,只要雙方能夠履行權利義務就好。於是社會上大部分關係,都是權利與義務、名片與名片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心與心的關係。我跟你熱絡,是因為你的名片上印著某某公司的總經理。而不是因為你是 王文華,你有你獨特的個性。

  今年年初,我猛然發現:我的生活充滿了名片與名片的關係。去年,我還是MTV電視台的董事總經理,信箱和手機像動物園一樣擁擠,我因此變得狗眼看人低。公司電話響,請秘書過濾。手機響,如果對方沒有先報出公司名稱,我會一時間反應不過來他是誰。假設,當初若是林志玲打給我:「 王先生你好,我是林志玲。」我會極度冷漠。直到她說出:「我是凱渥名模林志玲。」我才會:「啊,你好你好,喔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那你現在在哪裡』?」

  今年年初,我辭去工作。當我不再有那張名片時,相箱和手機變得像殯儀館一樣死寂。我坐下,一個個檢查手機中的名字,發現其中一半不會再和我聯絡了。而我在公司的繼任者,同時間想必增加了很多新朋友。當過主管的人都知道:就任新職時門口擺滿美麗的鮮花,卸甲歸田後門口只剩下扭曲的八卦。

  當我失去名片時,我的世界縮水了二分之一。也就是說我有二分之一的人生,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做某個角色的代理人。做代理人本身沒什麼不好。賺錢養家,光明正大。每個人都有角色要扮演,成人生活就是如此。但關鍵是:當我們卸下角色之後,還有沒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在一旁熱身已久,可以立刻上場做救援投手?而當我們做自己時,還有沒有真正的朋友,可以在烈日的球場,聲嘶力竭地替我們加油?

  我自己是在不上班後才猛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瞞你說,我的救援投手還沒ready,我的啦啦隊大多缺席。這不能怪社會冷漠,只能怪自己粗心。十年的職場生涯,我專注於做好公司給我的角色,全心全意讓名片發光發熱。卻沒有認真做好自己,展現「 王文華」這個人的人性。我有很多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但朋友和情人卻屈指可數。

  不上班的這大半年,我改過自新,讓自己和別人知道:我只是我,不再代表任何其他的人和事。過去,我沾史丹佛、華爾街、迪士尼、 MTV 的光,也鼓勵別人藉由這些名牌來認識我。現在,我必須加倍努力,純粹用自己的生活和作品來和世界交心。對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來說,我的價值因此減少。對親朋好友來說,我的人性突然增加。我是我,寶貝,好或壞,就是這樣。我沒辦法再用名片的蘋果光,讓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讓自己更堅強。

  「You are back!」七月時,一位朋友在Messenger上這樣對我說。我才猛然省悟到:真正的自己,竟然已經失蹤了這麼久。老朋友會說「You are back」,但新朋友還是會問「你在哪裡?」碰到這個老問題,現在我的回答是:Nowhe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直氣壯不如理直氣和

「小姐!妳過來!妳過來!」

顧客高聲喊,指著面前的杯子,滿臉寒霜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姐陪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跟前一杯一樣,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

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面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離開了。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土,為什麼妳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妳,妳為什麼不還以一點顏色?」

「正因為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

小姐說:「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氣和來交朋友!」

每個人都點頭笑了;多好感。

往後的日子,他們每次見到這位服務小姐,想到她「理直氣和」的理論,也用他們的眼睛,證明這小姐的話有多麼正確!他們常看到,那位曾經粗魯的客人,和顏悅色,輕聲細氣地與服務小姐寒暄。



後記:「理直氣壯」不如「理直氣和」,後者更見涵養、更有風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雞的智慧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他很用心地觀察各種雞類的生活形態。

有一天,他在樹林裡發現一隻山雉生了好多蛋,就悄悄地拿了幾個蛋帶回去。

剛好有一隻母雞也生蛋了,他把母雞生的蛋取走,換上山雉的蛋。

母雞看到蛋不一樣,猶豫了一下,但是很快地就去孵這些蛋,既溫柔又謹慎,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小山雉破殼而出,母雞帶牠們到樹林裡,自己用爪子將土撥開,尋找土和樹根之間的小蟲,然後咕咕地叫著那些小山雉來吃。

教授看了好驚訝!因為以前這隻母雞生的小雞,都是餵食人造飼料;這一次,母雞居然知道小山雉不吃飼料,只吃自然界中的食物。

教授又拿了一些鴨蛋讓母雞孵化,母雞一樣耐心地把鴨蛋 孵化成小鴨,然後帶著小鴨到水池邊,讓小鴨在水裡游泳。

這兩件事讓教授明白一個道理──人類認為愚蠢、沒有感情的雞,其實是既有愛心、又有智慧!

牠僅僅幫忙孵蛋就能瞭解新生命的習性,並帶領牠們學習上帝賦予新生命不同的生存技巧。

牠們都能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有著不同的個性、習慣、觀念。但是我們往往會要求鴨學雞鳴,山雉學雞吃人工飼料,強迫他人按自己的意思走。往往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衝突,源自於此。

一個團體能否和諧安定,關鍵就在於團體中的個體,能否相互尊重、包容,以慈悲的胸懷彼此扶持,而非相互計較、埋怨;以清淨的智慧化解紛爭,而非任由無明的情緒蔓延。

一隻母雞能夠以愛心和智慧,對待外形和生活習性皆與自己不同的異類,身為人類的我們,只要肯用心,當然也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彼此相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之道

在好萊塢有這樣一位國際知名演員.

有一次,他在進影棚演出之前,一位朋友提醒他,鈕扣上下扣反了.

他低頭看了看,連聲向朋友道謝並趕緊扣好鈕扣.

可是等他的朋友走開以後,他又把鈕扣上下重新扣反.

一個年輕人正好瞧見這一個程,十分不解地問他究竟是這麼一回事

知名演員說,他今天扮演的是個流浪漢,扣反鈕扣正好表現出他不注重行象,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面.

年輕人聽了更是困惑地問道:{可你為什麼不向朋友解釋,或者說這是演戲的需要呢?}

知名演員坦然地笑了,說:{他提醒我是把我當作真正的朋友,是出於對我的關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釋個清楚,就極有可能繞他認為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準備的,有一定原因的需要.這樣一來,久而久之,誰還能指出我的缺點嗎?在他們眼裡,我的缺點也可以被認為是個性使然,而這恰恰是我必須要改善的地方.}


注:對於不斷奉承你的朋友必須特別小心,因為真正的朋友,除了愛與關懷之外,也會適時題出忠告與批評的異議人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鮮奶

一個窮苦學生,為了付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貨品。
到了晚上,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餓,而口袋裡只剩下一個小錢。
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
他沒敢討飯,卻只要求一杯水喝。

女孩看出來他飢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
他不慌不忙地將它喝下。而且問說,『應付多少錢?』
而她的答覆卻是:

「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
於是他說:「那麼我只有由衷地謝謝了」

當郝武德‧凱禮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

而且對上帝與對人的信心也增強了起來。
他原來已經陷入絕境,準備放棄一切的。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當地醫生都已束手無策。
家人終於將她送進大都市,以便請專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
他們請到了郝武德‧凱禮醫生來診斷。
當他聽說,病人是某某城的人時,他的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輝。
他立刻穿上醫生服裝,走向醫院大廳,進了她的病房。

醫生一眼就認出了她。
他立刻回到診斷室,並且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
從那天起,他特別觀察她的病情。
經過一次漫長的奮鬥之後,終於讓她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

最後,批價室將出院的帳單送到醫生手中,請他簽字。
醫生看了帳單一眼,然後在帳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

就將帳單轉送到她的病房裡。

她不敢打開帳單,因為她確定,需要她一輩子才能還清這筆醫藥費。
但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而且帳單邊緣上的一些東西,特別引起她的注目。
她看到了這麼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
簽署人:郝武德‧凱禮醫生。

眼中氾濫著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著:

「 上帝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藉由眾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著。」


如今你可從兩件事中,任選一件:
1. 你可將它傳揚出去或傳播一些積極的信息
2. 或者你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無動於衷一樣。


買不到的禮物
微笑,出自內心的,為周圍的人。
問候,不是應酬的,為認識的人。
聆聽,不帶批評的,為與你談話的人。
鼓勵,加油打氣的,為不敢走下去的人。
感謝,非習慣性的,為共事的人。
祝福,溫馨虔敬的,為遠方的友人。
反省,謙虛自持的,日常的言行思慮。
節省,大大方方的,為不必要的面子。
犧牲,甘心情願的,為更高的價值。
包容,心平氣和,為令人生厭的事物。
寬恕,帶著諒解的,為有意無意的傷害。
祈禱,全心投入的,為小我、為大我。
讚美,全心全意的,為一切生命的存有。

我們真正渴望什麼?我們能做什麼、給什麼?
就把這些「買不到的禮物」分享給你關心的朋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4-2012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生十大分類

1.【聖人型】
學名:模範學生。俗名『好學生』,渾名『書呆子』(其他別號無數不及備載…)
特徵:上課筆記,照單全錄,之乎者也,決不遺漏
功能:考前總筆記出處
座右銘:一筆走遍天下
出沒地點:80% 以上出現在一至三排,講桌前面
理想職業:拾荒者

2.【標準型】
學名:專業學生
特徵:上課渾渾噩噩,下課快快樂樂
功能:保持班級人數,維護師長尊嚴
座右銘:有筆記就抄,有考試就考
出沒地點:幅員遼闊
理想職業:公務員

3.【一心 N 用型】
學名:地下學生
特徵:狀似用功,實藏玄機,舉頭有老師,低頭別洞天
功能:磨練老師耐心
座右銘:一寸光陰一寸金
出沒地點:依段數高明分布,原則以技術高者為前
理想職業:編輯人員

4.【老僧入定型】
學名:標本學生
特徵:下棋高手,釣魚能人,魔音貫耳,不動其心
功能:維護教室安寧(打呼者除外)
座右銘:以不變應萬變
出沒地點:分布廣泛, 90% 為間歇性發作
理想職業:靈煤

5.【靈魂出竅型】
學名:超能力學生
特徵:神遊太虛,來去自如,偶而傻笑,自得其樂
功能:尋找中……
座右銘:無入而不自得
出沒地點:呈點狀分布,82% 散布中間
理想職業:精神病院住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穿梭自如型】
學名:業餘學生
特徵:有緣身在同班中,不識其人真面目
功能:消耗剩餘之公假單
座右銘:來無影,去無蹤,神龍見首不見尾
出沒地點:﹝有他的座位嗎?﹞
理想職業:間諜

7.【穩如泰山型】
學名:霸王學生
特徵:畫地為王,地盤穩固,橫行霸道,目中無師
功能:加速老師血液循環
座右銘: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出沒地點:最後一排
理想職業:山寨寨主

8.【無恥亂問型】
學名:問題學生,又名『愛迪生』
特徵:懂也問,不懂也問
功能:訓練師長口才
座右銘: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沒地點:人數稀少,多具慣常性發作傾向
理想職業:立法委員

9.【自言自語型】
學名:自閉學生
特徵:絮語繁雜,叨叨不休﹝嚴重者手舞足蹈,不能自制﹞
功能:增加上課情緒
座右銘:老師說,我也說,老師不說,我還是說
出沒地點:星狀分布
理想職業:廣播人

10.【無辜倒楣型】
學名:無辜學生
特微:因遲到沒位子,被迫坐在前面對老師傻笑
功能:不致於全班陣亡、使老師沒面子
座右銘:我下一次一定不遲到了
出沒地點:前面三排
理想職業:老人看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4-2012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走的路,都是下坡

有一陣子我常爬山,倒不是因為興趣,而是為了鍛鍊身體。那一陣子我每天早晨都會穿著T-恤、運動褲到離家不遠的小山仙蹟巖去健行,剛開始時,或許是因為平時太不常運動,還沒爬到半山腰便已「呼~呼~」地氣喘如牛,最後乾脆選擇提早下山回家,但想想:「這樣子太丟臉了吧!如果人家問起:『你去爬山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啊?』不挺尷尬的嗎?」

於是,我索性下山時慢慢地走,拖長待在山上的時間,這樣回去了也比較不會被熟人揶揄(一笑之)。下坡的路果然舒服多了!可幾天後又想想:「這樣子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隔天便又恢復了當初的決心,決定多流點汗,多出點腳力,盡可能地向上爬,當然,又爬得像當初那樣氣喘如牛了! 然而這麼下定決心地爬了幾週後,體力居然也精進不少!不用花之前八成的功夫,便已可一下子爬到了山頂,愉快地鳥瞰那一帶的景色,沿途還可以輕鬆、悠然地看看樹稍的松鼠,享受早晨清新的空氣與涼風。不但達到了鍛鍊身體的目的,還額外地擁抱了都市叢林裡難得接觸到的芬多精與大自然。

有的時候我常覺得:人生,就像是去爬一座山一樣,那些好走、舒服的路,往往都是「下坡」!方向都是向「下」的,如果您期待自己的人生向「高」處行,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就必需在偷閒與上進間有所取捨。 可不是嗎?

面對一個得罪自己的人,要放寬心胸去饒恕他很難,但要順慾去報復他卻很容易,然而這麼做多了,您的氣度與修養就會每況愈下;在學習的路上,若選擇勤奮廢嘻便會很累,但選擇抱枕以暇便輕鬆多了,可這麼做絕對會讓一個學子的成績一落千丈; 做任何一份工作,打拼都會比較累,打混就簡單多了,但時間一久,您在該領域的身價與行情就必會直直跌!

人生如爬山,好走的路,都是「下坡」。如果您希望自己的修養、學業、工作…能夠有所提升,有所進步,就必需多流點汗,多出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原理:為何上司總是無能?

每一個上班族,心中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為何我的上司這麼無能?」
「為何他這麼無能,竟然可以成為我的上司?」沒錯,幾乎每個人都曾在職場上碰過無能的上司。
對於「無能上司」這件事,上班族一般不外認為,一定是這個人很會拍老闆馬屁,亦或者是個笑裡藏刀的小人,再不然就是運氣好,甚至跟老闆有一腿(親戚關係也算有一腿)……。
這些理由都沒有錯,肯定也出現在某些職場,但也不盡然對。比較公允而合理的解釋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博士(Dr. Laurence J. Peter,1919~1990)在《彼得原理:為何事情總是搞砸了》一書中所提出「彼得原理」。
當年勞倫斯彼得博士完成《彼得原理:為何事情總是搞砸了》一書後,並不是一開始就被世人當作偉大的定裡看待。彼得在1964年把書稿投給麥格羅希爾出版社時,編輯回覆說:「我覺得這樣一本書不可能賺錢,因此我們對它沒興趣。」
這不是唯一一次的退稿,此後,彼得博士連續被三十家出版社退稿。最後一家出版社以兩千五百美金買下了該書,並印了一萬本。沒人看好這本書,卻在出版第一年就賣出了二十萬本。並且在1970年一整年都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後來更被翻譯成三十八國語言出版。
什麼是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指的是,在一個層級分明的科層組織中,一個在原有職位上工作表現良好而獲得升遷到更高職位的人,最後將會升遷到他所無法勝任的職位。
科層的無效率:升遷不勝任
根據彼得原理,每個人在職場工作的人,最後都將被升遷到自己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上,然後才停止升遷。那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的主管明明就很無能(或者至少比自己無能),卻能夠待在比我們高的位置上。因為,他們過去都是因為待在自己所能勝任的位置,替公司立下汗馬功勞,進而被升遷。
舉例來說,組織中一個原本專司研發設計的工程師,由於創意不斷,替公司開發出許多賺錢產品。於是,不斷被拔擢,最後在研發部門已經無官可升,董事會便決定將之升為管理職,甚至擁有董事席次。
然而,這個專長研發設計的男人,其實是個不善交際,不懂領導統馭的人。當公司為了滿足組織升遷(以做為獎勵)制度的合理性,而將此男人升遷到他能力所不能及的職位上時,便註定了,他將無法再升遷,無法再替組織做出貢獻,進而出現科層的無效率,從而也壓抑了該名員工的才能與價值。
適才適位:多元發展職階、職銜
彼得原理提醒我們,一個不斷升遷員工, 若學習成長以跟上所升遷後職位的速度太過 緩慢,甚而無法適應新升任的工作時,終將 停滯在其所不能承擔的工作上。
「彼得原理」解釋了人們普遍疑惑卻又不 知原因的「工作不勝任」現象。彼得原理一 方面非常直接的告訴我們,評估自己是否到 了再也無法往上的極限;二方面則是提醒, 可以透過組織編制的調整,避免將員工升遷 至其所無法擔任的職位上。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其專長,也有其侷 限,某些侷限可以透過學習而突破,但某些 不能。對組織來說更重要的是,與其讓某一 個員工學習他所不擅長的,好將其按組織規 定升遷到某種員工不能勝任或不希望從事的 職位上,還不如多元發展組織職階、職銜, 讓每一種才能的員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 位上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獲得相應的 報酬。
例如前面舉例的研發專才,就不要將之升 遷到管理職,較好的作法是設置更完備的研 發部門職銜(職等)與福利,使其可以待在 擅長的領域內工作,且獲得同等尊重。
在《彼得處方》、《彼得計畫》、《彼得金字塔》等書中,彼得博士接連提出了幾種解決升遷不勝任現象的辦法,像是:懂得自我反思、自我提醒、善加利用理性思考,做事以先就取得了解。懂得設定目標方向和計畫,不相信權威,凡事「小題大作」,試圖簡化工作內容,降低科層組織的複雜性,不斷自我充實,積極投入重建科層金字塔等等。重要的是使自己願意並有能力自救,便可能解開「升遷不勝任」的彼得原理魔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正在比嗎?

1~4歲  比可愛

5~7歲  比聰明學藝(幼稚園)

8~12歲  比成績(國小)

13~15歲 比cool(國中)

16~18歲 比帥(高中)

19~22歲 比女友(大學)

23~24歲 比體力(當兵)

25歲   比學歷(找工作)

26~27歲 比汽車

28~32歲 比老婆

33~35歲 比小孩

35~40歲 比事業

41~50歲 比房子

51~55歲 比錢

56~60歲 比媳婦

60~65歲 比聲望

66~70歲 比子孫

70~75歲 比健康

75歲   比老...


你正在比嗎?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但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管別人吃什麼呢?

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與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可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豔羨,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唸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陶器,一旦存滿了錢,就要被人敲碎;

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一直沒有錢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貴重的古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次就記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變動,那就是你成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爾蓋茨 致青年的黃金準則

1.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
2. 這個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 剛從學校走出來的時候不可能一年掙4萬美元,更不會成為哪家公司的副總裁,還擁有一部汽車,直到你將這些都掙到手的那一天。
4. 如果你認為學校裏的老師過於嚴厲,那麼等你有了老闆再回頭想一想。
5. 賣漢堡包並不會有損於你的尊嚴。你的祖父對賣漢堡包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稱之為“機遇”。
6.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過錯,不要將你理應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他人,而要學著從中吸取教訓。
7.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樣乏味。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為你付賬單,給你洗衣服,聽你談你有多酷。所以,在對父母喋喋不休之前,還是先去打掃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 你所在學校也許已經不再分優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並不如此。在某些學校已經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學校會不斷地給你機會讓你進步,然而現實生活完全不是這樣的。
9. 走出學校後的生活不像在學校一樣有學期之分,也沒有暑假之說。沒有幾位老闆樂於幫你發現自我,你必須依靠自己去完成。
10. 電視中的許多場景決不是真實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必須埋頭做自己的工作,而並不像電視裏演的那樣天天泡在咖啡館裏。
11. 善待你所厭惡的人,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為這樣的一個人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分享,生命是彩色的

因為喜歡分享,我和妻子在貧困的日子裡,仍然覺得甜蜜,也因為鼓勵分享,我的企業裡平添許多很棒的創意。
如果有人問:「你認識的黑幼龍是什麼樣的人?」每個人可能有很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回答「他很喜歡分享」,那麼,這個人一定很了解我,他抓住了我最有特色的一點,就是善於「分享」。
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先生是大學教授,太太是家庭主婦。先生在家裡的時間多半在看書,她自己則一直在摸家事。我問她:「你們平常談話嗎?」她說:「沒事就不談了。」
我聽了非常驚訝。在我家,如果我跟太太各做各的事,就表示有人在生悶氣、心中不滿,或者我們剛剛吵完架。如果沒什麼特殊狀況,我們一定會交談,「分享」是我們家最重要的相處模式。
我跟我太太剛結婚的時候,住在分租來的一間小房子,下班回家,兩個人擠在同一個空間裡炒菜、煮飯、洗衣服、哄小孩睡覺,屋子裡晾滿萬國旗似的尿布。孩子常生病,我很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我們在看病途中,把太太的嫁妝包括戒指、首飾都賣掉,才湊到足夠的錢回醫院繳醫藥費。
但是,每天晚上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事,我和太太坐在床上天南地北聊啊聊,分享工作一天的心得、挫折和開心的事。回想那一段日子,因為擁有這樣分享的甜蜜時光,我從來不後悔吃過那麼多苦頭。很幸運地,我們這種喜愛分享的特質,影響了全家人。
有一年,我母親生病住院,我去探病,女婿下班也先來醫院。我問他今天工作如何,他馬上從口袋掏出一張卡片,看了看,開始講發生哪些事、老闆對他說什麼話。我啼笑皆非,問他:「為什麼把一天所有不快樂的事都寫下來了?」
原來他是要配合我女兒。女婿如果工作受挫,回家會悶著不肯講話,但是我女兒很喜歡談話,他聽著聽著,就忘記發生過的事情了。於是,他想出這個辦法:把事情記在紙片上,好能與我女兒分享。
分享不是倒掉心情垃圾,反而是發現個人潛力的好方法。
你可以看見自己的心靈窗戶嗎?
每個人的內在都知名的「周哈裡窗戶理論」(Johari Window)指出,像一扇窗,
分成四個方塊。第一塊是自己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的部份;第二塊是自己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第三塊是別人看得到、自己卻看不到;第四塊則是自己和別人都沒有發現的。
和人分享的時候,第二塊和第三塊會愈來愈小,第一塊則會愈來愈大,因為你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別人也會把他所看見的部分告訴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許多人都認為,只有在工作、當官或做學問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人的潛力,其實還有其他方法。這幾十年來,我覺得自己進步很快,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很喜歡跟別人分享,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於是在面對困境時,也更容易找到解決方式。長時間下來,跟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比起來,差別愈來愈明顯。
不管是公事或個人,許多好點子、好的做事方法、好的觀念,都是透過真誠分享才能獲得,光靠一個人絞盡腦汁,不是那麼容易突破。
一個喜歡分享的企業,真的佔便宜、真的有福氣。
生命活水在分享中湧出透過分享,人的發展也會比較平衡而完整。
我和太太到一個朋友家拜訪,她先生和我們打了招呼,就到另一個小客廳去看書,留下太太跟我們聊天,他們夫妻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太太還讚許先生是一個專心做學問的人。
可是我深深感覺,少了心靈交流,他們的家庭生活失去太多寶貴的部份,包括親子樂趣、彼此作為對方的情感支柱。
後來,他們的小孩偷偷抵押房子,拿去買股票,二十幾年的積蓄和努力全都泡湯。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如此努力很不值得,非常傷感。我想,如果他們多一點分享,甚至於少一點學術成就,就不會有這種遺憾了。
我在家裡也玩一些分享的活動。比如,我讓全家六人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都用一個字來形容另外一個人,大家想啊想,常常會冒出驚人之語,而在這樣的互動下,無形中也增加對彼此的了解。
巴勒斯坦有兩個內海,一個海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和魚類,叫加利利海;另
一個海裡面卻沒有任何生物,叫死海。為什麼有這個差別?因為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後,將水給了下游,而死海納入上游的水之後,卻沒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積大量的鹽分,沒有生物能存活。一個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樣,豐沛而且充滿活力。
但是,要容納愈多的活水泉源,需要愈寬大的胸懷。歌德就說過:「能分享他人的
痛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的快樂的,是神。」
散步也是一種分享。那麼,如何培養分享的能力?
首先,要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和成就,了解他為什麼做得到。接下來,練習表達的能力,你要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優點、有成就的人,不要怕別人嫌你不好。第三則是傾聽,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不喜歡聽別人講話。
我有一個朋友是很有名的教授,大家聚在一起時,他一個人講個不停,很少聽別人講話。他當然是一個口才很好、很有學問的人,可是不會是一個很好的分享夥伴。最後一點,要會問問題,有了彼此激盪的機會,想法就會更精彩充實。
有一個方法可以用來判斷,你的分享方式是真的分享或虛應故事,那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想做」。如果你沒有意願,就不是真的分享,如果會想做下去,那麼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激勵你繼續與人分享。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是一起吃飯、看電視或到海邊散步,都是一種分享的過程。
我常覺得,有許多婚外情的發生,都是因為彼此間有了分享與互動,彼此談得開心,勝過與其他人對話。有人喜歡到酒廊、Piano Bar 去,可能也是因為,在那裡就是有人可以聽他講話,回到家裡則沒有這種分享的感覺。
如果家裡也可以是Piano Bar,該有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前研一著作 上班族生死存亡戰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上班族?隨波逐流、終日茫然,把身心和時間,賣給你的老闆、沒有自主性的上班族?大前研一在本書中,不但描繪未來上班族的型態,激勵年輕讀者努力現在,投資未來,更現身說法告訴讀者,自己的努力過程。
大前研一將服務業人口分為「單純勞動集中型」、「知識藍領階級」和「知識白領」,認為只有知識白領有未來。

微軟紀元(After Gates)十四年的今天,日本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蓋茲在哪裡?
一九八五年,微軟發表視窗第一版,CNN開始全球同步傳訊,網際網路普及加速,這三大要素把全人類推向微軟新紀元。
回想當時,美國經濟跌入谷底,日本卻沈醉在泡沫經濟的歡愉中。然而,十四年後的今天,局勢逆轉,美國一片榮景,日本國內二十大銀行倒了兩家,四大證券剩下三大證券,日本政府揮霍稅金60兆日圓(約合15兆台幣)振興景氣,效果尚未顯現。
對挑戰者來說,危機就是轉機,深陷危機的日本,其實充滿了指向成功的轉機,問題是蓋茲在哪裡?
大前研一在本書中,不但描繪未來上班族的型態,激勵年輕讀者努力現在,投資未來,更現身說法告訴讀者,自己晉升麥肯錫顧問日本分公司社長職位的努力過程,不僅對日本上班族,相信在跨國競爭的時代,對台灣的上班族也有參考價值。

上班族面臨生死存亡戰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上班族?
每天通勤上班,時鐘一過了下午五點,心中就暗自高興又可以領加班費……,你只是一個把身心和時間,單純賣給你的老闆、沒有自主性的上班族?
如果,你明天上班,老闆要你從今以後,不必到公司報到,每天在家裡工作,並根據你工作產生的附加價值來決定薪資的話,你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水?
你看看區公所的職員,自己的窗口沒民眾來,就喝咖啡看報上廁所,每天做的事都屬於「消化型的業務」。如果這些公務員想提高工作的附加價值,大可以動動腦筋,想想如何把資料檔案整理得更好找、更有秩序,如此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創造型的業務」。
區公所的職員只是一個例子,今後在數位網路的時代,一通電話就能申請戶籍謄本或印鑑證明,消化型的業務將從我們的周遭消失。
現在,服務業人口佔日本總就業人口的65%,這個比重將愈來愈高,不久的將來,預期可升高到80%,屆時,服務業的人力將出現三極化的現象。
第一類型是「單純勞動集中型」,像在旅館鋪床單、清掃的服務生,或者是在速食店炸薯條的店員。
在移民國家的美國,移民勞動人口流入這些行業,大幅降低薪資水準,但日本不接受移民,所以薪資能維持一定水準,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有些白領階級看來外表光鮮,勝人一等,其實和漢堡店的店員沒什麼不同。我曾經拿三百萬日圓到日本某銀行,哪裡的行員只會勸我存成定存,但當我拿到香港的銀行,他們卻很積極地詢問我這筆錢是否不急著用,想辦法幫我設計一套資金運用計劃。日本的銀行行員,和只會炸薯條的店員是一樣的。
第二是「知識勞動集中型」,從事的是知識附加價值的工作,但以時間計算給薪,又稱「知識藍領階級」。例如工程師,收入是第一類型的四、五倍以上。

光碟片上場 律師靠邊閃
不過,知識藍領階級,如只會死記法律條文的律師、只會記帳的會計師、只會遵循教育部指示的教員,將來都可能被光碟CD-ROM取代。
在美國,已經出現一片只要98美元的光碟,叫做「Quicken」的家計簿,一般家庭不需要求助會計師,就能算清收支情況。還有一種叫「Family Lawyer」的軟體,囊括一般租約、離婚、遺書、保險的法律問題,省去大事小事求助律師的麻煩。
這些套裝軟體的問世,預期將造成90%的律師、95%的會計師淪落成套裝軟體的操作員。
要避免不被軟體取代或淘汰,只有努力創造光碟提供不了的附加價值,例如活用套裝軟體,為顧客分析投A種保險有什麼利益,投保B保險風險程度如何等。
醫生也是,日本過去為了培育醫生,在每一縣都設立一所醫學院,現在實在有些供過於求,醫生如果只是開著門,消極地等病人上門求診的話,遲早會關門大吉。但是現代人很願意在「預防疾病」上花大錢,如果醫生從「醫病」轉變為「健康顧問」的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則是「知識白領」,以知識附加價值的成果來決定薪資,和第二類型的薪資收入差距別更大。第二類型的電腦繪圖員年收入1200萬日圓(約合300萬台幣),第三類型知識白領的年薪,至少是四倍,甚至十倍以上。
知識白領必須和分布全球的工作夥伴,時常保持聯繫溝通,所以英文能力是必須的,而且要像好萊塢導演史帝芬史比柏一樣,會寫劇本又會製作,具備高度的多項工作能力。
二十一世紀國家的競爭力,就在於能擁有多少第三類型的勞動力。因為只要掌握第三類型的人才,放眼全球,隨處可以找到第二類型和第一類型的勞動力。
可惜的是,日本人口少,又不是英語國家,要想成為知識白領,個人的努力是決定的關鍵。

日薪三十五萬台幣
我進麥肯錫顧問日本分公司的第三年,拿到一天150萬日圓(以今日匯率換算,約等於一天35萬台幣)的薪水,在七○年代的當時,是破天荒的水準。
當時我只有二十九歲,對企業經營一竅不通,是個百分之百的門外漢,從大學三年級到MIT取得博士學位、進入日立,都一直研究原子爐的設計,根本不懂企業經營,因此還曾被共事的美籍同事嘲笑為「公牛身上的乳房」(完全沒用處的人)。
我下的苦功是看公司過去的資料,白天我翻譯和回答來自國外詢問日本市場的問題,下班以後到深夜就一直研讀資料,了解過去的顧問案例。每天搭晚上十點四十八分的電車回家,週六、日也到公司報到,這樣下工夫,才慢慢初步了解公司的業務和解決經營問題的手法。
更大的難關是要改變自己的個性。我本來在人前面說話會害羞、不知所措,為了克服個性上的障礙,我用錄音方式,假想自己正對大公司老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有時候要面對外國客戶,所以還用英文做簡報,講完以後就反覆聽錄音帶,修正沒有說服力的地方,一直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4-2012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了提升自己的思考速度,我在每天通勤電車中,第一眼看到的廣告,就定為當天的題目。例如,蕃茄醬公司的社長要求提高銷售量的方案,我就思考用什麼樣的宣傳方法、銷售方法來達成目標。日復一日,每天不只是一個題目,甚至一個車站一個題目,到下一站馬上換其他廣告,訓練出「對顧客提出的問題,馬上能在腦子裡分析、找答案」的迅即反應能力。
我原本有記錄大小雜事的習慣,在麥肯錫的第一年,我把學習經驗全部寫在筆記本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統帥雜誌》替我出書,書名為《企業參謀》,賣了十六萬冊,一時名氣大噪,演講邀約不斷,一年幾百場,那時候我還不到三十二歲。也因為此書暢銷,麥肯錫日本分公司湧進大批顧客,往後十年,我受邀到各國演講日本式經營,在國際會議上和一流大企業的老闆平起平坐。

不做知識懶蟲
不能靠國家,不能靠企業的時代,上班族要如何提升自己為知識白領?

不做知識懶蟲。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

第一,不做知識懶蟲。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你可以在上班時間動腦筋思考改進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充電學習。
我認為從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是「魔鬼的十五年」,因為三十五歲的人大多進入公司有十年的年資,工作熟練之後,就不求知識上的長進,只會汲汲於人際關係,自我發展停頓,進入魔鬼的十五年。
即使現在,我每年決定一個新題目,例如稅法、金融體系、經濟開發,東歐、中國大陸等,在寄賀年卡的時候對周遭朋友宣布,給自己一些壓力,再廣泛地從網際網路、報章雜誌,甚至自己到國外參觀,蒐集第一手資訊,然後把成果寫成一本書,持續二十年,累積不少跨行知識。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限,特別是公司的「職務規定」,有害於培養知識白領。
公司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都不相信員工,把員工當小孩子看待。例如出差費用定得死死的,啤酒、小菜都不能報帳,但如果報帳的員工判斷這些花費,對公司有貢獻,企業應該相信員工,授權決定。
三十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單位,一個月電話費上限是一萬日圓,打完電話還要在規定的筆記本上,記入目的、對方和時間。

三十歲以前失敗三次
還記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後院散步,總務部的人要我回座位。「為什麼?」我問。「現在是上班時間,」總務部的人回答。「我在設計上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在安靜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說明。「不行,請你在位子上思考,」總務部的人一臉不悅。
我一直認為,以遵循公司規定為最高準則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創造新的規則?只會鑽營、想辦法升遷的人,怎能站上無國界競爭的世界舞台?
第三,不要怕犯錯,要有勇氣重新開始。沒有失敗過的人和企業,想法僵硬,我認為三十歲前應該失敗三次以上。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被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導成害怕失敗、避免失敗。
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失去創新的能力。看看電腦語言,二十五年變了五回,家電產品的功能更是一代超越一代。這些進步都是從否定推翻出發,經營手法又何嘗不是。

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

我還有一個經驗,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
如果當時我答應留在日立,就不會到麥肯錫發展。五十歲時,我退出麥肯錫,稍後參選議員和東京都長,後來決定從此不參與政治活動,都沒有一絲「可惜」的心裡。
年輕人更可以重頭來,但決定的時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不能留後路,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第四,不挑工作。我在麥肯錫看過幾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個清楚的差別,成功的人不論什麼工作都不挑。不討厭、不選擇工作,不論什麼工作都積極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從中一定可以學習成長。
很多人以為現在不是白手起家的時代,個人再努力,也打不過既有的大企業。

尋找日本的蓋茲
但你看看在網路上賣書的亞馬遜,靠電話接單生產電腦的戴爾、Gateway2000,在網路上賣旅行團的Traveler's Advantage,都是用新手法在舊有的行業裡打出新天地。他們資本小、員工少、沒有上下游廠商,也沒有大銀行當靠山,但他們用網路技術彌補營業力和販賣力的弱點,直接和消費者對話,以小搏大,穩定成長。
另外一個成功的例子,只要利用像聯邦快遞這種遍布全球的輸送系統。即便從日本,也可在四十八小時內,送貨給美國顧客。以往你可能要透過商社、大盤商、零售商,才能到達顧客,現在可以跳過他們,直接敲顧客的門。
看了這些例子,誰說不是個人白手起家的時代呢?危機便是轉機,問題是,日本的蓋茲在哪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溫情攻勢

溫情,是一種柔術,一種攻勢。用柔軟的身段、溫和的手腕,也可以發動致命的一擊,比雷霆萬鈞更有效。

這兩年台灣經濟走下坡,國營、民營、大企業、小公司,甚至鐵飯碗的公家機構,紛紛忙著瘦身,試圖藉助減少負擔來度過難關。風行草僵之下,竟然在職場創造出時髦問候語:「你們公司的優退條件怎樣?」

優退也者,是服務機構為了達成縮編目標,向員工拋出的紅蘋果。在一定時限以內,只要員工自願退職,就可獲得比正常狀況優厚的退休金。縮減人員是既定政策,非達成不可,但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何況一下子要送走大批神明,豈是易事?因此採用軟性手段,誘使員工主動求去,大家笑著分手,既免糾紛抗爭,彼此也都賺到面子裡子,好歹落個雙贏結局。

心甘情願挨一刀》

這招當然高!以效果來說,通常只要紅蘋果給得夠大顆,業績不會太差:以手段來看,手握一把刀,臉上卻笑咪咪,最厲害的是能令挨刀者心甘情願伸出腦袋。發明這法子的人,理應受天下老闆一拜。

現代化的優退策略難以追究源頭,不過優退精神的範例,倒是可以遠溯至宋太祖趙匡胤先生。

話說原本擔任禁衛軍頭子的趙先生,藉職務之便搶下皇帝寶座之後,開始擔心皇位不穩的問題。宰相趙普一針見血指出:「制度上君弱臣強,兵權都在重臣手中,當然容易造反!」趙先生聽進耳裡,立刻有了盤算。

某一天,趙皇帝的老朋友們,也就是當初為他披上黃袍、擁立他登上皇位,現在分別執掌禁衛軍要職的功臣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繹、趙彥徽等人,接到皇上邀宴的通知。一行人歡喜赴宴,果然席間珍饈美饌,君臣開懷暢飲,氣氛愉悅之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搬出兩面手法》

就在這種氛圍下,趙先生開口了,訴說自己「席不安枕」,擔心有人覬覦王位,尤其眼前手握兵權的這群人最容易黃袍加身!做臣子的突然聽到皇帝老闆這番表白,又講得如此赤裸,以為快要大禍臨頭了,哪有不驚慌的?這時趙先生趁機慷慨指點光明大道:「你們放棄兵權,買一塊良田、一批歌舞伎安享天年,每日飲酒作樂,不是很好嗎?這麼一來,我們君臣永遠不會產生猜疑,而且我也會和各位聯姻,保持長久的關係。」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立刻上表稱病,自動要求解除兵權。趙皇帝當然愉快批准,免除他們的禁軍職務,改由資歷淺的擔任,也等於收回禁軍掌控權。這場以兩面手法進行的人事攻防戰,歷史上稱為「杯酒釋兵權」。

說它兩面手法,因為趙先生一面扮著笑臉,一面高舉鋤刀。明明是奪取權勢的鴻門宴,偏偏營造了歡樂的晚宴氣氛;其實優勢在自己手中,卻故做哀怨地博取同情;手上一刀就要砍下,嘴巴卻是軟言相勸…如此高妙的操作手法,不成典範也難!

趙皇帝後來如法炮製,演出續篇,這回對象改成鎮守在外的節度使王彥超等人,他的台詞則是軟軟的那一套:「讓各位老臣擔任藩鎮的苦差事,忙碌又艱鉅,實在不是我的本意啊!」雖然甜言蜜語,背後的意思卻很清楚,於是眾節度使紛紛告老還鄉,遂了皇帝老闆心意。

超低姿態擊出重拳》

拆解「杯酒釋兵權」招式,可看出幾個步驟:首先是釋放友善氣氛,作為背景音樂,暗地壓抑對力銳氣怒氣,不使發作;其次身段放軟,以示弱替代高壓,爭取對力認同;接著亮出紅蘋果,在對方眼前晃動;最後表達堅定態度,斷絕討價還價動作。

覺得這模式眼熟嗎?其實它的使用率挺高,只不過大都為簡易版。

「明天中午有空嗎?我請你吃飯!」經理如是說。懷著興奮心情赴約,結果聽到這樣的說辭:「我知道你很認真,但是公司要轉型,需要其他專長的人才,如果編制可以擴大。我一定留你,但是現在…我儘量偽你爭取,公司願意多付一個月薪水…」

「David,我周末到台灣,一起用餐吧,我請客!」興致勃勃去見代理品牌的總公司代表,卻遭悶棍打擊:「我們都知道你做得很好,多虧了你,我們的品牌才能在此地建立知名度,但是董事會決議收回代理權,自行設立分公司。真的很遺憾,為了答謝你這幾年的辛勞,我們願意…」

「杯酒釋兵權」出招,有時是大環境下的無奈,有時卻是喜新厭舊的實踐。了解箇中奧妙,有助於關鍵時刻的應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旁的「好」說不清,看不明

是不是這樣?

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以及他所做的事,總是那麼容易淡忘,隨著時間的河,慢慢迆灑而去然後,被遺忘。

最後,只剩下一個模糊的感覺,一個不確定的「好」字。

當朋友們談起以往的愛情時,總會幽幽渺渺的嘆口氣,慣性的說道:其實他對我很好。

問了好多位朋友,哪裡好?他哪裡好?怎麼好法?

朋友們陷入思緒,想了半天,卻說不出所以然來,所有的恩恩義義只換化為一個好字。

若強要她們說個明白,嗯嗯啊啊了半天,全都是細細碎碎的,一些生活上的瑣事。

這才是幸福吧,我想。

「好」本是一種感覺,難以著墨,只能用心體會。

當關愛全傾注在生活上時,是那樣平凡,那樣不著痕跡,那麼簡單而細微,如何能說分明?

當妳有同等心意時,不言自明,只看妳珍不珍惜,把不把握。

可惜,大多數的人總是不滿足,因為不曾轟轟烈烈,沒有激盪飄搖,所以這麼基調、低調的「好」,便不容易記住,不輕易擱在心上。

那什麼會留住呢?

心中惦著的,多半是殘害心靈的那個人,所有的壞與傷,總是在夜深的寧靜裡,咬噬人心,啃噬記憶,令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總要鬧到天明,才肯稍稍罷休。

好的事難記於心,受過的傷卻緊緊尾隨,形影不離。

這就是記憶。不公平,而且弔詭。

身旁的「好」說不清,看不明,可以久遠的「好」,卻歷歷在目,隨時可以拿來說嘴誇耀與比較。

是不是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2:56 PM , Processed in 0.07451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