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ygense

历史照片中心<--所有照片请放到这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红1方面军从江西省瑞金开始长征。

红9军团部分干部合影
红军长征中(1935年3月至5月)单独行动的红9军团部分干部到达陕北后于延安合影(后排左起第5人为军团长罗炳辉、前排左起第3人为军团政治委员何长工)。


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住过的石洞


1935年9月,红25军与红26军、红27军在陕甘苏区延川县永坪镇会师,成立了红15军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红1、2、4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于1936年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第1排(坐者)右起:1.聂荣臻、6.萧克、7.罗炳辉、8.徐海东;第2排(蹲者)右起:6.杨尚昆、7.杨成武、15.萧华;第3排(站者)右起:3.任弼时、10.陈赓。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前排左起:陈文彬、李建良、罗志敏、刘道生、陈文彪、颜金生、李贞;中排左起:陈希云、朱瑞、卢冬生、王震、甘泗淇、贺炳炎、陈伯钧、贺龙、任弼时、左权;后排左起:1.王定一、2.朱绍田、3.张子意、5.黄新廷、6.刘少文、7.成钧、8.周士第、10.廖汉生、11.关向应、13.谷志标、14.朱明、15.王绍南、16.戴文彬、18.李井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平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与军警搏斗的情形


上海各界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在陕北


毛泽东(左)、周恩来(右)在陕北合影


毛泽东(左)、朱德(右)在陕北合影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自右至左)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11月3日,同盟会会员陈士英等在上海领导起义。11月4日,上海光复,成立沪军都督府。随即派兵往苏州,迫江苏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在上海


1911年11月22日,川东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重庆,成立“蜀军政府”。11月27日,成都官绅策动四川独立,组成“大汉四川军政府”。1912年2月,两军政府合并,在成都设立统一的四川军政府。

辛亥革命在重庆


1911年10月22日,陕西省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府。
图为在起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全副武装的会党分子。
辛亥革命在陕西



1911年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府,并派兵北伐。
图为到达上海的广东革命军一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杨洪胜(188l—1911)

晚清湖北襄阳(今襄樊市)人(一说谷城,位老河口市南)。字益三。辛亥革命烈士。早年在家务农,后入湖北新军,结识了刘公、孙武等革命志士。旋退伍,在武昌设小杂货店,为联络据点。1911年(宣统三年)初加入“文学社”。9月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成立,准备武装起义,任交通负责送军火。10月9日,被捕,英勇不屈;10日晨与彭楚藩、刘复基同时就义。

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彭楚藩(1884—1911)

清末,湖北鄂城(今湖北省鄂城市)人。原名谭藩,后更名楚藩,字青云,为辛亥革命烈士。幼年时,熟读经史,尤好王船山、黄宗羲著述。因向往日本“明治维新”,遂立志变革。1906年(德宗光绪三十二年)投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炮营当兵,结识刘静庵。次年加入“日知会”,被推为评议员。未几,日知会被破坏,易名“楚藩”,入宪兵学校。毕业后充宪兵,递升正目,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初,先后参加“文学社”与“共进会”,任宪兵营革命代表,双方重要会议均参加。9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成立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准备武装起义,被推为军事筹备员之一。负责侦察武汉各军布置及防务情况,贡献颇多。10月9日,得悉汉口机关遭破坏,与蒋翊武等在武昌总部决定当夜起义。起义前夕,在临时总指挥部被逮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0月10日晨,被处死。临刑时高呼“民国万岁”,英勇就义。为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军向革命军投降


图为清军士兵不愿为清朝反动统治卖命而纷纷向革命军投降的情形

待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珍貴照片二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
图为柳条湖爆破现场。


“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军国主义者乘中国处于长期内战之机,迅速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将沈阳北郊柳条沟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炸毁,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由此挑起“九一八”事变。同时,他们利用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图为战后成了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



北大营的官兵在遭日军突然袭击时,曾自发地英勇抵抗。图为激战后的北大营残堡


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19日,日军占领营口时在满铁事务所(现市少儿图书馆)门前布设阵地。




1931年9月20日,日军在长春集结,准备进攻吉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顶山惨案”挖掘现场

1932年9月16日,日军抚顺守备队、宪兵队以“通匪”为罪名,制造了“平顶山惨案”,屠杀无辜群众3000多人,并焚尸灭迹。1970年,抚顺市民众对日军屠杀现场进行了挖掘,仅在宽5米、长80米范
围内,就发现尸骨800多具。

被日军逮捕的中国士兵


日军随意逮捕、残害中国民众


日军屠杀无辜人民将首级挂于电杆示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占据东北兵工厂,大门上写着:除日军外,出入此门者即射杀之


日军占据沈阳大西门的情景


侵入沈阳的日军装甲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强迫被搜查者弯腰90度


日寇残杀东北义勇军


吉林红顶山中国兵营被日机轰炸后燃烧


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杀抗日军民,这是日警刀铡爱国志士的情形


一九三二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扶植伪满洲国建立。图为一九四○年六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与日本天皇裕仁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日军枪杀的三岁儿童


判处死刑的日本战犯被押赴刑场


八路军冀中部队在佛店战斗中 日军伤亡严重弃尸逃走


一群日本兵在被他们杀死的中国人尸体前留影


日军羽田部队在黄浦江口的月铺镇残杀中国军俘虏。该照片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出现了战争狂热。连日本女人也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开枪射击。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城内扫荡。


1937年12月15日,占领南京的日军正在掠夺财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04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九一八”事变到1日本投降,成千上万日军士兵成了葬身异乡,成为侵略战争的炮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图为日军一部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以人道主义精神将投降的日本官兵遣送回国。


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向同盟国
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0-2004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全]故宫典藏慈禧珍贵照片


慈禧着色照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原满族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咸丰帝奕詝登基后,于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叶赫那拉氏中选,时年16岁,次年五月进宫,事咸丰帝,为兰贵人,住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封懿嫔;六年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春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载淳继位,懿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诏旨称圣母皇太后,旗籍亦抬入上三旗的镶黄旗。同治元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以后又累上徽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帝死后,慈禧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她自己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即死于中海仪鸾殿,终年74岁。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慈禧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统治中国几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慈禧一生追求权欲和享受,她在生活上奢侈糜费,挥霍无度。凡世间享乐之事,诸如美食华服、纸牌戏剧、游山逗狗,她无所不好,在其晚年,又对照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左起:瑾妃、德龄、慈禧、容龄、容龄之母、光绪皇后

摄影术于19世纪中叶才从西方传入中国,这一外来新鲜事物具有方法便捷,影相真实并便于长期保存等特点,摄影作品可供艺术欣赏,又可为社会交际和生活纪念之用,因而颇受清廷王公大臣们的青睐。兵部侍郎崇厚称之为“开数千年不传之秘”,刑部尚书崇实也赋诗称绝:“光学须从化学洋,西人格物有奇方,持一柄通明镜,大地山河无遁藏。”在咸丰、同治年间,我国会照相和有机会照相的人寥寥无几,人们所熟悉并向往的依然是传统的肖像画。尤其是清廷昏聩的统治者阶层,曾一度视摄影为异端邪术,而排斥于紫禁城之外。在他们看来,用镜箱对着皇帝、后妃取影,是冒犯“龙颜”,有失体统的逆举。这种观念直至19世纪末才梢有改变。




左起:德龄、四格格(庆亲王奕劻的四女)、慈禧、元大奶奶(慈禧内姪媳)、容龄

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曾以厚金聘外国画师进宫供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当她看到摄影比画像快而方便,并且神情酷肖,效果更为真实时,跃跃欲试的心情便日益强烈,对照相产生浓厚兴趣,想亲身领略一下其奥妙了。
  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须进口,成本昂贵。如今故宫博物院内换珍藏着大量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三十余种装束、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七旬寿辰前的留影,都是由清廷曾驻日、法公使三品卿衔裕庚的次子勋龄所摄。光绪二十九年,曾在西方研习过摄影术的勋龄奉旨进宫,携带刚运回国的全套照相器材,专门为慈禧太后拍照。勋龄的妹妹容龄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回忆说:“有一次,慈禧问我姊妹俩会不会照相,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照几张相,从外边找人来照相不很方便。我母亲说:‘她们两人不会照相,奴才勋龄会照相。’慈禧说:‘那很好,明天就让他进来给我照相,照出相来好让柯姑娘照着画。’” 勋龄曾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





慈禧着色照

慈禧为了照相,特传御旨在其颐和园寝宫乐寿堂前搭席棚,用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样布置豪华的陈设。当时颐和园内虽已有电灯,但不具备用于摄影的照明器材,为了突出主体人物的立体形象,又不触犯慈禧所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相的清晰度,只有利用自然的散射光,方可使其“尊容”拍摄达到最佳效果。慈禧在照相之前,要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拍照时常命御用摄影师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的样片呈奉御览。




慈禧太后

慈禧所拍照片,在故宫旧藏《宫中档簿·圣容帐》上有详细的记载,原文如下:

  《圣容帐》,光绪二十九年七月立;
  戴冠穿花卉大圣容十六件,带匣子。
  梳头穿花卉大圣容十九件。
  梳小头穿花卉半身团扇乘轿圣容五十九件。
  梳小头穿花卉戴璎珞圣容四十八件。
  ……(原文从略)。
  以上慈禧照片共计约三十种,其中放制最多的一种放大了百余幅,这和故宫博物院旧藏慈禧照片的种数相吻合。这批照片均为慈禧七旬大寿之前所拍,系特为其寿辰时悬于宫中或赏赐他人之用。所照主要为全身相,半身相极少,记载中只发现一种“梳头穿花卉半身大圣容一件”。而目前故宫珍藏的慈禧照片则都是全身的。大概她很迷信,认为只照头部,缺臂少腿是不吉利的,还是端端正正坐(或站)着照全身相,才有福气,才显得庄重吉祥。她哪里懂得美学,更不懂什么特写镜头了。目前,除故宫外,国内外其他各大博物馆及社会上私人所收藏的慈禧原照,已可谓凤毛麟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04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太后


慈禧所拍照片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二十余张慈禧的单人特写照,均摄于颐和园乐寿堂前一个宽大的御座旁,或站或坐,虽已是69岁的老妪,却面貌姣媚,目光炯炯有神,可可、以窥见她保养有方,青春长驻。每幅照片中,慈禧的装束、头饰和周围的陈设皆不相同。慈禧特下御旨将其中几张神态仪表各异、角度不同的得意之作放成罕见的巨照,并命如意馆画师着上艳丽而协调的色彩。每幅都在长75厘米、宽60厘米之间,非常精细平整地拓裱在硬纸板上,装帧极为考究,并镶在长107厘米、宽85厘米的特制雕花金漆大镜框内,以增强艺术观赏效果。又专门配制了紫檀木匣盒,长128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外加御用明黄色丝绣锦袱。其豪华程度,在世界上亦是绝无仅有的。当时这些照片大都悬挂于寝宫中,挂钩是银制行龙圆头的,因镜框太重,下面均配有一对底托钩。可以想见,在20世纪初的技术条件下,把照片放成如此之大,甚为不易。且这些照片影相清晰,色彩雅丽,采光极为柔和协调,构图十分讲究,画面意境深邃,人物传神,立体感、质感均佳。这样的照片不仅在当时罕见,即使用现代标准衡量,也堪称是人物摄影的佳作,足以体现出勋龄于摄影术纯熟的技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在中国式的墙纸上展现出一幅幅足具中国特色、趣味横生的人物照片,颇引人注目。西方人的摄影构图总是力图脱离直线或垂线,而慈禧则要求在拍摄特写照时画面平衡对称,这种习惯是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据《清宫琐记》载:“勋龄给慈禧照相,他在对光的时候要跪着,但跪着又够不着照相机。李莲英便给他搬来一把凳子,让他跪在凳子上照。慈禧说:‘就让他在照相的时候免跪吧。’勋龄是大近视眼,在慈禧面前是不准戴眼镜的,勋龄不戴眼镜便无法对光,他只好告诉李莲英。李莲英禀明慈禧,特许他戴着眼镜对光。慈禧太后在拍这类个人特写照时,每拍一张都要更换一身袍褂装饰。她所穿的衣服包括各色绸缎绣龙袍、龙褂、绣蟒袍、绣百蝶袍、绣牡丹袍、绣凤和寿字袍,各色缂丝、绣不同式样的寿字图案敞衣、马褂、金丝串珠丝绣礼服、绣花串珠褂等,有的袍褂还镶有金边。衣服上都密缀了许多上等明珠,乌黑的两把头上则插着金银凤簪、玉蝴蝶、珠宝或翠花等各种不同的头饰,禀佩戴各式名贵的耳环,璀璨耀目。有几幅照片头饰左边还悬着八串珠珞。手上则带有几副玉钏、翠戒、搬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寸长的金指甲套,左手戴有同样长的玉指甲套,各种首饰都与袍褂相配称,在珠宝之间,还夹有几朵鲜花,白茉莉是慈禧最喜欢的一种。




慈禧着色照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虽然珠宝无数,每次拍照时的装束及首饰也不尽相同,风采各异,但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慈禧所有的照片中皆戴有两副耳环,其中一副不太显眼的小宝珠耳环从来不曾摘过,而只是频繁地更换另一副。原来慈禧初进宫时,正值妙龄,丰姿俊俏,为嫔时就灵巧过人,能背诵五经,通达满文,大略浏览过二十史,通晓古今治乱大事,又能察言观色迎合上意,遂得咸丰帝独宠一时。
  照片中御座周围的陈设也随时更换,其中有鹤灯、九桃檀香熏炉、盛满水果的七宝锦鸡牡丹大瓷盒、插着盛开的荷花的龙凤大胆瓶,另有兰花、青松、钟表等。御座周围地上铺着华丽精美的提花地毯,座后是孔雀牡丹围屏,上悬“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横幅,御座两旁竖着一对孔雀翎掌扇。或换成松柏玉兰屏风,后边以布帏挡住,布帏上绘山石丛竹图案,屏风上悬挂有一幅横匾,上写“大清国当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26字,并携“慈禧皇太后之宝”和“大雅斋”御玺,有“光绪癸卯年”(1903年)款。这26字中有16字是徽号,慈禧既是第一次上的徽号,所谓徽号,系帝后尊号之上再加的褒美之词。





慈禧扮观音。右一为李莲英、左二为四格格


清代帝王徽号,每次大多是两个字,凡遇庆典,都可以增加。按制,一个皇太后一生最多能上10次徽号。慈禧一生共上了8次,即横匾上的这16字徽号。5年后即1908年,慈禧去世,逝世以后即以徽号为谥。慈禧一生所上的徽号,在有清一代的皇太后中仅次于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福临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孝庄一生共上徽号10次即20字;死后又没有以徽号为谥,雍正、乾隆等为累加谥,其谥为另外16字,因此,慈禧一生出尽风头,也是其他皇太后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类是化装照,共7张。慈禧在七旬大寿前的盛夏季节,自比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打扮成观音模样拍照。她身穿团花纹清装或团形寿字纹袍,头戴毗卢帽,外加五佛冠,左手捧净水瓶或搁在膝上,右手执念珠一串或柳枝。李莲英扮善财童子或守护神韦驮站其身右,左边则有扮成龙女者。






慈禧等人在中海乘平底船


据内务府档案载:“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船,不要蓬。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驮,想着带韦驮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杆十数根,着三顺预备。于初八日要齐。呈览。”从事前准备之精细,可以想见场面之大。从照片上看,其成像清晰,布局自然,人物神态各异。在盛开的荷花丛中,背后是彩绘山石竹林的布景,丛竹上悬一云头形牌,牌上楷书“普陀山观音大士”7字,好似一幅年代久远的古壁画。




慈禧与光绪皇后、瑾妃、德龄、德龄之母、元大奶奶、奕劻的三女儿、四女儿及李莲英等在中海乘平底船


《清宫遗闻》有诗云:“垂帘余暇参禅寂,妙相庄严入画图。一自善财承殿宠,都将老佛当嵩呼。”并注解说:“孝钦后政暇尝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妹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孝钦为老佛爷。”在中海化妆乘坐无蓬平底船游湖,随侍慈禧一同照相的有隆裕皇后、瑾妃、庆亲王奕劻的三格格和四格格、德龄、德龄母亲、容龄、袁大奶奶、总管太监李莲英及女官等。慈禧独坐船中,皇亲格格女官们围立左右,穿清朝服装的美国女画家卡尔也在其中,几名太监则在两边撑船侍侯。蔡东藩在《西太后演义》中写道:“且有一张渔家装束,亦与后妃人等并[拍,烟蓑雨笠,孤棹扁舟,颇脱尽宫闱习气,乃是在颐和园昆明湖中照的,西太后很是欣慰,晒印了好几页,随处悬挂,后来流传京外,各直省都仰慈容。”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第三类为慈禧与后妃、格格、女官及外国公使夫人等的合影。慈禧的照片大都摄于风景秀丽的颐和园。慈禧太后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住在颐和园听政,待十月初十日其大寿之后方起驾回紫禁城,慈禧在七旬大庆时,不顾国危财蹙,于颐和园中赏戏七天,并摄影、画像,奢侈糜费,肆意享乐。慈禧晚年经常在颐和园内的乐寿堂、仁寿殿、排云殿招待外国公使夫人,有一张慈禧与美国公使康格夫人等的合影,实为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上不可多得的见证。
  慈禧所用的化妆品大多是洋货,如巴黎香水、香粉、法国镀金镜等。她在拍照前特地更换一身绣满寿字和各色大朵牡丹并镶有金边的袍褂,又饰以许多美玉与珍珠璎珞。冠冕上挂满珠宝,有玉制的凤、蝴蝶及珠花、金簪等。绣袍外的披肩形似鱼网,是由3500颗专供帝后御用的东珠穿织而成,璀璨夺目。手上戴着几副珠、金、玉镯及宝石戒指,脚蹬饰缀着串珠的绣花高足花盆底鞋。年已七旬的慈禧,打扮得雍容华贵,端坐于御座上,左右站立着外国公使夫人等。


[ Last edited by jin123 on 1-10-2004 at 05:3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04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在颐和园仁寿殿前乘舆照。前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右)、崔玉贵(左)


第四类是慈禧起驾与乘舆前往仁寿殿的照片各一张。

  照片上一大群太监及后妃、宫女们前呼后拥,大总管李莲英、二总管崔玉贵在前开路,反映出宫闱生活的一个侧面。后人可以从这一场面中看到清代的銮舆、仪仗和殿前为避暑用所搭的天棚,慈禧平日喜欢赏戏、逗小狗,就连与后妃、太监们合影时,也不忘带上她那条备受宠爱的黝黑长绒毛狮子狗。照片上的慈禧,手腕上戴着玉镯,手指上戴着长长的指甲套。那玉镯,还是咸丰皇帝宠幸她时亲自赠送与她的,慈禧一直戴着它,并伴着她进了东陵的地宫。





慈禧在颐和园乐寿堂前与后妃、太监等合影,地上伏着她的爱犬

提起慈禧的指甲,还有一段故事呢。慈禧爱留指甲,尤其是一双手的两个无名指和小手指,最长可达七八寸,当然其他如拇指、食指、中指也爱留指甲,为了修饰保护好这一双手的指甲,每天要用温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并特制了各色指甲套,戴在手指上,切切实实地保护好,以免受到外来损伤。给慈禧特别加工定制的指甲套有镂空嵌丝珐琅的,也有纯金的,名贵已极,真可谓金玉满身,珠翠盈头,确也糜费惊人。从这些历史照片中,对慈禧晚年生活亦可窥见一斑。这一系列富有独特的纪实效果的照片,既留下了慈禧晚年的真实形象,也在客观上起了介绍、传播、推广摄影术的作用,此后宫廷上下,朝野内外,无不争相效尤,此风久久不衰。




慈禧着色照

慈禧这批具有文献性的宫中生活照片,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历史文物价值亦与日俱增,而深为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们所珍视。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最近,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以13000多英镑的高价,购入一张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的照片。”从这些清末的原始照片上,人们得以了解当时的摄影技术水准,而照片中的人物、銮舆、仪仗、衣冠、服饰等真实、形象的资料,对于研究清末的政治、经济、外交、典章制度及宫廷生活来说,无疑是极为难得和弥足珍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4 07: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agome 于 13-10-2004 07:07  说 :
為什麼以前的貴妃要化妝成那麼醜????



以前都没有sk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2:52 PM , Processed in 0.07158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