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84|回复: 2

质疑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2-2010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质疑克里希那穆提
-大卫.斯吉特(David Skitt)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一八九五至一九八六年)的一生及其教诲,都曾引起极大的争议。有人尊他为「世界导师」、二十世纪的弥赛亚(Messiah,救世主),也有人认为,如果说他与众不同,不过是因为他是个特别容易犯错的人类。

  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感受到他散发出一股神圣而无条件的爱,那股爱沛然不可御,令人肃然起敬。不过,也有些人只是约略领会到这点。另外,【更有些人觉得备受误解或藐视,而以饱含痛若的矛盾情感回应。】即使亲近他多年的,仍旧参不透他性格中的某些层面。






  但是,不论克里希那穆提罩着什麽样的神祕感,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他的书籍、录影带和录音带却让世人看到,克里希那穆提如何热烈地主张,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需要人类意识的彻底转变才得以解决。

  难道克氏的要求不可能成真吗?难道他独自经历这样的转变吗?如果他独自经历这样的转变,那麽这和我们又有什麽关係呢?




  本书蒐罗了克氏生平最后二十年的十四篇对话,对话中就论了上述这些问题。参与讨论者包括科学家、佛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天主教耶稣会教士。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是克氏的「信徒」,而是前来讨教、请益和挑战的。这是克里希那穆提有生之年,一真督促他的听众和读者去做的事,虽然见得每次都奏效。

  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悸动的问题:没有冲突,人类能够生存吗?透过书中对话,【克氏主张,只有当人们认清,外在冲突(与另外一个人的冲突或战争中的集体冲突)是由个体的内在冲突引发而来时,人类才可能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生存。】





  不论是我们自己或其他人,之所以产生这类冲突,就错在大力强调「应有面目」,而不管「本来面目」。或者,换一个说法即是,总觉得理想与四标比观察事实和了解事实更吸引人。通常,【如果所发生的事实令人不悦,我们往往抗拒、逃避或压抑它。】但就如克氏所言,【这种「逃避事实」的方式是危险的。他表示,由于这种反应,我们便由所经历的事件,分裂出一个虚假但强烈的自我感,由「所观之物」分裂出「观者」。】

  【这个分离的自我一个虚构的思想,以不可避免的有限经验为基础,是一个心智的傀儡。】对克氏而言,不论在两个人或两个国家之间,这个分离的自我都是暴戾之心。他强调,【这不只是某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所特有的问题,全人类都深陷在这个问题中。】






  「观者就是所观之物」,这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观念,其中有许多含意,在此仅简略勾勒出其一。在克氏与理论物理学家兼哲学家且为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会只的大卫.博姆(David Bohm)的对谈中,更可见其深意。

  到底,一个人可以成就些什麽呢?克里希那穆提并没有拟定一份行动计画书给大家。他要问这个问题的听众,【在一生中以非判断的方式「保持本来面目」,去试验、去看看所经历的事物是否能揭露并澄清其意义。】他主张,在这麽做的同时,【我们不仅发掘出自我意识,也发掘出全体人类的意识。】因此,这并不是「神经过敏、不平衡、自私」的内省。我们反而正在进行「无观者的观察」,这其中【没有思想的动静、没有归类、没有辨护、没有谴责、没有改变的欲望,只有一种亲爱和关怀感。而这并不是某种神祕或超世俗的观念。】










  在与阿希特.彰德玛尔(Asit Chandmal)及博姆的对话近尾声时,克里希那穆提谈到了弟弟尼亚(Nitya)去世时他的反应:【「绝对没有离开这上头……离开那种悲伤、那种震惊、那种感觉……克并未随慰藉而行……事实就是这样。」然后,心智的另一个次元可能开始起作用。我们可能很难以这种方式「保留」经验,】而在氏与美国哲学教授瑞尼.韦伯(Reneen Weber)的对谈中就讨论到这点。

  这次的对谈很清楚地让我们晓得,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如何深入人类共有经验的核心。他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这类经验,他不要我们接受这类经验,而是要我们去试验。在他与伯纳.雷文(Bernard Levin)的对话,他【勐烈抨掌教和信仰,认为它们是通往了解的障碍。】






【只有经过格的试验和实验──理清他人说的是真是伪──我们才能够自行发现真理。他认为,其他评估实相的方式,例如依赖权威或圣经经文,不过是把我们转变成「二等人」。】








  针对本书最后一个问题,【克氏很清楚地表示,他拒绝成为众人的「典范」。】他在一九八二年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演说者是为自己演说,不是为别人演说。他可能正在欺骗自己,他可能正试图假装成某样东西。他可能有许多想法,而你并不知道。所以,要抱持相当的怀疑态:怀疑、发问……」】】




【他不仅拒绝担任这类角色,同时极力主张,
不论在他身上或别人身上寻求任何形式的「典范」,都是心理上的残缺。】






【藉着仰赖另一种权威,创造出一种孩子般的依赖、服从,
以及一种暂时但终究虚伪的安全感,这种做法「使脑子萎缩」。】






【它使宗教分裂,也往往使政治分裂,因为这类「众人典范」的扩散,
无可避见地在「他们」和「我们」之间製造出「忠诚」的藩篱。】







【而这种麻木不仁的屈从,就好比内在冲突,徒然浪费能。
原本,实相不断变化,而能量就是用来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和回应实相──也就是生命的本质。】









  书中的对谈和讨论大部分热情而幽默,就连和剧作家兼广播业者隆纳德.艾尔(Ronald Eyre)探讨死亡也不例外。本书编辑曾试图现当时情境,可惜没有成功。

  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是一种有西方思想的东方宗教哲学吗?读者可在克氏与佛教学者瓦尔波拉.拉胡拉(Walpola Rahula),和天主教耶稣教会神父尤金.沙勒(Eugene Schallert)的对话中找到答桉。这些内容可能会令将克氏归类为「东方玄想家」的人士十分讶异。事实上,克氏关怀西方思想,也对西方思想提出许多精闢的见解。艾丽丝.莫多克(Iris Murdoch)就指出,深受西方哲学薰陶的她,可以举出柏拉图来阐释克里希那穆提的某些论据。另外,汤玛斯.霍比斯(Thomas Hobbes)的名言:【「曾经内省的,应该知道其他人的思想和热情。」】也令人想起 克里希那穆提的主张:「我就是世界。」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曾有西方哲学家以类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方式探讨自我的问题──不过,严格说来,却不像他这般广泛而深刻地描绘出日常经验的含意。当维根史坦(Wittgenstein)说「个人的感受和自我是同样的,它们患难与共」时,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这话和「观者就是所观之物」并无差异。「难以捉摸的『我』」更重申了如休姆(Hume)和莱尔>(Ryle)许多哲学家的主张。然而,儘管这些主张相同,但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谈到「个人认同」和「意识」这两大课题,至今仍无人和克氏持相同的见解。而神经科学家们更在脑中寻找「控制中心」,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成功。








  读者可以自行探索,克里希那穆提是不是藉能否运用思想,来剖析针对自我所衍生出来的各式冲突观点。但不论何时,【他都积极地要求我们,要随时「警醒」,放下未经试验就由宗教「权威」、哲学家、心理学家、上师和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任何人所肯定的一切。】







【这个世界急需新文化,在这个新文化,我们不再做「二等人」,不再为自己下决定,而是自行「发现」问题。】克氏在与友人普普.贾亚卡(Pupul Jayakar,甘地夫人的文化顾问)的对谈,就探讨了这麽一个文化的内涵。







  对第一次阅读克氏言论的读者而言,这十四篇对话所涵盖的范围和词彙可能令人望文生畏。究竟这是哲学?心理学?还是宗教?抑或三者皆是?【【克里希那穆提本人并不喜欢为自己的谈话内容命名。】】







【【他的话题有如天马行空,总是信手拈来,便自然而然地囊括了人生的各个层面。】】对克氏而言,探索我们是否错将生物学的进化模式运用到心理学的领域,和宗教的人生观有密不可分的关係;而电脑是否正确地模拟人脑,也和宗教的人生观有密不可分的关係。对克氏来说,这些并非偶发,它们不单是智力有兴趣研究的题目,而更是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重要议题。









  克氏早年就决意不用专门的词彙,这表示他採用简单的词句来形容往往複杂难懂的心智状态。这样的做法当然有许多优点,但偶尔,读者也会要求解释。有时,听众会要求克氏为某些字词重定义:例如,「热情」(passion),克氏认为是「持续的能量,其中没有思想的动静」;而「知识」(knowledge)一词则视上下文而定,不过通常指心理层面,囊括了我们的喜和恶、信仰、偏见、对自己本身和他人所下的结论;「冲突」(conflict)几乎全指内在的冲突。

  同时,他的用词如行云流,不断变换。他仔细为自己谈到的名词下定义,更告诫听众留意文词的定义,因为这些定义很容易支配或阻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他不断警告道:「字词并不代表东西,描述的文句并非被描述之物。」用得恰当贴切的文句,不过是提示、线索,引人走向不死的真理。

  和约拿.沙克(jonas Salk)对谈的开场白,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克里希那穆提总是强调,为了「行得远」,【一个人必须「始于近处」,是由自己开始。】他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境遇和所谓的「俗世观」有密不可分的关係。如今的我们,已经逐渐觉知到,我们的世界和留易及货币问题有相互依存的关係,因此成立了如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ke Organization)和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 Monetary Fund)等团体。我们已经认知到,有必要成立以环和人口为主题的世界会议。我们也了解到,要正确预测某个国家的气象,必须有一套扫描全球气象的卫星系统。





  克里希那穆把更根本、更重要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你看到人心的共同点,了解世界人类共通的心智运作方式。他认为,【【不论在任何领域,只有心智上真正了解这一点,才会自然流露出正确的行为。】】以也的观点,【【紧紧抓住宗教信仰和国籍身分,其实是神经过敏的表现。这类行为製造出心理上隔离,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克里希那穆似乎一直是退在一旁观察整个人类的境遇,包括人类个人和共同的问题。然后发现:任何意甚佳的组织,没有人类的推动,能够成功吗?我们是不是一直都本末倒置呢?我们还有能力做别的事吗?如果我们认真考虑这些连题,会发生什麽事情呢?

  已发行的克里希那穆提演讲集和对话录约有四十本,几乎全都已译世界各主要语言。有关克氏方教诲光碟片,从一九三三至一九八六年(克氏自己认为早年的这类记录是「断简残篇」),内容约可辑成两百本书。其他资料、笔记、录音带、信件,大约又可辑成另外一百多本书。这样大产量到底有什麽影响?有没有人因此而彻底改变?







  一九八○年代在纽约,克里希那穆提曾针对第一个问题答道:【「影响少之又少。」】至于第二个问题,在他去世前不久说过,没有人曾接触到他所说的意识,后来,他又补充道:「如果人们奉行这些教诲,也许会领略一二。」

  【对我们之中的有些人来说,这可能是重点,也许令你鬆一口气,然后把这本书束之高阁。毕竟,这些教诲太难。】不过,克里希那穆提所提出的问题,却不那麽容易挥之即去。例如,【「所谓的智慧就是了解爱是什麽」】,或【「别为未知做准备」】等评语,仍旧萦绕在脑海中。悄悄环顾周遭,看看是否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徵兆(其实,我们并不晓得这徵兆生得何形何貌),看看是否有人已经实行了克氏的教诲,彻彻底底地改变了。








【【一个人只有尽其所能测试过和应用过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才有资格判断克氏所要求的是否不可能做到。】】这是克氏留给我们的难题。








【【你可以把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话,解释成一种无止境地探究人类的状态。但是所有解释的价值,包括上述这句话,不一会儿便烟消云散。】】






就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解释止息于何处,真正的觉知或体验始于何处。
目前为止,你可以跟着解释前行,【但剩下的旅程,你必须自己探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5 收起 理由
尽善尽美 + 1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2-2010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一向惯于遵守传统的途径,其实我们内心的不安就由此开始。因为我们追寻的是别人的许诺,我们不假思索地追随别人所担保的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专断体制,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制,允许他们来扭曲我闪的心智和生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如果我们开始全盘地拒绝,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行动上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仪和教条,我们立刻发现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而且开始与整个社会为敌,我们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士。然而只要你一涉及‘面子’问题,就不可能接近那无限的、不可臆测的实相了。”
——克里希那穆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2010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会”带到英国训导培养。“通神学会”由西方人士发起,以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为基础,而衍生为一个宣扬神灵救世的世界性组织,它相信“世界导师”将再度降临,并且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这个“世界导师”。而他自己在30岁时觉悟内心智慧,否定了“通神学会”的种种谬误。1929年,为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组织——世界明星社,宣布任何一种约束心灵解放的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和主张都无法进入真理的国度。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精神智慧。别人要加给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绝。他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是他坚持宣布自己不是宗教权威。他的教诲,主旨在于:要从根本改变社会与人生,必须先改变个人自我的意识。他一直教人进行自我觉察,教人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狭隘性制约等等的弊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6:21 AM , Processed in 0.06681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