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954|回复: 37

超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2-2004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超现实主义来源

早在布列顿(Andre Breton 1896-1966)和沙拉(Tzara)在达达主义
问题上发生冲突之前,布列顿就同诗人菲利普·索波尔特共同开始通过
自动写作法探索心理经验中的想象层次了。《磁带性的原野》是他们在
1920年发表的第一件作品。


作品中因对理智的抑制而产生的隐喻奔涌而出,其中也有些令人过目难
忘的视觉隐喻。不久,艺术家和作家都对揭示这种“真实的思想过程”
(布列顿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下的定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篇宣言发表于1924年下半年,但布列顿1928年在一篇重要论文《超现
实主义与绘画》中才肯定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性。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10-12-2004 at 10:17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寻找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然而在这篇宣言的注释中,他号召人们注意当时那些可能与文学
超现实主义有联系的艺术家,其中有几位“野兽派”或“立体派”
的画家:马蒂斯、德朗、勃拉克和毕加索。


他们的作品不太符合布列顿为超现实主义下的定义:纯粹的心理自
动法。

不过,他们中间还有一位意大利画家,名叫乔治·德·基里科,他
是短命的“形而上画派”的创始人主将。

这个名称是他和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为他们1917年在费拉拉城创作
的作品而起的。基里科1911年至1915年一直住在巴黎,他的画很受阿
波利奈尔的崇拜。

阿波利奈尔1918年写的剧本《蒂里西亚的乳房》就是以“超现实主义
戏剧”为副标题的。

对于首次使用这一术语,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追求语言和心理学的大
师和诗人来说,他如此看重基里科的才华是很自然的事。

因为基里科的早期作品也象阿波利奈尔支持的立体派画家的作品一样
,打破了绘画的视觉逻辑常规,获得了更加出人意料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


  •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
    义画家和版画家。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的菲格拉斯。第一幅
    署上日期的绘画作于1910年,为一幅风景。
  • 1914 在菲格拉斯的马里斯特兄弟学校开始受中等教育,并对
    绘画产生兴趣,尤其受拉蒙·彼斯托斯(1872-1925)的影响。其早期
    的大多数作品是风景及描绘农民和渔民生活的风俗画。
  • 1918 对印象派感兴趣并尝试印象派画法;作为当地艺术家其首
    批作品在菲格拉斯的莫尼西帕剧院展出。
  • 1921 达利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美术学校,结识了洛尔卡、
    布吕埃尔和蒙特。受到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及勃纳尔和尤金·卡瑞尔勒
    的影响。
  • 1922 在巴塞罗那的达尔莫画廊展出作品。在巴黎的安德列·布
    列东和毕加索、马克斯·恩斯特及曼·雷组建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团体。
  • 1923 因无政府主义倾向被捕,被拘留35天。对立体派和意大利形而
    上画派(卡纳和契里科)的兴趣增长。
  • 1925 在巴塞罗那举办首次个展;毕加索和米罗对他的作品表现出兴
    趣。达利开始了持续到1929年的与巴塞罗那《艺术之友》杂志的合作。
  • 1926 达利访问巴黎(与毕加索相遇)和布鲁塞尔;被美术学校开除;
    米罗在加达克斯造访达利;第二次个展在达尔莫画廊举办,批评家和公
    众对其兴趣增长。
  • 1927 达利服兵役;与洛尔卡和莱基洛·桑兹·德·拉·马札一起度
    过夏季。诗作《圣塞巴斯蒂安》发表在《艺术之友》上。
  • 1928 勒吕斯·蒙坦亚、瑟瓦斯蒂亚·嘎斯奇和达利发表革命性的
    《黄色宣言》;他的作品受到米罗、阿尔普、恩斯特和唐吉的影响。有三
    幅画作在美国匹兹堡卡耐基学院第27届画展中展出。

    to be contin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二)


  • 1929 达利在巴黎与布吕埃尔共同制作电影《一只安
    达路西亚狗》,影片引起了轰动;米罗把达利介绍给超现
    实主义团体,达利结识了马格利特、保尔·艾吕雅和加拉
    ,加拉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在巴黎的首次展览由布列东
    主持展出于居埃曼画廊。
  • 1930 达利最重要的文章之一《幻想》发表于《服务
    于革命的超现实主义》杂志;有10幅作品参加了被认为是
    第一次超现实主义画展的在美国的展出;发表奠定其“执
    狂批判”方法的文章《腐烂的驴子》。
  • 1931 在皮埃尔·科尔画廊举办连续三年画展的首次展。
  • 1932 在纽约朱利恩·列维画廊参加群展,《记忆的永恒》
    引起了画廊观众巨大的 好奇。
  • 1933 达利与阿尔伯特·斯契拉签订合约,为劳特阿蒙
    的《马尔陀罗之歌》绘制40幅草图。在纽约在朱利恩·列
    维画廊举办首次个展。11月在巴塞罗那的加泰隆尼 亚画廊
    展出作品。
  • 1934 在独立沙龙、朱利恩·列维画廊、雅克·博吉画
    廊、卡耐基学院举办画展;在伦顿兹维曼画廊举办的画展
    是他在英国的首次个展。加拉和达利首次赴纽约;在康涅
    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华兹华斯博物馆发表演讲。
  • 1936 达利参与了在C·拉顿画廊举办的超现实主义实物
    展览,从而使超现实主义新的诠释走向“正规化”。回到
    纽约,他的照片被《时代》周刊刊登在封面上;再次在朱
    利恩·列维画廊展出作品,并在现代美术馆参加名为“幻
    想的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展览。
  • 1937 达利继续广泛发表言论,阐述超现实主义的概念
    。在西班牙内战爆发、洛尔卡被杀害后,达利流亡到意大
    利,受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影响。
  • 1938 参加巴黎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的展览;在伦敦认识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与可可·夏奈尔合作,为蒙地卡罗
    芭蕾舞团作设计。
  • 1939 在纽约的列维画廊举办展览;与纽约的万国博览会
    签订合约,创作《维纳斯之梦》,但是与主办者在创作理念
    上发生冲突,后者否决了他在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身上加上鱼
    头的计划。发表《关于想象力的独立性和人自身疯狂权力的
    宣言》。达利为第一出偏执狂芭蕾《酒神节》设计场景,该
    剧上演于大都会歌剧院。达利和加拉回到欧洲,定居在阿卡
    松。西班牙内战以佛朗哥将军的胜利而告终。
  • 1940 随着二战的爆发,达利离开欧洲到弗吉尼亚,住在
    卡瑞斯·格罗斯比家;后来定居于加利福尼亚的佩勃勒海滨
    ,在美国逗留至1948年。
  • 1941 达利在美国取得很大成功;与摄影师菲利普·豪斯
    曼开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一直持续到后者1979年去世。完成
    《秘密生活》一书,并于1942年出版。为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
    的芭蕾《迷宫》写作剧本、设计场景和服装。
  • 1942 回顾展在现代美术馆和其他八个美国城市举办。
  • 1943 达利被美国上流社会接纳,为诺德勒画廊绘制美国富
    人肖像。构建著名的《梅·维斯特头像之屋》。
  • 1944 参与演剧活动增多,并为多部书籍作插图。
  • 1945 受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达利开始了他的“核子”
    或“原子”时代。为阿尔弗雷德·希区科克的影片《着魔》设
    计梦境场景。
  • 1947 为《蒙塔涅散文集》作插图;在克利夫兰美术馆和
    纽约的比格农画廊举办个展。
  • 1948 回到欧洲永久定居在利加特港。在罗马的洛贝利斯
    科画廊举办展览;其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没有与战后的先
    锋派发生联系,而是致力于西方的传统题材。
  • 1949 为在伦敦科文特花园上演的斯特劳斯歌剧《莎乐美》
    设计场景;对和声和几何理论的兴趣增长;回到纽约。
  • 1950 为回应其妹妹的书,达利出版了《备忘录》一书。为
    在马德里玛丽亚·格雷罗剧院上演的索里利亚的《好色的唐·胡
    安》设计场景和服装。此一时期的作品受宗教和神话的影响。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8-12-2004 at 11:19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三)


  • 1952 在美国的七城之旅中宣讲“核的奥秘”;受托纪念但丁诞
    辰为《神曲》作103幅插图。
  • 1954 达利主要作品的回顾展在罗马帕拉维西尼宫、威尼斯和米兰
    成功举办。
  • 1958 发起“视觉艺术”,探寻视觉和错觉效果。加拉与达利在西
    班牙的“天使教堂”结婚。介于1957年达利为《唐·吉诃德》所作系
    列插图,驻巴黎的古巴大使为 其颁发“法国贵族勋章”。

  • 1959 达利谒见教皇约翰13世。
  • 1960 超现实主义者们发表《我们听到的不是那样》一文,以反对
    达利参加在纽约举办的国际超现实主义展览。开始着手于《萨尔瓦多·
    达利的世界》一书的写作。
  • 1962 达利日益专注于检视其过往艺术生涯中的主题,反复地考察
    和确定。《加拉的达利》出版。
  • 1963 在纽约的克诺德勒画廊举办近作展。
  • 1963 写成的《米勒“晚祷”的悲剧性神话》一书出版。
  • 1964 达利被授予天主教依莎贝拉大十字勋章;《天才的日记》一
    书出版。由 Mainichi报纸组织的主要作品回顾展在日本东京举办。
  • 1965 纽约的现代艺术画廊展出雷诺兹·莫斯从未展览过的私人收
    藏达利画作。达利为《圣经》作105幅水彩插图。发展了对全息摄影术
    和三维艺术的兴趣。
  • 1968 出版《达利的激情》。
  • 1969 代表其“偏执狂批评”方法最高成就的《色情的变形》出版。
    在克诺德勒画廊举办的展览引起了美国舆论的极大兴趣。宣布在菲格拉
    斯建立达利美术馆。为皮埃尔、拉文巧克力等公司和法国铁路创作商业
    招贴画。鹿特丹的波伊蒙斯-凡·贝宁根博物馆组织了他在欧洲的首次
    主要作品回顾展。
  • 1971 主要由莫斯藏品组成的克立夫兰达利美术馆正式开馆。
  • 1973 展出全息图作品;为《长生不死十秘诀》和《国王我在巴比
    伦等你》绘制 插图。
  • 1974 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斯塔德博物馆举办回顾展。建于故
    乡费格拉斯的达 利美术馆开馆。
  • 1978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达利的第一批立体视错觉作品。
    达利当选为法兰 西美术学院的外籍院士。
  • 1980 在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主要作品的回顾展;向马德里札苏
    尔拉宫赠送西班牙国王肖像。
  • 1981 达利从在纽约染上的疾病中慢慢康复;出于对其健康的关
    心,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王后索菲亚到达利利加特港的家中看
    望了他。
  • 1982 出席由莫斯创建的佛罗里达圣彼得斯堡达利美术馆的开馆仪
    式。加泰罗尼 亚自治政府首脑朱迪·普尤阁下授予达利政府金质勋
    章。在陪伴了达利50年之后,其妻子加拉于5月10日逝世,安葬于普
    勃城堡墓地。完成最后一幅画作;妻子死后,达利远离社交界,将自
    己封闭在普勃城堡。
  • 1989 萨尔瓦多·达利于1月23日去世,享年8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的永恒(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1931




在『記憶的永恒』之中的軟掉的時鐘正是一個代表。『由
硬變軟』對人類心理而言通常是一種『越來越糟』的時間感
加失望感,對比的心理聯想是食物腐爛、冰淇淋溶化等等意像。

於是在我們尋常觀念中冷硬的時鐘在本畫變軟,馬上很容易產生
『越來越糟』的感覺;更由於主角是『時間』,更產生對青春白白
浪費的恐懼感。

所以展示這幅繪畫給人的第一眼印象,往往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這正是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畫風要帶給觀賞者的心理感受。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8-12-2004 at 12:09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奴隸與隱藏的伏爾泰像(slave market--1940)




與之略有不同的是,軟鐘還可以誘發具體的心理感受,達利
有些作品則只是純粹產生知覺重組的感受,而沒有具體清晰的
心理想像。

最代表的是他許多『雙重知覺』的繪畫,如1936的『嚴重
的狂想症患者』、1937的『倒影變大象的天鵝』、1940
的『奴隸與隱藏的伏爾泰像』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乱的预感(Premonition of Civil War)1936




透過性與暴力的想像,達利把人性的最強的厭惡感投射在對內
戰的絕望上。對戰爭之殘酷與非理性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表達,
然而達利完全單純地表達『恐懼感』。

他透過一隻被拉扯的乳房與相對的一隻足踝,以性暴力的型式
誘發『恐懼』;再以一個猙獰哭號的人頭,與詭異的幾隻手,
進一步誘發恐懼。畫面上沒有一絲戰爭相關事物,只有心理上
的感受與之相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拉的實體與虛像(My Wife, Naked, Looking at her own Body)1945




這幅畫正是讓達利從搞怪中嚇醒的加拉之裸背,毫不作怪的
畫面主角後,是加拉裸背變形成神殿式建築的幻想。

這幅畫與達利其他驚世駭俗畫比起來要平實多了,但正是與前
述畫作相比,表現出達利受到『愛與美』力量拉住的事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夢(One Second Before Awakening from a Dream )1944




『夢』(1944)也是類似的作品,圖中仰臥的美女正是
加拉誘人的胴體,以連續性的幾個荒誕實物表達出驚醒前的
夢是怎樣的內容。

如果不是加拉對達利的美與愛,這種惡夢的內容會被達利的
搞怪玩弄出怎樣色情又暴力的內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加港的聖母(The Madonna of Port Lligat )1949




『里加港的聖母』中,一切前人繪畫留下來的神聖象徵圖像
全都破碎與懸浮,彷彿世界是不實在的空虛;然而不變的是
加拉的臉一樣充滿著愛與美,雖然破碎但仍不失加拉形貌;
這正是我所說的兩種力量之拉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穌受難(Crucifixion)1954




相同的,1954的『耶穌受難』中,怪異地漂浮在空中的
十字與耶穌,加上毫無釘痕的肉體,給人一種『耶穌上十字
架是一種幻想』的虛無感。

然而,下方的加拉是如此認真凝視著這個虛無的十字架,臉
上的表情絕對意謂著認真與感動十架上的憂傷。

在這兩力量的拉扯下,達利究竟是走向那一邊?我們真的無可
得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母悼子(Pieta)1982




  加拉於1982年去世,1982年仿古人的『聖母悼子』
,聖母的臉不再能畫成加拉;於是整個畫面充滿機械與金屬,完
全失去任何價值意涵,只剩下二十世紀蒼白的機械時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結語:



  綜觀達利的作品,正是上述的兩種欣賞方式:一種是純粹讓欣
賞者產生各種心理感受,包括如『奴隸與隱藏的伏爾泰像』般的知
覺重組感受或如『西班牙內戰的預感』般的情緒感受。另一種則是
去感受繪畫中的思想意涵,於是很容易發現達利作品中『愛與美』
以及『現實性虛無』的對抗力量。

  如果誘發心理感受是一種藝術,那麼達利的成名,正是由於他
的作品非常契合地表現出各種人類心理的現象。

  達利因為擁有加拉的『愛與美』,所以安穩地走在超現實的路
途上;而分析現代繪畫,卻發現除非像達利或夏卡爾這般擁有價值
基礎的人們,否則幾乎都會走向虛無與瘋狂。人終究得面對現實,
超現實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現實批判,但是完全活在批判中卻只能
讓人瘋狂;因此當我們注意達利作品中的加拉,便可以發現支持達
利生活的根源,更能理解為何加拉去世後達利不再作畫。

  欣賞達利是我們平常生活一個很不一樣的、有意義的激動與靈
感,然而我們看到作品中的加拉,我們就得知道,我們終究得回到
我們現實的世界,尋找我們自己的加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画家: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一)




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廿
一日生於比利時,父親是個商人。馬格利特十四歲的時候
,一直都有自殺傾向的母親投河身亡,這個打擊使他從此
變成一個個性焦慮不安、悲觀、憂鬱、叛逆而反社會規
的問題少年。

  一九一八年,馬格利特結束了在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兩
年紮實而嚴格的繪畫訓練,剛踏入畫壇的他相當欣賞義大
利未來主義畫家的風格,尤其是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
的名作<愛之頌>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的第一幅具有超現實主義畫風的作品是在一九二五年完成
,隔年他便和麥桑(Edouard Mesens)組成了一個比利時超
現實主義畫家團體。

一九二七年,結婚剛滿五年的馬格利特和太太喬爾潔特
(Georgette Magritte)來到巴黎。喬潔特的個性和整
天夢想要到藝術之都飄泊的馬格利特可以說是天南地北
,她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鄉下買棟大宅院相夫教子。於
是,兩人在折衷之後在巴黎郊區買了一間兩房一廳的小公寓
住了下來。因為家裡空間不大的關係,馬格利特只好在廚房
的桌子上作畫,這個習慣從此跟著他一生。住在巴黎的這段
時間,馬格利特經常參加巴黎畫家們的聚會,結識了一群志
同道合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並且在一九二九年和阿爾普(Arp)
、達利以及坦基(Tanguy)一起在好友的畫廊舉辦聯合畫展。

  雖然這時馬格利特和巴黎的畫家們來往頻繁,彼此關係也
不錯,但是私底下,持無神主義的超現實畫派畫家卻時常對他
多有批評,其中尤以普魯東(Andre Breton)為最。布荷東一
直看不慣馬格利特坦護喬潔特謹守天主教規的生活習慣,他甚
至還公開批評喬潔特胸前戴著的十字架項鍊是保守封建思想的
遺毒。其實馬格利特也是個相當反對宗教的無神主義者,例如
在一九三六年他簽署了一份將andre Souris驅逐出超現實畫家
行列的聲明書,只因為andre Souris在布魯塞爾美術學院紀念
創校元老的音樂會上指揮了一個教會的彌撒樂團。但是,為了
他深愛的喬潔特,馬格利特可以忍受同儕們的冷嘲熱諷。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8-12-2004 at 01:00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画家: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二)


一九三○年馬格利特回到家鄉布魯塞爾以後整個生活就規矩
了起來,他的家中布置得一塵不染,許多研究超現實主義畫
家的學者們參觀過他的故居之後都感到相當的訝異。但是也
有人指出,就像所有的叛亂份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裝得跟一般
民眾一樣平凡,馬格利特這個畫壇中的叛亂份子仍然私下跟
少數詩人以及藝術家保持來往,有著鮮明的政治立場。他在
一九三二年加入比利時共產黨,參與過刊物「超現實主義看
人民解放運動」的編輯;在一九三五年簽署「超現實畫派是
正確的」一文向史達林思想宣戰後,和共產黨的關係曾一度
破裂,卻又在隔年重修舊好;他甚至還在一九三九年捐出多
幅畫作義賣,替西班牙民主黨募款。

  雖然馬格利特在政治立場上一直是站在無產階級的這一
邊,欣賞他畫作的族群卻幾乎都是位於當時社會中上層的資
產階級。也就是因為如此,他不惜複製自己著名的畫作賣給
有錢的業餘名畫收藏家,為的只是能夠多賺一些。一九六二
年的時候他還製作購買目錄,以不同的主題來區分作品的價
錢,甚至畫作<黑魔法>還有「買十二幅就加送一幅」的促
銷活動!不過,儘管如此不擇手段,馬格利特的作品仍然在
藝術市場擁有相當的價值。

  的確,馬格利特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不然他怎
麼能夠在巴黎畫家私下對他都稍有微詞的時候,和所有人都
維持良好的關係?怎麼能在替反戰詩人阿拉貢(Aragon)背
書後成功地從慫恿軍隊叛變的罪名中脫身?而且他一直到五
十幾歲都還寶刀未老,甚至還在評論盧森堡女王訪問共黨時
語出驚人:「根本不是女王榮耀我們共產黨,而是我們替這
個婊子作足了面子!」

  一九六五年,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替他舉辦了第
一次的作品回顧展,此時馬格利特的身體狀況已經開始逐漸走
下坡。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五日於比利時家中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變與不變之間的遊戲



  熟悉超現實主義畫派的人都知道,馬格利特畫作中最
主要特色的便是「變化」:材質的變化,例如木質化的肌膚
;形體的變化,例如變成飛鳥的樹葉;名稱的變化,例如高
跟鞋下標著「月亮」、蠟燭底下寫著「天花板」、明明畫了
一支煙斗卻寫著「這不是一支煙斗」……等。雖然如此,他
的繪畫卻幾乎總是圍繞在少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之中:

▲雲
  我們都知道,從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布魯涅內斯基
(Brunelleschi)開始,雲在一幅畫當中總是一個沒有固定位置
、邊際不明的實體。畫雲,就等於是讓顏料溢出既定的範圍,強
迫既有圖案跟它妥協。但是馬格利特所畫的積雨雲,卻有著另外
一種氣象:他所畫的雲都長得一個模樣,固定在蔚藍的天空中不
動,每一朵之間的距離幾乎相同。馬格利特的雲就像是一連串無
法估量的物體,是蒼穹上貼著的壁紙。從他開始,我們跟浪漫主
義的雲彩說再見,迎接一連串經過邏輯化的雲朵。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8-12-2004 at 01:3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格利特最喜歡畫的主題是石頭,他自己也表示過:
「那是因為石頭不會思考」。他認為,石頭的沉默使它完全
免於被賦予擬人化的詮釋。因此,碎石塊、隕石、石柱等充
滿畫面的石頭就只是「純粹的存在」。另外,馬格利特刻意
地讓石頭失去重力懸浮在空中,和畫中的雲合而為一,不但
創造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有時甚至連帶的使整幅畫的氣氛
都凍結住。畫石頭對他來說是在畫作中創造一種情緒轉變的
過程:將驚愕,甚至死亡的情緒轉變成漠不關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窗帘




   從他的創作生涯一開始,窗簾就時常出現在他的畫作中。
就像是舞台布幕後總是一幅幅的造景,窗簾在他的畫作中彷彿
是在對觀賞者宣告:「這幅畫只是個虛假的布景」。對馬格利
特來說,簾幕只是一個指出哪裡有風景可以欣賞的單純視覺指
標,並沒有「遮掩—隱藏—發現—展示」的意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2004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樹
  在馬格利特畫作中,樹是少數能夠讓視野上下連貫的主題。
樹的形象雖然不斷向上開展,但是它盤結在地底的根卻將這樣
不斷向上發展的動量牢牢抓住。馬格利特的樹有時候將把它砍
下的斧頭踩在腳底,有時候枝葉化做正要展翅的鳥兒,但是不
論形體如何變化,它總是祥和而寬大、愉快而和諧地站立在畫
作的世界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2:46 PM , Processed in 0.08361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