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顶礼一时祖师大德禅净法语 ~'~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5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1-2015 11:53 PM 编辑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

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

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正)南五台观音示迹记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5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12-2015 12:18 AM 编辑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
说。
续)历朝观音像序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6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1-2016 05:20 PM 编辑

◎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

若知即此起贪嗔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三)复卓智立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6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1-2016 11:38 PM 编辑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

彼不见感应者,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正编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尝无感应也。(三)复蔡锡鼎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6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2-2016 12:23 AM 编辑

◎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众生在迷,不生信向。

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碍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正)观世音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3-2016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3-2016 12:14 AM 编辑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正)复邓伯诚书一

编者敬按:华严会上大士告善财云,我住此大悲行门,普现一切众生之前。然则吾人一言一动,何时何地而不在大士慈悲身中?


特历劫昏迷,如生盲人,日对阳光而不自觉。遇危难,一切尘劳妄想,顿伏不起,惟求救之一念,如烈火迅发,如急流宾士,不觉与大士立时相应,而巍巍神力,遂具足当前,受用无尽。以上云云,系许止净居士于普门品后,阐扬大士救苦之灵感,最为形容尽致者。特撷要附志于此,用增信向。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3-2016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3-2016 11:09 PM 编辑

◎沪战时,闸北房舍,多成灰烬。独余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曾波及。盖当战事剧烈时,彼全家同念观世音圣号。

且最奇异者,战事起后第七日,渠一家人,始由十九路军救出。及战停归家,室中诸物,一无所失。非菩萨之佑护,何能如此?

渠供职新闻报馆已数十年,夫妻均茹素,念佛甚虔。是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遇有灾难,一称圣号,定蒙救护也。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三)息灾法会法语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6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4-2016 12:12 AM 编辑

◎观音圣号,乃现今之大恃怙,当劝一切人念。若修净业者,念佛之外,兼念。

未发心人,即令专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祸耳。待其信心已生,则便再以念佛为主,念观音为助。然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三)复周伯遒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4-2016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4-2016 12:17 AM 编辑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

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三)复宁德晋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6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5-2016 12:06 AM 编辑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卮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当以信愿为本。

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卮,亦必解脱。(三)复如岑法师代友人问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6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5-2016 12:09 AM 编辑

◎救灾,当以尽人能念者为有大益。若摩利支天咒,所印虽多,亦难于大劫临头时用。宜取消,令人念观音圣号,虽三岁孩童也能念。且勿谓支天咒之利益大,念观音之利益小;纵此咒即观音示现,亦当以念观音为事。

汝信心虽好,不知一法普摄一切法之至理,及不知要紧之时,愈约愈妙。

儒教亦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汝若知此义,当以光言为至论。(三)复边慧通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6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2016 12:25 AM 编辑

丙、明对治习气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正)复周群铮书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


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正)复陈慧超书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正)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悚然耳。(正)致包师贤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16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6-2016 11:53 PM 编辑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三)复丁普静书

◎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


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正)复宁波某居士书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三)复朱仲华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6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7-2016 12:12 AM 编辑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彼自惧获灭种,即相率归降矣。

其最要一著,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灭贼,反为贼灭。

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

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即制心不令外驰之谓。
编者敬注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正)复马契西书三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7-2016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5-7-2016 12:11 AM 编辑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

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正)对治嗔恚等义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


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而已。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

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校。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

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16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8-2016 11:42 PM 编辑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

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正编复袁闻纯书。

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

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

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三)复陈飞青书

◎三障者,即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即无明,亦名为惑。即是于理不明,即贪嗔痴也。
妄起各种不顺理之心念。

欲灭各种不顺理之心念,先须了知世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嗔痴三毒,无由而起矣。见三编与谢融脱书。

业即由贪嗔痴烦恼之心,所作之杀盗淫等恶事,故名为业。其业已成,则将来必定要受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恶报也。(三)复宁德晋书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


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

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正)对治嗔恚等义

◎嗔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嗔矣。

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正)复裘佩卿书二

◎所言嗔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嗔习愈增,其害非浅。(正)复裘佩卿书一

◎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嗔恚等义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


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

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

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

生闭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贪嗔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正)对治嗔恚等义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16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2016 12:31 AM 编辑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

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正)了凡四训序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16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9-2016 12:28 AM 编辑

◎众生一念,与佛无二;由迷而未悟,则全智慧德相,成烦恼业苦。

心本是一,迷悟殊则苦乐异矣。是知一念心性,本是智慧功德海;由烦恼障蔽,无智慧照了,则全体成烦恼业苦海。

今以智慧觉照之,则即烦恼业苦海,成智慧功德海。故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三)复陈飞青书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烦恼惑业之佛心。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心;方可谓心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说,不过示其体性而已。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则完全不是矣。(三)复周陈慧净书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


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

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

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

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

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正)复冯不疚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16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0-2016 01:00 AM 编辑

◎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乐,特作大学,以示其法。开章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然明德,在人各自具。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显现而得受用。

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

如贪名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

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妄求矣。

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则,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

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续)标本同治录序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续)复游有维书

◎民十年,光至南京。魏梅荪系翰林,时年六十谓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


光谓,富贵人习气难忘。君欲吃素,祈熟读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以其文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见息灾法会法语。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

此系八月十二日话。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碍,往金山过生日,回家即长素矣。(续)复卓人居士书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而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姿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


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三)复杨宗慎书

◎汝既知性情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


凡暴戾之气,皆从傲慢而起。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慢贡高以陵人。(三)复郝智熹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16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10-2016 12:24 AM 编辑

◎佛法要义,在无执著心。若预先存一死执著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三)复明道法师书

◎自知录,为引人入魔至极可恶之魔话。上海罗济同居士得此录,石印一千本送人。丁桂樵居士欲为广布,令济同寄光一包,桂樵自己作书与光,祈为作序,以期广传。光阅之不胜惊异。即将原寄之书,完全寄与桂樵,极陈此书之祸。以初心人率皆不在一心至诚忆念上用功,而常欲见好境界,倘一见此书,以急切之狂妄心,常作此念,必至引起宿世怨家,为现彼所慕之境。及乎一见此境,生大欢喜,怨家随即附体,其人即丧心病狂,佛亦不奈何彼矣。三)复李少垣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5-2024 02:50 PM , Processed in 0.06416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