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haijiet

認識佛教(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1-2011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1-2011 01:36 AM 编辑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11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1-2011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1-2011 01:23 AM 编辑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11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1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1-2011 01:09 AM 编辑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1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1 01:43 AM 编辑

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

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確確實實是至善圓滿的教育。

從哪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首先,我們在佛教的稱呼方面就能夠發現。

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師是老師,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這個教學的創始人,他是創始的一位老師。

而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所以從稱呼上非常明顯的看出來,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

宗教裡面沒有這個稱呼,宗教裡面有主僕的關係、父子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

像這一類的關係,在佛門裡面沒有,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佛教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歷史在史傳裡面都可以看得到的。

他出生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

他生在中國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滅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

但是佛的年代,中國跟外國記載相差很大,照這個記載,佛滅度之後到今年,應該是三千零二十一年。

可是外國人的記載,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幾乎有六百年。

這種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據,幾乎都有很多種的說法,到底哪一個說法正確?這很難斷定,也可以說沒有法子去斷定。

然而這些實在講也並不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從事於考古的工作,所以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的教義。

釋迦牟尼佛確實有這個人,當年講經說法也確實留下這麼多的經典,這個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佛教正式傳到中國來是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這是正式接受中國朝廷,也就是中國的帝王派特使迎請到中國來的。

非正式的,歷史上也有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那個時候,已經有佛的訊息傳到中國。

但是我們從歷史上來說,還是以國家正式禮聘作為記錄。

佛教,我們依這個綱領來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

為什麼當年翻譯不把它翻成智覺?翻成智覺,我們現在要看到這個名詞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

為什麼不這麼翻?這是過去在翻譯經典體例上有五種不翻,叫「五不翻」。

這是屬於五不翻之一,這一條是屬於「含多義不翻」,這個名詞裡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國字彙裡面找不到一個相當的字來翻譯,所以就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

佛陀這個字裡面所說的,跟我們普通概念裡面的智慧不一樣,因此必須要加以解釋。

他的智慧要是籠統的來說,就是對於宇宙人生,過去、未來這一切法他都能夠明瞭,而且正確的明瞭,圓滿究竟的明瞭,那樣的智慧才稱之為「佛陀」


http://new.jingzong.org/Category_185/Index.aspx
認識佛教96年-第1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12-2011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2-2011 05:20 PM 编辑

我們聽了這種說法,乍聽之下,真的是很難接受!這有一點像宗教裡面稱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樣。

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本人在內,確確實實都有這個智慧、都有這個能力。

因此佛法對於所有一切眾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來平等。

佛不比我們高一等,我們也不比佛差到哪裡去,都是平等的。

雖然平等,可是我們今天的智慧能力確確實實有不相同。

在這個社會上有聰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強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

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你迷失了你的本能。

本來有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

如果能夠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復了。

所以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教導我們把迷惑顛倒去掉,恢復我們本能而已。

佛度眾生,大乘經上常講:「佛哪裡有度眾生?」佛沒度眾生。

眾生是怎麼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當中幫助你。

這個幫助只是把你怎麼迷的,把這些事實真相給你說出來;說了之後,你就覺悟了,然後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11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2-2011 04:49 PM 编辑

從這裡看,佛法的的確確是師道老師只能夠教導我們,學生的成就,畢竟是他自己發憤努力才成就的,在這一方面老師幫不上忙。

老師能夠幫助的是把這些理論說清楚,把他自己修學證果的經驗、方法提供給我們作參考而已。

所以佛法裡沒有迷信,這是我們首先要把它認識清楚,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

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師道,我們要把佛看成老師。

今天我們建道場,我們供佛像,不是把佛當作神明來看待;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那是宗教

今天我們講佛教是宗教,實在講也不能否認,為什麼?佛教確確實實變成宗教了,這是很不幸的。

你看學佛的人,有幾個人不是把佛菩薩當作神來看待?當作神來供養?這個是很大的錯誤,錯得太離譜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們供養佛的形像是兩個意思:

第一個是報恩的意思、紀念的意思。

這麼好的教育,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能夠接受,太幸運了!開經偈常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一點都不假的。

我們對老師感恩戴德,紀念他,就像我們中國人供養祖先牌位一樣,這是「報本返始」,我們有這樣厚的恩情在裡面。

第二個是見賢思齊。

想想釋迦牟尼佛也是個平常人,他能夠覺悟,他能夠成就,我為什麼不覺悟?我為什麼不成就?

所以這一尊像擺在那裡,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是這個意思,絕非迷信!不是把它當神明來看待的。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2-2011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12-2011 02:17 AM 编辑

佛教裡面,佛菩薩的形像還真多,所以有些人認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級的宗教。

低級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

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幾千幾萬,所以這個不但變成了宗教,而且變成低級的宗教。

其實,這個意思全被人錯會了。

佛法裡面,佛的名號的確很多。

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說的《萬佛名經》,《大藏經》有一部經叫《萬佛名經》,世尊為我們講出差不多有一萬二千多個佛的名號,而菩薩的名號就更多了。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佛?這麼多的菩薩?

諸位必須要知道一個事實,我們自己本性裡面的智慧無量無邊,德能、才藝無量無邊,一個名號沒有辦法代表。

像現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才幹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來,頭銜有十幾條、二十條。

一條就好了,他為什麼要搞那麼多條?

釋迦牟尼佛那個名號一拿出來,幾萬條!表現他的德能無量無邊,是這個意思。

所有諸佛的名號是代表我們本性,本來具足的德能。

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號就是你自己一個人,不是別人,這個要知道。

所有菩薩的名號代表我們修德,我們自性本能是無量無邊,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們那個能力一條也透不出來,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

菩薩的名號代表修德佛的名號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一個人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個。

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曉得佛法的教學方式,要用現代的話說,是進入到高度的藝術化。

它不但有名號,它用雕的這些塑像來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義;真正明瞭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學真實的利益,這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11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12-2011 12:52 PM 编辑

佛法傳到後代,佛陀不在世了,佛的學生把老師的教導代代相傳下來。

佛門裡面我們又聽到有稱「和尚」、有「阿闍梨」的稱呼,在我們中國人習慣稱「法師」

這些稱號,宗教裡也沒有。

和尚、阿闍梨都是印度的梵語,和尚的意思是親教師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親自教導我們的老師,我們就稱他和尚

在一個學校裡面,親自教導學生的是校長,教育的政策是他定的,課程是他指導的,那些教員是執行他的命令的,是幫助他教學的。

教學的成功、失敗是校長負責任,教員不負責任。所以校長就是和尚、親教師。

和尚這個稱呼,非常尊貴,非常親密。在現在大學裡,除了校長之外,有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可以說他也是親教師,也可以稱他作和尚。

所以和尚是個普通的名詞,它不是佛門裡一個專有的名詞。親自教導我的這個人,我們稱他和尚。

像我們在學校念書,我們只稱校長是和尚其他所有的老師我們稱阿闍梨,現在稱教授。

闍梨的意思比教授意思要圓滿,這個老師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我應該向他學習。

所以阿闍梨叫軌範師,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範、做我的典型,這樣的人我們平常稱為老師

所以在佛門裡面,我們從稱呼上知道,它的的確確是屬於師道它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11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12-2011 01:07 AM 编辑

再說一個不好聽的話,宗教都是迷信,佛法的宗旨是破迷開悟

佛說了,你為什麼生活得這麼苦?為什麼有六道輪迴?是因為你迷失了你的本性,迷失了你的自心,所以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你才把事情做錯了。

對於宇宙人生,你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統統錯了。

做錯了後面一定有結果,結果就是六道輪迴,就是現在過這麼苦的日子。

佛法教學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實際上指導我們的是破迷開悟。

佛說「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

你對於宇宙(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本人)完全不了解,也就是對於本人、對於你自己的生活環境不了解,這個苦!

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你怎麼不苦?如果你都明瞭了、都清楚了、徹底明白了,你就「得樂」了。

為什麼?你的看法、想法都正確,完全沒錯誤,你的生活當然快樂。

所以「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這是我們自己享受的事情。

老師教給我們怎樣破迷、怎樣開悟,老師對我們毫無所求,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

我們作佛的弟子,跟釋迦牟尼佛學,佛對我們有所求嗎?沒有,什麼都沒有。無條件!這些統統都要搞清楚。

真正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無所求,看到這個學生覺悟了,很開心!看到這個學生離苦得樂了,很開心!

正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子女一樣,他的教育成就,他在社會上事業成就了,看到很歡喜、很開心,意思完全相同。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1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12-2011 01:05 AM 编辑

「佛」的意思是,這個,它的作用就是覺悟所以有體有用。

它所覺悟的是什麼?我們通常講「法」,用這個字作為代名詞。

「法」宇宙萬有心境事理之總代名詞,就是對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論事實真相統統都能夠正確的理解,這叫覺,這是覺悟

  佛法為什麼不屬於哲學?歐陽竟無說得也很有道理,「佛法不是宗教」,想想它確實不是宗教。

它為什麼不是哲學?哲學裡有能覺、有所覺,有能、有所,佛法裡沒有能、所。

這一層很不好懂,我們講佛法甚深,深在這個地方。

佛法裡面講「能」跟「所」,是一不是二《金剛經》上說:「如來者,諸法如義。」世尊又在經典裡面解釋「如」的意思,如是什麼?一如,萬法一如。

「一」才如,「二」就不如。能覺跟所覺如果是二,就不是「諸法如義」了。

說二,就是哲學,今天我們用哲學的定義可以包含它。但是它不是二,它是一,這個在哲學裡沒有。

「能所不二」這個意思很深很深,非常難懂!

古人不得已用種種比喻。譬如,我們常聽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還是二?從相上看不一,從體上看不二,不一不異,這是事實真相。

這要很細心的去體會,才能夠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有一切大乘經,可以說都是說這個道理,都是說這個事實。

這個事實很難理解,真正明白了,認識清楚了,就叫作「佛知佛見」

你的見解、你的思想跟諸佛如來就沒有兩樣了。

但是我們凡夫是迷,迷在哪裡?總是把一切事都分成對立,不知道一切事,它是一,不是二。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12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012 01:53 AM 编辑

「佛法」這兩個字的意義,我們明瞭一個大概之後,佛法所求的是什麼?這是諸位必須要知道的。
多少人學佛,在佛門裡面求什麼?求發財、求升官、求保平安,都求這些。

求這些東西,佛門裡求不到,那就求神去了。

實實在在告訴你,神也沒辦法,也無可奈何。

這都叫迷信,這叫胡作妄為,這個做錯了。

佛法所求的,你看一切經論裡,有一個名詞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也印在這個表上,這就是佛法所求的。

這個名詞是可以把它翻出來的而沒翻,還是用梵文音譯,這一種的不翻叫「尊重不翻」。

我們對於這個名詞非常尊重,保持它的梵音是尊重它。不像「佛陀」那個字是「含多義不翻」,它裡面含的意思很多。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菩提」翻為覺,「三」翻作正,這是佛法教學的目的。

教給我們,希望我們成就什麼?就是希望我們都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名詞也要費一點時間把它講清楚,佛法所求的太重要了,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學什麼?就是學這個。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12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2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2012 12:55 AM 编辑

首先講「正覺」,覺是覺悟。

世間也有很聰明、很有智慧的人,現代的科學家相當聰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你能說他不覺悟嗎?你能說他不聰明嗎?

哲學家、宗教家都很聰明,都比一般人覺的能力高明。

但是佛都不承認他們是正覺,他們雖然是有覺,佛說他們不是正覺。

我們佛門的招牌是「正」字,這個「正」字招牌不能隨便給人的。

為什麼他的覺不正?他的煩惱沒有斷,他的心不清淨。他還有是非人我,他還有貪瞋痴慢,他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心不清淨!

心不清淨,他那個覺的能力再高,也不是正覺。

所以佛法這個「正覺」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面生智慧、覺悟了,那叫正覺。

因此「正覺」這個標準世間法裡沒有,六道眾生都是邪知邪見,不是正覺。

佛要求我們要正覺。得到正覺,在我們佛門裡面也有一個學位,好像現在念書一樣,我們拿到一個學位了,這個學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學,大學畢業了拿到學士學位。

我們「正覺」是第一個初級的學位,它的名字叫「阿羅漢」。

諸位要知道,阿羅漢、菩薩、佛是佛門裡學位的名稱,這個要懂。

你得到正覺了,就稱你作阿羅漢。阿羅漢見思煩惱沒有了,這在小乘

不但阿羅漢沒有「人我是非」這個念頭,沒有「貪瞋痴慢」這些念頭了。

在從前我們總以為要證得阿羅漢果,才能把見思煩惱斷盡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

哪裡曉得《金剛經》上所說的小乘初果須陀洹,阿羅漢相去很遠很遠,小乘初果須陀洹已經破了四相。

《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金剛經》上看到的。

難怪佛說初果叫「入流」,他入了聖人之流,他證得了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作凡夫,原來他再不執著「人我是非」,這個念頭沒有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2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护法们极力护持此帖,让众生能闻得正法。

感恩念弥陀师兄耐心弘法。

阿弥陀佛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012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都有在看,感恩楼上的师兄们,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2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1-2012 11:04 PM 编辑

感恩  各各大德们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_/\_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要能夠體會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間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裡?我們到底要學些什麼東西?我們跟學,學真實法,學正覺,唯有正覺才能解決問題。

解決什麼問題?離一切苦、得一切樂,真正離苦得樂。

苦樂我們講最粗淺的,以我們自己現在本身來講,你有生老病死苦,你有求不得苦,你有愛別離苦,你有怨憎會苦,這些苦都環繞在你的周邊,你沒有辦法離開。

學了佛以後,這些苦真的可以離開。

年歲大一點的同修,中年以上的,想想我們人老了。

學佛可以不老,學佛可以不生病。縱然你身上有很多疾病,你真正學佛了,不要看醫生,不要吃藥,你的病自然就好了。

這是什麼道理?就是因為你把道理搞清楚了。

你不曉得你的病是怎麼來的?你不知道。病是怎麼起來的,你那個病是怎麼樣發展的,病到後來結果怎麼樣,你曉不曉得?統統知道了,人可以不生病。

病從哪裡來?妄想來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你的妄想不斷,神仙都醫不好你的病。

你的妄想統統沒有了,什麼病都沒有了。



http://new.jingzong.org/Item/3704.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2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2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4-2024 01:30 PM , Processed in 0.07607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