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ysiationg

伦理思考: 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是不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os


   
这是因为在近代,有两股力量在相争,
一是在新中国的大陆有统战的思维,以汉来做统战他们的国家内部,后也要用汉来做统战海外的华人社会。
但在海外的华人社会崇尚自由派,比较爱与华人来自我认同。
在近代这用华人派占了上风,各国华人社会为各自的独立成了潮流,中国也只好跟随,在他们的正式政府文件和蓝皮书-都以华人来称呼海外国籍的华人(不敢再称呼他们为中国人)
所以现代学术界,也把华语分别讲成北京华语,台北华语,马来西亚华语,新加坡华语,等,不再是一极标准,而是多极化
清池 发表于 10-11-2011 01:29 AM



有点模糊leh,有人跟我说,就是“华人”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意思,只是不方便直接说出来,说目前中国的势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大家还需要暂时先自称‘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1-2011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0-11-2011 03:01 PM 编辑

回复 201# mysiationg


   
所以大家还需要暂时先自称‘华人’


那是哄骗老华侨的话吧!中国会让很多海外华人如民国那样进他们的内圈当他们的政府吗?在他们潜意识里有里外有别

不是暂时的权益,而是已成事实,因为华人社会入籍他国已三四代已后都已没有华侨情节了,已成为当地他国的本地人了,也以自己本国的国益的角度来思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ysiationg


   

那是哄骗老华侨的话吧!中国会让很多海外华人如民国那样进他们的内圈当他们 ...
清池 发表于 10-11-2011 02:46 PM



我明白你所说的,可是偏偏目前就是没有一个本地马来西亚具有权威的'华人'定义去让我说服老华侨‘中国人’。

如果是说马来西亚的宪法有列出,比如:宪法第301条文:华人是马来西亚公民,华人和中国/台湾一点屁关系都没有。这样我们就好说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3# mysiationg


    可以说现在华人和中国人除了国籍上的区别,文化,血缘,宗亲等撇不开关系,用法律来来撇清华人和中国的关系,根本是贻笑大方,想想看宽柔独中的校训“把根留住”的意思,你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ysiationg


   

那是哄骗老华侨的话吧!中国会让很多海外华人如民国那样进他们的内圈当他们 ...
清池 发表于 10-11-2011 02:46 PM


中国政府中没有海外华人?别搞笑了,还有还有海外华人三,四代中有华侨情节多的是。至于海外华人是否要自称中国人,那么完全是靠自愿,没有人会强迫。不过像你这样一位撇清中国与海外华人关系的,倒也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你所说的,可是偏偏目前就是没有一个本地马来西亚具有权威的'华人'定义去让我说服老华侨‘中国 ...
mysiationg 发表于 10-11-2011 03:06 PM



    我觉得你没必要烦恼,如果你有机会到中国旅游或工作的话,去多接触一些中国人,感受一下他们对海外华人的看法。无论现实中和论坛中,确实有很多中国人喜欢把海外华人当作自己人,称为中国人,觉得比较亲切,没有距离。但是这样做会让一些海外华人感到困惑,这也很正常,接触多了就习惯了。事实上,中国人绝对不会把那些中文讲得再流利的老外(黑人/白人)称为中国人,但是对海外华人不同,因为存在血液、宗亲、文化等联系,让中国人对海外华人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你有机会去中国的话,我相信你会感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11-2011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1 05:58 PM 编辑

回复 204# yhoskl


   
可以说现在华人和中国人除了国籍上的区别,文化,血缘,宗亲等撇不开关系,用法律来来撇清华人和中国的关系,根本是贻笑大方,想想看宽柔独中的校训“把根留住”的意思,你就明白了。


但这根是指文化认同的根,传统华夏文化是周礼和儒学,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尝试建立各国传统华夏人的共同价值观。统一了华夏人的同文同种的共同信念。

在海外华人社会虽因为各自的国籍不同所以对各自的国家效忠不同之外,海外传统华人社会所认同的其实是传统华夏文化的根,当今华夏人已在各国开枝散叶了,也在别的国土砸根生长了,成为在各国的华夏文化的别枝。这也是要勇敢面对的事实。

文化感情归文化感情,各公民的国家利益归国家利益,不能含糊,若有球赛或南海战争,大家还是各有所忠各有所属。。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1 05:56 PM 编辑

回复 205# yhoskl


    这是自然成长的过程,老一辈的老华侨可能还抱着幻想而在自己国家终了,但新一代华裔的思想已慢慢改变了,
    这也是事实,不哪能相提并论,
    当今我国华人所持的认同价值观是一点传统华夏文化,一点西方文化,一点东南亚文化。(不再是纯华夏文化)
    社会学家有观测,在西方大学里,我们的青年人其实与东南亚(包括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
    并不一定都是华人),台湾,香港的青年打成一片,抱团在一起,可以同租房子,成为情侣结婚,
    或到各国访可居住他们这些朋友的家里,
    但与中国的同学或校友还不能做到。。
   可能是成长的价值观文化不同的缘故吧? 可能再过一些时候各自的价值观会相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1-2011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hoskl


    这是自然成长的过程,老一辈的老华侨可能还抱着幻想而在自己国家终了,但新一代华裔 ...
清池 发表于 12-11-2011 05:15 PM


其实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也一样,除了传统的华夏文化,也西化的很厉害。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几乎没有很大区别。

其实中国人喜欢把海外华人称为中国人,确实是一种感情上的天然认同,并不是叫海外华人效忠中国之类的,希望海外华人同胞能理解。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比如在一些中文论坛(天涯,佳礼,百度等),交友社区(facebook,,推特),沟通软件(QQ,,,MSN)上都可以看到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在交流,沟通,其实这是好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消除之间的误会。

随着中国的发展,海外华人与中国人接触也越来越多,现在中国年轻一代与海外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也趋同,我相信,这个世纪一定是中国人的时代也是华人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2-11-2011 10:23 PM 编辑

回复 209# yhoskl


其实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人也一样,除了传统的华夏文化,也西化的很厉害。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几乎没有很大区别。
其实中国人喜欢把海外华人称为中国人,确实是一种感情上的天然认同,并不是叫海外华人效忠中国之类的,希望海外华人同胞能理解。


听仁兄的口气,和对现代文明法治的不太了解,想必是中国大陆的国际朋友吧??


用法律来来撇清华人和中国的关系,根本是贻笑大方

在现代法治的社会,其实法律的定义就是生活的全部, 若抹视法律的人是会给人看不起的,那是不尊重文明的。。
华人只是指文化认同的族群,是指华族人,
而中国人当今是用在中国国籍的人(就如日本人,韩国人,印尼人,美国人  一样,这样就相对清楚了)
这个是要尊重的,不能明知故犯

也西化的很厉害

但那可能还停留在入门的外圈,还没有深入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观的精髓,
如法治,民主,公正,平等,这些东西的理念还是讲得不大清楚或没有亲身力行,成为自己的价值观的一部分而捍卫


喜欢把海外华人称为中国人,确实是一种感情上的天然认同
但如果能亲自了解海外华人,是不会这样子做的,这等于在伤害他们,使他们不能得到本国其他族人的信任。。
这样说其实是没有分寸的粗暴,有受过国际见识的学识修养的中国大陆的朋友都会有礼貌有尊重的称呼他们为华人/X国华人/X国华裔

这就如一个正派的人是不会去称以前的旧女友为亲爱的,因为人家现代已是别人的夫人了,应该尊重的称呼为x夫人,才不会给人家添麻烦,也没有吃人便宜的行为


个世纪一定是中国人的时代也是华人的时代。



应该说是太平洋圈的时代,比较合理和现实, 我们也可以满足了,全部亚洲各国各族的人都能受益,当今已经二十一世纪了,那种十九世纪的只靠感性的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已经过去了,大家都清醒了,而尊重这多元文化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祖先是非洲人。请不要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1# dostoevsky


    我们的祖先是非洲人。


对的,非洲人是我们的远亲,我们的族群是从东非走到印度,再从印度走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作入南华地带。
所以印度人和东南亚人都是我们的近亲。这是很多人不勇敢去认知的事。。但从人类DNA的演化就能很科学的证明了。
南华人,其实都属百越的成分比较多,所以体形与东南亚人比较相近,
马来人,泰国人,越南人,印尼人,菲律宾人,台湾山地人,南方华人,其实从人类学的分法都是属百越人的分支,也称为南岛系的人。。所以应该也要认同和尊重东南亚人和印度人为近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祖先是非洲人。请不要忘记!
dostoevsky 发表于 13-11-2011 03:00 AM

回复  dostoevsky




对的,非洲人是我们的远亲,我们的族群是从东非走到印度,再从印度走到东南亚, ...
清池 发表于 13-11-2011 12:13 PM



我们的祖先才不是啥非洲人,是亚洲人。
对于人类起源,我是支持多地起源,而不是一地起源。

非洲起源本来就不可靠,因为当时考古活动还未遍布全世界,
而考古学者多为欧洲人,多是在非洲、中东一带考古,
能来到远东考古的更少,尤其是去到中国考古。

非洲起源论近年已遭受质疑,文章如下。
近日法国《费加罗报》科技专栏撰文指出,随着一批国际古生物学家的最近研究发现,人与猿共同的祖先来自亚洲而不是非洲,人类祖先来自非洲的古生物学传统理论遭到致命打击。




   日前,一个由多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小组,经过对缅甸发现的一个距今3700万年的灵长类动物化石的分析,证实了他们12年前提出的假设:人类的祖先来自亚洲。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两名法国古生物学家,一位是蒙彼利埃大学科学演化研究所的马里沃,另一位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让雅尔。科学家把这一类人猿化石命名为邦塘巴黑尼亚猿。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家在缅甸中部发现的这一化石既不是露西那样的非洲南方古猿,也非第一批在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奔跑的原始人种,而是更原始的一种,它出现在两大灵长动物刚刚分化的阶段。一类是包括猿猴与原始人科动物的类人猿;另外一类则由灵长类哺乳动物组成,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是它们现在的代表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第一批类人猿源自非洲的理论得到公认。当时,美国古人类学家西蒙在埃及发现了距今3100万年到3700万年的类人猿化石,从而判断这是人类与古猿最古老的祖先。




   上世纪80年代,一批中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中华曙猿,把类人猿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后来有人曾提出过人类起源在中国的论断。但同时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曙猿的出现只是孤证,又是低等灵长类,因此高级灵长类不可能由中华曙猿进化而来。1996年,中国科学家又发现了距今4000万年的世纪曙猿。




   1997年,一批法国古生物学家在缅甸发现了邦塘巴黑尼亚猿化石。根据这一发现,他们提出了人类祖先可能源自亚洲的假设。它的年代与世纪曙猿相当,但晚于中华曙猿。




   2000年,中美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披露了近年来发现的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的化石的情况,认为这些化石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猕猴类、猿类以及人类的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状态,时间距今大约4500万年。这一发现几乎给人类祖先来自非洲的古生物学传统理论以致命打击。人们甚至怀疑,最初一批类人猿可能是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从亚洲移居到黑非洲大陆,而不是相反的路线。




   2008年11月,法国与多国古生物学家联合考察小组在缅甸蒲甘地区找到了保存完好的邦塘巴黑尼亚猿的下颌骨,磨损的长牙证明这个小小的灵长类动物体重3公斤,但能够咬碎坚硬的热带水果的外壳,吸吮果汁和水果中的营养。它的形状奇特,这是为了适应捕食而演化的结果,古生物学家还从未在这一类型的灵长类动物中发现过这样的形状。但它却具备南美洲一种叫做琦的猴子的特点,而这种猴子也属于类人猿的大家庭。




   科学家们由此断定,缅甸发现的邦塘巴黑尼亚猿化石确属类人猿,从而证明了历史上第一批类人猿来自亚洲。该科研小组同时指出,在没有发现进一步的古生物证据之前,高级灵长类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的可能性不可否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知人类起源于非洲,不需要勇敢,只需要盲从。

能去思考非洲起源的破绽和推翻,才需要勇气和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3# mysiati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理论。
还有一个有趣的理论是我们的祖先是人鱼。

1。一般陆地动物如人猿,熊等都有很多毛,而人类毛很少,大象和犀牛的近期祖先都是来自海,所以人类很有可能是当初临海猿类因为火山爆发而逐渐迁入大海,最后逐渐进化成人鱼,而又从人鱼上岸后进化而来。
2。人类大脑需要的养分一般都是来自海洋动物。
3。人类可以直立是因为在海里游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

我要强调的是,不管承认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其实并不重要。中国只是一个人造的文化,要不要让这个文化决定你的生活习惯,权利在于你自己。你觉得有些我们中国祖先的想法用得过,就用,用不过就算。无可否认的,你现在是马来西亚人,你的祖先曾经是中国人,你的远亲可能来自缅甸,或非洲,或大海里的人鱼,东西就是那么简单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1-2011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这个主题很没有意义

其实不是不承认自己是不是中国人就是不孝,而是不听我你的老子的话就是不孝

改次也会出现什么,不当工程师就是不孝,不当大老板就是不孝,不娶中国人就是不孝等等蛋疼的假设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楼主不要再烦这些问题,没用,无聊,没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4-11-2011 02:53 PM 编辑

回复 214# 句子Sentence

愚兄可能会错义了,  因为是我们在此也不是在做原始人类的起源论

而是在说现代人种的流布,人家是说现代人是在七万五千年前从非洲出来的,这在基因科学已证明了
这从科学基因学就能看得很清楚了,这才近这五万年的事移入亚洲,
从各国人种的基因图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各人种基因突变所留下的印迹,

人类基因遗传图五年計画基因遷移图路显示
M130(棕种人)就是以下图中的C3 这支,M174(赤道人种)就是D3支,都在大約在五万年前就沿着漫长的海岸线迁徙,从东非到达印度,然后再从南洋诸岛、经菲律宾到达台湾岛后,再经琉球群岛,到达日本与韓国了

这就比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在一万年才到达汉土的北部定居的(从M89演化成 M9 ,再演化成M175 ,再演化成M122  ) M122先羌族(古代汉藏语系民族)早了4万年之久。

这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被称为中东部落(F-M89),其中的一支演化为欧亚部落(K-M9),其余进化成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属于暗白人种。欧亚部落的原始人种属于未分离的黄白人种,又演化成好几支。其中一支形成东亚部落(NO-M214),被称为黄种人(又称华夏-芬兰人种),另有一支形成中亚部落(P*),属于早期的白种人。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又分离为两支,一支是芬兰人,部分北亚人的直系祖先(N-M231),另一支则形成东方人和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O-M175)。在M175的基础上再演化成M122先羌族人,是大部分的东亚和东方人的黄种人的共祖, 这再演化为华夏,东夷,百越,苗瑶,百濮,南岛等一系列民族。



      


蓝色线为父系遗传
黄色线为母系遗传
來源:

http://www.utexas.edu/features/2007/ancestry/

https://www3.nationalgeographic.com/genographic/atlas.html





        


科学调查得出的Y染色体(父系遗传)分布图


各中华民族源流的分析:现代人是从非洲出

http://morb.51.net/g98/2007111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11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句子Sentence 于 14-11-2011 01:25 AM 编辑
回复  句子Sentence
愚兄可能会错义了,  因为是我们在此也不是在做原始人类的起源论
而是在说现代人 ...
清池 发表于 13-11-2011 11:13 PM


科学不是十全十美,在缺乏标本考证下,仍然有可能出错。所谓非洲起源,只因为东非找到最早化石,
若其他地方也找到化石,非洲起源也是能被推翻的。

可惜的是,不是任何地方的环境都适合化石的产生。
如此情况下还坚持非洲起源是没错,纯粹是一种科学盲信。

断言人类共祖在非洲,言之过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024 07:25 AM , Processed in 0.0668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