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lonmun

文娱书坊:[对联韵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對句

紀曉嵐小時被父親送進了私塾讀書, 那老師很嚴厲, 同學都很怕他. 但紀曉嵐卻不安本份, 老師罰他時, 他卻常常找些歪理, 令老師哭笑不得. 有一天風和日麗, 紀曉嵐無心上顆, 心神都飛出窗外去了. 老師見狀, 喝道:我方才教些甚麼來著? 紀曉嵐說道:我都明白了. 老師道:既然明白, 你就背誦一次. 紀曉嵐就依言背誦起來. 卻因為沒聽課, 連老師未教的都背將出來, 老師無奈, 說道:你既然能背, 我就考考你對句. 說完吟道:

幽齋,

紀曉嵐應道:

茅廬,

老師道:

開窗,

紀曉嵐又應道:

閉戶,

老師再說道:

讀書;

紀曉嵐再答道:

寫字.

老師說道:我的上聯合起來是:

幽齋開窗讀書;

紀曉嵐笑答道:我的下聯合起來是:

茅廬閉戶寫字.

老師見他對的好, 也不再責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句嘲先生

由於紀曉嵐讀書毫不費力, 便常常想些點子來捉弄石先生. 有一次, 紀曉嵐弄了隻家雀在學堂養, 他生怕石先生發現, 掘了個洞, 將家雀放在其中, 外面用磚頭封著. 紀曉嵐常常在石先生不在意之時, 偷去餵雀. 後來石先生見他太過鬼祟, 就悄悄跟蹤他而發現了. 石先生當時也不揭穿, 待紀曉嵐走後, 將家雀打死, 仍放在洞中, 以磚頭蓋上, 上面還寫上:

細羽家禽磚後死;

第二天, 紀曉嵐發現家雀死去, 又見文句, 便知是石先生所為. 他不動聲色, 返回學堂讀書. 在放學後無人之時, 他提筆在石先生所題旁邊寫下:

粗毛野獸石先生.

翌日, 石先生見到後, 生起地找紀曉嵐怒問:你怎麼罵先生, 快說. 紀曉嵐道:我並沒有罵先生呀. 石先生指著牆上說道:這是甚麼來著? 紀曉嵐笑道:我只是跟上聯一字一字對將出來. 你看, 細對粗, 羽對毛, 家對野, 禽對獸, 磚對石, 後對先, 死對生, 不是很工穩嗎? 如果不是, 請先生再對. 石先生當時氣得發昏, 又無話可說, 一怒之下, 打起行理辭館回家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對藥聯

清朝時有個老醫師, 勤奮好學, 還親身試藥, 所以醫術精湛. 後來還練得一獨門秘方, 無論誰人患了風寒, 關節酸痛, 只要一貼他的狗皮膏, 準保有效. 那老中醫對吟詩對句也有一手, 一天, 自己題了一上聯:

祖傳狗皮膏;

但怎樣也對不出下聯, 他索性將上聯貼在堂門外, 公開徵求下聯, 還設了三十兩銀子作獎賞. 城中的才子都爭相觀望, 但都沒有好下聯. 紀曉嵐剛從姨母家中回來, 看見上聯, 忽地想到在姨母家附近的街上, 一個江湖郎中所叫賣的藥, 便對上了下聯:

秘製烏鬚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對乾隆

有一年, 乾隆皇北巡, 一行人浩浩蕩蕩, 紀曉嵐在當中隨行. 他們一路上遊山玩水, 好不快活. 一天, 來到了一處山石嶙峋山前, 那山原來叫做爛石山, 乾隆皇一時興起, 吟道:

爛石山, 山上石稀爛鐵硬;

紀曉嵐同一班大臣們一時也沒有好句, 乾隆皇卻得意非凡, 因為可以將大學士紀曉嵐難住了. 過了不久, 來到了一條橋頭, 那橋名叫響水橋, 紀曉嵐靈機一動, 吟道:

響水橋, 橋下水滾響冰涼.

乾隆皇一愕, 見對得十分應景工整, 只好讚道:對得好, 對得好, 果然高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對乾隆

乾隆皇一行人繼續上路, 所到之處無不長滿荷花, 正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乾隆皇不禁吟道:

池中蓮苞攥紅傘, 打誰?

紀曉嵐表面上裝作沒事一般, 暗地裡卻四處打量. 忽見有一叢劍麻, 心中一亮, 信口吟道:

岸上麻葉伸綠掌, 要啥?

乾隆皇聽後, 面露悅色. 行止間, 到了一座小橋, 橋名八方, 古樸奇特, 乾隆皇又吟道:

八方橋, 橋八方, 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 八方八方八八方;

紀曉嵐順口答道:

萬歲爺, 爺萬歲, 跪在萬歲爺前呼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皇聽後更是龍顏大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招牌對

紀曉嵐陪伴乾隆皇遊江南, 來到杭州, 見滿街滿巷都是店舖及招牌, 乾隆皇心生一計:何不用這些招牌來做聯句, 讓紀曉嵐來對呢. 行止間, 見一招牌, 乾隆皇吟道:

黃楊木梳;

轉頭便對紀曉嵐說道:卿家, 這不就似是對聯嗎? 紀曉嵐笑道:像是像, 這也得有下聯. 行了不久, 來到了一家小店門前, 紀曉嵐對乾隆皇笑道:皇上請看! 招牌上寫著:

白蓮藕粉.

乾隆皇點頭笑道:兩家一湊, 可成了妙對. 再前行間, 又見一裝裱店, 乾隆皇再吟道:

精裱唐宋元明歷代名人書畫;

紀曉嵐忙道:皇上, 這也是上聯? 臣萬萬也對不上. 乾隆皇笑道:卿家, 別急別急. 行不多久, 來到了一藥舖, 紀曉嵐眼前一亮, 對乾隆皇道:皇上, 下聯已經有了:

採辦川廣雲貴各省道地藥材.

乾隆皇笑道:卿家這種奇才, 去到那裡都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迴文對

一天, 乾隆皇放下了一班大臣, 自己出遊. 來到了一家酒樓, 叫 天然居. 乾隆皇說道:好雅致的名字, 便走了進去. 乾隆皇喝了數杯, 忽地雅興大發, 叫酒保拿了筆墨寫下: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欲再寫下聯, 卻怎樣也不能成對, 只好怏怏而回. 和眾大臣會合之後, 他便下詔求對. 但任得眾大臣苦苦思索, 也不得要領. 行了數日, 來到了一處叫大佛寺的寺廟, 紀曉嵐靈機一動, 對乾隆皇說道:皇上的上聯, 有下聯了. 乾隆皇大喜, 紀曉嵐不慌不忙地說: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乾隆皇一聽, 拍手叫好. 後來天然居的老板更命人將對聯刻在酒樓上, 生意更好起來. 其實紀曉嵐所對的下聯並不十分工整. 數年後, 有個書生路過一寺廟, 靈機一動, 對出了更好的下聯:

僧遊雲隱寺, 寺隱雲遊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05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巧對壽聯

乾隆五十年, 乾隆皇在清朝興典時, 在乾清宮開了個千叟宴. 全國各地壽齡在九十以上者都進宮同賀. 酒過三巡, 問及在座中年齡最高之長者, 乃一百四十一歲. 有問其享高壽之秘, 長者但言:飲食節, 心氣和, 知足樂, 隨遇安. 乾隆皇乘著酒意, 吟道:

花甲重開, 外加三七歲月;

六十為花甲, 重開即一百二十, 再加三七二十一, 恰好是一百四十一. 乾隆皇唱完上聯, 卻怎樣也想不出下聯, 焦急間向紀曉嵐連打眼色, 紀曉嵐便脫口道:

古稀雙興, 內多一個春秋.

乾隆皇大笑道:對得好, 正合朕意. 七十為古稀, 雙興便是一百四十, 再加一個春秋, 也恰恰是一百四十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恨“胜棋楼”


   传说明朝开国元帅徐达,自小聪明过人,且善于象棋,幼有“象棋神童”之美誉。后来徐达投靠洪武皇帝朱元璋,被封为元帅,辗转南北,成就伟业,明建都南京后,明太祖朱元璋封徐达为中山王,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有一次,明太祖和徐达在莫愁湖畔下象棋,两人本来棋艺差不多,正是棋逢敌手,历来弈棋,各有输赢,现在朱元璋棋兴勃发,因此他向徐达打赌许诺,以莫愁湖作赌注,若是徐达赢了这盘棋,朱元璋就把莫愁湖赐给他,后来经过一番对弈苦战,结果,朱元璋还是棋差一着,被徐达胜了,朱元璋果然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并在此建一座豪华的亭楼,名曰:“胜棋楼”,真是皇恩浩荡,扬名于世。徐达因战功显赫,历来认为自己建国有功,时时居功骄傲,飞扬跋扈,现在弈棋,又胜了皇帝,获得赐湖建楼,认为是值得光宗耀祖的事,因此,他在“胜棋楼”大摆宴席,大肆张扬,请他的一帮同僚文武官员喝酒祝贺,席间,酒醉饭饱,少不了吟诗撰对取乐。
  首先是常遇春就莫愁湖吟了一联。
  诗曰:占全湖绿水芙蓉,胜国君残棋一局,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此联既点缀了莫愁湖的美景,又蕴含明太祖弈棋输于中山王徐达的典故。
  轮到刘伯温吟诗,刘伯温看见徐达这样居功骄傲,感到危险,有意点拨他,看见厅堂挂有一幅《龙吟虎啸图》古画,就触景生情,说:“徐老弟,我这里撰一上联,请你撰答下联,若你答得好,我就喝酒,若你答得不好,就加倍罚酒如何?”
  徐达高兴地说:“请军师赐教!”
  刘伯温就撰了上联,联曰: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到徐达答下联,他也是触景生情,看见厅堂上有一幅《龙吟虎啸图》,他认为自己南征北战,为大明江山立下丰功伟业,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于是,灵机一动,也随口浪声吟道:
  古画一轴,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席上,三清道观的清虚道长见其对得不错,此联以画幅对棋子,造语既有清意,又不悖事理,徐达戎马半生,能对出这样的好联,实是不易,但是,联中显出盛气凌人的气势,不禁摇头叹息,说:“王爷!你对象棋造诣极深,真是令贫道心悦诚服!心悦诚服啊!”
  徐达得意扬扬地说:“哼!说到弈象棋,我不是吹的,可谓天下无敌,即使当今皇上,也是我手下败将!”
    老道见他如此张狂,便说:“王爷!官场如棋局,荣辱祸福,瞬息万变,错投一子,就全局皆输啊!我这里倒也有一副有关象棋的对联,望与王爷共勉。”  
徐达道:“请仙长赐教!”
    道长于是给徐达撰了一联,曰:
     湖本无愁,笑南朝迭起群雄,不及佳人独步;
     棋何能胜,因残棋误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输!!
   散席徐达走后,老道摇头对刘伯温叹息说:“军师!你提醒他‘喝声将军!提防提防’他就是不知提防啊!”
    刘伯温说:“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啊!”
    不久,徐达果然被洪武皇帝朱元璋所杀,应了老道预言,老道在对联里,上联把“美人”置于“英雄”之上,下联演绎“一子投错,满盘皆输”的棋理,暗示后来徐达被杀的政治哲理,虽然这历史事故缘于“兔尽烹狗、鸟尽弓藏”的哲理,但是也说明棋理即哲理,可见老道因为淡泊人生,所以看破官场仕寰的风云幻变,早知徐达仕途暗藏着危机。
    刘伯温可谓一代英才,聪明盖世,又得到老道的提醒,识破“伴君如伴虎”这一政治哲理,后来他审时度世,急流勇退,才不成为政治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因词得福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

    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为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

    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坡的心情有些压抑。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苏东坡与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台上赏月饮酒。欢乐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颇深,即兴写成《水调歌头》一首,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世的热爱与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现。下片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穿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舞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明月的千古名篇。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得虽然有些过头,其他的词也在继续流传,并没有作废,只是有些相形见绌罢了。仿佛是群星灿烂的天空出现一轮明月,其他的星宿马上就显得黯淡无光了。也可看出这篇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远在黄州的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到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机应变作趣诗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
  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明成祖朱棣钦点解缙为翰林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解缙得以侍奉于皇帝左右。成祖经常出一些难题考他。一次,皇帝道:“爱卿,寡人有位后妃夜里生了个孩子,你替朕做一首诗吧。”解缙立即吟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道:“是个公主,不是皇子。”解缙马上改吟:“化做嫦娥下九重。”朱棣道:“可惜已经死了。”解缙接口道:“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道:“已命太监抛入金水河里去了。”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朱棣听了哈哈大笑道:“爱卿真是随机应变的奇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上任后,他看到当地鳄鱼为患,百姓不堪其苦,曾写下有名的《祭鳄鱼文》,并用炮轰、鼓乐助威等手段驱逐鳄鱼,致使鳄鱼销声匿迹,百姓得以生息,史书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据传,在退鳄鱼之后,一位地方名士为纪念韩退之的功绩,曾拟下了这样半副对联:“恶水恶鱼,韩退之退之。”

千百年来,此联无人对出,一直被视为绝对。我党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博学多才,当他读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后,豁然开朗,灵感涌发,奋笔疾书写道:“好书好语,谢觉哉觉哉。”此联对得虚实恰到好处,可谓天衣无缝,终于使千年绝对有了完美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

  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以讲述对象的事情。它具有连贯性、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等特点。它不是历史,所以也不必当真。只是网友们在茶余饭后聊天一笑的佐料而已。
  诸位网友可能记得,在前面“征联”中,有一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此乃一历史名联。相传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家住抚州临川的王安石,年仅20。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人一骑一书童,是晓行夜宿,赶往东京汴梁。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第一关,即是门上所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步”为仄声,当是上联。据当地人说,一共有三关,小姐还可能加试。
  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可惜我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感叹自己无缘,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主考官是当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便问到:答题如何呀?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身”乃平声,应为下联。以下求上,往往难度较大。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尔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却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
  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也不与其他学子考生谈诗论文、聚会饮酒。叫上书童,收拾东西。主仆二人,一人一骑。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彩,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是心神不定。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被小姐认可,真急杀老员外了。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
  马家小姐虽也是心中焦虑,毕竟是大家闺秀,言行有矩。接过对句,展开一看, 但见上书: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小姐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小姐在内隔帘观看。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梢。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两情相悦,终身立定。马老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王安石只好着书童回家报讯,让父母前来下聘。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是,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看来,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借用,有时是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联得昭雪

  明朝时期,有个姓韩的御使。一天,他来南昌巡察。当他察看监狱时,正赶上天降大雪。走过天井,触景生情,脱口吟道:
  天井水,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见一死囚满面泪痕,扶窗相望,御使不解,上前询问为何悲伤。死囚说:“因大人所吟冰雪霜相交苦逼,与眼下小人处境无异,而想起身世之悲,不揣浅陋,小人愿续下联:
  地牢门,门外腾雾;雾化云,云开日见。
  韩御使听后不由一惊。从联语中料到死囚必有冤屈。于是经过细致深入地查访,果然是冤案,于是为他昭雪洗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店续对

  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10两。” 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
  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来。恰在这时,酒店的伙计抬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吟出下联:
  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
  此联意境别致、有趣,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天衣无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笔者在某刊物上看到一上联:“烟沿艳檐烟燕眼。” 堪称绝对,不仿你对一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女儿前来问安,见状便问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据实相告。
女儿聪慧过人,又孝顺父母,便灵机一动对二老说:“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还得有媒妁之言,应请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礼要有玫瑰宝石、黄色宝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还要对一副对子。三者缺一,我决不和他成婚。”
  父亲连连点头说好。次日禀复那位大官,他一一应允。迎亲之日,那豪华气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迈步欲进洞房,却被侍婢挡住,让其对对子,只见红笺上写着: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大官看着娟秀的字体,一时对不上来,便移步庭院。正当仰望中天明月,反复吟哦时,一部属过来问:“大人不入洞房,还有雅兴吟诗作对?”大官便将索对一事告诉了他。部属听罢,连连赞叹,上联出得新巧,竹称君子,红粉桃花,一语双关。不免也沉默构思起来。
  这时,星月辉映,树影婆娑,一下子触动了那位部属的灵感,只见他摇头摆尾地吟道: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大官连说:“妙极!妙极!明天重重有赏。”便直趋洞房交卷。
  侍婢送上对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笔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对虽工丽,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见批语,羞愧难当。他忖度片刻,便毅然离开洞房,去寻那位部属,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妆为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哑女说话

   吴公子跨马在街上逛,张家的二小姐从门缝瞅他,他也瞅见了二小姐,随口吟道:“双扇门,单扇门,这扇留着遮裙钗;不见身子不见面,门槛底下露金莲。”
    张家的二小姐听后,也吟诗一道:“白马青鞍有辔头,公子赶考到荆州;不知考中没考中,大街以上卖风流。”
    吴公子听后,不仅没恼,反而觉得这个女子挺有才气,尽管自己被奚落了一番,却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意中人,于是派媒婆到张家提亲,很快亲事定了下来,选了个良辰吉日,就把张家的二小姐娶进了门。
    临上轿时,娘一再嘱咐她,到了婆家,话要少说,说多了会惹是非。二小姐牢记娘的肺腑之言,到了婆家就再不开口说话。头两天婆婆以为她刚当上媳妇害羞,没当回事;可是,五六天过去了,新媳妇还是不说话。婆婆说:“咱让人家给骗了,花钱买回个哑巴!”
    小姑子在一旁插嘴说:“连个哑巴都不如,哑巴还会哇哇两声,她连哇哇都不会。”
    吴公子也觉得张家偷梁换柱,憋了一肚子的火。可新媳妇有主意,你吵下天来我也不吭声。婆婆火了,对儿子说:“把她休回去,好好出出这口气。”
    吴公子套上车,送媳妇回娘家。途中,路上有个大坑,吴公子也没放慢速度,车上的媳妇“妈呀”一声,说:“这真是不言不语送回家。”
    吴公子愣了,“你会说话呀?在家时怎么不说呢?”
    “我说啥,有啥好说的?”
    “说啥不行,人家总不能把你当哑巴呀!”
    “我要说就说有韵味的,还要有巧意的,不跟你吹,我能指物作诗。”
    吴公子磨回头往家走,调侃地说:“我寻思你家真的偷梁换柱,看来是原装!”
    吴公子又赶了一段路,到家了。婆婆看媳妇还坐在车上,气愤地说:“你怎么又把她拉回来啦?”
    “娘,她会说话,而且还能出诗答对,不信您出题,她作诗您听听?”
    娘一听,说:“好吧!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东西,你就以它为名,作诗我听听。”
    二小姐随即吟道:“小小几根杨柳条,细细麻绳勒得精;米王不是真太子,倒把糠王赶出城。”
    婆婆说:“挺好!挺好!一会儿,跟你大嫂到磨房推磨。”
    二小姐朝磨房走去,大嫂见新媳妇过来,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自己以后有了帮手;生气的是,新媳妇有文化,对自己是个威胁,我要给她点下马威,刁难刁难她,让她知道我的厉害。于是对新媳妇说:“弟妹,听说你能指物作诗,你以磨棍为题,作首诗听听?”
    二小姐未假思索,张口就来:“弯弯曲曲一棵柴,能工巧匠砍下来;虽说不是你亲汉,双手捧着护心怀。”
    大嫂没文化,听二小姐把磨棍当成自己的丈夫,是有意奚落自己,气得要命,拿磨棍朝二小姐打来,二小姐躲过了磨棍,不凑巧,把猪食缸打碎了。这时,过来一帮看热闹的人,二小姐笑着说:“磨房叮当响,弄坏吴大王,打破瓮州城,哭坏猪先生。”大伙儿听完笑起来,夸新媳妇有才气,准是当家理财的一把好手。读者朋友,您知道二小姐的婆婆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哑女说话谜底:簸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联绘贪官

  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借故到管下的企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招待。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来“三陪小姐” 供自己“消遣”,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字与“四点”,因而凑成一上联;

  上联是: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

  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

  下联是;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

  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一等奖而流传民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05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4-2024 10:06 PM , Processed in 0.06242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