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73|回复: 4

7. 慈师讲授五念门 (2012?啥叫末日?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12-2011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531(四月二十九)Day14

.................我们这一伙人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呢?因为上午又有人谈到2012了,我说这不是个话题啊,我想想说啥叫末日呢?我真不懂啥叫末日。人的这个思想不断在转换转换,琢磨不定,感知不定,这不是天天都在末日吗?只是这个壳子没有到末日。但这个壳子的末日一到了,也不管世界末日不末日,你的末日就来了,对不对?每一天全世界多少人有末日啊?还等世界末日干啥啊?不用等。所以我感觉到我们这个需要解决。

那你说我观察、思维、学习,通过闻思这个愿,通过闻思我们抉择了这个愿、选择这个愿,到底起不起作用呢?就看在你习惯中起不起作用了。善知识们啊,这不是个小话题,这是个大问题,太大的问题!我们学了很多,我们的观察思维也都找到了,感觉到往生没问题啊,随顺佛性没问题啊,随顺佛愿没问题啊,我们真正找到一个安乐的、神通自在威德的成佛的路子,这太好了,但你不用在你的习惯中,这都白搭!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没有感受,你没有觉受,你没有体验到这种乐,这个抉择的乐趣,抉择后它要起作用。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在你的习惯中起作用!我们在习惯中不起作用,你抉择的是啥呢?你问问自己。哦,人云亦云,别人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别人这么想我也这么想,那是牛马驼驴了,鞭打你的时候,放重量的时候,那就随路而行了,那个时候你才能知道,哦,这个时候行了,一个骆驼领着队,一群骆驼跟着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话。马帮、牛帮、驼帮,这个帮那个帮的,这有马帮,沙漠里有骆驼队,商队,那都是怎么了?都是被动的,盲从的,无奈的。放到身上重量了,鞭子抽身上了,就走了。

那抉择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主动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中,烦恼的习惯中去起作用。菩萨,这一点太重要,太需要认真了!这个佛菩萨不会替代我们的,没办法替代,要能替代,我们就没有意义了,你知道吗?那真有上帝了,就捏出来个什么就是什么了。所以佛不替代我们,只是把最好的方法、最准确的方法传达给我们,让我们真正地去作为。

有一次我们在学戒,很多年了,大概有八九年了。有两个出家师父,对着头,他一睡他也就睡了。有人就去拉,我说不要拉,让他们睡吧。他说这睡不是畜生业吗?我说你就跟他说畜生业,你说你马上就成畜生业了,他该睡还得睡,为什么呢?习惯了!这个习惯比天都大,你知道吗?所以说才有轮回啊!你说谁愿意作畜生?谁愿意去地狱饿鬼道啊?哪个愿意去恶鬼道啊?不用说哪个人愿意去,那个吝啬鬼,你就不用让他去他都得去,为啥呢?他的事实都会去!啥叫吝啬,谁都知道啥叫吝啬。《药师经》讲,自己尚不取用,况且妻子女儿家人,他人就更不用提了。这样的人他就恶鬼道去了,你就不用找,他都去了。你告诉他你这样堕恶鬼道的,他说你才堕恶鬼道呢,你想骗我的财呢。对不对啊?不相信?你说你不要这样,你这样作愚痴业会堕到畜生道。他说你才畜生呢,你知道睡觉多舒服吗。这个习惯到底有多大呢?天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它载负着你的生命啊,菩萨!

我们在这个地方只能说是启发,相互的启发与尊重、引导,没有其他的概念。我想这个不讲是不可以的,起码是对大家……你要是这样一晃一晃过去了,以前我在这上边讲是很认真的,讲道理,讲这个讲那个。我想一想还是我宁愿站着给大家讲,我想着是啥呢,真正地以一个最弱的人的心理来供养大家。所谓的最弱的是啥呢?是从最恶的恶缘上来观察,体验这个生活、这个世界,我们来审视,不用什么多高的意境,多高的修持。因为很多人一说就是,哎呀,你修行人能做得到,你是什么人,你闭过关你能做得到,你有禅定你能做得到,你有通力你能做得到,那老百姓怎么办?那普通的修行人怎么办?愚痴业很深厚的人怎么办呢?习气固执的人怎么办呢?没有机会了。所以说我这个地方一定要提醒——大家习成的愿,这个习惯,我告诉你,悄悄地在你骨子里面起作用。很多人问抽毒的这个事情,抽毒的为什么那么厉害呢?慢慢地腐蚀到神经骨子里面了,他脱离不掉了。习惯也是入骨入髓的!这个呢,你可以去观察,你拿刀架到脖子上……我以前没有出家的时间有一个战友经常跟我说,实际审犯人最简单的方法,啥都不用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三天不睡觉就行了,啥都交代了。我说我这个人经常可以不睡觉的。他说,不,你那个不睡觉是主动的,打着大灯让你不睡觉,你就乖了,你啥都乖了。入骨入髓,就是我们最大最难面对的实际是习惯,实际就是这个习惯的愿力,这个力是最大的力,没有上帝,我们也不谈其他东西。你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定是你的上帝,会造就你的未来的,菩萨们,这个地方太公正了,十分的公正。

那你说我们随着阿弥陀佛又念佛又忆佛的,主题是啥呢?原来是为了觉醒我们的习惯性的愿。很多人说为什么我们要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呢?那何必呢?拜一次佛不就结束了吗?不。有时候你那习惯的愿啊,你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天中我们习惯的愿占多大部分?你随顺阿弥陀佛,随顺愿力,随顺自性,又有多大的力量?你让他去对比对比。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无疑是个最简单、最直接的一个去烦恼、改习惯的一个方法罢了,最好的一个方法

你说我不这么做我就能往生,我就能成就,行不行呢?那你就等吧。我不知道你等到哪一刻成就。我听一个出家师父这么跟我说的:哎呀,念佛真好,一念就能往生,人要是七八十岁再遇到念佛法门多好,年轻的时候可以吃喝玩乐。我说看来你这习惯还不深厚?这真是对自己很宽容。我们晚课中有这样的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一般我们把这句话都说给别人了,我们都在等这一刻,等哪一刻呢?果报成熟那一刻,相当多的人都在等。有主动的人。我们说“精进”哪,“精进”哪!实际就是去除放逸与等待。放逸,实际还是放纵习气、习惯;等待是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无聊、无奈、睡觉嘛、无记、昏睡,熬时间,熬过去就算了,对不对?我熬煎过也就算了,把自己熬煎的时间熬煎过去,反正打发过去就行了。“精进”这个词,最主要是主动,主动地来修行,主动地来实践佛法,远离放逸与等待的过失。我们人寿一百年短的没办法再短了,再拿出大部分时间去等待,再拿出一半时间去放逸,那这人生就已经交代完了,你的去处不用第二个人说就知道一、二、三到哪里去了。你用一个笔,你画一个图表,说“我到哪里去”?在你的习惯愿望中你到哪里去?这真是不能问第二个人。你说人要是去到地狱道了,饿鬼道了,或者说什么道了,再去问人,再去喊冤,没有用了,那就没有意义了。

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这么着重地讲这个习惯呢?实际这个现象是太普遍了。今天我看《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有很多很美的话,我想拿来给大家读一读,但想一想不行,没有用,跟大家没有关系。我一直最赞成的是什么?就是读经,坐在那儿读一读,因为那都是诚实言、真实语、究竟语、方便语、圆满语,没有任何的过患!你再讲,你再说,总有不对称的地方。读经最好!但要给大家读经,大家肯定一半人得睡着。不相信吗?不相信明天开始读经,坐这读经,一大半人睡着。因为啥呢?不相干。

所以说,还是多讲点例子,多抖一抖大家的神,要不然,因为习惯了,他不接受。那是天外之音,不会有与心念不契合的地方。真是很美啊!我每天听到恩义师念彦琮法师那个文字,哎呀,这文字那真是太美了!那个文字用到极处了!那都是精进而来的啊,主动而来的啊!
这个精进与主动,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它不是苦我们的,实际是你自己的智慧,对你自己的慈悲啊!是让你有限的生命发挥一个最好的作用罢了,少在愚痴业、恶业、畜生业的那种沉沦中受罪罢了。

前天大家读律藏的时候读到摩利夫人那个故事,说什么样的人有大威德呢?远离嫉妒的人有威德;什么样的人有财富呢?广泛布施的人有财富;什么样的人相好呢?远离嗔心能长得端庄美貌。

那我们有主动认识人生的机会吗?有主动做事的机会吗?不管做什么,修行也好,调整自己的习惯也好,做什么事情,有没有主动的东西呢?实际你静一静坐下来观察,我们每个人都有主动的某一点——就是你习惯最渴望的那个点上,你就会主动!我们习气中最需要的那个东西,你一定会主动去做的!那个很精进的,你放心了。我们随便可以找的,找个习惯最需要的地方,你不用督促他,他马上就去做。好比说我们吃饭的习惯,饿你三天试一试,好多人说过午都不行,对不对啊?等着吃饭,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吃饭。饿你三天,滴水不进,往那放个馒头,你看你主动不主动?不主动,再饿三天。我们很多这样的,习惯上需要的时候,他一定主动去进取了

所以说习惯上的需要,也是个“愿望”,这个愿望潜伏下来了,因为它的潜伏力,所以很多人修行受到障碍,修行不成;很多人懂得道理就不能去进修,就是懂得道理而做不到,就是潜在的习惯形成的业障。这个业障啊,业障本来是不可得的,但是我们不明确它、不了解它。很多人说我道理也明白,怎么老做不到呢?很多人说学佛这么多年了怎么不得利益呢?................
http://web.puming.org/bbs/viewthread.php?tid=6971&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1 03: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17-12-2011 04:08 AM 编辑

14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531(四月二十九)(下)

...........这个时代每个有情的潜意识中的记忆还是很多的,虽然有情在意识法界中是很自由的,他同时存在着一个八识,就是一个藏识,它在不断地储存、规范,储存、规范,它保留很多东西,我们记忆海中太多东西了。我们的记忆,要是人寿一直十岁,突然活到一百岁,那不得了了,我们感觉到肯定受用很多,那真是不得了了。要是在增劫看人生,那人就灿烂了,你越看越好,越看越好,你越分析越好,越分析越好,你越接触越好,越接触越好,家庭越来越和睦,人际关系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人越来越优越,越来越善良。现在人的家庭、个人、团体越来越糟糕,越来越糟糕,这为啥呢?就跟这个减劫有关系。你要是不认识这个劫数,你就麻烦了。这个减劫中它就是这个样子,它并不是说你想不想这个样子。很多人的家庭,他也很努力了,单位他也很努力去做了,人际关系他也很努力去做了,但是还是不好,他不知道为什么。我说这就像一个大滑坡一样,你在这个减劫中,你在这个上面,你自己作为也在那儿,但它整个滑下去了。在增劫中呢,你看你就在这个上面,你怎么作为它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你这个人不咋地,它整体越来越好。你不咋地,它也越来越好,为啥呢?整体这样子,就像春天来了,寒冷要过去了,你说我这个人很弱,它慢慢也没问题了。为啥呢?气候慢慢好了,适应人生存了,适应植物了。这个很少人去关心,不关心这个,你要跟这个劫数对抗,那你是什么人呢?你能对抗这个劫数吗?

刚才**师说是说他的,不是。你代表不了这个劫数,对不对?我们现在在减劫,这可不是说哪个人,这个人可不顶事了,(要顶事)你太伟大了。你没看到减劫,那给你画个形象说这是减劫,不是那个概念,就是说整个时代它是个滑坡现象。上一个世纪,上一个世纪的人,上一个世纪末期的人,上一个世纪中间的人,上一个世纪早期,我们刚刚解放,往一块一放,这都没法比。你不知道干啥,心理状态,善恶业报,想都没法想。不要说代沟不代沟,现在不要说代沟,不谈这个东西,永远都没法理解这个东西,说这个人怎么……你不要想,没有用,变化太大了。

减劫,我们还要注意这个,不注意这个,人会自责的,不需要自责,没有必要。有人会自负地认为自己,你看我是减劫中的增劫人,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基本上都是慢慢慢慢就不行了,共业,共业使然,共业的力量。为什么我们急于说不念自业,不念他业,不念共业?不念并不是说让我们不知道,那是不对头的。让我们对我们的生命意识不起主导性的作用了,不再动摇我们修行的心念了,不再动摇我们生活的主题了,这就够用了。就不管自业他业共业,不再动摇你了。你知道自己的业习,他人的业习,共有的业习,你知道这个业习如幻的,不实的,它必然是生灭法,它必然是令人堕落沉沦的东西,它不是顺性的。你这样审思,你整体可以审观了,你有个整体审观的力量,你就有整体解决的力量了。

我们说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实际是还要让大家了解自业他业共业,要了解它的状态,我们才能真正的去不念它。所谓的不被它再来动摇我们的心念,牵制我们的生命主题,改变我们的主题了。这样,你就有一个主题的抉择,就是生活的主流的东西你不能变,这个主题的抉择很重要。其他的你抉择不抉择,习惯你慢慢地改,但你要认识它是一次性的。我们对习惯的认知,那一定要认知。所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不过是一次性的认知,知道它是无常,无我的,它是一种使人堕落迷失的一种业力罢了。我们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我们再来念佛忆佛,那我们这个动力作为就清晰了,所以这个抉择是可以于当下抉择的,这个没问题的。

但是改变你的习气、烦恼,就要渐次进,你不渐次也得渐次,因为啥呢?你不渐次解决你做不到,所以佛在《楞严经》上讲:悟则顿悟,乘悟并销,这就是说我们抉择的东西,当下一定要抉择它,知道自业他业共业,无常无我,令众生沉沦与堕落,包括减劫,我们要随顺。六道轮回是没有出期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主题抉择了,在我们的现行中可以逐渐来一个一个的解决,就是拿出大的空间,一个一个地解决现行。在每一个现行中渐次的一个一个地解决。你突破它对你的障碍就行了,你能突破它对你一个一个的障碍,因为啥呢?因为你腾出时间了,你了解它了,你认知它了,你再来一个一个地处理,你有充分的空间与时间。以前我们积压的问题感觉太多了,没法处理无从下手就不解决了,就得过且过了,就混日子去了,破罐破摔了。现在不是,现在你认识到了,整体都认识了,那我就一个一个地现行解决,来突破它、解决它。要不然我们可是没办法下手了。你说修行从哪里下手呢?就从你现行的习惯、习惯的认知中。我们这个现行的习惯控制着大部分的人,人不自知的时候是麻烦的,不自知它的力量十分大,你还会坚持地认为“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这是一个很奇特、很可笑又很幼稚、很愚痴的一个抉择。所以很多人把疾病、把过错、把某种习惯、某种状态当成自我,固执的认为这个习惯就是我,就强化这个习惯,别人对这个习惯说不得、碰不得,自己认为这个习惯就是我,在这个习惯上加上一个名字就是我,这样的人真是不可思议了。那后面苦不苦呢?习惯、业习、烦恼、过失都不是某个人所拥有的,它是无自性的,它在变异中,你强抓也不行。刚才**说:我抓怎么抓不住呢?你拦都拦不过来,它没有属性,业是没有属性的。

前年我们讲了很长时间“业无属”。任何一个业都不可以说属于某个人,或者说这个人就是这个业. 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在某个阶段某个业缘下一个作为一个习惯罢了,它实在不属于你。过了以后你要觉悟了,或者你有所成就了,你再回头一看,它怎么属于你呢?所以我们这个妄想执着,就是这种业的我执是很幼稚、很愚痴的。哎哟,我瞌睡了,我必须去睡觉,你看,他就会把我与瞌睡、睡觉联系在一起,这时你要是不让他睡,他会跟你拼命,不让“我”睡?把“我”和“睡”加在一起了

有人说病了。昨天,有一位居士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我这么倒霉的人,妈妈有病,自己有病,妻子有病,什么都有病,怎么这么倒霉?倒霉的事全跑到自己身上来了”。我说没倒霉。你说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不生病?你给我找一个没有病的家庭,找一个没有病的人。困难来了,违缘来了,再加上怨气,就放大了十倍。原来大家都有不舒服的地方,都有不好的不顺心的地方,但是再加上怨气,马上就加大了十倍,重量也加大了,业力也加大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渐次中去(解决问题)。你说我就天天念佛,我这个习惯、很多习惯我不能改的,改不掉的。不要一下子累积到这里,我一天解决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我解决一个念头,解决一个习惯的问题。我出家时最受益的就是一个老和尚跟我说这么一句话,就是说,一天做两三件违背自己愿望的事,违背自己习惯的事。违背你自己的习惯你做一做,那是很苦的。你习惯了,好比说很多人养成了中午睡午觉的习惯,到时间不睡受不了啊,难受啊。你不睡你去经行去,开始很难受;但经行习惯了,让你睡你也睡不下了。他有这经行的习惯,让他睡觉也很难受,对不对呀?就是个习惯,这里面没有内容的,就是个习惯。但你要是不知道,你认为这个习惯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别人说:“哎呀,你能不能不睡觉,看这天这么阴,睡觉使人很笨拙的,会有疾病”。“你管我,对不对?你浪费我的时间。”实际他把这个“睡”跟自己联系起来,根本没有这个事情。

这一点就是说,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天解决自己一个问题,两个问题。我行为上面解决不了,念头先解决一个。好比说别人骂你一句,你习惯性起嗔心,你这个时候习惯祝福他一下。有一个居士,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例子。这个居士和我说:“师父,我这个人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嗔心大”。我看也是这样,他做什么都很勤奋,人也很好,就是谁也不能去……你要是盯他一眼,他就恨你,你敢盯我,就来了,后面谁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我也不知道。他说咋办?我说没问题,这只是一个思维习惯。我给你说个东西,你一念就行了。他说念多少遍?我说:八万遍,他说行吗?我说:你要是怀疑呢,你就继续嗔恨;不怀疑呢,你就念。念三万遍的时候,别人就给瓜分了,说“我念两万遍,我念两万遍”,一凑足这个数了,念完了,他说我还是这么嗔恨呢。我说,那别人替你念不行。他坚持念,念完了,我说现在怎么样?他说很少生嗔心了。别人一瞪他,再一骂他,他刚要……他说:愿一切人怎么样怎么样,生善处……,他的念头也就出来了,因为背了八万遍《应作慈爱经》,脑袋瓜子都是这个东西,愿一切人都生到善处,这个念头出来了,以前那个嗔心没了。我问他怎么样,他说好得多了,但是这个习惯有,一嗔,念《应作慈爱经》的习惯就出来了。实际说慈爱心不属于他,嗔心也不属于他,只是它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就把那个嗔心给取代了,把嗔心的习惯取代了。

所以说我们不需要改变太多,你不要认为我一定要把自己改变成像佛一样放着光,到这个世间来了,你把人给吓跑了。你一点一点地改,不要改得太多了。一个一个地改,慢慢地使自己的心愉快起来,轻松起来。知道这不是我,不过是个业习,这个错误也不是我,我不需要固执了,也不要去掩盖了,也不需要挣扎,也不需要自责,对不对?它是无常的,无我的。我只要能改变它就行了,我知道它是无自性的,它本身就悄悄地改变。实际念佛可以使我们现行的业悄悄地改变,所以念佛慈悲,念佛无染,念佛方便,念佛的愿望,干什么呢?悄悄地改变我们自己那种不好的思维、生活方式。一旦我们抉择了,认清了自业他业共业莫不是沉沦之业,莫不是迷失,皆是无自性的,那我们就渐次在现行中,去一个一个地,在自己烦恼的现行中,在自己习惯的现行中,去一点一滴地做。不要要求过高了,要求过高你就不愿意做,碰到一大堆问题,一看,算了,不干了。但你要是一点一滴地做,就做出来了。一点一滴地做,修行啊还真不是说一夜修个什么的,是坚持一点一滴地做,因为你有时间了嘛,你就知道所有业都是一个业,现行这一个业。你这一个业能学会解决了,所有的业你都会解决,你现行的一个烦恼你能解决了,掌握了方法了,以后你所有的习惯烦恼你都可以解决。一些大的习惯,比较强烈的习惯,你先放一放:你太大你太厉害,我现在还处理不了你,我先处理那些小的、简单的,我可以处理的。你处理了,你得到益处了,你轻松了,空间大了,你再来处理这些大问题。

http://web.puming.org/bbs/viewthread.php?tid=6971&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1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许多小伙子跟女孩子这么说:“哎呀!出家真好,只是说我尘缘未了”。什么叫尘缘未了呢?就是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习气贪图,还没有完成,完成了以后再说。我说你等着吧。别人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等着我们去搞这个事情,对不对?所以我们念那个“日是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那个不可能是胡念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但我们要一个一个来解决,当然就不在出家在家了,你要学会一个一个来解决。出家人不过是有优势,出家人专业地干啥事呢?解决现行烦恼的。你是职业的,对不对?你的职业你不好好处理,那你小心就忏悔吧。我们职业干这个事的,解决自己的现行烦恼的,你现行烦恼表现太充分了,为啥呢?这一天五堂功课就拿捏住你了,对不对?你只要不从心里高兴,你肯定是有业习了,对不对?你要改变自己了,咋改变自己?你业习从哪来,你从哪改变。有人就喜欢晃悠,有人喜欢睡觉,有人喜欢我省一口气,暖暖肚子,啥样的人都有,没问题。你要找一点,你自己突破一点,你试一试,它不伤害你啥,一点都不伤害人。因为你做了你就知道了,你不做你不知道。很多人认为我得便宜了——得便宜就失便宜——你认为你得便宜了,哎呀,我又少上了一堂课,哎呀,这一堂课我又睡了一大觉。你又养成了坏习惯,你跟畜生又亲近了一次,认为自己得便宜,认为怎么地了。我们自己审视就行,这也没有啥,很自然的一个正行,我们自己心里的一个思维角度。

讲这么多“愿”。我们昨天把愿分了类,也留了作业——你对愿望的分类的认知。我们现在又从潜意识的愿,即习惯性的愿,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认知,听闻一个愿我们怎么来契合,这是很重要的。它能止恶扬善,我们认知清楚这个主体抉择了,我们认清这个渐次地当下处理这个力度了,我们就可以任运地止恶扬善,就在你心地里起作用,像戒律一样。我们都知道戒律是一授受,就可以任运地止恶扬善,它起作用了。你只要这个抉择,它同样在你生命中,它就会止你放逸等待的习气,使你逐渐地学会精进,主动地来运用自己的生命,使你的生命的空间越来越大。................

http://web.puming.org/bbs/viewth ... &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1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17-12-2011 03:35 AM 编辑

14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531(四月二十九)(下)
http://web.puming.org/bbs/viewthread.php?tid=6971&extra=page%3D1

.........昙鸾法师谈这个奢摩他的修持,“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心一处,不做恶也”。这个恶就是散漫放逸的意思,散漫无记,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一些习惯性的作为。这个恶啊,就是我们不能主动地、清晰地或者智慧地运用自己的生命。“此译名乃不乖大意”,他这说的是啥呢?止有很多方式,好比说修止观,修不净观啊,修慈悲观啊,因缘观呐。像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因缘观,就是观我们自己的习气,再观佛陀的愿望。习气也是愿啊,悄悄的这个东西很厉害的。那我们再说这个观,这也是止,你在观察这个东西的时间呢,很多东西它就避开了,它也是个止。这个止的意思呢,就是使这个浮慢的、不正的东西得到安住,就是我们浮慢的心、跳跃的心、变异的心念,就是觉受停止、休息、寂静下来。他讲的“止者三种义”,讲三种义,昙鸾法师因为以前是著经讲经的,他主要讲大集经涅槃,古代隋唐以前的大德们讲涅槃经的特别多,讲涅槃与大集经,他著大集,他喜欢一二三。他说:“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就是止恶念杂念的意思,好比我念“南无阿弥陀佛”。

昨天我挺有感触,一个歌唱家,以前是一个歌唱家,他打电话问我个事情,有个事情需要帮他抉择一下。我说:“我请教你个事情,人走音的问题,走音了怎么办?”他跟我说的话让我十分震撼。因为在我以前所有的修行中,特别受震撼的一个东西啊!我说这么大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这个念佛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怎么念才好呢?很多念法,对不对?很多人说,尤其是印光法师的说法是最多的,说:“嘴里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心想得清楚”,对吧?我试了很长时间,后来呢,我突然在一个点上找到一个感觉,跟这个歌唱家说的是一模一样。他咋讲的呢?他跟我举例子,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没有念之前你要知道。哎哟,这一句话让你心里特别亮。知道啥呢?知道你念的是什么。你可以试一试,你不相信,你动一个念头,你知道你要念的是什么,所有的杂念散念一下就止住了,就像回笼了,一下就回到了这个地方。这个止啊,你当下这个止。好比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你知道,你这个止是清晰的。我们下面可以试一试,自己试验试验,你的心很快会进入一个特别宁静、深远、广大的这种安乐中,这个真是很安乐的

以前他们说印光法师的这个念法,我说念得清楚,心念要清楚?就是找不到这个点,(这个点)就是:知道。因为他是个歌唱家,他说走音的人都是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念,好比说心里害怕,心里散,杂想多啊,或者说以前做过什么,或者说有什么畏惧等等,他心念不专注,他就会走音。做功课也是一样,我经常听人闹矛盾,维那,乐众就跟我说:“某某抢鱼子,看谁谁这个声音怎么样怎么样。”经常会听这个。他失念了。有人呢我要跳半拍,好比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要跳你前面念。他失念了,有的人失念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有的人失念想着什么呢,想着我反正要念,怎么说呢,还是失念。这个失念是啥呢?是不正念。不正念就很累,不随顺,不轻松,不契和。下去我们可以试一试,就是知道,好比我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先知道,我再把它念出来,我知道再把它念出来。我不是不通过脑子就把它念出来,那不行。我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实际这个知道就是,你可以掌握、运用它,而不是你被它或者是你随着它跑,不是。你在掌握它,你在运用它,你在主动地念。大家去体验啊,不体验你很难去感受的,所有的感受都会散坏。因为“你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知道跟你念的东西是等量的。哎呀,我以前我说这个等持啊,很多人要修这个东西,啥叫等持?你要找不到这个点,你很难去修这个等持。但这个点很重要,念与称名要等持。这里面很有味道的,你不去实践没办法。这个很难说,说不清楚,我感觉。等持,这个很重要。我听我说:哎哟,这真是哪一行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

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实际说归到我们的心念,归到名号,归到彼国土。称念、忆念是相应的,有等持的功德。我们称为念佛的三昧也好,什么定力也好,什么功德也好,什么正定也好,等持也好等等,这个实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你在方法、意识、作为不准确的情况下,很困难很困难,那就兜圈子

“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举个例子,好比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造了很多业,或者有人在这个世间犯过失,在中国犯过失,跑到美国去了,美国人不光没有制裁他,还给他一个生活空间。为什么呢?国家政策不一样,对不对?那政策不一样嘛。那很多人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不是为了逃避因果呢?不是,政策不一样。你在这娑婆世界造很多过失、身口意三业,往生极乐世界了,政策改变了,所有政策都改变了,怎么办呢?他给你提供很好的优越条件,再来处理你身口意三业,让你自己来处理,条件改变了。所以他这个地方能止三界的身口意恶业这个因果果报,这个很有意义的。这个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因果了,不是的,只是政策改变了,环境改变了。他这三个说法很有意思。

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这个啊,可就不得了了,他不仅止我们六道轮回、身口意三业恶业,还止什么呢?止声闻心、独觉心,这不得了。声闻独觉我们还不知道咋回事,还止呢,你摸都摸不到门呢;现在恶业还炽盛得不得了,迷得不得了,你还止这呢。但是你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就能止声闻独觉的这样的心,使我们发无上心,成就无上菩提。那么第一个止,止我们散漫的习惯再一个就是止我们过去恶业的果报相续、三界恶业果报的相续再一个止声闻心,这三个“止”称为奢摩他。他的止的作用:一是止我们恶业习惯的相续二,止我们在六道轮回、三界恶业的一个相续再一个止声闻心与独觉心,这种不圆满、不究竟的心,使我们归向于究竟。所以,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接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1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佛力的住持。现在我们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你的本事,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使然。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我们自己的业习毛病,我们根本不会念佛,凭你自己的习惯,你只想去偷懒放逸,你根本不愿意念佛。所以我们念佛是佛的愿力使然,是愿力推动的,是你接受了佛的愿力,与愿力共鸣了,等持,与佛的愿力相应了。所以与佛的愿力相应,你才能念佛。你不相信你观察观察自心,你一声佛都念不出来。观察我们的业习,这个业习中的东西,让你去念佛,你念不来,因为啥呢?你嘴念心不念。所以佛的愿力使我们能忆佛念佛。你念必然有对象,对象必然有力相加,相加必然使你止恶扬善,使你清净,使你安乐。所以能止三种过患,一个是我们恶业相续的习惯,再一个六道轮回的习惯;再一个是声闻缘觉的心智,使我们趋向于究竟,这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这种加持所成熟的。这样观察,我们就比较容易去了解我们修行的缘起。所以,“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作为从如来功德生,正觉华化生,这样我们就能所谓的如实修行,这个如实呢,是依佛果而如实,不依佛总不如实,依佛来如实修行。
昙鸾法师这三句话总结得十分有意义。因为以前带着课本来提示大家,主要希望我们在习惯的这种作用力下的这个愿,悄悄地腐蚀着我们的这个愿,我们要有认知。当我们认知了,我们依仗佛力的愿望就十分强烈了。所以我们自力莫不过是业习,佛力莫不过是圆满。你说你依圆满力那就是佛力。我们的业习莫不过就是一个轮回轮转,就是一个放逸,失念与放逸。你可以下去静静地思维,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你去思维自己,你自己的业习都是些什么东西。你可以看一看,考究考究,我们的业习里面都是什么。要是不念佛不忆佛,你的业习里面都是什么东西,你到哪一道,要干些什么,你看一看。说放逸啊,说失念啊,这都是够善我们了,都是好称了,都是赞美了,不知道有多少不好的东西,或者你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那睡睡觉,放逸放逸,无记无记,这可能还是很好的东西了。再翻翻里面,不知道是啥东西,你自己画画圈,记录记录,你自己就知道了,很多人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那么我们依佛来如实地修行,忆佛念佛,这样依佛功德来遮止我们恶业的相续,遮止六道轮回,遮止声闻缘觉的心,不了义的心,使我们趋向于究竟圆满,或者说以究竟圆满的心来回观世间的种种业习,三界的业习,自他共有的业习,来一个业习一个业习地处理,超越它,认知它,或者说改变它,或者说主动地觉悟它,真正地做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觉悟者。一个人生的觉悟者比一个人生的疲惫的等待者,或者说一个浑浑噩噩的人,那不一样了。那我们的人生就变成觉悟人生了,那整个路途就以觉悟作为主题了。因为我们有觉悟的方法了,就是一个是世俗,自他共业世俗的业;一个是佛力佛愿,就是我们自性的功德。那我们这样做一个选择,我们就有觉悟的主题了。这一个是业,即自他共。这是我们强行地把它们划开的。佛愿,所显的是佛性,我们自己去看念哪个,去用哪个,我们自己随手就可以选择了,这选择呢你自己可以选。要先把它分开,你要去选择,这样就干净。你把它混到一起,你就不知道自己是在修行还是不在修行。很多人呢,所谓的修行用不上力,是什么呢?他就分不开,分析不清晰,作为不清晰,不彻底,似是而非。所以在佛教里,特别怕这个相似佛法。怎么相似呢?又像在修行,想一想又不是,折腾了很久,可能又没啥结果,那叫相似。相似的东西很误导人。

那我们彻底地来抉择认知它,我们来依佛愿来念我们每个众生具有的佛性,我们再来觉悟、审视、反观,反观这些自业他业共业,我们有力量、有空间了,那我们人生的主题就是觉悟人生了,而不是迷失与等待,也不是放逸,也不是沉沦,这都跟我们没有关系了。要是认识清楚了,你人生的主题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时每一事,我们因为有法则了,就可以觉悟它,而不是等待,也不是业习加剧,加重我们的业习使我们更加沉重地轮回,更久远地迷失。那我们这样的人生就变得清晰了,所以说清晰主题很重要。

要清晰了你人生的主题,那你活得就明快了,也不再徘徊犹豫了。人生的徘徊犹豫太浪费了,这几十年还没徘徊呢,头发慢慢白了,开始衰老了,就交待了,交待了谁知道到哪一道了。六道去向不可知啊,我们主要是把握不了我们无始以来的业什么时间成熟,很多人认为自己很有本事“我能把握”。我告诉你六道去向不可知,这是实话,你可以分析去。这不是说别人,是说我们每个当事人。你说我有三明四智,那你肯定知道你人生的去向了。但是普通人六道去向是不知道的,自己不会知道自己去哪一道。那我们要是知道六道怎么去怎么来,怎么个作为,又把握得住,无始以来的业你又认识得清楚,什么样的环境下成熟什么样的业,你无始以来的业什么样在这一生成熟,在下一生成熟,你能把握住这个空间,你自业共业的交织能把握住,六道你有择取方便。

但是我告诉你,你依报你把握不了,因为你的正报是混乱的,是迷失的,没有条理过的,你没有三明的通达,你根本没办法去把握你的过去、现在、未来。你没办法把握,你六道你就不知道去向,不知道去向,你业力成熟了,你又不知道你要干啥了。所以说,很多人做事情,一个事情一来,说:“哎哟,这样做好,那样做好?” 犹豫不决。这犹豫不决,就是六道不可定。你不知道怎么择取,你业尽的时候,业风一吹,吹到哪个地方是哪个地方。到中阴状态的时间,除了大恶大善,中阴必然啊,你又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无始以来的业聚集在什么地方。你要知道了,那太好了,人生真很清晰了,人生的主题也清晰了,你肯定慢慢地清晰了,你要何去何从。我们还是要关注这一点,要认真的关注。

过去的人得自在力,有禅师说,有的人问禅师未来,禅师说:“驴胎马胎去”。你敢吗?我不知道要做500世驴胎马胎,人是个啥味道?那是生死自在的人呐,他们干啥都是来往自由的。我们六道是不可知的,尤其是你平时一向犹豫不决、矛盾不定的人,你的习惯势力就是我们称为“见思惑”,把你缠缚得你根本不知道你要干啥。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人生的主题清晰起来,来觉悟人生。所以,念佛无外乎是觉悟人生的善巧,使我们现下有一个清晰与安乐,舍报极乐世界,因为它很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8:00 AM , Processed in 0.07502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