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30|回复: 3

慈师讲授五念门 (依世尊说,是为正观;不依世尊说,即为邪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2012 07: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616(五月十五)(上)........

(二)法宝载负,身心安乐

依世尊说,是为正观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昙鸾法师在讲这十七种功德时,每一个开头都有“此云何不可思议”,这一点必须得提醒大家——极乐世界不是我们想象来的世界,所以说它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因为我们的想象大概都是记忆、所知残留的一个折射,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我们是从生盲,就是说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东西。世尊经常讲,一切菩萨声闻于净土教法犹如从生盲,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那对我们这些凡夫有情来说,肯定也没有见过的。所以说特别怕大家用自己的脑袋瓜子去想象,想象就增加了一个负担,因为是记忆的重复,就会有负担,想象极乐世界人是很累的,很辛苦的。


所以佛在《观无量寿经》上反复讲——依世尊说,是为正观;不依世尊说,即为邪观。为什么呢?你认为可思议,你想象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邪观,这个邪观是根据我们的记忆、所知而折现出来的一种染著的境界,染著的一种重复,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说它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一定要有一个概念,那我们就不去乱想了。


很多人都读过《观无量寿经》,观彼世界,世尊说先观日落,这是我们看得见的,你只要不是生来就是盲人,你就知道日落之像,日落有如悬鼓;然后观水、观冰,也是我们可视的的东西;这些都成就了,他再引导你观杂宝地,为什么呢?——先让我们从记忆、所知中有个概念,通过概念引我们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境地。假设我们没有来过云南,小时候我们看到五朵金花,想象云南是什么样的,一来一看呢,比想象的好。因为啥?比想象的要充实,要具体,或者说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很多人到放光寺就跟我这么说:完全跟想象的不一样。我说你再想象也想不出这么朴实的地方。谁能想象这么一堆石头,一堆土房子就在这儿住人呢?因为大家的想象力多夹杂了自己的设计,那你就不会出现正观。所以这个“引入”是正观善巧。这一点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为什么说善巧呢?因为不是你造作出来的,它是善巧。


你看就这么个录音笔,让我们这里面所有的人制造都制造不出来,甚至有的人想象不出来它的原理,但是你一拿过来,你一看说明书就有善巧了,你一开就可以录音了。我们看看说明书就可以起作用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概念说明书引导我们的正观善巧。极乐世界的依报的十七种庄严亦复如是,我们一定要丢弃那个强制的想象,但是可以顺着佛陀的正确引导,我们学习一个恰当的方式,看看能不能丢掉负担,丢掉重复的记忆,我们慢慢地步入阿弥陀佛的依报庄严,也就是其国土庄严。


法宝载负,得安乐住

此云何不可思议?彼种种事,或以一宝,七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我们来看看怎么不可思议?对众生来说,所需为宝,你需要就是珍宝。国人会说物以稀为贵,说这个东西很少,就是珍宝。不然,很多人不这样认为,比如饥饿年代,饮食可能是最好的东西了,你给他黄金、钻石他不要的,那会把他饿死的。你拿给他一堆银行卡,每个卡上都有一亿,你说吃吧,他说不行,给我个馒头。不起作用,对不对?你看见一个饥饿的人,你给他背一袋子黄金过来,往那一放,说吃吧。他说不行,最好有二两大米。这个宝肯定要比黄金珍贵,为什么呢?黄金那时候救不了他的命。一个口渴的人,一个人需要一瓶葡萄糖可以救他的命,但你现在拿一百个亿放在那,他该死还得死,你说可能人一看到钱就眼开了,一兴奋就活过来了,那我们就多攒点钱放在快死的病人面前说:你看多少钱,他就活了。不会的,实际不起作用。平时我们认为很好的东西,有人说宝马车很好,你开宝马车救人去,那时候人连理都不理它,因为啥都不顶用了。那时候只有说,哎呀,人要知道因果了。


那极乐世界给我们的一宝二宝三宝乃至无量诸宝,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看到阿弥陀佛建立的国土顺性的功德了,或者顺性的大用、妙用。因为在佛性的功德藏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犹如摩尼宝能出生一切功德。除此之外我们所有的作为都有局限。这时候讲顺性是比较容易能理解的,或者讲性具、性相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阿弥陀佛的种种辛苦就是想揭示我们本有的佛性,本来具足的功德。他再多的庄严,也是为表这一个大事,为这一个大事因缘。他若不揭示我们本来具有的功德藏,那我们学佛就是一个迷信,或者说就是一个神的崇拜。那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神的崇拜有一个终极的障碍,一到一个顶点的时候他就会推翻,就是说到他心灵深处那个自我自慢最交织的地方,他就会推翻,就会开始反抗。


世尊一定证实了这样一个法界性,了解了一切众生的根本心理状态,所以说极乐世界是种种珍宝所成。那么七宝,即七觉知分,能出生一切功德。释迦文佛讲,七觉支是治疗一切世间疾病的极大善巧。他有病的时候,不用药的,就找一个年长的老年比丘或阿罗汉,说请让某某长者来给我诵七觉支。那人就跟世尊说:世尊,我当诵。然后他把七觉支诵一遍,世尊一听病就好了。为什么呢?七觉支可以解除我们众生的心结。


不知道大家用过没有,我们可以试验的。这些法你要去实践,那就是法;你不去实践,那就是文字,跟你没关系。好比有的人说我心痛,有的人说我头疼,有的说我呕吐……,种种疾病,那你可以拿《七觉支经》来读一读,不行我们倡印倡印,上面写上“治病极大善巧”,可能很快就在中国传开了,因为它的确能治病,但是在我们汉字用七觉支治病的人很少。


这个七觉支称为七菩提分——正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它是珍宝,你可以交叉地用,它会给你带来无量无边的利益。七觉支是可以交织着用的,有人昏沉来了,学法没有欢喜心了,迷失了,怎么办呢?就用喜支,就可以让自己的昏沉得到调理,你就可以从昏沉中走出来。要是没有用过,那是没办法搞的,得有人教授的。那咋办呢?啥叫喜呢?我们人生中都有喜的角度,有的人喜欢吃咸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吃甜食,吃东西老是一大勺子糖,只要是甜东西就倒进去,那就想想糖就行;像我喜欢吃盐巴,没有盐巴吃不下饭,我就想想盐巴就行。人的喜好真是天差万别的,但这个喜支把它作为一个缘起,逗一下你,让你心里高兴了,放放松,你就可以走出昏沉,继续学习、作为了。那么定觉支,我们没有定,从止可以的,从舍也可以的,平等舍是最大的方便了。



今天遇到一个小伙子跟我说他自己修行很烦,问怎么办?我说你要把你的点滴功德舍给大家,比如舍给法界有情,那你的喜悦多大呀!你若舍给跟你交往的人,谁都会生欢喜的。你自己不要吃独食就行了。所以“舍”这个字啊,跟“平等”一联系起来就很有味道。我们每天都有点滴的善与喜的,那你把这个点滴的善与喜悦舍给一切有情,你就有一个平等的缘起,这样你把它当成生活的一个主题,你就会得到极大的安慰与心灵的自我满足的一个假设,能使你去除贡高下劣的逼迫,令你得到一个平等安住的机会。因为任何人自卑会挫伤我们的心灵,骄慢会使我们很负重,骄慢的人往往会后悔,他的能量散发完了,就会感觉自己像很空洞的人一样,没意思。


所以这个七觉支分来描述极乐世界的宝,来提示大家从法宝这个角度来体会。阿弥陀佛的依报是以法来载负众生,令众生入其宝地,得安乐住。因为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也处处都是宝,但是我们因为业力的强制性、习惯的强制性,使我们在遍满瓦砾荆棘的世界中生活,处处会受到压抑啊,伤害啊,碰撞等等。若是我们真正得法眼净,你看这个世界真是每一把土都是很有意义的,你只要恰如其分的来运用它。所以极乐世界的“一宝二宝百宝乃至无量诸宝,随心称意,庄严其国”,是通过依报的回施,令我们在菩提分中道业有成,来加持我们,这叫圣地加持啊!


像我们在放光寺这个环境中,受着历代的善知识的道德之庇护。自从明朝记载这个地方出现的大德,对这个地方的加持那都是不可思议的,而这个地方远远不是明朝,世尊在世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佛教圣地,是一个南来北往僧众、教法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记载只到明朝的万历年间,但往前,元朝、大理国、南昭国、古滇国都没有记载了,找不到对应的文字了。但是它毕竟是受过这样的加持,所以一些有禅定功夫的人,有宿命智的人,他们追忆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这个地方过去教法道德的繁荣与厚重。像我们这一群人能够坐下来安静地学习,有这样的机会,的确是在这样的大树下面乘凉,就是古德们繁茂的道德在庇护着我们。那么极乐世界亦复如是,他以圣地的功德,一宝二宝三宝四宝来加持我们,使往生之人在七菩提分的种种角度的交换使用中,出生不可思议的功德。


可能我们会把宝当成一种什么所需,但你要知道——法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它可以使我们走出轮回,不再沉沦于六道的恶缘之中,或者迷失之中,使我们能在自利利他的增上缘中各得其善巧。这个宝是不可思议的!




接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2012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极乐世界往生是我们学习净土的一个主题概念,这个主题概念也是顺性而成的妙用。假如我们把往生当成了学习主题,就像河流归海一样的一个自然的法则,那我们就轻松了。河流归海是必然的,那我们念佛人往生也是必然的。念佛人往生就如河流归海一样地自然,那么我们就知道念佛的主题就是往生。“往生”这两个字,实际就是把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安心于极乐,安心三际,或者说回归于极乐。
如果这是我们的主题了,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心回归于极乐世界,安心于此,这样你的心也就不再躁动了,你在所有的现缘中只是回观。现在再看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在现缘的生活中,无外乎是一个旁观者了,何以故呢?你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心已经安心于极乐,就像河流归海一样,因为它是必然。那念佛人呢,往生是必然,那你就不需要再用这个心了,生与不生,不要管它了,你在现缘生活中就很轻松,你是没有负担的一个人,没有负担的一个修行者,一个智者。

人一旦去掉了纠缠的负重,人就很轻松,人就开始摆脱了生命意识纠缠不清的负担。没有负担了,那我们再有安心的这样一个机制——像我以前所说,把过去现在未来身口意三业乃至有缘,共业中的过去现在未来身口意三业一同供养阿弥陀佛,无有变异,无有回转,恒常安住,佛力住持故。其实这只不过是安心的语言引导,即一个安心语罢了。它起不起作用你可以试一试,虽然是一种语言的自我暗示与引导,它悄悄地在起作用,因为凡夫的修持真是离不开作意的,那在这个安心语的自我引导下,你的心在作意下安心,没问题呀。虽然是一个语言引导,引导久了就成为事实了。

就像中午一打板,你就知道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安心语的自我引导,也同这样的观察一样,你知道念佛必生,如河流归海一样,是必然的一个法则,那我们的回归就特别的准确。准确就令你的心安,心安就没有负担了,起码在作意的当下你没有负担了,这个是最少的解放吧。在作意的这一刻中,在安心的语言引导下的这一刻钟,你的负担是不成立的,那这一刻钟我们解放自己也很好啊,也很有意义,有的人连这一刻钟都没有,所以这一生就很劳累,念佛就很辛苦。

我们念佛原本就不是为了辛苦,是为了轻安喜悦,原本是为了脱离苦,那为什么你现在念佛会苦呢?原来你有不安心的自语的引导,这很奇特。所以说临终不能往生那是一种不安心的自我引导。菩萨们哪,这个很重要很重要!你不要轻视它,你说这不是很简单的游戏法则吗?但很多人就不知这个游戏法则。所以他用不安的自我引导,把自己引导得惶惶不安,又很负重。所谓的负重是为什么呢?因为念佛不能往生他就负重嘛。念佛了,他又不能往生,他不负重吗?念佛能往生不就很自然吗?那念佛不能往生他怎么不负重呢?天天这样念,他怎么不负重呢?我们自己去这样一类比,你就知道原来人类的自我引导是十分要命的。

作意啊,发心哪,我们发心拿不准,作意还是拿得准的,作意这两个字你还是可以用得上的。那你天天念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能往生,念佛就是负重,因为他不能往生。念佛能往生,他就不负重,他就很轻松。

那你在这个负重的引导下就越念越辛苦啊,辛苦到最后就烦别人去了,“你不能往生,你也不能往生,你也不能往生”,大家一说是呀,手挽着手往下跳了,往哪跳呢?——都不能往生!因为什么呢?全部都是引导。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炕。谁来导啊?第一个导的人就是恶师,盲人导盲人啊!这个盲人喊的声音大一点说:跟我来!我的眼睛睁开了,跟我来。实际他的眼睛也是瞎的,跟你一样是盲人,慧眼未睁开,你牵着他的衣襟就往下跳吧,一串一串的就下去了。正飘的时候说,我们是不是修行对了?说对,啪!摔到地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睁开慧眼哪!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其地庄严功德成就,是引发我们对法的接触、实践的喜悦。所以这个地在加持我们,就像鸡足山这个圣山福地对我们学佛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你要生一念感激心,你的对应面就大一些;你再生一念感激心,你的对应面又大一些;你生起了真正的感激心,那个面就会把你包围起来,你就会生活在感恩心中,你就会得到极大的恩德!但有的人骄慢,有的人自卑,有的人排斥,结果恩德包在我们周边,但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恩德,他还是照样用他自己烦恼的心,去思考烦恼的事,落一个烦恼的结果。为什么呢?不安的自我引导啊。

我上次在昆明的时候遇到一个心灵导师跟我说:“法师,现在社会上的人可苦呢,不管是有钱没钱的,当官还是老百姓,可苦了。”我说苦在什么地方了?他说:心灵的波段都乱了。我说咋乱呢?他说我们有仪器,一照就看出来了。我说我有仪器,我不用照就看出来了。因为什么呢?他直接跑来告诉我,很多人直接跑过来告诉你他波段乱了,我说这个仪器还要花钱,我这个不用花钱,很简单。现在很多人生理、心理的波段都乱了,前天有一个居士从外地跑来跟我说这个事情,说现在有一个很好的仪器,能怎么样怎么样。我说一搭眼一看就知道自己啥样子了,看看别人基本上知道自己啥样子,再看看自己看看别人更知道啥样子了。

我们在寺院这个环境中,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塔,那是佛意所成,你感觉到很安稳,但你不知道它给你带来了安稳,但你无意识地扫它一眼,转了两圈,感觉心里现在比刚才好得多了。因为什么呢?它把你的波段给调整好了。塔调整人的波段可准确了,因为我们人栽栽歪歪思想意识频率太高了,要变形的时候,那个塔很安稳,那儿有佛的衣、钵,有佛的锡杖。你一看,虽然你不知道那是佛的锡杖、佛的钵、佛的衣在那放着,但是你看到那个形象,无意识地就给你带来了心灵、意识的安稳。我提议你要是心里特别烦躁的时候、迷失的时候、对法对人有意见的时候,去绕108圈塔,21圈塔,或者说7 圈,绕了以后你就念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要管,你说塔啊,你来加持我。这是很有效果的。
这个增上缘中,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引导,有的是物化的引导、形象的引导、音声的引导、次序的引导。次序,像极乐世界这个极大的次序的引导,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安稳。所以他大部分用的东西都是七七四十九,这七宝不断地换来换去,换来换去,一直换了四十九遍,让你所有的思想都被宝所取代了。你不相信读一读,大家把那个七宝读一遍,你那个脑袋瓜子一定装不住东西,所有的东西都给你洗干净了。维那来读一读,你那个脑袋瓜子放松听,啥也不要用。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玛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精为枝,珊瑚为条,玛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精为茎,珊瑚为枝,玛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精为本,珊瑚为茎,玛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玛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精为实。或有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玛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12 07: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0慈师讲授五念门20110616(五月十五)(下)

(三)顺性满意,常怀庆幸
一宝二宝百宝千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是印契与唤醒我们本具的功德,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切众生在善恶无记这三个缘中起作用,那么我们的善恶在佛陀这个功德藏中是没有意义的,下面就剩一个无记的基础了,这个无记的印契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印契,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的依报庄严之“地庄严”,来印契我们心灵的七宝,乃至无尽宝藏的交织,它有无量的具足,无量的方便,使我们远离一个东西——贫乏,匮乏。

凡夫有情的心智是贫瘠的,所以一用到什么法就没有法了,用到福报没有福报了,用到现缘现缘没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事情做着做着突然做不下去了,想象想象想象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就因为贫乏。实际就是善恶业的消耗,因为无记中是没法搜索的,搜索不出作用,但我们的善又不够善,恶又过于强,所以说往生彼国,在阿弥陀佛这个依报的印契下,或者说唤醒下,就会使我们心地的庄严自然成熟。这个印契不是给了我们什么,但是靠这个印契,就像我举这个塔的例子是一样的,你可以试验的,在你的心智很散乱,很迷茫,甚至没有依托的状态下,你去绕绕塔,你就会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安稳,当然你要有转的这种作为,没这个作为很麻烦。所以这个印契会使我们这个贫乏、困乏的业报转化成像佛陀一样的具足,所以佛力住持,报德住持,怎么来住持呢?就是来印契我们的心地。

我们现在的心地状态,就是在我们所造的业与所知中,无明的覆盖下所产生的一个所谓的现报的事实。这个事实,我们称为娑婆世界或者堪忍界,因为彼国是顺性而立的,称为极乐界。这个堪忍,它的本质就是违性,违性表现的就是善恶无记三业。由我们自身违性作为的三业造成了这个堪忍的依报。虽然这个依报跟个业、共业都有关系,但这个违性是众生共性的东西,这三业就是善恶无记,就造成了所谓的堪忍界,因为它违性啊!所谓的违性,就是贫乏。如果凡夫心没有贫乏这个伤害,那我们的生活就太安乐了。没有自卑与贫乏,那人生活就太自在了。那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也是不可思议的,你充满了喜悦,安住在一个自在力中,你就不会受到贫乏的欺辱与逼迫。我们经常被贫乏所逼迫,有的人去抢劫银行,是因为贫乏;有的人去赚一些不应该赚的钱,有些人贪污受贿,有些人做一些掠夺性的、欺诈性的事情,都是因为贫乏的逼迫造成的,也就是说都是违性的。

你若知性本具足,顺性而为,人的心智一松开了,福慧也就现前了。何以故呢?你心智松弛。做生意的人都会知道的,你要是用一个很大度的心,很宽容的心跟人谈生意,没有谈不成的。你要是用一个很贫瘠、很贫乏、要掠夺对方的心谈生意,没有谈成的。我遇到一些作为稍为好一点的,都是心态十分好,宽容,经常吃点亏,经常给人带来利益,他认为那是很快乐的事情,他的生意、事业就做得很得当。有的人斤斤计较,总想从别人那里苛求点什么东西,结果生意做得一塌糊涂,或者说经常会被人欺骗,因为贪心故,实际根源还是在于贫乏、贫瘠的心理造成了这种恶报。

贫瘠是对性德的自我削减。本来是很圆满的,我们用业习去消减它,使它变得匮乏。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的性德没有少啊,我们本性的具足没有丝毫的减少,我们的佛性没有受到任何的减少。但是你为什么作用不出来呢?就是我们匮乏的习惯,就是贪嗔痴慢疑造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用贪嗔痴慢疑来削减我们本来具足的这个佛性的作用。虽然是本质具足,但你把它削减了,削减的越狠的人越尖刻,越罪恶,过失越大。过失越大,三恶道越近。越宽容,心性越袒露,裸露的越多,善缘也就越广大。彻底解放自己的人那就是佛陀,圆满的觉悟,只是回到本然,法尔本然,如是如是罢了。所以世尊说,我若有所得,燃灯古佛自不与我授记。实际他就是顺性而言,只是他亲证了法性的具足性、真实性。我们就被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无明覆盖着,我们不断地用这种贪嗔痴慢疑削减着自己本具的功德,埋没了它真实的作用,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了一个极大的自我局限,你把它限制在一个贫瘠匮乏的国土,这个国土就是堪忍。这个要有一个回观。

那么极乐世界的一宝二宝三宝四宝乃至无量珠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就是印契与唤醒,没有增添我们丝毫的东西。我们在此娑婆世界不少什么,但是用不起来了,因为依报的埋没,共业的欺辱,自身习惯的遮盖,造成了一个巨大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我们的现报。那我们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呢?它就会来印契、唤醒你本有的、本具的佛性,或者说唤醒我们的法性,使它真正地起到作用。所以佛力住持,令一切众生心开意解,彻还于本源功德。非是上帝所赐,但以佛愿力所加而成就,成就什么呢?成就你本来具足的功德的起用。就像摩尼宝从海底里取出来一样,它可以出生你的随意所求,让你的随意所求都能得到满足。我们凡夫有情的这个法性的摩尼宝,就在业力的海底呀,我们取不出来,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它取出来,我们业习的深厚呀,可能是1000公尺,2000公尺,甚至像大海沟一样上万公尺地在埋没着,你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下去把它给取出来。那我们就要受堪忍界的果报与现实。

所以我们在观极乐世界一宝二宝称心随意,乃至说能庄严具足的显现,都是为了让我们抉择念佛往生的主题。所以这一切就是抉择的启发。让你在你阿赖耶识中、表层意识中不断地去抉择它——娑婆世界的令人厌离,虽然它的法性与极乐世界的法性无二无别,但因为它是业力之海、违性之海,所以果报多是沉沦、迷失。那么极乐世界就是印契启迪我们的法性的一个殊胜功德地,往生彼国是圆满表达法性的必生地,你想圆满地表达法性的功德,你必生彼国。在此娑婆世界你是无力的。在娑婆世界能不能觉悟呢?能觉悟,但是少之又少。道理我们都很快就可以学明白了,但是你的业,共业、自业的覆蔽深厚啊,这个深厚是什么呢?自己去体会,谁知道啊?覆蔽,它把你蔽住了,关闭了。

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说我们的性德改变了,或者说我们觉悟的本性改变了,没法改变,在此世界也没法改变。你说那我就在这个娑婆世界觉悟吧。看看你觉悟的因缘——娑婆世界的善缘少恶缘盛,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我的体会是特别频繁的,比如十个人来跟我打交道,有九个或八个人都是来倒脏水来了,那一两个人是供养珍宝来了,说他们的觉悟啊,他们意识的善巧啊,学法的喜悦呀,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来说覆蔽的东西,什么东西遮盖住自己了,这个没有问题,只是这个现缘表达的是这个东西,装都装不来的。你想想说我们这个世界善缘深厚,那你真是不得了啊!

接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12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调达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恶缘,你看调达第一个见五比丘的时候,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五个家伙一商量说不要见他,不要理他,我们都不起座,不要礼拜他。虽然他的威德把他们摄化,但是当时讲啊,释迦佛在世时游化于五印度区域,有10亿人得闻释迦佛,有10亿人能见释迦佛,有10亿人佛名尚未闻。释迦佛教化的这个圈子当时称为东印度、南印度、北印度、西印度、中印度——五印度,这是个文化圈子,不是国界,是文化的范围,是文化的一个大的区域,说文化区域比较准确一些,不是国界。这个区域很大,再往南一直到印度尼西亚的什么岛,面积很大很大的,不像现在的国界一样哪一块哪一块的。大概过去的人心里比较松散,说这个河是你的了,很多地方可能很模糊。像过去的战争中,宋朝的时候玉符画于江山,用玉符划一道说,这就是你的了,这是我的了。早期一些老牌的殖民地国家,到非洲这些国家,我们现在看非洲的地图,很多很板正,他们就是在地上画的,说这是你的,这是他的。

那么在这个文化区域里,有10亿人接触过释迦佛,有10亿人听过名字,有10亿人不知道,连名字都不知道,就在五印度,这个都有历史记载的。娑婆世界这个因缘有多么厉害,佛在世的时候尚且如此,像我们这一点点的善根经得起这业力的颠覆吗?共业很快就把你埋没了。很多人说我念佛,念着念着,老念业力,念念念,又念别人的业力了,念念念,又念共业的业力了,念念念,又念自己的烦恼习惯了,很难念佛念下去。哎呀,你要感谢自己的,你还能念几句佛,了不得了,多少人连一句佛都不愿意听不愿意念呢?

我印象很深的,过去的念佛的这些善知识们说,像永明延寿大师,别人念佛就给一个铜板什么的。我有一次坐车出去,中途等待的时间,一群小孩子就趴着窗户要饮料瓶子,我说不给他们瓶子了,就给他们钱。我拿着钱,说你们念佛就给钱。很多小孩子就跑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一个小孩就不念,就站那看着,我让他过来,他也不过来。我把钱给一个小孩子说你交给他,他也不要。我说你要瓶子怎么不要钱呢?为什么呢?不念佛。我说把所有钱都给你,他也不念。要不经历过你根本不相信。实际他就是为了钱到这个地方来了,他要一个瓶子卖一角钱,你给他10块钱、20块钱让他念一句佛,他不干,为什么呢?佛也没有苦大仇深啊,但他就是不念。

我有一次到天津去,遇到一个蹬三轮车的菩萨,我说:“菩萨,我不坐了,我给你钱,你念一句佛行不行?”他说:念什么佛?就你们这些人念佛念佛念什么佛?骑车就跑了。像招鬼了一样,吓跑了。你怎么能相信呢?他就是为了挣钱,你念一句佛,我就给你钱,不,对不起,他不能念。

你认为我们念佛那么容易啊?实际真不容易。佛在经典上反复讲啊,闻到大乘经典诸佛名号,能不排斥不诽谤的人是什么样的善根?闻到大乘经典与佛的名号喜悦踊跃的是什么样的善根?闻到这样的名号功德大乘教言欢喜踊跃能去实践的是什么样的善根?哎呀,我们的善根大的就不可比喻了,真是这样子的呀。我们身在其中(不以为然,)其实真是不可思议的,人要有庆幸的心呐!这个庆幸十分重要,你要学会庆幸。这个庆幸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呢?——是善缘善根的一种苏醒。庆幸的心会使我们的善缘善心苏醒起来,你可以运用的,你说我很庆幸遇到了佛法,你那个善心善缘就会在你周边成熟。有的人学佛学得很麻烦,有很多怨的东西,结果就封闭他的善缘,封闭他的善心,这真是很要命很要命的,菩萨。因为庆幸是一种知足的心,是一种福报的显现。人一旦去斤斤计较一些事情,人的心就开始变得狭隘,会封闭自己的善心,恶缘就会现前。要学会庆幸,这个心是要认真去培养的。

你说没有什么可庆幸的,所以说我们的福报就少了,心不松弛,福报不现前,恶业蒙蔽着我们自己,都是心在起作用啊!有的人就很怨恨,有的人就很庆幸。我看过怨恨佛法的人,称为“佛法怨贼”嘛,我遇到过一些这样的出家师父,就是表达对佛法的怨恨,出家多少年了,没有得到什么,没有怎么样这种怨恨,很快恶报就会现前。这是一个很快的表达,现在埋怨怨恨的人特别容易生起来这种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很迷惑人的。庆幸也是你的心念,怨恨还是你的心念,但是呢,庆幸就是个福报,你的善心善缘就会苏醒,会迅速成熟起来,恶缘就会闭塞掉。你要是怨恨,相互地指责,我看着现在的人,尤其是出家师父,表达不了几天,半个月,很快恶业就会出现,很大的恶业,甚至伤害生命的恶业,我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了,很快。

我听一个去缅甸某丛林参学的人说,现在国内去那儿参学的出家师父,都很怨恨他们国内的师长们,我很心痛啊!他们等于闭塞了自己的善缘,闭塞了自己的善心,那下面怎么修行呢?修行的善巧,你一定要知道怎么善于用心,才有善的成就。那你说我就用这个恶心、埋怨心也能修行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焦芽败种怎么能长出来良好的东西呢?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以前就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最简单的功课——一天念一声阿弥陀佛,我就感激自己,感激我这个色身给我带来的机会,当然也感激大家,感激环境,感激任何一个人,为什么呢?你自己都会感激他。你怎么能念这一声佛呢?自己对自己念佛这一念生起感激,感觉到自足、满意的一种心理。干什么呢?鼓励自己,要有庆幸的感受,或者庆幸的心理作为。你要是不养成这个习惯,你处处都不满意。今天有一个出家师父跟我谈,我说你这个烦恼啥都不是,就是不满,他说是,就是对自己不满,我说为啥呢?他说不出来。实际就是一个恶业的相续罢了。对自己不满就开始拼命地索取,然后就会把这个索取的心折射到别人身上,总是对别人不满,然后就开始怨呐,恨呐,相互地伤害。如果对自己满意的人呢,你也容易去原谅别人,包容别人。出家人、学佛人不善于去包容,去原谅,那是很苦很苦的。

我用了三天时间提醒自己去做,第三天,说句实话,因为我是学戒的,要不学戒我就把自己“喀嚓”了。为什么呢?我就鼓励自己去计较,对谁都计较,先对自己计较,对自己说你看你一天念几声佛?你看你读了几句经?你都干了什么事情?第一天开始对自己计较,第二对周边人计较,谁看见我,我就计较谁;第三天想起谁就计较谁。噢,这不得了了,活不成了。第四天赶紧忏悔,我说一定得忏悔,干什么呢?活不下去了,真活不下去了。可能大家的心量特别大,福报也特别大,反正我是感觉第三天就活不下去了,想到谁都计较,一计较心就越来越紧,越来越紧,越紧越计较,计较成习惯了,芝麻大的事也要对对方咬牙切齿的,最后对自己也是咬牙切齿的。第四天我说提醒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赶紧撤。不能这样干下去了,这样干下去就没命了,起码说法身慧命没了。我真做了三天试验,可苦了。第一天计较自己的时间还好一些,总是有个自圆其说——这不过是个业习毛病罢了;第二天看周边人的时候就不行了,这人,够呛,怎么叫学佛呢?人都做不来,好了;第三天一扩大,完了,那不得了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庆幸,可能我自我的试验是一个镜子,大家相互为镜子,各照自心、心业,我们来解放自己。一个不计较自己的人,善于觉悟自身业缘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念佛人。就像我说那个意乐人生的五步曲,是我真正体验过的。因为什么呢?计较的苦把我给惩罚了。那真是苦啊,第三天那个味道我永远都忘不了,我永远不再去做了,真受不了啊!想起谁似乎天下没好人了,就那样子,那个概念越想越受不了。

一反过来,那我就给自己规定:你念一声佛都应该感激,为什么呢?这是佛力所加。你接触了佛力,佛力能住持你的心智业报,你就有不可思议的福报啊!虽然不是你的因缘,但这毕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新的开端。在这个开端上生起了喜悦,我不管他过去了。人一般讲有个良好的开端,我就用“庆幸”当开端了。每天早上起来念一声佛,就说“好”,今天的开端好,很庆幸呐!有时候看到别人也很烦,那就警告自己了——你不要把你的开端给毁掉。开端是什么?就像打开开关,今天要亮灯了,你一天在光明中就行了。自己给自己有个提示。

阿弥陀佛这个国土啊,所谓的随心称意,庄严具足,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若随顺法性认识自己,觉悟人生,那对他人,对世间也就有所谓的随意的、满意的、善于调整的这种作为。所以作为一个念佛人,我们虽在娑婆世界,念佛之刹那,那我们所在之地形同极乐啊!你不相信试试啊,你可以做试验的——我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我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我认得很真的,——没有问题,但你要是真正忆佛念佛的刹那,你就会体会到你周边一切功德妙用的生起。为什么?这个刹那会生起良好的开端。

因为念佛本来就是顺性观察,念佛本身就是启用自心的顺性的一个作为,或者说我们念佛就是性德在起作用,不管你觉与不觉。当然如果你明确了,知道念佛就是顺性地起用自心,那么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现缘中就会有种种如极乐世界的依报描述的一样,有所谓的无量珍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这并不是说要换个刹土才能产生事实。我们念佛的同时,就在此土一样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力。

所以念佛即生,这是一个即因即果的事实。不过你得实践,不实践很难相信念佛即是往生时,即是度生时,即是成佛时,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三时于一时成就的。你要实践的,不实践不行的!彻悟禅师说,念佛时即是往生时,即是度生时,即是成佛时。这一念念佛就具足这三个功德——就是往生,就是成佛,就是度众生。它具足这个万德,所以称为万德洪名。你若不去实践,就不了解它是顺性而成的一个真正的启发,我们若真正启用了自己佛性的心,那就是往生时,成佛时,度生时,没问题的。所以我们知见上的认知要准确了,那你未来的实践也就很准确,这个准确就会给你带来法喜。希望大家法喜充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5-2024 01:36 AM , Processed in 0.05826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