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明心见性 VS 读经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素还真
时至今时今日,已经在讨论经文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没有负起好好保护经典的责任,到了末法时代,又会产生怎样的邪见呢?
夏绿蒂 发表于 10-7-2012 12:12 PM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人们深思。不过现今的经典数量非常庞大,也不可能修改或增删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7-2012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0-7-2012 01:51 PM 编辑

如果读而不能信,只做学术研究,不愿依经教奉行,那么读经也是没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明心见性?

一个人明心见性后会怎样?

禅门公案里面所说的悟,是悟了什么?

禅门公案里面所说的大悟,又是悟了什么?

悟了的禅师,来生会不会轮回?

谁能回答? (谢绝妙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读而不能信,只做学术研究,不愿依经教奉行,那么读经也是没用的。
谷成 发表于 10-7-2012 01:46 PM


不是人人都能读经。有些人看了一页就想睡觉,更别谈可以读完经典而且能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至于说读经是不是愿意依教奉行,是不是能生起信心,这要看个人判断与他的慧力。


假如读经无用,那么现今那些建大佛像,试图令人生起敬仰心的人不是更加没作为?


如果一开始就不打算读经,只是随人言亦言,这不是更加的不客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0-7-2012 02:36 PM 编辑
不是人人都能读经。有些人看了一页就想睡觉,更别谈可以读完经典而且能从事学术研究的人。
至于说读经是不是愿意依教奉行,是不是能生起信心,这要看个人判断与他的慧力。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2:01 PM


这个现象我也曾经历,有时和当事人的业障有关,未必就是智力问题。

例如我母亲,以前如果在家里播放佛曲她就生气,见到哥哥打坐更是赶他入房去,后来不断劝说,很勉强答应听佛法讲座节目,她听不到一分钟就在席上睡着了(她也不想的,就是无法自控),后来努力帮她消业,终于可以听经诵咒了,最近一次,她听到大悲咒莫名其妙却哭起来,她说感应到菩萨的慈悲,心里莫名平静但是感动,现在每晚会念观音圣号,自己回向给累世的怨亲债主。

假如读经无用,那么现今那些建大佛像,试图令人生起敬仰心的人不是更加没作为?
如果一开始就不打算读经,只是随人言亦言,这不是更加的不客观?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2:01 PM


有没有用要看当事人的心态,其实和佛经或佛象无关。

一个人如果太过讲究客观时,音乐理论或许学得很好,弹起钢琴却是技艺一般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学琴需要全神的投入,不是因为自己弹不好,就去责怪钢琴。我们学佛或是读经,道理亦是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明心见性?

一个人明心见性后会怎样?

禅门公案里面所说的悟,是悟了什么?

禅门公案里面所 ...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1:52 PM

若是有发菩提心,还是会回到三界轮回度众生。基本上禅宗不注重开悟的境界层次,只管见性开悟就行了。
开悟了也是还有烦恼,不过至少经历了见空性心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现象我也曾经历,有时和当事人的业障有关,未必就是智力问题。
谷成 发表于 10-7-2012 02:21 PM


对于诵经(不是读经),我自己倒是心神体会。每次想诵经时都会有“阻力”,不是身体疲累,就是情绪不佳,或心念不正。这样的情况我都会略过诵念。可是假如勉强与疲累的心神对抗的把经读完,就会有如浴春风的感觉,气色变得很好,隔天起床精神饱满。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几乎是百试百灵。

很多人会把这类阻力归咎给冤亲债主,我个人是不认同的。一个人下定决心的诵经,或持咒,或念佛什么的,他或会“感觉”到护法神的存在,试图的“不让你干坏事和继续精进”之类的事。对于这类感觉,我个人还是不认同与护法神扯上关系。


总来说,护法神,冤亲债主这类的“心灵创作”只会转移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并非是如实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素还真

以前凡夫也这么说不必看太多经典,这种思维是错误的。现在反觉得看看经典可以提升知识,再从知识上分析,再配合禅修的结果既可以提升智慧。这是凡夫最近才发觉到这个重要性。
所以凡夫要在这里申明,凡夫过去所说“不必看太多经典”的一些话是错误及无明的。
但凡夫也要同样申明,看经典必须看真正的佛陀教义经典,否则看了一些脱离了成就解脱经典就非好事了。
不正确的经典可以造成迷信及恐怖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有发菩提心,还是会回到三界轮回度众生。基本上禅宗不注重开悟的境界层次,只管见性开悟就行了。
开 ...
Svaha 发表于 10-7-2012 02:41 PM


请问这是你个人推测,还是自己证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朴实的经典如【阿含经】,【金刚经】,【楞严经】等,如佛在前面亲教。比之second hand, third hand 甚至 fourth hand 的充满现代概念的妙语,经典的言教来得更加实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暫時寫給禪宗〝小學生〞看看

這兩個都是''小小開悟''的例子

(1)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徹大悟乃是指 :

不論你是在那一種社會階層,生命就是苦,有錢沒錢也是苦。
只有很少數的人,見識廣闊,能夠看得開,很毅然的在當下三秒內,
拋棄了短暫的光輝,選擇了永恆的自由。

極端的人,就以為〝自殺〞能夠解決問題。(有生有滅)
中庸的人,會選擇〝涅槃〞。(不生不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是你个人推测,还是自己证悟呢?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2:49 PM

理论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
Svaha 发表于 10-7-2012 03:16 PM


这理论是依据经典呢?还是依据现代佛学common sen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凡夫不能解


凡夫过去所说“不必看太多经典”的一些话是错误及无明的。

你沒有錯 ,


因為你不想給''垃圾''誤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10-7-2012 09:20 PM 编辑
这理论是依据经典呢?还是依据现代佛学common sense?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3:23 PM

这是大乘的宗旨,发了菩提心就要修六度,此六度就包含自度度他之意。即利益的对象为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不仅要令一切众生获得暂时的快乐,最终要令众生成就佛果而获得究竟的安乐。

禅宗的开悟确实不注重层次,它是见性成佛,见性即见了佛性,就是跟佛所见的完全一样。这一念你跟佛完全一样,就是成了佛,下一念如果跟众生一样,那你又是众生了。

念念是佛,念念是众生,你的心跟佛相应就是佛,跟佛不相应就是众生。因此,禅宗鼓励人要多修行,时时刻刻保持佛心(佛之知见)。

有的人见性以后能保持一段时间没有烦恼,有的人保持很久,甚至一生都没问题。当然,就如开悟不谈层次,开悟了也不会讲就是初地菩萨,因为禅宗讲无住无相的不执著。至于是佛、菩萨、凡夫?根本不是问题。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

《传心法要》: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

《法华经》里说:‘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故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禅宗也叫“佛心宗”。
                                       
【佛心宗】

(流派)禪宗之別名。以覺悟佛心為禪之體也。佛心何物?心之自性是也。故謂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心之性即佛性也,發見佛性謂之成佛。宗鏡錄三曰:「達磨大師云:明佛心宗了無差誤,名之曰祖。」中峰錄五下曰:「禪何物?乃吾心之名也。心何物?即我禪之體也。(中略)惟禪與心異名同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7-2012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0-7-2012 09:55 PM 编辑
禅宗的开悟确实不注重层次,它是见性成佛,见性即见了佛性,就是跟佛所见的完全一样。这一念你跟佛完全一样,就是成了佛,下一念如果跟众生一样,那你又是众生了。

念念是佛,念念是众生,你的心跟佛相应就是佛,跟佛不相应就是众生。因此,禅宗鼓励人要多修行,时时刻刻保持佛心(佛之知见)。

Svaha 发表于 10-7-2012 08:45 PM

这是Svaha流,新禅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Svaha流,新禅宗吧?
素还真 发表于 10-7-2012 09:52 PM

不对,那本来就是禅宗/楞伽宗/佛心宗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馬來西亞 四聖諦佛教 聯合宣言

http://originalbuddhismsociety.blogspot.com/search/label/原始佛教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7-2012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你读完所有全部经典。。对不起,,,你也不会开悟的。。因为佛陀也没有读那些经典而开悟的。。。当ARJUNE 问KRISHNA 要如何明心见性时,,,kriishna 告诉ARJUNE ,,,你必须去找当代的大师,,(活着的大师)由他来启蒙你。。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已经见过真理。。所以自古以来在印度。。你会看到大师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体验。。A LIVING EXPERIEN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5-2024 09:16 PM , Processed in 0.0735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