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92|回复: 1

祝味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7-2012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味菊先生,民国初年的着名中医学家。人称祝附子,祝火神,以善用经方,善用附子而得名。

小时候随着父亲进入四川,跟随郑钦安(郑火神)的弟子,学习火神派理论,奠定了医学的理论基础,并在当地四川军医学校攻读医学两年的时间,之后东渡到日本考察西医学。因此,是一位中西医都强的医学家,后来到了上海这个中医名家汇集的地方,一方面考察医疗环境,一方面跟诊诸中医名家,经过反覆思考探究,终于有所领悟,成为一代中医名家。

主要的医学着述,为与弟子陈苏生有关伤寒对话的(伤寒质难)一书,把伤寒的六经辨証,画分为五个阶段,对治疗疾病,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祝味菊先生,刚到上海时,不知道四川所学习的火神派理论,是否在上海这个地方也同样适用。

因此,先到上海各名家诊所跟诊,在跟诊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温病学说派,有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在治疗急性热病的过程中,随着病情发展,虽然能够準确预知预后,但是并不能扭转病情。

也就是说,判断预后神準,处方用药,并无法减缓病情,这使他心中产生了老大疑问,认为温病学说在用药上有某方面的问题,还是火神派理论给他很大的启发,因而创造出了伤寒五阶段理论。

在治病的过程中,时时注意病患抵抗力的强弱,神气的有无,以及脉气的有无,时时注意到固护正气,提高了疗效。  

有一次,帮一位小病患看病,发热病情严重,家属请了几位医师看诊,诸医皆主张用凉药,而病情日益深重,轮到祝味菊先生看诊时,小病人已经奄奄一息,当他看后,拟定别出心裁的处方。

一方面袪邪,一方面固护阳气,没想到其他医生认为,温病用温药会加重病情,两者说法不一,加深了家属的疑虑。

他独排众议,坚持己见,所以家属就照着他的处方抓药,服药后即第2天,家属急忙来电,祝味菊先生赶去看诊时,在楼梯间遇到另一位老医师,看见他时一副不予苟同的样子,使他心中感慨万分。

这次看了病患后,祝先生认为患儿病稍有起色,乃向病患家属要求,立下保证书,裏头说明,处方用药后果由他全权负责,但是附有但书,病治好之后,须给他前医处方,以说明谁是谁非。

果不其然,小患者服药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总算脱离险境,使家属大为折服,而遵守诺言。

这一件事,使他对当时医疗环境,相习成是,滥用凉药,杀伐阳气,产生很大的感触。因此,他决定要大力导正当时的中医环境。  

当时上海,有一位儿科名家,徐小圃先生,他的小孩患了急性热病,百医无效,生命垂危,最后延请祝医师用附子后才起死回生,这对徐小圃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徐医师治病,也渐渐开始使用附子,成为一位医术更加卓越的儿科名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7-2012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而闻名,擅用经方,推崇景岳诸家,在附子的使用上,有很多的创见,以下介绍他在使用附子一些用药:

1、独创温潜法:把附子与磁石合用,温阳潜镇在很多急难病症中发挥转危为安的有效作用,其中附子温养阳气,回阳救逆,强心復脉,由于病人大多阳气衰弱,心神烦躁。如果单用附子,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加入磁石后,磁石体重质降,色黑入肾,可以带领附子,把阳气潜藏起来,而发挥更好的回阳救逆的效果。

2、附子与酸枣仁同用:两味药同用有强心的效果,附子辛温,酸枣仁甘酸平,一辛散一收敛,用药一阴一阳,有强心的效果,在治疗急性热病的过程中,邪热正盛,而正气已惫,心力衰弱,在对症药中加入这两味药,可以强心安神有效地提高疗效。

3、附子与石膏同用:在热性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发现发热越高,而阳气亦见衰微,。这时候石膏与附子同用,石膏一方面可以制约附子温热,一方面也不妨碍其清热消炎的效果。附子之温,可制约石膏之凉,也可以发挥强心的效用。
在应用这两味药的过程中,邪热较高,则加重石膏的用量,如手足冰冷较甚,神气衰惫,心力衰弱较甚深,则加重附子的用量。

4、附子与羚羊角同用:在一些中风、脑病、癫痫重病中,附子与羚羊角同用。这两味药,一寒一热,在古方资寿解语汤中有这么用过,但后世的医者会这么用得不多。而祝味菊则常常两味药合用,他曾经说过:「羚羊角治脑,附子强心,体虚而有脑病者最宜。」

5、附子与全蝎、僵蚕同用: 全蝎与僵蚕两味药善于袪风通络,息风止痉,只要遇到抽蓄的病人,祝氏就会把三味药合用,常常发挥很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创见,就是把伤寒六经症候概括为疾病的五个阶段,他说:「吾之所谓六经者,乃代表五种抵抗程序尔。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抵抗太过,太阴、少阴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一切外感,足以激起正气之抵抗者,总不出此五种阶段。此吾研究之创获,敢谓前所未有也。」

祝味菊先生,是一位德术兼备的中医临床家,学贯中西,医术卓越,胆识过人。

他曾经说过有名的话:「医为仁术,生命重欤?令誉重欤?吾行医三十年,不畏艰巨,不惮物议,病势虽重,茍有生理,无不据理力争,负责治疗,所以然者,求安心而已,成败毁誉无所计也。」

这种心中只有病人,没有自己的作法,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也是我们可以好好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个医生,医术当然很重要,而医德更重要。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若只想到医家的名誉,考虑东考虑西,考虑虚名虚利,而不敢放手去做,这些都会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癒后的结果,是否值得我我们深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5-2024 01:15 PM , Processed in 0.0922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