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頂禮佛陀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之最新開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3-2018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འཕགས་པ་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ཀྱིས།གང་གིས་རྒུད་ཚེ་བདག་དྲན་ན།།དེ་ཡི་རྒུད་པ་བདག་གིས་བཟློག།།རང་གི་ཐོག་མའི་སྨོན་ལམ་འདི།།བདག་ལ་འབྲས་བུ་ལྡན་པར་མཛོད།།ཞེས་གསུངས།

觀音菩薩:

誰遇難時能憶念我,我即能遣除一切災難,這是我往昔發願的結果。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55

千處祈求千處應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54

呼喚觀世音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 ... 4&chapterid=361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 ... 4&chapterid=367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 ... 4&chapterid=368

佛冠上的如意珠───簡介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www.zhibeifw.com/ssks/qa_list.php?id=875

觀音心咒之功德

索達吉堪布  開示

--------------------------------------------------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

經常念誦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吽”,能令一切魔眾無可乘之機,罪障清淨、長壽無病、增上財富、安享快樂等,有無邊殊勝功德。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ww.weibo.com/sdjzwh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敬錄自  希阿榮博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

--------------------------------------------------

善男子於此世界若有人。能憶念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名者。是人當來遠離生老病死輪迴之苦。猶如鵝王隨風而去。速得往生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如來聽聞妙法。如是之人而永不受輪迴之苦。無貪瞋癡無老病死無飢饉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蓮華化生。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

我們能一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和心咒,把心直接投入大悲觀世音菩薩心中,這是極高深、極奇特的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人人可修的方便。所以“幸遇觀音異方便,苦樂閑忙不停聲。”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

當你的生活遇到挑戰,迷茫找不到方向時,若以無比的恭敬心,祈禱自己最有信心的佛菩薩,比如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當聖者的加持與你的信心融為一體,自然會出現一條光明之路。這,就是甚深緣起的不可思議。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歸命大悲蓮華手    大蓮華王大吉祥

種種莊嚴妙色身    首髻天冠嚴眾寶

頂戴彌陀一切智    救度有情而無數

病苦之人求安樂    菩薩現身作醫王

大地為眼明踰日    最上清淨微妙眼

照矚有情得解脫    得解脫已妙相應

猶如如意摩尼寶    能護真實妙法藏

而恒說六波羅蜜    稱揚斯法具大智

我今虔懇至歸依    讚歎大悲觀自在

有情憶念菩薩名    離苦解脫獲安隱

作惡業故墮黑繩    及大阿鼻地獄道

諸有餓鬼苦趣者    稱名恐怖皆解脫

如是惡道諸有情    悉皆離苦得安樂

若人恒念大士名    當得往生極樂界

面見如來無量壽    聽聞妙法證無生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法国美少男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3-2018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ས་ཆེན་གྲགས་པ་རྒྱལ་མཚན་གྱིས།ཚེ་འདི་ལ་ཞེན་ན་ཆོས་པ་མིན།འཁོར་བ་ལ་ཞེན་ན་ངེས་འབྱུང་མིན།བདག་དོན་ལ་ཞེན་ན་བྱང་སེམས་མིན།འཛིན་པ་བྱུང་ན་ལྟ་བ་མིན།ཞེས་གསུངས།

薩迦扎巴加參:

貪著今生不是修行人,貪著輪迴不是出離心,貪著自利不是菩提心,心有執著不是正知見。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離四貪教言之緣起:

     嗡索德斯德!

     薩迦大師十二歲時,修六個月聖文殊法,結果一次,真實見到光芒之中至尊紅黃文殊手結說法印、以妙姿安坐在一寶座上,二位菩薩眷屬住於左右。主尊親言:

     “貪今非教徒,貪世非出離,貪自非菩薩,耽著非見解。”

     他慎思所說之義,意識到顯宗道所有實修法皆可集於離四貪之修心中,從而對萬法獲得殊勝定解。

--------------------------------------------------------

敬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索達吉堪布 講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bencandy.php?fid=537&id=4772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20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cjingtu_05.pdf

     如果具足了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二慧所攝的善根,就很容易發起深信、大願,這樣就能輕易往生淨土。最初要有出離心,不貪戀世間的一切,不管人、財、物還是地方,認識到這些都沒什麼可貪的,要有對三界毫不貪戀的出離心。然後要有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造的善根不會廣大,所以大家要想到:我往生淨土不是為了自己,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最後如果有空性的見解,往生的品位就會很高。

     今天我翻譯了薩迦派的《離四貪教言》。薩迦初祖根嘎釀波十二歲時修了六個月的文殊法,後來現量見到文殊菩薩,兩位眷屬居於文殊菩薩左右。文殊菩薩給他傳講了《離四貪教言》:“貪今非教徒,貪世非出離,貪自非菩薩,耽著非見解。”意思是:貪執今世不是佛教修行人,貪執三有世間不是出離心,貪執自利不是大乘佛子,抉擇究竟見解時若有耽著則不是正見(注)。

     在離四貪中:一是不貪執今生,如果是為了今生的安樂,不管持戒、聞思還是修行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可能出離輪迴;二是不貪執輪迴,否則不算出離心,如果能想到:我要徹底離開三界,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出離心;三是不貪執自利,如果沒有把眾生放在心裏,則不可能得到大乘的果位,大乘的涅槃和正等覺是依靠利他而現前的;四是具足無二慧,有的執著不對,無的執著不對,有無二俱、雙非也不對,究竟實相遠離了四邊八戲,名言中雖有如幻的顯現和緣起生,勝義中則唯一是遠離戲論的大空性。


注:法界實相是遠離一切戲論的,不管大中觀還是大圓滿,最終現前的都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lsle.html

《離四貪教言》(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lsvo.html

《離四貪教言》(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lu07.html

《離四貪教言》(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luu0.html

《離四貪教言》(4)

札巴嘉村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2

     其次薩迦班智達頂禮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師:

具見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眾生妙善之大悲,

具行無邊事業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師足下禮。

     此處作者頂禮大恩根本上師扎巴嘉村尊者。他的上師具有智悲力三方面的殊勝功德:一、上師的智慧能照見一切萬法的真相,他具足如是廣大無邊的慧眼,這是智慧方面的特點;二、上師愛護、救助所有的眾生,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獨子那樣,以無私關愛的大悲菩提心拯救一切眾生,這是上師悲心方面的特點;三、上師還具有弘揚佛法無有任何阻礙的能力,以及成就無量無邊事業的無窮威力,這是上師能力方面的特點。

     一個上師如果沒有智慧,那麼他沒有辦法弘揚佛法,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弘揚;如果有智慧而沒有悲心,那麼他不一定去攝受眾生;如果具有悲心和智慧,但沒有能力,他也沒辦法弘法利生,有些上師智慧、悲心都很不錯,但是力量很薄弱,什麼都不敢做;有些上師雖然有能力,但是沒有智慧,也沒有辦法,因此經常會搞錯;有些上師既有智慧也有能力,但是沒有悲心,天天都是為自己而奮鬥。所以作為一名真正的上師,上述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佛陀就圓滿具足智悲力三種功德,作者也在智悲力三者圓滿具足的根本上師扎巴嘉村面前,以三門恭敬的方式頂禮。

     本來,這個偈頌是薩迦班智達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作禮讚的,但後來人們經常把它當作對薩迦班智達祈禱的偈文;以前,宗喀巴大師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仁達瓦作了一個禮讚偈,後來有信心的人都用此偈頌來祈禱宗喀巴大師,這個偈頌也成了宗喀巴大師的祈禱文;我們上師如意寶對全知麥彭仁波切也作了一些祈禱文,但現在很多弟子都用這些祈禱文來祈禱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如果我們沒有薩迦班智達的其他祈禱文,可以每天念這個偈頌,祈禱自己的智慧能得以開啟,盡快地精通因明。

     有些歷史上說,薩迦班智達的根本上師生生世世都攝受他,尤其薩迦班智達在過去二十五世中作班智達的時候,扎巴嘉村尊者都作他的上師,在世間二人都是以師徒關係出現的,作者也因為這種前世的殊勝緣分而頂禮自己的上師。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荣耀归来123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18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15-3-2018 10:43 PM 编辑

རིན་ཆེན་ཕྲེང་བ་ལས།མེད་པ་བ་ནི་ངན་འགྲོར་འགྲོ།།ཡོད་པ་བ་ནི་བདེ་འགྲོར་འགྲོ།།ཡང་དག་ཇི་བཞིན་ཡོངས་ཤེས་པས།།གཉིས་ལ་མི་བརྟེན་ཐར་བ་ལགས།།ཞེས་གསུངས།

《中觀寶鬘論》:

無見墮惡趣,有見趨善趣,如實知真義,不依二解脫。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寶鬘論廣釋》 喇拉秋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5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4.pdf

     癸二(無有成斷滅之過)分三:一、得解脫需證無二;二、破證悟離邊說為有無之見;三、通達離戲者無有過失。

     子一、得解脫需證無二:

無見墮惡趣,有見趨善趣,

如實知真義,不依二解脫。

     抹殺因果的斷見者,以此過失所感而走向惡趣,因為否定了善趣之因。具有所緣之毒而誠信業果的有見者依此而趨至善趣。然而,僅僅依靠此種有見儘管不能下墮惡趣,但也只是步入輪迴而已。如實現量徹知實相真義而不依於有無兩種邊見的諸位聖者才得解脫,因為依靠無分別智對究竟義不愚昧。

------------------------------------------------------

敬錄自《前行備忘錄》 堪布阿瓊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6.pdf

     能使善根與日俱增結行迴向殊勝:《慧海請問經》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迴向菩提善亦然,未獲菩提其不盡。”一滴水放在大海裡,在大劫期間它也不會蕩盡,同樣的道理,迴向一切智智佛果大海的善法,即便暫時令你榮獲如娑羅樹般的婆羅門種姓、如娑羅樹般的國王種姓、如娑羅樹般的施主種族也就是種姓功德財富莊嚴的果位,但是直到究竟大菩提之間它不會變朽,不會腐爛,不會唐捐,而會使你漸漸證得圓滿佛果。

     這樣的迴向包括兩種,一是具毒迴向,《般若攝頌》中云:“如吃雜毒豐美食,佛說緣白法亦爾。”比如,豐美的食品摻雜了一點點毒,在吃的時候感覺味道絕好,可是一旦吞到肚裡吸收營養時,毒性就會發作,造成痛苦。同樣,即使獲得了增上生安樂的善果,可是以耽著三輪的實執無法從輪迴中得解脫,因此必須棄捨這種迴向。

     二是無毒迴向,它又包括真正的三輪清淨迴向以及相似的三輪清淨迴向兩種。

     真正的三輪清淨迴向,如《般若攝頌》中云:“無分別智行諸事。”就是以現空無別、慈悲菩提心、迴向、發願等見解攝持。

     相似的三輪清淨迴向,我以往已經積累的善法、未來將要積累的善法、現在正在積累的善法、佛菩薩的無漏善法、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法,合而為一,綜合起來,為了一切有情遠離三有三界輪迴的苦因及苦果、獲得佛果而迴向。

     迴向的方法:心裡想,佛菩薩怎麼以三輪清淨的方式迴向,我也那樣迴向。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和“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兩個偈頌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輪清淨迴向。大乘顯密的一切實修法都超不出三殊勝的範疇,想修成圓滿佛果,只需要這三殊勝,多了沒有必要,少了不能包括。聖龍樹菩薩曾說:“圓滿福慧資,福慧所出生,二身願獲得。”三殊勝是二種資糧或二諦的歸納。加行發心殊勝與結行迴向殊勝是有現福德資糧,正行無緣殊勝是無現智慧資糧。有現福德資糧作為近取因,無現智慧資糧作為俱有緣,獲得佛陀色身;無現智慧資糧作為近取因,有現福德資糧作為俱有緣,獲得佛陀法身。淨化基二障、圓滿道二資、獲得果二身,就需要三殊勝,因為多無必要、少不能包。三殊勝是顯密共同所觀修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8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པལ་ལྡན་མར་མེ་མཛད་གྱིས།མང་པོའི་ནང་དུ་ངག་ལ་བརྟག།གཅིག་པུར་འདུག་ཚེ་སེམས་ལ་བརྟག།ཞེས་གསུངས།

阿底峽尊者:

眾人中要觀察自己的語言,獨處時要觀察自己的心。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菩薩寶鬘論略記》 阿底峽尊者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傳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pusabmllj/default.php

如是此等殊勝財,是乃無盡聖者財,

不得說與非人眾,眾人之中觀察語,

獨自之時觀自心。

     如是本論中宣說的財富,此為聖者無盡的財富,此甚深的精華竅訣,不得說與其他無有信心的非人與人。在眾人聚會的場合之中,應該觀察自己的言語。因為很多煩惱都是因自己言語不慎而造成的。說話不注意,很容易招惹是非,傷害他人,所以在眾人中說話時,應詳細觀察,該話之語可以說,不該說的話不要說。尤其對於傳承上師,不應該說過失,否則對自己的成就會有很大影響。自己單獨安住之時,容易胡思亂想,念頭紛飛,此此時應該觀察自己的心,使自心融入於佛法之中,此亦為殊勝竅訣。法王如意寶要求四眾弟子,應該記住這兩句竅訣,即“眾人之中觀察語,獨自之時觀自心。”此為尊者真正的殊勝竅訣,有信心者,將此運用在實際行持之中,則修行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攝頌淺釋》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講釋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ptdcdssq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中觀宗的創始者是龍猛菩薩,唯識宗的創始者是無著菩薩,彼二者被譽為二大乘師,即二大車軌之義。此中之“乘”,梵文是“亞那”,有大乘、大車之意,法尊法師譯作“大車”或“車軌”。龍猛菩薩和無著菩薩在印度所創之中觀、唯識兩大宗派,都是非常善妙之解脫大道。龍猛菩薩所傳大乘佛法之中觀派,又稱深見派。深見派主要以抉擇正見為主,見地方面之破立較多,最後確立空性正見,如中觀六論都是抉擇見之論典。無著菩薩所傳大乘佛法之唯識宗,亦稱廣行派。廣行派則講述現證修行次第,如五道十地、六波羅蜜多等,依次第而廣大行。此兩大宗派分別由龍猛菩薩和無著菩薩相續所傳之清淨傳承,都傳給了阿底峽尊者。中觀派之傳承為:釋迦牟尼佛、文殊、龍猛、月稱、寂天……阿底峽尊者……;唯識宗傳承為:釋迦牟尼佛、彌勒、無著、獅子賢……阿底峽尊者……,此兩大宗派傳於阿底峽尊者後,尊者又將其融為一體,圓滿而修。

--------------------------------------------------------

二大乘師所傳承,深見廣行善妙道,

圓滿無誤攝要義,敬禮教藏阿底峽。

─ 宗喀巴大師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荣耀归来123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18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ཞི་བ་ལྷས།གང་གི་ཆོས་ཀྱི་གཙོ་བོ་མཆོག།སེམས་ཀྱི་གསང་འདི་མ་ཤེས་ན།།བདེ་ཐོབ་སྡུག་བསྔལ་གཞོམ་འདོད་ཀྱང་།།དེ་དག་དོན་མེད་གྱི་ནར་འཁྱམས།།ཞེས་གསུངས།

寂天菩薩: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op1.php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丑六、智慧度: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

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不僅前五度依靠心而產生,智慧度也是依靠心而產生的。這怎麼理解呢?假如我們沒有認識到一切諸法中最根本的就是了知心的奧秘,那縱然努力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仍免不了無義地於三界中漂泊。

     為什麼將心稱為奧秘呢?因為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羅漢也不能了知它的實相——空明無二的本體,鑒於此,大乘的顯宗和密宗中一再強調:秘密、甚深的法不能隨便傳講於非法器面前,否則如果別人不能接受,很容易造謗法罪。因此,有些大乘佛法,對根基不相應的眾生,一定要盡量保密,這是非常重要的!

     諸法的奧秘就是心的本性,為什麼這樣講呢?前面的各種理論已經說明了,後面的《智慧品》也會再三地宣講:任何一個人,只要通達了心的本性,他就能夠獲得成就。過去的佛是這樣,現在的佛也是這樣,未來的佛還是這樣,任何一種修行就是為了通達心的奧秘,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慈悲開示了八萬四千法蘊,就是為了引導我們認識心的本體。當然,要了達心的本體,必須要靠自己修心,華智仁波切曾說過:“如果寧瑪派前輩老人的教言是真實的,那修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語句雖然很短,但裡面有種不共的內涵,就是告訴我們:寧瑪巴高僧大德、傳承上師們的教言肯定是千真萬確的,沒有一點錯謬,他們的教言中也再三強調要修心,不然的話,心的奧秘是不可能揭開的。

     現在許多科學家喜歡探索大海的奧秘、大山的奧秘,但我認為向外探索並不重要,我們應當向內探索心的奧秘。大家應該清楚,心是顯現與空性無二的本體,按照中觀等大乘顯宗的觀點,心性的本體就是空性和光明無別,如《中般若經》云:“心無心,心性即光明。”若以二轉法輪的意趣來解釋,就像《金剛經》中所說的那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種心實際上是法中之尊,任何一個人若通達了它的本體,就能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

     因此,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教誡大家,一定要通過密法尤其是大圓滿本來清淨的觀修方法來認識自己心的本體。當然,在上師面前,很多道友都得過有關大圓滿的殊勝教言,這些教言是唯一的如意寶,希望大家得到以後,平時應該盡量地運用,觀察心的本體到底是什麼樣的。假如你真正認識了心的本性,那就可以解脫輪迴,享受涅槃的無量安樂,否則,縱然你很想離開各種痛苦,獲得解脫的功德和快樂,實際上也徒勞無益,始終都會在三界輪迴的曠野當中漂泊。

     作為一個修行人,在所有的行為當中,最主要的是觀自己的心。假如你有禪宗、淨土宗或中觀唯識的竅訣,那當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不共密法的一些教言來認識心的本體,對我們短暫的人生來講,也是非常可貴、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像外道那樣表面上行持各種苦行,不吃不喝、拔自己的頭髮、依靠五火焚身、用恒河水來沐浴等等,這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獲得解脫。

     從解脫快樂和輪迴痛苦的角度,這個頌詞可以這樣理解,或者說簡單一點,世人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也一定要通達心的奧妙。世間上很多人想享受快樂,但有錢不一定快樂,有才華不一定快樂,有地位也不一定快樂,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懂得心的本性。有些人很想避開各種痛苦,但不管通過什麼途徑,痛苦永遠也不能結束,原因也是沒有認識心的本性。因此,不管是名言中也好、勝義中也好,如果真正認識了心的來龍去脈,對我們暫時來講,可以在世間當中離苦得樂;從長遠而言,它也是獲得圓滿正等覺的唯一因。

    當然,在認識心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它本體是空性的,《般若經》中說“具實執者無解脫”,假如我們始終認為心也有,外境也有,以這樣的心態想獲得解脫、遠離痛苦,這是非常困難的。同時,在行持佛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認識自己的心,《華嚴經》中講:“一切菩薩的行為均依賴於自心,度化無邊眾生也依賴於自心。”因此,無論你饒益眾生,還是想行持菩薩的行為而調伏自相續,都需要認識心的奧妙。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4.pdf

入行論釋.善說海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

入行論廣解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3.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4.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5.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6.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7.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8.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10.pdf

------------------------------------------------------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蹟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蹟,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蹟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蹟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惹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麼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分,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拋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剎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刮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蹟的萬分之一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18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在這個物欲橫流、五濁猖獗的時代,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都希求、追逐名聲、地位、財富、感情等,所以特別需要聞思修行佛法。如果每天花兩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將外散的心收回來專注在佛法上,熱惱的心就會變得清涼。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

http://www.xianmifw.com/audio/index.php?do=content&id=45

談談聞思修和再談聞思修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3-2018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བཤེས་སྤྲིང་ལས།གང་ཞིག་སྔོན་ཆད་བག་མེད་གྱུར་པ་ལ།།ཕྱི་ནས་བག་དང་ལྡན་པར་གྱུར་ཏེ་ཡང་།།ཟླ་བ་སྤྲིན་བྲལ་ལྟ་བུར་རྣམ་མཛེས་ཏེ།།དགའ་བོ་སོར་ཕྲེང་མཐོང་ལྡན་བདེ་བྱེད་བཞིན།།ཞེས་གསུངས།

《親友書》:

何者昔日極放逸,爾後行為倍謹慎,如月離雲極絢麗,難陀指鬘見樂同。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瞭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王俊英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18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3-2018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18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3-2018 07: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ལ་པོ་ལ་གདམས་པའི་མདོ་ལས།དུས་ཀྱི་ཉེན་ཏེ་རྒྱལ་པོ་འགྲོ་འགྱུར་ན།།ལོངས་སྤྱོད་མཛའ་དང་བཤེས་རྣམས་རྗེས་མི་འབྲང་།།སྐྱེས་བུ་དག་ནི་གང་ནས་གར་འགྲོ་ཡང་།།ལས་ནི་གྲིབ་མ་བཞིན་དུ་རྗེས་སུ་འབྲང་།།ཞེས་གསུངས།

《教王經》:

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2.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二品  壽命無常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3.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壽命無常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5

修心手冊.念死無常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四品  業因果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5.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因果不虛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5-a00003

淺談因果關係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94

因果的奧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仙女飘飘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18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頂禮佛陀 发表于 13-12-2012 10:57 PM
憨山大師《醒世歌》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1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3-2018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女飘飘 于 22-3-2018 12:5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8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བུ་མ་བཞི་བརྒྱ་པ་ལས།མི་རྟག་པ་ལ་ངེས་པར་གནོད།།གང་ལ་གནོད་ཡོད་དེ་བདེ་མིན།།དེ་ཕྱིེར་གང་ཞིག་མི་རྟག་པ།།དེ་ནི་ཐམས་ཅད་སྡུག་བསྔལ་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四百論》: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己三、(修習行苦之理):

     問曰:身體雖然無常,但無常不一定就是痛苦吧,所以說安樂一定會是有的,這有何不合理呢?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

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無常法一定有壞滅損害,有壞滅損害則非真正的安樂,所以說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眾生無論處身於何等安逸環境中,皆不會遠離苦苦、變苦、行苦三大痛苦。有些人認為:雖然諸法皆無常,但是身體在剎那變滅中也應許安樂的存在。這種觀點顯然無法成立,安樂感受皆具無常性,凡具無常性的法,皆不離痛苦本性,本身即是行苦。《入中論》云:“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月稱菩薩將眾生比喻為“動水月”,剎那剎那都在無常變遷,受著種種痛苦。果仁巴大師在《入中論疏》中說:大乘宗許凡無常法皆為行苦,此理空性論中也有宣說。此處所言的修習行苦,即是了知無常與痛苦的此等關係,了知無常是苦的道理。無常法一定會為剎那壞滅所損害,身體既然是無常,那它不論如何覺得安樂,但是同時它必定會在遭受壞滅損惱,在現前受痛苦。例如現在穿衣、吃飯等享受,無論如何安樂,實際上都是在種苦因,剎那都在無常變壞,向痛苦行進。由於有這種無常損害,人們現見的一切安樂受用,實際上都是令人厭離的損惱法,都不是真實安樂,而是苦。

     “凡無常”是指一切無常法,包括情器世間一切有為法。情器世間皆是苦諦所攝的法,所以可以說一切皆是苦;詳細而言,一切器界有為法,皆為無常法,因無常故可以包括在行苦之中,從另一角度而言,器世間皆是有情所造業的增上果或說依報,故也可說為苦果。所以應理解,苦並非專對有情而言,於一切無常的有情無情法,皆可說為苦。

     總之,三界中的一切皆是無常法,皆是不離痛苦本性的法。譬如說,墮入鹹水海中,不論怎麼掙扎,自己必定變成鹹味;同樣,墮在三界苦海之中,不論如何,自己必定會是痛苦。因而有知者,當生出離,放棄一切顛倒執著,勤修菩提道。

------------------------------------------------------------

我們享受的每一次美好,終究會煙消雲散,並給自己帶來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皆為無常,無常一定會帶來變損,變損就不是真正的安樂。因此,凡是被“無常”籠罩的事物,皆為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佛教論典《四百論》講過:“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無常的法一定會壞滅,有壞滅的則非真正的安樂,因為,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兩個人關係本來很好,後來一方慢慢變心了,這種無常就會給對方帶給痛苦。所以,愛情猶如一件易碎品,極不可靠。


敬錄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仙女飘飘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3-2018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སྤྱོད་འཇུག་ལས།ཇི་སྲིད་ནམ་མཁའ་གནས་པ་དང་།།འགྲོ་བ་ཇི་སྲིད་གནས་གྱུར་པ།།དེ་སྲིད་བདག་ནི་གནས་གྱུར་ནས།།འགྲོ་བའི་སྡུག་བསྔལ་སེལ་བར་ཤོག།ཅེས་གསུངས།

《入行論》: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這個偈頌也很關鍵,平常也要這樣發願。虛空是不能毀滅的無為法,它無處不遍及,既然虛空沒有邊,虛空所遍及的眾生也沒有邊,依此眾生的業和煩惱也無量無邊。我們應發願:乃至虛空存在、眾生存在期間,願我一直住在世間,不希求自己的快樂,而要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一樣,住於五濁橫流的世間中,盡心盡力利益一切有情,遣除他們大大小小的身心痛苦。

     若沒有先遣除眾生的痛苦,如《致弟子書》所說,我們理應深感慚愧。把母親扔在苦海中,兒子獨自享受快樂,純屬不孝之舉。同樣,我們已發了大乘菩提心,卻不顧身處三界火宅中的眾生,自己一味貪圖清淨剎土的快樂,這是不合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像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那樣,哪怕能令一個眾生的相續生起一分善根,自己也願意無量劫安住在輪迴中。

     小乘當中,也有十六羅漢常住世間。據《寶雲經》所說,乃至彌勒佛出世之前,十六羅漢受釋迦佛囑咐不入涅槃,住於世間各個角落,守護佛法、弘揚佛法。在密乘中,大圓滿傳承祖師無垢友(布瑪莫扎尊者)也是如此。他於8世紀中葉應藏王赤松德贊邀請,以近兩百歲高齡從印度來到藏地,在藏地傳法13年。之後他前往五台山,成就一種暫時不滅的虹身,並承諾在賢劫千佛事業未圓滿之前,他的身體不滅,並且每一百年示現一位化身,到藏地度化有緣。千佛事業圓滿後,他才到印度金剛座示現成佛。《上師心滴》的傳承歷史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所以,現在有很多聖者住於世間利益眾生。我們也要這樣發願:“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虛空無盡,眾生無盡;眾生無盡,業和煩惱無盡,同樣,我的發願也無盡,乃至虛空窮盡之前,一定要住於世間。

     當然,我雖然口頭上會說,你們也能想出一個總相,但到底能不能做到呢?很多人希望自己先成就,可文殊菩薩願眾生先成佛、自己後成佛,這種發心才是至高無上的。《普賢行願品》長行文還說:“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無有疲厭”也非常重要。有些人發心一兩個月就不行了:“可不可以給我放個假?我想休息兩三天,安住在世間瑣事中。”其實如果你真有菩提心,只要有一口氣,就不會放棄利他。但很多人做得比較差,雖然知道文殊十大願、普賢十大願的精神,明白利益眾生無有窮盡,每時每刻都應念念不忘,但凡夫人到了一定的時候,身體疲勞了、心不堪能了,這種誓言就忘光了,這是值得慚愧的!

     因此,大家要經常提醒自己:只要虛空無盡、眾生無盡,我的發願也無盡。法王如意寶發的就是這個願,經常都會重複這兩個偈頌。我們自稱“法王弟子”,到底發的是什麼願,自己應該心中有數。如果以前發的願不正確,那從現在開始,應當調整發願:只要我有一口氣,會盡最大努力來利益眾生。我們雖做不到文殊菩薩那樣,一剎那間度化無量眾生,但只要有這樣一顆心,在有生之年中盡心盡力,這個功德乃至成佛之間都不會耗盡。

     《入行論》馬上就要講完了,你們今生中有沒有機會再聽受也不好說。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發願,這是至高無上的大願,大家務必要牢記!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op1.php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蹟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蹟,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蹟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蹟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惹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麼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分,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拋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剎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刮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蹟的萬分之一而已。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4.pdf

入行論釋.善說海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

入行論廣解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3.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4.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5.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6.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7.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8.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10.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3-2018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對大乘修行人來說,利他乃唯一工作,否則就是下崗。雖然剛開始很多人對這樣的理念很難接受,即使接受了做起來也不習慣,但若懂得這個道理,並再再串習,自私自利心逐漸就會減少,乃至斷除。讓利益眾生成為自然,變為生活常態。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ཞབས་དཀར་པས།བཟོད་པ་ཚིག་ངན་བྱུང་དུས་སྒོམས།།སྦྱིན་པ་ཟས་ནོར་ཡོད་དུས་ཐོངས།།ཕྱག་སྐོར་སྒྱུ་ལུས་བདེ་དུས་ཀྱིས།།གདམས་ངག་བློ་རིག་གསལ་དུས་སྒོམས།།ཞེས་གསུངས།

夏嘎巴尊者:

出現惡語時,應該修安忍;具足財富時,應該做布施;身康體健時,應該轉繞禮拜;精力旺盛時,應該精進修行。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མདོ་ལས།དམ་པའི་ཆོས་ནི་ཐོག་མར་དགེ་བ།བར་དུ་དགེ་བ།ཐ་མར་དགེ་བ།དོན་བཟང་པོ།ཚིག་འབྲུ་བཟང་པོ།མ་འདྲེས་པ།ཡོངས་སུ་རྫོགས་པ།ཡོངས་སུ་དག་པ།ཡོངས་སུ་བྱང་བ།ཞེས་གསུངས།

佛經:

正法者,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隨念三寶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空,智者各別內證。法律善顯。決定出離,趣大菩提。無有違逆,成就和順;具足依止,斷流轉道。

聖僧者,謂:正行、應理行、質直行、和敬行。所應合掌,所應禮敬。清淨功德,淨諸信施。所應惠施,普應惠施。

-----------------------------------------------------------

http://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7

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8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ད་བཟློག་ལས།གང་ཞིག་སྟོང་དང་རྟེན་བྱུང་དག།དབུ་མའི་ལམ་དུ་དོན་གཅིག་པར།།གསུང་མཆོག་ཚུངས་པ་མེད་པ་ཡི།།སངས་རྒྱས་དེ་ལ་ཕྱག་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迴諍論》:

性空緣起法,中觀道一體,無比善說者,佛前我頂禮。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譯者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關於中觀理集諸論的具體範圍,各大論師的觀點稍有不同。無垢光尊者的《勝乘寶藏論》以及布頓仁波切的《佛教史大寶藏論》中一致認為:中觀理集諸論包括《中觀根本慧論》、《六十正理論》、《七十空性論》、《回諍論》、《細研磨論》和《成名言論》;

------------------------------------------------------------------------------------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14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10:04 AM , Processed in 0.08349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