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頂禮佛陀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之最新開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8-2018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我們遇到不愉快時,要善於從反面挖掘出價值。對於人生,我們也應該有全面的認識: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面對黑暗;一方面要夢想成功,一方面要迎接失敗……若有了這樣的準備,不論社會如何複雜,你應對起來都會十分自如。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2018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ཤེས་རབ་སྡོང་བུ་ལས།གཞུང་ལུགས་དག་ལ་བྱང་བྱས་ཀྱང་།།ཉམས་སུ་ལེན་པར་མི་བྱེད་ན།།ལག་ན་སྒྲོན་མེ་ཡོད་ཀྱང་ནི།།ལོང་བས་ལམ་ནི་མཐོང་མི་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智慧樹》:

縱然學論典,若不行持之,如手持燈炬,盲人不見路。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018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དཔལ་སྤྲུལ་རིན་པོ་ཆེས།དུས་རྟག་པར་དུ་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ལ་སྐྱབས་སུ་མ་སོང་ན།།གནས་སྐབས་ལ་ཆོས་ལ་དད་ཀྱང་མི་རྣམས་ཀྱི་སྣང་བ་བྲིད་མཁས།རིག་པ་ཅོར་ཆུང་།རྣམས་རྟོག་བསླུ་རྐྱེན་པས་འགྱུར་སླའོ།ཞེས་གསུངས།

華智仁波切:

若沒有經常皈依祈禱三寶,雖然暫時對佛法有信心,但人們沒有主見,外境善於蠱惑人心,加之分別念很容易被誘惑,因此很快會退失善心。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隨念三寶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空,智者各別內證。法律善顯。決定出離,趣大菩提。無有違逆,成就和順;具足依止,斷流轉道。

聖僧者,謂:正行、應理行、質直行、和敬行。所應合掌,所應禮敬。清淨功德,淨諸信施。所應惠施,普應惠施。

--------------------------------------------------------------------------

http://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7

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8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ལྕང་སྐྱའི་བསླབ་བྱ་གཞན་ཕན་བདུད་རྩི་སྙིང་པོ་ལས།ཁྱད་པར་ལྷ་དང་བླ་མ་དབྱེར་མེད་ལ།།མོས་གུས་ཤུགས་དྲག་བློ་སེམས་གཅིག་དྲིལ་གྱིས།།ཚིག་ཙམ་མིན་པར་གསོལ་བ་ལེགས་བཏབ་ན།།ཅི་བྱས་ལམ་དུ་འགྲོ་བ་གདོན་མི་ཟ།།ཞེས་སོ།

章嘉國師《利他甘露精要》

若觀上師與本尊無二無別,以強烈的信心、虔誠的恭敬心由衷祈禱,所做一切必定如願以償。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8-2018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བུ་མ་བཞི་བརྒྱ་པ་ལས།མཆོག་ལ་ཡིད་ཀྱི་སྡུག་བསྔལ་ཏེ།།དམན་པ་རྣམས་ལ་ལུས་ཀྱིའོ།།སྡུག་བསྔལ་གཉིས་ཀྱིས་འཇིག་རྟེན་འདི།།ཉིན་རེ་ཉིན་རེ་འཇོམས་པར་བྱེད།།ཅེས་གསུངས།

《四百論》:

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辛四、思維勝劣皆為苦所損惱:

     問曰:怎麼沒有恒久的樂體呢?在世間,不是可以現見那些具大福德的王公貴族終身在享受安樂嗎?所以身體不應是苦的本性。

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世間勝者為種種憂懼心念而生苦受,而下劣者會從身體生起苦受,就是由此二種苦受,恒時不斷地在損惱著世間有情。

     勝者指具足權勢眷屬及豐厚財富受用的人,像世間的王公貴族富豪等,他們即是超過一般平民的勝者;劣者即卑劣者,指世間那些福報淺薄、種姓低劣、恒常為貧窮困苦所煎熬的人。這二者雖然在受用資財上相差甚巨,然而在受苦上卻並無多大區別,那些認為勝者無有痛苦的想法,其實是未經觀察下的錯誤計執。

     具足名聲地位財產的勝者,他們雖然有豐裕的受用,然而並非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表面上他們不會受到缺衣少食的苦惱,可是其內心有著不斷的意苦:為自身權勢的消失而擔憂,為他人富貴的增長而嫉妒,為控制下屬與財產而日夜操心……尤其是權貴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之苦,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消失過。這種損惱勝者的內心痛苦,在現實中人們都可以觀察到,如現在那些國王總統、富豪名人,「高處不勝寒」,各個都有其難以道盡的辛酸,而並非如同一般人所認為那樣沒有痛苦。對劣者而言,他們的痛苦主要從身體受用等方面生起,如超強度的勞動、缺衣少食,及行住、醫療條件得不到保障等,由此而引起身體的疲勞、損傷、飢寒、疾病等各種痛苦。縱觀整個世間,其實充滿了身心痛苦,高低貴賤各種人都在恒時為這兩種痛苦損惱著,就像同一苦水海淺水層與深水層中的魚,無一不在為苦水浸泡著。根登群培大師曾說過:高官心裡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這個世間確實如此啊!作為凡夫,不為痛苦損惱的一個人也不會有。

     譬如說,以前有國王命馴象員調教大象。一名很有經驗的馴象員,以極為善巧方便的手段,用鐵鈎把一頭野象調馴得服服貼貼,於是國王非常高興,按當時的風俗立即命人給此馴象員畫像,並大加讚譽賞賜。馴象師受此殊榮後,內心卻憂慮重重,非常擔心自己以後的表現不佳,如馴象失敗或在調伏時將大象弄傷等等,因此而恒時痛苦不堪。當時另外有一名馴象員,因不具善巧方便,調教大象屢次失敗,國王很不滿意,令人重重鞭打責罰了一番,使他從身體上受了很大的痛苦。同樣,世間勝者如同善巧的馴象師一般,雖然有豐厚的名利嘉許,內心卻痛苦不堪,而劣者如同失敗的馴象員,在身體上有著難忍的痛苦。因而世間不論勝劣,皆為身心痛苦所損惱,對這樣的苦惱世間理應認清其可惡面目,實不應貪著不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兩個人在一起時,做什麼事情功德很大?

一個講法,一個聽法。

《大法炬陀羅尼經》云:“若人常說法,若人常來聽,如是二種人,咸得無量福。”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8-2018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同在一座城市,大家都去喝咖啡、吃大餐、逛街、旅行,你卻知道這些並不穩固和長久,知道真正的快樂不依賴於外境,唯一存在於內心。有了這樣的心態,當挫敗和痛苦出現時,你會比其他人更有面對的勇氣和方法。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8-2018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ཆགས་མེད་རི་ཆོས་ལས།ཕ་མ་རྡོ་རྗེ་སློབ་དཔོན་དང་།།ས་བཅུའི་སེམས་དཔའ་སངས་རྒྱས་ལ།།དགེ་དང་སྡིག་པ་གང་བསགས་པ།།ཚེ་འདིར་སྨིན་པའང་སྲིད་ཅེས་གསུངས།།ཞེས་གསུངས།

《喬美山法》:

若於父母金剛師,十地菩薩及佛陀,積累善或不善業,佛說今生能成熟。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8-2018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來,人們總認為,達到了外在的某個標準,便會獲得幸福。但事實上,當達到這些標準時,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好好思考就不難發現:幸福跟外境並沒有太大關係,它只是內心的一種滿足。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

什麼樣的人才最快樂?是富可敵國者?傾國傾城者?權傾一時者?還是名震天下者呢?都不一定。佛陀告訴我們,知足之人才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佛遺教經》中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對照自己,你快樂嗎?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

佛教中提倡什麼樣的生活呢?不能窮奢極欲、揮金如土;也不能衣食無著、極度拮据。而應選擇中道,在維持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學會知足少欲,不要縱容自己的欲望,讓自己成為欲望的奴隸。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18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眾生有直接、間接兩種方式。法王如意寶曾說:“若有能力直接利益眾生,當然是最好不過;但若實在無能為力,自己發願生生世世中直接或間接幫助眾生,也非常有必要。”故我們應在上師三寶面前經常發這個願,發了願以後,這種願力不可思議,即便自己死了,來世也有幫助眾生的機會。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http://www.zhibeifw.com/vb/xybz/

http://cloud.zhibeifw.com/s/6vqu47uc

法王晉美彭措傳

索達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vb/bw/

http://cloud.zhibeifw.com/s/3zsf50yz

http://www.zhibeidy.com/index.ph ... atid=36&id=3263

不  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傳講

索達吉堪布  恭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8-2018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པལ་ཏེ་ལོ་པས།བུ་སྣང་བས་མི་འཆིང་ཞེན་པས་འཆིང་།།ཞེན་པ་ཆོད་ཅིག་ནཱ་རོ་པ།།ཞེས་གསུངས།

帝洛巴尊者:

顯現不縛執著縛,斷除執著那若巴。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8-2018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的眾生一點無常觀念也沒有,否則也不至於如此懈怠。我們的人身很快就會滅亡,死後並不是像火滅了、水乾了一樣,什麼都沒有,而是會隨業力的支配前往來世,因此,今生務必要造一點善業,否則來世不堪設想。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5

修心手冊.念死無常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人終有一天會死,這是誰都逃不脫的命運。對一般人來講,通常也有這種認識,只不過死緣不定、何時會死這種念頭,除了修行好的人以外,人們普遍都沒有。所以,我們懶惰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實就是無常觀得不好。 今日教言- 前行廣釋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8 06: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一定要明白,人不是突然產生的,也不是死後什麼都沒有了。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那樣想,是因為對佛法沒有聞思過,不了解佛教的甚深道理。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大家如果確實有疑問,則應該在智者面前詢問、探討,從而引生出真實的定解。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8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མངོན་པ་མཛོད་ལས།གང་ཞིག་ཀུན་ལ་མུན་པ་གཏན་བཅོམ་ཞིང་།།འཁོར་བའི་འདམ་ལས་འགྲོ་བ་དྲང་མཛད་པ།།དོན་བཞིན་སྟོན་པ་དེ་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俱舍論》:

何者盡毀一切暗,引眾脫離輪迴泥,頂禮如理說法佛。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俱舍論釋》  蔣揚洛德旺波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s://www.zhibeifw.com/vb/jsls/

https://cloud.zhibeifw.com/s/yhzs9sii

     甲三(論義)分二:一、入造論支分;二、真實論義。

     乙一(入造論支分)分三:一、禮讚與立誓;二、解說論名;三、此論以必要等四法成立佛說。

     丙一、禮讚與立誓:

何者盡毀一切暗,引眾脫離輪迴泥,

頂禮如理說法佛,對法藏論此詳說。

     通過自利斷證圓滿、他利事業圓滿、成辦他利之方便圓滿而讚歎佛陀。其中第一自利斷證圓滿:本頌中的“何者”是代詞,當然,代詞有一般的代詞與特殊的代詞,而且一般與特殊中均有許多分類。但此處從“盡毀一切暗”的詞句可知,這裡的“何者”唯一指代的就是佛陀,因為除了佛陀以外無有他者能盡毀一切暗。比方說,將這個東西送給白衣婆羅門,人們立即就會知道專門是指的天樂婆羅門。所謂的“一切”是指十二處所攝的一切法。如經中云:“婆羅門,所謂一切即十二處所有法。”“暗”是指我執的根本八十種隨眠(煩惱別名)及其所屬,包括具染不知之癡暗與四不知因等非具染不知之癡暗。如世人通常所說的黑暗能障礙見到色法,同樣,以兩種不知(即具染與非具染不知)障礙見到實相。

     那麼,何為四不知因呢?即因佛法深細而不知、因對境遙遠而不知、因時間久遠而不知、因分類無量而不知。其一,因佛法深細而不知,諸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如來之戒蘊等;其二,因對境遙遠而不知,諸如目犍連不知自己的母親轉生到具光世界;其三,因時間久遠而不知,諸如舍利子不知華傑施主具有隨解脫分的善根;其四,因分類無量而不知,如阿羅漢羅睺羅言:“孔雀翎羽唯一因,各種各樣之分類,非遍知佛不了知,了知此故遍知力。”佛陀對於這一切則毫不混雜地一一明知。“盡毀”是指煩惱不復再生。因而,此論直接宣說了斷除圓滿,間接也說明了證悟圓滿,既然斷除了煩惱,那智慧就必然圓滿。

     (第二、他利事業圓滿:)佛陀出有壞是圓滿他利的大尊主,因為佛陀能真正引導有緣眾生脫離近取五蘊生死接連不斷流轉的輪迴淤泥。之所以稱為“輪迴泥”,是因為一般淤泥都是青蛙等含生集聚的地方,難以逾越,必須仰仗他者才能越出。同樣,輪迴也是凡夫眾生聚集之處,有愛的浸潤,很難越過,必須依靠佛陀方能跨越。

     (第三、成辦他利之方便圓滿:)佛陀還具足成辦他利的圓滿方便,因為佛為利益有情如實宣說自己所證之道。為此,在具足三圓滿的佛尊前頂禮。何者作禮呢?即作者世親論師。何時頂禮呢?於造論初始頂禮。以何方式頂禮呢?以三門畢恭畢敬的方式而禮拜。有何必要呢?為了使自己與聖者行為一致以及成辦暫時與究竟之事。

     頂禮之後做什麼呢?應當詳細宣說對法藏論。對法藏論的內容在下文敍述,“論”的梵語稱為夏札,義為對治、救護,也就是說對治煩惱妄念,從惡趣三有的痛苦中救脫出來。對此,要極為細緻加以解釋。必要:為暫時造論圓滿,究竟獲得解脫。

--------------------------------------------------------------------------------------

     《阿毗達磨俱舍論》是釋迦佛親自授記、攝受眷屬等方面首屈一指的世親論師所撰著,屬於小乘的論典範疇,主要詮示佛陀第一轉四諦法輪的無垢甚深教義,其中蘊涵有關初轉法輪的佛經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名詞、法相、類別……可謂包羅萬象。正如智者們通常所說:“通達俱舍,於佛教詞,絕不愚昧。”倘若真正能夠一絲不苟地研學被共稱為五部大論之一的《俱舍論》,就會深有體會地感到此話實在是千真萬確。總而言之,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此論可堪為了達佛經不可或缺的梯階,有增上慧學,了解各類名詞法相,通達浩如煙海的佛經教義等諸多必要。此論不但明確地解釋了佛經中許多令人感到費解的意義,甚至也觸及了世間的生命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理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因此,對想以佛教的觀點來探索科學奧秘的人而言,此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助手。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8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教看來,世間行為有兩種:一是高尚的,一是卑劣的。若行持高尚的行為,今生快樂,來世也會快樂;若行持卑劣的行為,今生痛苦,來世也會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因果規律。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

https://cloud.zhibeifw.com/s/xq6hwrq6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四品  業因果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5-a00003

淺談因果關係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94

因果的奧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人人的願望都是想離苦得樂,而不是想離樂得苦。怎麼才能離苦得樂呢?正確的方法就是遵循因果律,捨苦因惡法取樂因善法,這樣就能在果上離苦得樂。如果不遵循因果律,取苦因捨樂因,那就是背道而馳,結果雖然想離苦得樂,卻成了離樂得苦。因此取捨業因是我們最切身、最緊要的事。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8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ཚད་མ་རྣམ་འགྲེལ་ལས།རྟོག་པའི་དྲ་བ་རྣམ་བསལ་ཞིང་།།ཟབ་དང་རྒྱ་ཆེ་སྐུ་མངའ་བ།།ཀུན་ཏུ་བཟང་པོའི་འོད་ཟེར་དག།ཀུན་ནས་འཕྲོ་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釋量論》:

敬禮於具足,除滅分別網,甚深廣大身,遍放普賢光。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wl/yqzjj/

     法稱論師在《釋量論》的頂禮句中,把佛陀所有威德和功德集聚起來作了讚頌,他說:“敬禮於具足,除滅分別網,甚深廣大身,遍放普賢光。”這個對釋迦牟尼佛讚歎、頂禮的偈頌,講了佛陀三個方面的特點:能遣除一切眾生分別迷亂的網,具足甚深廣大的報化身,遍放普賢光,對整個世界的眾生發出大悲。也就是說,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還有能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20年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引用這個教證來讚頌佛陀。所以,大家皆應對大慈大悲的佛陀產生無比的信心。

-------------------------------------------------------------------------------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wl/llbzljj-00002/

     因明最典型的論典是《集量論》,共有六品:現量品、自利品、觀違礙品、他利品、觀譬喻品、觀能破品。這是我們藏傳佛教很多寺院當中,聞思修行的一部重要論典,我們學院因明班也經常學習。

     首先因明的論典是《集量論》,其來源如何,在座的學者們應該了知,造了《集量論》以後,在印度內外道面前,陳那論師的辯論是非常有特色的,因此當時人們都稱他是“辯論之王”,陳那論師是以《正理門論》、《集量論》為主,其他還有如《觀三時論》等共八大論典。但這八大論典,義淨論師翻譯的與藏傳佛教的可能在名稱和內容上稍微有點不同。無論何種說法,其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是《正理門論》和《集量論》。因明的開端,在印度是從陳那論師開始的,因明的代表著作主要是這兩部論典,之後就傳到了法稱論師。

     法稱論師也是婆羅門家庭出生的,他的出生年代有些歷史裡面說在六世紀,有些說七世紀;但我想可能在六世紀末、七世紀初出世的。他幼年的時候,對醫學、吠陀學、聲明學等內外教共同的知識無所不通;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他對佛教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而皈依佛門。當時有一個陳那論師的弟子叫自在軍,他在自在軍前聽了《集量論》。第一次聽的時候,與自在軍的水平相同了;第二次聽的時候,與陳那論師已經基本相等了;第三次聽的時候,便能洞察自在軍對陳那論師的意旨未能通達之處。不像有些道友一樣,第一次聽《四百論》的時候是一樣的;第二次聽的時候還不能超越;第三次聽的時候就更糊塗了,不能這樣。

     法稱論師非常的雄辯,當年在印度一些佛教團體中,按當時印度習慣,稱其為“辯論牛王”,即辯論之王——辯論最厲害的。

     後來在賓陀山一帶,郁普羅布濕波王作為施主迎請了法稱論師,祈請法稱論師造《因明七論》。以此緣起,法稱論師為了準確解釋陳那論師的因明觀點而造了因明七部論典。《因明七論》有三個根本論和四個支分論,三個根本的論典即《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就像我們講《中觀六論》時,也分根本論和支分論一樣;四個支分論典即《因滴論》、《關係論》、《悟他論》、《諍理論》。

     當然,《因明七論》中譯成英文的也非常多,也有日文、法文、德文等譯本。不同語言翻譯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不同的譯名。比如說《悟他相續論》,有很多翻譯成《觀相續論》。但依據《藏漢大詞典》為主的一些資料,後面這幾部論典也翻譯成這樣:《因滴論》、《關係論》、《悟他論》、《諍理論》。

     以上因明七論,完全闡釋了陳那論師的所有究竟觀點,相當一部分,在我們漢文當中也有。方便的時候,大家應該學習因明七論,尤其是《釋量論》,因為《釋量論》在因明七論當中是最關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8-2018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痛苦,不可能永遠成功、永遠富有、永遠和家人在一起。就像佛教講:高際必墮,聚際必散。萬法都是無常,高高在上的,總有下墮的時候;相親相愛的,總有離別的一天。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8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བཞི་བརྒྱ་པ་ལས།ཕལ་མོ་ཆེར་ན་མི་རྣམས་ནི།།དམ་པ་མ་ཡིན་ཕྱོགས་ཡོངས་འཛིན།།དེས་ན་སོ་སོའི་སྐྱེ་བོ་རྣམས།།ཕལ་ཆེར་ངེས་པར་ངན་འགྲོར་འགྲོ།།ཞེས་གསུངས།

《四百論》:

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癸二、遮止不於現世努力而希求後世之諍:

     問曰:現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還會住世,宣說教法的善知識也會不斷出世,所以我在後世努力修法斷生死亦不為遲。

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

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

     由於在南贍部洲的人道有情,大多數行持不善惡業,以此諸隨業流轉的異生,多半會墮於惡趣。

     以佛法尚有住世期而寄希望於後世者,應思自己作為凡夫,後世生處難定,而且於濁世之中,人們多半決定會墮入惡趣,難以具足聽聞佛法的暇滿條件。生活在南贍部洲的人們,由於惡業串習,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大多數是十不善業,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言:“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對此各人皆可以現量了知,由於五濁惡世這種環境,人們相互感染,造惡業現象越來越嚴重,以此諸隨業流轉毫無自在的異生凡夫,多半決定會墮入惡趣,感受惡業果報。今生若不依止善知識精勤斷惡修善,後世要得到人天善趣,定會如同撒豆留壁一樣困難。寂天菩薩言:“憑吾此行素,復難得人身,若不得人身,徒惡乏善行。如具行善緣,而我未為善,惡趣眾苦逼,彼時復何為?”因此,現世有條件遇到法寶和善知識,自己也具足修學佛法的閒暇者,應該抓住機遇,如救頭燃般精進求解脫。如果寄希望於後世,多半會如同旱地撒網,不會有收穫的可能,甲操傑大師於注疏中也言:若不精進,就像國王於大臣灌頂一樣的空無所得。

     譬如說,以前有兩個窮人,擔著麻線趕路,中途遇到了一些棉花,有一個人了知棉花比麻線值錢,便將麻線丟棄,挑上棉花往前走,而另外一個捨不得麻線,沒有換。後來兩人在路上見到一堆黃金,挑棉花的人又棄掉棉花,換上更珍貴的黃金,而挑麻線者仍捨不得換,繼續挑著麻線往前走。結果兩人雖然是同時做事,而撿回黃金者從此過上了富裕安樂的生活,另外一個仍像以前那樣,過著窮困的日子。同樣,陷於三界中的有情,秉持邪見惡業者如同執麻線不捨;而漸次改變凡夫惡習,皈依佛門修持五戒十善,乃至發起殊勝菩提心者,如同將麻線扔掉,依次換為棉花、黃金者,如是才能得到安樂,否則仍會像往昔那樣,沉溺於輪迴苦海之中。月稱菩薩言:“眾生趣異處,或諸各自行,眾多趣行者,此名為異生。”因此,諸有緣遇到解脫輪迴的福緣者,當深思自己的機遇難得,而徹斷懈怠耽擱惡習,以精進行持正法而趨向解脫之彼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8-2018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在有生之年,應該要發一種善願,對人生要有一些安排。否則,雖然遇到如佛陀般的上師,也聽聞了特別珍貴的佛法,可是每天忙忙碌碌、糊裡糊塗,把佛法當作耳邊風,最後死亡來臨時,對後世一點把握都沒有,這說明你一生中對修行不重視。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8-2018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ཤེས་ལས།ཡོད་ཅེས་བྱ་བ་རྟག་པར་འཛིན།།མེད་ཅེས་བྱ་བ་ཆད་པར་ལྟ།།དེ་ཕྱིར་ཡོད་དང་མེད་པ་ལ།།མཁས་པས་གནས་པར་མི་བྱའོ།།ཞེས་གསུངས།

《中論》:

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壬三、(修習離邊中觀):

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

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

     如果認為諸法決定有則墮入常邊,如果認為諸法決定無則墮入斷邊,因此一切智者不應執著有無二邊。

     離開有無二邊才是最究竟的中觀見,未離有無二邊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密意。本頌宣講了執著有無的過患,並勸勉一切具智慧者都要修習離二邊的中觀見。

     “定有則著常”,如果一個法的本體實有存在,無法損害,那它就叫做常法。比如這根柱子,如果它在勝義中真實存在,它就是常法。而執著實有的有境心就墮入常邊的執著。榮素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說:一個法的本體實有,這不要說以勝義量,就是以世俗量也不成立。

     “定無則著斷”,如果認為一個法先前存在後來卻不存在,或者說它完全不存在,這樣的有境心就墮入了斷邊。

     大家應該知道,中觀宗在後得位宣說有無、存在不存在,這並沒有常斷的過失,因為自宗宣說的有無是假立的。但在抉擇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時,如果執著實有或執著遮破有邊的單空就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因此,追隨中觀的智者不應墮入有無二邊,這就是一切見解之王。

     《中觀四百論》云:“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佛陀的整個教法可以歸納為二種:一、不害,即不害任何眾生,依清淨行為轉生到善趣中;二、觀空,即觀修空性,通過觀空性的威力獲證涅槃。遠離二邊的中觀見解對每一位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不管你修的是大圓滿、大手印還是禪宗、天台,沒有一點中觀的空性見解恐怕修不到什麼,因為有了空性見才可以積累智慧資糧,而只有福德資糧並不能斷盡煩惱障和所知障。因此空性的見解相當重要。在空性見解的基礎上還必須要具足慈悲的行為。表面上看“不害”是人天乘的修法,但以大乘“觀空”離二邊的見解攝持後就是大乘佛教徒的行為。所以,大家在見解上應樹立起遠離一切戲論的中觀見;行為上應於世俗中如夢如幻地行持利他。上師如意寶在美國弘法時說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見解唯一是緣起空性,行為唯一是利益眾生。”上師的教言和海外觀音上師的開示如出一轍。觀音上師在印度的一次大法會上說:“今天開法會的人很多,來自各個國家,也有很多難民。你們回去以後,如果有人問:今天主持法會的上師到底說了什麼話?你們就說:上師說佛教的見解是無我,行為是無害。”大家應當結合上師如意寶及觀音上師的教言細細體會。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願文》中說:“稀奇薩霍堪布之行為,無比具德龍樹之見二,欽定雙融傳承之教規,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龍猛菩薩在《中觀根本慧論》、《六十正理論》、《七十空性論》等論典中開顯了緣起空性的正見;靜命菩薩來到藏地剃度預試七人出家並弘揚戒律,奉行僧伽的清淨行為。無等龍猛菩薩的見解與稀有靜命論師的行為,兩相結合就是前譯寧瑪巴。神通等並不是我們所希求的,我們所希求的就是在相續中樹立起中觀無二見,在行為上不害眾生並依別解脫等戒律的教誡而行。

---------------------------------------------------------------

http://www.zhibeifw.com/vb/zls/

http://cloud.zhibeifw.com/s/dt33o3ae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vb/zls/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vb/qysjj/

http://cloud.zhibeifw.com/s/pqc9bl5a

http://www.zhibeifw.com/jx/kt/cx/qysjj-00001/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了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04:42 PM , Processed in 0.0812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