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84|回复: 3

斗湖的兄弟姐妹们--我想找一个人和一样物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4-2015 03: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是我没有太多资料的说--

人~~是一群曾经就读西马柔佛南部南方大学学院-曾经在我家租房的学生--2000-2003年--好像斗湖华人中学--一位是家里开建筑材料五金的【名字-阿莫】-另一位是妈妈是学校老师【好像是教英文】

物品~~斗湖和那都的你们家里可曾经看到过这样的钱币--North Borneo Cowie Harbour Coal Co. Ltd. 10 cts Token【北婆州煤矿公司的代用币】--Cowie Harbour Coal Co Ltd曾一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煤矿,运作于1905到1937年之间。这座英资运作的煤矿坐落于Silimpopon,距离今天的Tawau市仅有数公里之遥,当时大部分员工为华人矿工,顶峰时期这个社区住有三千多人,比当时Tawau市的人口还多。这个社区有自己的医院、商店、油站、警局、工作坊、火车站等等,甚至拥有自己的代用币

http://lunaticg.blogspot.com/201 ... l-co-ltd-token.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15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冷场沙发。。。

斗湖确实不多人姓莫,不过我认识的阿莫不是楼主要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5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pa99 发表于 15-4-2015 10:34 AM
支持冷场沙发。。。

斗湖确实不多人姓莫,不过我认识的阿莫不是楼主要找的。。

感谢关注,,那么那个硬币系列聂??家里长辈有收藏到吗
那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曾经世界最大的煤矿厂-对当时的人物社会肯定举足轻重--遗留下文化遗产包括日常用品-建筑物艺术-各种奢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5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湖地處沙巴州東南隅,臨可威灣,毗鄰印尼東加里曼丹,和打拉根遙遙相對,又與菲律賓南部蘇祿群島相距不遠,成為我國東南彊的重要門戶.
                       
                          在本州數大城鎮中,斗湖可說是開埠較晚,斗湖市政局甫在一九九八年慶祝開埠一百週年.
                       
                          一八九二年之前,斗湖乃由荷屬東印度(即現今印尼)所管轄,並派有郵政司駐節本地處理事務.一八八二年四月,英屬北婆羅州渣打公司成立,獲英廷頒特許權代英王對本州行內政統治權,外交與防務由芇國海峽殖民地控制.一八八八年五月十二日,北婆羅州成為英國保護領,本州地位乃告確定.一八九一年六月廿日,英國與荷蘭雙方政府在倫敦簽署一項協議,解決英屬北婆羅州與荷屬加里曼丹的邊界糾紛.一八九二年,雙方同意在西巴迪島以北緯4’10’為界.六月十二日,荷屬東印度召回駐斗湖郵政長官,斗湖正式歸入北婆羅洲.當時,斗湖只不過是一個人口約二百人,位於斗湖湖河口的小漁村.
 
                        一八九二年底,英國派軍測量船來測量斗湖海域水文.一八九三年二月九日,第一艘貨輪NORMANHURST號抵斗湖港口.一八九六年,配合政府的開發建設,斗湖T型碼頭竣工,該碼頭在一九一八年重建.
                       
                          一八九八年,斗湖成立行政區.一位英國官員到來,為斗湖擇定新市區地點,命名為丹絨,即現今丹洛街舊店區.政府宣佈斗湖正式開埠.
                       
                          華人移居斗湖,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華人到達斗湖最早是在斗湖河河口落足.后來,有華人上溯KINABUTAN河,在老斗湖定居下來.華人很早就在斗湖從事商業活動.在一八九三年,斗湖河河口區已有三間華人商店,是本埠最早的商店,部份華人也在亞巴士和燈樓一帶進行墾殖活動.有者從事其他行業如捕魚,充當勞工等.
                       
                          斗湖開埠之后,發展快速,一九零三年,斗湖已由漁村蛻變為具城鎮雛形,人口超過一千人.市區約有六十間華人商店和民宅.
                       
                          一九紀末期,SILIMPOPON河附近發現煤礦,由渣打公司與哈里遜公司合資組成的可威灣煤礦公司在一九零五年進行開採,次年七月輸出廿五噸煤,並在頭十二年內達到每年六萬噸的產量.一九二二年,達到最高年產量87543噸,是當時棟南亞最重要的產煤區.高峰期該公司僱用一千二百名礦工,包括來自中國南部的契約勞工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派往法國充當戰地勞工的華人.煤礦區一直開採到一九三一年,因煤价大跌而關閉.大部份的礦工,轉往東南亞其他地區工作.
                       
                        斗湖得天獨厚,氣候良好,土地肥沃.境內數座火山帶來數以萬頃的良好種植地.一八九八年,即有HANS                         PETERSON煙草公司在斗湖河一帶種植煙草.一九一五年,日本日產農森公司收購了在ABACA區的一個煙草園,改種橡膠,並以數畝地種植馬尼拉麻,並在一九一九年開始收成.到了一九四零年,日本人種植的馬尼拉麻園坵面積已達3819英畝,斗湖成為大英聯邦唯一出產馬尼拉麻的地方.
                       
                         
                                                  日本人除了馬尼拉麻之外,也大規模種植橡膠.日產農林的KUHARA園坵達二萬八千英畝,以種植棷子為主的久保田(KUBOTA)園坵則有二千六百多英畝.由一九二六年開始,日人也以斗湖為基地,擁有一大隊深海捕魚船隊,使漁獲為斗湖第三大的輸出品.在三十年代,以斗湖為中心,形成一個有近千人的日本人社區.
                        Timber
                       
                          斗湖的伐木業,也早在一八九六年即開始.有四家公司,包括北婆木業公司和日商朝日木業,在西巴迪島和摩羅帶河一帶進行人工伐木.一九零二年,有一小撮華人在斗湖採鍚,因不能商業化生產而停止.一九二二年,一家日本公司獲得五年的採油權,在斗湖進行探測,可惜未能正式開採.
                       
                          斗湖因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和印進行貿易,又有龐大的園坵腹地,商業活動與日俱增,在開埠后二十年,斗湖的每年貿易額即已達到一百萬元.
                       
                          一九一四年,斗湖第一條以碎石和沙粒鋪成的道路竣工.該路以斗湖第一任地方長官丹洛氏名字命名.丹洛街開闢后,早期的斗湖市區,就是該街兩旁長一哩的商店和民宅了.
 
                        除了道路之外,早期斗湖尚築月一條鐵軌車路(GERABAK TOLAK).它從碼頭經丹洛街旁一直伸延到KUHARA園坵,分支則經新安路至KUBOTA園坵.該鐵軌車路除了運輸日本園坵的農產品和運米外,也用於由斗湖河運水至市區.
                       
                          一九二一年至三八年這一段時期內,政府為發展本州,鼓勵華人移居本州.每一個已經在本州定居的華人,可得一張通行証,讓他們寄給家鄉的妻子或親人,憑証免費乘船來本州.斗湖華人人口因而快速增長.
                       
                          除了來自中國的移民之外,本州其他地區也有不少華人移居斗湖.一八九三年之前,山打根潮商榮順號已前來斗湖開設分行.斗湖第一入甲必丹林雲從即由拿篤移居斗湖.不少較遲移民斗湖的華人,進入新安路一帶從事農業.由於聚居該處多為寶安人,為運農產品而開闢的新路即命名為新安路(新安為寶安舊名).
                       
                          斗湖的開荒先軀,除了要面對惡劣的環境之外,疾病是最大的敵人.痢疾和瘧疾橫行.由於當時缺乏特效葯,有近十巴仙的園坵勞工死於這兩種病,尤其是開墾的園坵,情況更為嚴重.僅日本僑民,即有超過五十人因罹瘧疾而客死異鄉.
                       
                          一九一三年時,斗湖已設有一間醫院,為市民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在三十年代,斗湖尚有一間設備較完善,駐有合格醫生的醫院,就是設於目前斗湖政府中學附近的日本醫院.
 
                                                在渣打公司的治理下,興辦,中英文學校成了華人社群和教會的責任.一九二二年,潮籍人士在斗湖創辦第一間華校,即新華小學.一九二三年,興華小學在新安區設立.同期創辦的尚有教會學校聖三小學.在二十代,斗湖尚有一間華文學校,就是設立於SILIMPOPON煤礦區,全州唯一受渣打公司津貼的華校,學生以成人為主.由二十年代開始渣打政府也在斗湖設立馬來語文學校.另外,在一九四零年時,斗湖尚有三間日本學校,共有學生一百八十餘人.
                       
                          一九二六年,由於斗湖發展迅速,地方甲必丹已經不能有效處理華人事務,而潮州人的義安郡與客家人的寶安在只辦同鄉事宜,眾華商在政府的示意下,成立中華商會,並推舉潮州人辜丁甲為首任理事長.
                       
                         
                                                 三十年代,斗湖作為一個新興的城鎮,各行各業欣欣向榮.農業經已打穏基礎,農產品多樣化,有橡膠,棷子和馬尼拉麻.商業方面,除了有廣大的園坵作為腹地,與印尼打拉根,布隆岸等地的物物交換貿易也非常蓬勃.雖然煤礦已關閉,但漁業與木業取而代之.全長十六哩的亞巴士路也已建竣,更多的土地被開發.遠洋貨輪也定期停泊斗湖碼頭,雖開埠較遲,斗湖已發展成為本州重要的城鎮和港口.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攻東南亞各地.
                       
                          一九四二年一月廿四日,斗湖淪陷日軍手中,開始渡過三年八個月的黑暗日子.在日軍的殘暴統治下,不少斗湖市民被殺害.由於糧食的极度缺乏,大部份市民迁居郊外,自行耕種.日軍並以爪哇籍勞工和強徵華人民伕,建築斗湖機場,以供零式戰斗機作為基地.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日盟軍反攻,登陸納閩島,斗湖亦受到盟軍飛機猛烈轟炸.八月十三日,日軍投降,斗湖重光唯全市已成廢墟.市區建築物极少倖存.本州成為英聯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破坏最嚴重的地區.
                       
                          日軍投降后,本州暫由英國軍政府行政長官統治.嗣后,成立民事政府.渣打公司有感本州戰后重建需巨資,該公司無能力負擔,乃放棄對本州治理權.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本州成為英國殖民地.
                       
                          戰后,斗湖的日本人與德國人產業因皆屬敵產而沒收拍賣,所得充戰爭賠償金.日本人的KUHARA園坵由英聯邦發展機構(CDC)購得.KUBOTA園坵則由梁氏實業購得.
                       
                          斗湖市民在廢墟中重建家園,於是一排排木板為墻,亞答為頂的商店和民宅再度出現斗湖市區.一九五零年六月,韓戰爆發,膠价大起,至每擔三百餘元.棷干亦漲至每擔四十餘元.除了本地種植人收入大增外,與印,菲的物物交換貿易昌盛,由蘇拉威西和菲南載來棷干的公畢船,滿載日常用品而歸.不但業者有厚利可圖,也帶動百業興旺.當時的斗湖,人稱小金山.一九五一年,斗湖人口已達一萬四千二百多人.
                       
                          斗湖經濟復興如日中天之際,一九五三年三月七日,斗湖又遭浩劫.當天下午三時許發生的一場大火,在三十七分鍾內把全埠戰后興建的店屋几乎全毀之於一炬.共有一百四十九間店夷為平地,僅有极少數倖免.同年六月,政府在跟市區一哩的柯哈拉路建臨時店以供災黎復業.一九五四年,斗湖市區開始重建,新建的店屋都是兩層的半永久性建築物,工程在一九五六年竣工,臨時店隨之拆除.
 
                                                一九五五年,因戰爭而停頓的中華商會再度成立.如火鳳凰浴火重生的斗湖,市容井然有序,繁華如昔.與菲印間的物物交換貿易恢復進行.商業又再蓬勃發展.農業也發展快速.由於出入口貿易量大增,斗湖碼頭於一九五七年再度擴建,一九六二年竣工.
                       
                          一間以華文為媒介的政府中學,於一九五八年二月廿一日在斗湖開課.
                       
                          一九六一年五月廿七日,東姑阿都拉曼首倡大馬概念.此概念受本州各民族良好反應,唯菲律賓與印尼大力反對.由於本州人民政治意識提昇,政治組織紛紛成立.一九六一年十月,婆華公會在斗湖成立,以方德源(高級拿督)為主席,並在亞庇丹南和吧巴設立支部.婆華公會后與國民党合併,成為巴華公會.
                       
                          一九六二年一月,大馬民意調查團成立.該團四月中在斗湖听取民意,一般市民皆主張本州先自治后加入馬來西亞.一九六三年八月卅一日,本州脫離英國而自治.九月十六日,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本州掀開歷史新篇.
                       
                          隨著印尼強硬反對馬來西亞成立,並訴諸武力,馬印對抗期間,斗湖成為前線.印尼武裝份子多次滲透入境,在西巴迪,加拉巴干與摩羅帶一帶被我國軍警與英聯部圍剿.一九六六年八月,馬印對抗結束,斗湖市民重過昇平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4-2024 11:15 PM , Processed in 0.06216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