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387|回复: 210

【形意拳※※交流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005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影武者神风 于 5-10-2022 09:45 AM 编辑

經過一輪龍吞虎併,恭喜追風兄弟獲得形意拳之樓。
由於你的興趣,打開了本武壇形意拳之門。


句子   啓


-------------------------------------
小弟对形意拳有兴趣. 请问个位你们知道KL Cheras 那里有教吗?

多谢 x2..

[ 本帖最后由 句子Sentence 于 30-9-2005 02: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005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形意拳是甚麼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5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5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兄弟, 你是练哪种功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05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功夫’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5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练形意的,可是我不清楚Cheras有无师傅教,雪隆精武馆好像有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5-2005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讲得 于 17-5-2005 04:00 PM  说 :
我是练形意的,可是我不清楚Cheras有无师傅教,雪隆精武馆好像有教。




你是在哪练的? 是中国师傅教的吗? 学全了吗?

雪隆精武教的是競賽形意拳。不是传统形意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5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的简史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起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影响极大,流传甚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学原理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造福人类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在历史上,形意拳诸多武术前辈曾凭着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歌。当前,形意拳术及其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形意拳的起源和创始人关于形意拳的起源各有所传,其说不一。

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两种:

一说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根据二十年代李剑秋先生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龙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说“余尝拟论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于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资料。因此,后人均以此为据。由于岳飞是我国历代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飞之名有利于形意拳的广泛传播,亦合形意拳强种强国之宗旨。因此这种说法极易被广大武术家所接受,辗转流传至今。

另外一种为流传说法,即形意拳创自北魏时来我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及凌桂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两书中均持有此观点。书中说:“自达摩高僧来中国传教九年,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后人慕名来,为纪念达摩传教精神,曾有诗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传着“心意拳术”,亦称“心意把”。而形意创即为“心意六合拳”。据黄新铭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证:“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中记载的“心意六合拳法”前后各六势是一致的。故先辈们以此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姬隆峰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据文献记载姬氏曾读书古寺。见雄鸡相争,悟其理,于是变枪法为拳法,这与姬氏后人所著《先祖际可传略》中“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艺多人”是吻合的,《姬氏族谱》也有姬隆峰传艺河南的记载。《心意六合拳谱》序文作者及以后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何况此拳最初流传于河南。“心意把”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雍正十一年已修订 “心意六合拳谱”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脚窝可做物证,由此推断“心意把”当始于明末清初。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种,创始人为李洛能。李氏约在1840-18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距戴龙邦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据祁县人讲,李氏从师戴文勋的表弟郭维汉。从形意拳发展史上看,形意拳与心意六合拳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由于创立时代不同,基本拳架有异,也可以说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

形意拳术的发展变化

一、心意六合拳的发展特点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际可初创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法则,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会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即以思维意识活动为诱导,使之作用于形体。使意(大脑思维和意识活动)、气(通过意念使经络系统发生变化)、力(形体配合之拳术运动)三者互为作用,逐步达到“六合”的高度协调统一,内外兼修之目的,故称之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为侧身弓箭步,要求头、肩、背、胯、后腿、后足斜成一线,头、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拳术动作表现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头打的用法。其拳法分为前六式后六式。前六式气柔。 每一式可变为十二式,最终十二式仍归于一式。其静功以站桩为主。

曹继武先生根据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后六式的拳法特点,取其精华归纳为五行、十二形练法。其十大形为:龙、虎、猴、马、鸡、熊、鹞、燕、鹰、蛇。以单式练法为主,每式既是桩功,又可单习。动作强调六合。其要领为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戴龙邦先生根据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编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依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内含金、木、水、火、土生克变化之理,将十大形扩展为十二形,并增加了套路练习法。其拳术训练内容有: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练习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内外相合。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协调配合。其动作无手木圆、无势不圆,其练习程式由站而练,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点。

二、形意拳的发展和特点 形意拳术原于戴氏“心意六合拳”。李飞羽先生、字熊然,尊称洛能,河北深县人,根据“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于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表现的。因引将心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反复实践,对形意拳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将拳理发展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用了以掌代拳;将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即将重心移至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点。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 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 经过形意拳前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使形意拳术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充实、提高,成为中华武术的重 要流派之一。

河北形意拳师继承发展概况

  形意拳术自李能然先生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将心意六合拳易名为形意拳,并带往河北一带广为传授。其较为著 名的弟子有山西车毅斋、宋世英、河北刘青兰、郭云深。 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刘奇兰先生的著名弟子有其长子刘文华、次子刘锦堂、三子刘荣堂和王福元、李存义、张占魁、耿继 善、周明泰、刘凤春、田静杰等多人。 李存义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尚云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跃亭(号称定兴三李)、黄柏年、马玉堂等人。尚云祥传艺于其女尚艺蓉、弟子陈子江、许笑羽、王凤章、高秀亭、李文彬;郝恩光传艺于李玉琳、郝家骏、骆兴武、李文事传艺于唐风亭、唐凤台、李敦东、李春博、李春防;马玉堂传艺于朱国福、朱国债等人。 耿继善先生主要传人有弟子耿霞光,弟子刘彩臣、邓云峰、赵德祥等人。刘彩臣传艺于其子刘清泉;耿霞光传艺于其于耿德福;邓云峰传艺于其子邓文英、邓文顺,弟子吴子珍、李纲、张文元等人。 王福元先生传人主要有王继武、彭映玺、彭喜泰等。 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郭云深先生的著名弟子有李魁元、许占螯、钱砚堂、王芗斋。李魁元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孙禄堂、田慎泽、李汉章等人。孙禄堂传艺于其女孙剑云,其子孙存周、弟子齐公博、郑怀贤、李玉林等人。 河北形意拳代代名师颇有建树,事迹昭著,当为后人楷模。其中,李存义先生加入了义和团单刀拒敌,抗击八国联军,使敌人闻风丧胆,人称“单刀李”。孙禄堂先生杨威奉天击败俄国大力士彼得洛夫,享誉北京以半步崩拳战胜日本天皇钦命武土道高 手坂坦一雄。先辈事迹举不胜举。 办社传艺光大中华武术,发展形意拳术,为强国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1年,由国会议员叶云表、马凤图等人在天津三条石成立“中华武士会”。后派形意拳郝恩光赴日本建立分会,扬名海外。 1949年,由郝恩光先生之高徒骆兴武在宣武区延寿寺街100号成立“兴武国术研究社”,传授八卦 、形意、培养众多弟子,较为著名的有其子骆大成,弟子王世祥、相桐、刘敬儒、李克仁、傅其枯、付伟忠、许世田等。

1928年,李存义先生之再传弟子唐风亭、唐凤台二人在崇文区珠营火神庙,后迁至花市火神庙成立“北平大兴县第一国术馆”,培养众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陈庆友、马凤鸣、艾玉山、田永福及再传人其孙唐振荣等。

1900年。耿继善先生在西城区地安门西火神庙成立“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荟萃各派武术各家,传授形意、八卦、太极诸拳及各种器械、后由邓云峰先生及其弟子吴子珍先生先后接办。前后七十余年,培养弟子众多,影响颇大。吴子珍先生较为著名的弟子有李清泉、李子盛、戴玉斌、松德奎、王世勋、牛宝贵、臧玉和等。

在众多武术家及传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弟子遍及全国各省市及海内外,不断扩大影响。形意拳在 理论上和技法上日臻完善,使这一民族瑰宝更加弘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5-2005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别

山西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

河北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

河南心意(六合)拳拳势勇猛,气势雄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5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讲得 于 18-5-2005 08:35 AM  说 :

在KL练的,同善医院的中医教授私人教我的(他可赚取外快嘛)。N多年前我是常去那里进行针灸和推拿因为腰椎受伤了,他劝我多做非激烈性的运动。而我告诉他我只对武术有兴趣,然后他告诉我他练过多年的孙式内家拳 ...



你没练到对打和散打, 有点可惜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5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风 于 18-5-2005 06:24 PM  说 :
你没练到对打和散打, 有点可惜呀。。

没觉得什么可惜,反正身体健强了很多。我是修身养性为主、技击为末,不曾想过当武林高手或以教拳为业的拳师。况且现在我是自己一个人在练,找谁对练或进行散手呢?对练其实就像(比喻)跆拳道里的one/three step sparing那样,散手方面是不用学的~那要靠本身的反应和临战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5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讲得 于 18-5-2005 10:03 PM  说 :

没觉得什么可惜,反正身体健强了很多。我是修身养性为主、技击为末,不曾想过当武林高手或以教拳为业的拳师。况且现在我是自己一个人在练,找谁对练或进行散手呢?对练其实就像(比喻)跆拳道里的one/three ste ...




个人练拳的目的有所不同。 但总觉得练拳不练散手好像不完整。也发现这儿的师傅比较注重建康养身为主, 技击少谈。恐怕下一代就没人会技击防身技术了也。

散手是要常常练的。最好是和不同门派和拳法比试来吸取经验。孙禄堂当年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全是因为年轻时到中国个地去差切武功。李小龙年轻时也时常和师兄弟去打架来吸取经验,才可成为一代武术宗师。散手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我曾经跟一位老师傅练河北形意拳。 他老人家七十多岁还可用劈拳击我是胸口而我可感觉劲力直透入身体。感觉要吐。。很利害!可惜因某种原因而不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5 08: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你吃过夜粥的,我还以为你是新手。

追风 于 18-5-2005 11:52 PM  说 :
个人练拳的目的有所不同。 但总觉得练拳不练散手好像不完整。也发现这儿的师傅比较注重建康养身为主, 技击少谈。恐怕下一代就没人会技击防身技术了也。

别说这儿的师傅,有时那边的师傅没料的也有很多。在中国的一些武术论坛总是见到这种情形。最大问题是大马的师傅都是业余的,且没有经过明师长年的教导。

追风 于 18-5-2005 11:52 PM  说 :
散手是要常常练的。最好是和不同门派和拳法比试来吸取经验。孙禄堂当年被称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全是因为年轻时到中国个地去差切武功。李小龙年轻时也时常和师兄弟去打架来吸取经验,才可成为一代武术宗师。散手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散手的确要常切磋累积经验,但问题是在这个年代里如要“打通街”或“踢馆”可是要面对法律惩罚。可惜我们不是在同一地方,不然的话我们可以一起研究、练习、切磋。在某书或杂志里曾看过这么一段,孙公说:「要学打人的拳,别来找我……」,内家拳毕竟是以防身为主,且要注重武德修养。

追风 于 18-5-2005 11:52 PM  说 :
我曾经跟一位老师傅练河北形意拳。 他老人家七十多岁还可用劈拳击我是胸口而我可感觉劲力直透入身体。感觉要吐。。很利害!可惜因某种原因而不教了。

是的,曾听说过六~七十年代大马有人传授形意拳。不知这位老人家师承河北派哪支?看来你应该已经学会了最基础的五行拳咯?对了,你还有练过什么其它拳术吗?其实有时拳法是贵精不贵多,看郭云深大师~半步崩拳打天下,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才是真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5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意述真(形意拳篇)-孙禄堂

刘晓兰先生论形意
  形意拳之道无它,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从一气而阴阳,从阴阳而分五行,从五行而还一气。十二形之理亦从一气、阴阳、五行变化而生也。朱子云:“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即此意也。余从幼年练太极拳,功夫颇深,拳中应用之法术如:棚、捋、挤、采、捩、肘、靠等等看法亦极熟,与人相较,往往胜人。其后遇一能手,身躯灵便,或离或合,则吾法无所使,往往拘成法而不能变,尚疑为自己功夫不纯之过也。其后改练形意拳,习五行生克应用之法则,如劈拳能破崩拳,以金克木;钻拳能破炮拳,以水克火,习至数十年方悟所得之道,知行合一之理,心中枉其虚灵,身形亦极其和顺,内外如一。又知五行拳互相生克,金克木,木也能克金;金生水,水也能生金。古人云:互相递为子孙之意也。以前所用之法则,而时应用,无不随时措之宜也,亦无入而不自得也。因此始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育于其矣。

周明泰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练体之时,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拳经云十六处练法之中,虽有四就之说(就者,束身也),束身非拘也,是将身缩住,内开外合,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姿势,要和顺不悖,所以练体之时,周身内外不要拘束也。练体之时,不可拘束,然而所用之时,外形亦不可有散乱之式,内中不可有骄惧之心,就是遇武术至浅之人,或遇不识武术之人,内中不可有骄傲之心存,亦不可以一手法必胜他人。务要先将自己之两手,或虚或实,要灵活不可拘力,两足之进退要便利不可停滞。或一二手,或三五手不拘,将伊之虚实真情引出,再因时而进之,可以能胜他人也。倘若遇武术高超之人,知其功夫极深,亦见其身体动作神形相合,己心中亦赞美伊之功夫,亦不可生恐惧之心,务要将神气贯注,两目视定伊之两眼之顺逆,再视伊之两手两足,或虚实、或进退。相交之时,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刚我柔,彼短我长,彼长我短,亦得量彼之真假灵实而应之,不可拘定一成法而必胜于人也。如此用法,虽然不能胜于彼亦不能一交手,即败于彼也。故练拳术之道,不可自负其能,无敌于天下也。亦不可有恐惧心,不敢与人相较也。所以务要知己知彼。知己不知彼不能胜人,知彼而不知己亦不能胜人,故能知己知彼,可以能胜人,而亦能成为大英雄之名也。

许占鳌论形意拳
一则:练形意拳之道,万不可有轻忽易视之心。五行十二形,以为七日学一形,或十日学一形,大约少者半年,可以学完,多者一年之功夫足以学完全矣。如此练形意拳,至于终身不能有所得也。所会者,不过拳之形式与皮毛耳。或者又知此拳之道理精微,不易得之于身,而有畏难之心,总疑一形两形,大约三年五年,亦不能得其精微,若于全形之道理,大约终身亦得不完全矣。二者有一,虽然习练,始终不能有成也。二者若是全无,再虚心求老师传授。第一三害之病不可有,第二九要之规矩要真切,第三三体式要多站。九要要整齐,身子外形要中正,心中要虚空,神气呼吸要自然,形式要和顺。不如此,不能开手开步练习也。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不能练他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和顺,再练他形,非是形式不熟,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练他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可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所以练形意拳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务要有恒,作为自己一生始终修身之工课。不管效验不效验,如此练去,功夫自然有得也。
二则:形意拳术三体式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即人身中之头、手、足也。亦即形意、八卦、太极拳三派合一之体也。此式是虚而生一气,是自静而动也。太极两仪至于三体式,是由动而静也。再致虚极静笃时还于本性。此性是先天之性,不是后天之性,此是形意拳术之本体也。此三体式,非是后天拙力血气所为,乃是拳中规矩传受而致也。此是拳术最初还虚之道也。此理与静坐之工相合也。静坐要最初还虚,俟虚极静笃时,海底而生知觉,要动而后觉,是先天动,不可知而后动,知后而动,是后天忘想而生动也。俟一阳动时,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于气穴,神气相交,二气合成一气,再有传授文武火候老嫩,呼吸得法,能以锻炼进退升降,亦可以次而行功也。因此是最初还虚,血气不能加于其内,心中空空洞洞,即是明心见性矣。前者自虚无至三体式,是由静而动,动而复静,是拳中起钻落翻之未发,谓之中也。中者,是未发之和也。三体重生万物张者,是静极而再动,此是起钻落翻已发也。已发,是拳之横拳起也。内中之五行拳十二形拳,以致万形,皆由此而生也。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动是未发之中也。动作能循环三体式之本体,是已发自和也。和者是已发之中也。将所练之拳术,有过由不及而之气质仰而就,仰而止,教人改气质复归于中,是之谓教也。故形意拳之内劲是由此中和而生也。俗语云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非也。所以形意拳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合,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无过不及,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小而大,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活活泼泼无物不有,无时不然,中庸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是拳之内劲也。善练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三体式,无论变更何形,非礼不动(礼即拳中之规矩姿势也),所以修身也。故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行止坐卧皆有规矩,所以此道动作是纯任自然,非免强而作也。古人云:内为天德外为王道,并非霸术所行,亦是此拳之意义也。

李奎元论形意拳
一则:形意拳术之道,意即人之元性也,在天地则为土(土者,天地之性;性者,人身之土也),在人则为性,在拳则为横。横者,即拳中先天圆满中和之一气也。内包四德,即劈崩钻炮也,亦即真意也。形意者,是人之周身四肢动作,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则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是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者也。先贤云:“得其一而万事毕”,此为形意二字大概之意义也。
  坐功虽云静极而生动,丹田之动是外来之气动,其实还是意动,群阴剥尽一阳来复,是阴之静极而生动矣。丹书练己篇云:“己者,我之真性,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也。不静则真意不动,真意不动,而何有妙用乎”。所以动者,是真意。练拳术到至善处,亦是性至静,真意发动,而妙用即是神也。至于坐功静极而动采,取火候之老嫩,**升降之归根,亦不外性静意动,一神之妙用也。
二则:练形意拳术,头层明劲,垂肩坠肘塌腰,与写字之功夫,往下按笔意思相同也。二层练暗劲,松劲往外开劲缩劲,各处之劲与写字提笔意思相同也。顶头蹬足,是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也。三层练化劲,以上之劲,俱有而不觉有,只有神行妙用,与之随意作草书者,意思相同也。其言拳之规则法度,神气结构,转折形质,与曾文正公家书轮书字,言乾坤二卦,并礼乐之意者,道理亦相同也。
三则:形意拳术之道,勿拘于形式,亦不可专务于形式,二者皆非正道,先师云:法术规矩在假师传,道理巧妙须自己悟会。故练拳术者,不可以练偏僻奇异之形式,而身为其所拘。亦不可以练散乱无章之拳术,而不能通其道。所以练拳术者,先要求明师得良友,心思会悟,身体力行,日日习练,不可间断,方能有得也。不如是,混混沌沌一生,茫然无所知也。俗语云:“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世人皆云拳术道理深远,不好求,实则不然。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天地之间,万物之理,皆道之流行分散耳。人为一小天地,亦天地间之一物也。故我身中之阴阳,即天地之阴阳也;万物之理,亦即我身中之理也。大学注云:“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易注云:“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天地之大,六合之远,万物之理,莫不在我一身之中。其拳始言一理,即形意拳中之太极三体式之起点也,中散为万事,即阴阳五行十二形,以至各形之理,无微不至也。末复合为一理者,即各形之理,总而合之内外如一也。放之则弥六合者,即身体形式伸展,内中神气放开,圆满无缺也。高者如同极于天也,远者如至六合之外也。卷之则退藏于密者,即神气缩至于丹田,至虚至无之意义也。远取诸物者,譬如蛇之一物,曲屈天矫,来去如风,吾欲取其意也。近取诸身者,若练蛇形须研究其形,是五行拳中何行合化而生出此形之劲也。劲者,即内中神气贯通之气也。所以要看此形之行动,头尾身,伸缩盘旋三节一气,无一毫之勉强也。物之性能,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柔者,如同丝带相似;刚者,缠住别物之体,如钢丝相似。再将物之形式动作灵活、曲折、刚柔之理,而意会之,再自己身体力行而效之,功久自然得着此物之形式性能,与我之性能合而为一矣。此形之性能,格物通了,再格物他形之性能。十二形之理亦然。以至于万形之理,只要一动一静,骤然视见,与我之意相感,忽觉与我身中之道相合,即可仿效此物之动作,而运用之。所以练拳术者,宜虚心博问,不可自是。余昔年与人相较枪拳之时,即败于人之手,然而又借此他胜我之法术,而得明我所练之道理也。是故拳术即道理,道理即拳术。天地万物无不可效法也,即世人亦无不可作我之师与友也。所以余幼年练拳术,性情异常刚愎,总觉已高于人,自拜郭云深先生为师,教授形意拳术,得着门径,又得先生循循善诱,自己用功,昼夜不断,又得良友相助,忽然豁然明悟,心阔似海,回思昔日所练所行,诸事皆非,自觉心中愧悔,毛发悚惧,自此而知古人云:“求圣求贤在于己,功名富贵在于命”。练拳术者,关于人之一生祸福,后学者不可不知也。自此以后不敢言己之长,议人之短,知道理之无穷,俗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心中战战兢兢,须臾不敢离此道理,一生亦不敢骄矜于人也。
四则:形意拳之道,练之有无数之曲折层次,亦有无数之魔力混乱,一有不察,拳中无数之弊病出焉。故练者,先以心中虚空为体,以神气相交为用,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根,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九要之规模为练拳之具,以五行十二形为拳中之物,故将所发出散乱之气,顺中用逆缩回,归于丹田,用呼吸锻炼,不用口鼻呼吸,要用真息积于丹田。口中之呼吸,舌顶上腭,口似张非张,似吻非吻,还照常呼吸,不可有一毫之勉强,要纯任自然耳。所以要除三害(挺胸、提腹、努气,是练形意拳之大弊病也)。或有练的规矩不合,自己不知,身形亦觉和顺,心中亦觉自如,然而练至数年功夫,拳术之内外不觉有进步,以通者观之,是入于俗派自然之魔力也。或有练者,手足动作亦整齐,内外之气亦合的住,以旁人观之,周身之力量,看着亦极大无穷,自觉亦复如是,惟是与人相较,放在人家之身上,不觉有力,知者云:是被拘魔所捆也。因两肩根、两胯里根不舒展,不知内开外合之故也,如此虽练一生,身体不能如羽毛之轻灵也。又有时常每日练习身形亦和顺,心中亦舒畅,忽然一朝,身形练着亦不顺,腹中觉着亦不合,所练的姿势起落进退亦觉不对,而心中时觉郁闷,知者云是到疑团之地也。其实拳术确有进步,此时不可停工,千万不可被疑魔所阻,即速求师说明道理而练去,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之无不到,而吾拳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至此,诸魔尽去,道理不能有所阻也。邱祖云:“经一番魔乱,长一层福力也”。

田静杰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理,本是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自然一气流行之道也。拳经云:“身式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即不偏不倚之意也。其气卷之则退藏于密(即丹田也),放之则弥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练之发着于十二形之中(十二形为万形之纲也)。身体动作因着形式,有上下大小之分,动静刚柔之判,起落进退之式,伸缩隐现之机也。虽然外体动作有万形之分,而内运用一以贯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5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意述真(形意拳篇)-孙禄堂

李存义论形意拳
一则: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用也。明、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而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再将两目视定彼之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若是发动,刚柔曲直,纵横圜研,虚实之劲,起落进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此是与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若论形意拳本旨之体用,是自己练趟子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时而应之为之用也。虚实变化不自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二则:余练习拳学,一生不知用奸诈之心,先师亦常云:兵不厌诈。自己虽不用奸诈,然而不可不防他人。终身未尝有意一次用奸诈之胜人,皆以实在功夫也。若以奸诈胜人,彼未必肯心服也。奸诈心有何益哉。与人相较,总是光明正大,不能暗藏奸心,或是胜人,或是败于人,心中自然明晓,皆能于道理有益也。虽然奸诈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道理刚柔、虚实、巧拙不可不察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变化也。奸诈者,不在道理之内,用好言语将人暗中稳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刚者,有明刚,有暗刚;柔者,有明柔,有暗柔也。明刚者,未与人交手时,周身动作神气皆露于外。若是相较,彼一用力抓住吾手,如同钢钩一般,气力似透于骨,自觉身体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刚中之内劲也。暗刚者,与人相较,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手相交,彼之手指软似棉,用意一抓,神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中之内劲也。明柔者,视此人之形式动作,毫无气力,若是知者视之,虽身体柔软无有气力,然而身体动作身轻如羽,内外如一,神气周身并无一毫散乱之处,与彼交手时,抓之似有,再用手或打或撞而又似无。此人又毫不用意于己。此是明柔中之内劲也。暗柔者,视之神气威严,如同泰山;若与人相较,两手相交,其转动如钢球,手方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去则彼身中又极灵活,手如同鳔胶相似,胳膊如同钢丝条一般,能将人以粘住或缠住,自己觉着诸方法不能得手,此人又无有一时格外用力,总是一气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内劲也。此是余与人道艺相交,两人相较之经验也。以后学者若遇此四形式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浅,神气之厚薄,而相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气欺住,可以与彼相较;若是见面先被彼神气罩住,自己先惧一头,就不可与彼较量。若无求道之心则己,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虚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能如此视人,能如此待人,可以能无敌于天下也。并非人人能胜方为英雄也。虚实巧拙者,是彼此两人一见面,数言就要相较,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灵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一动一静,言谈之中,是内家是外家,先不可骤然取胜于人,先用虚手以探试之,等彼之动作,或虚或实,或巧或拙,一露形迹,胜败可以知其大概矣。被人所败不必言矣。若是胜于人亦是道理中之胜人也。就是被人所败,亦不能用奸诈之心也。余所以练拳一生,总是以道服人也。以上诸先师亦常言之,亦是余一生所经验之事也。以后学者,虽然不用奸诈,不可不防奸诈,莫学余忠厚,时常被人所欺也。

李镜斋论形意拳
  常有练拳术者,多有体用不合之情形,每见所练之体式,功夫极其纯熟,气力亦极大,然而所用之法则,常有与体式相违者,皆因是所练之体中形式不顺,身心不合,则有悖戾之气也。譬如儒家读书,读的极熟,看理亦极深,惟是所作出之文章,常有不顺,亦是伊所看书之理,则有悖谬之处耶。虽然文武不同道,其理则一也。

张树德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不言器械。予初练之时,亦只疑无有枪刀剑术之类。予练枪法数十年,访友数省,相遇名家,亦有数十余名,所练门派不同,亦各有所长。予自是而后,昼夜勤习,方得其枪中之奥妙。昔年用枪,总以为自己身手快利,步法活动,用法多巧。然而与人相较,往往被人所制。后始知不乎形式法术,有身如无身,有枪如无枪,运用只在一心耳(心即枪,枪即心也)。枪分三节八楞。用眼视定彼之形式,上中下三路,或梢节,中节,根节,心一动而手足与枪合一,似蛟龙出水一般,直到彼身,彼即败矣。方知手足动作,教练纯熟,不令而行也。予自练形意拳以来,朝夕习练,将道理得之于身心,而又知行合一,故同一长短之枪,已觉自己之枪,昔用之似短,今用之则长。更觉善用者,不在枪之形式长短,全在拳中神意之妙用也。又方知拳术即剑术枪法,剑术枪法亦即拳术也。拳经云:“心为元帅,眼为先锋,手足为五营四哨,以拳为拳,以拳为枪,枪扎如射箭”即此意也。故此始悟形意拳术,不言枪剑,因其道理中和,内外如一,体物而不遗,无往而不得其道也。

车毅斋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惟是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他形。各形纯熟,再贯串统一而习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形意也,八卦也,太极也,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沦,一浑气然,何有太极,何有形意,何有八卦也。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亦是此拳之意义也。所以练拳术者,不可守定成法而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可以变化人之气质,开人之智识,明人之心性,是化除后天之气质,以复其先天之气也。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体用分言之:以体言,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无可无不可也。余幼年间,血气盛足,力量正大,法术记的颇多,用的亦熟、亦快。每逢与人相比较之时,观彼之形式,可以用某种手法正合宜,技术浅者,占人一气之先,往往胜人;遇着技术深者,观其身式,用某种手法亦正合宜,一至彼之身边,彼即随式而变矣。自己的旧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再想变换手法,有来不及处,一时要进退不灵活,就败于彼矣。以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将体式法身全都脱去,始悟前者所练体式,皆是血气;所用之法术,乃是成规。先前用法,中间皆有间断,不能连手变化,皆因是后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练拳之人,在余处闲谈。彼凭着血气力足,不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时正洗面,且吾洗面之姿势,皆用骑马式,并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脚望着余之后腰用脚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边,似挨未挨之时,予并未预料,譬如静坐功夫,丹田之气始动,心中之神意知觉,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时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觉腰下有物碰出。回观,则彼跌出一丈有余,平身躺在地下。予先何从知彼之来,又无从知以何法应之,此乃拳术无意中抖擞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至此拳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只有一神之灵光,奥妙不测耳。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白西园论形意拳
  练形意拳之道,实是却病延年,修道之学也,余自幼年行医,今年近七旬矣。身体动作轻灵,仍似当年强壮之时也,并无服过参茸保养之物。此拳之道,养气修身之理,实有确据,真有如服仙丹之效验也。惟练拳易,得道难;得道易,养道尤难。所以练拳术第一要得真传,将拳内所练之规矩,要知得的确,按次序而练之。第二要真爱惜,第三要有恒心,作为自己终身修养之功课也。除此三者之外,虽然讲练,古人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是终身不能有得也。就是至诚有恒心所练之道理,虽少有得焉,亦不能自骄。所练之形式道理,亦要时常求老师或诸位老先生们看视,古人云:“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若以骄,素日所得之道理,亦时常失去。道理以失,拳术就生出无数之病来(即拳术之病非人所得吃药之病也)。若是明显之病,还可容易更改,老师功夫大小、道理深浅可以更正也。若是暗藏错综之病,非得老师道理极深,经验颇富,不能治此病也。错综之病,头上之病不在头,脚上之病不在脚,身内之病不在内,身外之病不在外,此是错综之病也。暗藏之病,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此病于平常所练之人亦看不出有病来,自己觉着亦无毛病,心想自己所练的道理亦到纯熟矣,岂不知自己之病入之更深矣。非得洞明其理,深达其道者,不能更改此样病也。若不然,就是昼夜习练,终身不能入于正道矣。此病谓之俗自然劲也。当写字用工入了俗派,始终不能长进之道理相同也。所以练拳术者,练一身极好之技术,与人相较,亦极其勇敢,到容易练,十人之中可以练成七八个矣。若能教育人者,再自己功夫极纯,身体动作极其和顺,折理亦极其明详,令人容易领会,可以作后学之表率,如此人者,十人之中难得一二人矣。练拳术之道理,神气贯通,形质和顺,刚柔曲折,法度长短,与曾文正公谈书法,言乾坤二卦之理相同也。

奇兰论形意拳
一则: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将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二则:形意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好似箭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三则: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至是者,鲜矣。

耿诚信论形意拳
  幼年练习拳术之时,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自己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绍深州刘奇兰先生,拜伊为门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于初,非是求后天血气之力也。自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之事,对于人所发之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自此而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矣。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亦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此,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此时,方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道理,所以能变化人之气质,而入于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5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家小传

  李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先生,或曰洛能,洛农,老农,皆一音之转也,直隶深县人,经商于山西太谷,喜拳术,闻县境,有戴龙邦先生者,善形意拳,往访焉,觌面一见,言谈举止,均甚文雅,不似长武术者,心异之,辞去,他日倩人介绍,拜为门下,时先生年三十七岁也,自受教后,昼夜练习,二年之久,所学者,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并半蹚连环拳耳,虽所学无多,而心中并不请益,诚心习练,日不间断,是年龙邦先生之母,八十寿诞,先生前往拜祝,所至之宾客,非亲友,即龙邦先生之门生,拜寿之后,会武术者,皆在寿堂练习,各尽其所学焉,惟先生只练拳蹚半,龙邦先生之母,性喜拳术,凡形意拳之道理,并形式,无所不晓,遂问先生,为何连环拳只练半蹚,先生答曰,仅学此耳,当命龙邦先生曰,此人学有二年之久,所教者甚少,看来到是忠诚朴实,可以将此道理,用心教授之,龙邦先生,本是孝子,又受老母面谕,乃尽其所得乎心者,而授之先生,先生精心练习,至四十七岁,学乃大成,于形意拳之道理,无微不至矣,每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当时名望甚著,北数省人皆知之,教授门生,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李太和,车毅斋,宋世荣,诸先生等,于是先生名声愈著,道理愈深,本境有某甲,武进士也,体力逾常人,兼善拳术,与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术,则窃有不服,每蓄意相较,辄以相善之故,难于启齿,一日会谈一室,言笑一如平常,初不料某甲之蓄意相试,毫无防备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动时,乘其不意,窃于身后即捉住先生,用力举起,及一伸手,而身体已腾空斜上,头颅触入顶棚之内,复行落下,两足仍直立于地,未尝倾跌,以邪术疑先生,先生告之曰,是非邪术也,盖拳术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故神妙若此,非汝之所知也,时人遂称先生曰,神拳李能然,年八十余岁,端坐椅上,一笑而逝。
  郭先生讳峪生,字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幼年好习拳术,习之数年,无所得,后遇李能然先生,谈及形意拳术,形式极简单,而道则深奥,先生甚爱慕之,能然先生,视先生有真诚之心,遂收为门下,口传手授,先生得传之后,心思会悟,身体力行,朝夕习练m数十年,能然先生,传授手法二人对手之时,倏忽之间,身已跌出二丈余,并不觉有所痛苦,只觉轻轻一划,遂飘然而去,先生既受能然先生,所教拳术三层之道理,以至于体用规矩法术之奥妙,并剑术刀枪之精巧,无所不至其极,常游各省,与南北二派同道之人交接甚广,阅历颇多,亦尝戏试其技,令有力壮者五人,各持木棍,以五棍之一端,顶于先生腹,五人将足立稳,将力使足,先生一鼓腹,而五壮年人,一齐腾身而起,跌坐于丈余之,又练虎形拳,身体一跃,至三丈外,先生所练之道理,腹极实,而心极虚,形式神气沉重如泰山,而身体动作轻灵如飞鸟,所以先生遇有不测之事,只要耳听目见无论何物,来的如何勇猛速快,随时身体皆能避之,先生熟读兵书,复善奇门,著有解说形意拳经详细明畅赐予收藏,后竟被人窃去,不知今藏何所,未能付梓流传,致先生启逮后学之心,湮没不彰惜哉,先生怀抱绝技奇才,未遇其时,仅于北数省教授多人,后隐于乡闾,至七十余岁而终。
  刘先生,字奇兰,直隶深县人,喜拳术,拜李能然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先生隐居田庐,教授门徒,联络各派,无门户之见,有初见先生,数言即拜服为弟子者,先生至七十余岁而终,弟子中,以李存义,耿诚信,周明泰,三先生,艺术为最,其子殿臣,著形意拳抉微,发明先生之道。
  宋世荣先生,宛平人,喜昆曲,围棋,性又好拳术,在山西太古开设钟表铺,闻李能然先生,拳术高超,名冠当时,托人引见拜为门下,自受教后,昼夜勤苦习练,迄不间断,所学五行拳,及十二形,无不各尽其妙,练习十二形中,蛇形之时,能尽蛇之性能,回身向左转时,右手能摄住右足跟,及向右转时,左手能摄住左足跟,回身停式,身形宛如蛇盘一团,开步走蹚,身形委曲湾转,又如蛇之拨草蜿蜒而行也,练燕形之时,身子挨著地,能在板凳下边,一掠而过,出去一丈余远,此式之名,即叫燕子抄水,又练狸猫上树(此系拳中著之名目),身子往上一跃,手足平贴于墙,能粘一二分钟时,当时同门同道及门外之人,见者固极多,现时曾亲睹先生所练各式之技能者,亦复甚伙,盖先生格物之功甚深,能各尽其性,故其传神也若,此昔伶人某,与先生相识,云在归化城时,亲见先生,与一练技者比较,二人相离丈余,练技者挺身一纵,甫一出手,其身已如箭之速,跌出两丈有余,而先生则毫无动转,只见两手于练技者之身,一划耳,余二十余岁时,往于北京,小席儿胡同,白西园先生处,伶人某与白先生对门居,文其向白先生言如此,民国十二年一月间,同门人某,往太谷,拜见先生,先生时年八十余岁矣,精神健壮,身体灵动,一如当年,归后告于予曰:先生谈及拳术时,能复眉。
  车先生,永宏,宏,字毅斋,山西太谷县人,家中小康,师李能然先生,学习拳术,先生自得道后,视富贵如浮云,隐居田间,教门徒甚多,能发明之道者,山西祁县乔锦堂先生为最,先生乐道,始终如一,至八十余岁而终。
  张先生,字树德,直隶祁州人,幼年好习武术,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练拳并剑刀枪各术,合为一气,以拳为剑,以剑为拳,所用之枪法极善,有来访先生,比较枪法者,皆为先生所败,先生隐居田间,教门徒颇多,门徒承先生之技术者,亦不乏人,先生至八十余岁而终。
  刘先生,字晓兰,直隶河间县人,为贾于易州西陵,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工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直省最多,老来精神益壮,八十余岁而终。
  李先生,字镜斋,直隶新安县人,以孝廉历任教授,性好拳术,年六十三拜李能然先生为师,与郭云深先生相处最久,研究拳术,练至七十余岁,颇得拳术之奥理,动作轻灵,仍如当年,先生云,至此方知拳术与儒学之道理,并行不悖,合而为一者也,李先生寿至八十而终。
  李先生,名存义,字忠元,直隶深县人,轻财好义,性喜拳术,幼年练习长短拳,后拜刘奇兰先生之门,学形意拳术,习练数十年,为人保镖,往来各省,途中遇盗贼,手持单刀对敌,贼不敢进,或闻先生之名,义气过人,避道者,故人以单刀李称之,民国元年,在天津创武士会,教授门徒,诲人不倦,七十余岁而终。
  田先生,字静杰,直隶饶阳县人,性好拳术,拜刘奇兰先生为师,先生保镖护院多年,生平所遇奇事甚多,惜余不能记忆,故未能述之,先生七十余岁,在田间朝夕运动,以乐晚年。
  李先生,讳殿英,字奎垣,直隶涞水县,山后店上村人,幼年读书,善小楷,性喜拳术,从易州许某学弹腿八极等拳,工夫极纯,力量亦大,先生在壮年之时,保镖护院,颇有名望,每好与人较技,时常胜人,后遇郭云深先生,与之比较,先生善用腿,先生之脚方抬起,见云深先生用手一划,先生身后有一板橙,先生之身体,从板橙越过去,两丈余远,倒于地下矣,先生起而谢罪,遂拜为门下,侍奉云深先生如父子然,后蒙云深先生,教授数年,昼夜习练,将所受之道理,表里精微,无所不至其极矣,佘从先生受教时,先生之技术,未甚精妙,先生自得道后,常为书记,不轻言拳术矣,余遂侍从郭云深先生受教,先生虽不与人轻言拳术,而仍练拳不懈,他人所不知也,先生至七十余岁而终。
  耿先生,名继善,字诚信,直隶深县人,喜拳术,拜刘奇兰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隐居田间,以道为乐,传授门徒多人,七十余岁,身体轻灵,健壮仍如当年。
  周先生,字明泰,直隶饶阳县人,幼年在刘奇兰先生家为书同,喜拳术,遂拜奇兰先生为师,练习数载,保标多年,直隶鄚州一带,门徒颇多,六十余岁而终。
  许先生,名占鳌,字鹏程,直隶定县人,家中小康,幼年读书,善八法,性喜拳术,专聘教习,练习长拳,刀枪剑术,身体轻灵,似飞鸟,知者皆以赛毛称之,后又拜郭云深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传授门徒颇多,六十余岁而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5-2005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拳名之创立与传播

  李老农学得戴争心意拳五行十二行之半数后曾随二闾师从事保镖业将近五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李老农受太谷富绅孟脖如之聘,离开祁县,到太谷城内护院。从此,结识车二(即车毅斋),并传授心意拳术。咸丰六年(1856),由主人孟脖如荐举,征着二闾师同意,李老农正式收车二为徒。孟脖如为师徒写承师帖时,同时为他们起了名字。李老农起名飞羽,字能然;车二起名永宏,字毅斋。不数年,李飞羽将戴氏心意拳“五行六象”悉授于弟子,同时,将艺传给主人孟氏。因此,太谷县城有孟脖如待李飞羽如“坐上客”之传。不久,李飞羽又收太谷人贺运亨、榆次人李广亨为徒。同治二年(1863),李飞羽加入太谷镖行。因忙于镖务,是年冬,便将弟子车毅斋拜托师傅戴二闾栽培。车毅斋每晚频行数十里,由太谷到祁县小韩村师爷处学艺戴二闾年复一年尽将平生拳艺传授。直至二闾卧病在床,尚以箸作械,传授枪、剑等械套路。终前,戴二闾将戴龙邦乾隆四十三年所作《心意六合拳》重订墨本相赠,并口授“习武当以武德为重,艺成务要扶危济贫,传艺要以不欺人为本”等戴氏祖训。

  车毅斋得戴氏心意真传后,便同师傅李飞羽,师弟贺运亨、李广亨以及弟子李复祯等一道潜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改革、创新,先后对戴氏心意拳拳名、拳理、拳法等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讨。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心意”与“形意”的内函,认定“心意”本同一理,均成思于内;而“形意”则兼“外形”与“心意”双重含义,即内与外的结合,思与行的统一。于是,李飞羽道 先提出了以“形”代“心”取名“形意拳”的主张。认为这样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此后,始有形意拳之名闻于世。

  同治五年(1866),李飞羽同弟子车毅斋创编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初名“五行生克拳”,后改称“五行炮”。李飞羽晚年归冀后,车毅斋继承师志,不遗余力,继续改革、完善形意拳术,先后又创编“挨身炮”等9个对练套路,以及拘马拚、狮吞手、十三炮法等等。至此,由李飞羽师徒改革创新的形意拳术理论逐渐完善,内容日趋丰富。此拳以“防御为能”为其特色,套路严谨,拳法多变,风格独特,车毅斋首在同门中试传时即倍受欢迎。不久,太谷城乡习此拳者日渐增多。《车君毅斋纪念碑记》中所说的“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记的就是这一历史。光绪初,此拳很快传入太原、榆次、徐沟、平遥等地。光绪十四年(1888),车毅斋在天津以形意剑术击改日本武林高手板山太郎,名声大震,清政府特授予“花翎五品军功”,以示嘉奖。

  光绪十五年(1889)农历九月,李飞羽弟子直隶形意拳大师、以半步崩拳打遍华北无对手的郭云深首到太谷走访形意同门,与车毅斋师兄切蹉技艺长达一年有余。之后,郭氏语人曰:“山西吾车二师兄,技臻出神入化之境,真高手也。”此后,直隶形意名师到太谷走访形意同门的还有刘奇兰、李太和、刘元亨、李占元、张树德等等,各地武林高手先后到太谷与形意门人较技者多达百余之众。光绪十九年(1893),李飞羽弟子,直隶人宋世荣,宋世德兄弟携眷由大兴县迁晋,定居太谷,首在形意同门中传播山左琅琊王南溪所注内功经。光绪二十一年(1895),李飞羽弟子榆次人李广亨在?瘸悄凇爸行苏?鄙毯抛鳌缎囊饩?濉罚?孕囊馊???吩戳鳌⑷?砣?ā⑷??荼洹⑽逍小⑹??腥??贩ㄒ约爸疃嗵茁啡?甲髁讼晗缸⒔猓?晌?我饷胖芯哂腥ㄍ?缘娜?鬃柿稀?/P>

  晚清,李飞羽的著名弟子有五人聚首太谷传授形意拳艺,民间有“五星聚太谷”之称。车毅斋技艺精深,形意真功达到出神入化之境,他的游鼍化险,被武林誉为绝技;李广亨人称“试金石”乌鸦伏卧为其特技;宋世荣长于内功,燕形技艺令人叫绝;宋世德轻功出众,常越城而出,汲水于酎泉;贺运亨人称“铁腿”,腿功技艺超群。李飞羽第二代传人,车毅斋弟子李复祯善于技击,尤擅长枪,人利润留成“技击泰斗”、“常胜将军”,太谷成为形意名流荟萃,形意大家往返交流技艺的地方。因此,太谷被武林誉为“形意拳之乡”。

  光绪二十三年(1897),刘奇兰弟子王福元到太谷拜访车毅斋师伯。车氏悉心传授拳艺,如入门弟子,并将其推荐到榆次陈侃为萧家护院,以为谋生之所。光绪二十四年(1898),李存义奉师命赴晋,向车毅斋师伯学习拳艺,并探望师弟王福元。光绪二十六年(1900),李存义参加义和团事败,到太谷避难,车毅斋命弟子李复祯等保护其安全并推荐其为当地富户孟氏护庄。李存义在太谷期间,车毅斋为其补足十二形拳,并传授挨身炮等套路。宋世荣向其传授内功四经。光绪二十九年(1903),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师兄车毅斋等商计十二形之排列序次,经研究决定将原先李飞羽所传之六象排在前、车毅斋所传之六象排在后的序次,改为“龙虎为开”排在前,“鹰熊为合”排在后。自此,鹰、熊二形不再单独演练,形意门人谓之“鹰熊合演”。郭云深临行前,同车毅斋师徒共11人合影留念(此照尚存)。李飞羽弟子车毅斋、郭云深等为晋冀共两省形意拳术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车毅斋先后为师弟、师侄补足形意十二形,并传授单练、对练套路及菜手技艺。由李飞羽定名的形意拳术得到了广传播,使之成为我国四大名拳之一。

  宣统三年(1911),形意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术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为发展武术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民国三年(1914),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这辈次,决定从飞羽公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使后之来者有谱可稽。是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民国七年(1918),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车毅斋、李广亨、宋世荣指点的形意奇术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仄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中国人闻之扬眉吐气。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拳我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成长起来。形意人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凌善清、恭颠、董秀升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惠行,向国人推荐形意拳术,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以描写形意拳名人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性小说,如《清侠传》、《当代武侠奇人传》等等。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有的并担任要职,形意拳的普及之势逐渐形成。李飞羽在山西的传人以口授身传技艺见长,善技者不断涌现,在国内享有盛名。民国十七年(1938),两次在南京举行国考打擂,山西代表队16人中即有李连成、韩荣华、张万荣、王鸿、张安泰、李培昌、白三货、郭凤山等15人是形意拳名手。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入侵中华国土,形意拳术几乎被扼杀。许多青年拳师奋起抗日,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仅山西即有陈晓峰、胡殿基(化名杜子和)、史克让等多名担任要职的形意拳新秀为抗日战争英勇献出了生命。老年拳师则不顾安危,冒死犯难传拳授艺,秘密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形意拳人才。

  五十年代以后,形意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四十多年来,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查找历史文献,走访形意前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事求是地在研究形意拳历史源源流,挖掘整理形(心)意拳文献,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以及澄清某些历史讹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的已取得重大重大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进步,许多人对形意拳术独特的健身功效和以“防御为能”为特色的拳技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习此拳者遍及各地,精斯术者与日俱增。他们将为更广泛地传播形意拳术,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社会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5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五行拳(基本单操五拳)

一、形意劈拳学

  劈拳者,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前四节三体重生万物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合为一气。故其形像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也。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德。按其五形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故先练劈拳,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之意,故于五形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中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合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即必病生,而拳必不通矣。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 

二、形意崩拳学

  崩拳者,属木,是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也。式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则为崩,所谓即崩拳似箭,属木者是也。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气伤。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其气不舒,则横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故学者,当细研究也。 

三、形意钻拳学

  钻拳者,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形,无微不至也。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闪。在腹内则属肾,在拳中即为钻。所谓钻拳似属水者也。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其拳不顺,真劲即不能长,而拙劲亦不能化矣。学者当知之。 

四、形意炮拳学

  炮拳者,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弹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在腹内属心,在拳中即为炮。所谓炮拳似火是也。其气和则心中虚灵,其气乖则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则身体舒畅,其拳谬则四体失和矣。学者务深究此拳也。

五、形意横拳学

  横拳者,属土,是一气之团聚也。在腹内则属脾,在拳中即为横。其形圆,是以性实,其气顺,则脾胃和缓。其气乖,则内气必努力矣。内中努则失中,失中则四体百骸无所措施,诸式无形矣。其气要圆,其劲要和,万物土中生,所谓横拳似弹属土是也。先哲云:“在理则为信,在人则为脾,在拳则为横。”

  人而无信,百事不成,人伤其脾,则五脏失调,横拳不和,百式无形。此言形虽殊,其理则一也。横拳者乃形意之要着也,学者不可不慎详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5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师的传说

车永宏字宜斋小名车二,山西太谷桃园堡人士自幼给财主家赶车的好把式,经常上太原县西山枣园头,南域等煤窑拉煤,有一日拉煤下的山来,看到迎面来了一批推煤的推车,堵住去路不让过去,推车的都是太原县当地的,他们仗着人多势重又是(地头蛇,便想刁难车二师傅,其中领头的一人叉腰怒目大声说道你这太谷家,为何赶大车走我们的小路,我们开此路是允许一个轮子走的,怎能让你两轮行呢?快给我们让开否则没你的好果子吃,车二师傅也不生气说我也一个轮子走就可以了吧,那人说可以,车二师傅便左手扬鞭右手掀起里车轮子驾的一声谣喊,便把一大车煤掀起一个轮子走了二三十步之多,看的一群推车汉目瞪口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自那以后车二师傅名声大振,见面礼让,后来传到李发春的耳朵里,便有了太原县李发春百里担煤投师学艺的故事。





传说李洛能一心要学得惊人武艺,便四方拜访名师,听的祁县小韩村戴龙邦生有二子武艺非凡,而戴家拳秘不外传几次拜访未果,便更名李老农在小韩村租地种菜,每天卖于戴家的菜蔬总不收钱,只求拜师习武,如此一年,此事传到郭老妇人耳里,(戴龙邦之妻戴二闾之母)老妇人乃明理之人,说那有白吃人莱之理,一天听的卖菜的声音便叫二闾出门付钱,二闾出得门来一看那卖莱后生膀宽体魁,虎背熊腰,生的英俊,叫卖菜的你过来,那李老农看的来人模样,于每日买菜的不同,需骨瘦如柴,却红光满面,目中透亮,走路塌拉的两只鞋片,心想我几次拜访不见,今天让他见见我的气力,便单手一拧将一推车菜平端起来,横街走过,放于来人面前,躬身问道要菜吗?二闾看的真切,便从身上虎口内叉出一叠铜钱说道:通年吃你的菜总不收钱,今天我亲自出来,没多有少你必须拿些才是道理,否则永不许来我门前卖菜,更不必谈学武一事,老农无耐只得伸手拿钱,那里拿得出手,无论怎样两手搬指,拽扣硬拉只是拿不出钱来,二闾一笑说就这点力气,你用襻勾(推车的架把带)拉吧,老农襻勾钩钱反肩背拉,襻勾拉直还是拉它不出,再看来人脚下己是足踏深坑两个,大惊失色,返身叩头口称师傅便拜倒在地,二闾将钱一放说你起来将钱拿起吧,老农地上一看那里还有的钱全是一些铜粉漠子,好大功力脱口而出,至此二闾领的老农见过老妇人,老人见李洛能至诚习武之心难得,便让二闾破禁教拳。洛能边种莱边习武如此一年多,一日老妇人过寿,亲朋好友武林同仁,拜寿练武好不热闹,老人高兴便将李洛能也叫过来练练,李老农礼毕, 练的半趟连环拳,虽然练的干脆利爽,却是有去无回未收原地,老人看不明白,叫过问时?李说一年多就学得此拳法,老妇人生气叫过二闾大骂了一通,拍腿说到太成问题,顾负习者一片苦心,以后不用你教了,接着叫过她的侄子郭维汉让他传授李老农武艺,郭师爱才毫不保留地尽数传授于洛农,这便是李老农戴家学艺的经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5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

郭云深的半步崩拳
形意名家郭云深老先生,号峪生,河北省深县西马庄人。因其为祖国的武术事业作出过较大贡献,故深受中华武林的景仰和怀念,他半步崩拳的绝技更是为人传育。
  所谓半步崩拳就是前足踩进一步,后足蹬地跟至前足以后,手则随之如离弦箭般冲向前下方。若以形式而论,真是最简单的动作,但郭老一生半步崩拳的拳学实践,却说明最简单的动作,含有丰富的拳理和深奥的哲理。
    郭老自幼嗜武如命,起初虽遍投武师,但所学皆花招虚套,演练时美观大方,一经遇敌即一角即溃。后闻本县神拳李能然之名,遂以至诚之心拜于门下,精习内家拳法。
郭老练功,心诚志坚,艰苦备尝,行走坐卧无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各会友时,郭老恭谨会考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与友长谈时,郭教师则站定三体式(形意拳桩功),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先生常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老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老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之所得,郭老更寒暑不蝗,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后因除霸为当时万恶社会所不容,将他投入大狱。但死期迟迟,郭老在牢房仍习武不辍。因带腿镣,只能进半步,跟半步,故郭老的半步崩拳来之不易。郭老的凛然正气和高超绝技使知县钱某大为惊叹,便偕同唐知府为之周旋,才得以将死刑改为长期监禁(无期徒刑)郭老日间在狱中苦练崩拳,深夜便被钱知县放出教其子钱研堂拳术。甚至光绪娶亲大赦天下,郭老方获自由虽经多年磨劫,但他的半步崩拳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郭老老挟此崩拳与武林各派名师较艺无不得心应手,尤以三胜焦洛夫为美谈。
焦洛夫,正定府北高营人,人称“鬼八卦”,拳法精厅,器械独到,尤以大枪为最,曾胜过刘德宽等名师。但与郭老较技却败在崩拳之下。焦洛夫一经败在郭老崩拳之下便杜门不出,苦练三年格法。“格”就是双臂轮番下砸,其意欲用此格法破郭老崩拳。待练至能将鸡蛋般粗的蜡杆轻易砸断时,又约郭老比武。
二次比武,郭老还是用崩拳进攻,焦急用臂来格,谁知崩拳落在焦之臂上,根本格不住,又被打出丈外。焦苦思多时,终得一招,第二天又约郭老试艺。郭 老甚是奇怪,便倍加警觉地应战。第三次比武,当郭老右手崩拳出击时,焦又用右臂来迎,却不往上下砸,而往上挑。郭老一惊,急抽右手,左手崩拳早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中焦之前胸。焦便跃出倒地。郭 老急上前扶,焦连声赞叹:“好崩拳!好崩拳!”说罢当众挽起右袖对郭老及众人说出了第三次试艺欲用之绝招。原来他在右臂上绑了块刃朝上的拐镰,本想待郭老崩拳来时往上猛挑以断郭老之臂膊。谁知郭老反应神速,见其上挑,本能地抽回右臂,待焦挑空臂下落的瞬间,早用左手崩拳凑功。从此,郭老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两岸的事迹和刻苦练功的精神流传开来,深深激励教育着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7:08 AM , Processed in 0.08598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