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至诚恭敬感恩黄念祖大居士慈悲开示~'~《淨修捷要報恩談》暨世尊49年說法释疑解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16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2016 12:48 AM 编辑

「微妙難思」,這個事情是非常「微妙」的,妙到了更加深入、更加細緻。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這個顯微鏡,它太小了,你看不見,它很微呀,然而它這個裡頭還是許多的事情啊。拿這個來形容這個妙,這個妙不是你很粗、你能發覺的,你要藉助儀器才能知道啊。

所以這樣的「始覺合本,託彼依正,顯我自心」,這一切都是「微妙」。

「難思」,是「難思之法」,不是我們很簡單的用我們現在這個頭腦去思考能把它想通啊。

那現在我們要求什麼呢?我們先要求能夠理解是更好,首先去仰信。

因為剛才說的,有的是哪部經裡頭的話;哪部經的話,都是佛所說的嘛。我們這塊兒是佛所說的,我們就應當知道它必然是正確的。

但現在有的我已經接受了,有的還不能接受。但是我可以讓大家放心,今天不能接受不要緊,你只要老念老念,你都會一天比一天明白的。自然自然就會,不要一定要請人家講,你只要老反覆的看來看去,或是念來念去,你就變了。所以這是佛恩哪,這是佛法的殊勝就在此。

「絕待圓融」啊,這一切是沒有對待的;一有對待就是二啊,就是矛盾哪,就是我們世間了。這是離開對待了,不是對待的法。所以沒有對待法,你還比較什麼?本來是絕待的,是圓融的,是彼此沒有妨礙的。


對於圓融和不圓融,我們可以做一個比方嘛,水你可以往什麼樣的容器倒進去,它都是恰當的,都很合適。

同樣的水,電冰箱裡頭凍成一塊冰,你這塊冰你擱在什麼容器裡頭它都不合適,有的擱不進去,有的擱得進去也不恰好。那麼這個水它就是圓融啊,這個冰它就不圓融啊。

那麼這個冰和水的差別在哪兒啊?它就是多一點寒氣,它凝結了,去掉了這個使它凝結的這點兒寒,它就是水了。所以這就是這樣。這一些是絕待的圓融。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6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12-2016 01:04 AM 编辑

第十五拜

「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熱,且可福慧增長,臨命終時,聖眾現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華開得見,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第十五條,「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這個名號是萬德所莊嚴的,所以稱為「萬德洪名」啊。

名具萬德,這個名字裡頭就具有了萬德。名字也可以召喚萬德,所以名具萬德,名召萬德。你叫誰的名字嘛,叫誰就誰來嘛。

這個名字是萬德所成的,包括萬德,所以叫這個名字,你就把萬德都叫來了。所以就是說,你念佛就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己的功德,這是蕅益大師的話,這話好啊!

你念佛的時候兒,這一句佛號,也是蕅益大師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呀,全給我們了。

這就「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你念這一句話,就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全變成你自己的功德了,所以這一句功效有這麼大呀!能滅眾罪,各種罪都可以消滅呀。

「果能一向專念」,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一向專念」這裡頭提出來了,這「一向專念」是個重要的、修持的關鍵。

一個是《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不管你是上輩、中輩、下輩,共同的都需要的一個條件,是什麼呢?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一向」,就是我一向就是如此,一貫的;「專念」,是專一的念,不是什麼都念,不是很雜呀。或者我雖然念的是佛號,可是心裡總不安,總是想將來我有機會學點別的我才滿意呀,這都不夠專哪,(要)真正是「專念」。

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它不問你是不是達到「一心」了,這個就跟《阿彌陀經》不同在這兒。

《阿彌陀經》是打一個突擊,剋期取證,規定一個時期之內,專心的修,修到如果能夠達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這樣兒,最後一定能往生,這是一個解釋。

那麼,再進一步就是比這個還可以放鬆一點,就是「一向」、「一心不亂,專持名號」十八,不需要達到「事一心、理一心」;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你當然是好啊,那就可以你生到了方便有餘土啊,可以生到實報莊嚴土啊。

不過咱們一般的都是到凡聖同居土,那不需要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你只要一心不亂的,不是想這想那的,很亂七八糟的這麼念,是一心不亂的,清清淨淨的、一心一意的在這兒念。所以玄奘翻譯的就是「繫念名號」,心就在這兒,就這麼念這個名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017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1-2017 01:03 AM 编辑

所以《無量壽經》也是「一向專念」,就是一貫的,就是專念哪。也就是說,你不問自己能否達到一心不亂,還是達不到,都可以往生十九。

因為我們只要求能生到凡聖同居土,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你能夠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

所以(對於)往生有很多人誤解了,以為念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這個是一個理解不深。

所以夏老師說:「念不到一心不亂,一樣可以往生;不一向專念,他不能往生啊。」就大體的、一般的情況(來)說就是這樣,因為你必須要一定的修持嘛,一定的念哪,結這個淨緣。

而且這個念不光是臨終佛來接引,「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我這個心中的污垢啊、障礙啊都可以消除啊。

「不但道心純熟」,不僅僅是我這個道心的純熟。為什麼要教「一向專念」?就是因為你要消除這一切障礙嘛。

你在要往生之前,你這個路上到處都是路障,給你安排了很多路障,你走不過去啊!安排了過去那個堵塞那個坦克車,安排了種種路障,它也開不進來了,軍車啊!所以要把它(消除),(有)障礙呀。

你多念就消除障礙;那不但是消除障礙,而且可以使你的道心純熟,你向道之心才純熟嘛。

我們修持就只是兩件事情,兩件事情其實說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處熟,熟處生」。我們一個生的地方,一個熟的地方。

我們熟是什麼呀?貪瞋痴哪,為我打算哪,這一些熟極了。打妄想啊,從來沒有說我現在要整頓安排一點時間我來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那個貪心、瞋心、痴心你壓還壓不住,那熟極了!

這種向道的心,我要來念佛,我要來做功德,來助人,利他,這些心是生,沒有那些各種貪欲呀、那個心那麼熟,自然而然哪;而那個心那麼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連命都可以不管哪。

所以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修行就是要轉變,把這個生處變熟,熟處變生。要把我們這個道心哪、菩提心哪,這些種種啊,慈悲心哪,要念佛呀、要持戒呀,變成很熟啊。

而這些個世間,這些功名富貴、妻兒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東西,我們要變成生疏。這是一個轉換哪!

所以就是說,你要欣仰極樂世界呀,要去修道啊;厭離這個娑婆,對於娑婆世界這一些東西,不是我喜歡的嘛,這也就是熟處變生啊,不然這正是我所貪戀的。
所以念佛可以使得你道心純熟,生的地方變熟了,而且可以你的福和慧都增長了。


我們這個福還不僅僅說的世間的這些享受,出世間也要福。

出世間福很重要,你要想親近善知識,你有這個機緣。有的是你沒有這個福報,今天有道場,就是參加不了;參加了之後你生病,別人都在那兒很好的聽,你在那兒牙疼,許多障礙啊。

曾經王上師在這兒的時候,對門住的那個姓郝,這個郝居士人好極了;他(郝居士)後來就有了經驗了,他有一次介紹人來見王上師二十,怎麼也不成,總是說好了,到時候不行。

後來他總結了經臉,他要介紹一個人,他先替這個人念多少多少遍的「金剛薩埵百字明」,消除障礙;這麼做了之後,是成功了,到時候他可以來。(編者按:上文中念公所講的王上師,就是王家齊上師。)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017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1-2017 12:52 AM 编辑

這個「障」字很厲害,大家有的時候是怕受罪,怕什麼的,有的時候它不一定只是罪,它是增加障。增加這個障也是不得了,你不修持還好,一修持到處是干擾,阻止你修持。

你剛剛說,我這個裡頭要多念一點,偏偏單位上馬上給你下達一個任務,叫你趕個什麼東西,你計劃落空了,這都是障礙。

你要是很好的用功,有福報,出世間福,所以你所需要的書就能得到,你要請的佛像就能請得到,好多很好的、種種的,大家都是遇見善知識、都能遇見善友,獲得親眷的菩提眷屬,這都是福報啊。

你這一個人念佛,全家給你反對,你這個就是障礙。這種情形很多,丈夫生氣把她佛像扔出來,丟到好遠去,是不是啊,要打架打不贏啊。

所以菩提眷屬,大家都知道是很可貴的事情,這都屬於福。

出世間福也要啊,慧更重要了嘛。我們這裡說關鍵是慧,你要恢復你的法身,得到解脫你這個煩惱,都是要靠般若啊。

你老念佛,你福慧自然可以增長啊。更重要的是臨命終時,所以這個「一向專念」意思就是你「信願持名」。

在前頭信哪、願哪都提過了,實際上已經,暗攝在裡頭了。你只要能一向專念的人,他也就從信願出發的嘛。

這樣在他臨命終的時候,這個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啊。尤其是在臨終的時候,不是(平常)念佛的時候。這個時候四大分離,非常痛苦;心也是、心力極微弱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是能念哪,不是你平常鍛煉的成了如此。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要鍛煉到這一步,那就不是易行道了!

是你能夠達到這個佛來接引的條件!佛來接引,也就是我常常說:現在,比方說一般是五百分考取這些大學,我這個學校二百分就考取,這個可以;你如果零分就考取,這個不可能。

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就是二百分能考取,而取了之後,沒有降級,沒有留班,各個是愛因斯坦的水平的畢業生,都要成佛嘛,是這麼一個特殊的學校。

但是你這二百分還是得要的嘛,所以你要達到佛這個願力,來接引你呀,就是說你果然是信哪、願哪,願意往生。

你在願裡頭,你願意來,而且你還是在念佛,一向是如此。一向是如此,所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佛就和許多大菩薩和許多聖眾和你有緣的,所以很多人這都證明了,很多人在往生的時候看見自己家裡頭過去已經死過的人跟著佛一塊兒來接了,大家來迎接,現在臨終人的面前。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7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1-2017 10:22 AM 编辑

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哪!所以《阿彌陀經》兩種譯本,一種是鳩摩羅什的,一種是玄奘的。

這兩句話是在玄奘法師的譯本裡頭,在臨終的時候兒,所以玄奘法師為什麼他要再翻譯一遍哪?都是有原因,這種大德時間都是寶貴的。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本,大家都願意念,念秦譯本。玄奘大師,大家知道他翻譯得準確、翻譯得好,也沒有誰肯念,它就是繞口啊。

但是他還是要翻哪,重要的就是加上了「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佛的慈悲力來庇護你、來加持你,「令心不亂」。

這個「令」字的分量很重,叫你的心,叫這個臨終人的心,是叫它不亂,命令它不亂;這個令它不一定是命令,就是使得它。

還有的經上說,佛在這時候入一個特殊的三昧,而且讓這個亡者也入另一種三昧。這個亡者這個時候於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了。

所以這個是靠什麼?靠「他力」。往生法門、淨土法門是「他力門」哪。要說你不相信他力,只相信自力,這個就不夠啊。

他力是彌陀的願力呀,彌陀稱為「大願之王」啊、「佛中之王」啊,他這個願力特別殊勝。


你只要有一定的這種「信願持名」,願意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些條件符合了,在你這個最後的時候,佛就現在你前,大眾現在你前,以佛的力量。

這個說得簡單一點,別的經上是說,佛,《大經解》上都有,佛以這種三昧的力量,使得你也入三昧,這時候自然正念分明,能跟著念,隨著佛往生了。是接引往生,所以阿彌陀佛稱為接引佛。

我們修行者需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得到的果實就是「蒙佛接引」。

「蒙佛接引而得往生」,靠佛力。所以接引佛,是一個手捧著蓮花,一個手是這麼垂著的。而這個蓮花就是你這個亡者所要坐的蓮花,給你送來了。這個手就是接引的,表示接你,佛的威力加被使你能去。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7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1-2017 12:58 PM 编辑

「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華開得見阿彌陀佛」。所以一到極樂世界就不是父母所生之身了,就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自然變化出來,就不是我們這種血肉的身體了,所以叫蓮花化生。就是一生之後,大家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這個就是說明,上面談了很多很多道理,這就是具體的地方了。這一切都不二。阿彌陀佛,也確實大家都共同見到了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陀佛。


我們開始念佛就是開始的覺悟,這個覺悟與本覺相合,就直趨究竟。具體那就需要你「一向專念」,在臨終就得到接引哪、往生啊。

所以一個教,它一方面要跟你說明,這是必然有一個道理在嘛,至理存焉嘛,這是符合真理的,你能夠接受。不是像烏煙瘴氣的動物,它是最高的、最奧妙的、最清楚的、最正確的嘛。

但是還不光是它正確就好,你還要能做得到啊。要做得到,得怎麼做啊?所以它這個很全,這是做得到的嘛,你「一向專念」。

我下定決心,從現在起,我就(是)供(的)佛像也請來了。開始很好,我就供上佛。供上佛,我就從很小的一個定課開始,我天天就念。

他們這個小孩兒都在念,有的在中學時代,他現在上大學了,這是一個。他中學時代轉換,一天他就是念到八萬,念下來了。念後來就轉變了,現在功課很順。

所以大家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將來就是一個佛化的家庭,菩提眷屬,大家一致。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2-2017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2-2017 12:55 AM 编辑

第十六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這裡講到極樂世界的自然境界。「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這個風是德風啊,清淨啊、很溫和、很舒適。華雨,它沒有下雨呀,它只是風吹,吹到天上落華(花)。華很多,華辮兒一瓣兒、一瓣兒下來跟下雨一樣。

華落在地下呀,隨著顏色不同,紅的跟紅的華瓣兒放在一塊兒,黃的跟黃的在一塊兒,自然在地上就成了圖案,很美麗的地毯一樣。

你要踩上去,腳踩下去深四指,因為它是軟的。你踩到哪個地方,這個華瓣兒下陷四指,這些軟的東西踩下去,你起來它又是平的了。

這個德稱為華雨,華下雨。它是一天幾次,滿地都是華瓣兒,而且華不是亂雜無章,東一堆西一堆呀;是各種,顏色組成了很美麗的圖案,都是華所成的。

空氣裡頭,空間都是微妙的香。因為它這個世界一切東西都是各種寶所成功的,也是各種最上的香所成功的,因此它一切的萬物都在放香。這個香有種種好的功德,能夠讓你增益種種善根。


這個香也普薰一切世界,極樂世界的香。所以有些人在修法中聞到特殊的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極樂世界的香,你現在心裡清淨你聞到了;再有,有這個空行母來了,天人來了,你這裡也會香,就是這個香啊,花香啊。

「天樂」,極樂世界到處都是,風吹的,樹上都是有鈴鐺,都會響,自然而然就奏樂。所以樹、網子,樹上都有寶網,屋子椅角上都有種種的懸的鈴,叮鈴叮鈴,自然就是奏樂啊,到處是妙樂,天中很多演奏許多音樂呀。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7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2-2017 12:23 AM 编辑

「泉池」,泉水的池,流泉的池子到處都是。上面都是蓮華,各種啊,白色白光,黃色黃光……所以《無量壽經》說,「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隨著風都散布這個香氣呀;沿著河流的水,流水,流的是什麼呀?流的也是香啊,也都在放香啊。而且這個水妙就妙在這兒呀。

敦煌有一張畫,畫的極樂世界的游泳池,多少頭上有圓光的菩薩在池裡頭游泳。岸上坐著很多就是游泳池畔在看游泳的,都是穿菩薩衣,頭上有圓光的。

它(極樂世界)也是一樣嘛,你可以游泳啊、可以歌舞啊,都有嘛,那是清淨,快樂。

而且它這個泉池就是不可思議呀!大家都在一個池子裡頭,可以隨各人各人的意思。有的人你喜歡這水只到你腳面前,淺一點,對於你說就只到腳面;有的人希望深一些;有的人希望淋浴,從上往下灌,各種、各種,都是一個池子,隨一切眾生的心,所以這就微妙不可思議了。

這是什麼水能如此的聰明啊!所以處處都是阿彌陀佛的心嘛,不然他怎麼能知道所有的人你在想念什麼,而且馬上就適應你,處處是如此。

水出現,演說種種的法,顯的、密的。有的聽的灌項受位的,有的聽種種的各種聲音。各種聲音是你想聽什麼聽到什麼嘛;你不想聽,它不是變成噪聲?

我這個隔壁過去有人放大喇叭,這兒住著一個姓吳的就跟他說:「你這個噪聲干擾我。」(隔壁放大喇叭的)他說:「我放的是音樂。」(吳姓鄰居說)「不管你音樂不音樂,我不想聽的時候,你來叫我聽到就是噪聲。」是對的嘛!他不想聽你放得這麼大,你說音樂也不行嘛。

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兒,你想聽就聽到;換句話,你想聲音大就聲音大;你不想聽,「有」都沒有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所聽到你馬上相應。

所以幹什麼,你就在那兒游泳、洗澡,都是在進步啊。所以(這)就是說泉池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3-2017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3-2017 12:47 AM 编辑

「林樹」,所謂七寶樹,不是故宮裡看見的,這樣兒一個寶、那樣兒一個寶、金子什麼什麼合成一個樹。那個樹送給我都不要,還不如我這樣兒的。

它是美得沒法兒說了,只能拿什麼珊瑚、瑪瑙,就說(七寶樹)它又光明、又清淨,顏色又好看,像世間的什麼什麼寶,不是真的那種很機械那種寶來湊成這樣兒一個盆景。那個盆景呆板的,那就是有錢人的、俗人的一種愚蠢的享樂,不是這樣兒。

它是黃金為地,那也討厭極了,金子又冷。它不是,它是柔軟的,那個地踩上去,就是金子,「黃金為地」,「其觸柔軟」嘛。不是我們世間的金,這個世間金有什麼好處,它光色不會受一切的腐蝕。

鐵就要長鏽,鐵長了鏽多難看哪!鐵鏽難看極了,腐蝕。但金子從來不長鏽,永遠光色,而且一般都是金色光明。

所以用黃金來告訴你,你可以懂得,並不是真的又冷又硬那個黃金在那兒構成一個地面哪。總之都是非常微妙。

七寶樹,「寶網」,樹上、房子上都有七寶,種種寶、種種鈴、種種樂器組成的網子,在那兒蓋在上面。種種的摩尼寶,種種東西發光。
它發光,它散香,出音樂,這一切都是如此。


「靈禽」,鸚鵡、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等的。

這個色、光、聲、香,種種都有種種的顏色。種種顏色中又出現種種的光,種種光中又出種種的顏色,互相交換變化。

這個剛才說了香、說了聲、處處風吹,什麼什麼都發出了微妙的音聲。這個色光聲香是「遍滿佛土」,到處都是一樣的。

「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極樂世界是成就了這樣的功德莊嚴。


這樣的功德莊嚴做什麼呢?「增益有情,殊勝善根」,落實在這一句呀。這一切一切都為了來增益,「增」是增長,「益」是饒益,讓有情眾生殊勝的善根得到了增長啊。

「大願大力」這是大願之王;大願而且形成了力量啊,成了願力呀,所以是大力,所以能夠成就如是不可思議的莊嚴哪,「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念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隨文入觀,就想到極樂世界的情景,色光聲香,種種花,種種一切一切的殊勝。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17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1-3-2017 01:17 AM 编辑

第十七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寶樹行間,運華池內,寶樓閣中,發菩提心,念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轉,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諸上善人,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剛才說了黃金為地。剛才已經說了這是一個譬喻呀,世間上只有黃金可以拿來做譬喻,我們還可以稍微知道極樂世界的地是如何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乾淨、如何的整齊。

「寶樹行間」,它是七寶的樹,都很整齊,不是雜亂無章,一行一行都對正、排得很整齊。

這個樹是七寶為樹,七寶是作為形容詞,不是那個很機械的,把那些寶(比如)長得那樣兒的葉子,那樣兒的果子,種種都是超乎世間的

寶樹行間,在黃金地的上面,寶樹的一行一行裡頭,在「蓮花池內,寶樓閣中」,這都是講了四個地方:在地上經行的,走著念佛的,坐著打坐的;有在「寶樹行間」,在樹的行裡頭,在裡頭圍著這些樹中間兒穿行的、經行的;在蓮花池內,有的在那兒沐浴、有的在那兒靜坐,在蓮花裡頭,在池內嘛;寶樓閣中,宮殿樓閣,七寶的樓閣之中,就有許多是「發菩提心,念佛往生」的人。

這些(人)發了菩提心又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前頭出來了,這後頭也有一向專念,在這地方兒湊齊了,所以「一向專念」就兩次提出。

在這些地方兒,在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內、寶樓閣中,都有發菩提心念佛得往生的人在那裡,在那裡是「住正定聚」。

這個「定聚」,這是一個名詞,就(有)三種:一種是正、定聚,一種是邪定聚,一種是不定聚。「聚」就是聚合,也就是類。

我們把這個話分為三類,一個是正定類,一個是邪定類,一個是不定類。這個分類有好幾種分法兒,是不同的。這塊兒所介紹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對於我們來說也就夠了。

我們所謂「正定」就是一定可以證、一定可以悟的,這是屬於正定聚,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

邪定聚,相反的,必定不證悟的,這闡提呀。闡提他不但不信,他還在毀謗,那在目前就確實他沒有這個可能性啊,這稱為邪定聚。不定聚是介乎兩者之間。

住正定聚,還沒有成功,決定會成功的,就住「正定聚」。那麼大家真正發了菩提心,發願往生,那不僅僅是到了極樂世界住正定聚,在這個世界已經是正定聚呀。

所以這一點求生淨土,發大心、發大願的殊勝是不可思議的,已經在正定聚裡頭了。

所以《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舞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不退轉,他就是決定可以成功了嘛,所以這都是不可思議之處啊。

「永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個都是永遠不退轉了,所以這個就是往生的特殊的含義。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7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3-2017 01:39 AM 编辑

前頭已經說了一個壽命無量,佛壽命無量,往生的一切人的壽命無量,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什麼叫做再死了。這塊兒又加上一個「永不退轉」。

不退轉有三個不退呀:一個是位不退,地位不退了;一個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一個是念不退,我的起心動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這後頭的高啊。

「位不退」,到了極樂世界就位不退了,再不會變成凡夫了。在極樂世界的人不會再變成凡夫了,他再來,極樂世界再來人啊,現在就得說「呼圖克圖」了,再來人哪,不是凡夫啊,所以稱為活佛嘛,呼圖克圖乘願再來。


現在這些呼圖克圖假冒的,真的還是很可貴的。你要是到了極樂世界也再來,那也就相當於呼圖克圖嘛,是吧,不會再墮為凡夫啊,他位不退了。

「行不退」,都是發大乘心,一律都是要成佛的,你不會再退為阿羅漢道。只求證阿羅漢,沒有這個因哪,也沒有這個緣哪,都是以成佛為因、成佛為緣。


行,你的所行不會再退到二乘,只想修證到阿羅漢就為止,我自覺就算了,這些眾生難度。

諾那祖師在母親肚子(裡)就哭,後來人家問諾那祖師:「呼圖克圖你在佛(母親)的肚子裡頭哭什麼?」「我哭眾生難度啊!」確實是難度啊。

有的人就退心,這麼難度,我算了吧!像舍利弗,他說算了吧!有人跟他要眼睛,他就布施。布施之後,那人拿到之後(說):你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說,我要眼睛,我是(要)左眼,你挖給我右眼有什麼用啊?


舍利弗本想,我有兩個眼睛,犧牲一個嘛,他就可以活命,我還可以看東西嘛,沒想到他說「錯了」。

後來一想,救人救到底吧,把這(左)眼晴挖了給他。把這眼睛挖了給他,拿給那人一聞:你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藥。往地上一扔,拿腳一踩,把他眼睛踩掉了。

他說,這個我不行了,度眾生我這不行。結果就退心了嘛。退心了(之後),塵點劫都是聲聞,再發大乘心已經發不起來了,再到釋迦牟尼佛那才發大乘心呢。所以退(了)很難(再進)嘛。

你看他到了這個程度,挖兩隻眼睛還退了,這就很了不起了,挖一隻眼晴都了不起,還肯挖兩隻眼睛,還退。極樂世界就永遠不會退呀。

「念不退」更高了,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跟佛的智慧相契,那起心動念就無有不合般若的時候兒了。


所以到了極樂世界能到這樣兒的境界呀,所以都是不退轉。又長壽無量,焉得不成佛,不成佛成什麼?是不是?老前進,壽命無量,怎麼著有一天你成功了嘛,一切功德圓滿了。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4-2017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4-2017 01:18 AM 编辑

在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蓮花上頭,寶樓閣裡面,都是這些人。住於正定聚,永不退轉的,這些人「容色微妙」啊,「容」是容顏,「色」是色相,是微妙,極其莊嚴。「超世稀有」,超過世間的,是極其稀有啊。

「咸同一類」,大伙兒都是一致的,不是咱們這個世界,有這個皮膚、那個皮膚,這個種族、那個種族,互相歧視,要互相殘殺,互相在鬥爭,互相壓榨這樣子。他是沒有差別相,平等啊。

「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則才前頭一段說過,蓮花中化生嘛。「清虛之身」,身體雖然是有,只是一個形色,它並不是有血有肉啊,像我們這樣啊。

他吃飯也是以意為食,凡聖同居土還有吃飯的習慣,到了吃飯的時候東西擺到這兒,他一看,一看就夠了,所以他也不用大小便。想吃什麼東西都來了。吃完了之後,所有吃的東西也不要洗盤子、洗碗,也不要有人給你管,自然就沒了。

他還有這個習氣,到時候兒還想吃一吃。所以這個習氣很厲害啊,只有到佛才把習氣能去得淨。

所以有些大德還有些毛病、習氣,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看他的主流;有些屬於習氣,連阿羅漢都有習氣。

一個阿羅漢,那個恆河的女神跑到釋迦牟尼佛那兒去告狀說:你這個弟子老罵我,他走過恆河,就管我叫恆河小丫頭兒。這恆河神大概是個女的,她說:他輕慢我。

佛就說,這樣讓他給妳道歉。(佛)就叫他說:人家不願意,他說你應當賠禮吧!他就過去給人賠禮說:恆河小丫頭兒,我對妳不敬。

釋迦牟尼佛說:妳看見沒有?他給妳道歉,他還管妳叫恆河小丫頭兒。他並不是看不起妳,這是他的習氣,他就是如此,成了習慣了。所以這個習氣也是如此嘛!

這個「清虛之身」,沒有這個,但是他有習氣,還想吃吃東西。

「無極之體」,我們所謂有極,他雖然有這個形相,他並沒有我們的物質這些東西這樣子。所謂是無限的一個形啊,所以他這個就很微妙。

這些個說法是《漢譯》,還是借用道教的一些說法,「清虛」呀、「無極」呀,利用這一些。就是說明他是變化而生,不同於從父母所生的這種血肉之體啊,所以這個是非常清淨。

「清虛」者就是沒有這些個實質的東西,「無極」者就沒有這些個固定的結構上的一些條件,都沒有啊。

這些「諸上善人」,就懂了,我這一禮禮的是誰呀?到了這兒才把這個對象指出來,我所禮拜是這些諸上善人。

這些諸上善人在什麼地方?這些「諸上善人」就在極樂世界的寶樹行間哪,黃金地上啊,蓮花池裡頭啊,寶樓閣中啊。這些諸上善人都是因為發菩提心念佛又得到往生的,他們現在住於正定之聚,不會退轉了。
容色也微妙啊,也沒有差別呀,「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呀。這一切善人我才頂禮呀,這一拜就拜這些人。

這些人是怎麼到往極樂世界?再重複一句,這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這一些人「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前頭不是有發菩提心了嗎?這兒再著重一句,都是由於一向在專念阿彌陀佛,我(在)這兒頂禮。頂禮他們這個功德,這表示自己應當學習啊。

下面,以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其中多有阿鞞跋致,下面就要頂禮這些阿鞞跋致。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4-2017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4-2017 12:07 AM 编辑


第十八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菩提樹下,寶欄楯邊,聞妙法音,獲無生忍,受用種種大乘法樂,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隨意所須,應念現前,一生補處,諸大菩薩,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菩提樹下,寶欄楯邊」。在菩提樹,極樂世界最高的樹叫菩提樹。那個廣大、高大極了,功德也大極了。

這個樹你見色聞聲,看見了樹,看見樹的影子,聽見了它的聲音,你去觀想這個樹,都得不可思議功德。可以得三種忍,甚至可以得到無生法忍哪,所以這個樹是極端的殊勝啊。

所以我們密宗很多觀想,歸依境啊,觀想很多壇城啊,在菩提樹的下面。你念著、想著這個樹,就得到無邊的功德。

在菩提樹底下,在寶欄杆的邊邊兒上,聞了妙法,證到了無生法忍哪。證到無生法忍,那就地上的菩薩了。

「證無生忍」,真正證無生法忍是八地的菩薩,再上就是九地、十地,十一地是等覺菩薩,十二地就是佛了。再說特殊一點,十二地是妙覺,再佛,再高是十三地。所以到了八地就很高很高了,離佛就差一點點了,並肩了。

徹證無生法忍的是八地的菩薩,但是初地菩薩就可以證。所以初地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所證的深度不一樣,但是都可以開始證。到八地真正證了無生法忍,證了無生之法。

所以大家唱這個讚,「花開見佛悟無生」啊,到了極樂世界花開了就見佛,見佛就聞佛說法,聞到法音自個兒就開悟了,證無生法忍了。

證了無生法忍不是個普通的事啊,你馬上是地上的菩薩啊,那還得了!所以這是非常頓的法呀。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5-2017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5-2017 12:57 AM 编辑

「受用種種大乘法樂」,地上菩薩的法樂,咱們是無法子想得到的。

「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隨意所須,應念現前」,他這個福慧,有福有慧,佛就是功德智慧、福報、福慧都圓滿了。福也圓滿,慧也圓滿,福慧,威德。這一些一生補處啊,就不是八地菩薩了,那就是等(於)彌勒。

釋迦牟尼佛這個法都完了之後,再到下面一個新的劫,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彌勒菩薩來了,他成佛了。

他是一生補處,現在已經在兜率在等了,將來他也是捨兜率,降王宮,然後出家、得道、成佛、轉法輪,最後般涅槃,所以一生補處。

這些「一生補處」的菩薩,所以他的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這一切隨意所須,應念現前哪,心裡想到哪裡,就心一動都現前哪。這是一生補處啊,如彌勒一樣,這樣兒的大菩薩。


現在雖然是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補佛位了。等於說你已經當選了總統,還沒就職。選舉的結果,你已經當選了,但還要到那個時候前任總統才滿,才把職位交給你。

實際上,下一屆的總統不是別人,就決定是你了,這已經定下來了。所以下一屆的佛就是彌勒了,但他還沒有就職,就是這樣,這要等一等,這是「一生補處」。

這一生補處,是怎麼成為一生補處啊?「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呀。所以十地菩薩都不離念佛,這一生補處菩薩也由於念佛啊,念阿彌陀佛啊。


所以我們不能把念佛看得是很淺哪,所以這一種概念我們必須要把它端正過來。這一切,連一生補處的菩薩他之所以成為(一生補處)都是由於念(佛)哪。

底下我們都要講,文殊、普賢都在發願要往生淨土。文殊是大智慧,七佛之師,他也發願,還有誰的智慧能超過文殊啊?都在求生淨土啊。

而且是最下的下根也可以去呀,也就是說最嚴重的病人患了絕症,病入膏肓都可以治。最高的像文殊普賢這都不屈才呀,他們也要去。什麼能夠這麼廣泛哪?一切都不屈才,一切都可以救?這兩頭兒!

所以當老師的就是怕學生水平不齊。水平不齊,你講得低了,高的不愛聽;你講得高了,低的聽不懂。老師不怕別的,就怕學生水平不齊。極樂世界這個水平再不齊也到了極點了嘛,都能救度啊!不可思議呀!

所以我常說,這些功課,從幼稚園到研究院是一個課本兒啊。只有佛法可以,就一句阿彌陀佛,你真的這麼念下去。

這個就是禮拜剛才(講的)一生補處的菩薩。

(下面)這個在禮拜什麼?禮拜那個在方便(有餘)、(凡聖)同居土兩種。剛才那個都在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主要是實報莊嚴土,這一切。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7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7-2017 01:05 AM 编辑

第十九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道場、樓觀、講堂、精舍,諸往生者,方便同居。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或在虛空,或在平地,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菩薩聖眾,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拜三称1.jpg


這底下就是要來禮拜在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的這些聖眾。在極樂世界已生的這些聖眾,我們要觀想、要禮拜,尊敬啊。

他們都成功在我們之前,這是將來我們的同修啊。你去了之後,這不就是同修嗎?是不是啊?我們將來的同修,所以要結緣哪。

方便有餘土,是你在這一世已經斷了見思惑,或者到了極樂世界之後斷了見思惑,你生在方便有餘土。它是在凡聖同居土之上,又在實報莊嚴土之下。

實報莊嚴土是菩薩,菩薩要破塵沙惑,還要破無明。所以菩薩他在實報莊嚴土,也部分的可以證入到常寂光土,這是最高的啊,真正佛就在常寂光土。

所以四土,極樂世界分成四土,但四土也不是劃分得界限分明,也是融會、融合的,所以很特殊就在這兒。

方便有餘是斷了見惑、思惑。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叫做凡聖同居淨土;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在娑婆世界,我們這個土就是凡聖同居土。

咱們不都是凡嗎?咱們這兒有聖啊,就在五台山,文殊就在五台山哪。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人親見文殊,一個福建和尚。這兩個人說的就不會有錯,一個通願法師,通願法師在比丘尼,現在在國內是第一位了,很有道德,她那時在五台;再一位是圓徹法師,他是福建人,他們那一個福建的同鄉告訴他,他趕緊追那個和尚,他沒追著。


這個福建和尚,他到了五台之後,他很恭敬,三步一拜。現在像(他)這種的人就很少了,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總共)五個台吧,他走了一半的樣子,看一個地方,一個小門,山上那個洞洞門上,寫了一個「金剛洞」。

他說這個名字(很殊勝),就走進門一看,哦!裡面很大啊,有道場,很多大殿,還有藏經樓等等,很多很多出家人。兩種服裝,一種是和尚服裝,一種是喇嘛服裝。五台山是兩種,有和尚、有喇嘛。

那麼他就走進大殿,走進大殿很怪呀,這個大殿有一個台子,沒有供佛像;因為沒有佛像,他就沒有頂禮,空臺臺。但是他圍著那個台子轉了三個圈兒,這也是一種禮節。繞啊,繞這個三匝,也是個禮節,就沒有頂禮那麼恭教就是了。

他說怎麼上頭沒有佛像,很奇怪這個地方怎麼沒有佛像。他預備走出來到別處看看,看看那個藏經樓,看看別處。

當剛走到這個門口,剛要出去,後頭出來一個小沙彌喊他:什麼什麼法師。叫他。哎呦!(心想說:)他還叫我,他這個回頭一愣,這兒怎麼有人知道我呀?我一個人剛來。

他叫他,他說:我師父叫你。後來跟那小和尚走進去,就看見一個老頭,看見(後)他就很恭敬的頂禮。

頂了禮之後,老和尚就說呀,遠來不容易,給他一個座位。說把那個座位給他。他就跟老和尚說:你這個地方很好,我跟這兒掛單吧?(編者按:「跟這兒」是北京方言,就是「在這兒」的意思。)老和尚說:你的因緣,你還是得回去,我這兒不能留你。

他說:老法師呀,你這兒怎麼大殿上沒有佛呀?和尚就說:我這裡用不著啊。這是禪宗的話,用禪宗的話,「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

但是現在我們還是老老實實你把佛像拿去供。懂得禪宗的道理還是照樣供,這是最高明,連禪宗這也不著。聽了禪宗的話,我就不供了,那也還是粘住在那一邊。

後來和尚不留他嘛,他就請老法師開示。老法師就寫了幾句話給他,他記住了。繼續走,他沒有絲毫感覺有任何特別,他也沒有拜。他後來就是不行了,天黑了,不能下山,不行,危險了。

正好有一個西藏人就在那塊兒住,不是出家人,但是他就在那兒住。走到他那兒,那人就留他,說你不能走了,你走了之後很危險,你就在我這過夜吧!他就留下來。

留下來就招待他吃晚飯,兩個人就聊天。這個和尚就問他:你們這兒有多少和尚哪一共?全五台山哪?這五台山怎麼算也不到幾百人哪,他說,有人要供千僧齋,我們把所有的人都找來也湊不夠。

這和尚說:不對,不對!我知道一個地方,那兒一個地方就七、八百,你們還有其他地方,怎麼湊不出一千人?這個人說:我在五台山,我怎麼不知道啊?我當然清楚不夠,從來是不夠的。

兩人就爭起來。我親眼見(的)。你在什麼地方?我在什麼什麼地方,叫什麼什麼。那人說:沒有這個地方啊。說怎麼沒有?我查書給你看。

五台山導遊的、老的地圖,各個方面,沒有這個名稱,沒有個金剛洞。(說:)有幾百個和尚(在呢),那它怎麼會沒有呢?大家都愣住了,這怎麼回事兒?僵持不下。住在那兒的那個人忽然說了句:你恐怕是碰見文殊菩薩了吧!

這句話一說完,他本來是預備吃飯的,他「啪」一下子眼淚也下來了,飯他不吃了,坐不住了。他開頭兒再去拜,又從頭兒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那兒天都亮了,怎麼找也找不著了,找不著啊。

找不著以後他就來到廟裡頭,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福建同鄉,這個同鄉就告訴了圓徹法師,這話是圓徹法師也就在我這兒跟我說的。

他一看,他說你這個一定、一點不會錯,決定是文殊。因為寫的那四句話呀,它是可以橫看,可以直看。橫看是個表面的意思,直看又是個意思。直看就是說了文化大革命以後的事兒,也告訴他將來佛前要沒有燈啊,廟裡無有僧啊。

他(圓徹法師)接著就說,我去追這個人。他追沒追著,這個人已經下山了。這就是見到了文殊啊。現在還是這樣兒,文殊還是在那兒一接一送啊。去的人他都接,就是大家看了不認識。

這件事情和古代的那個事情都有很類似之處。所以這不就是聖人跟我們在一塊兒嗎?雁蕩、天目都是幾百阿羅漢哪,浙江的雁蕩和天目五百阿羅漢,這也是聖啊;還有不斷的有佛菩薩來化度,來這個世界,也是聖。

但是跟極樂世界不一樣,大家不容易見著,見著也不容易認,而且很少很少。就不像極樂世界和諸上善人、阿裨跋致到處都是,天天可以見面。這個是不同之處。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18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1-201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1-2018 12:17 AM 编辑

諸上善人共會,「凡聖同居」只是一個方面。本質就是他們是「凡聖同居淨」,是淨土;我們是「凡聖同居」,我們是穢土,污穢的「穢」,我們是「凡聖同居穢」。

所以我們這個往生是容易的,是從凡聖同居轉到凡聖同居,但是這就好像還是一層樓,不是變成方便有餘了。但是你是從凡聖同居的髒的這一頭兒換到了清淨的那一頭兒。

可是到了清淨那一頭兒,它那塊兒自動的變化和高級的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常寂光打成一片哪,跟這邊不一樣啊。


所以這個搬家就是容易了,你不需要把很多東西運上樓,一推一轉移就過去了。這個容易之處,是從凡聖同居穢土,(轉到)還是凡聖同居,(但)它是淨土。

那麼我們現在就是在頂禮什麼?頂禮極樂世界這個「道場」之中、「樓觀」之中,「觀」也是樓閣的意思,大的建築;「講堂、精舍」,這一切往生的人哪,在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或者喜歡說法,可以大家湊在一起,他說大家聽;或者喜歡聽法,正好大家湊在一塊兒;或現神足,他現種種神通啊。

「或在虛空,或在平地」。這個凡聖同居在平地的多呀,方便有餘都有種種神通,那他就是在虛空之中。

「隨意修習,無不圓滿」隨他自己意思,想怎麼修習都可以呀,沒有不圓滿的。

這些「菩薩聖眾」,所以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他沒有說別的聖眾,是菩薩聖眾啊。


凡是同居土的、凡是方便土的都是菩薩呀,不是人哪、不是阿羅漢哪,都是發大乘心的人哪,都是菩薩呀,這是菩薩聖眾啊。

但是他現在斷惑的水平只達到這樣兒的水平,所以就是說只能在方便、同居。「方便」是(方便)有餘,「同居」是凡聖同居,但是都應該稱為菩薩。這些菩薩都是因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普禮我們未來的同修啊。

《淨修捷要報恩談》PDF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8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念佛功夫為什麼不成就?(淨空老和尚開示)
「無著」,「無執著之念」,這句話很重要。對我們念佛來說,我們念佛功夫為什麼不成就?執著沒放下,執著要放下,念佛的功夫立刻就成就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想早一點往生,可以,求阿彌陀佛,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就帶你走了。這種人往生很多,《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想留就留,想去就去。
我們也有一個例子,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往生的例子。她的往生是做表演。劉素雲修念佛法門很有心得,常常想著,如果有個人給我們做個榜樣,做個示範,這多好,自在往生的例子。她跟她姐姐談,她姐姐很歡喜說,行,我來做榜樣。她怎麼做,沒人說,也沒人能看得出來。劉素雲告訴我,姐姐往生十一天前,十一天,她聽到一個聲音,很清楚聽到個聲音,一組阿拉伯字,前面是二O一二,一一二一一二,這麼一組阿拉伯字,也不知道什麼意思。二O一二是年,十一月是月,二十一,十一月二十一號,後頭一二是十二點鐘。
十一天以前聽到這個,果然這一天她姐姐往生。沒有生病,沒有任何不一樣的地方,好好的一個人,跟大家聊天,有說有笑,時間一到,告訴大家我要往生了,她就走了。真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什麼時候發心往生的?二十幾天以前,阿彌陀佛就讓她,幫助她,做出這個榜樣來給大家看。說走就走,真放下了,得大自在。證明劉素雲念佛求生淨土不是假的,是真的,她的緣還沒成熟,姐姐的緣先成熟了,先走了。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495集2017/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禮旭老師主講:《弟子規》的“言語忍,忿自泯”對治“惡語傷人”
  “言語忍,忿自泯”。人跟人相處當中,衝突最多的情況就是在言語。但是言語起了衝突,因為你起了衝突,脾氣就上來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就開了。障門在哪兒?我們先來考慮看看,用不好的言語發脾氣會造成什麼影響?百萬障礙就出來了,“障門開”。障礙了自己的什麼?心量;也障礙了人與人之間好的關係。你可能發脾氣發了五分鐘,你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個脾氣所產生不好的效果去除?花多少?所以“忿思難”,這在“君子九思”當中,提醒我們忿怒不可發,謹慎!因為忿怒一發,很難回歸到原來的樣子,甚至於可以說不可能回來了,所以“忿思難”。
  俗話又提到“利刃割體痕易合”,利刃割身體,可能一、兩個禮拜就可以好了;但是“惡語傷人”會留在他心裡多久?“恨難消”。人生這麼短暫,為什麼不好好相處?我們看到這樣的結果,慢慢要找到方法對治我們的忿怒。而這個對治的功夫要練到什麼程度?練到“忍”這個字的程度。我們看一下,會意字,什麼叫忍的功夫?上面一把“刀”,下面一個“心”;意思就是人家拿著一支刀捅在你的心頭上,你還要如如不動;不管你怎麼罵,我就是不回嘴,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能忍到這種功夫,必然能夠讓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門大學問。
恭摘自 52-116-0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18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淨空法師:【有求必應,佛是怎麼教的?】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是怎麼教的?
現在人全錯了。你看富貴人家到寺廟燒頭炷香幹什麼?認為佛菩薩保佑他升官發財,把佛菩薩當貪官汙吏賄賂,這是對自己福、壽、智慧最大的傷害,這愚痴。
佛教人發財是教你布施。年輕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命裡沒有財,命裡沒有官印。也就是一生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財富,貧賤的命。
貧賤到極處,就是乞丐的命。章嘉大師教我,過去生中三種布施,沒有修財布施、無畏布施,大概有一點法布施,所以頭腦還清楚,還能辨別是非邪正。
老師教我補,怎麼補法?修財布施。我跟老師講,我每個月的收入,生活都非常緊張,哪有錢財去布施?
章嘉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我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勉強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常常存布施的心,有機會真幹。
以前不上寺廟,學佛之後老師教我上寺廟,去幹什麼?去找經典。因為那個時候,一般書店沒有賣佛書,佛書只有寺廟有。有些可以借出來,《大藏經》不能借,星期假日都去抄經。
所以寺廟印經,有人拿一個單子,大家出錢,多少不拘,我們可以出一塊、五毛,章嘉大師教我的。還有,大家集一點錢去放生,這好事情,也是多少不拘,我就從這裡下手。
老師教我,我就真幹,半年之後就有效果,收入就增加一點,愈多愈施,愈施愈多。所以到晚年,供養就很多了。
每一年布施,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布施也是一門深入,專門印經,做法布施。這個好!印經是幫人家開智慧,這個意義很深,有財、法又有無畏,一舉三得。
有災難發生了,從印經款項撥一點出來救災,主要就做這一門,法布施。
孔子說,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我大概七十歲的時候,有孔夫子這個境界。真的隨心所欲,需要用多少錢,那個錢就來了,從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不多不少,事情就辦成了。
所以我對老師的教誨,佛經上講的,一點都不懷疑。財布施得財富,不要積財,積財喪道,有多少就布施多少。
錢財在中國叫通貨,老祖宗取這個名字非常有智慧!錢財像水一樣要流通,不能把它堵起來,堵起來就變成死水,就不通了,死水決定帶來禍害。
所以進來多少,出去也多少,它又進來了,進來的比出去一定多,好像加利息一樣,有時會加很多,統統要流出去,別去留它。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308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6:38 PM , Processed in 0.06993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