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uanyuan_jiaozi

二十四节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9-2015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主要贡献

该书是一部论治外感热病的专著,作者全面总结了东汉以前诊治外感热病的经验,运用《素问·热论》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等进行了精辟的阐发,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每经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既有“同病异治”,亦有“异病同治”,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意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可见。《伤寒论》对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南至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就是冬至)、日北至(就是夏至)的概念。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日南至语出《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二》中,"日南至"是指太阳走到最南面,即冬至日。五代梁开平三年冬十一月甲午,是日为冬至,故于南郊行谢天大礼。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回归线

t01fbd2192d033a11b7.jpg


简介

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南移至此,然后又向北移动。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北(不包括南回归线)至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运动也就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来回运动,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以及台湾四个省份,在中国有以上四个以及海南共五个省份存在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除外)每年都会受到两次太阳直射,太阳辐射和热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故被称为热带。

t019f80f7e271d4dd37.jpg

名字来历

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命名这条线的时候),冬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太阳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位置。现在则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人马座的位置。

所处地理位置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形区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德拉肯斯山脉(非洲)、南非高原(非洲)、卡拉哈迪沙漠(非洲)、纳米比亚沙漠(非洲)、西部高原(大洋洲)、不及森沙漠(大洋洲)、中部平原(大洋洲)、巴克利台地(大洋洲)、大分水岭(大洋洲)、大堡礁(大洋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和拉普拉塔平原(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非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洋洲和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和山地气候(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

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大洋洲:澳大利亚;南美洲: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5-9-2015 03:00 PM 编辑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t01d0b1ce22a1f429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转化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4-9-2015 10:14 PM 编辑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认识到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说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说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说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说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说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即便是有,也是被称为"孤阴"、"独阳"的不能发展变化的事物或现象。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藏互寓。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当此阴性事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的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改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关系原理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如以四时寒暑的更替为例,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重阴必阳

疾病的性质原属阴气偏胜,但当阴气亢盛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阳的现象或向着阳的方向转化。如:病理变化中的"寒极生热"就是阴寒盛的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热性症状。冬季感寒邪为重阴,病本属感冒风寒,但寒邪化热入里,会转化为热病。这些病理上的转变都是有条件的,不应理解为必然如此。

重阳必阴

疾病的性质原属阳气偏胜,但当阳气亢盛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阴的现象或向着阴的方向转化。如:病理变化中的"热极生寒"就是阳热盛的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寒性症状。夏日中暑为重阳,但由于暑热不但伤津液,还会使阳气耗散,正气不足而出现虚脱。这些病理上的转变也都是有条件的,不应理解为必然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消阳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就季节变化而言,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气候由寒变暖,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功能(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这种一定范围的消长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过,就会发生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患,机体消耗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造成阴虚,因之出现低热、颧红、消瘦、舌红、脉细数等相对阳盛症状,这就是阴消阳长。又如慢性肾炎病人,肾功能低下致成阳虚,因之出现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水肿、面白、身重、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相对阴盛的症状,这就是阳消阴长。

论证

古代哲学家在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更替,风雷云雨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都属于阴阳二气的有序的消长运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也是机体内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有序消长变化的表达。因此,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体内的阴阳双方,都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如《国语·越语》说:"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易传·丰》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以上所言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表现为四时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长等,而人与自然界的事物相通应,故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运动而有相应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指出人体脉象的变化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通应,因而出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相应变化,称为"四时平脉"。《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而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指出阴阳二气一日之内的盛衰与其一年四季的消长变化是相类似的,因而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趋势也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一致。

主要形式

一般说来,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数量上的减少或增多,故可视为事物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是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二是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一消一长

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具体可分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与阴长阳消、阳长阴消四种运动变化形式。它们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阳生则制约阴,故出现阳气渐盛而阴气渐消的变化,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转为兴奋;日中一阴生,阴盛则制约阳,故出现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的变化,机体则由兴奋转为抑制。前为阳长阴消的过程,后为阴长阳消的变化。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亦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如人饱食之后,由于消化饮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化生"精"必须以耗损一定量的"气"为代价,故为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在工作劳动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即精化为气,以支撑生理需求,此为阴消阳长的过程。

在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过程中,也存在着阴阳的消长变化,但这并非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常消长,而一般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变。如夏天的过度炎热和干旱,是阳长阴消太过;冬日的过度寒冷和冰雪,是阴长阳消太过。春天当暖而反寒,是阳长阴消不及;秋日应凉而反热,则是阴长阳消不及。就人体的病理变化而言,阴阳双方中有一方过于亢盛,则可过度制约另一方,引起剧烈的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病理变化;而其中一方不足,不能有效地制约另一方,可导致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病理变化。但应注意,前面的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中的"长",确实是绝对的增长;而后面的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中的"长",仅是相对偏亢,而非绝对增长。

皆消皆长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具体可分为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和阴随阳长、阳随阴长四种运动形式。这类消长变化形式存在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中。

如在四时寒暑的更替过程中,春夏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雪亦少,即为阴随阳长和阴随阳消的正常变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变化,也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如人饥饿时出现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化生能量(阳),增长了气力,则是阴得补充又能生阳,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变化。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阴阳双方中一方不足,不能化生、资助或促进另一方,可累致另一方也虚衰,称为"阴阳互损",属于阴阳的皆消。其中,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气亦虚,称为"阴损及阳",属于阳随阴消;由于阳气虚衰,不能激发阴精的化生,导致阴精也不足,称为"阳损及阴",属于阴随阳消。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阴阳互损的病证,补养阴阳双方中的先受损一方,可使另一方也得到充实;或重点培补阴阳双方中受损较重的一方,则另一方也可随之增长。此即属于阴阳的皆长。其中,对阴损及阳者,重点补阴,兼以补阳,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属于阴随阳长和阳随阴长的阴阳互生互长;对阳损及阴者,重点补阳,兼以补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属于阳随阴长和阴随阳长的阴阳互生互长。

如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若气虚日久,不得恢复,则化血功能衰退,可在原气虚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两虚。或血虚日久,致气的生化无源,也可在血虚的基础上出现气血两虚。前者属于阳损及阴,阴随阳消;后者属于阴损及阳,阳随阴消。而在治疗时,补气则可生血,养血也可益气。此又属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

阴阳的消长仅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其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是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双方的皆消和皆长,是建立在阴阳的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辟卦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渊源很远,据悉在干宝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汉人之笔留传下来的,亦称为"十二消息卦"。简单的介绍是: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 遯、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爻,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则全为阳爻,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 ,"息"即为生长之意。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可发现,"十二辟卦"既是全部都集中在"乾""坤"为上下卦的"乾坤区"内,也是全部集中在八宫中的"乾""坤"二宫之中。它们处在乾坤二宫的第一到第六卦,也就是"乾""坤"二宫除去"游魂卦"(晋、需)和"归魂卦"(大有、比)以外的全部的卦。

在乾宫的辟卦是:乾(巳)、姤(午)、遯(未)、否(申)、观(酉)、剥(戌)。它们具有相同的六亲属性:兄弟金、子孙水、妻财木、官鬼火、父母土。

在坤宫的辟卦是:坤(亥)、复(子)、临(丑)、泰(寅)、大壮(卯)、夬(辰)。它们相同的六亲属性是:兄弟土、子孙金、妻财水、官鬼木、父母火。

这些十二辟卦的特性,在纳甲法中是早已标明了的。只是通常都是把它与其它卦混在一起来讨论,没有注意它的特殊性,更没有留意它们与地支(子、丑、寅、卯……)的对应关系,是一个不小的疏漏。

楚竹书周易各卦的首尾符提醒我们不要忽略这一点。

临卦六三 大寒 遁卦九三 大暑

泰卦九五 雨水 否卦六五 处暑

大壮初九 春分 观卦初九 秋分

夬卦六三 谷雨 剥卦六三 霜降

乾卦九五 小满 坤卦六五 小雪

消息卦以"乾"卦含子、丑、寅、卯、辰、巳,"坤"卦含午、未、申、酉、戌、亥,以两卦十二爻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或称为一年循环周期)。

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消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极

地极的两种解释

1.指大地的极远之处。

2.今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轴两端点之一。即地球自转轴同地面相交的两点。故又称“地球两极”和“南北极”。它们是地理坐标系的极点和地面上正南、正北的标志。南极位于南极大陆,北极位于北冰洋。它们是地球上南方和北方的终极。在南极四面皆北;在北极四面皆南。由于地轴在地球内的位置有微小变化,故地极在地面的位置也有微小变化,称为“极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15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赤道面

赤道面 equatorial plane (性质:虚构的)

(1)指至细胞两极等距离的平面。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一直分散在纺锤体内的微动的染色体逐渐聚集在赤道面上,各着丝粒排列在这个平面上而形成赤道板。赤道板的形成决定于前中期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的取向。及至末期,在动物细胞中,赤道面的表层细胞质产生凹缩,而开始细胞质分裂;而在植物细胞中,则从赤道面的中央部位发展形成成膜体,在赤道面上形成细胞板;


(2)是指将联结动物卵的动物极和植物极的卵轴作垂直二等分的切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基本介绍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循环生克转化构成;但若把五行视为五种物质,却是不明其物理本意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欲明五行本意须先明阴阳。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见自然哲学可用平方反比之类数学语言来表述,比如‘对立统一’只属于哲学,但‘阴阳的对立统一变易’则可表述为Xy2守恒。(阴阳关系的最简数学表述只能是平方反比)可见阴阳理论实是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而五行就是赋予X\y2具体的物理意义——可名之名:“假《易》柄灯悟道,几度更新轮回”;可道之道:十干按五行相生顺序,分为阴阳循环相克的五对,它们是五组反映宇宙能态循环转化的平方反比守恒方程。

如丙辛合水:以把柄之形寓圆规丙火,以庚辛之音示更新周期,因为周期必然意味着旋转(庚金)运动(辛金)。丙辛合水直译就是Rv2守恒(为开普勒和谐定律的阴阳表述,R为轨道半径,v为公转速率,我名之阳仪方程)。对于自然球体而言,没有绝对永远的匀速直线运动(酉金为速度v),它必然受共振吸引而作圆周向心运动(兑泽-公转,周行而不殆),故丙辛合癸水。(癸乃取葵花向日回归之意,子水为向心加速度)

如庚乙合金:庚即乾天-自旋,独立而不改;乙如巽风变易不定,为振荡波幅。庚乙合金直译就是ωr2=N守恒(为开普勒面积定律的阴阳表述,ω为瞬时角速度,r为瞬时位矢,r 的平方反映面积,名之太极方程)

而水与火同出而异名,分别对应光子的冷热两端--频率和波长,“壬丁合木”直译有——νλ2≡h/m,(我名之阴仪方程;阳显于外,阴制于内) 将光子质量m= hν/c2代入νλ2=h/m 即得νλ≡c,可见光速守恒的本质仍然是能态的平方反比守恒。

显然,Xy2守恒正是易理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统一数学表达。一次方量为阳,二次方量为阴。只有简化为平方反比方程,才能抓住矛盾的对立面,进而认清事物的内在本质。由Rv2≡S守恒看,R反映轨道势能,v2反映轨道动能,可见阴阳的本质反映的是能量形态的转化,阳为势态能,阴为展态能。而五行的本质正是宇宙能量循环的五种根本态势:  木 tree--电能 、 火  fire--热能 、 土  earth--物质、  金  metal--动能  、水  water--功率。五行实是统一物理,古人谓之通化物理。

而地支表示相应能态之物质存在或运动的状态,天干和地支的关系好比动能与动量的关系。


寅: 质子 卯:位矢、波幅 辰:元素物质,中子之归宿
巳: 电子、轨道半径 午:光子、波长 未:电子轨道,驻波态电场
申: 角速度 酉:速度 戌:先天太极、中子星黑洞类,光子之墓
亥:加速度、 波数,  自由中子 子:向心加速度、 核内中子 丑:行星轨道、万有引力场,星系公转之纽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详细介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她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不但不是一些人不懂扣上的的认识论而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真正的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功于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而这一切恰恰阴阳五行学说出乎人们预料的做到了且已经达到了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程度。那么阴阳五行学说采用的特定思维艺术又是什么呢我们就顺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思维逻辑在刘玉珍老师《阴阳系统论》和《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的学术思想的引导下通过下面的简答细细来品味吧!

什么叫阴阳?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

五行及其基本含义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

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方法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法的所以然了。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那么气血在生理活动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呢只要我们具备这样的理论思维这些过去在中医学中还未曾明确提出过的问题在现有的中医理论中就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具体见刘玉珍老师《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相关论述。理论是实践的向导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同时也能彰显出刘玉珍老师在发明了四柱太阳律、月亮律的基础上又能开创出六柱预测学开辟利用中医药调控人体节律达到趋利避害的新领域系列成果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于刘玉珍老师雄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比他人最先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祖先把矛盾利害关系模式用木火土金水予以物化的特定思维艺术破解了阴阳五行的千古之谜真正把握其真谛。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阴阳五行与十天干关系

简单地说属于抽象的概念与具体表达方式的关系。由于阴阳五行属于抽象的概念所以只有将其阳的具体存在方式和阴的具体存在方式加以物化时才能具体的表达出来其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所以十天干其实就是对阴阳在木火土金水空间的具体物化方式。还有五运范畴的十天干之含义这里就不介绍了。

十二地支的基本含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十二地支简单地说就是指事物内部阴阳两个方面、各自对其内在的矛盾因素、通过自我肯定和否定而形成的气化内容的物化表达关于气化提醒一下不要只停留在“字”的本义上而是要纳入事物“通过自我肯定和否定而形成的气化”层面。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们还有必要对矛盾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我们知道无论任何事物或现象若要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除了它们之间对立的因素外还必将具备同一性。例如前与后左与右之所以能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在于你界定的那个位置及其确定的视角。如果丧失了这个特定的条件所谓的矛盾就不会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所以、无论任何具体的矛盾除了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同一性内容也要占一席之地说明同一性在具体的矛盾事物中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而是居于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中。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后我们再把事物内部通过对有害的肯定、否定有利的肯定和否定及其同一性的肯定和否定而形成的气化内容予以物化肯定就是“6”这个数理再把阴和阳各自对有害、有利和同一性的肯定和否定形成的气化予以物化在数理上必然为“12”。其物象表达方式就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二地支详见刘玉珍老师《人体生物节律学》。其具体的物象阴阳两个方面若以天地阴阳气化内容为坐标就是温热燥湿凉寒。所以十二地支又可称为对阴阳在不同空间一定时间都具备的气化内容的物化表达。阴阳五行学说的时空观念就是通过这样的深化一步一步彰显出来的。

天干与地支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五运六气与六十甲子

是什么关系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不是机械循环

答阴阳五行学说范畴的五运六气是从六十甲子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就是说六十甲子其实是由阳五运六气和阴五运六气组成。其基本含义是指把阴和阳各自在木火土金水空间形成的温热燥湿凉寒气化气化就是指事物内部通过对有利和有害及其同一性因素的肯定、否定而形成的自我运动变化用具体的符号表达出来就属于阴阳气化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六十甲子的基本含义。由于六十甲子表达的方式不同事物的有别具体的含义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如人们最常见的六十花甲子表达的就是事物层次质变的基本规律在刘玉珍老师的相关教材中都有相应的探讨。

事物的变化是随着时空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的五行的相生相克就是在这样的动态时空形成的人体生物节律学有关的相生相克就是就是其最好的佐证。所以那些把阴阳五行理论的相生相克引向机械循环论的认识恰恰是站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角度所形成就是单纯在抽象的五行范围绕圈子是那些半拉子唯物主义者没有把握到阴阳五行理论真谛的表现。这也是把这一提问不安排在五行那个层面而是安排在阴阳气化规律形成后才来解答的道理。

传统上的解读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现代社会除了风水、占卜和中医还有许多理论使用它作为理论基础

阴阳是"互生互克"这么一种关系。.

阴阳是互克又互生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相对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相对于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克,又互生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

阴阳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t015341d1e985707d17.jpg

五行

本的五行

源=日

中间一笔为日心 源



四一

五行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声1 、2 、3 、5、6

五色青、赤、绿、白、黑

五味(酸甘苦辛咸)。辛通辣。

五觉(感、知、触、视、察)  本的信息形名是也

本之形【本】字五笔字型.

五天为一候五日

1、五行相生、相克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2、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3、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4、五行特性

“木”具有生发、条直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   “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火主礼其性急其情热    “土”具有生养、孕育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具有肃静、杀敛的特性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具有清凉、向下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5、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6、五行之人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 上尖下阔,浓眉小耳, 精神闪烁, 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诞, 诡诈妒毒, 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 眉清木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 度量宽厚, 言必行, 行必果。
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 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 面扁鼻低, 为人狠毒乖戾, 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 其性刚,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称, 面方白净,眉高眼深, 体健神清。 为人刚毅果断, 疏财仗义, 深知廉耻。
金气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身材瘦小, 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杀, 吝啬贪婪。   

水主智, 其性聪,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
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 足智多谋, 学识过人。
水气太过则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不及则人物短小, 性情无常, 胆小无略, 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从事的行业与方位

宜木者, 喜东方。可从事木材, 木器, 家具, 装潢, 木成品, 纸业, 种植,养花, 育树苗, 敬神物品, 香料, 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宜火者, 喜南方。可从事放光, 照明, 光学, 高热, 易燃, 油类, 酒精类,热饮食, 食品, 理发, 化妆品, 人身装饰品, 文艺, 文学, 文具, 文化学生, 文人, 作家, 写作, 撰文, 教员, 校长, 秘书, 出版, 公务, 正界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土者, 喜中央之地, 本地。可从事土产, 地产, 农村, 畜牧, 布匹, 服装,纺织, 石料, 石灰, 山地, 水泥, 建筑, 房产买卖, 雨衣, 雨伞, 筑堤, 容水物品, 当铺, 古董, 中间人, 律师, 管理, 买卖, 设计, 顾问, 丧业, 筑墓, 墓地管理, 僧尼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水者, 喜北方。可从事航海, 冷温不燃液体, 冰水, 鱼类, 水产, 水利,冷藏, 冷冻, 打捞, 洗洁, 扫除, 流水, 港口, 泳池, 湖池塘, 浴池, 冷食物买卖, 飘游, 奔波, 流动, 连续性, 易变化, 属水性质, 音响性质, 清洁性质, 海上作业, 迁旅, 特技表演, 运动, 导游, 旅行, 玩具, 魔术, 记者, 侦探, 旅社,灭火器具, 钓鱼器具, 医疗业, 药物经营, 医生, 护士, 占卜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宜金者, 喜西方。可从事精纤材或金属工具材料, 坚硬, 决断, 武术, 鉴定,总管, 汽车, 交通, 金融, 工程, 种子, 开矿, 民意代表, 伐木, 机械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7、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8、字五行的定义   

属木的本、术、榕、芸竺等 。   
属火的灿、荧、炳、日、昆等。   
属土的圣、地、山、峰等。   
属金的铜、钦、刚、剑等。   
属水的浩、海、雪、霞等。   
中国文字自产生以来经过数千年的洗练具有美仑美奂之伟大和微妙的体系皆本于自然造化之法则蕴涵奥妙之数理灵动。   
文字是由点和线构成而一点一画就是启示命运最单纯之数理符号。姓名的文字之笔画数理测定人生命运之否泰所以姓名之文字其一点一画均不能忽视。

9、五行与数字    

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   
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   
5、6为土5为阳土6为阴土   
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   
9、10为水9为阳水10为阴水

10、五行的方位与特性    

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已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 北方水。

11、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阴阳五行

另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被秦汉道家、儒家和神仙方士以及后世道教所吸取。调阴阳、顺四时、序五行、以政令配月令 的思想成为汉代人普遍的看法。早期道教经典中也充满了阴阳五行思想。《太平经》之言「以阴阳五行为家」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认为天 地之性是由阴阳所构成的。《老子想尔注》讲阴阳之道主张「和五行令各安其位」。《参同契》以《周易》卦爻配阴阳五行用以说明修仙炼 丹。《黄庭经》以五脏配五行用阴阳之气炼形养身。阴阳五行学说成为道教内外丹学的重要理论依据。道教教义也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义 理并大量采用阴阳五行学的名词术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阴阳新观念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5-9-2015 03:01 PM 编辑

现代阴阳新定义(邓宇等,<<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 第01期)。阴阳的科学化新观念

1、"阴阳"与"对立统一"的种属关系

在哲学和逻辑中与阴阳概念联系比较密切并且最为接近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

对立统一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这两个种概念就是阴和阳。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t018db7df3c5a8ce642.jpg

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是属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对或相反性态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方面,两种性态的表现。

2、阴阳的科学(热力学)定义

阴阳的科学新解:阴阳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的两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定义如果集合Y与Y'(或事物对象)是互补集,即Y∪Y'=U,Y∩Y'=0,

且集合Y满足EdS≥界限值A域,或pdS≥分界值B域则集合Y叫"阳";

若集合Y'有,EdS<界值a,或pdS<界值b(可以是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或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分界线),则集合Y'是"阴"。

U是全集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即"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的集合整体总体。

即若事物或集合Y的EdS(或pdS)高,或EdS(或pdS)>界限值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则该对象Y集合是阳。

如果集合Y'的 EdS(或pdS)低或EdS(或pdS)<分界值集,则该对象Y'属阴.其中E=(1/2)mv2+Ep是能量,或量子关系E=υh,p=mv是动量dS是熵(或EP,P是无序度)。

阴阳还可以用模糊集来定义。有了阴阳概念的科学定义及其逻辑关系的新发现,将使中医中寒热与虚实等概念的科学化成为可能它们的表述与阴阳类似。

3、阴阳的整合与还原的统一:阴阳集,阴阳元阴阳分维。

气,阴阳的统一性显示了统一化的认识论"物质(阴)与精神(阳)的统一",物质与意识(信息)的统一量子论"粒子(阴)-波(阳)的统一",二象性的统一有序-无序"双大循环"的统一等----霍隆。

测度、测量阴阳

数理阴阳

1、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t0111af9d9027ff106e.jpg

2、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土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中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古代迷信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九消寒

汉族民间称这81天为九九消寒。"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来临,就进入了"数九寒天",汉族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从"冬至"这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往后数,第一个九天就称为"头九"或"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第三个九天称为"三九",依次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九尽桃花开"。因为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过九天就是节气"春分",春耕季节开始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常见的消寒方式有"画九"、"写九"和创作"九体联"。

九九消寒期间汉族民间风俗有制九九消寒图,写九九歌,写九九对联等。

九九消寒图

t01ccea2678d3dc2534.jpg

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冬至汉族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今已有1445年的历史,"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

所谓"画九",就是用图画来记录"九九"的进程。方法是画素白梅花一枝,枝上共有白梅81朵。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涂红,待到白梅红遍时,"九九寒天"便结束了。明代《帝京景物略》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相传"消寒图"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一个画出来的,他被元朝统治者关在北京监狱里,创作了这种图,以后逐渐流转开来。源流如此之远,传播过程中便免不了有些出入。有些"九九消寒图"便是画上九九八十一个圆圈,每九个一组,根据进九以后的天气,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方法,每天在一个圆圈里做记号。等八十一个圆圈画完了,天气也就暖和了。

"写九"消寒,始于清代道光初年。道光皇帝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画(繁体),让大臣们逐日描红填写一画。填写完九个字,便"九"尽春来。这种方法传到汉族民间后,也有写"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的,也有写"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的,总之一句九字,每字繁体九画,而且字里行间蕴含着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这类文句,有人称之为"九九消寒句"。

意义: 数九天近三个月,时间是很长的,从开始数到九尽春深,正是一个由冬寒到春暖的渐变过程。不管是哪种"九九消寒图",只要认真填画,都能忠诚记录这段寒消暖长的具体状况,而成为一份珍贵的气象资料。不仅供个人和亲友从中揣摩出冬季天气变化的规律病危以后过冬、"熬冬"有了做好准备的依据;就是对科学家首先是气象学家和农学家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研究的资料。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消寒图"中形象体现出"客观事物变化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原理。

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物的变化的现象,如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等等,均与当时气温有关,而这些与几 月几日并无必然关系)来反映天气的冷暖。笔者小时候北京地区流行的《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这"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汉族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汉族民间流行时,却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这声篥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这一说法较为详尽。而据该书记载,当时(明代)的北菪功乜区流行的,《九九歌》则远没这么复杂,十分简单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记。

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屹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这两个复杂的《九九歌》版本互有异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说法为"太阳开门户";后一说法为"家家堆盐虎"。这可能反映了这两首《九九歌》产生的时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上述明代北京地区流行的简单版本《九九歌》中说:"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纪时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一改动不可忽视,它反映了明代时北京的天气比上一世纪时北京天气要冷,以至于从物候现象表现出来,柳树出芽长叶要相差一段时间。

九九歌各地方口诀

(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九九对联

创作"九体对联"消寒的。如: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上联),庭院春幽挟苍草重茵(下联)。还有人将"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作为上联,与"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九体对联。这些对联每联九个字,每个字也是九画,这样,从冬至开始,每天书写(或描红填写)上下联字各一笔,到九九的第九天,全联全部写成,至此,严冬已去,春至人间。故此,九体对联又称"消寒迎春联"。

九九迎春联,构思精巧,须费尽心思,选择适当的字词组句,又不能以辞害义,写起来难度极大。但它趣味性强,既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又可作为一份别致的日历,在以前很得读书人的喜爱。

九九对联即每比上联和下联都是九个双钩空心字,每字九画,每天依次在上、下联各填一画,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副对联就写成了。"九体对联"也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为了供博友欣赏,己丑斋主人搜集了下面这几副"九九消寒迎春联",每个字都是九画(有的字应用繁体):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柔柳秋咽囿柯风恃劲

院庭春染幽巷草垂盈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

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柳娆栀香春临界垣贺

俊洵彦信客荟庭院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辐射雾

t013160a56e92a842b6.jpg

辐射雾(Radiation fog)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并不是指这种雾具有辐射性。辐射雾在北方冬季、初春和秋末等季节比较常见。主要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随着太阳的升高,地面温度上升,辐射雾也会立即蒸发消散。所以,早晨出现辐射雾,常预示着当天有个好天气。民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十雾九晴"的说法就是指辐射雾。城市及其附近,烟粒、尘埃多,凝结核充沛,因此特别容易形成浓雾,故常称作都市雾。

特征介绍

季节性和日变化
秋冬季居多;多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升温逐渐消散。

与地理环境有关
潮湿的山谷、洼地、盆地。

尺度
厚度几十米到几百米,平均150米左右,水平范围不大,分布不均,常零星分布,在平原上也可连成一片。

形成条件

t01113db8fc681af2af.jpg

冷却条件
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地面散热迅速,使近地面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有利于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而形成辐射雾。

水汽条件
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时,气温稍有下降就会使水汽凝结。湿度越大、湿层越厚,就越有利于形成雾。当空气被雨和潮湿的地面增湿以后,对形成此类雾特别有利。

层结条件
近地面气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时,就有利于水汽和尘埃杂质的聚集,如又有辐射冷却作用便易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当气层不稳定时,就有利于上下层热量的交换和水汽扩散,而不利于雾的形成。

风力条件
静风有利于形成露、霜或浅雾,但不利于形成雾;微风(1-3米/秒)对雾的形成最有利。要形成一定强度及一定厚度的辐射雾,仅有辐射冷却还不够,还必须有适度的垂直混合作用相配合,以便形成较厚的冷却层。空气静稳时,垂直混合太弱,不利于形成辐射雾,而风速过大(>3米/秒)及温度层结不很稳定时,垂直混合又太强,也不利于形成辐射雾。

危害

t012d73f991a66aef66.jpg

辐射雾是在冬季最常见的一种雾,但对人体不具有辐射性伤害。

但当大雾弥漫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与大气污染物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物质。如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后,与雾滴结合成硫酸气溶胶,这一新物质的毒性要比原来的物质提高数倍以上。而且大雾时往往存在逆温层,空气无法对流,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所以对人体危害也很大。

区别方法

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致,因此雾多发生在夜最长、气温最低的冬季。只要满足条件,在大部分地区均可形成。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通常发生在冬季。一般出现在海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冬旱

指发生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的干旱。这时降水稀少,各地都以干旱为主,在北方农田多已休闲,越冬小麦处于休眠状态,冬旱对农作物的危害较轻;而华南和西南地区冬季温度仍然很高,仍有作物生产,冬旱的危害仍较重。

冬旱~中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多偏北大风,降水一般很少。在北方地区,冬季作物已经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后需水不多,影响不大。但冬旱减少了土壤底墒,会影响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长和春播作物的出苗;若冬旱连着春旱,其危害就比较严重。

中国北方冬麦区旱情特点

一是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去冬以来,华北大部、西北大部、黄淮大部及江淮大部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九成,一些地区基本无降水,华北、黄淮一些地区连续无雨雪日数超过70天,一些地区累计雨量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小值。去年11月份以来,上述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其中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摄氏度。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冬麦区12月上旬就发生旱情。

二是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当前北方冬麦区作物受旱面积1.04亿亩,是近5年来的同期最大值,大部分省冬麦区受旱面积超过在田作物的三分之一。同时,当前正值隆冬季节,干旱天气与寒流过程结合,寒旱叠加、旱冻并存,增加了抗旱灌溉难度,部分地区苗情很差,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黄苗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干枯死苗。

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受持续干旱影响,目前黄淮海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有196万群众、67万头大牲畜因旱存在饮水困难。一些群众拉运水距离远、缺水持续时间长、抗旱成本高,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四是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北方冬麦区主要江河累计来水持续偏少,其中黄河干流潼关水文站12月份平均流量为历年同期最小,渭河、泾河入冬后来水比常年偏少三成至七成。据统计,截至2009年1月1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4省区大型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偏少,其中河南少蓄18.6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蓄水尤为不足,山西省目前有405座水库干涸。

怎样应对冬旱

应对旱情,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山西省政府日前紧急下拨抗旱资金1000万元,同时要求各市县财政配套一定的抗旱资金。各小麦主产省份的各级政府在抗旱资金投入上都应加大力度。

应对旱情,还要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对抗旱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水利、农业、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本地实际,综合制订科学可行的抗旱方案,加强对旱情的监测预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水利设施,进行科学调度,扩大浇灌面积。同时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土地保墒等工作。

应对旱情,更要加强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动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全面调动他们投入抗旱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把干旱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什么春旱比冬旱严重

因为虽然冬季降水少,但经过夏秋两季的降水,地下水很丰富。况且冬季华北寒冷蒸发少故冬旱不严重。而一到春天万物复苏需要大量水分,再加上气温急剧升高,蒸发很旺盛。故春旱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这条谚语常使人心生疑问:生姜辛热,萝卜甘寒,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这里却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吃姜,寒冷的冬季吃萝卜,岂不是火上浇油吗?其实,这是与中医医理极为合拍的养生经验。

一、引经据典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大体意思就是,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阳气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表现得十分炎热。但与此同时,在里的阳热反而虚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心烦口渴,却容易腹泻。

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

二、理论阐述

另一方面,由于夏季炎热,人们往往贪凉饮冷。而过食寒凉、吹空调过冷过久,都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表现为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疼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这时喝一点生姜汤,可起到散寒祛暑、开胃止泻的作用。冬季人们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因而体内易生痰热。此时进食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作用。总之,"冬吃萝卜夏吃姜"是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诀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15 03: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斗七星

本帖最后由 tuanyuan_jiaozi 于 15-9-2015 03:49 PM 编辑

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因为这七颗星较易被观星者辨认出来,所以成为一个明显且重要的星群。北斗七星的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杓连线顺序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前四颗称“斗魁”,有称“璇玑”;后三颗称“斗杓”。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这两颗也称作“指极星”。

t01129139a651b7090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2:57 AM , Processed in 0.0768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