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不净观并不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8-2018 10: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自杀之后,会继续轮回。
圣人自杀之后,不受后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8-201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4-8-2018 10:09 PM
凡夫自杀之后,会继续轮回。
圣人自杀之后,不受后有。


不!

一个 不了解 生死 的人,
才会去 【选择】 要生?还是要死?
对于【无明】之人 来说
自杀
只是 一种选择,
却无法 摆脱轮回。

圣人 “无明” 已灭,智慧 生起,
不再 疑惑 生与死、有与无,
已了脱 生死,不再轮回,
自然 不受后有,
既已 不受后有
何来 选择 有没有 要不要 什么 什么?
既然 无须选择,
又从何 选择 生或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3-8-2018 11:38 PM
佛陀把不淨觀改去安般念之後,幾乎沒聽過接下來佛陀還有沒有允許修煉不淨觀? 這要很通曉經典的人才可以知道。


這無關極端不極端, 而是合法不合法的問題:

(A)。比丘自殺事件之後,  如果有經典記載佛 ...

希望有高人回答,因为现在念处经有记载三十二分身,不知道是比丘自杀之前说的,还是比丘自杀之后说的?我发现最近我每天不管做什么老是想着身不净,我是不是在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玛欣德尊者 [3]  (Bhikkhu Mahinda)新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古卢国名为甘马萨昙马的古卢市镇。
于其处,世尊对比库们说:“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
总说
“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
哪四种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随观受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心随观心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法随观法而住,热诚,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
——总说结束——
身随观 入出息部分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身随观身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诸比库,犹如熟练的辘轳匠或辘轳匠的学徒,在长转时了知:‘我在长转。’在短转时了知:‘我在短转。’
诸比库,同样地,比库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入出息部分结束——
身随观 威仪路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在行走时,了知:‘我行走。’或站立时,了知:‘我站立。’或坐着时,了知:‘我坐着。’或躺卧时,了知:‘我躺卧。’无论身体所处如何,只是如实地了知。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威仪路部分结束——
身随观 正知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在前进、返回时保持正知,向前看、向旁看时保持正知,屈、伸[手足]时保持正知,持桑喀帝、钵与衣时保持正知,食、饮、嚼、尝时保持正知,大、小便利时保持正知,行走、站立、坐着、睡眠、觉醒、说话、沉默时保持正知。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正知部分结束——
身随观 厌恶作意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此从脚底以上、从发顶以下、为皮肤所包的身体,观察充满种种之不净:‘于此身中有头发、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
诸比库,犹如两端开口之袋,装满了各种谷类,比如稻米、米、绿豆、豆、芝麻、米粒。有眼之人打开之后,即能观察:‘这是稻米,这是米,这是绿豆,这是豆,这是芝麻,这是米粒。’
同样地,诸比库,比库对此从脚底以上、从发顶以下、为皮肤所包的身体,观察充满种种之不净:‘于此身中有头发、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膏、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厌恶作意部分结束——
身随观 界作意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诸比库,犹如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了牛并切成肉片之后,坐在四衢大道。同样地,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界作意部分结束——
身随观 九墓地部分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死后经一日,经两日或叁日,已经肿胀、青瘀、脓烂。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正被乌鸦、兀鹰、鹫、苍鹭、狗、老虎、豹、豺狼或各种虫所噉食。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锁尚有肉有血,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肉,为血所污,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血、肉,由筋腱连结着……已无连结的骨头散落各处:一处为手骨,另一处为脚骨,另一处为踝骨,另一处为胫骨,另一处为股骨,另一处为髋骨,另一处为肋骨,另一处为脊椎骨,另一处为肩胛骨,另一处为颈椎骨,另一处为颚骨,另一处为齿骨,另一处为头骨。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而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头白如螺贝之色……骨头堆积经过叁四年……骨头腐朽成为粉末。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
——九墓地部分结束——
——十四种身随观结束——
受随观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受随观受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感到乐受时,了知:‘我感到乐受。’感到苦受时,了知:‘我感到苦受。’感到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到不苦不乐受。’感受到有物染的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乐受。’感受到无物染的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乐受。’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感受到无物染的苦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苦受。’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感受到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感受到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
如此,或于内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外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内外受随观受而住。或于受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受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受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受’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受随观受而住。
——受随观结束——
心随观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心随观心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于有贪心,了知:‘有贪心’;离贪心,了知:‘离贪心’。有瞋心,了知:‘有瞋心’;离瞋心,了知:‘离瞋心’。有痴心,了知:‘有痴心’;离痴心,了知:‘离痴心’。昏昧心,了知:‘昏昧心’;散乱心,了知:‘散乱心’。广大心,了知:‘广大心’;不广大心,了知:‘不广大心’。有上心,了知:‘有上心’;无上心,了知:‘无上心’。得定心,了知:‘得定心’;无定心,了知:‘无定心’。解脱心,了知:‘解脱心’;未解脱心,了知:‘未解脱心’。
如此,或于内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内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心’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心随观心而住。
——心随观结束——
法随观 盖部分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内[心]存在欲贪,了知:‘我内[心]有欲贪。’内[心]不存在欲贪,了知:‘我内[心]没有欲贪。’他了知未生起的欲贪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欲贪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的欲贪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瞋恚,了知:‘我内[心]有瞋恚。’内[心]不存在瞋恚,了知:‘我内[心]没有瞋恚。’他了知未生起的瞋恚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瞋恚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的瞋恚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昏沉、睡眠,了知:‘我内[心]有昏沉、睡眠。’内[心]不存在昏沉、睡眠,了知:‘我内[心]没有昏沉、睡眠。’他了知未生起的昏沉、睡眠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昏沉、睡眠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的昏沉、睡眠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掉举、追悔,了知:‘我内[心]有掉举、追悔。’内[心]不存在掉举、追悔,了知:‘我内[心]没有掉举、追悔。’他了知未生起的掉举、追悔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的掉举、追悔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的掉举、追悔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内[心]存在疑,了知:‘我内[心]有疑。’内[心]不存在疑,了知:‘我内[心]没有疑。’他了知未生起之疑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疑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疑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五盖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盖部分结束——
法随观 蕴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瞭知]:‘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灭;如是想,如是想之集,如是想之灭;如是诸行,如是诸行之集,如是诸行之灭;如是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五取蕴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蕴部分结束——
法随观 处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了知眼,了知色,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耳,了知声,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鼻,了知香,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舌,了知味,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身,了知触,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他了知意,了知法,也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之结;他了知未生起之结如何生起,了知已生起之结如何舍断,也了知已舍断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六种内、外处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处部分结束——
法随观 觉支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内[心]存在念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念觉支。’内[心]不存在念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念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念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念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择法觉支,了知:‘我内[心]有择法觉支。’内[心]不存在择法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择法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择法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择法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精进觉支,了知:‘我内[心]有精进觉支。’内[心]不存在精进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精进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精进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精进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喜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喜觉支。’内[心]不存在喜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喜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喜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喜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轻安觉支,了知:‘我内[心]有轻安觉支。’内[心]不存在轻安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轻安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轻安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轻安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定觉支,了知:‘我内[心]有定觉支。’内[心]不存在定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定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定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定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内[心]存在舍觉支,了知:‘我内[心]有舍觉支。’内[心]不存在舍觉支,了知:‘我内[心]没有舍觉支。’他了知未生起的舍觉支如何生起,也了知已生起的舍觉支如何修习至圆满。
如此,或于内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内外法随观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法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法’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对七觉支而于法随观法而住。
——觉支部分结束——
法随观 谛部分
再者,诸比库,比库对四圣谛而于法随观法而住。诸比库,比库又如何对四圣谛而于法随观法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之集。’如实了知:‘此是苦之灭。’如实了知:‘此是导至苦灭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09:5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經典裡面 唯一一次世尊驗證
比丘自殺沒有過錯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44.htm

很明顯該比丘已經是聖者。

舍利弗!凡這個身體倒下而執取另一個身體者,我說:『他有應該被責備的。』闡陀比丘沒有那樣。
  舍利弗!你要這麼憶持:『闡陀比丘無應該被責備的而拿刀[自殺]。』」

世尊這句話 意味該比丘已經是不受後有的阿拉漢。
意味著不是聖者自殺是有過錯的,滅盡貪嗔癡投生慾望的人提早結束生命無差(有可能該聖者見生滅法對舊五取蘊苦果疲倦過度如此經中的純陀,又或者不想再入滅盡定每七天出定一次)。

這應該是世尊還沒有設定律時 比丘不能教唆別人自殺或自殺之前的所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钓 于 6-8-2018 03:34 PM 编辑

是不是很矛盾,既然是圣人还看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8-2018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
在这篇经文里
因为 舍利弗
是以 佛陀说的 身体 “无我” 之“法”
教誡 闡陀比丘,
虽然 闡陀比丘 完全 知道 明白  
佛陀说的 无我 之“法”
可是 闡陀比丘
还是【选择】自杀了,
导致 舍利弗 自己对 佛陀说的 无我 之“法”产生了不解 而 向佛陀 求解。

而佛陀则是教导 舍利弗
凡是一个人 让
這個身體倒下 而執取 另一個身體者 而【自杀】,
这就是 贪而不舍 之行为,
一个人 之行为 贪而不舍 就无法 解脱 也不如“法”。
佛陀說:『他有應該被責備的。』
而在这个问题上
闡陀比丘
并不是为了
這個身體倒下而 執取 另一個身體者 而【自杀】,
闡陀比丘 并无执著 身体是 我 或 身体是 我的,
闡陀比丘说 他自己已 完全 知道 明白
佛陀说的 无我 之“法”
而 如理作意,不动摇,
所以
在 无我 之“法”这个问题上
佛陀說:『闡陀比丘無應該被責備的而拿刀[自殺]。』」  

然而
任何事物 都有许多许多的 事实与真相,
在中部144經这篇经文里
佛陀 实事求是
只是 解开
舍利弗 自己对 佛陀说的 无我 之“法”所产生之 不解

至于其他的问题
就要以其他的“法”来应对了,
不能 以偏概全,
更不能 执著 其中,
执著 就“见”不到其他的事物的事实与真相了!
不要忘记
其他的“法”全部都是佛陀曾经教导用来对治其他问题的。

其实
许多时候
“法”中之【含义】
很【单纯】也很【简单】,
也因为这样
不知道 自己不知道 的人,
反而不【信】
而宁愿【相信】自己 很复杂 却认为是【正确】之【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路人简单的理解

中部1經里说

不知道“正法”的人
当他【面对一样事物】
他自己认为【知道自己是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事物】,
然后他就会【抓住】【他认为已经知道的】去面对一切事物。
佛陀說:『對他來說,未遍知。』

一个
知道“正法”的人
当他【面对一样事物】
他【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然后他控制自己不要【抓住】【他已经知道的】事物。
佛陀说 这个人 以后應该能知道为什么。

一个
理解了“正法”的人
当他【面对事物】
他知道 自己知道
他【面对】事物,
佛陀说 这个人 已经知道。

佛陀说他自己
已完全理解了“正法”
当【面对任何事物】
自己不再“生”起 贪、瞋、痴 这样的“念头”,
不会再【抓住】
只是 “面对” 而已,
他 不再有疑惑,
佛陀说 他自己 已理解了所有一切。


严格来说
闡陀比丘
是属于 第一和第二类 之间
知道“正法”的人
佛陀说 『對他來說,應能遍知。』
所以
闡陀比丘
还不能算是 圣人,
只是 應能 成为圣人,  
如果没【自杀】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8-2018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6-8-2018 08:18 PM 编辑

圣者的境界, 比如说四果退三果,还是圣者自杀是否可以?又比如过去佛教争议,阿罗汉受得了受不了酷刑等等,我都不讨论。

自己又不是圣者,讨论这些干嘛?
讨论圣者境界,就好比一个人没到过木星,跟人说木星风景说得天花乱坠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8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卍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8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6-8-2018 08:03 PM
圣者的境界, 比如说四果退三果,还是圣者自杀是否可以?又比如过去佛教争议,阿罗汉受得了受不了酷刑等等,我都不讨论。

自己又不是圣者,讨论这些干嘛?
讨论圣者境界,就好比一个人没到过木星,跟人说木星风 ...


很好!

是的!是的!
说得有道理!
一个人  
知应知,
修应修,
舍应舍,
不执著,
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8 10:3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5-8-2018 12:42 PM
不!

一个 不了解 生死 的人,
才会去 【选择】 要生?还是要死?
对于【无明】之人 来说
自杀
只是 一种选择,
却无法 摆脱轮回。

圣人 “无明” 已灭,智慧 生起,
不再 疑惑 生与死、有与无,
...

http://bbs.foyuan.net/thread-250131-1-1.html

经文记载了自杀的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8 10:4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sen 于 7-8-2018 10:51 PM 编辑
神钓 发表于 6-8-2018 03:32 PM
是不是很矛盾,既然是圣人还看不开?


圣人自杀的例子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我以前也是无法接受,但现在研究无我之后,
才明白为何他们自杀了。

凡夫不能自杀,但圣人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8 10: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5-8-2018 12:42 PM
不!

一个 不了解 生死 的人,
才会去 【选择】 要生?还是要死?
对于【无明】之人 来说
自杀
只是 一种选择,
却无法 摆脱轮回。

圣人 “无明” 已灭,智慧 生起,
不再 疑惑 生与死、有与无,
...

圣人自杀的例子正好是帮助你了解佛法的对错。
如果你的理论认为阿罗汉不会自杀,那么你的理论就被这个自杀例子而受考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8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7-8-2018 10:43 PM
圣人自杀的例子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参考。

我以前也是无法接受,但现在研究无我之后,
才明白为何他们自杀了。

凡夫不能自杀,但圣人可以。。

不管怎样,我还是不能接受圣人自杀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8 11:4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钓 发表于 8-8-2018 09:07 AM
不管怎样,我还是不能接受圣人自杀的说法...

说说看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不应该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8-2018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  
不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和理解
佛陀所说的
何为 有 之事实,
为何 有 之真相,
何为 无 之事实,
为何 无 之真相,
不理解 因缘生灭无常,
不理解 “无我”,
只是知道 自己面对的【有】,
只是明白 自己知道的【没有】,
【执著】有或没有,就无“法”理解问题,
继续【抓住】有或没有,則只会更增迷卻。

情况一如从前
  時,婆蹉姓之普行沙門,來至世尊住處,與世尊共會面……
  坐於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門,白世尊曰:“尊瞿曇!我是有者如何?”作如是言時,世尊默然。
  “然則,尊瞿曇!我是無者如何?”世尊再次默然。於是,婆蹉姓普行沙門即從座起而離去。
  時,婆蹉姓普行沙門離去未久,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質問,不予回答耶?”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阿難!此則與常住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然而,阿難!又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者,阿難!此則與斷滅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則順應餘以智慧所發現之“一切法是無我”否?” “大德!不然。 ”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 ”者,阿難!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餘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則無。 ”則更增迷卻。”《无记说相应》

唯有
真正 清楚 知道 明白和理解了
佛陀所说的
有与无 的 生和灭 之 来龙去脉,
理解了 一切 事实与真相,
才不再 疑惑 是不是 有没有,
才能 断绝 重复 之 轮回,
离苦 而 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8 02: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因人而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8 06: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可以利用禅定的力量来维持有限的寿命,佛陀也可以刻意不维持自己的寿命,可以选择入灭的时间,是不是算自杀。大目健连被外道差点打死,他利用禅定的力量来维持色身直到与佛陀告别才入灭,是不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延迟死亡。对于色身的维持,善于禅定的人,他是可以选择要如何去对待这个色身来符合他自己的意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8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8-8-2018 11:44 AM
说说看为什么你觉得他们不应该自杀

既然是圣人,那不管他遇到什么苦难,他都不会执著,就好像佛陀不是一个很好的列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4-2024 11:30 AM , Processed in 0.0570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