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13|回复: 0

他对这个城市的是独白,不是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3-2017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阅读中文报纸(是的,我们是阅读报纸的世代),除了新闻与评论之外,副刊是大家不容错过的部分。有些读者甚至花费较多时间来翻看这些“描绘世态花边,勾勒人心荡漾,聊作茶余饭后的趣味阅读”,趣味阅读也是轻松阅读,轻松总比严肃讨人喜欢,不是吗?
      
副刊,最先不叫“副”而是叫“附”,是额外的附属品之意。那么“附刊”几时变成“副刊”?
           
1920年北京《晨报》的“附刊”换主编,由孙伏园接任,他进行扩充改版,“并请鲁迅赐名为“晨报附刊”,但报社总编辑蒲伯英在挥笔题写报头时,把“附刊”字改为“副刊”,两字之差,替中国副刊翻开了灿烂新页。”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马家辉的著作《在废墟里看见罗马》里有篇文章谈论副刊文化,有提到关于副刊的来源。屈指一算,中文报纸的“副刊”一词也接近百年历史了。
            
《在废墟里看见罗马》是马家辉的10年前著作,他说:“所以,这是我的第一本时评文集,亦很可能是最后一本。”,为什么如此说呢?他引用林行止的序文作为解释,“相对于其他体裁,写政治评论较为吃力,不易讨好,结集的话,尽属黄花的昨日事,除了过时,有时还觉小题大做。”这段文字道破撰写时事评论面对时间考验的困境或者窘境。
            
如果《在废墟里看见罗马》是时评文集,它跨越的年份则是“以董建华末年到曾荫权接任初期”,10年后今天,董建华已是默默无闻,曾荫权沦为阶下囚,也只能说一句,世事难料。
            
10年前海峡两岸的“春节包机”形式作为首次直航的新闻,看似壮举,实为荒谬。马家辉以香港人特有的“抵死”笔调来调侃,事过境迁后,读毕依然令人哈哈大笑。


“两岸人民多年来搭机互访,必须先来香港过境转机,有如性交时必须先戴安全套,“卫生”攸关,儿戏不得;如今有了所谓直航互飞,搭客不必下机了,只动飞机不动屁股,只须劳烦铁鸟飞来兜一转即可了事,换言之,不必真的戴套,只须用十根指头在性器官附近作出一番戴套姿势便算安全。”
            
马家辉居住香港,在香港左看大陆,右看台湾,看两岸三地的人与事,也记录人与事,他忽然想起那些脸容(辑名),还蛮多的,刘宾雁、巴金、李敖、陈映真、董桥、龙应台、胡菊人、曾荫权、赵紫阳、张春桥、姚文元、连战、陈水扁、马英九……。他生活在香港,撰写文章似乎不是跟香港对话,而是对香港的独白。
            
男人四十,心里总有一个关卡要过(似乎逢十岁数就会卡住)。马家辉想到一句洋人戏言:一个混蛋到了四十岁,就一辈子混蛋定了。他向黄碧云感叹生命苦短,她回答:“如果四十岁系混蛋,廿岁时一定亦早已系混蛋,唯一差别是四十岁以后混出一些格调,便不太容易找到人陪你玩。冇人陪,唯有自己玩囖,如果唔系,唔通死咗去?”
            
黄碧云一段话,惊醒男人四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8:17 AM , Processed in 0.05463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