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ARI_OSP

国内4620万手机用户资料外泄 MCMC已经鉴定源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17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wei318 发表于 2-11-2017 04:12 PM
有东西买的话就直接pc直接挂机了

script应该对你也是没有难度,有试有机会

昨天掛了一個晚上,什麼也沒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17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viruchi838 发表于 2-11-2017 05:07 PM
昨天掛了一個晚上,什麼也沒有

还不被我抓到你这个伪君子

挂了一晚还说什么是ly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7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wei318 发表于 2-11-2017 05:10 PM
还不被我抓到你这个伪君子

挂了一晚还说什么是lyn

我是不懂【lyn】這個簡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7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viruchi838 发表于 2-11-2017 05:11 PM
我是不懂【lyn】這個簡寫

抱歉,你对我来说已经是信用破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7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wei318 发表于 2-11-2017 05:14 PM
抱歉,你对我来说已经是信用破产了

不怕,你的credit score我貸不到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7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viruchi838 发表于 2-11-2017 05:18 PM
不怕,你的credit score我貸不到款

太失望了,你竟然这样欺骗我,害我一心还想吧第一手讯息给你跟啊不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2017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wei318 发表于 2-11-2017 05:20 PM
太失望了,你竟然这样欺骗我,害我一心还想吧第一手讯息给你跟啊不然

是你自己誤解了,我從來不騙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7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人若贩卖他人的个人资料,将在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下受到对付。

可以告信用卡公司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17 03: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奶真厉害。只有2千多万人口但有4千6百万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7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力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17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一笔个人贷款已经批准了,数额是3468令吉。请你记录这个联络号码,然后拨电查询详情。”上个月接到这通电话,对方一开始用流畅的国语表明是X银行职员。平时接获电话行销来电,我会明确表明和婉拒。恰好我有那家银行户头,加上对方并非拨打至我的手机,而是家中的固定电话,令我不疑有诈的聆听对方的后续解说。

对方说话简洁利落,转达上述资讯后就挂断。我当下愣了几秒,但很快就清醒。赶紧上网查询那间银行的正确客服专线号码,然后拨电过去。之后才得知是一通诈骗电话,为了确保我没有任何个人贷款记录,银行职员也索取我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系统查询,以让我安心。回想此事,诈骗分子的手段太厉害。我不曾外泄这个电话号码,即使填写任何官方表格时,住家通讯号码栏位也会填上手机号码。令我惊讶和担心的是对方从何得知我家的固定电话号码?

倘若是不谙上网的长者接听,是不是就掉入陷阱?

过往诈骗分子或许随机拨号,碰碰运气看谁会上当。然而处在资讯泛滥的时代,他们有可能利用网络的便捷犯罪。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收过提供个人贷款的简讯,再不然询问你是否有住宅单位出售。仔细思索,对方又如何取得你个人的手机号码呢?这回到最关键的问题──谁泄漏了你的资料?

上个月发生最大宗的资料外泄事件,多达4620万份手机用户资料外泄。

警方认为是公司职员在传输数据时故意外泄资料。另外一宗案件则是联昌国际银行磁带失窃案,警方初步调查也相信是银行职员疏忽所致。这些磁带数据包含了银行和其子公司的客户部份信息。

这两个例子显示,有居心的职员为了利润而将这些资料曝露到不法之徒手上。

但这种事件发生的机率并不常见,银行或电讯公司也有严格制度和保安系统去保护用户资料。

最容易令自己资料外泄的管道是什么?答案就是下载非法或有病毒的应用程式。很多人下载应用程式不会确认是否为正版,或留意这些应用程式要求的权限,例如阅读通讯录、GPS地点、相簿等。通常这些恶意程式都是免费的,当用户下载了后,发现并非自己想要的,接着随手删掉。但这些恶意程式在下载后可能已经在手机置入病毒,伺机盗窃你的个人资料。开发这些恶意程式的人就有机会透过出售个人资料赚取暴利。这也会导致你的手机经常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

此外,电邮、WhatsApp、Skype、脸书也潜伏着各种诈骗、钓鱼网站的连接,例如看到很耸动的题目然后配一张美女露酥胸的图片,不然在Messenger中看到朋友发了一个奇怪的连接要求点进去投票。这些诈骗手法都会让个人资料轻易被外泄。

以前接到诈骗电话,很多人会慌张白白送钱。现在很多人已经识穿这些计谋,若有时间还会与对方一起“玩”,看谁是最后赢家。不过,网络恶意软件可是防不胜防,即使做好万全准备,对方也会一直“更新”诈骗伎俩,找出人心最脆弱的缺口或好奇心,然后静静的等候我们上当。因此,当看到一些可疑连接或要下载第三方应用程式时,不妨多想几秒或求助谷歌大神。再不然安装正版的防毒软件,保障自己的私隐安全。(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记者Apps·作者:林德成·《星洲日报》副刊记者·2017.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7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隆坡12日讯)通讯及多媒体部副部长拿督再拉尼表示,大马史上最大宗的4620万份手机用户资料外泄的事件发生于2014年,而不是报道所指的今年10月18日。

“无论如何,政府严正看待此事,我们已交由警方、个人资料保护局(JPDP)及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SKMM)根据1997年电脑犯罪法令第4条文及2010年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彻查此事。”

副部长说,警方已传召相关的证人录取口供,当中涉及了lowyat.net及jobstreet.my等网站,以协助调查。

再拉尼在国会上议院回答行动党上议员詹德拉莫汉口头询问时表示,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已联系涉及此事的各电讯公司,并且已指示必须检查每个交易系统,以确保不会再发生外泄事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提醒社会各造应采取安全措施以保护个人资料,如避免向不明人士透过电话或社媒等透露自己的资料,以及定时更换自己的密码。”(文章来源:星洲日报·2017.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18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贩卖个人资料,就是有心人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4-2024 08:25 PM , Processed in 0.0616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