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98|回复: 5

泰国高僧“阿姜查”尊者的精彩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1-2017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是以慾望來禪坐,  而是為了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永遠也找不到。惟有當你能夠使你的心超越樂與苦時,才會尋找到真實的平靜,那才是真正的平靜    *.不要試圖想成為什麼:不要做阿羅漢、不要做菩薩、什麼都別做……

無論你多喜歡某件東西,你都應該反觀它是不穩定的(無常的)。

你說:「別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夠阻止會破碎的東西不破嗎?如果它現在沒有破,它未來也會破;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別人也許會;如果別人不打破它的話,也許雞會啊!佛陀說,去接受這個事實,他洞澈了這些事物的真相,視這個杯子如已破碎了。

不論你何時使用這個杯子,都應該反觀它已經破碎了。你了解這點嗎?佛陀所了解是:他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見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時間到了,就會破碎。增長這種的了解,利用這個杯子,好好照顧它,直到有一天它從你手中脫掉,碎了。沒事。為什麼沒事呢?因為在它還沒破碎之前,你已看到它碎了。

有時候,當你托缽回來,會在食用前先做觀想,可是你定不下心來,你的心像瘋狗一樣,口水一直流,實在餓的要命。有時你甚至都不觀想,就狼吞虎咽起來,那便更是個禍害。如果心不靜下來和耐心點的話,你就將缽給推開,不要吃。訓練你自己,激勵你自己,那就是修行。


你必須訓練自己,不論你決定在什麼時候起床,那麼,時間一到就馬上起床。有時你會做不到,在你一醒過來,就告訴自己:“起床!”而卻一動不動。你必須向自己說:“一、二、三,假如數到三我仍起不來,就墮地獄!”你必須這樣來訓練你自己,當你數到三時,你一定會起來,因為你害怕墮地獄。

如果你見不到苦,就不能了解苦,如果不了解苦,就不能解除苦。

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苦。即使你坐飛機逃避,它也會和你上飛機;假使你潛入水底,它也會跟你潛入水底,因為苦就在你裡面在這世上的一切眾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沒有別的了,只有苦在干擾心。學習法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摧毀這個苦。如果苦生起,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認識它,不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意志力、財富和地位來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假使我們不徹底了解苦和苦的起因,無論我們多麼努力試圖以自己的行為、思想或世間的財富來和它交易,都是沒有辦法的。惟有透過清明的認知和覺醒,透過知道它的真相,苦才會消失。

佛陀知識不是世俗知識,而是超越世俗的知識,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向。

你會以為森林中的一棵小樹和其他樹的高度和直度不一樣而苦惱嗎?這是很愚癡的。不要評論他人,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不須去背負期望他們都全部改變的負擔。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wklam73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7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尊者:不了解戒律,修行無結果
  喝酒的人有時會說:“我就是戒不掉。”為何戒不掉呢?因為他們還不了解喝酒的弊害。若你不了解其弊害,就意味也不知戒酒的利益,修行將毫無結果,只是以游戲的態度在修行。但若你清楚地看見它的利弊,就無須等待別人告訴你它的一切。
  想想發現筌中有魚的漁夫的故事,他曉得裡面有東西,能聽到它拍動的聲音。他以為那是一尾魚,便把手伸進筌裡,卻發現那是另一種動物。他看不到它,心中便揣測它可能是鳗魚或是蛇。若丟掉可能會後悔,因它可能是鳗魚;若是蛇的話,去捉就可能被咬。他陷入疑惑中,但欲望如此強烈,因此便伸手去捉,期望它是鳗魚。然而,當他取出的那一刻,看見皮上的花較,立刻就拋開它。他不必等人呼叫:“那是蛇,快放手!”看見蛇的那一幕比別人的警告更加管用。為什麼?因為他看見危險——蛇會咬人!還需要別人告訴他要放手嗎?同樣地,若能修行直到看清楚事物的實相,我們就不會再與有害的事物糾纏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7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訓練心
如果我們有了錯誤的知見,那麼即使是住在一個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處,我們都會在混亂中,而當擁有“正見”時,心就能完全處於寧靜,那麼就不再有難題需要解決。也不復有煩惱升起了。
就是如此這般!你不執著,你放下,無論是任何的“感覺黏著”,我們都從中分離開來,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樣感覺僅僅就是感覺。它並不會特別地前來困擾我們,我們可能會認為是它打擾了我們,但事實上,並不是那樣子的。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去深思有關這個感覺,它就只是那樣子。如果我們放下,那麼形色就只是形色,音聲就只是音聲,香也只是香,味也只是味,觸也只是觸,而心也只是心罷了。這就好像油和水一樣,如果你將它們一起放在一個瓶子裡,由於自然特性的不同,它們不會相混合。油和水是不同的,一樣的道理,一位有智慧的人和一位愚癡無明的人是不相同的。佛陀與色、聲、香、味、觸、法同生活,但因他是已經覺悟的一位,所以他能不被它們所轉。因為他了解,心就是心,想就是想,他沒有將它們混淆在一起。
心只是心,想和感覺只是想和感覺:讓事物就只是它們自己吧!讓色只是色,讓聲只是聲,讓想只是想,我們何須費事的去執著它們呢?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方式去思考和感覺,那麼,這就是出離和不黏著了。我們的“想”和“感覺”將會在一邊,而我們的“心”會在另一邊,就好像油和水一般—它們在同一個瓶子裡,然而它們卻是分開的。
佛陀以及他已覺悟的弟子們,和尋常的、沒有開悟的人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不單與這些人同住,也教導這些普普通通、未開悟、無知的人如何成聖開悟,成為智者。他們能夠這樣子做到,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去修行,知道“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正如我說明過的。
因此,就依你禅坐的修行去做,不要費心去懷疑它。倘若我們離家去剃度,並非是逃了去迷失在無明當中,也不是由於怯懦和恐懼,而是為了訓練自我,做自己的主人。如果我們能如此理解,那麼我們便能遵循佛法,而佛法將會變得愈來愈清晰。一個了解法的人,能了解他自己,一個了解他自己的人,必能了解法。事實上,法無所不在,我們並不須要逃避到其他某個地方。透過智慧、透過智力、透過技能來代替逃避吧,但不要透過無明去逃避。若你希求寧靜,那麼讓它成為智慧的寧靜,那樣就夠了。
無論何時,我們見到法,那便有了正道正路。雜染只是雜染,心只是心。無論何時,我們能分開、分離出來,這些事情就會只是這些事情,一如它們的本然,那麼,它們就僅是我們的對象客體而已了。當我們在正道上時,我們是完滿的,當我們完滿時,任何時刻便都是開闊而自由的。
佛陀曾說:“仔細聽我說,比丘們,你們必須不執著任何的法!”這法是什麼呢?一切事物都是法,無一事物不是法,愛和恨是法,快樂和痛苦是法,喜歡和不喜歡是法,所有這些事物,無論是重要或卑微,都是法!當我們修習佛法,當我們了解了佛法,我們就能放下,於是,我們便能與佛陀“不執著任何一法”的教法相符合了。
在我們心中生起的一切狀況,所有我們心靈的狀況,我們身體的狀況,都是在變化的狀態中,佛陀曾經告誡莫去執取這當中的任何一個。他教導弟子們,修行是為了能從一切的情況中分離開來,而不是為了去執著任何狀況。
如果我們能遵循佛陀的教法,那便對了。雖說是對,但仍然棘手。這並非教法很棘手,而是指我們的雜染很棘手。雜染帶來的誤解阻凝了我們,並且造成我們的麻煩,遵循佛陀的教法並不真的有任何的麻煩事。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執於佛陀之道不會帶來痛苦,因為“道”就是單純地放下任何一法!
佛教禅坐的終極教導是“放下”。不去牽掛任何事物!分離開來!如果你看到美善的,放下,如果你看到正確的,放下! “放下”這個字,並不是說我們不須要去修行,而是意味著我們必須遵循“放下”的法門修行。佛陀教導我們思維“一切法”,透過思維我們自己的身和心來開展正道。佛法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此處!不在遙遠的某個地方,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當下!
因此,一位禅修者必須很有活力地去修行,讓這顆心更高貴更明亮,使它能自由而獨立。做了好事不要將它記掛在心,放下!沒有做壞事,放下!佛陀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此時此地!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過去或未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7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姜查:迷失於假像

阿姜 查 森林中的法語--聞法

迷失於假像

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擾,經常想哭,你責怪他人:“這個人不關心我,那個人老是找我麻煩。”經常抱著這樣的心態。

其實沒有人做什麼,而是你,制造了那樣的假像。

你自己創造了那樣的假像,然後迷失於其中,最後再以悲歡收場。

當你快樂時,你同樣創造了一個假像。無論悲歡或快樂,都是你自己在導演。

這很棒,這真的很棒!此時你已經忘記自己,在歡笑聲中迷失了。

心揀擇某件事令你感到恐懼;另外一件事則令你憎惡,因此你討厭它;

接著,你愛上另一件事物,你為它瘋狂與流淚,沒完沒了。

你就這樣反覆不斷,制造假像。

這一幕又一幕不斷在人們身上重演,其實根本什麼事也沒發生。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歡笑或哭泣,事物本身並不值得我們愛戀或憎惡,
而是你自己的心在作祟。

因此佛陀說要專注於當下的心,在關鍵點上糾正你的心。

法是真實的,它是確定的實相,但是,我們---卻不真實。

我們只會本能地做出反應,或者歡笑與哭泣,或者愛戀與憎惡。

事物被說成非善即惡,我們不自覺地在後面拼命追逐。

因為我們相信自我本體的存在,並且認為事物是屬於我所有。

這就是被無明染污的邪見。

因此,你不應該把任何事物——健康或生病的身體、興奮或沮喪的心情——看得太真實,這樣做只會害了你自己。

佛陀說當快樂來臨時,不要太相信它,它不是讓你歡笑或哭泣的對象,它不是真實的。

因緣聚合,所以它發生了。

根本沒有什麼事,只是我們的執著,讓它變成那個樣子。

由於沒有見到法,所以我們才會一直將不真實的事物看成真實。

不過,當我們說事物不真實時,有人或許會抗議,那是否什麼也不用做了。

其實,它不是被動與消極的觀念,只是不走極端,以及不過度相信事物真實而已;

反之,它是以中庸之道看待事情。

當事物還沒有轉壞,或者當身體還沒有生病時,好好照顧它們,如此才能做最有效的利用。

當事物轉壞時,你只是平靜地放下它---不會無端陷入哀傷的情境中。

我們總是習慣將身心看成自我,稱它們為“我”或“我的”。

但是當我們陷入這樣的執著時,我們已經遠離法,唯一的結果就是再繼續受苦。

你們應該了解,一切修行都是為了讓心見法與證法。

見法之後,即使你還有瞋恨的壞習慣,縱令它發作起來,能量也會減小。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在貪欲上,這都是由於正確修心的結果,它會讓你變得更敏銳。

法爾如是,你不需要去改變或調整它。

不要嘗試去解決已經完成的事,而是應該去解決還不圓滿的事。

你應該嘗試刨平一個凹凸不平的木塊,而不是只會坐在那裡哭泣。

如果這個木塊已經很光滑,你就根本不需要再去刨它。與其調整法來適應你,不如調整你自己去適應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7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耀归来123 于 13-11-2017 07:24 PM 编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s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17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4-2024 06:48 PM , Processed in 0.05974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