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佳礼编辑

【独中历史不符国情】上集:独中历史科 真的有问题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12-2017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t 于 16-12-2017 11:53 PM 编辑

什么叫做上历史课?

对落后思维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来说, 上历史课, 就是拿政府官方的说词,好像畜牲那样被喂食

如果注意看看那所谓的‘董肿“ 所谓比较全面的历史课,一样是喂食, 只不过是喂食的饲料有点不同而已。反正番薯万能马来西亚的学校, 也真的当学生是畜牲。

欧洲先进国家为了应付国际化, 历史课是拿来讨论的, 就算是小学也如此,而不是神经病的阵营黑白分明的愚民故事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2-2017 06: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為獨中生,爲什麽我不支持爭取 大馬政府 承認統考?


最近因爲 張盛聞部長 的 ‘一里路論’,已經冷卻下來的 ‘爭取承認統考’  這槃冷飯,又被各造炒熱起來










我中學六年都在獨中就讀,對獨中的感情自然不在話下。我甚至還參加過抗議 華小嚴重缺乏師資 的抗議大會,可是說起 統考,我是反對 華社 爭取本國政府承認的。





我知道,這番話聼起來非常 ‘大逆不道’。因爲大部分人,包括非獨中生,也認爲創辦獨中的目的,不正是要政府有一天能接受 華教 嗎?可是我想說,這是忠言逆耳








什麽是 華教?這五個字可以拿來寫幾十篇博士論文,但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定義就是:用 華語 作爲教學用語的教育體制。當然,什麽是 華語,什麽是 母語,這又是很多爭議的課題,可以寫幾千本博士論文了,在此也不贅述



1990年代以前,大馬華社 充滿了一股文化悲情,當時整個氛圍就是覺得過兩、三代人 獨中 就會式微,華人 的 中文程度 會變到像 新加坡人 那樣差。所以當 莊學忠 的 《傳燈》 在 新加坡 首度亮相時,馬上就在 大馬 傳唱開來,因爲它跟 大馬華教  當時面臨的大環境,是有所共鳴的。我對這首歌印象很深刻,因爲每年中秋園游會,都會唱這首歌。







1990年代,PRC 全面開放之後,這種悲情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迎接 中国崛起 契機的興奮與不安。隨後,Shila 在 PRC 贏得 《中國好聲音》,英俊首相 Jib Gor 把世子送去 北京 學 普通話,寬中 成功建起第一分校,馬來西亞 到處可以看到 中建 的工地,套一句虛構人物 Hang Tuah 講過的話: takkan Mandarin hilang di Malaysia!



既然 漢語北方官話 不可能在 馬來西亞 消失了,爲什麽不乘勝追擊,快馬一鞭逼弱勢的 納吉政府 承認 統考呢?



斷固不可!




承認統考,就動搖了這個國家立國的根基:豬玀制




當統考生可以輕鬆進入政府機構,搶 馬產 的工作時,國家就會陷入動蕩,激進回教份子上臺奪權。到時候什麽獨中、華教 頃刻成爲歷史雲煙,爭取承認統考的人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個國家有太多問題,華社内 也有太多問題,但想要異想天開地在短時間内解決完所有問題,絕對是空想主義



豬玀制 應不應該廢除?應該




豬玀制 能不能廢除?能,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爭取承認統考、廢掉固打制就廢除了,因爲豬玀是會反撲的






那要怎樣才能妥當地廢掉豬玀制呢?這恐怕又是幾萬策博士論文才能探討得清楚的問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7 09:0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独中的历史地理真的读得很广,很有知识渊博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2017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走不完的最後一里路变成亿里路,争取统考被承认的这段坎坷长征过程将来大概也能写进本地史了。

承认统考的关键听说依然纠结在SPM国文资格与独中历史课纲这两个条件。前者被董总认为问题不大,可以接受;至於历史科内容争议则是双方都不愿妥协的部份。

政府指独中历史课本不符合大马国情,一些像土权这类的种族主义组织甚至指独中历史读的是中国与台湾编撰的教材;连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也指“独中本地史篇幅占不到三分之一”。

董总反驳,目前独中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本地与国外历史比例,分别是53.73%与46.27%。高中历史则分别有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史丶中国史和世界史;反指出SPM历史科大部份都是本地史,只有20%是国外史。

双方各说各话,毫无交集。我不清楚张副部长的三分之一和董总的53.73%与20%统计数据如何得来。然而要厘清谁对谁错,其实再简单不过,只要找个中立组织把国中与独中历史课本摊开来逐一对比检视,让事实与数据来说话,不就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了吗?

教育部想当然不会配合董总来个课纲大对质,事情模模糊糊存有争议才能继续拖延下去。以目前教育部的心态,主流教育以外的课题根本不屑一顾,恐怕教育部官员连独中历史课本长得甚麽样子都没看过,不过人云亦云,所谓独中历史不符国情说穿了其实就是政府不愿承认统考资格的最佳挡箭牌。这种托词随便说说,反正知道你一定不愿跟我的,怎麽反驳不是重点,不配合一律就是不符条件,跟真相无关。

因此,即使董总搬出甚麽编撰原则符合国际历史教育趋势丶低年级的历史课本以介绍本国史为重点丶高年级的阶段则扩充至周边区域和世界史,以便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和国际观云云,在我看来都是对牛谈琴,白费功夫。

以政府的立场与现有的教育政策框架,要承认独中那一套历史课纲显然绝无可能,而董总也不可能退让配合修改历史课纲。不符的虽说是国情,更多是“官情”(官老爷的心情)。悲观来看,政治格局不变,这种胶着状态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永远无解。

所以,董总主席日前说已对政府承认统考不寄以厚望,并表示对走不完的最後一里路心灰意冷,这种对官僚与政治现实的失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与其耗时费力原地踏步,不如争取世界各国对统考的学术认证,自我增值。董总的“走出去”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回头看,国中历史是否就更符合国情?

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些年,据学者的反映,相较於过去相对平衡的世界文明史章节,如今主流中学历史课本十章中几乎有一半是属於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其他宗教与文明只有简单的叙述。

一直以来,官方都是以单元观点诠释及进行中小学历史选材。然而事实上马来西亚历史原本就是多元的。廖文辉的《马来西亚史》里总结我国现状其实就是长期“异文化异民族的融合”,是属於“罗惹”式的文明融汇。偏重某种族某宗教文明的历史观点是狭隘的做法,无助於开拓下一代的视野与对历史规律的洞察。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历史不单是过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标,照亮人的现在和未来,教导我们生存的方式。”历史虽然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科目,但其重要性却已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全球化时代要有全球思维,正确的史观建立应从乡土丶国族到国外,一层层向外去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历史。爱乡爱国认识自己土地的过去当然是很好,但却绝不是闭门自我陶醉,对世界上其他地方曾经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类累积的智慧与教训懵然无知。

历史不应沦为政治洗脑工具,而硬将国家认同与读史扯上关系更是荒谬。爱国不是读更多的本国史或宗教史,让孩子们站在更高处,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国族历史,并拥有更广阔的史观视角,才是一个有为政府该做的事。(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柔水雕刀‧作者:温华全‧自由撰稿人·2017.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4-2024 06:08 PM , Processed in 0.05737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