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7|回复: 1

燃灯尼师:即使供养时,你没有期待任何你想要的结果或利益,结果还是会自动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2018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燃灯尼师简介:

燃灯尼师(Sayalay Dipankara)于1964年5月9日的卫塞节出生在缅甸。很年轻的时候,每次只要有僧众从她附近经过,就会对他们充满着虔敬之心。25岁时,她毅然放弃了大学学位,寻求更高的佛法智慧,而在帕奥禅师(Pa Auk Sayadaw)座下出家。身为缅甸上座部佛教的尼师,至今仍然持守着十戒。透过教导禅修来分享佛法成为她一生的使命。1995年始,她离开缅甸陆续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斯里兰卡、澳洲、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日本与韩国等地教学,并在她的祖国,缅甸举办长期的禅修营。展开了她觉醒有情之旅。燃灯尼师走遍不同文化的国家,坚持着为那些极度真诚想修行的人传播教法。由于她对居士们的慈心和悲悯,学生与日俱增。现在,许多世界各地的学生都邀请她到他们的家园和国家指导禅修。在燃灯尼师的构思、设计和监督之下,兴建了位于缅甸眉谬(Maymyo)的梵住禅院,并慷慨地提供此良好的环境给其他的修行者。禅修者受益于她深切的意欲,无形中如实地学习《清净之道》和巴利三藏。尼师奉献着精力于世界各地分享佛法,藉由供养资具使学生们能续住在梵住禅院从事较长时间的禅修。一整年里尼师遍游到有人想要学习的地方,仅留给自己不多自修和休息的时间。燃灯尼师除了指导修习止、观的四十种业处之外,也教示身为一名佛教徒所必须涵养和体现的人格品质……


我们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造作善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来到梵住禅林,行布施,受持八戒,练习禅修。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我们一直在正确的修行,每天恭敬三宝、保持禁语、精进禅修。你持戒之后,恭敬地去布施禅修者,做很多慷慨的行为。当你布施时,你可能会想,有些人需要从那样的布施中得益。当你布施时,你有任何意图吗?不管怎样,你是否有意图并不重要。佛陀已解释过,那些在过去曾做大量布施、并守持戒律者,将会投生到天界。若投生到人间,你能生于具有优良条件且富裕的家庭,然后你也会富有,这就是因与果。

也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布施其他的禅修者。护持那些修习佛法的清净之人,会得到很好、很大的善业功德。布施清净禅修者的利益,比布施普通人的功德要高许多。当然,你也可以布施一般的人和穷人。由于你的意图和好的意愿,这些行为也会带来善业的果报。但是,供养禅修者、比库和圣者,其善业果报就不同。相较于一般人,它有更强大的善业果报。

如果你能供养圣者,这是最大的功德。因此智慧巴拉密的第二个层次,是那些努力要达到证悟道果者。他们一直都在努力达到证悟,所以能够供养所有禅修者,这的确很好。即使供养时,你没有期待任何你想要的结果或利益,结果还是会自动而来。由于供养时,你怀着纯净的意图,你的善业是非常高等的。在佛法术语中,我们不期望回报。佛陀这样鼓励我们:“只是给,不要有期待。”虽然你没有期望,业果依然会降临到你身上,这是因果法则。

不用想供养之后,你需要祈求你想要的事物;也不要认为只有在你祈求之后,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事物。现在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当我快速供养东西时,必须不停的祈祷我想要的事物。”这可能也是好的,但太过份就不好。期待不是很好,当我们为禅修者做有利益的事情,禅修者需要尊重它。我们吃着他人的供养,这是非常沉重的责任。同时,每天这样的布施供养,是非常昂贵的。


如果你不知道思惟他人布施的功德,不知道如何尊重它,不知道如何感恩,吃了布施的食物,却不想禅修,这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福利,身为一名禅修者,你有责任尊重别人的布施善业,应当以精进禅修来回报那些布施者,这就是如法的感恩方式,你知道如何去感恩布施者。在很多巴利经典里,佛陀一直教导我们这些。对于回报布施者,我们必须非常小心。

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个发生在佛陀时代的故事,它与布施有关。这是关于摩诃帝须的故事,他过去世曾是一名工人,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女儿。虽然他们很穷,却常常造布施善业。他们喜欢每隔两个星期,也就是在新月和满月时布施。那一天,他们会把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送给来到他们屋子前面的任何人,任何比库或沙门,包括那些来乞食的人。

夫妇二人常常准备食物,总是喜欢布施。因为他们没有钱,因此所布施的食物,并不是那么好。每当供养一些年轻的沙马内勒时,他们发觉沙马内勒们并不是很高兴。他们不快乐,是因为食物的品质不好。食物已经不好,因此沙马内勒们无法吃,所以他们不高兴。后来呢?他们每次供养的食物,那些沙马内勒就在他们的面前,把食物扔掉。


虽然食物被扔掉了,但夫妇二人没有觉得苦恼。他们就想:“噢,是的……因为我们无法供养好的食物给他们,他们不喜欢它。”“也许他们并不满意那些食物,所以才扔掉。好吧,下一次我们必须供养最好的食物。因此我们需要赚更多钱。”他们试着正向思考,而不是反向思考。在此,如果你供养东西给别人,若他们在你的面前把它扔掉,你会觉得怎样?你会怎么做?“下次我不想再供养任何东西了!”这可能会是你的反应,你可能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做?”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

我们试着想想摩诃帝须夫妇的行为,他们因为没钱,几乎无法解除自己的饥饿,但是依然布施。有些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东西,把它们扔掉,使得布施者不快乐。这些布施者可能是很好的人,因为他们很多世都是非常好的人,经常行善也持戒,这类人总是通情达理。所以看待他人,也是如此,这种人总是正面思考。如理作意是一种熟思他人的好方式,甚至对不友善的人,也能以积极的方式来看他们。

禅修者要以这种方式来理解和实践佛法,这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观察,不做判断。很多禅修者,当我看着他们时,我想:“啊……我无法说他们什么。”当一个人不能和其他人沟通时,就开始争执、吵架。甚至只有两个室友,也会争吵。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耐心,不知道如何调适行为和彼此照顾。你的慢心很强,别人无法说你什么。你有这么多不好的心态,这就是你不快乐的原因。

那些知道如何以舍心思惟的人,就会有好心情、好想法,他们没有不好的念头。“好吧,我们下一次再尽力。以后我们将尽力供养最好的食物,因此我们需要赚更多钱。”摩诃帝须这么决定,他和妻子开始讨论时,妻子就向丈夫提议:“我们有一个女儿,为什么不把她给有钱人?她可以当奴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钱。”这有点像在卖孩子,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把孩子送给有钱人,就可以得到一些钱。

所以,他们就想:“如果我们把女儿给他们,就可以得到十二元。”他们将获得仅仅十二元。当时的一元,是值很多钱的。丈夫也同意了这个计划,他想:“把她送走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钱。用这笔钱买一头牛,然后从那头牛身上,我们可以获得新鲜的牛奶,用牛奶来煮粥。那么,我们可以供养所有的比库和沙马内勒最佳的食品,他们将会很高兴。”

两个人讨论了这个计划,决定放弃女儿。最后,他们把女儿送到有钱人家。得到一些钱后,他们再继续每天布施。他们很高兴的行布施,但是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把女儿送走了。女儿为主人日夜辛劳的工作。由于如此,他们对女儿感到非常的愧疚。一天,父亲想:“如果我继续这样,就无法赎回我的女儿。我想从那有钱人家,要回我的女儿。”

从那时起,他很努力工作,他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经过六个月,储蓄了十二元。然后,他去赎回他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摩诃帝须遇到了一位比库。他想要给比库一些食物,但是他一点食物也没有。在路上,他也碰到了一位居士,手里提着一包饭。当他看见的时候,他急忙问那人,“哦!拜托你给我这些食物,好吗?我会付你一元。”其实那些食物,只值几毛钱。

那人想了一下:“他知道这饭非常便宜,为什么他想给我一块钱?他一定是非常非常的需要它。”于是,那个人决定抬高价钱。他说:“不!我不想只卖一元。”摩诃帝须说:“好的,那么这一包饭,我给你两块钱。”即使这样的价钱,那人也不卖他。摩诃帝须说:“好吧,我付三元。”结果,那人以十二元卖了那包饭。其实,即使是十二元他也不想卖,于是摩诃帝须感到有点失望。

他解释着:“这食物不是我要的,我想把它供养给比库,这是我买的原因。我只有十二元,没有更多的钱,请收下我的十二元吧。”最后,他们在价格上达成了协议。摩诃帝须以十二元买了饭。当他得到饭的那一刻,他分外高兴。你知道他工作了六个月,才赚了那十二元,他是多么的辛苦和困难。然而为了供养比库,他就这样布施出去所有的钱。为了造这布施善业,他没有担心自己的女儿。

他一拿到饭,非常高兴,便立刻跑去寻找那位比库。当他看到比库的时候,他请那位比库停下来,然后他把饭给了他。比库察觉到他想把所有的饭都给他,于是他不愿意接受全部。他说:“给我一半的饭,一半就够了,另一半你可以拿去。”虽然比库想还他一半的食物,但是摩诃帝须不想接受。他说:“请接受我的布施吧!”当他供养比库饭的时候,他非常高兴,所以比库就把整包饭都吃完了。

午饭过后,比库问:“为什么你不接受我给的那一半食物?为什么你不想吃?”这时候,摩诃帝须向比库讲述了他的生活。他告诉比库,这布施对他来说,是多么的困难;要得到这一笔钱,也是多么的艰难。虽然是困难重重,但他很快乐,也非常高兴地供养。

你可以看到在这个故事中,有着不同种类的痛苦。摩诃帝须没有钱,他不得不努力工作,来赎回他的女儿。他在各方面受着苦。虽然他遭受种种的痛苦,却试图克服它,放下它,并且行布施。当比库听到这些时,他非常感动,比库反思:“啊!他很不容易,才得以行这个布施。我必须尊重这布施,我得回馈布施者某些利益。这是一种极为殊胜的难施,我应努力修行佛法、精进禅修,以便报答这位居士极其殊胜的难施。”然后,他检查了自己:“我有没有那种能力呢?可以让布施者获得功德?”这是他自省的原因。


比库反思:“我有没有证悟道果?”他用这种方法来检查。他想:“如果我是阿拉汉圣者,这对布施者会有很多的利益。假使我不是阿拉汉,而只是不来圣者、一来圣者或入流圣者……。我必须是阿拉汉,体证般涅槃,倘若我没有这种能力,我不敢吞下那种难施的食物。”比库知道,他必须要精进禅修证悟道果。正因为如此,他最后证得了阿拉汉圣果。在修行止观禅之后,该比库成为了阿拉汉圣者。

在成为阿拉汉之后,他向其他的比库解释:“比库们!我之所以能够成为阿拉汉,是因为那位做了难施的摩诃帝须居士。由于那位贫穷的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所作的难施供养,助我殷切努力、精进地禅修,尽力地成为阿拉汉。我觉察之后,很刻苦地修行,这是我证悟阿拉汉的原因。因为那位贫穷的居士,我成为了阿拉汉圣者。”

因此,这是我们需要经常思考,有关他人的原因。我们要考虑到:“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他们护持了我们,我们又回报了多少?”我们需要回馈一些东西,不能只是说:“哦,这是他们的事,我不管。”不要那样做,你不可以这么做。我们已经接受了很多布施,这对我个人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举办这次禅修营之前,我们公布了这次禅修营的布施者,有些人非常慷慨地每年布施我们。他们护持我们几天或级月的所需,我很佩服,也很感恩。我也知道,人们一直日日夜夜努力的工作,有时他们得做到通宵,有时工作到很晚,九点或十点。每个人都喜欢钱,谁不爱钱?告诉我。每个人都想致富,不是吗?如果你知道储蓄,才会变得富裕,只花钱享受,那么很快就会花光钱。这是储蓄的原因,但也有不同的储蓄方式。

谁会储蓄呢?假使他们相信业果法则与三宝的话,就是那些知道布施将会在未来带给他们好果报的人。因此有些人可以很慷慨,因为他们对业果法则有信心,他们对善业有信心,所以他们也喜欢供养与护持禅林。人们会有这样的方式,有时他们需要节俭,例如在家里不吃奢侈的食物。不是每个人都是从那种布施而富裕。有些人把钱存起来,不吃好的食物,不使用好的物品,因为他们想用钱造布施善业。在缅甸,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种状况。由于这个原因,在我们举办的禅修营中,我常常鼓励你们要诚恳和精进的禅修。

我不想要每个来这里禅修的人,都得布施。我不会说:“每个人都必须支付十天课程的费用。我不会说多少钱,它成本是多少。”我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我要这里的每一个人,免费住下来修行。无论你布施与否,都没有问题,我想要护持佛法。正因为我们轻易就能够获得必需品,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尊重布施者。不能忽视他人为我们所做的,和他们已为我们所做的。

因此,我们应当尽所能的真诚地禅修。是否能获得禅那或道果并不重要。我们的意愿,必须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你必须遵守禅林的戒律,一定要试着专注你的禅修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那样做时,就有了持戒和禅修的善业。刚才我所解释的,你也能够让别人获得善业。我们可以回向功德给他们,这是真的。因此,布施、持戒、禅修非常重要。那位接受贫穷居士难施的比库,就是这样转化了他自己的心,最后成为一位阿拉汉圣者。

当这位阿拉汉比库去世后,国王去参加葬礼,要火化他的身体,但是尸体却无法燃烧起来。唯有那个做了难施的贫穷居士过来,并触摸了尸体之后,尸体自动浮上空中,停了下来,然后才坠入火中。藉由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彼此之间的感恩。禅修者和布施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向布施者、捐助者散发慈心。每天禅修之前,你应散发慈心给那些慷慨的布施者,向他们散发慈心,这是非常好的。



感恩师父开示。愿以分享此文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四众和合,回向正法长住。Sadhu sadhu sadhu。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Quest716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2018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供养时,
你没有期待任何你想要的结果或利益,
结果还是会自动而来。


不用想供养之后,
你需要祈求你想要的事物;
也不要认为只有在你祈求之后,
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事物。

以上这些,
才是 正确 的传道方式,
而非凡事都鼓励以利益当头,

即使无法走上正道解脱,
至少不会被误导步入贪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仙女飘飘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3:17 PM , Processed in 0.06775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