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1|回复: 2

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9-2018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

淨空法師:
我們看第二段,「讚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這是偈頌裡的一句,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換句話說,這總共十五願。四十八願裡頭有十五願提到聞佛名號,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十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聞佛名號,所以我們念這個佛號的時候,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這個可不能疏忽。我們不是念給別人聽的,也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給別人聽,自己不得受用。這個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就教導我們,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古時候人煩惱輕,這個方法行,有效。現在煩惱嚴重,這個方法不能攝心,所以印光大師加上記數。記數不許用念珠,用念珠什麼?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這裡頭夾雜著數字的想法,這樣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記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夠攝心。
  
這兩句話來形容名號功德,說得非常好,「永離諸惡苦」,諸惡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統統苦。「終得究竟樂」,最後你一定得到,究竟樂是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三八集)2011/6/5 檔名:02-039-04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9-2018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佛法深广,犹如大海 博地凡夫,孰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


  《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

  ※佛法深广,犹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穷源彻底,一口吸尽?虽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随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罗香象,及诸蚊虻,饮于大海,各取饱腹而已。如来出世,随顺众生,为其说法,各令得益,亦复如是。而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加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9-201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嘉言录: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


  《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愚人由是,始知宝贵。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其机缘,冥显加被,与之说法。俾了幻妄之惑业,悟真常之佛性,以至于圆证无上菩提而后已。于罪大恶极之人尚如是,其罪业小者,与戒善具修、禅定力深者,亦无一不如是也。以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福报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六道,了无已时。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此则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虽则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譬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全属妄业所现,了无实法可得。以故我释迦世尊,示成佛道,彻证佛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复是何物?”沩山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是知佛祖种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归悟,复本还元而已。然众生机有浅深,迷有厚薄。不假种种言教开导,种种法门对治,则迷云障于性空,何由令其一一彻见心月也哉?以故如来最初成道,演《大华严》,直谈界外大法,不与权小所共,俾宿根成熟一类大机,同证真常,诞登觉岸。复以钝根众生,未能得益,遂为循循善诱,随机演说。或以五戒、十善,摄彼人、天二乘,令其种入佛道之胜因。或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摄彼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令其得证佛道之近缘。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顺根性,而为宣说,令其渐次增进,就路还家,佛之本怀,秘而不宣。迨至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人天权小,皆是一乘,客作贱人,实长者子。普授三根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与最初《华严》,始终互映。可谓一大事因缘,全体付嘱,了无余蕴矣。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断惑证真,实乏其人,以故特开净土一门,俾上中下根,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以渐证夫无量光寿。其深慈大悲,实属至极无加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10:43 PM , Processed in 0.0619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