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40|回复: 12

静坐的感觉,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0-2019 06:5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静坐时,下半身会有麻痹感的,然后感觉到有气血运行。。。以前常有性欲,会遗精,感觉很有活力
现在完全没有性欲,三个月以上都没遗精,没有看色的,看都没反应,人没有活力
现在静坐没有麻感更没有气血运行,而且很没有耐心,静坐待不久,不知为何如此,求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0-2019 09: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一樣 沒耐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9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房学韬 于 13-10-2019 10:04 AM 编辑

静坐的 目的/方向?
  • 休息?
  • 养神?
  • 运气?
  • 冥想?
  • 无我?(这些每个都是「假」我:麻痹感的我、气血运行的我、性欲会遗精的我,感觉很有活力的我、看色的没反应的我,没有活力的我、没有耐心的我...)
  • 真我?
  • ...?


逢我杀我,逢佛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9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房学韬 于 13-10-2019 10:55 AM 编辑

哈哈~
補充下下~

大聖爺為什麼
會被如來佛封為:
「鬥戰。勝。佛」

因為大聖他....
不殺生~

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19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13-10-2019 10:52 AM
哈哈~
補充下下~

大聖爺為什麼
會被如來佛封為:
「鬥戰。勝。佛」

因為大聖他....
不殺生~

哈哈哈哈哈~

不明你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9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或是你禪修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沒有就知道,知道就好。心煩是因爲我們平常作息的關係。沒辦法,因爲畢竟在家人還是有事情需要做,所以比較容易心煩。

你能做的,就是知道,知道心煩,然後回來你的業処。繼續專注在你的業処。不管你是修習鼻息觀,四無量心或是其他的,那就回來你的業処。如果是鼻息觀,就回來你專注的呼吸。

如果是四無量心,就回來你的慈心或是悲心,或是喜心或是捨心。慈心你就繼續散播慈心給你專注的那個人。同樣的悲心,喜心或是捨心。

如果你是修毗婆捨那,那你就知道心煩,然後回去觀你的所緣。比如説你正在感覺痛點,那就知道知道煩,然後回來觀察你的痛。

就這樣而已。沒有爲什麽以不爲什麽。沒有欲望也有很多的可能性。脚痲或是不嘛,不一定。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所以不用執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10-2019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都是五蓋不平衡的關係。你要問自己是不是貪欲太强比如追求某些目標?還是掉悔,疑太强?有時候太過精進就會這樣或者禪修所緣不對,沒有規律參修也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19 12:0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都是枯燥,因为没有喜乐。禅定的东西不是说跟你讲两三句你就可以掌握的,不是学几天坐几次就可以那么容易成就的,不然会叫做过人法,这些东西要做得对,经过漫长的练习才比较有把握成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0-2019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坐没有麻感? 不可能吧,觉得是还没有罢了,双盘坐他一两个小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9 09: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uest716 发表于 14-10-2019 01:33 PM
静坐没有麻感? 不可能吧,觉得是还没有罢了,双盘坐他一两个小时看看。

没有耐心坐这么久,而且没气血运行,单盘好像散盘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19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佛教的静坐气血运行/气动不是一个标准。
如果修定,是念头的减少,还有对 “所缘之点” 的稳定,就算有气动,也是没有理会的,也是回到所缘,目的是清净。
如果修毗婆舍那,就是看观得怎样,观得起来吗,观32parts 有起厌离心吗,,有修慈心有起大爱心吗。。等等。
不注重气动和感应。注重气脉动的,就是道家运周天那些了。
另外有个说法,说不通的地方,才会很多气动,例如水喉不通了,才会发出声音和震动。


PS: 如果禅修营,一般坐一堂,最少都是50--60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1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快就睡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19 03: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怀瑾老师】修安那般那之重点“十六特胜”

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点你们千万注意,“十六特胜”都要背得来,十六个专案叫特胜,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这个你们都没有达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个武功不练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诸身行”。身体空了,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这个里头秘密很多,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如果你练武功,可以练到踏雪无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飘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七)“受乐”,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那是无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有和世间脱离之感,无比的喜乐。(八)“受诸心行”,转回来,又感觉不同了,这个很深了;心里一起心动念,这个身体四大已经整个变了。再下来,这个时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乐”。(十)“心作摄”,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摄是统统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的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到了心作解脱,是修安那般那来的,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观无常”,工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观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十三)“观出散”,所以做到了,转观这个心的法门,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将来要走的时候,一弹指之间,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什么都没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们平常做工夫,你要注意这个,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工夫,都忘记了“观出散”,要把所有工夫、身体都丢开,放出去,连放的都要丢掉。
  (十四)“观离欲”,这个时候,才做到真正的“离欲尊”;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的离欲了。然后,证灭尽定。(十五)“观灭尽”,要走就走,我们也可以做到邓隐峰祖师一样吧!在这个时候到“灭尽定”,所谓涅盘境界,还不算数。(十六)“观弃舍”,还要丢掉放开,转到大乘去了。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门困住,六妙门是初步,不算什么,重点在十六特胜。......
  所以修安那般那,刚才我们讨论过的重点,就是这一“知”,你们都知道嘛!这个知性不在气息,也不在地水火风,也不在空,无所在无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知”哪里来?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金刚经》上佛也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个“知”不要你去找的,本来存在。我们大家平常在用它吧!当然在用,这个不要再追问你们了,再问太看不起人了,你们当然知道。我们茶来知道喝茶,饭来知道吃饭,累了知道累,睡觉知道睡觉,舒服不舒服都知道。这一“知”本来在这里,不要你去修的,如果我们变牛变马变狗,也知道变牛变马变狗了。只不过,不知道自性来源在哪里。
  如果问这一“知”从何处来,谈大乘般若时再讲,现在不谈了。现在你们做工夫,先不要问这一“知”从哪里来,要先认识“知性”。你们都在修行,打坐闭关,但是为什么都没有进步?理上不清,理都没有搞清楚;一方面没有真下功夫,忍不住。所以古人讲修道,“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要忍得住。我们看到多少青年学佛修道人,都是一点都忍不住的,刚坐一下,外境有一点挑逗,他马上动了,跟到外缘跑了,自己还认为有理由。......
  (十六特胜)第一句是什么?(众答:知息入)对。比如由六妙门开始,你们坐在这里一边听,一边知道自己呼吸进出,能够做到吗?老实讲,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假定有一位坐在这里,一边听话,一边还写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进进出出完全知道,这个人差不多可以谈修行了,这叫“知息入”。
  我这样一讲,你们自己测验一下嘛!一边听一边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这里开始。等于说眼观鼻,鼻观心;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是心来观。如果是这样修行,很快有进步的。
  “知息入,知息出”,你们现在听到呼吸没有?听到没有?听不见,你们哪里听得见!只靠一点感觉嘛!就是说,随时要跟这个感觉的出入息配合为一,这样才叫做修行,修止观。如果打起坐来,再勉强找个呼吸来配合,那算个什么修行,算老几啊!就像我现在跟你讲话,我知道自己呼吸的“进、出”,你要学我一样,脚还在跳手还在动,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气息进进出出,没有一点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也不能不注意。
  然后第三步知息长短就难了。知道自己的息往来长短,第一步,是在鼻孔里知道哦!你如果工夫进一步,自己浑身的每个毛孔、细胞,都在呼吸,你自然都会知道。所以,你看过武侠小说,武功高的人,有时候被人用石灰蒙上头,蒙了以后,结果死不了,他的肛门在下面呼吸。这不是做不到的,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研究《达摩禅经》就知道,这一段知息长短,讲得很细了。有时候长中之长,有时候短中之短,有时候短中之长,有时候长中之短,为什么祖师们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么清楚?虽然他交代清楚,也要你自己用过功才知道,不用功的话,也觉得交代不清楚。
  我可以告诉你,有时候是“长中之长”,觉得出息也长,入息也长,在某一种时候感觉到出息很长,出去了,同空的境界配合,没有回来。回来以后,觉得气回来一下很短,已经够了,所以是“长中之短”。有时候是“短中之长”,身体内部,觉得呼吸需要吸进来,自然的作用,吸一下,它继续在吸,一直到脚底心,一直到脚趾头都充满了,这是短中之长。还有“短中之短,长中之长”,每一样都不同,这是跟你讲理论,你要去体会把工夫做到,不是开玩笑的,不是吹牛的。
  知息长短,我只讲了几个,这个里头包括很多内容,详细你们去看《达摩禅经》。这是吩咐你们注意,要自己用功去体会,不是讲空洞的理论,千万不要妄语骗人,骗人要下地狱的,那是千生万劫地狱果报啊!
  然后“知息遍身”,你到知息长短以后,就“知息遍身”了,全身都在呼吸。你们修持到达这个定境的时候,鼻子的呼吸已经不管了,不再呼吸了,鼻子没有作用,这时才晓得全身每个细胞、每个地方都在呼吸,气都充满,气脉都通了。到这个时候,还没有“除诸身行”。
  甚至像丁师和丙师,他们两位前天的报告,就晓得内部五脏六腑,也在呼吸,那个白骨放光,每块白骨都在呼吸。所谓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然在动。
  知息遍身,气充满遍身了,乃至晓得全身都在呼吸,非常非常重要。并不是是发胀,也不是说,像有些练武功、气功的那样发胖。想要发胖的话,那你还不如到街上的脚踏车店,拿个充气筒套在这里,哗啦嗒几下,马上发胀,发胖了!
  到了知息遍身,这个时候已经不谈什么数息、随息了。也不要数,也不要随,随时息跟念两个配合为一的,随时知性清楚的,这样才叫做修行。不管修密宗,或什么法门,不到这个禅定,不要谈修行了。
  再进一步是什么?(答:除诸身行)“除诸身行”,这个时候身上行阴作用不动,充满了,身体跟虚空等于合一,这个身体内外是通的。比如你们练少林武功,童子功,到这时候,两个睾丸缩上去,自然的缩到肚子里。这个时候缩也好,不缩也好,谈都不要谈。
  第六是“受喜”,到这个时候,心里感觉,非常的高兴,至少你知道佛法是不骗人的,是真的。第七“受乐”,全身喜乐,喜乐是禅定境界,所以初禅叫“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慢慢有一点跟现实脱离关系,人世间一切的事,不会烦恼到你,可以入世不烦恼。不过,为什么不翻成“喜受、乐受”,而翻成受喜、受乐呢?“受喜、受乐”是自己发动了,到达这个境界,就接受了。
  第八“受诸心行”,刚刚说了“除诸身行”,没有身体的行阴感受了,这里又“受诸心行”,那不是矛盾吗?不矛盾的,这是进一步了。受诸心行,这个肉体的心,看到外形还是父母所生的肉体,实际上,身体内部整个四大气质变化,已经不是普通肉体了,这个身上行阴的感受,也统统不同了。这时生活习惯达到了“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财色名食睡五盖,都会自然去掉,吃不吃都没有关系,有水喝就可以了。“受诸心行”,在这里头,差不多可以证入初禅到二禅去。
  然后,“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解脱但还没有证果哦!还没有征得初果、二果罗汉境界哦。那个要配合教理,就要参考《俱舍论》,“贪瞋痴慢”的习气改变了多少,自己都清清楚楚,都会明白。如果到这一步,习气动都没有动,还是同以前一样,那就不是修行。
  一直到这里,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工夫,在地水火风的色阴,和受阴境界里头作工夫。可是你要注意一点,在这个用功过程,今天晚上我们讲得很顺利,听起来很容易,事实上修行有很多的魔(磨)境界,就要参考《楞严经》的五阴解脱。算不定你修行很好,在这个时候忽然有神通了,什么都知道了,忽然有特别本事了;实际上你已在五阴魔境界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比如昨天李居士告诉我,有个出家人有很多神通,我说又是落在想阴境界里了,叫她答覆他。
  修行特别注意,在这个五阴境界,归纳起来有五十种阴魔,受阴有受阴的境界,有时候会被境界拉走,自己也不知道,还以为是发了神通。所以千万不要作圣解,修行第一要注意,时时把握《金刚经》上几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神通又怎么样?一概不理。就怕不得道,不悟道,不怕没有神通!容易得很啊。等于我告诉出家同学们,就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啊!千万记住。
  所以到心作解脱以后,转了,后面完全是唯心的“知性”道理,就是想阴和行阴解脱了,心意识解脱了,然后就“观无常”,你工夫能做到就了不起了。是不是无常啊?你不修行,不作工夫,工夫就垮掉了;所以说诸行无常嘛!
  “观出散”,这个是秘密了,修安那般那,如果常修观出散的话,修到某个阶段,你走的时候,不要说预知时至,甚至打个坐写个偈子,说声再见,自己就化成光没有了。
  这个以后,“观离欲”,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欲界,才证得小乘的“有余依涅盘”,证得“灭尽定”,还不是证得“无余依涅盘”。所谓灭尽定是灭什么呢?思想、知觉、感觉,统统空完了,这叫灭尽定。“想受皆灭”,有意的把它关闭起来,这个时候生死可以请假。“啊呀,这个世界不好玩,我准备过个一千年以后再来,入定去吧!”这是可以做到的。
  ......
  十六特胜,最后就是“观弃舍”,连有余依涅盘都不进入。所以《楞伽经》诸大菩萨赞佛,“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佛不入涅盘,也没有涅盘可入,自性现在就在涅盘中。这是大乘另外境界了。
  换句话说,“观弃舍”修到这一步,由小乘转到大乘,真正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摘自南师著述《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3-2024 07:39 PM , Processed in 0.0684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