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k

證嚴法師說故事

  [复制链接]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莊周的故事──葫蘆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來世間,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盡量發揮自己的優
點,為人群服務,才能展現生命的妙用。

戰國時代有位哲學家莊周,有一天,莊周的朋友惠施告訴他:「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
蘆的種子,我把它們拿去種,長出來的葫蘆果然很大,可以容納五升的水,但是裝滿
水後拿起來就破了。既然無法裝水,我就把葫蘆剖成兩半當勺子,可是因為它太
寬,深度又淺,所以也不方便使用。我一氣之下就把它打破了。」

莊周聽了,惋惜地說:「哎呀!多可惜,既然不能用來裝水,那你為何不編一個網把
葫蘆網住,然後繫在腰間,這樣不就可以在水上載浮載沈、悠哉游哉嗎?多逍遙自在
啊!若懂得使用它,它就是很好的東西,可惜你不會用,竟然把它毀壞了。」

莊周說的這番話,和人生的道理很相似,人各有優缺點,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在那
裡,盡量發揮它的妙用來為人群服務,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所以,能夠真正認識自己,才是最有用的人生。所謂「欲知人,先知己」,若不認識
自己,只想了解別人,是本末倒置,也是很痛苦的事。想認識自己,就要反觀自
心,一定要多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愛「福」的人!

  人應互相幫助、彼此關懷。我們看看這個「人」字,恰好只是兩劃,而且互相倚
靠、不能間離,或是少一畫,否則就不像「人」了;還有字劃的長短、上下要配合得
好,「人」字才能寫得美。

   
人生也是一樣,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才是美好的人生!佛陀也是如此教育弟
子們,並且以身作則教導大家。

  佛陀在世時,僧眾共同生活,都是靠群體和敬共同維持僧團教規。當時僧團中有
位阿那律尊者,每次聽佛陀講經時,他總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當佛陀一開始講,他
就打瞌睡;等佛陀宣講完畢,他又醒了,幾乎每次都是如此。

  有一天,佛陀呵斥他,嚴厲地說:「阿那律陀!你為何如此懈怠!你知道嗎?若
墮入蛤蚌身,一睡就一千年!」阿那律陀聽到佛陀的責備,又看到佛陀少見的怒容,
他頓時睡意全消。從那時起,他發憤
努力,精進用功不懈,甚至於不讓眼皮合上,即使已經非常疲倦,但是他仍然不願意
閉眼休息,他覺得這是自己該振作精進的時候了。

  然而人卻不能缺少糧食和睡眠,睡眠可以養神,也能夠保護眼睛,阿那律陀連續
幾天不睡覺,導致眼疾,結果失明了。佛陀得知他由於太過用功而致眼盲,即教他訓
練「天(心)眼」。雖然他肉眼已失
明,但他依持佛陀教導,用心勤練天眼,終於練成天(心)眼通,一切生活均能自理,
不必依賴別人。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邀請阿那律尊者說:「我想出去行腳,你是否願意一起去
呢?」他說:「好啊!和你一起行腳是很光榮的事,也是很歡喜的事!」目犍連尊者
就說:「那我們是否現在出發?」阿那律尊者說:「請等我補好幾件依服之後再出門
吧!」目犍連尊者問:「這是你現在急須要穿的衣服嗎?那就等你補好後我們立刻出
發。」

  阿那律尊者就拿針引線,應用天眼一針針地縫補衣服,但是,因為一時之間沒拿
好,結果線和針脫離,針就掉到地上了。他高聲喊道:「有沒有要修福德的人呢?」
當時,佛陀正好經過此處,聽到他的
聲音,於是立即彎下身為他撿起針來、並且替他穿線。佛陀一邊穿線,一邊說:「我
是愛福的人;我是喜愛修福的人!」

  阿那律尊者聽到佛陀的聲音,趕緊起身向佛陀頂禮,說:「佛陀!我承受不起讓
您為我穿線啊!」佛陀說:「這也是修福的機會,那怕只是輕而易舉的服務;而且我
累生累世都是如此,點點滴滴可以幫助別人的動作我都願意做,我很珍惜機會,一點
也不輕易放過!就如我今天的福報就是過生中不斷累積所成的啊!所以至今乃至於未
來,我仍然要積福修慧!」

  阿那律陀聽了,非常感動敬佩。這件事在僧團之間傳開後,大家都非常感動,因
此,大家提倡於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幫助。例如眼明的人應幫助眼盲的人;行動自如的
人應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健康的人應幫助生病的人....,每個人都互愛互助,僧團顯
得一片和睦。

  佛陀總是以身作則在教導弟子們,而福報確實要一點一滴自己去累積,不可小看
一點點的善行,若輕視小善不願意做,那就沒有修福的機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淚的羊

從前有戶人家,除了耕種維生,還養了一群羊。這家人認真工作、克勤克儉,畜
養的羊隻都是送到市集出售,從來捨不得宰殺來吃。

   
有一天,男主人突然生起想吃羊肉的念頭,不過他平時教育孩子們要節儉,所以
三餐都很清淡,如果破例殺羊來吃,孩子們會不會變得奢侈浪費?他內心實在很矛
盾。

   
這家人的房子旁邊有一棵很大的樹,男主人靈機一動,對太太和孩子們說:「我
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樹神告訴我,我們的農作物年年豐收、牲畜順利生長,都是因
為樹神保佑,祂希望我們每個月殺一隻羊來祭拜祂。」


   
從此以後,這家人每個月殺一隻羊來祭拜樹神,祭拜完全家人就一起吃羊肉,年
年如此。

   
過了許多年,男主人年邁多病,長臥在床。每次他眼睛一閉上,就覺得好像有一
群羊在腦海裏亂竄;而且因為欺騙了家人,心裏有著很深的罪惡感。當他病得很難受
的時候,哀叫的聲音就像羊的叫聲,終於在痛苦掙扎中往生了。


   
兒子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後,有天晚上夢見父親很悲悽地對他說:「我欺騙了你
們,現在墮落畜生道了……」兒子驚醒,把頭搖晃了一下,心想:不可能,這只是
夢,不是真的吧!

   
家人每個月仍然照例殺羊祭祀樹神,某日兒子去羊圈牽羊時,羊哀哀啼叫不肯出
來,兒子用力拉,牠拼命抵抗。

   
一位出家師父經過,看到這隻羊痛苦掙扎的模樣,開口說道:「年輕人,不要強
拉了。人畜之間是相互輪迴的,說不定這隻羊是你以前的親人啊!」


   
兒子聽了心頭一震,仔細看這隻羊的臉,看到羊在流淚,那神情就像夢中父親的
模樣!他忍不住摟著羊哭了起來。

   
那位男主人為了貪圖口腹之欲,犯了欺騙與殺生之過,臨終時滿心懊悔而痛苦不
堪。貪欲之害,小則影響個人、家庭,大則危害整個社會!我們平常一定要好好照顧
自己的心,讓心時刻坦然、清淨,不要讓私欲污染了心而損人害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上人又要出門行腳了,在揮別精舍常住二眾弟子時,語重心長開示道,莫道「無
常有何稀奇」,認為無常不足為奇者,這就是凡夫無法進步的原因。時日消逝,生命
遞減,若慧命也絲毫沒有進步,最大的障礙,就在面對無常,雖「知」但欠缺智慧,
所以就「不智」;也就是說,「知」道有無常,但少了「日」,那分清淨光明的心沒
有發揮,只是滿心的污染、煩惱之「知」而已。

   
就醫學來講,有時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會發生抗作用,此時藥就失去效用。就如
《法華經》中曾譬喻,有位父親雖是好醫師,但孩子有病,就是不肯接受父親的治
療,父親十分無奈,便出門遠行。等到
很久之後,孩子才感到不能沒有父親,當要尋找父親時,卻有人受父親之託,前來告
知父親已死的訊息。此時,孩子才知道,父親事實上是好醫師,待要請父親治病,一
切已來不及了。

   
「學佛而不尊師重道,則心中根本無道場,師長盡責教導,若自己不以道業為
重,沒有負起照顧自己慧命的責任,為人師的也無可奈何。不能尊師重道,甚至輕法
慢教,這也就如面對此次大地震,自己不心生警惕,只是『知』而無『日』的照耀,
所以就沒有智慧,發揮不出智慧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間空幻,彷如水中撈金

佛陀說,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無常,什麼時候會結束,誰也不知道;一生力爭得來
的物質、財產,到底有多少時間能享用呢?又有那些能永遠擁有呢?

佛經裏有一段譬喻──

一位年輕人在岸邊看到水中有一塊閃閃發亮的金塊,他看了很高興,趕快跳進水裏撈
取。但是,任憑他怎麼撈都撈不到;筋疲力竭、全身既濕又髒的他只好上岸休息,沒
想到在水波平靜之後,金塊又顯現了。

他想:「水中的金塊到底在哪裏呢?我明明看到了,為什麼撈不到呢?」於是他又跳
下去撈,還是徒勞無功,他實在很不甘心!

這時,父親出來找他,看到兒子全身濕淋淋又髒兮兮的,問道:「到底發生什麼
事?」兒子回答:「我明明看到水中有金塊,但是不管怎麼撈都撈不到。」

父親看看平靜的水面,再抬頭望著樹,說:「你看,金塊不是在水中,而是在樹
上!」

這則故事是在譬喻凡夫總是為名利、空幻的東西奔波、辛勞,而這一切都只在一念
心。

有的人是因為「人生很苦,要趕快找到解脫的方法」或「我要求神通」所以才修
行,但是修行若沒有正思、正見、正念、正業,路就會走偏。所以,學佛就是要了解
道理,了解人間空幻猶如水中的金塊一樣。

我們要常保知足的心,對人事物善解、包容、感恩,如此才能圓融、圓滿,才不會一
直想要爭平等。

世間難有平等,幸福的人生一切從心起,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牛奶「存」在牛肚裡

有一位養牛的人,他養的牛,乳汁特別多,他覺得自己養牛的技
術比別人好,因此很驕傲,逢人便說:「我養的母牛能出很多乳汁喔
!」

    有人說:「既然你的母牛乳汁那麼多,你應該展示一下啊!」

    他洋洋得意地說:「當然可以!幾天後,隨便你們幾個人來,我
都能供應你們新鮮好喝的牛奶!」

    為了多儲存一點,讓大家都可以喝到鮮美的牛奶,於是他趕緊去
擠牛奶;可是隔天卻發現,昨天的牛奶都酸掉了。

    當時還沒有冰箱,無論怎麼收藏,都會很快酸掉。於是,他心想
:既然這樣,倒不如囤積在母牛的肚子裡,那就不必擔心了。他仔細
盤算,一隻母牛一天可以擠五桶牛奶,五天就有二十五桶,乾脆等五
天後再來擠。

    這期間,他把小牛牽走,不讓小牛吃奶,又讓母牛一直吃草,增
加營養。五天後,他高高興興地要去擠奶時,卻發現一滴也擠不出來


    就像人類哺育一樣,媽媽哺餵孩子母奶,如果孩子每天按時吃,
時間到了媽媽自然就有乳水,孩子也能吃得很飽;如果孩子幾天不吸
奶,媽媽的乳水就沒有了。牛也是一樣的情形啊!

                        ※  ※  ※

    人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力量,但是有時會因一些想法或因素,
讓人面對工作時,想要「等一等」,當下不做,要累積多一點再一起
做。於是,工作囤積多了,簡單的事也變得複雜、不好處理;加上工
作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得特別挪出時間去做,無端增加工作時間。

    更重要的是,人的力量也像牛乳一樣,當下不去利用的話,這分
力量是無法「儲存」到以後再用的。

    所以「今日事,今日畢」,只要善於利用瑣碎的時間把事情隨手
做好,就能免除許多「後患」,不但利人利己,也是真正在享受人生
的使用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IVY84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1-2006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後,常
常惦念著自己出生的地方,想要落葉歸根。剛好有位朋友要去燕國做
貿易,他就與朋友結伴同行。

    過了幾天,他們來到某個地方,朋友告訴他已經到燕國了,就快
要到他的故鄉。

    又走了一段路,他們看到一間廢墟,朋友說:「你看,這就是你
以前家族的宗廟。」他看到自己家族的宗廟破爛不堪,心很悲切。

    後來又走到一個墓地,朋友說:「這是你的祖先和父母的墓地。
」他一看到自己祖先、父母的墳墓,愁緒湧上心頭,哭得非常哀痛,
可是朋友卻站在旁邊哈哈大笑。

    他很生氣地說:「這幾十年來我一直思念故鄉,今天回來,看到
家廟破爛不堪,又在荒郊野外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墳墓,你知道我有多
傷心嗎?為什麼你在旁邊笑得這麼大聲!」

    朋友說:「唉喲!我和你開玩笑的!這個地方根本不是燕國。」
他一聽,滿腔悲傷頓時消失,心想:這裡又不是我的故鄉,我為什麼
哭得這麼悲哀?

    兩人繼續前行,經過幾天後,真的到了燕國,看到他的家廟,也
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墳墓,可是這時他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很平靜地
憑弔。

    一般人常在日常生活中,隨著境界起伏而煩惱不安,沒有用心審
察人事物的真相,就像那位思鄉的人,只憑著朋友的幾句話,就情不
自禁悲傷痛哭。

    學佛,就是要學習把人事物看清楚,透徹了解之後,就會發現根
本沒有什麼值得我們貪戀、瞋怒或癡迷。所以,學佛就是在學「真」
,透徹了「真」,就可以空掉一切煩惱,這就是「真空」。

    雖然在人群中難離人事是非,但將煩惱淨化,就可以將是非昇華
成教育,這就是「妙有」。

    奧妙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中。不論什麼事情,都要用心看、用
心聽、用心體會,如此才能透徹了解萬物真相,達到自在、輕安的「
真空妙有」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06 03: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喜欢看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7-2006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故事看请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_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7-2006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頂~一下~蠻喜歡裏面的故事的~
鞋匠變國王 不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06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专顶好贴!上呀!上呀!还佛教清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06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證 嚴 法 師 說 故 事 , 好 !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6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辉煌 于 22-7-2006 04:25 PM 发表
我专顶好贴!上呀!上呀!还佛教清静呀!


应该的,应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08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08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獵人與老和尚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不該有的行為、不該說的話、不該做的事、心中不該留的念頭,這些都要去除,才不會產生錯誤,傷害我們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護我們。
  
  有的人卻認為:何必要守戒?只要對自己有利,為了生活,有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守戒的。所以,聽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從前在一個小山村裡,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樹下講經,村裡的人忙的只顧去忙,而有空閒的人,一定會去樹下聽和尚講經。其中,有一位年輕人也常坐在樹下聽老和尚說法。他聽來聽去,覺得老和尚說的莫非都是教人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應該要去做,所以,並不很用心聽。
  
  有一天,老和尚又說:「身、口、意三業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種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這五種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這位年輕人聽了,認為:「這怎麼可能?要我不去打獵,那就無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獵,別人也沒說我不對啊!要我守﹃不殺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聽了一半就走了。 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隻槍上山去打獵了。

  但是,直到近黃昏時,他都沒有遇到一隻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為什麼今天沒有遇見獵物呢?」當他極度失望時,太陽也將近下山了。突然他聽到草堆裡有動靜,仔細一看,原來在大樹下的草叢裡有一隻鹿!
  
  他看到那隻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澤。他很高興,因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鹿,他趕緊擺好架勢,對準鹿頭要開槍。但是,那隻鹿也眼睜睜地看著獵人,四眼相對──獵槍對準著鹿.... ,獵人和鹿對視很久卻一直沒有開槍。因為打
獵的人有一個規矩:不能打已死的動物。
  
  獵人注意看著鹿,但牠卻一動也不動,他想:「這隻鹿是不是死了?為何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過去看看,但是鹿還是絲毫沒動。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腳踢那隻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
就跑,躲到草堆裡,又跑到樹後面去了。獵人也趕快追呀!追到樹旁邊時,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樹下。

  獵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槍放下,坐在老和尚旁邊問說:「天色已暗,老和尚您為什麼還坐在這裡?」老和尚說:「我想死在這裡。」獵人驚訝地問:「您好端端地,為什麼想要死?」老和尚語意深長地說:「我講經是希望大家能去惡從善,能夠戒殺,守好規矩和本份。像你,聽經這麼久了,我說的話,你卻不聽,那我說了也沒用。我說的話既然不能讓人受用,那出家有什麼用?既然不能達成教育的任務,那做人還有什麼用呢?倒不如死了算了。」
  
  這位獵人聽了既慚愧又感動,雙手摀住臉,眼淚不斷從手縫中流下來。他哭著說:「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這麼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這麼關心我們,實在很對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聲,很激動,拿起槍往樹幹用力地打,因此樹皮被打落,槍也被打斷了。他雙手緊握住已毀的槍,甚至用手打樹,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後放下槍桿,跪在老和尚面前說:「我以前錯誤的人生就像這支槍一樣完全斷了,從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過去的錯誤,請老和尚收我為徒弟。從此我要好守規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興,牽起他說:「做人要守本份、守規戒,才不會造成人生的錯誤;知過必改就是好人。」於是兩人就下山了。獵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後來成為一位很成功的戒師,嚴守戒律,講經時
絕不離戒法。因為他認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針,也是人類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規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學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規矩,守好本份,那就談不上修行了。而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能離開的心念。大家要時時用心,心不離戒,戒不離生活。

来源于慈濟電子報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20-1-2008 12:32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岁岁平安 + 2 请繼續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008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008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是慈济人吗?我是慈济人,来自吉隆坡分会,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008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救命的口袋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後天習氣薰染,而有種種不同的心態。

    在一個鄉村裡有戶人家,家中有阿嬤、爸爸和媽媽,還有一個小男孩。他們家附近有座佛寺。這孩子個性耿直,反應有些遲鈍,但媽媽還是很有愛心地扶養他。

    男孩到了就學年齡時,父母送他去上學,但是,有些同學曾欺負、嘲笑他:「呆子來了!呆子來了!」可是不管同學如何作弄他,他都不會生氣,只是遠離那些同學,自得其樂地遊戲。

    他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喜歡撿東西裝在口袋裡帶回家。他的媽
媽每天都會等在門口,問他口袋裡有什麼東西,要他拿出來,男孩就乖乖地全部拿出來,媽媽把口袋清得很乾淨後才讓他進屋。如果媽媽忘記在屋外等,他就會把東西帶進房間,甚至放在枕邊一起睡;媽媽為此很傷腦筋。

    有一天,媽媽同樣問:「今天口袋裡有什麼東西?」正伸手要翻他的口袋時,男孩往後退了幾步,不讓媽媽翻。媽媽有些生氣,心想:每天都要為你清理口袋,已經夠煩人了,現在還不讓我看!於是上前拉他,男孩馬上護著口袋,媽媽把他的手撥開,結果摸到一團溫溫軟軟的東西,她嚇了一跳,把手縮回來,問男孩:「到底放了什麼?趕快拿出來!」男孩只好流著眼淚,小心翼翼地把「牠」捧出來。

    原來是一隻剛脫殼、還沒睜開眼的小鳥!

    媽媽摟著男孩說:「孩子,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佛誕日,是很吉祥的日子,不能殺生喔!你不要弄痛小鳥,趕快拿到屋後放生,讓牠去田裡找東西吃。」

    男孩乖順地,正要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時,媽媽看到他的上衣有一處破洞,就說:「等一下,你先把衣服脫下來,我幫你補一補。」其實媽媽是覺得每天翻看兒子的口袋很麻煩,所以想把口袋縫住,這樣兒子就不會再裝東西回來。

    男孩把衣服脫下後,媽媽就一針一針地縫;縫好,她回頭叫兒子回來穿上衣服,但是一直叫,卻找不到兒子。媽媽很擔心,兒子沒穿上衣,會跑到那裡去呢?

    過一會兒,阿嬤回來了,可是還沒踏進門就氣沖沖地叫著媳婦。媳婦心想,婆婆不是去寺裡浴佛嗎?怎會怒氣沖沖的?婆婆說:「你為什麼讓孩子光著上身去佛寺,讓我沒面子!」媳婦很為難,但婆婆一肚子氣,只好靜靜地聽婆婆罵;媳婦心想:這個傻兒子為何光著上身跑到佛寺?還是去把他找回來吧!

    走到屋後時,媽媽聽到倉庫裡有聲音,於是輕輕地走過去,悄悄地打開門;她看到兒子手中拿了一罐水,原來他是去佛寺要甘草水。

    男孩小心翼翼地餵小鳥喝水,還輕聲地對小鳥說:「佛祖會保佑你!睜開眼睛快快長大,可以飛去找你媽媽哦!」他不斷地、溫柔地對小鳥說這些話,又一滴一滴慢慢地餵小鳥喝水。

    媽媽看了又感動又歡喜,原來兒子也懂得愛惜生命!她決定把縫住的口袋拆開來,因為兒子很有愛心,他的口袋也可以做為救命的袋子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小男孩雖然智商不高,可是很善良,即使常被人罵成「呆子」,他都不會和別人計較,而且懂得「尊重生命」。他的阿嬤雖然會去寺裡拜拜,但是被世間的無明習氣薰染,個性急躁,因此不分黑白地責怪媳婦。而母愛是天性,不論男孩聰明與否如何,他的媽媽還是很用心地教育他;她看到孩子有善良的心,於是把縫死的口袋再拆開,讓孩子的純真、善良天性有發揮的空間。

    人性本善,但因後天環境影響而薰染各種習氣。所以,大家要多用心,努力去除無明的習氣,回歸原來的清淨本性!媽媽把兒子的口袋恢復原狀,讓他的愛心有發揮的空間。

来源于慈濟電子報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20-1-2008 12: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若言行不當或有過失,則必須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則必須應機施教,佛陀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人人的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須因時因地、運用適合眾生根機的方法來化導眾生,使教法深入其心,如此才是妙法!關鍵是,必須真正深入眾生的心。

    有一個故事發生在日本奈良鄉下──

    在那片廣漠的土地上,有一間孤伶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和他的女兒。

    某個嚴冬的夜裡,風雪交加,寒風從屋子牆壁的破洞鑽進屋內。這對父女都睡得很沈,而外面的風雪愈來愈大。

    忽然,小屋的門開了,兩個人躡手躡腳地潛入。他們聽到沈沈的鼾聲,就很安心地到處翻找東西,卻只找到兩包稻米。當他們各自揹一包稻米向門外走去時,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聲,醒了,他發現門外有人,問道:「是誰啊?」小偷聽到這突然的一問,嚇了一跳,腳沒踩穩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門外,看到兩人跌倒在地,很平靜地說:「外面風雪這麼大,兩位半夜來造訪,趕緊進來喝一杯熱茶吧!」

    兩個小偷聽了,面面相覷,心想:這老先生明知我們是小偷,為何對我們這麼好?分明是個傻瓜嘛!

    老先生又親切地招呼他們說:「進來啊!外面這麼冷,來吧!」小偷以為他是個癡呆老人,沒什麼好怕的,於是大搖大擺地走進屋裡。老先生果然喚醒女兒,要她燒水泡茶。

    老先生對小偷說:「實在很不好意思,這麼冷的天氣還勞駕你們來這裡,感恩你們!」小偷聽了覺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們來偷東西,為何向我們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問說:「老先生,你知道我們來這裡做什麼嗎?」老先生說:「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雖然有兩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欠收,總共才收了這兩包稻米。過去欠你們的,原本就應該還,勞駕你們跑這麼遠來拿,真的很感恩你們!」

    此時,女兒端著熱騰騰的茶出來了,老先生就說:「天氣很冷,來,喝個熱茶吧!」兩個小偷打從心裡覺得慚愧,剛才那位又問說:「你何時跟我們借過東西呢?」

    老先生說:「可能是在過去生吧!如果以前沒有欠債不還,你們也不會在這麼晚的時候來到這裡;而且村裡有那麼多有錢人家,你們卻偏要來這荒蕪之地,可見一定是有因緣的啊!」

    另一個一直沈默不語的小偷,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來,並且五體投地說:「真的很慚愧!村裡盛傳青九郎老先生是誠懇待人的大好人,而我們卻以為您是傻瓜,實在很慚愧!」

    他接著又說:「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啊!生活都有困難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說:「我的生活也很困難,可是日子一樣可以過啊!其實,清貧的生活很舒服,因為心無掛礙、輕安自在,這是最逍遙的人生。」

    老先生這分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安詳自在,讓這位小偷很感動;他心想:老先生處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對清貧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飴,內心的修養一定很深厚!於是叩頭禮拜,說:◎您的品德這麼崇高,我希望能拜您為師,請您一定要慈悲接受!另一位小偷也說:「我也很想學好,請您也收我為徒!」

    老先生謙虛地說:「我和你們一樣還在學習中,我們一起來學,相互鞭策鼓勵吧!」由於這兩個人決心改過向善、尊師奉道,所以很恭敬地叩頭,禮拜老先生為師。

    原來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時修行非常用心、精進,待人誠懇也很有愛心,所以逆境現前時具足定力,發揮智慧與慈悲來觀機逗教,感化兩個小偷回心向善。

    這分定力與智慧,來自於平時精勤不懈的自我修養。修行一定要從自己做起,心若調整得好,不論遇到什麼狀況都能鎮定面對,並且發揮智慧將惡事轉往善的方向。所以,平日一定要時刻反省,要多用心!

来源于慈濟電子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08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嘹亮而悅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氣,這就是牠們的本分、本事。

    至於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但是有的人只想展現本事,卻不知自己的本分,不願守住本分,導致人生方向脫序違規,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有一個小故事──

    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來維生,有一天,他一面吆喝,一面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在他的魚攤咬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只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前,祈求地藏王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於天空。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可以飛上天空。」另一人就說:「哎喲!他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不如我們來作弄作弄他!」大家交頭接耳,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面。賣魚郎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面的那位年輕人就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你的願,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郎以為真的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非常歡喜,趕快跑進村裡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

    那棵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覺得擔心。

    他爬上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那群
年輕人也跟著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牠會不會飛?」「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嘛!」

    賣魚郎心裡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一隻老鷹了!既然是老鷹,哪有不會飛的呢?於是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下去。

    可是,怎麼不是向上飛,而是向下墜落呢?好怕啊!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幸好,他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只受到輕傷。

    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他說:「你們笑什麼?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

    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警惕──

    一個人要守本分,才能盡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卻沒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自量力盲目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險的。

    學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離開了自己的本分,則修行之路就會很坎坷,煩惱也會很多!

    所以,大家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離本分,如此才能盡本事,充分發揮良能為人群服務。總歸一句話:一定要多用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5-2024 07:07 PM , Processed in 0.06883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